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植物分布新记录
- 格式:pdf
- 大小:82.65 KB
- 文档页数:2
茂名市区彩叶植物种类及应用调查作者:邱能捷吴家炜来源:《广东园林》2022年第01期摘要:为了掌握茂名市区彩叶植物的种类、观赏特性和应用现状,对主要公园绿地、道路绿化及单位附属绿地展开详细调查。
结果显示:茂名市区绿地彩叶植物共41科61属75种,以桃金娘科、大戟科、天南星科、百合科、桑科和杜英科植物为主。
乔木类31种,灌木类21种,草本类23种,分别占41.33%、28.00%、30.67%,其中新叶有色叶植物19种,老叶有色叶植物18种,斑色叶植物20种,常色叶植物14种,双色叶植物有4种。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茂名市区要增加常见彩叶植物树种数量,优化应用配置和加强养护管理,加大乡土彩叶植物开发力度。
关键词:彩叶植物;种类;乡土植物开发中图分类号:S68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2641(2022)01-0070-04收稿日期:2021-02-25修回日期:2021-07-18Abstract: In order to master the species, orna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status of color-leafed plants in Maoming City, a detailed investigation is carried out on the main park green space, road green space and unit attached green spa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75 species of color-leafed plants belonging to 61 genera and 41 families in the urban green space of Maoming City, mainly Myrtle, Euphorbiaceae, Araceae, Liliaceae, Moraceae and elaeodaceae. There are 31 species of arbors, 21 species of shrubs and 23 species of herbs, accounting for 41.33%,28.00% and 30.67% respectively. Among them, there are 19 species of new leaf colored plants, 18 species of old leaf colored plants, 20 species of variegated plants, 14 species of constant color plants and 4 species of double color plants.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number of common color-leafed plant species should be increased in Maoming City, the application configuration should be optimized, the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ative color-leafed plants should be strengthened.Key words: Color-leafed plants; Species;Development of native plants彩叶植物指在生长周期之内,大部分叶子长期或周期性与自然界中的绿色有较为明显区别,并具有一定的变色期、较高观赏期和整齐落叶期的一类植物[1~2]。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鹅膏菌资源发布时间:2023-02-15T07:49:11.319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9月18期作者:李超荣1 林芳2 何淑娴3,4 林玉华2 黄伟斌2李华盛5 谢德春6 钟国瑞3 莫美华4 宋斌3 [导读] 对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鹅膏菌资源进行调查分类,李超荣1 林芳2 何淑娴3,4 林玉华2 黄伟斌2 李华盛5 谢德春6 钟国瑞3 莫美华4 宋斌3(1.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广东乳源 512727;2. 广东省乳阳林场,广东乳源512727;3.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070;4.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5. 广东省天井林场,广东乳源512726;6.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湖南衡阳 421001)摘要:对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鹅膏菌资源进行调查分类,共鉴定了18种,列出其生境及其经济价值,为预防中毒事件发生以及合理开发应用资源提供依据。
关键词:鹅膏菌;调查;鉴定前言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94年,位于广东粤北山区,地处连接广东和湖南两省的南岭山脉中段南麓,地理位置为东经112°30′ ~ 113°04′,北纬 24°37′ ~ 24°57′,环境优美,山地海拔多在500m以上,最高峰为广东第一峰的1902m。
气候属亚热带温湿气候兼具山地气候特点,年降雨量可达1705mm。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1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是世界同纬度地区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保存着较好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的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沟谷雨林等植被类型,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及珍稀植物资源[1-3],大型真菌与植物多样性密切相关,保护区内丰富的植物资源为为鹅膏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成为了鹅膏菌物种多样性调查研究的热点地区[4]。
