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被植物配置原则
- 格式:doc
- 大小:11.50 KB
- 文档页数:2
植物配置4大原则植物配置这个题目已经不新鲜了,在学校时也曾学过植物配置设计的原则。
但在实际运用中,发现书本知识还是比较笼统,不容易操作。
笔者根据十多年园林工作的经验,总结出以下4个原则,供与同行切磋交流。
1.主题原则主题原则是一个植物配置的纲领,通过这个纲领,确定要通过植物景观表现什么样的主题。
这种景观常常需要一种或几种特定的乔木、灌木、花卉,进而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继续延伸并扩大其内涵,就会形成一种文化与精神特征。
以紫竹院为例,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经过多年的引种驯化,精心养护管理,共栽植2100余种100万株竹子,形成浓郁的竹文化氛围。
这种主题植物,就像人类的骨架,起到支撑整个绿地或公园的作用。
又如香山的红叶、玉渊潭的樱花、植物园月季园的月季等,都是以突出的植物主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2.适宜原则该原则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常提到的“适地适树”。
二是与四周环境的协调与适宜。
适地适树原意为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地理位置等各种自然环境条件来选择能够健康生长的树种。
通常的做法是选用乡土树种,这样可以保证树种对本地风土条件的适应,保证成活。
但“适地适树”不能被拘泥于固定的树种中,一些经驯化、引种,能在当地生长良好的外来树种,完全可以被选入植物配置,而这些树种也常常是具有某些当地植物缺少的优点,例如金叶女贞的引进,为北京绿化增添了一个新鲜的彩色元素,也为植物造景提供更丰富的色彩空间。
另外一点就是植物配置要适应或符合园林综合功能的要求。
例如,幼儿园的绿化与工厂的绿化有明显的不同,幼儿园不适宜栽植飞絮及带刺的植物,工厂要考虑选用抗污染能力强的植物,这是与其服务功能相适应的。
3.时效原则所谓时效原则指的是植物配置设计时,要考虑长期与短期景观效果相结合,也要考虑达到某一特定效果所需的时间。
在设计时可考虑将快长树与慢长树相搭配,适当考虑植物的生长空间与长势。
若想在早期见效,可适当密植,几年后进行间移,但必须考虑到将来间移后的景观效果。
桦树是青海省林区的主要更新和荒山造林先锋树种,但由于其种子颗粒小,种皮坚硬发芽时间长,且苗期生长慢,管理要求细致,因此,播种育苗需要掌握以下技术。
1.育苗地选择。
选择土层肥沃、土质疏松、灌溉方便、排水良好、便于管理的圃地。
2.整地作床。
当年秋季进行深翻,冬灌后耙耱。
次年开春土壤解冻施基肥后进行浅翻,捡除杂草石块进行耙耱。
根据地块大小和地形,打埂做成苗床宽1~1.2米,高15~20厘米,步道宽30厘米,长5~6米(也可根据地形而定)、东西排列的畦子。
苗床作好后,施足量的农家肥,深翻、耙平并灌足底水。
3.播种。
播种前10天用40℃温水漫种48小时,高锰酸钾消毒,然后用2倍的沙子混合,置于室温20℃处,每天洒水搅拌催芽,待种子膨胀露白即可播种。
一般4月中旬播种,每亩播种17.5公斤左右。
播种方法有条播和撒播,一般多采用撒播。
一是直接撒播。
将种子与细沙土按1∶2混拌,然后直接撒在苗床上,筛以细沙土,覆土厚度以隐约见种子为度。
二是水面撒播。
播种前把畦面整细耙平,将水灌满,水快渗完时,把种子均匀撒于畦面,使其随水着地,再用筛子覆上沙子,以种子将露不露为度。
然后在畦面放上些树枝条,再盖上2~3厘米厚的长草,随即用喷壶再洒些水,以防覆草被风吹跑。
4.苗期管理。
种子播种后要用麦草等覆盖物覆盖,幼苗基本出齐后,分次揭掉覆盖物。
要注意在幼苗未出苗之前,若畦面干燥缺水,可用细眼喷壶喷洒,切忌浇灌。
幼苗出齐后结合松土除草,对生长过密的苗木进行间苗,间苗时将病弱苗拔除,保留健壮苗。
5.抚育管理。
第一次灌水应在幼苗出齐、松土后进行。
切忌大水漫灌,苗木生长期一般灌水4~5次。
苗木生长期为了保证足够的营养,每年的6~7月追肥一次。
追肥以氮肥为主,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
苗期应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防病虫害的蔓延和扩散。
6.越冬管理。
