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理论指导下的记者招待会口译策略浅析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5
记者招待会口译论文:从释意理论和话轮转换角度看记者招待会口译【中文摘要】记者招待会由于其外交及政治等特点,可以理解为一种明确的跨文化交际行为。
由于说话人与听者的身份、政治立场、文化背景等的差异,口译员的工作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因此,对记者招待会口译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以释意派理论及话轮转换理论为基础对记者招待会进行研究。
释意派理论,Seleskovitch又将其称之为“交际与释意理论”,强调口译是一种语篇交际行为,认为译员的中心任务是解剖意义、传达源语信息,而意义是译员的语言知识、认知补充与源语语篇相互作用的结果。
话轮转换,强调记者招待会口译是-个话语过程,适当的话轮转换机制可以促使口译过程的顺利完成。
通过描述及阐释此类口译事件的参与者(口译员、会议发言者及听众)及主要人际关系(会议发言者与口译员),本文主要研究以下问题:(1)释意派理论指导下,记者招待会口译的具体过程和基本准则是什么?相应的口译技巧有哪些?(2)记者招待会中,非语言机制在话轮转换中是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笔者发现:释意派理论启示口译员在口译中如何正确完整地再现源语意义;话轮转换中的非语言机制能促使话轮的顺利转换进而使整个交际活动得以完成。
首先,释意派理论中关于意义的阐释及三角模型有助于构建具体的口译过程图,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记者招待会口译的基本原则,即:源语明示信息中关键意义的翻译;源语隐含意义(文化信息、情感信息等)的正确翻译。
此外,通过对2010年的两会记者招待会的语料和视频进行分析,本文总结出了记者招待会汉英交替口译的4种口译技巧,即:源语明示信息中关键意义的直译;文本信息的理解;源语文化隐含意义的意译以及非语言行为的口译。
其次,统计分析表明:在记者招待会中,非语言机制在口译参与者之间的话轮转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应该受到译员的重视。
从释意派理论及话轮转换角度对中外记者招待会进行研究探讨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会议口译的研究做出一定的贡献,对译员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释意论关照下的中外记者招待会口译策略研究第一、对口译人员的要求
中外记者招待会上的对口译人员既要具备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具备良好的跨文
化交际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对口译人员不仅需要准确地翻译发言人说出的每一个词,更
要有意识地传达讲话人的直觉感受、讲话情绪和思想意识。
同时,在语言表达上还需要考
虑到与西方语言的差异性,尽量使用简洁明了、无歧义的表达方式,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对口译的技巧和策略
1、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对口译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技术活动,需要译员在听取原话时,能够准确快速地理解,
然后通过语言转换技巧,翻译成目标语言。
在这个过程中,译员需要非常注意整体的语境,尽量表达出说话人的意图和思路,以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2、时态和语调的变化
在进行对口译时,译员需要注意原话所使用的时态和语调的变化,确保不能因为翻译
而产生歧义或失去话语的真正意图。
语音、语调、语速、强调等都会影响到对口译的效果。
所以,译员应该仔细了解原话人的模式和思路,以更好地理解信息和表达其意思。
3、词汇和语法的影响
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中,双方使用的词汇、语法和表达习惯等都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时,译员需要灵活运用语言转换的技巧,在信息传递上做到准确,确保其准确、流畅和
易于理解。
对中外记者招待会的对口译进行策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国际间的
跨语言沟通问题,有利于增强中国国际影响力,打造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释意理论视野下记者招待会口译技巧研究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地提升,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增多,国外需要通过很多方式了解中国,新闻发布会是其中的一种方式,由外交部主办的2013年李总理答中外记者提问的记者招待会受到中外媒体的高度关注,主要阐述新一年政府的观点、立场并回答记者提问。
它提问的内容有民生、经济、国际关系、政府机构改革等方面。
由于李总理答记者问记者招待会的自身特点,对译员的知识水平,政治立场,听力水平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译员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李总理的发言内容进行语义理解传达给听众。
释意理论是在长期的口译实践中建立的,由法国塞莱斯科维奇教授为代表,指出了口译包含了三个主要部分:原语理解、脱离原语词语外壳和译语表达(岳曼曼,2009:89)。
塞莱斯科维奇认为“口译就是揭示意义,让它清晰地呈现在别人面前”(Seleskovitch,1978a:8)。
该理论认为释意的主要目的在于译意,而不是停留在对语言层次的研究。
因此在口译的过程中,译员要清晰的将发言人的意思表达给听众,而不是进行简单的语言层次上的转换,且译员的翻译要忠实于意义。
本文以2013年3月17日“两会”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提问的口译文本为例,结合了释意派理论对2013年李总理答记者问的口译文本进行分析,总结了译员孙宁在李总理的记者招待会中使用的口译技巧。
