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家鲁彦周塑像
- 格式:pdf
- 大小:444.27 KB
- 文档页数:1
本主文化艺术广场讲解
今天我要带大家一起去寻访济南泉城的文化艺术广场。
文化艺术广场位于市中心泉城长廊东侧,这是一座记载着齐鲁文化渊源的历史丰碑。
广场内12尊齐鲁大地上的历史文化名人雕塑,沿历史顺序分别是大舜、管仲、孔丘、孙武、墨翟、孟轲、诸葛亮、王羲之、贾思勰、李清照、戚继光、蒲松龄,这12位先圣包括了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农学家,他们都是对中华历史文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
广场南北两端和西立柱基上还镶嵌着14幅浮雕,名为“圣贤史迹图”,内容分别是东方曙光、舜耕历山、伯禽治鲁、太公封齐、管仲霸齐、晏婴谏君、孔子讲学、子贡货殖、孙武兵法、稷下争鸣、孟子游说、鲁班学艺、扁鹊行医、邹衍辩论,讲述的都是发生在齐鲁大地上的一段段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
观史知今思进退,读书养志识春秋。
在幸福的齐鲁大地上,让我们手捧史书,追忆历史,深刻体会齐鲁历史文化盛宴吧!。
去鲁迅纪念馆沉浸式感受“力之美”周力.周力一九五六年由黄永玉创作的木刻《鲁迅与木刻青年》,还原了当时的场景《鲁迅与儿童》1956年野夫(郑野夫)木刻《德国孩子们饿着》1924年德国珂勒惠支石刻《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广告鲁迅设计《始康郡晋丰县□熊造-无量佛相记》上,有一枚署名“周作”的朱文印章《鲁迅在木刻讲习会》一九五六年,李桦木刻◆周力“力的艺术”以及由此产生的艺术的“力之美”,是鲁迅推崇的文化审美品性,同时也是鲁迅杂文诸种审美品性的重要一种。
文学成就之外,他也是中国现代美术思想的先驱者,以独到的艺术眼光,洞察到木刻版画的强大生命力,并倡导了新兴版画,指导中国的木刻青年们努力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版画作品。
在人们的印象中,“鲁迅”的名字总是和“文学”和“思想”联系在一起。
他一生从事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翻译引进外国文学著作等,代表了中国新文化的方向。
大多数人从中小学语文课本中认识鲁迅,他是“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斗士,也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导师。
近年来,一个更形象、更立体的鲁迅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他的饮食起居、生活习惯,他喜欢吃什么菜?他去书店会买哪些书?他爱去的电影院都是哪几家?成为年轻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鲁迅在美术方面做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涉及新兴木刻、连环图画、书籍装帧等多个现代美术领域。
他收藏有众多珍贵文物和艺术品,包括金石拓片、版画、笺纸、中国画、书法、印章、年画、油画、陶俑、铜镜、古钱币等许多种类。
在“力之美——鲁迅与版画”的展览中,由鲁迅所藏各类拓片、笺谱、日本浮世绘、欧洲版画及鲁迅培养的中国新兴木刻家所创作的版画等展品中,可以对何谓“力之美”有直观的认识。
一生的钟爱事实上,美术是鲁迅一生的钟爱。
他对美术的热爱从童年开始启蒙,后走上“治文学和美术”的道路,始终将文学和美术相结合,对国民进行文艺启蒙。
通过长期的文学实践和对中外美术史的研究,鲁迅认识到木刻版画强大的生命力,认为这是“好的大众的艺术”,“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是“正合于现代中国的一种艺术”。
山东曲阜孔子博物馆内收藏了众多与孔子相关的文物,其中就包括许多描绘孔子形象和生平的画像。
这些画像生动地展现了孔子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形象和故事。