1研究方法作者基于2019年至2022年期间通过踏查法和生境路线调查法对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鹅膏菌资源进行了实地考察,采集实物标本和分子材料,依据文献资料[4-13]对材料进行形态学特征观察及分类,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鹅膏菌种类,并列出其生境及其经济价值。
摘要爵床科Acanthaceae植物多自然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林下,种类繁多,生活型、生态型多样,且适应性较强、栽培繁殖易、管理粗放,在气候湿热的广州地区的园林造景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通过对华南国家植物园及广州市代表性公园绿地中的爵床科植物的园林应用进行调查,观察记录不同种间的形态、物候及观赏特征;通过比较不同光照栽培环境下的生长发育表现,筛选出45种观赏性高、耐阴性强、可广泛应用于广州地区林缘或林下栽培的爵床科植物,并介绍其观赏特征及园林应用形式。
最后,结合调查情况,建议通过加强爵床科植物种质资源发掘和利用、增加对耐阴性种质的筛选、丰富园林应用形式、优化养护管理、加大科普宣教力度等措施应对现状问题。
AbstractAcanthaceae plants are mostly naturally distributed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understories, with a wide variety of species, diverse life types and ecotypes, and they are more adaptable, easy to cultivate and propagate, and rough to manage. so they have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landscaping in Guangzhou area with hot and humid climate. By investigating the landscape application of the Acanthaceae plants in the South China National Botanical Garden and representative parks in Guangzhou, observed and recorded the morphology, phenology, and orna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species. By comparing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status under different light cultivation environments, 45 species that are highly ornamental, shade-tolerant, and can be widely used in forest edge or understory cultivation in Guangzhou were screened out and their orna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s of landscape application were introduced. Finally, combined with the investigation, it is recommended to improve the status quo problems by strengthening the discovery and utilisation of Acanthaceae plant germplasm resources, increasing the screening of shade-tolerant germplasm, enriching the forms of landscpae applications, optimising maintenance management, and increasing the science popularisation and education.文章亮点1)通过实地调查和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进行试验,筛选出45种耐阴性强的爵床科植物;2)介绍其多样的园林应用形式;3)加强耐阴性爵床科植物种质资源发掘和利用等对改进现存不足具有重要作用。
广东省近2000年气候冷暖变迁历史记录研究陈月明;周锡振;周平德【摘要】利用古籍、地方志记载的典型热带动物、植物分布、兴衰变化和冷暖变化事件以及广东省罕见的降雪记载研究广东省近2000年来的冷暖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广东气候与竺可祯研究的中国大范围气候变化有所不同.近2000年来广东气候冷暖变化经历了3个冷期和3个暖期.3个冷期分别为公元前100年-公元200年、1200-1300年、1480-1895年;3个暖期分别为公元200-1200年、1300-1480年、1895-1949年.寒冷期时,广东省75.46%的时间段与全国气候一致;温暖期时,广东省48.62%的时间段与全国一致.【期刊名称】《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13)004【总页数】5页(P31-35)【关键词】气候变迁;历史记录;广东省【作者】陈月明;周锡振;周平德【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州510006;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州510006;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州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7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兴趣,特别是近2000年来的全球冷暖变化,其变化特征是古环境研究的热点之一。
因此,对过去近两千年的气候变化特征认识比较深刻 [1-3]。
从全球角度看,利用世界各地的气候数据检测古气候的变化也有了重大进展[4]。
然而,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高纬地区,对低纬度地区气候变化研究还比较少。
因此,对低纬地区广东省近2000年来的气候冷暖变化研究具有很充实的现实意义。
历史文献是对广东省历史时期的冷暖变化做深度分析“得天独厚”的宝库。
竺可桢先生指导我们:“对中国气候变化的研究,文献是个宝库,有过去2000年气象和物候的记载,我们应当好好地加以利用”[5]。
1 区域概况广东省位于北纬20°12′-25°31′、东经109°45′-117°20′之间,东西相距约800公里,南北距离约655公里,在中国大陆的南部。
平坦,土壤相对湿润,分布数量相对在半阳坡区域有所增加。
调查过程中发现,拟黄花乌头和其他伴生植物会被共同收割为牧草,同时因该区域靠近公路,部分区域受到游客踩踏。
另外,调查区域内有家畜出没,对植株的生长造成一定的破坏。
