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综合能力测试
- 格式:doc
- 大小:655.00 KB
- 文档页数:5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第二章综合能力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将第Ⅰ卷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正确答案答在该试题相应答题位置。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Fe:56 Cu:64Ag:108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4分)1.5.6 g铁粉投入到足量的100 mL 2 mol/L的稀硫酸中,2 min时铁粉刚好溶解,下列表示这个反应的速率正确的是( )A.υ(Fe)=0.5 mol/(L·min)B.υ(H2SO4)=1 mol/(L·min)C.υ(H2SO4)=0.5 mol/(L·min)D.υ(FeSO4)=1 mol/(L·min)【答案】 C2.在2A+B3C+4D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υ(A)=0.5 mol/(L·s)B.υ(B)=0.3 mol/(L·s)C.υ(C)=0.8 mol/(L·s)D.υ(D)=1 mol/(L·s)【答案】 B3.升高温度时,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主要原因是( ) A.分子运动速率加快,使该反应物分子的碰撞机会增多B.反应物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多C.该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吸热的D.该化学反应的过程是放热的【答案】 B4.将1 mol SO2和1 mol O2通入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
反应达到平衡时SO3为0.3 mol。
若此时移走0.5 mol O2和0.5 mol SO2,则重新达到平衡后,SO3的物质的量( )A.等于0.3 molB.等于0.15 molC.小于0.15 molD.大于0.15 mol,小于0.3 mol【答案】 C5.可逆反应2A(g)+3B(g)3C(g)在一定条件下,使一定量的A和B反应,且达到平衡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衡混合物的体积是反应刚开始时的3/5B.平衡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之比为2:3:3C.单位时间内若消耗了a mol A,同时也消耗了1.5a mol的CD.平衡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相等【答案】 C6.在2L的密闭容器内充入5 mol A和2.5 mol B使之发生反应:3A(g)+B(g)C(g)+2D(g),经过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经5 min测定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 mol·L-1·min -1。
高二化学选修4全册综合测试题(推荐完整)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二化学选修4全册综合测试题(推荐完整))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二化学选修4全册综合测试题(推荐完整)的全部内容。
高二化学选修4全册综合测试题(推荐完整)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高二化学选修4全册综合测试题(推荐完整) 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 <高二化学选修4全册综合测试题(推荐完整)〉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二化学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分值:100分参考相对原子量:H:1 Na :23 Mg:24 Al:27 Fe :56 K:39 Cu:64 Ag :108 C:12 O :16 S:32 Cl :35.5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50分)1、改变下列一个条件,通过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率来提高反应速率的是A 。
加热 B.加压 C.加负催化剂 D.加大反应物浓度2、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的是A .加热B .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C .滴加少量CuSO 4溶液D .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3、下列变化的熵变大于零的是A .H 2O (l) H 2O(g)B .CO 2(g)CO 2(s )C .NaOH (aq )+HCl(aq ) = NaCl(aq )+H 2OD .NH 3(g)+HCl(g )=NH 4Cl(s) 4、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改变时,不能表明反应A (s)+2B(g ) C(g)+D (g )已达平衡的是 A .混合气体的压强B .混合气体的密度C .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D .C 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浓度5、已知反应X+Y= M+N 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A 、X 的能量一定高于MB 、Y 的能量一定高于NC 、X 和Y 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 和N 的总能量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6、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将氯化铁溶液加热蒸干最终得不到氯化铁固体 B .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C .温度过高对合成氨不利 D .常温下,将1mLpH=3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至l00mL ,测得其pH 〈5 7、在一支25mL 的酸式滴定管中盛入0。
第二章综合能力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请将第Ⅰ卷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正确答案答在该试题相应答题位置。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 Mg—24Al—27S—32Cl—35.5Fe—56Cu—64Ag—108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1.(2011·湖南十二校联考)使反应4NH3(g)+3O2(g)===2N2(g)+6H2O(g)在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2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6mol。