以下是其中几个典型的画像故事:
1. 孔子问礼于老聃
这副画像描绘了孔子向老子请教礼的场景。
老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被视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认为老子是他的前辈,向他请教了许多关于礼的问题,并从老子那里学到了许多关于道家思想的深刻见解。
2. 孔子杏坛讲学
这副画像描绘了孔子在杏坛讲学的场景。
杏坛是孔子讲学的地方,也是他教育弟子的重要场所。
在画像中,孔子端坐在杏坛上,手持简牍,正为弟子们讲解着儒家经典《论语》。
弟子们则围坐在他的周围,认真听讲,记录着他的教诲。
3. 孔子观周
这副画像描绘了孔子去周京观摩的场景。
周京是周朝的首都,也是当时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
孔子前往周京观摩,是为了了解周朝的文化、政治和社会制度,并从中汲
取经验和智慧。
在画像中,孔子手持简牍,正仔细观看着周朝的文物和建筑,而弟子们则陪伴在他的身旁。
这些画像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通过观察这些画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孔子的生平和思想,以及他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鲁迅与中国新兴木刻作者:梁迎春鲁迅播下的种子,分散各地,影响全国。
自“木刻讲习会”以后,新兴版画运动开始发端,在上海先后成立了“上海一八艺社”、“野风画会”、“春地美术研究所”、“MK木刻研究会”等。
不同时代的鲁迅像1.曹白《鲁迅像》,1935年。
已故木刻家曹白与鲁迅交情颇深,鲁迅还以曹白《坐牢纪略》为基本素材,撰写了《写于深夜里》。
2.1956年,鲁迅逝世20周年时,赵延年创作的木刻作品《离家》。
在周家做过多年长工的老王记得:“大先生(鲁迅排行老大)的行李还是我挑咯。
3.赵延年木刻作品《鲁迅像》,1961年,是鲁迅肖像中最为著名的一幅。
4.套色木刻作品《学习鲁迅的革命硬骨头精神》,中央美术学院红大刀集体创作,1967年。
5.赵延年木刻作品《鲁迅与我们同在》,1985年。
1931年8月,鲁迅创办“木刻讲习会”,六天授课后与全体学员拍照留念,成为中国新兴木刻的开端。
“说起鲁迅,大家都会想到他是民族脊梁的文学巨匠,其实他有很多面,对现代艺术有重要贡献,尤其是一手带动了中国的新兴木刻运动。
”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张远帆说。
8月17日,“鲁迅的面容——中国新兴木刻运动80周年暨鲁迅诞辰130周年纪念特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展。
从1931年鲁迅创办“木刻讲习会”,拉开全国规模的新兴木刻运动至今,时间已经过去了80年。
张远帆说,作为策展人之一,他试图梳理鲁迅对新兴木刻版画的影响,以及版画语言在这80年间的发展变化。
鲁迅点燃的星火“由这个讲习会开始,就像一个火把落进干柴堆,新兴木刻运动之火迅猛地燃向了大江南北。
”2011年8月底,杭州疾风骤雨,浙江美术馆的参观者却络绎不绝。
鲁迅的艺术藏品之专精,让更熟悉他文学家身份的观众有些惊讶,“没想到鲁迅那么热爱美术。
”“直观鲁迅”展厅容纳了鲁迅生前的藏品,中外版画比重最大。
展览中还有鲁迅与艺术家李桦的通信,信中讲述鲁迅如何推广新兴木刻。
李桦是中国第一代版画家,也是当年参与“木刻讲习会”的成员,直接受过鲁迅指导。
鲁彦周《天云山传奇》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鲁彦周《天云山传奇》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作者简介鲁彦周,1928年10月出生于安徽省巢县鲁集村。
我看鲁彦周同志(上、下)作者:吴玉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看鲁彦周同志(上)我与鲁彦周同志相知相交10多年了。