通过对保护区内乌头属植物分布区域、数量进行调查发现,乌头属植物在野生环境下原生地蕴藏量非常有限,植株零星分布,未形成较大面积的群落,也未见大片生长。
因此,开展乌头属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培育工作尤为重要,有助于充分发挥乌头属植物的遗传育种价值,同时发挥其观赏兼具药用的价值[7]。
4野生花卉在新疆本地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前景野生花卉的开发和利用应在充分保护资源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野生花卉种质资源的调查与研究,摸清具有潜在观赏价值的野生花卉资源数量并收集种质资源,对实现新疆本土野生花卉资源的恢复扩大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次调查发现,在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内有丰富的野生花卉资源,且普遍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同时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对丰富新疆本地露地花卉资源具有较大的潜力。
目前野生花卉的生长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尤其因乌头是著名的中药,会受到人为采挖的破坏,当地政府应遵循先保护后开发的原则,加强对植物种质资源和生长环境的保护,对于零散分布的植被更要注重生长地的保护,加强对当地牧民的宣传指导[5]。
野生花卉抗逆性强,可以弥补在景观花卉中品种单一的缺陷,增加自然野生的情调。
植物造景方面可用于布置花境,也可丛植,在园林绿化方面可用于创建人工群落和复层结构,可用于固土护坡。
以野生花卉的栽培适应性研究为基础,加强对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展野生花卉在城市环境中的引种驯化、栽培适应性等相关科研工作,将野生花卉引种栽培到城市绿化中,既能美化和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园林风景的自然度,也可以带动花卉相关产业的发展。
(收稿:2022-10-10)参考文献:[1]付玲,轩辕欢,赵翡翠.新疆阿勒泰地区乌头属药用植物资源调查[J].中国药房,2013,24(31):2961-2963.[2]聂继红,雷蕊,赵翡翠.新疆地区白喉乌头资源调查[J].中药材,2014,37(09):1554-1557.[3]刘小菊,李园园,单奇.喀纳斯泰加林35年火烧迹地不同林火烈度11种灌木生物量特征及估测模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34(10):132-138.[4]樊亚妮.中国北方地区部分乌头属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及其引种繁育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7.[5]赵鑫,贾瑞冬,朱俊,等.我国重要花卉野生资源保护利用成就与展望[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20,21(06):1494-1502.[6]周丽霞.乌头属部分植物的资源调查及引种栽培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7]吴维春,孙伟,刘静涵,等.黄花乌头的资源调查与人工栽培[C]//.全国第5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224-227.项目建设对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深圳红树林湿地博物馆建设为例陈广超(广东省岭南院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30)摘要:以深圳红树林湿地博物馆项目建设为例,依据《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技术规范(试行)》,科学、客观地评价项目建设对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广东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调查与保护朱宁(广州草木蕃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50;广东省湿地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000)摘要:位于广东省东部地区的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优越,具有丰富的自然保护资源,其中以植物资源为主呈现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极高。
通过对该自然保护区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对其自然地理位置概况加以分析,从植物科属、植物区系等角度对该自然保护区中的植物资源情况进行统筹分析,随后为保护植物资源,提出了完善保护管理制度、加深科学研究保护并积极展开保护宣传等建议,以期达到有效保护作用。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保护管理中图分类号:Q9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3)24-0187-030引言我国具有较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其中野生植物更是在其中具有较大的占比。
而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之间提升,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对野生植物的需求逐渐扩大。
为满足人类使用需求下的掠夺开发等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促使植物资源生长环境受到破坏的同时让众多野生植物面临威胁。
以广东省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在该自然保护区中的野生植物资源众多,为更好的促进自然资源生存发展,则应当通过详细的调查研究进行整理,并对其展开强有力的保护才能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1广东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概况广东蕉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于广东省的东部,其坐落于梅州市北部蕉岭县内,与武夷山相邻,位于其南部地带。
该自然保护区的地理坐标为北纬24°41′10″~24°50′15″,东经116°4′11″~116°9′28″。