此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可表示为()A.v(NH3)=0.02mol·L-1·s-1B.v(O2)=0.01mol·L-1·s-1C.v(N2)=0.02mol·L-1·s-1D.v(H2O)=0.02mol·L-1·s-1【解析】v(N2)=0.6mol/2L30s=0.01mol·L-1·s-1,则v(NH3)=0.02mol·L-1·s-1,v(O2)=0.015mol·L-1·s-1,v(H2O)=0.03mol·L-1·s-1,A对。
【答案】 A2.在2A+B3C+4D中,下列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 A=0.5mol·L-1·s-1B.v B=0.3mol·L-1·s-1C.v C=0.8mol·L-1·s-1D.v D=1.0mol·L-1·s-1【解析】将题干中几个选项均用A的速率来表示,B项中v A=0.6mol·L -1·s-1;C选项中,v A=0.53mol·L-1·s-1;D选项中,v A=0.5mol·L-1·s-1,故答案为B。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化学平衡常数的大小决定于化学反应的内因,与其他外界条件无关B.相同温度下,反应A+B C与反应C A+B的化学平衡常数相同C.反应2SO 2(g)+O2(g)2SO3(g) ΔH<0 温度升高,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不变D.反应A(g)+B(g)2C(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2(C)/[c(A)·c(B)]2.在一定温度、一定体积条件下,能说明下列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反应2SO 2(g)+O2(g)2SO3(g)容器内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B.反应A 2(g)+B2(g)2AB(g)容器内A2的消耗速率与AB消耗速率相等C.反应N 2+3H22NH3容器内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D.反应4A(s)+3B(g)2C(g)+D(g)容器内气体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3.可逆反应a A(g)+b B(g)c C(g)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下列关系式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av(A)正=bv(B)正B.bv(A)正=av(B)逆C.cv(C)正=av(A)逆D.av(A)正=bv(B)逆4.已知2SO 2(g)+O2(g)2SO3(g)ΔH=-197 kJ·mol-1。
向同温、同体积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气体:(甲)2 mol SO2和1 mol O2;(乙)1 mol SO2和0.5 mol O2;(丙)2 mol SO3。
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A.容器内压强p:p甲=p丙>2p乙B. SO3的质量m:m甲=m丙>2m乙C.c(SO2)与c(O2)之比k:k甲=k丙>k乙D.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数值Q:Q甲=Q丙>2Q乙5.四个试管中都装有5 mL 0.1 mol•L﹣1Na2S2O3溶液,分别在不同温度下加入0.1 mol•L﹣1硫酸和一定量的水,最先出现浑浊的是()A. 20℃,5 mL硫酸,2 mL水B. 20℃,4 mL硫酸,3 mL水C. 30℃,4 mL硫酸,3 mL水D. 30℃,5 mL硫酸,2 mL水6.某化学研究小组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m A(g)+n B(g)p C(g)的速率和平衡的影响图像如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由图1可知,T1<T2,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由图2可知,该反应m+n<pC.图3中,表示反应速率v正>v逆的是点3D.图4中,若m+n=p,则a曲线一定使用了催化剂7.化学平衡常数K的数值大小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在常温下,某些反应及其平衡常数数值如下:2NO(g)N 2(g)+O2(g)K1=1×10302H 2(g)+O2(g)2H2O(g)K2=2×10812CO 2(g)2CO(g)+O2(g)K3=4×10-9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NO分解产生O2的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1=c(N2)·c(O2)c(NO)B.常温下,水分解产生O2,此时平衡常数的数值约为5×10-80C.常温下,NO、H2O、CO2三种化合物分解放出O2的倾向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H2O>CO2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8.冰醋酸CH3COOH沸点较高(117.9 ℃),且能形成二聚物(CH3COOH)2,其反应式为2CH3COOH(g)(CH 3COOH)2(g)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若采用测气体密度的方法测醋酸相对分子质量,为尽量接近真实性,在测定时应采用()A.高温低压B.低温低压C.加催化剂D.低温高压9.下图中曲线a表示放热反应X(g)+Y(g)Z(g)+N(s)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只改变一个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A.升高温度B.加大X的投入量C.使用催化剂D.缩小体积10.某温度下,2A(g)+B(g)3C(g)的平衡常数K=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K越大,达到平衡时,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B.K越小,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C.对于某一可逆反应,在任何条件下K均为一定值D.K越大,化学反应的速率越大11.现有反应: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12.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 和气体Y各0.16 mol 充入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2Z(g) Δ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综合检测(二)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是4位同学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一章后,联系工业生产实际所发表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B .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C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D .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解析】 化学反应速率是研究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化学平衡是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