在我心目中,他就是个不折不扣的成功者,他不仅创作了《天云山传奇》、《风雪大别山》、《廖仲恺》等等轰动国内外的作品,而且在1961年元旦与其他艺术家一起,还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宴请。
是年,他只33岁!我虽然不太喜欢看小说、戏剧,几乎没看过他这些方面的作品,但是对他的散文、随笔还是很喜爱的,对他的人生及创作经历还是直接、间接地知道一些的。
他1928年出生于安徽巢县北乡的鲁集村,父母皆是道地的文盲、农民。
由于劳力紧张,他五六岁时就被派上了用场——担负放鹅的任务。
他识字始于8岁。
村上没有小学,只有时有时无的私塾。
不上课时他照旧放鹅,直到10岁才在祠堂里跟一位李先生拜了孔夫子,算是正式启蒙,念上了《论语》、《孟子》。
可是不到一年家乡大旱,粮食绝收,他不得不随父母外出逃荒;直至第二年——大约是1942年春吧,他们才返回家乡。
也就是在这一年,他正式念上了私塾,且连续读了3年。
他说,他的文化基本上是在这3年完成的,这是他的基础教育。
——他不愿满足这些,就设法找了《红楼梦》、《西厢记》、《聊斋》、《彭公案》、《七剑十三侠》什么的……1945年,他17岁;这年秋,日本投降,他觉得机会来了,想到外面上洋(新式)学堂,——可他没上过小学、初中。
他想进补习学校而后以同等学力直接考入高中,就去了巢县城里补习了近一年。
完成了初中数学课和基础英语,于是他满怀信心地步行到了合肥一所学校,不料却挨了当头一棒:没有初中毕业证书不准报名。
他一连跑了几所学校都是如此。
他失望了,但却没有死心,又步行到了芜湖。
“结果,芜湖和合肥要求一样,并且没有一点通融余地。
”他回忆说,“当时,我真绝望了,开始咒骂社会,不给我一点出路和希望。
”后来,当然是峰回路转;正像俗话说的,天无绝人之路嘛,他在贵池上了两年中学。
他的第一部最终未能发表的小说是个长篇,写江南学生运动的,他自己也不知道究竟像不像小说,脱稿后就把它寄给当时皖北行署文教处长戴岳同志,想请戴岳给予指点、帮助。
鲁彦简介鲁彦简介鲁彦(1901-1944),原名王衡,浙江镇海⼈,20世纪20年代著名的乡⼟⼩说家。
20年代初曾在北京⼤学旁听鲁迅的《中国⼩说史》课程,⼤受裨益,开始创作时遂⽤笔名“鲁彦”以表达对鲁迅的仰慕之情。
王鲁彦的⼩说主要是短篇,代表作有短篇⼩说集《柚⼦》《黄⾦》等,30年代写有长篇⼩说《野⽕》(《愤怒的乡村》)《童年的悲哀》《⼩⼩的⼼》《屋顶下》《河边》《伤兵旅馆》和《我们的喇叭》等。
散⽂《听潮》曾⼊选中学课本。
【⼈⽣经历⼈⽣经历】】1920年,参加由李⼤钊、蔡元培等创办的⼯读互助团,⾃上海到北京⼤学旁听。
1923年夏,先后到湖南长沙平民⼤学、周南⼥学和第⼀师范任教。
同年,在11⽉号的《东⽅杂志》发表处⼥作《秋夜》。
此后陆续发表不少⼩说,其中包括描述军阀杀⼈暴⾏的早期代表作《柚⼦》。
1926年出版第⼀部⼩说集《柚⼦》。
1927年任湖北武汉《民国⽇报》副刊编辑。
1928年春⾄南京国民政府国际宣传部任世界语翻译。
1930年,⾄福建厦门任《民钟⽇报》副刊编辑。
此后辗转在福建、上海、陕西等地的中学任教,在极不安定的⽣活中迎来了⽂学创作的丰收期。
采⽤浪漫、象征等不同⼿法进⾏创作探索,逐渐成为乡⼟写实派的⼀位重要作家。
发表于1927年7⽉号《⼩说⽉报》上的《黄⾦》标志着王鲁彦的“乡⼟⼩说”创作进⼊了成熟的境界。
⼩说描写了⼀个⼩有产者不断遭逢灾祸的境遇,深刻的反映了旧社会的⼈情世态。
此后,他更多的关注现实。
抗战前⼣,重要作品长篇⼩说《野⽕》出版,作品描写了江南农民的悲惨⽣活和⾛向⾃发反抗⽃争的真实图景。
抗战期间,创作了《炮⽕下的孩⼦》、《伤兵医院》等短篇⼩说并结集出版,并在《⼴西⽇报》副刊上连载长篇⼩说《青草》。
1941年参加中华全国⽂艺界抗敌协会的组织⼯作。
这⼀时期最主要的贡献是主编⼤型⽂学刊物《⽂艺杂志》,为抗战后期⼤后⽅最有影响⼒的⽂学期刊之⼀。
1942年出版了最后⼀部⼩说集《我们的喇叭》。
1944年于贫病交困中在桂林逝世。
常见石膏像介绍—鲁迅石膏胸像鲁迅人物简述我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
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原名周樟寿、字豫山。
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
后改字为豫才,1898年去南京求学时改名周树人。
鲁迅(周树人)是大哥,周作人是老二.周建人是老三(即风筝里的弟弟)。