11月上旬灌足冬水,使苗木能安全越冬,入冬后要覆草,覆草厚度2~3厘米,防止苗木发生冻害。
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研究一、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1、生态原则生态原则是植物配置的基础。
在植物配置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植物的生长环境、生态特性、种植习性等因素。
同时还要考虑到植物的互补、搭配、交织等关系,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2、美学原则美学原则是植物配置的灵魂。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形态、色彩、种类和组合关系等都是美学的表现,起到装点景观、美化环境的作用。
通过植物的配置,可以营造出令人身心愉悦的美丽景观。
3、功能性原则植物配置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景观的功能需求。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需要具备遮荫、隔离、景色修饰等功能,为游人提供良好的环境。
因此在植物配置过程中,需要考虑植物的功能性,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植物选择和布局。
二、常见的植物配置类型1、树木配置树木是风景园林设计中最为常见的植物配置元素。
选择合适的树种,不仅可以增加园林绿化效果,还可以为游人提供遮荫和休息的场所。
在树木配置过程中,需要考虑树木的生长形态、高度、树冠大小等因素,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布局。
2、花卉配置花卉是风景园林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花卉的种类繁多,色彩丰富,能够为景观增添生机和活力。
在花卉配置过程中,需要考虑花卉的生长季节、花期、植株高度、花色搭配等因素,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搭配。
4、地被植物配置地被植物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地被植物不仅能够增加景观层次,还能够覆盖地表,减少水土流失。
在地被植物配置过程中,需要考虑植物的覆土能力、生长习性、适应性等因素,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宜的地被植物。
三、植物规划的要点1、景观分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规划需要根据不同的景观功能进行分区。
根据景观的要求,将植物进行合理的分区规划,满足不同功能需求。
2、层次组合植物的规划要参照植物的生长习性和景观要求,进行层次组合。
通过合理的层次组合,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景观效果。
3、植物的连续性植物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植物的连续性,确保植物之间的连续性和衔接性,使整个景观更加统一、完整。
周知,许多人在选择定居的小区时,植被覆盖率是他们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较高的植被率意味着较好的生活环境。
因此,应当因地制宜地多采用有利于人类身体健康的植物种植,真正提升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另外,除植物外,也可以利用假山、喷泉等设计因素,让整体布局更加合理。
2.3生态园艺设计中应兼具实用性与科技性在植物系统的整体布局中,应当将实用性作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加入到生态园艺的设计中来。
设计的整体布局应当让小区居民切实感到交流的便捷性,不会因布局而产生不必要的“隔阂”,使其心灵上更为自由、简单。
让小区内的居民在享受视觉美感和呼吸质量提升的同时,还能自觉融入到小区的和谐环境中,从内心深处与小区融为一体。
另外,在生态园艺设计中,也应当利用与小区居民切实相关的新科技,如节水技术等。