通过研究发现:在进行李总理的答记者问的汉译英的记者招待会中,影响译员的口译因素包括发言人的讲话风格,身份,政治立场等;在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中,译员的常用的使用技巧有信息增补,要点整合,意译法,句型转换,逻辑加工。
希望能够为口译学习者提供实践的帮助。
汇报人:日期:contents •释意理论与口译概述•记者会口译的特点与挑战•释意理论视角下的口译策略•记者会口译实践案例分析•口译策略在记者会中的应用效果评估•总结与展望目录释意理论与口译概述释意理论认为,口译的核心在于理解源语言的意义,并用目标语言准确表达。
理解与表达语言与文化的互动超越字面意思该理论强调语言与文化的紧密关系,口译员需理解不同背景下的文化信息。
释意理论鼓励口译员超越字面意思,捕捉言外之意,以实现真正的意义传递。
030201释意理论简介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将一种语言的信息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信息传递活动。
定义促进跨文化交流。
口译消除了语言障碍,使不同语言群体能够顺畅交流。
作用一扩大信息传播范围。
通过口译,各类活动、会议的内容得以更广泛地传播。
作用二口译的定义与作用深度理解。
释意理论指导口译员深入理解源语言的话语,而不仅仅是字面意思。
应用一文化补偿。
考虑到文化差异,口译员在翻译过程中需进行必要的文化补偿,确保信息准确传达。
应用二灵活表达。
该理论鼓励口译员在目标语言中灵活、自然地表达源语言的意义,避免生硬的字对字翻译。
应用三释意理论在口译中的应用记者会口译的特点与挑战多方参与记者会通常有多个发言人和大量的记者,口译人员需要在多方之间灵活切换。
实时性记者会通常是实时进行的,要求口译人员在短时间内完成翻译。
信息密集记者会涉及大量信息和专业术语,口译人员需具备丰富的背景和专业知识。
记者会的定义与特点由于记者会的实时性,口译人员面临时间压力,需要在短时间内准确传达信息。
时间压力发言人和记者可能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口译人员需克服文化差异带来的理解障碍。
文化差异记者会涉及大量专业术语和领域知识,口译人员需具备快速学习和适应新领域的能力。
专业术语记者会口译的挑战形象塑造口译人员的表现关系到发言人和主办方的形象塑造,要求准确传达意思的同时保持语言流畅。
国际交流记者会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场合,口译人员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国际间的理解和合作。
从释义理论角度论记者招待会口译中的口译策略【摘要】释义理论是法国巴黎释义学派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第一个有关口译的系统理论。
释义理论指出口译的理解过程是以“脱离源于语言外壳”为核心的。
在口译过程中,要将源语转换为目的语并且使得听众能够听懂,符合目的语的语言表达习惯实际需要三个过程,即听辨理解、脱离源语外壳和译语表达。
口译的过程就是释义的过程,由此,释义理论就要求一名优秀的译员必须做到从“听词”转换到“听意”,译语则需注重话语内部的含义和价值。
本文运用释义派口译理论对记者招待会口译现场实例进行评述和分析,进一步阐释口译的释义过程,从而探讨针对记者招待会口译的口译策略。
【关键词】释义理论;意义;记者招待会;策略1.释义理论释义理论由著名的巴黎学派代表人物塞莱斯.科维奇创立于20世纪60年代。
释义理论的核心原则是以意思(sense)为主导的译语表达,强调口译听辨的目的是为了充分理解源语发言人的意思(idea)。
具体的说,口译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译者首先听到一连串有意义的源语语流。
通过分析和理解,弄清这些语言表象背后隐含的思想内容。
第二阶段:理解了话语的思想内容之后,立即审慎地忘记源语的表达方式或者措辞,记住源语的表达或流露出的情感、认知以及思想内容(概念、见解)等。
第三阶段:用目的语把源语的意思表达出来。
即在理解和表达中间增加了“脱离原语语言外壳”这一意义产生的阶段,这与传统的翻译理论相比,无疑是一大创新的环节,而正是这一环节很好的阐释了翻译的核心不是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而是“意义的转换”,“文化的转换”。
释义理论要求一名优秀的译员不仅要有优秀的听辨能力,还要有出众的记忆力、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灵活的应变能力,丰富的百科知识、双语知识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本文将将借助记者招待会上的翻译实例来进一步阐释口译的释义性,从而探讨记者招待会口译的口译策略。
2.记者招待会口译中的口译策略2.1充分的译前准备是保障顺利口译的必要前提。
释意论关照下的中外记者招待会口译策略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新闻报道日益频繁,中外记者之间的交流也变得越来越紧密。
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中,口译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研究中外记者招待会口译的策略,旨在提高中外记者间的交流和理解。
对于招待会的口译工作,首要之务是准备工作。
口译者应提前了解招待会的内容和议程,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相关背景信息。
口译者应适当调整自己的语速和语调,确保中外记者能够听懂并理解自己的翻译效果。
针对中外记者的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口译者应采取不同的策略。
对于中文母语的中外记者,口译者可以进行直接的口译,将发言人的讲话内容直接翻译成中文。
在翻译过程中,口译者应力求准确和通顺,并注意避免专名短语和行话的直译,确保中文听众能够理解。
对于英语母语的外国记者,口译者可以进行同声传译,实时将发言人的讲话翻译成英文。
在翻译过程中,口译者应注意语速和语调的合理调整,确保外国记者能够听懂并理解。
在口译工作中,口译者还应注意对发言人的信任和尊重。
无论是中外记者还是发言人,都应受到平等对待和尊重。
