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上(总复习)例题及练习与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5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复习题及讲解一、基本概念和原理1. 物质的组成- 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原子:化学变化中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
2.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3. 化学方程式- 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用化学符号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它们之间的质量关系。
4. 质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5. 化学计量- 摩尔: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物质的质量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的克数。
二、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分为7个周期和18个族。
2. 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现周期性变化。
三、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1. 离子键- 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的化学键。
2. 共价键- 由原子间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3.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之间由于电荷分布不均匀而产生的吸引力。
四、化学反应类型1. 合成反应- 两种或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2. 分解反应- 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多种物质的反应。
3. 置换反应- 一种元素与一种化合物发生反应,置换出化合物中的另一种元素。
4. 复分解反应- 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
五、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 物质的称量- 使用天平准确称量物质的质量。
2. 溶液的配制- 按照一定比例将溶质溶解在溶剂中,配制成溶液。
3. 物质的加热- 使用酒精灯等加热设备对物质进行加热。
4. 实验仪器的使用- 熟悉并正确使用各种化学实验仪器。
六、化学计算1. 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 摩尔质量是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以克为单位的数值。
2. 物质的量浓度- 表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体积的比值。
3. 质量分数- 表示混合物中某成分的质量与混合物总质量的比值。
初三化学上册复习题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组成、性质、变化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
在初三化学上册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基础概念和原理,掌握了一些实验操作技能。
为了帮助大家复习并提高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复习题。
1. 在化学中,常用的表示元素的符号是什么?举例说明。
2. 什么是化学元素?列举一些你所熟知的化学元素。
3. 什么是化合物?举例说明。
4. 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表示法是什么?请解释它们之间的区别。
5. 什么是化学方程式?请举例说明。
6. 什么是氧化反应?请以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为例进行说明。
7. 什么是酸碱反应?请以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为例进行说明。
8. 什么是中和反应?请以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为例进行说明。
9. 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请以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为例进行说明。
10. 什么是金属?请列举几种常见的金属。
11. 什么是非金属?请列举几种常见的非金属。
12. 什么是离子?请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解释。
13. 什么是溶液?请以盐溶液为例进行说明。
14. 什么是酸和碱?请结合物质pH值进行解释。
15. 什么是盐?请列举几种常见的盐。
16. 什么是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请解释它们的特征和区别。
17. 在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实验仪器有哪些?请列举并解释它们的用途。
18. 什么是化学反应速率?请列举几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9. 什么是催化剂?请以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为例进行解释。
20. 什么是燃烧?请列举几个燃烧的必要条件。
以上是一些初三化学上册的复习题,希望通过这些问题的回答,大家能够系统地复习和巩固自己在化学上的知识。
同时,还可以通过解答这些问题,发现自己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学习,并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祝大家在化学学习中取得优秀的成绩!。
精选练习2——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姓名_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5.有H +1、O -2、C +4、Ca +2四种元素,按指定化合价最多可以组成化合物的种数是……………( )(A)5 (B)6 (C)7 (D)86.某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 n XO 2N -1,则X 的同价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X 2O (B)XO 2 (C)X 2O 3 (D)XO 37.某元素氧化物分子量为a ,价态相同的硫酸盐分子量为b ,则此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是( )(A )b-a/80 (B)a-b/80 (C)2b-a/80 (D)b-a/4011.按照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 2(n 为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预测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是……………………………………………………………………………………………( )(A)2,8,18,32,32,18,8 (B)2,8,18,32,50,8(C)2,8,18,32,18,8 (D)2,8,18,32,50,18,8 13.碳元素与某非金属元素R 可形成化合物CR X ,已知在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电子数之和为74,则R 的原子序数和X 的值分别是…………………………………………………………( )(A)16,2 (B)35,4 (C)17,4 (D)26,315.等电子体具有原子数目相同,电子数目相同的特征。
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 )(A)NO 和O 2+(B)CO 和N 2 (C)NO 2和CO 2 (D)SO 2和C1O 217.R n +离子有两个电子层且已达稳定结构。
与R n +的电子数相等的微粒(分子、原子和离子,但不包括R n+本身)可有………………………………………………………………………( )(A)6种 (B)7种 (C)8种 (D)9种19.原子的核电荷数小于18的某元素x ,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 ,最外层电子数为2n+1,原子核内质子数是2n 2-l 。