因为大量植物的融入,必然会导致小区内用水量的急剧增加,因此,节水技术的运用就显得极为必要了。
传统的浇灌中,通常是在草坪表面进行浇灌,然后使之自然渗透。
在生态小区中,可以利用滴灌技术,从植物底部直接进行浇灌,这样既可以节省大量的水资源,还能避免表面浇灌造成的湿洼地现象。
3结论总而言之,住宅小区园艺设计与生态城市的建设密切相关,也是新时期人们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居住环境方面的具体体现,是当代每一个园艺设计师所应思考的重要问题。
良好的住宅小区园艺设计,不仅能够提升生态城市的整体质量,对于提升人类精神文明的满足感,推动整体可持续发展也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收稿:2017-02-20)[1]吴琛.试析住宅小区园艺设计与生态城市的关系[J].农技服务,2014,(12):172.[2]张虎.城市住宅小区绿色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浅析[J].门窗,2013,(10):299+301.[3]王从君.现代城市生态住宅小区环境景观设计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4]王宁.生态城市与住宅小区园艺设计的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5):51.现代园艺2017年第6期地被植物在上海绿地中的配置类型及应用原则苏伟锋(上海市松江区洞泾镇农业服务中心201619)通过对上海城市绿地漕溪公园、静安公园和延中绿地常见地被植物种类的调查,归纳了地被植物在上海绿地中的配置类型,阐述了各类型地被植物的应用原则。
2021年第06期现代园艺地被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地中的应用王蓓(大同市文瀛湖风景区管理中心,山西大同037000)摘要:在城市园林绿地中应用地被植物,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园林绿化水平,还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地被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地中的有效应用,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前城市生态环境,从而使现有城市建设更好地满足时代发展要求。
地被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地中的合理应用,还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生态功能、景观功能、经济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城市的绿化成本,从而有效推动城市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地被植物;城市园林;绿地;应用1地被植物的概念地被植物一般是指生长高度低于1m,且成片种植、枝叶密集,具较强扩展能力和抗污染能力,可以迅速覆盖地面,易于粗放管理,同时地被植物种植后不需经常更换,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观赏价值的一类植物,既包括了一、二年和多年生草本植物,也有一些适应性较强的蕨、苔藓、落叶木本地被、常绿、宿根花卉和攀援藤本植物等。
国内从广义上来讲,地被植物一般是指通过密植可以达到覆盖地表面的植物都能够当作地被应用,包含了草坪植物。
而从狭义上来讲,地被植物涵盖了除草坪植物外满足上述定义的所有植物。
2地被植物的功能2.1生态功能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地被植物具有较好的生态功能,具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地被植物有着较强的生态功能,能够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调节,有利于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由于地被植物的根系较为发达,且地表覆盖能力较强,这就意味着在同等面积的绿化状况下,地被植物能够更好地净化空气,从而有效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水平。