经过实地测量,该自然保护区具有9km的东西跨度范围,南北之间横跨17km,总面积为5948.46km2,且中间均具有一条宽约1km的峡谷,进而促使蕉岭长潭自然保护区整体结构为双头棒槌形状。
该自然保护区所在位置是由武夷山延伸而来,具有东北与东部偏高的地势结构,由南到北由石窟河纵向贯穿,促使两岸呈现出狭长的盆地特征,也就形成了著名的石窟河河谷盆地。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21, 29(3): 229 ~ 243Journal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Botany广州市植物多样性现状调查与分析郭亚男1, 王刚涛1, 梁丹1, 郭韵1, 曹洪麟1, 王瑞江1*, 曾宪锋2*(1.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州510650;2. 韩山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广东潮州521041)摘要:为摸清广州市植物资源状况及生态环境变化动态,对广州市的维管植物和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的植被群落进行了调查和比较分析。
在种类方面,共记录到广州市维管植物230科1 362属3 508种,其中石松类和蕨类植物25科78属174种, 裸子植物8科20属34种,被子植物197科1 264属3 300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有20种,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有5种;外来入侵植物有131种;种子植物区系为热带-亚热带过渡性质,表征科为樟科(Lauraceae)、壳斗科(Fagaceae)、五列木科(Pentaphylacaceae)、叶下珠科(Phyllanthaceae)、冬青科(Aquifoliaceae)、卫矛科(Celastraceae)和山茶科(Theaceae)等7科。
植被调查和评估显示,在严格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条件下,不同植被类型的群落组成种类和结构都趋向良性发展,并且森林植被继续向地带性顶极群落类型演替。
这为广州市植物多样性现状以及近10年植被变化动态提供了完整的基础资料,并对制定广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发展战略以及保障区域生物安全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植物多样性;城市植被;入侵植物;珍稀濒危植物doi: 10.11926/jtsb.4241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Plant Diversity in GuangzhouGUO Ya-nan1, WANG Gang-tao1, LIANG Dan1, GUO Yun1, CAO Hong-lin1, WANG Rui-jiang1*, ZENG Xian-feng2*(1. 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650, China; 2.School of Life Sciences and Food Engineering,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Chaozhou 521041, Guangdong, 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reveal the plant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nges in Guangzhou, the vascular plants and vegetation in hotspot areas were investigated from 2017 to 2019. A total of 3 508 species of vascular plants belonging to 1 362 genera and 230 families were recorded, of which 174 species in 78 genera and 25 families are lycophytes and ferns, 34 species in 20 genera and 8 families are gymnosperms, and 3 300 species in 1 264 genera and 197 families are angiosperms. There are 20 national and 5 provincial key protected plants, and 131 alien invasive plants. It also shows that the flora of seed plants has the transitional characteristics from tropical to subtropical and the typical families includes Lauraceae, Fagaceae, Pentaphylacaceae, Phyllanthaceae, Aquifoliaceae, Celastraceae and Theaceae. The vegetation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indicated that the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had gone through a positiv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al tendency and the forest vegetation has been succeeding toward the zonal climax community types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strict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These results present the comprehensive basic data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plant diversity and the dynamics of vegetation changes in the recent 10 years, which are important for making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keeping the local biosecurity in Guangzhou.Key words: Plant diversity; Urban vegetation; Invasive plants; Rare and Endangered species收稿日期: 2020–04–28 接受日期: 2020–10–09基金项目:广州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项目(SYZFCG-[2017]032)资助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Project of Guangzhou Municipal Wildlife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Office (Grant No. SYZFCG-[2017]032).作者简介: 郭亚男(1990~ ), 女, 硕士,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