初三化学总复习专题九基本知识、理论(一)一. 本周教学内容:总复习——基本知识、理论(一)二. 具体内容1. 空气的成分:氮气占,氧气占,稀有气体占,二氧化碳占其它气体与杂质占2. 主要的空气污染物:、、 H2S、NO等物质3. 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氨气、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硫化氢、氯化氢4. 常见的酸根或离子:硫酸根、硝酸根碳酸根氯酸根高锰酸根锰酸根磷酸根氯离子碳酸氢根硫酸氢根磷酸氢根) 磷酸二氢根氢氧根、硫离子、铵根或铵离子、钾离子钙离子、钠离子镁离子铝离子锌离子亚铁离子铁离子铜离子银离子钡离子注意各酸根或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
一价氢氟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三五氮;一二铜汞四七锰;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三五磷;一五七氯常常见;单质零价永不变。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5. 化学式和化合价:(1)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 表示一种物质;b. 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②微观意义:a. 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 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③量的意义:a. 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b. 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直接由原子构成的单质a. 金属单质。
如:钾K 铜Cu 银Ag 等b. 固态非金属。
如:碳C 硫S 磷P 等c. 稀有气体。
如: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等读:直接读其元素名称(稀有气体的可加多个“气”字或不加也可)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H2(氢气)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3)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初三化学九上化学方程式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型练习题知识点总结:1.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 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组成,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过程。
- 反应物在化学方程式左侧,生成物在右侧。
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化学方程式需要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 平衡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必须符合化学反应的实际情况。
- 平衡方程式中元素的原子数必须相等。
3. 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式-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下标表示,表示化学反应的组成。
-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元素根据需要使用括号分组。
4. 化学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两个或多个反应物生成一个产物。
- 分解反应:一个反应物分解成两个或多个产物。
- 置换反应:一个元素被另一个元素取代。
- 双替反应:两个化合物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交换位置。
常考题型练题:1. 根据下列方程式,选择正确的描述:a) H2 + O2 -> H2Ob) H2O -> H2 + O2c) H2O + CO2 -> H2CO3d) CO2 + O2 -> CO + O32. 下列方程式中,属于合成反应的是:a) CaCO3 -> CaO + CO2b) 2H2 + O2 -> 2H2Oc) NaCl + AgNO3 -> NaNO3 + AgCld) HgO -> Hg + O23. 将下列方程式改写为符合电荷守恒定律的方程式:a) K + H2O -> KOH + H2b) Na + Cl2 -> NaClc) 2Al + 6HCl -> 2AlCl3 + 3H2d) Mg + O2 -> MgO4. 根据下列方程式,选择正确的描述:a) 2H2 + O2 -> 2H2Ob) 2H2O -> 2H2 + O2c) CO2 + H2O -> C6H12O6 + O2d) H2 + Cl2 -> 2HCl5. 用化学式表示下列化学反应:a) 碳酸钙分解产物是氧气和氧化钙。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金属单质物混合物单质非金属单质物质种类稀有气体氧化物碱性氧化物质纯净物无机物酸碱化合物有机物(缺)盐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6.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7.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外的化合物(除CO、CO2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无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8.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化学专题辅导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考点剖析:1、化学用语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语言工具,熟悉并熟练应用化学用语,是初中学生应该具有的化学学科基本素质之一,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用语有: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其基本要求是能够理解其意义并能正确书写。
2、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重点掌握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会判断物质的类别并掌握各类物质的读法、写法。
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重点掌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基本概念,并运用这些概念对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进行判别。
4、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理论解释,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去解决实际问题。
中考热点预测1、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用化学用语表示微粒或元素化合价,根据物质名称或指定物质类别书写化学式是较典型的题。
近年来联系最新科技信息的题目渐多,一般是根据题目提供的化学式说明新物质的元素组成或分子构成情况。
2、物质的结构和分类分子、原子、离子定义及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等内容是本部分考查的重点,联系环保、化工等问题,考查物质的类别、组成或构成及隶属关系。
在介绍一种新物质或有关环保、毒品或中毒的事件后,要求考生根据题给信息进行讨论和判断,是较新潮的题型。
3、化学方程式判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化学方程式的读法等内容是考查的重点,对化学反应类型的考查多与书写方程式相揉和,特别是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是必考点。
4、质量守恒定律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理论解释是本部分的基础,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是各地中考题中的常见题型,如: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化学反应之中某物质的质量变化、求某物质的化学式或推断物质的组成。
说明:本部分内容在各省市中考题中都有,常常作为中考试题的开篇题,考核率为100%,命题的形式有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形式。