此外,在园林绿地建设阶段,通过科学、合理种植地被植物,还可以有效吸收城市空气中的颗粒物,再通过光合作用释放O2,达到空气净化的效果,从而实现城市宜居环境的建设。
同时,地被植物在当前城市绿化中的应用,还能够吸附城市中的粉尘,使当前的城市空气质量更好地满足时代发展要求,既具备了生态功能的特点,又可以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
综述园林地被植物的分类选择与配置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园林绿地建设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频繁,由此也就带来了园林地被植物的广泛种植和选择。
本文从园林地被植物的特点处出发,结合优良的园林地被植物种植所需的环境,简要探讨了园林地被植物的分类选择与配置,以期能为所需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园林;地被植物;分类选择;配置园林地被植物指的是有着一定观赏价值、扩展性强、植株低矮、大面积铺设于裸露坡地、平地或者是在阴湿林下以及林间隙地等各类环境覆盖地面的、多年生草本和低矮丛生、枝叶密集的灌木和藤本。
相对来说,地被植物的种植要比草坪更加灵活,它在树荫浓密、不良土壤、树根暴露等环境不良的地方可以取代草坪进行生长。
地被植物能够有效地覆盖地面,美化道路斜坡、园景等景观,丰富园林植物景观,给我们提供些许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其还具备减少灰尘与细菌传播,降低气温,净化空气,改善环境湿度,很好的降低地面辐射等。
一、地被植物所具有的特点地被植物有着较强的抗逆性和较为广泛的适应性,较快的生长速度,能够在阴、干、阳、湿等多种类型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其能够很好的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有效地弥补了乔木下层空隙大、生长缓慢的不足,在短时间内能够得到较为理想的观赏效果。
对于地被植物的后期养护管理,其相对于较为单一的大面积草坪,不易滋生杂草,病虫害少,养护管理粗放,无需进行经常性的修剪,减少了人工养护所浪费的精力;多年生植物,常绿或绿色期较长,且种类繁多、品种丰富。
地被植物的枝、叶、花、果富有变化,色彩万紫千红,季相纷繁多样;具有发达的根系,有利于保持水土以及提高根系对土壤中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或者具有多种变态地下器官,如球茎、地下根茎等,以利于储藏养分,保存营养繁殖体,从而具有更强的自然更新能力;植株相对较为低矮。
在园林配置中,植株的高矮取决于环境的需要,可以通过修剪人为地控制株高,也可以进行人工造型或修饰成模纹图案。
具有匍匐性或良好的可塑性,易于造型。
地被植物选择植物的要求
地被植物是指生长在地面上的低矮植物,它们密集地覆盖着地表,起到保持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和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
地被植物的选择对于景观美化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被植物选择植物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长习性:地被植物需要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环境的植物,如适合干旱地区的多肉植物、适合湿润地区的蕨类植物等。
2.颜色和形态:地被植物需要选择颜色和形态美观的植物,以达到美化环境的效果。
比如,选择花期长、花色丰富的花卉,或者形态独特、叶子颜色鲜艳的观叶植物。
3.生长速度:地被植物需要选择生长速度适中的植物,一方面可以快速覆盖地面,防止杂草长出,另一方面也能保持地被植物整体的平衡。
4.抗病虫害能力:地被植物需要选择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植物,降低病虫害对整个植物群体的危害。