口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应尽量准确地表达发言人的意思,不要添加自己的观点或与发言人意见相左的内容。
口译者应始终保持中立和客观的态度,不给中外记者传递任何不当的信息。
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中,口译者还应注意适应性和应变能力。
由于招待会的内容和形式各不相同,口译者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自己的翻译策略。
在重要的正式场合,口译者应采取较为庄重和正式的口译方式。
而在休闲的非正式场合,口译者可以更加随意和轻松地进行翻译。
当遇到技术故障或其他突发情况时,口译者应能够迅速应对,保证口译工作的顺利进行。
中外记者招待会口译策略研究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
口译者应注重准备工作,适应中外记者的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尊重发言人并保持中立。
口译者还应具备适应性和应变能力,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翻译策略。
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提高中外记者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推动全球新闻报道的进一步发展。
释意论关照下的中外记者招待会口译策略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在释意论的指导下中外记者招待会口译策略的应用。
首先探讨了口译策略的概念和特点,然后分析释意论对口译策略的影响。
接着通过对中外记者招待会口译实践的案例分析,找出口译策略的优化路径。
最后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给出了相关建议。
通过对这些研究内容的总结,我们得出了口译策略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的应用效果,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为口译实践提供更为有效的指导,提高口译质量,促进跨文化交际的发展。
【关键词】口译策略、释意论、中外记者招待会、实践分析、优化路径、跨文化交际、研究成果、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为了提高口译质量,需要深入研究口译策略,在释意论的影响下整合中外记者招待会口译实践,探讨口译策略的优化路径。
通过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分析和建议,可以进一步提升口译效果,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对中外记者招待会口译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可以为口译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持,推动口译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的明确把握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口译策略,并在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1.2 研究意义口译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研究口译策略,可以帮助口译人员更好地理解如何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进行有效的传播,并提高口译质量和效率。
研究口译策略还可以为口译人员提供更科学的指导,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对口译策略进行深入探讨,有助于揭示口译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同时也对口译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研究对于提升口译水平,推动口译行业的发展,促进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中外记者招待会口译策略,可以进一步拓展口译领域的研究范围,为口译教学和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外记者招待会口译策略的研究也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2. 正文2.1 口译策略的概念与特点口译策略是口译过程中翻译人员根据不同的语言特点,语境和交际目的等因素选择和应用的一系列翻译手段和方法,旨在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变译理论下记者招待会长难句口译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记者招待会成为了国际新闻传播和政治、经济交流的重要平台。
而在这些场合中,口译的准确性、流畅性和专业性尤为重要。
尤其是长难句的翻译,其复杂性和挑战性给口译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本文旨在以变译理论为指导,探讨记者招待会长难句口译的策略,以期为口译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际操作指导。
二、变译理论概述变译理论是一种翻译理论,强调在翻译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方法和技巧,以达到准确、流畅的翻译效果。
在长难句的口译中,变译理论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口译员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语言特点,灵活运用增译、减译、改译等翻译方法,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三、记者招待会长难句的特点记者招待会上的长难句通常具有以下特点:结构复杂、信息量大、语言正式、专业术语多等。
这些特点使得长难句的翻译难度加大,要求口译员具备较高的语言素养和专业技能。