【答案】 C2.在反应2A +B 3C +4D 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v (A)=0.5 mol/(L·s)B .v (B)=0.3 mol/(L·s)C .v (C)=0.8 mol/(L·s)D .v (D)=1 mol/(L·s)【解析】 转换成用物质B 表示的反应速率分别为:A 项中v (B)=0.25 mol/(L·s),C 项中v (B)=0.83mol/(L·s),D 项中v (B)=0.25 mol/(L·s)。
【答案】 B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增大压强,活化分子数增多,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B .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不一定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C .加入反应物,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增大D.使用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增大了活化分子百分数,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解析】增大压强,增加了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但总活化分子数不变,A错;升高温度、活化分子数一定增大,B错;加入反应物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但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C错。
【答案】 D4.在恒温恒容容器中,当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A(g)+2B(g)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①混合气体的压强②混合气体的密度③B的物质的量浓度④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⑥v(C)与v(D)的比值⑦混合气体的总质量⑧混合气体的总体积A.①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⑦C.①③④⑤⑧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解析】此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则总压强不变或总物质的量不变能说明已达到平衡状态,但由于容器的体积固定,故不能从混合气体的总体积不变、密度不变来判断已达到平衡状态。
章末综合检测(二)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5.6 g铁粉投入到盛有100 mL 2 mol/L稀硫酸的烧杯中,2 min 时铁粉刚好溶解(溶解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表示这个反应的速率正确的是()A.v(Fe)=0.5 mol/(L·min)B.v(H2SO4)=1 mol/(L·min)C.v(H2SO4)=0.5 mol/(L·min)D.v(FeSO4)=1 mol/(L·min)解析:选C。
铁粉为固体,其物质的量浓度可视为常数,不用铁粉表示化学反应速率,A错误;铁粉是0.1 mol,参加反应的H2SO4为0.1 mol,所以v(H2SO4)=1 mol/L÷2 min=0.5 mol/(L·min),v(FeSO4)=0.5 mol/(L·min),B、D项错。
2.(2011年江苏南通调研)已知常温常压下,N2(g)和H2(g)生成2 mol NH3放出92.4 kJ 热量。
在同温、同压下向密闭容器中通入1 mol N2和3 mol H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1 kJ,向另一个体积相同的容器中通入0.5 mol N2、1.5 mol H2和1 mol NH3,相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2 kJ,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2Q2=Q1=92.4B.Q2<Q1<92.4C.Q1<Q2<92.4 D.Q2=Q1<92.4解析:选B。
对于反应N2(g)+3H2(g)2NH3(g),ΔH=-92.4 kJ/mol,而在密闭容器中通入1 mol N2和3 mol H2时,实际过程N2和H2不能完全转化,故生成n(NH3)<2 mol,放出的热量Q1<92.4,而另一容器中通入0.5 mol N2、1.5 mol H2和1 mol NH3,是从中间过程建立的平衡体系,达平衡时虽然与上述平衡相同,但生成的NH3比上述平衡体系还要少,故Q2<Q1,所以Q2<Q1<92.4。
高中化学选修四模块综合能力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请将第Ⅰ卷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正确答案答在该试题相应答题位置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 Na—23 Mg—24 P—31 S—32 Cl—Fe—56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解析】只有放热反应的生成物总能量低于反应物总能量,A 错;反应速率快慢与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无关,B错;对于给定的化学反应,ΔH是一定的,与反应条件无关,D错。
【答案】C2.(2011·西安质量检测)氯原子对O3的分解有催化作用:O3+Cl===ClO+O2ΔH1,ClO+O===Cl+O2ΔH2,大气臭氧层的分解反应是O3+O===2O2ΔH。
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O3+O===2O2的ΔH=E1-E3B.反应O3+O===2O2的ΔH=E2-E3C.O3+O===2O2是吸热反应D.ΔH=ΔH1+ΔH2【解析】O3+O的总能量高于2O2的能量,反应O3+O===2O2为放热反应,ΔH<0,ΔH=E3-E2,A、B、C错误;根据盖斯定律可得ΔH=ΔH1+ΔH2,D正确。
【答案】D3.(2011·秦安质检)现有下列三个图象:下列反应中符合上述全部图象的反应是( )A.N2(g)+3H2(g)2NH3(g) ΔH<0B.2SO3(g)2SO2(g)+O2(g) ΔH>0C.4NH3(g)+5O2(g)4NO(g)+6H2O(g) ΔH<0D.H2(g)+CO(g)C(s)+H2O(g) ΔH>0【解析】由第一个图象知,升高温度,生成物浓度变大,即平衡右移,正反应是吸热反应,B、D项符合;由第三个图象知,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B项符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综合测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3分,共42分)1.如图所示为某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因为E1-E2>0,所以图中所示的反应为吸热反应B.加入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焓变,加快化学反应速率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一定不需要加热D.该反应断裂旧化学键吸收的能量比形成新化学键释放的能量少答案 D解析由图可知,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则图中所示反应为放热反应,A错误;由图可知,加入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反应的焓变(ΔH)不变,B错误;放热反应可能需要通过加热引发反应,C错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断裂旧化学键吸收的能量比形成新化学键释放的能量少,D正确。