复习技巧点拨1、掌握规律,把好记忆关,在记忆过程中注意总结,增强应变能力和迁移能力。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复习题一、基本概念和原理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
2.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 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3.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常伴随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物质的溶解、蒸发、升华等。
4.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5.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式子,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系数、反应条件等。
二、元素和化合物1.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将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归类。
2. 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 金属元素:如钠、镁、铝、铁等,通常具有较高的密度、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 非金属元素:如氧、氮、碳、硫等,通常具有较低的密度、不导电、不导热。
3. 酸碱盐- 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 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 盐: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三、化学实验基础1. 实验室安全- 遵守实验室规则,正确使用化学药品和仪器,注意防火、防爆、防毒等。
2. 常见化学实验操作-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蒸馏等基本操作。
3. 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 烧杯、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天平等。
四、化学计算1. 摩尔和摩尔质量- 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表示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集合体。
- 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上期期末复习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 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简单分类 性质是变化的依据,变化是性质的表现。
(二)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1.原子结构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带负电荷核外电子不带电中子带正电荷质子原子核原子构成构成2.原子和分子分子的观点:(1)解释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变化:用因为物质分子间的间隔不同的缘故;气态时分子间间隔最大,所以气体最易被压缩。
(2)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因为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3)很远的地方能闻到桂花的香味:是由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的缘故。
4.原子和离子(三)基本化学用语1.元素符号的意义(1)表示一种元素;(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3)表示这种元素的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
例:Fe 表示:①铁元素;②一个铁原子;③铁单质。
2.化合价和化学式(1) 化合价概念: 化合价是不同元素的原子之间相互化合时的数目。
(2) 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① 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零;② 在化合物里,氧通常显-2价,氢通常显+1价;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在非金属氧化合物里,氧显负价,另一种非金属元素显正价),且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
3.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1)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化学反应之所以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是由于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物质总质量不变;但分子种类和物质种类改变;分子个数可能改变。
(2)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意义: 以化学方程式“2H 2 + O 22H 2O ”为例质的方面:表明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
表示: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生成物是水,反应条件是点燃。
初中化学总复习
第一单元初三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上
例题解析: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某物质中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金刚石和石墨之间的转变一定是化学变化
C.不同物质其相对分子质量一定不同
D.不同的原子可相互组合成复杂的原子
解析:这是一种是非判断的选择题,对于每一选项可根据概念的定义,借助常识或实例加以判断。
如化学变化是要产生与原物质不同的新物质,金刚石和石墨虽然都只含有碳元素,但它们结构和性质都不同,因此,它们之间的转化肯定是化学变化。
由碳元素形成不同的单质金刚石和石墨,也可以说明A是错的。
由H2SO4和H3PO4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98,MgCO3和NaHCO3的式量都是84,这都可以说明C错。
从化学反应的实质看,不同的原子可相互组合成的一定是分子。
故D也是错的。
答案:B。
2.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碘受热变成碘蒸气是碘分子发生了变化
B.参加化学反应的二氧化硫分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C.物体受热膨胀,是由于分子受热后分子体积变大的缘故
D.坐在教室里闻到窗外飘进来的桂花香气,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解析:微观粒子的变化实质,可以通过实验现象和生活现象来表现。
碘受热变成碘蒸气,物体受热膨胀,都是分子间距发生了变化,是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故A、C 是错的。
化学反应中,二氧化硫分子会发生变化,这样才能形成新的分子,故B也是错的。
能闻到桂花香气,是有关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故D对。
答案:D。
3.下列关于化合价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在Na2O中,钠原子显+1价,氧原子显-2价
B.在O2中,氧元素显-2价
C.非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总显负价
D.一种元素在同一种化合物中,可能有几种化合价
解析:由化合价的定义可知,化合价是元素的一种重要性质,它只有在化学反应中才能表现出来。
因此,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
A、B是错的,应说:在Na2O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在O2中,氧元素为0价。
从所学过的化学反应知,非金属元素在与氢气、金属化合时显负价,在与氧气反应中显正价。
如H2S、Na2S中,硫元素显-2价;SO2、SO3中,硫元素显+4、+6价。
说明C错。
在NH4NO3中,氮元素显出两种化合价:-3价和+5价;在Fe3O4中,铁元素也显出两种化合价:+2价和+3价。
故D是对的。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