豚草在广东的分布及其生长发育特性冯莉;岳茂峰;田兴山;齐国君;吕利华【摘要】[背景]豚草是一种世界性恶性害草,目前已入侵我国广东部分地区.[方法]通过定点调查与线路踏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豚草在广东的发生分布与危害状况;通过种子在系列温度下的萌发试验和发生地定点定期的观察,掌握豚草在广东的生长发育特性.[结果]目前,豚草在广东广泛分布于北部的韶关、清远和东北部的梅州一带,东部的汕头、汕尾和西部的肇庆、湛江有局部分布,珠江三角洲一带尚未见分布.在广东发生的豚草,种子没有休眠性,成熟种子落地后遇到适宜的环境即可萌发.一年中豚草有2个出苗高峰期,分别是春季3~4月、秋冬季11~12月,幼苗可越冬生长;在湿润的生长环境下,不同生育期豚草可共存,且部分豚草开花结实后地上茎叶干枯,茎基和地下根部存活,形成丛生状的亚灌木.刈割试验表明,留茬高度和茎节数对豚草再萌生新枝的能力有显著影响.[结论与意义]豚草在广东省正逐渐向中南部扩散,对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将构成严重威胁,应引起各部门的关注,以控制其进一步扩散.【期刊名称】《生物安全学报》【年(卷),期】2012(021)003【总页数】6页(P210-215)【关键词】豚草;分布;生长发育;广东【作者】冯莉;岳茂峰;田兴山;齐国君;吕利华【作者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正文语种】中文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又称艾叶破布草或美洲艾,为菊科豚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李扬汉,1998),其花粉可引发人体产生一系列过敏性变态反应(那美玲等,2001),是世界公认的恶性害草。
广西植物Guihaia 19(4):303#3071999年11月 文章编号:1000-3142(1999)04-0303-05广东内伶仃岛自然保护区的苔藓植物刘蔚秋1,昝启杰2,廖文波1,张炯尧2,蓝崇钰1(1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275;2 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深圳510418)摘 要:报道广东内伶仃岛自然保护区的苔藓植物共19科、34属、61种,其中藓类13科、26属、50种,苔类6科、8属、11种。
全缘疣鳞苔(Colole jeunea schw abei)等3种苔类和拟阔叶小石藓(Weisia platyphylloides)等10种藓类为广东省新记录。
分析了保护区内的苔藓植物区系特点,并与车八岭、黑石顶、鼎湖山及南岭自然保护区的苔藓植物区系进行了比较。
研究表明,内伶仃岛的苔藓植物区系由于受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的影响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关键词:苔藓植物;内伶仃岛;区系分析;新记录中图分类号:Q948 50 文献标识码:AStudy on the bryophytes of Neilingding island naturereserve,Guangdong province,ChinaL IU Wei-qiu1,ZAN Qi-jie2,LIAO Wen-bo1,ZHANG Jiong-yao2,LAN Chong-yu1(1 School of L i f e Sciences,Zhongshan University,Guang zhou510275,China;2 N eili ngding N ational N atureReserv e of Guangdong p rovi nce,Shenzhen510418,Chi na)A bstract:61species of bryophytes belonging to34genera and19families w ere reported in Neilingding island Nature Reserve,Guangdong province,China Among them,3species of liverworts and10species of mosses are new to Guangdong province The comparison of the bryoflora of Neilingding island and that of its neighboring regions,e g Chebaling,Heishiding,Dinghushan and Nanling,etc show s that the bryoflo ra of Neilingding i sland has som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because of its particular geographical position and complex landformKey words:Neilingding island;bryophytes;floristic analysis;new records内伶仃岛位于珠江口内侧的伶仃洋上,全岛面积约5km2。
广州市大学城城市植物多样性调查广州城市植物多样性调查报告---以小谷围为例陈**摘要:城市植物多样性对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维持有重要意义,研究城市植物多样性可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基础数据,通过对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岛六种不同区域的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并对其组成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小谷围岛内共发现有植物170多种,隶属于71个科,该地区的植被多为人工种植物种,其中校内园林具有较高的植物多样性,但其植物的原生性最低,不同区域的植物组成结构明显不同。