因此,针对这类长难句,口译员需要采用合适的口译策略。
四、变译理论下的口译策略(一)预测与理解在口译过程中,预测和理解是关键环节。
口译员需要通过对上下文和语境的预测,提前把握讲话者的意图和重点信息。
同时,理解讲话者的语言结构、专业术语和背景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有助于口译员在翻译长难句时,准确把握句子的逻辑关系和语义内容。
(二)增译与减译策略针对长难句中的复杂结构和冗余信息,口译员可以采用增译和减译策略。
增译是指在保持原句意思不变的前提下,适当增加一些解释性或补充性的词汇,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减译则是根据目标语言的语法和表达习惯,省略原句中的一些冗余信息,使译文更加简洁明了。
(三)改译与重组策略当原句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与目标语言相差较大时,口译员需要采用改译和重组策略。
改译是指根据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对原句的语法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
而重组策略则是对原句的信息进行重新整合和排列,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逻辑顺序和表达习惯。
- 218-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释义理论下的“两会”记者招待会口译分析四川省绵阳市绵阳中学/王小丫【摘要】随着国际交流的加深,两会记者招待会是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口译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运用法国释义理论,以两会记者招待会的口译稿为研究基础,评析释义理论的具体应用,指出译员应摆脱原语形式的束缚,分析和处理信息的整体意义,根据情境选择不同的口译策略。
【关键词】口译 两会记者招待会 释义理论【Abstract 】As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deepens, NPC and CPPCC press conferenc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opportunity for China to communicate without. This essay bases its discussion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press conference on the French interpretative theory of translation. This essay points out that the interpreter should break the constraints of the source language, analyze the information and adopt different strategies. 【Key words 】interpretation; NPC and CPPCC Press Conference; the interpretative theory of translation随着中国的蓬勃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吸引了越来越多国家的目光。
国与国沟通的前提在于语言,因此语言的作用也随着中国对外交流步伐的加快急遽放大。
释意理论视角下分析记者招待会中国特色词汇的口译策略
每年“两会”中,国务院总理会同中外记者见面,并就他们所关心的各个层面问题做出回答。
总理在回答问题中的表达非常具有中国特色,但是鉴于口译现场时间紧张、压力巨大,口译译员必须选择行之有效的口译策略。
本文以释意理论为理论框架,以李克强总理在2013和2014年的答记者问为语料,采用定性分析法和解释性研究方法对这两个口译文本进行研究,并根据释意理论总结出了记者招待会中中国特色表达的口译技巧,包括:寻找对应表达、省译、意译、信息增补、逻辑层次的处理、文化意识和幽默语气的处理。
两会是世界各国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各个部委也会召开自己的新闻发布会,发言人越来越多,也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中国特色表达,都需要配备交替传译的译员。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研究新闻发布会中中国特色表达的口译策略显得非常重要。
释意论关照下的中外记者招待会口译策略研究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国外记者对中国感兴趣,他们来到中国参与报道,采访中国的政要、企业家和普通百姓,希望了解更多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为了顺利进行采访和报道工作,这些外国记者通常需要依赖口译人员来帮助他们解释对访谈对象的提问以及相关的回答。
中外记者招待会上的口译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释意论的角度出发,探讨下中外记者招待会口译策略的研究。
我们需要明确释意论的概念。
释意论是口译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强调的是口译员在翻译时要“说出来”并传达出源语言的含义和词语所携带的语境信息。
释意论要求口译员要将源语言所表达的意思以口译的方式准确传达给目标语言听众,以达到理解的效果。
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口译员需要充分理解访谈对象的发言,准确地把握其含义并在目标语言中表达出来,以保证外国记者能够准确理解和传达采访对象的意思。
中外记者招待会口译策略研究需要关注的问题是语言隔阂。
记者招待会上,外国记者和中国访谈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着语言隔阂,他们所使用的语言往往不同,这就需要口译员充分考虑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性,合理运用释意论的方法进行口译。