2.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O(g)===CO2(g)ΔH1,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ΔH1>0B.三种状态中,状态Ⅱ最稳定C.使用催化剂能增大CO和O生成CO2的平衡转化率D.若2CO(g)+O2(g)===2CO2(g)的反应热为ΔH2,则有ΔH2>2ΔH1答案 D解析由图可知,状态Ⅰ反应物[CO(g)+O(g)]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状态Ⅲ生成物[CO2(g)]具有的总能量,则有ΔH1<0,A错误;三种状态中,状态Ⅱ具有的能量最高,状态Ⅲ具有的能量最低,故状态Ⅲ最稳定,B错误;使用催化剂能增大CO和O生成CO2的反应速率,但不能增大平衡转化率,C错误;反应CO(g)+O(g)===CO2(g)ΔH1的化学计量数乘以2可得2CO(g)+2O(g)===2CO2(g)2ΔH1,O2(g)===2O(g),断裂O—O键要吸收热量,2CO(g)+O2(g)===2CO2(g)的反应热为ΔH2,则有ΔH2>2ΔH1,D正确。
高二化学选修4全册综合测精彩试题改变下列一个条件,可以通过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率来提高反应速率的是加热。
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加热可以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但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滴加少量CuSO4溶液或不用铁片,改用铁粉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
下列变化的熵变大于零的是H2O(l)→H2O(g)。
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中,当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时,不能表明反应A(s)+2B(g)→C(g)+D(g)已达平衡。
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正确的说法是Y的能量一定高于N。
将氯化铁溶液加热蒸干最终得不到氯化铁固体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在一支25mL的酸式滴定管中盛入0.1mol/L HCl溶液,其液面恰好在5mL刻度处。
若把滴定管内溶液全部放入烧杯中,再用0.1mol/L NaOH溶液进行中和,则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小于20mL。
强酸和强碱在稀溶液中的中和热可表示为:H+(aq)+OH-(aq)=H2O(l);△H=-57.3 kJ·mol-1,又知在溶液中反应有: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l);△H=-Q1 kJ·mol-1.H2O→Na+ + HSO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NaHSO4在水中完全电离B。
HSO4-是NaHSO4的酸性根离子C。
NaHSO4是一种弱酸D。
NaHSO4和Na2SO4的酸碱性质相同改写:根据NaHSO4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NaHSO4+H2O→Na++HSO4-,可以得出HSO4-是NaHSO4的酸性根离子,而NaHSO4并非完全电离,因此不是强酸。
同时,NaHSO4和Na2SO4的酸碱性质不同。
2.剔除格式错误。
3.改写每段话。
2.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向pH为6的蒸馏水中加入NaHSO4晶体,测得溶液的pH为2.下列对该溶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该温度高于25℃。
章末综合检测(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2012·试题调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总是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一定会破坏气体反应的平衡状态答案:B点拨: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是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而不是可逆反应的特征,A错;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B对;升高温度可以使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C错;若是充入稀有气体增大压强或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会发生移动,D错。
2.(2012·试题调研)本题列举的四个选项是4位同学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章后,联系工业生产实际所发表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B.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C.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D.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答案:C点拨:怎样提高原料转化产率是化学平衡理论要解决的内容。
3.(2012·河南高二检测)在一定温度下,将2molsO2和1mol O2充入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如下反应:2SO 2(g)+O23(g) ΔH=-197kJ·mol-1,当达到化学平衡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SO2和SO3共2mol B.生成SO3 2molC.放出197kJ热量D.含氧原子共8mol答案:A点拨: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故生成SO3小于2mol,放出热量小于197kJ;据硫原子守恒知SO2和SO3共2mol,氧原子共6mol,因此选A。