1、前言: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的发展,城市绿地生态正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城市绿地景观的多样性,与绿地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密不可分。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注重城市绿地植物多样性研究,在城市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方面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本次调查围绕校园园林,公路绿化,生态公园等板块的植物多样进行实地考查,并对其结构进行初步探讨,为小谷围岛城市规划中绿化设置提供参考。
2、调查方法:2.1时间地点:调查时间:2O12年11月至2002年12月调查地点: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岛地点概况:小谷围岛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是广州大学城所在地,四面珠江环绕,面积17.9平方公里,计划入驻20万大学生,规划城市人口约35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
既拥有弯咀头湿地公园、滨江绿道、岭南印象园等自然生态文化资源,同时还拥有商业中心、YH城、自然村、教育、医疗等商业配套。
属于典型的城市样地,适用于城市植物多样性调查。
2.2样方的选择:选取具有城市代表性的区域,包括校内园林、生态公园、滨江绿道、公路绿化带、城市与自然村交界绿地和残存的小山坡等六个典型的绿化区域。
在每个区域中采取20×20平方米大小的样地为基本样方,具体情况视该区域植物的异质性程度进行调整,同时结合样带调查,对植物种类进行补漏。
佛冈植物总结
佛冈县位于中国广东省清远市,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环境。
以下是对佛冈植物的一些总结:
1. 植物多样性:广东佛冈观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有维管束植物千余种,包括3个广东省内的新种,以及5个广东省内的特有种。
这些特有种包括西藏弓果藤、毛蓝叶藤、纤细雀梅藤和海南石斑木等。
2. 古老植物群落:该保护区内有一定数量的孑遗植物,如古代的石松、柏、莲座蕨,中生代的紫箕、芒箕以及买麻藤、罗汉松、穗花杉等。
这些孑遗植物表明该植物区系可能与古老的植物区系有密切联系,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3. 经济作物:佛冈县还以种植粉葛而闻名,竹山村是粉葛的主要产地。
竹山粉葛以其肉质白、口感好、入口无渣等特点著称,并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竹山村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粉葛产业,成为当地的重要经济项目,并且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4. 现代农业发展:佛冈县积极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近年来,该县确定了多个示范建设项目,投入省级财政资金用于扶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先进生产设备购置。
通过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模式,缓解了农业企业和合作社的资金问题,推动了农业的转型升级。
综上所述,佛冈植物不仅在物种多样性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经济和文化上也有着显著的贡献。
广东省新丰江水库古树资源特征与分布格局谢丽宏;黄钰辉;温小莹;李敏曾;谢伟辉;甘先华【摘要】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采用调查和走访相结合的方法,对广东省新丰江水库周边6个镇的古树进行逐株调查。
结果表明:新丰江水库共有古树59株,包括薄叶蕈树(Altingia tenuifolia)、木荷(Schima superba)、秋枫(Bischofia javanica)、榕树(Ficus microcarpa)等13个种,隶属于10科12属。
从古树资源的结构看,古树树龄主要集中在200~300 a,Ⅲ级、Ⅱ级和Ⅰ级古树的数量分别为49、8和2株;树高主要集中在17.0~25.0 m,平均树高22.9 m,胸径主要集中在50.0~125.0 cm,平均胸径118.0cm,冠幅主要集中在10.0~17.0 m,平均冠幅17.1 m;从空间分布特征看,古树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南部的新港镇;新丰江水库的古树主要是作为乡村的风水树而得到保护,整体生长状况良好、正常、衰弱和濒危级古树分别有46、11和2株,衰弱和濒危的原因主要是部分古树缺乏管护,生境较差,或受病虫害侵扰。
根据调查结果,对新丰江水库古树资源应加强管理和保护,对现有衰弱和濒危的古树应采取施肥、病虫害防治、修补树洞、改善生境等复壮措施。
【期刊名称】《林业与环境科学》【年(卷),期】2017(033)004【总页数】5页(P34-38)【关键词】古树种类生长状况保护新丰江水库【作者】谢丽宏;黄钰辉;温小莹;李敏曾;谢伟辉;甘先华【作者单位】[1]广东省新丰江林业管理局,广东河源517527 [2]广东省森林培育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520;;[1]广东省新丰江林业管理局,广东河源517527 [2]广东省森林培育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520;;[1]广东省新丰江林业管理局,广东河源517527 [2]广东省森林培育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520;;[1]广东省新丰江林业管理局,广东河源517527 [2]广东省森林培育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520;;[1]广东省新丰江林业管理局,广东河源517527 [2]广东省森林培育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520;;[1]广东省新丰江林业管理局,广东河源517527 [2]广东省森林培育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5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88古树是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是珍贵的自然财富,也是历史遗留的“绿色文物”,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古树生长状况调查及保护对策摘要:近年来,广东省大力推进古树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广东省内拥有大量古树聚集地,植物资源丰富。