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从此成为世人最崇敬的笔名,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是其投身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1881年9月25日诞生。
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5 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
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都被收录在各类教材中。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
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
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
鲁彦周长篇小说人物论
鲁彦周是中国当代优秀的小说家和影视剧作家,他在近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为读者呈现出了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他在中国当代文坛尤其是安徽当代文坛上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与此相应,学术界的许多学者们已经对鲁彦周的文学作品有了一些研究成果。
如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研究范围,寻找新的视角,发现新的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和有价值的启示是本文努力的方向。
据此,本文的研究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绪论:第一部分主要是分析和总结前人对于鲁彦周文学作品的研究成果,并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找出本文对鲁彦周作品的研究方向。
第二部分为介绍鲁彦周的生平及创作,通过熟悉作者的成长环境以及所经历的重大事件,来分析作品背后所包含的历史意蕴。
第一章:分析鲁彦周长篇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通过中国知识分子在革命探索时期到新中国建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不同时间段里所经历的不同心路历程来看小说中不同人物的道路选择。
第二章:探讨鲁彦周长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
本文在这一章中主要阐述在中国二十世纪历史的特殊背景下,“政治”以及“爱情”这两个因素对女性人物产生的不同影响,以及她们的不同命运安排下的人生轨迹。
第三章:以前两章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为基础,论述鲁彦周长篇小说人物的塑造方法。
从作者独有的人道主义情怀和开放式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角度对其长篇小说中的人物进行概括。
结语:对论文的主体部分进行归纳概括,点明本文的研究意义,即鲁彦周作为中国当代的文学家对后来的
文学创作以及文学研究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杭州西湖景区鲁迅雕像被人泼漆引网民愤怒【素材回放】2016年4月28日早晨7点,杭州西湖景区孤山公园的环卫工人惊讶地发现,鲁迅先生的雕像竟然被人泼了红色油漆。
得知此事后,岳庙管理处的工作人员立马进行清洗,1小时后雕像才基本恢复。
这座鲁迅雕像位于孤山东面、林社南面,赶到现场时可以看到雕像上的油漆已大致被清洗干净。
但是走近观察,仍能看出油漆从雕像的“大腿”流到“脚跟”的痕迹。