高中化学选修四模块综合能力测试(时间90分钟总分值100分)卷子说明:本卷子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局部,请将第一卷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第二卷正确答案答在该真题相应答题位置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 Na—23Mg—24P—31S—32Cl—35.5Fe—56第一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此题包含16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48分)1.以下与化学反响能量变化相关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生成物总能量肯定低于反响物总能量B.放热反响的反响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响的反响速率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响焓变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解析】只有放热反响的生成物总能量低于反响物总能量,A 错;反响速率快慢与反响是吸热反响还是放热反响无关,B错;对于给定的化学反响,ΔH是肯定的,与反响条件无关,D错。
【答案】 C2.(202X·X质量检测)氯原子对O3的分解有催化作用:O3+Cl===ClO+O2ΔH1,ClO+O===Cl+O2ΔH2,大气臭氧层的分解反响是O3+O===2O2ΔH。
该反响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图。
以下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反响O3+O===2O2的ΔH=E1-E3B.反响O3+O===2O2的ΔH=E2-E3C.O3+O===2O2是吸热反响D.ΔH=ΔH1+ΔH2【解析】O3+O的总能量高于2O2的能量,反响O3+O===2O2为放热反响,ΔH<0,ΔH=E3-E2,A、B、C错误;依据盖斯定律可得ΔH=ΔH1+ΔH2,D正确。
【答案】 D3.(202X·秦安质检)现有以下三个图象:以下反响中符合上述全部图象的反响是()A.N2(g)+3H2(g)2NH3(g)ΔH<0B.2SO3(g)2SO2(g)+O2(g)ΔH>0C.4NH3(g)+5O2(g)4NO(g)+6H2O(g)ΔH<0D.H2(g)+CO(g)C(s)+H2O(g)ΔH>0【解析】由第一个图象知,升高温度,生成物浓度变大,即平衡右移,正反响是吸热反响,B、D项符合;由第三个图象知,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响方向移动,逆反响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响,B项符合。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综合能力测试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Fe—56 Cu—64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1.(2011·湖南十二校联考)使反应4NH3(g)+3O2(g)===2N2(g)+6H2O(g)在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2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6mol。
此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可表示为()A.v(NH3)=0.02mol·L-1·s-1 B.v(O2)=0.01mol·L-1·s-1 C.v(N2)=0.02mol·L-1·s-1 D.v(H2O)=0.02mol·L-1·s-1 2.在2A+B3C+4D中,下列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 A=0.5mol·L-1·s-1B.v B=0.3mol·L-1·s-1 C.v C=0.8mol·L-1·s-1D.v D=1.0mol·L-1·s-1 3.(2011·南昌市一模)对于反应2SO2(g)+O2(g)2SO3(g),能增大正反应速率的措施是()A.通入大量O2B.增大容器容积C.移去部分SO3D.降低体系温度4.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g)+B(g)2C(g)+D(g)。
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mol,在前10s 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mol/(L·s),则10s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A.1.6mol B.2.8mol C.2.4mol D.1.2mol5.(2011·钱桥中学高二期末)下列叙述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B.高压比常压有利于合成SO3的反应C.加入催化剂有利于氨的合成D.工业制取金属钾Na(l)+KCl(l)NaCl(l)+K(g)选取适宜的温度,使K变成蒸气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6.在相同条件下,做H2O2分解对比实验时,其中(1)加入MnO2催化,(2)不加MnO2催化。
如图是反应放出O2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示意图。
其中正确的是()7.(2011·东北师大附中期中)在某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2A(g)+B(g)C(g)ΔH<0。
开始充入2mol A和2mol B,并达到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再充入2mol A,平衡正移,A的转化率增大B.如果升高温度,C的体积分数增大C.如果增大压强,化学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的体积分数减小D.再充入1mol C,C的物质的量浓度将增大8.已知“凡气体分子总数增多的反应一定是熵增大的反应”。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反应中,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自发进行的是()A.2O3(g)===3O2(g)ΔH<0 B.2CO(g)===2C(s)+O2(g)ΔH>0C.N2(g)+3H2(g)===2NH3(g)ΔH<0 D.CaCO3(g)===CaO(s)+CO2(g)ΔH>09.(2011·东北师大附中期中)一定条件下,将10mol H2和1mol N2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g)+3H2(g)2NH3(g),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可能是() A.25% B.30% C.35% D.75% 10.(2011·福建师大附中高二期中)对于可逆反应2AB3(g)2A(g)+3B2(g)ΔH>0,下列图象不正确的是()11.(2011·钱桥中学高二期末)对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A+B C+D,若t0时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变化如图所示(v代表反应速率,t代表时间),下列有关A、B、C、D的状态叙述中正确的是() A.A、B、C是气体,D不是气体B.A、B是气体,C、D有一种是气体C.C、D是气体,A、B有一种是气体D.C、D有一种是气体,A、B都不是气体12.(2011·三明一中高二期中)可逆反应H2(g)+I2(g)2HI(g)ΔH<0,达到平衡后,当改变外界条件如物质浓度、体系压强、温度等而发生下列项目的变化时,能作为平衡一定发生了移动的标志的是()A .气体的密度变小了B .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均变为原来的2倍C .气体的颜色变深了D .体系的温度发生了变化13.(2011·福建师大附中高二期中)某温度时,N 2+3H 22NH 3的平衡常数K =a ,则此温度下,NH 33/2H 2+1/2N 2的平衡常数为( ) A .a -1/2 B .a 1/2 C.12a D .a -214.现有下列两个图象:下列反应中符合上述图象的是( ) A .N 2(g)+3H 2(g)2NH 3(g) ΔH <0 B .2SO 3(g)2SO 2(g)+O 2(g) ΔH >0 C .4NH 3(g)+5O 2(g)4NO(g)+6H 2O(g) ΔH <0 D .H 2(g)+CO(g)C(s)+H 2O(g) ΔH >015.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SO 2(g)+O 2(g)V 2O 5450℃2SO 3(g) ΔH <0。