本研究从古树生长状况调查与评估进行阐述,主要分析古树地上生长部分、地下根系生长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生长环境土壤情况、周边植被情况等内容,并结合调查内容提出养护建议。
关键词:古树;生长状况;保护对策绪论(一)研究背景2019年12月5日,广东省林业局生态修复处提出了广东省古树名木保护与发展规划,广东省古树保护就此拉开新篇章,四年以来解决了多棵古树生存问题,有效提高了当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效果,但仍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研究意义在理论意义方面,近年来针对古树生长情况以及保护对策的研究数量较多,但缺少相关全面数据研究,本研究以广东省深圳市某地产古树研究项目为例,分析了古树生长情况以及重点保护措施,能够丰富该领域研究成果。
一、广东省古树生长及保护概述(一)广东省古树生长现状根据2018年数据显示广东省内古树名木总计83,042株,其中一级古树759株,二级古树4820株,三级古树77,382株,名木81株。
截止至2023年6月,广东省现有古树名木总计86,073株,名木81株,古树群917个。
广东省古树名木增强趋势如图1所示。
图1 广东省古树名木增强趋势图由图一可看出,目前广东省古树名木的增强趋势呈现断崖式下跌,在2023年6月总计减少1208棵古树。
(二)当前重点保护措施2019年广东省林业局生态修复处组织了《广东省古树名木保护与发展规划(2020-2024)》,提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制度,队伍建设,科研支撑资金投入等多个维度政策,提出完善古树名木调查建档,另一方面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力度,以动态管养方式实行分类保护,针对濒危古树名木进行抢修修复工作。
二、古树生长与环境调查(一)古树地上部分生长情况分析根据古树调查表格显示,古树分为孤立树和群状古树。
各株生长状况应调查古树的树种、树龄、级别、树高、冠幅、胸径、根颈情况、树皮缺损情况、树干空洞情况、树干倾斜情况、枝下高、枯枝比例、新梢生长量、叶片浓密度、叶绿素含量、落叶结实量、枝条情况,通过调查相关数据,从而根据标准表预估古树的生长势,有正常、衰弱、濒危、死亡四个等级。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张树蛙属物种分类厘定兼记2个
省级新记录
水坤春;张思雨;刘志发;朱永亨;龚粤宁;赵健
【期刊名称】《四川动物》
【年(卷),期】2023(42)1
【摘要】本文利用分子系统学结合形态学的方法对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张树蛙属Zhangixalus物种进行了分类厘定,确认了保护区内分布有张树蛙属物种3种,即大树蛙Z.dennysi、峨眉树蛙Z.omeimontis和侏树蛙Z.minimus,其中,侏树蛙和峨眉树蛙是广东省新记录物种,此前记录的白线树蛙Z.leucofasciatus应为大树蛙幼体的误订。
【总页数】10页(P75-84)
【作者】水坤春;张思雨;刘志发;朱永亨;龚粤宁;赵健
【作者单位】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深圳市双花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9.5
【相关文献】
1.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疏齿木荷+福建柏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研究
2.中国苦苣苔科植物的分类系统历史变化——兼论该科植物在我国合格发表的新分类群与国家级分布新记录情况分析
3.贵州分布树蛙科泛树蛙属两新记录种——凹顶泛
树蛙、布氏泛树蛙4.悠悠二十七载,有坚守也有革新——记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成效5.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头蝰的调查及白头蝰属物种在湖南的记录修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48卷第4期2021年12月福建林业科技JourofFujianForestrySciandTechVol 48 No 4Dec ,2021doi:10.13428/j.cnki.fjlk.2021.04.018深圳技师学院校园木本植物调查与分析许建新,郭丽燕,张 姗(深圳技师学院,广东深圳518116)摘要:为了解深圳技师学院校园木本植物资源,采用实地调查法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到木本植物共有274种(含品种),隶属于69科181属,其中裸子植物3科3属4种,被子植物66科178属270种;优势科有大戟科、桑科、桃金娘科等9科,优势属有榕属、鷚竹属、决明属等9属。
调查的木本植物生活型包括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本,其中灌木141种,乔木110种,木质藤本23种。
校园木本植物以园林栽培观赏植物为主,共201种,野生植物多分布于自然山坡,共73种。
关键词:深圳技师学院;木本植物;资源调查中图分类号:S757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51(2021)04-0092-05InvestigationandAnalysisofWoodyPlantsonCampusinShenzhenInstituteofTechnologyXUJianxin,GUOLiyan,ZHANGShan(ShenzhenInstituteofTechnology,Shenzhen518116,Guangdong,China)Abstract:TorevealthewoodyplantspeciesofShenzhenInstituteofTechnology,theplantresourceswereinvestigatedbyon the spotinvestigationmethod Theresultsshowedthat,atotalof274species(includingvarieties)ofwoodyplantswererecorded,allofthembelongingto69familiesand181genera,amongwhichgymnospermsincluded3families,3generaand4species,angiospermsinclud ed66families,178generaand270species Therewere9dominantfamilies,andthemostofthemwereEuphorbiaceae,Moraceae,Myrtaceae Thedominantgeneraincluded9genera,andthemostofthemwereFicus,Bambusa,Senna Thelifeformsofwoodyplantsinvestigatedincludedarbors,shrubsandwoodyvines,including141shrubs,110arborsand23woodyvines Amongtheinvestigatedplants,thewoodyplantsonthecampusaremainlygarden cultivationornamentalplants,atotalof201species;therewere73wildplantsdistributedonnaturalhillsidesKeywords:ShenzhenInstituteofTechnology;woodyplants;resourceinvestigation 校园植物是建设绿色、生态、美丽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绿化、美化校园环境,形成一道道靓丽的校园风景线,如华南农业大学的“紫荆花”、武汉大学的“樱花”、北京林业大学的“银杏”等,还能为广大师生的学习和工作提供重要的生态样本材料和环境条件。