5.生态适应性:地被植物需要选择兼具生态适应性的植物,比如能够吸收有害物质、净化环境的植物,以及提供食物和栖息地的植物。
总之,地被植物选择植物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植物的生长环境、生长特性以及生态功能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植物才能达到美化环境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效果。
- 1 -。
园林植物配置应用复习题及答案1、什么是树种规划?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规划的一般原则是什么?提示:树种规划:作好树种的调查工作,总结出各种树种在生长、管理及绿化应用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根据当地各种不同类型园林绿地对树种的要求做出规划。
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规划的一般原则:(1)“适地适树”的原则;(2)满足功能要求,符合城市的性质特征;(3)满足景观需求,注意特色的表现;(4)满足经济要求。
2、简述立体绿化的特点及功能答案要点:(1)特点:a外观上具有多变性;b节约用地,能够充分利用空间,达到绿化、美化的目的;c在短期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d攀缘植物本身不能直立生长,只有通过他的特殊器官依附于支撑物上才能直立生长。
(2)功能:a美化街景;b降低室内温度;c遮阴纳凉;d遮掩建筑设施;e生产植物产品;详述省略。
3、屋顶花园植物的选择原则是什么?答案要点:(1)植物品种强壮并具有抵抗极端气候的能力;(2)适应种植土浅薄、少肥的花灌木;(3)能忍受干燥、潮湿积水的品种;;(4)能忍受夏季高热风、冬季露地过冬的品种;(5)抗屋顶大风的品种;(6)能抵抗空气污染并能吸收污染的品种;(7)容易移栽成活、耐修剪、生长较慢的品种;(8)较低的养护管理要求。
4、植物配置的原则有哪些?要点:a、重视植物配置多样性原则;b、遵循“适树适地”的种植原则;c、遵循“尽量形成人工群落”的种植原则;d、遵循与绿地功能要求相适应的种植原则;e、遵循速生与慢生树种相搭配的原则;f、遵循“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原则;g、遵循“多样统一、协调对比”的艺术原则。
5、简述园林植物与建筑的组景关系。
答案要点:(1)园林建筑与园林植物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因借、相互补充,使景观具有画意。
(2)建筑的线条比较硬直,而植物的线条却较柔和,两者能形成强烈的对比(3)建筑屋顶可用植物美化(4)建筑常以门洞、窗框以植物为景,与植物组景后常弥补建筑的不足。
6、花卉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方式有哪些?提示:主要有花坛、花镜、花丛、花池、花台。
灌木地被植物配置方案
以下是一个灌木地被植物的配置方案,不包含标题:
配置方案如下:
1. 建议在灌木地中种植各种高度和形状的灌木,以增加视觉层次感。
例如,可以选择高大的松树、矮小的丛石楠和中等高度的紫薇树等。
2. 在灌木地的边缘种植一些攀附性植物,如常春藤或爬山虎,以便将灌木地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3. 在灌木地的中心区域布置一些具有鲜艳花朵的植物,如玫瑰或郁金香,以增加色彩的变化和视觉的吸引力。
4. 在灌木地的周围或空荡的区域种植一些多年生的花卉植物,如牵牛花或葵花,以增加花卉的持久性和饱满感。
5. 考虑在灌木地的一侧或角落种植一些观赏性的草本植物,如紫茎泽兰或紫苏,以增加灌木地的野性和自然感。
6. 在灌木地的周围留出一些空地,以便放置花坛或花盆,种植一些季节性的花卉,如春季的郁金香和秋季的菊花,以增加季节性的美感。
7. 考虑在灌木地周围种植一些绿色的地被植物,如冬青或鼠尾草,以填补空隙并增加绿色植物的质感。
这个配置方案将通过不同高度、形状和花色的植物的组合,为灌木地带来丰富的层次感和变化,同时保持自然的美感。
住宅园区内的绿化应以植物造景为主体这是由植物自身的功能所决定的。
然而植物中的乔、灌、草之间生态功能又有较大的差异。