整个孤山脚下有20座名人雕塑,平时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会根据雕塑的清洁程度进行维护。
早晨发现鲁迅雕塑被泼漆后,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岳庙管理处也向派出所报了案。
这起泼漆事件的具体情况还在调查中。
实际上,就在此次遭泼漆的鲁迅雕像不远处,西泠桥边的苏小小墓及武松墓也遭到过恶意破坏,被喷上红色油漆。
岳庙管理处的龚主任说,苏小小墓与鲁迅雕像相隔不远,两者都是文化的载体,也都是文化的一种象征。
游人在感受文化的同时,也应对这些文化载体进行保护。
另外,西湖景区也发生过其他不文明现象。
比如,白堤附近正在保护的草坪多次遭到踩踏,盛开的桃花曾多次遭到攀折等。
【素材解读】有一阵子,一些人将鲁迅文章,从教材中剔除。
这回,也不知是哪个败类,又把西湖景点的鲁迅雕像,泼上油漆。
即便往最好最好处想,这种往鲁迅雕像泼漆的行径,就如同之前爬到烈士雕像头顶合影,往故宫珍贵文物上刻字,不存在丝毫思想感情因素,只是缺心少肺的无良行径。
想想,名人雕像(包括鲁迅雕像),毕竟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伦美奂的西湖风景,被如此糟蹋。
潋滟西湖有知,荡漾的抑或也只能是屈辱的冷泪。
春天正是旅游旺季,不论是市民还是游客都应善待景区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文明出行。
【适用话题】尊重历史名人与文明一路同行给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更多的法治保障【素材锐评】要对泼漆鲁迅雕像的行为零容忍鲁迅雕像被泼漆,令大众愤怒,这种行为不仅对景区美景造成了破坏,更是玷污了人们对鲁迅的敬仰之情,而且这一出格的行为,已经超出人们容忍的底线,因为被泼漆的又岂止是雕像这么简单?鲁迅雕像的存在是人们为纪念鲁迅这一伟大人物而建,他是文学家,笔耕不辍,用文字唤起了民众的爱国情操,更是以思想家令人崇敬。
作者: 余昌谷
出版物刊名: 江淮论坛
页码: 61-67页
主题词: 鲁彦周;创作特色;中篇小说;小说创作;思想艺术;电影文学;当代作家;云山;中篇近作;
四人帮
摘要: <正> 在灿若群星的当代作家中,鲁彦周以他的小说创作和电影文学创作所独有的思想艺术光彩,受到了人们的普遍赞誉。
近几年来,在小说领域中,他除了写短篇、长篇外,还创作了《桂花潭》、《天云山传奇》、《呼唤》、《清澈如水的眼睛》、《春前草》等中篇,为我国新时期生机勃勃的新文苑增光添彩,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同时,它们也。
在鲁迅塑像前
吴邦彦
【期刊名称】《新读写》
【年(卷),期】2010(000)005
【摘要】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日,我走向虹口,走向用鲁迅先生的名字命名的那座公园。
在喧嚣繁华的都市里,这里却异常寂静,因为他——鲁迅先生日夜在这儿安息。
【总页数】1页(P52)
【作者】吴邦彦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从\"革命家鲁迅\"到\"人间鲁迅\":广州鲁迅纪念馆历年鲁迅生平展览主题的演变
2.塑形·塑智·塑魂
——"三塑"教育办学主张与实践3.塑形先塑人塑人先塑魂——关于太铁分局精神文明建设的调查4.许广平对鲁迅与青年关系的书写与改塑5.减塑代塑专题(四)减塑代塑我们在行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鲁彦周:与文学的不解之缘作者:胡丹来源:《家教世界·V家长》2022年第04期【人物简介】鲁彦周(1928—2006年),出生于安徽省巢湖市,中国内地作家、编剧。
代表作品《凤凰之歌》《淮北寄语》《天云山传奇》《廖仲恺》。
著名作家鲁彦周一家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的熏陶下,他的子女们大多走上了与文学相关的工作岗位。
至今,他的子女们仍清晰地记得,家里的大书柜是他们童年时的“好伙伴”。
【家风故事】四处搜罗“闲书”1928年10月,鲁彦周出生在巢湖鲁集村,8岁开始读书,在私塾一直念到15岁,期间,天资聪颖的他在学习之余,还四处搜罗“闲书”看,《西厢记》《左传》《三国演义》《水浒传》《今古奇观》《平山冷燕》等,他全看了个遍。