收稿日期:2005-03-29作者简介:陈红锋(1974-),男,助理研究员,在职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植物分类学,保护生物学,资源植物学。
E -mail :xinfw @3通讯作者:邢福武,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广州市郊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陈红锋,刘东明,易绮斐,邢福武3(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广州510520)摘 要 对广州市郊的药用植物资源作了系统调查,根据标本鉴定和查阅资料,广州市郊有野生药用植物112科354种,其中蕨类植物18科20属26种,种子植物94科246属328种。
按药用功能划分成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类等8类,并重点介绍了常见的药用植物。
对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野生药用植物;植物资源;广州市郊中图分类号:S 5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90(2006)01-0019-04 广州地区地处热带北缘,气候潮湿闷热,民间历来有利用生草药治病和饮服汤药的传统,大街小巷的凉茶铺多过米铺。
但对广州市郊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和民间用法,缺少系统的调查和总结。
近年来,由于城市的迅速发展,致使大面积植被遭受破坏、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加上无节制的采挖,城市周边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迅速减少。
通过对广州市郊的药用植物资源进行大量的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弄清广州市郊的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资源量、习性、生境、用途等,旨在为药用植物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
1 自然概况调查地点位于广州市东北郊,包括天河区和白云区。
该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
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土壤为黄壤和红壤。
地带性植被为南亚热带季风性常绿阔叶林,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原生森林植被破坏殆尽,现存植被均为人工林、天然次生林和灌草丛等。
2 调查方法采用野外全面踏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重点调查白云山、火炉山、肖箕窝、蒲岗自然保护区、龙洞森林公园,罗岗等次生植被生长较好的地方。
调查以山谷、山坡、荒地、田野为主,采集标本,拍摄数码相片。
鼎湖山简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东经112°30′39"~112°33′41",北纬23°09′21"~23°11′30",这里峰峦叠翠、古木参天、飞瀑流泉、鸟语花香。
在北回归沙漠带上有这么一个生意盎然、碧绿青翠的世界实为奇观、弥足珍贵。
因此,1956年鼎湖山便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也是中科院属下唯一的自然保护区,1979年又成为我国首批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十分重要的保护价值,主要体现在:一、保护区蕴藏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被生物学家称为“物种宝库”和“基因储存库”全区1133公顷的面积内生长着约占广东植物种数1/3的高等植物,其中,桫椤、紫荆木、土沉香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达68种,其中一级保护6种、二级保护62种。
有兽类43种、鸟类267种、两栖类23种、爬行类54种、蝶类117种、已鉴定的昆虫713种。
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2种,其中一级保护7种、二级保护55种;已鉴定的大型真菌836种,占广东省总种数的70%;有华南特有种和模式产地种48种。
总之,这里是植物的天堂、动物的乐园、生命的摇篮。
二、地带性的独一无二,保护区被誉为“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色明珠”打开世界植被图,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影响,整个北回归线附近的纬度带2/3以上的陆地属于沙漠、半沙漠或干旱草原,只在印度、中印半岛和我国因受太平洋季风的影响,湿润多雨,分布有森林,因此在“沙漠带”上出现绿洲。
然而,其他地方的森林数量少且森林残缺不全,唯独鼎湖山保护区内有400多年记录历史的地带性森林植被──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其他多种森林类型保存完好,在地球上绝无仅有。
许多国际合作研究和国内重大的研究项目都选择在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为基地。
三、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完整的演替系列和垂直分布带区内所拥有的植被类型包括属于本气候区的地带性顶极植被――季风常绿阔叶林以及多种过渡植被类型,是开展森林生态系统及植被演替研究极为理想的基地,是气候对植被演化在纬度序列上产生的重要一环而不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