资料表明:在同一占地面积的条件下,其生态功能(制氧和吸收CO2)的排列顺序为:乔木>灌木>地被或草坪,乔木生态功能十倍于草坪或地被。
高大乔木是居住区的主要选景元素。
虽然,从植物数量上虽然不能也不可能超过灌木或地被植物,然而就其形成乔木投影总面积和投入资金上应占绝对的优势。
植物造景提倡乔灌草的合理搭配,以形成富有层次感的复式栽培。
通过灌木与乔木的搭配可以构成多种空间。
如大灌木可以构成闭合空间,还可以将人的视线引向远方。
而小灌木不会遮挡视线,但可起到限制分隔空间的需要,形成开敞空间。
一般在路旁种植小灌木,不仅不影响行人的视线,还可以起到限制人的行动范围的作用。
实验还表明复试栽培将产生最好、最大的生态效应和景观效应,然而这种设计理念又被有些人导入误区,即搞成“植物的堆积”,在上述地区,有些居住区中的小灌木密如苗圃,一些较高(80~100厘米)的灌木,密植于乔木林中,进而占居了居民活动空间,挡住了他们的视野,形成了比较压抑的环境。
即达不到绿化景观效果,也没能创造出适合人生活的居住空间。
不禁让人思考这种“过头”的作法是否受到利润驱动。
通常讲,许多灌木是绿化中的“亮点”,因为这些植物多半为开花植物,只要设计合理,便可做到一年四季有花。
这类植物在整个绿地中的占有量(指面积)大约在30%,具体的确切占有面积应视实际情况而定。
草坪/地被植物担当着使小区内“黄土不见天”的主要“角色”。
它的占有面积实际上与乔木的投影面积相当,而乔木的投影之下方往往同时栽种草坪和地被植物。
由上所述,可见乔、灌、草配置问题的核心在于通过对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的合理配置,创造出既满足生物学特性,又达到较好的景观绿化效果的居住区环境。
LED路灯 fmchfjsdjd98。
1.1植物景观配置原则植物配置上要符合生态原则,营造三季有花,四季常绿,风景宜人,适宜人们观赏自然景观,四季各有季相特色的生态景观,争取做到在不同时节都有宣传亮点。
使人们时刻都感到生态园“可览”、“可游”、“可赏”,达到终年游人不断的目的。
(1)根据植物生态位进行搭配:根据植物的习性进行乔木+灌木+藤本+地被植物的立体种植,以及从中生植物到旱生植物的水平配置,形成稳定的生态结构和生态系列景观。
(2)从季相上进行合理搭配:每一个季节都有几个(至少一至两个)品种的观赏植物形成整个植物园外围挡墙的主格调,成为吸引人气的观赏亮点。
根据时间变化形成的景观序列如下:1-3月主要观赏各种腊梅花、迎春景观;4-5月主要观赏樱花景观, 6-8月主要观赏紫薇、鸢尾、萱草景观;9-10月,木槿景观,11-2月,爬山虎、大叶黄杨、火棘景观。
四季可赏的为彩叶植物和常绿植物。
(3)根据园林美学进行搭配:依据植物的高矮、色彩、香味进行配置,同时合理配置落叶和常绿植物,远景和近景,个别突出和整体协调,根据不同空间的功能景观要求,采用与其相适应的植物栽植形式,给人们的感官以最佳的感受。
例如有常绿密林,缀花草坪,林中空地等,动静和疏密相结合,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观空间。
(4)绿化种植主要分区为A、D两路段绿化。
设计方案中以常绿植物大叶黄杨、小叶女贞为主基调,在挡墙上部种植整形的黄杨、枸骨、紫叶小檗、火棘、刺柏绿篱和散植的迎春,对园内现状、以及以后的景观进行遮挡,同时选取刺叶植物起到防止翻越挡墙,破坏植物园的作用。
(5)挡墙上部种植成形国槐大苗木作为背景植物,烘托植物园内部树木浓密的效果,起到植物园内部植物外延的效果。
同时和底部的整形绿篱形成丰富的景观、生态和季节层次。
(6)树池座椅中种植树种选择5.5米柿树、七叶树,起到遮阴、观赏作用,同时在树池底部种植混播草坪,美化座椅周边环境,增加生态性和游赏性。
(7)挡墙种植设计分为高低两种池。
生态园林中的地被植物的应用及配置地被植物是指覆盖在地表的低矮植物,包括多年生低矮草本,小灌木和藤本植物。
从广义生态学上看,地被植物还包括许多沼生和湿生植物。
地被植物种类丰富,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绿色期长,种植后无需经常更换,易于养护和管理。
大量应用地被植物是杭州生态园林植物造景与环境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公园,社区的空旷地、山坡、林下、岸边和路旁、石隙,都广泛栽植地被植物,极大地丰富了城市的色彩和景观。
一、地被植物的艺术配置不同地被植物进行配置造景时,要注意使植物群落层次分明,突出主体。
地被植物适宜展现群体美的景观效果,从而起到衬托主景的作用,必须考虑其与主体植物的协调。