那时,他还看了一本新书,是苏联的《铁流》,这本书别具一格,他从未见过,看得十分入迷。
闲暇时,他还常去柘皋镇看书,当时,柘皋镇很繁荣,是个木材集散地,镇上有两家小书店,其中一家是他的亲戚开的,他总是站在书店里看书,《七侠五义》《施公案》《包公案》等就是站着看完的。
《天云山传奇》轰动文坛1954年,鲁彦周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79年,他创作的中篇小说《天云山传奇》发表在1979年初出版的《清明》创刊号上。
小说发表后立即引起了轰动,令中国文坛为之一震,拍成电影后获得了金鸡奖和百花奖。
此后,他又陆续写成小说《彩虹坪》《古塔上的风铃》,电影文学剧本《廖仲恺》《凤凰之歌》等。
他所创作的《找红军》获儿童文学奖、《归来》获全国剧本一等奖、《天云山传奇》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晚年时,笔耕不辍的他仍拖着病体坚持写作,并历时4年完成了75万字的长篇小说《梨花似雪》。
2006年11月26日晚,他在合肥病逝,享年78岁。
子女们与文学结缘除了自己在文学上取得非凡的成就外,鲁彦周还引领着子女们走上了文学之路,除了二女儿外,他的其他三个子女都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大女儿鲁书妮从小酷爱读书,9岁时,便将每月5元的零花钱,大多花在买书上,短短1年后,她所买的书便装满了一个大木箱。
作者: 迟云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新作
页码: 90-91页
主题词: 鲁彦周;竹卿;《天云山传奇》;《清明》;作协副主席;现实矛盾;独特思考;杜丽;修改自己;动作性
摘要:<正> 看过影片《天云山传奇》的广大观众,一定十分关心作者鲁彦周同志的近况吧。
乘着他的新作《一封不用邮寄的信》即将发表之际,记者走访了正在上海的他。
鲁彦周目前担任着安徽省作协副主席的职务,还兼任《清明》杂志副主编,工作是繁忙的。
最近,他作为安徽省代表刚出席党的十二大回来,便立即参加了省委召开的地市委书记会议;会议一结束,紧接着又风尘仆仆地赶来上海修改自己的电影剧本。
作者: 李军
出版物刊名: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页码: 37-46页
主题词: 王鲁彦;端木蕻良;创作思想;艾芜;周恩来同志;文协;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小说史;两个口号的论争;解放斗争
摘要:<正> 今年是“五四”以后涌现的新文化战士、著名作家王鲁彦逝世四十周年。
一九四四年八月二十日下午一时,鲁彦因长期贫病交迫,在痛苦的熬煎中于广西桂林去世。
终年四十三岁。
为了料理他的后事,作家邵荃麟、司马文森、端木蕻良等在烽火烟硝中,特地从柳州赶回桂林,发起募捐,举行追悼会。
远在重庆的周恩来同志闻讯,特发来唁电,叮嘱要“善抚遗孤”,并由冯雪峰同志转送抚恤费一万元,充分体现了党对作家王鲁彦的重视和关怀。
作者: 周春英
作者机构: 浙江省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315211
出版物刊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页码: 152-159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11期
主题词: 王鲁彦;研究资料;错误;辨析
摘要:作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土文学的中坚作家,王鲁彦一走上文坛,就引起茅盾的注意,1928年茅盾就写了论文《王鲁彦论》。
1936年《新文学大系》(10卷本)出版,王鲁彦的小说同时被茅盾和鲁迅选中编入《小说一集》和《小说二集》,并在序中给予中肯评价。
1980年范伯群、曾华鹏出版10万字专著《王鲁彦论》,同时,出现了很多学术论文。
本人因撰写《王鲁彦评传》的需要,对相关资料进行认真的研读,从中发现了不少错误,现把它们归纳起来加以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