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Ⅰ表示的是t 1时刻增大O 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 .图Ⅱ表示的是t 1时刻加入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 图Ⅲ表示的是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且甲的催化剂效率比乙高D .图Ⅲ表示的是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压强较高16.(2011·平顶山模拟)已知:N 2(g)+3H 2(g)2NH 3(g) ΔH =-Q kJ/mol 。
现分别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下列三个实验:充分作用后,测得实验①反应放出的热量为Q 1kJ ,实验②没有热量变化,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①反应放出热量值Q 1=0.1Q B .实验①的H 2平衡转化率为20% C .实验③反应吸收热量 D .该条件下氮氢合成氨的平衡常数均为0.058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2分)17.(7分)T ℃时,A 气体与B 气体反应生成C 气体,反应过程中A 、B 、C 浓度变化如图(Ⅰ)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 1和T 2时,B 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Ⅱ)所示。
根据以上条件,回答下列问题:(1)A 与B 反应生成C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正反应为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t 1min 后,改变下列某一条件,能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有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B .保持容器总体积不变,通入少量稀有气体C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18.(8分)往平底烧瓶中放入氢氧化钡晶体[Ba(OH)2·8H 2O]和固态氯化铵晶体,塞紧瓶塞。
在瓶底和木板间滴少量水,如图所示。
一会儿,就会发现瓶内固态物质变稀并有液体产生,瓶壁变冷,小木板上因少量水冻结而被烧瓶黏住,这时打开瓶塞,出来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这是自发地发生了反应。
(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
A .自发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B .自发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C .有的吸热反应也能自发进行D .吸热反应不能自发进行(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角度解释上述现象。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6分)现将0.40mol A气体和0.20mol B气体充入10L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使其发生反应生成气体C,其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1)若t1=10min,则0至t1时间内C物质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该反应在t2时达到平衡,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据图中曲线变化情况分析,t1时刻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是________。
A.加入催化剂B.降低了反应温度C.向容器中充入了C D.缩小了容积体积20.(7分)(2011·深圳调研)科学研究发现纳米级的Cu2O可作为太阳光分解水的催化剂。
用Cu2O进行催化分解水的实验。
(1)一定温度下,在2L密闭容器中加入纳米级Cu 2O并通入0.10mol水蒸气,发生反应:2H2O(g)===2H2(g)+O2(g)ΔH=+484kJ/mol前20min2(2)用Cu2O在某相同条件下分别对水催化分解,产生氢气的速率v随时间t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c、d方法制得Cu2O催化效率相对较高B.d方法制得的Cu2O作催化剂时,水的平衡转化率最高C.催化效果与Cu2O颗粒的粗细、表面活性等有关D.Cu2O催化水分解时,需要适宜的温度21.(10分)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CO2,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
为探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ΔH=-49.0kJ/mol。
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1)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___ ____mol/(L·min);(2)氢气的转化率=________;(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2位);(4)下列措施中能使平衡体系中n(CH3OH)/n(CO2)增大的是________。
A.升高温度B.充入He(g),使体系压强增大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出去D.再充入1mol H2(5)当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1,然后向容器中再加入一定量H2,待反应再一次达到平衡后,H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2,则c1________c2的关系(填“>”、“<”或“=”).22.(14分)(2011·福建师大附中高二期中)氨的合成原理为:N 2(g)+3H 2(g)2NH 3(g) ΔH =-92.4kJ·mol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