对于不同植物群落,地被植物的选择应用也存在很大差异,上层乔灌木的种类、疏密程度以及群落层次的多少不同都将造成林下地被植物的配置不同。
1、高度搭配适当:地被植物是园林绿化人工植物群落中的下层,主要起衬托作用,突出上层乔、灌木的优良景观效果,与上层错落有致地组合,使群落层次分明。
如果种植地开阔,上层乔灌木较稀疏,分枝点较高,林下可选用一些较高的地被植物,如湖北十大功劳、八仙花、臭牡丹、水鬼蕉、萱草类等。
如果种植地面积小,上层乔灌木分枝点较低,可应用一些株形低矮、匍匐生长的植物种类,如多花筋骨草、景天类、过路黄类、蛇含委陵菜、地稔等。
2、色彩搭配协调:上层乔灌木多为落叶树种时,可选择常绿地被植物,如杭州植物园灵峰梅林下种植沿阶草、小叶扶芳藤、蔓长春花、花叶蔓长春花等。
上层乔灌木多为常绿树种时,应选用一些耐阴性强、花色明亮、花期较长的种类,如玉簪、紫萼、臭牡丹等,以丰富色彩。
在湖滨公园的疏林下方成片种植有八仙花,开花时节,犹如花的海洋,令人陶醉。
上层乔灌木为季节性色叶或开花植物时,下层地被植物的花期和色彩应与之呼应。
秋季,太子湾公园水杉林下栽植叶色碧绿的二月兰,与水杉的红褐色树干、金黄色枝叶形成鲜明对比;春季,金沙港湖边柳树林下种植的二月兰开花,紫色的花海与翠绿的柳枝才形成一幅美丽的春画。
●常绿树下:如果郁闭度较高,草坪生长不良,常造成空凸。
可在这些区域种植常春藤、吉祥草、沿阶草、白蝴蝶、大吴风草、匍枝亮叶忍冬、臭牡丹、小叶扶芳藤等地被植物,它们生长强健,覆盖密集。
阴湿处可种植玉簪类、虎耳草、万年青、宽叶韭、鱼腥草、鸭儿芹、金叶牛至、杜若、千叶兰、翠云草等地被植物●疏林下:种植佛甲草、八仙花、泽八仙(5月蓝色花),可配置的种类非常多,如蔓长春花、石蒜、八宝、费菜、凹叶景天、垂盆草、千叶兰等。
疏林中光线较好处,一般开花较多的地被植物都可种植,如鸢尾类、萱草类、大金鸡菊、蔓锦葵、剪夏罗等。
●林缘的地被:可用金叶亮绿忍冬、金山绣线菊、金叶小檗、金脉忍冬等色彩亮丽的小灌木、小藤本活跃气氛。
花朵美丽的矮紫薇、布什绣线菊、日本绣线菊、茶梅、月季、染料木等也常被采用。
多年生色叶草本地被植物如玉带草、金边阔叶山麦冬、银边沿阶草、金叶苔草、紫叶酢浆草等同样为林缘增加了绚丽的色彩。
●孤植或丛植的乔木下:沿阶草、阔叶山麦冬、大吴风草、佛甲草等地被植物可作基部种植●中心绿地:种植金叶过路黄、佛甲草、银边金钱蒲、小叶扶芳藤、花叶蔓长春等地被植物,并配植石蒜属植物,花开时各有韵味●花架、边坡、坡地、假山上:可布置一些耐贫瘠、覆盖率高、扩展能力强的多年生草本,如小叶扶芳藤、木香、华东葡萄、何首乌、川鄂爬山虎等●花坛、花境镶边:景天科——佛甲草、垂盆草、金叶景天、德景天、大凹叶景天;美丽月见草(春、阳、粉)+大金鸡菊;紫花地丁(春、阳、紫);鸢尾(春、中、紫);白蝴蝶花(春、阴、白);美女樱、细叶美女樱(春夏秋、阳、粉紫);染料木(春,阳、金黄);宿根福禄考(夏、中、粉紫);美国薄荷(夏、深红桃红);光叶粉花绣线菊(夏、阳、粉);火星花(夏、阳、火红);千叶蓍(夏秋、中、白粉紫);葱兰(夏秋、阳、白)+韭兰(夏秋、阳、粉);亚菊(秋、阳、黄);花叶燕麦草、蓝羊茅、血草、金叶苔草;花叶杞柳+凤尾兰+三色堇;花叶蔓长春(藤本、春、中、蓝);花叶薄荷(中);银叶菊+杜鹃;●庭园:百里香(常绿、夏秋、中性、粉紫)、水栀子(夏、阴、白)、六月雪(常绿,夏、中、白)、金叶大花六道木(色叶夏秋花、耐阴、白)●木栈道,小路边:金丝桃与南天竹(夏),臭牡丹(夏、阴)与金丝桃●树穴、岩石园石隙、林缘:多花酢浆草、矮生沿阶草(夏兰花)、南天竹⏹草本类地被:水杉+常春藤(或长柱小檗)石蒜+沿阶草红枫+活血丹紫薇+毛鹃梅花林+小叶扶芳藤香樟+小鸡爪槭+杜鹃+沿阶草黄连木+厚皮香+八仙花+庐山楼梯草浙江楠+蜡梅+湖北十大功劳+庐山楼梯草枫香+川含笑+钓钟柳+剪夏罗梅花+蜡梅+常夏石竹+石蒜合欢+紫薇+常夏石竹+石蒜落叶乔木+刻叶紫堇与紫茉莉、活血丹、过路黄、蔓锦葵等夏季开花的地被混植垂丝海棠+小毛茛+紫花地丁+蛇莓白玉兰+诸葛菜(与紫茉莉混植)香樟+桂花+泽八仙+南天竹+佛甲草无患子+桂花+茶梅+佛甲草红叶李+火棘+八宝景天+佛甲草合欢+南天竹+八宝景天+过路黄梅林、松林、竹林、红枫林+白车轴草(红车轴草混植)竹林、鸡爪槭林+多花酢浆草红叶李+火棘+多花酢浆草香樟+红枫+多花酢浆草(吉祥草混植)枫香+海滨木槿+大吴风草紫锦草(夏秋)+红花酢浆草丝棉木+肉花卫矛+紫萼(富贵草混植)水杉林+阔叶山麦冬湿地松+鸡爪槭+蜡梅+沿阶草香樟+桂花+紫薇+吉祥草+石蒜;桂花+梅+吉祥草+石蒜黄山栾树+美人茶+白芨(吉祥草混植)⏹灌木类地被:早樱+日本海棠+黄菖蒲雪松+西府海棠+日本海棠+吉祥草红枫林+湖北十大功劳水杉林+阔叶十大功劳无患子+鸡爪槭+红花继木结香+冰生溲疏(30~40,春,阳,白)杂交马褂木+川含笑+八仙花+佛甲草湿地松+白玉兰+光叶粉花绣线菊+龟甲冬青广玉兰+紫薇+矮紫薇(不作林下地被)+小茶梅雪松+华东楠+臭牡丹+吉祥草无患子+三角枫+小鸡爪槭+夏鹃+吉祥草(葱兰、金边阔叶麦冬)雪松+鸡爪槭+红枫+梅花+红花继木+花叶欧亚活血丹(沿阶草)香樟+桂花+紫薇+小叶扶芳藤。
地被植物配置原则
作者:陈斌来源:中国花卉报
植物是景观中有生命的要素,它受光照、水分、肥料、土壤和空气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必须按照一定规律给予其生长环境充分的保障,否则无法正常生存,无法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
地被植物也要根据一定的原则进行配置。
生态原则
和谐性园林的首要因素是生态,在进行地被植物选择配置时,应尽量选用适应性强,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乡土植物,因为它们不仅生长状况良好,而且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这就需要在对本地的地被品种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其生态习性和生长规律,引种育苗,使其广泛地应用于园林设计。
当然,也要根据植物分布规律,适量引进适合本地生长的外来地被植物,丰富本地景观,增加整体观赏效果。
适地适树原则
地被植物的生长受土壤、大气、水分、光照等因子影响,有的喜疏松肥沃土壤,有的耐瘠薄,有的喜湿润,有的耐干旱,有的喜光,有的喜阴,有的抗污染。
因此,我们进行地被植物栽植时,首先要充分了解植物本身的生长特性和种植地的立地条件,根据这些选择适宜的地被植物,做到适地适树适植。
搭配合理性
植物配置时,选择树种后,要充分考虑根据物种与物种、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合理选择地被及其他植物种类,避免各个物种对空间和营养的争夺,保持群落中各种群间以及与周围环境间关系的协调和动态平衡。
同时利用种群之间互利互惠、合作共存的现象,对物种做出相应的选择和组合搭配。
其次还要尽可能利用不同高度的植物设置植物群落结构。
阳性喜光的高大乔木下,可种植叶形、叶色都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耐阴亚灌木或灌木类地被;林缘处可选配阴性的宿根花卉、一二年生花卉等草本植物,形成复层群落结构,构成稳定的生态景观群落。
多样性原则
城市的景观多样性是建立在城市植物种类多样性基础上的,地被植物个体小、种类繁多、品种丰富,体现的是群体美,能够体现良好的景观效果,但没有一种植物配置是绝对完美的。
同一地点、同一环境下,配置较多种类的植物,丰富地被植物的种类,充分利用植物各种不同的叶色、花色、果色,实现近自然模式的景观效果。
多样性原则在配置时必须兼顾其他原则,使地被植物整体错落有致,能够作为户外空间的背景来加以利用。
可用不同高度和不同种类的地被植物来暗示空间边界;也可利用自然单纯的地被植物供托主景,使景观季相变化丰富,从而构成美妙的植物群落。
目的性原则
在地被植物配置时,无论是选择种类,还是确定布局形式,都不能仅凭个人喜好来进行设计,应该与设计目的和主题相结合,充分表达最佳景观意境。
比如,为了衬托建筑的雄伟,可以利用草坪作为背景,通过大面积草坪或花卉与高大宏伟建筑在气魄上形成协调。
又如在儿童公园,营造的景观效果要与儿童活泼的天性相一致,所以在儿童公园和幼儿园的种植设计中,一般选择植株低矮、无毒无刺、色彩鲜艳的地被植物。
再如韩国一些沿水城市,经常受到水灾的侵袭,沿水建筑损害严重,便在滨水区的一定范围内种植大片草坪,这样既可使水灾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又可作为市民平时休闲娱乐的场地。
美学原则
地被植物景观是一种立体艺术,它的高度、宽度、深度及个体的大小、形状、色彩、质感、位置的适当安排,可以表达三度空间的美,加上枝、叶、花、果的变化,色彩万紫千红,季相纷繁多样,更能表现出动态的美。
许多美学方面的原则有助于视觉和美学方面的组织,
如均衡、统一、韵律以及比例和尺度这四个原则可用于空间构成及平面布局,这些原则并非公式,也不是绝对真理,但能令人感到近乎完美的设计,是景观美学原则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