口译员需要在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基础上,依托释意论原则,不仅要准确地传达出来,还要让外国记者感受到中国文化和思维方式的独特魅力。
中外记者招待会上的口译策略研究需要关注的是文化互通。
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中国访谈对象通常会谈及一些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背景,这些内容对外国记者来说可能是陌生的。
口译员需要充分理解中国文化,并在口译中融入中国文化的元素,使外国记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文化内涵。
口译员还需针对外国记者的文化背景,合理地进行释意,使得他们不仅能够理解中文发言,还能够准确地反映中国发言者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
中外记者招待会口译策略研究需要注意的是应变能力。
记者招待会上,可能会出现访谈对象意外发言或者外国记者提出新的问题,这就要求口译员具备很强的应变能力,能够迅速、准确地进行释意。
释义理论指导下的记者招待会口译策略浅析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释义理论概述•记者招待会口译特点分析•释义理论指导下的口译策略•记者招待会口译实践案例分析•释义理论指导下的口译培训与提高•结论与展望01释义理论概述释义理论是指通过综合分析语言、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对原文进行解释和翻译,以实现准确、全面的传递信息的目标。
释义理论定义释义理论强调对原文的理解和解释,注重语言的交际功能,同时重视文化差异的考量,追求翻译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
释义理论特点释义理论的定义与特点1释义理论在口译中的应用意义23释义理论的应用可以帮助口译员更准确、全面的理解原文,提高口译的准确性和质量。
提升口译质量释义理论注重文化差异的考量,可以帮助口译员更好地传递原文中的文化信息,促进跨文化交流。
加强跨文化交流释义理论要求口译员具备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语言能力、文化素养和交际能力,应用释义理论可以增强口译员的综合素质。
增强口译员的综合素质释义理论在不断发展完善,涉及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从最初的文学翻译扩展到各个领域的翻译。
释义理论的趋势未来释义理论将会更加注重跨文化交际和多元化文化的考量,不断探索新的理论和方法,以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释义理论也将会与技术相结合,开发更加智能化的翻译工具和方法。
释义理论的发展释义理论的发展与趋势VS02记者招待会口译特点分析政治背景复杂记者招待会通常在重大政治事件发生后举行,涉及各国政治、外交关系等敏感议题,对口译员的政治敏感度和知识储备要求极高。
信息传播迅速记者招待会的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口译员需要在短时间内准确、迅速地传达信息,这对口译员的翻译速度和准确性提出了高要求。
记者招待会口译的背景与目的03敏感事件解读对于一些敏感事件,记者招待会需要口译员进行深度解读,以便媒体和公众了解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相关影响。
记者招待会口译的信息类型与特点01政治表态与立场阐述记者招待会通常需要口译员准确翻译政治立场、方针政策等政治信息,以便媒体和受众了解该国的政治态度。
释意论关照下的中外记者招待会口译策略研究
在国际交流中,口译作为跨语言交流的桥梁,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就释意
午餐招待会对中外记者口译策略进行研究。
首先是掌握正确的技巧。
中英两种语言在语法、用词、语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
作为口译员要时刻注意掌握这些差异,并根据对场合的判断选择使用何种用词和语调。
此外,在现场工作中,还要时刻关注发言人的口吃问题、嗓音大小和话语习惯,以便更加准
确地传达信息。
尤其在释意午餐招待会这种面向国际媒体的活动中,技巧的掌握显得更加
重要。
作为口译员,只有真正深入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传达信息,准确
正确地表达说话者的意思,从而实现国际交流的目的。
其次是注意传达人的风格和特点。
世界各地的人文环境不同,发言者的口音、风格、
特点、习惯等也应该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口译员必须认真观察并深入了解这些特点,以便
更好地理解和传达信息。
例如,中国领导人通常会使用大量成语和典故,而外国领导人则
更加注重简明易懂。
在担任国际活动口译员时,还需要了解并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以尽可能保护发言人的尊严。
最后是正确应对场合。
国际媒体招待会由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媒体参加,传递的信息和
观点各有不同,因此在编排口译词汇时,耐心细致地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句式和语法问题。
仔细研究媒体和涉及领域,制定不同的面向不同受众的策略,这样才能更好地加强国
际人际交流。
总之,作为口译员在释意午餐招待会等国际场合,要注意掌握技巧、注意传达人的风
格和特点,以及正确应对场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国际交流的目的。
释义理论指导下的记者招待会口译策略浅析作者:赵旋来源:《卷宗》2013年第06期摘要:法国释意学派的翻译理论,关注的是翻译的意义传递现象。
根据释意派口译理论,口译包括三个主要程序:原语理解、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和译语表达。
而贯穿这三个程序、使其有机地连接并形成工作链的是“信息意义”,口译过程是释意过程。
本文运用释意派口译理论对2009 年至2011 年温总理两会答记者问现场口译实例进行评述和分析,进一步说明口译的释意性。
关键词:释意理论;意义;脱离词语外壳1 释义理论释意理论创立于20 世纪60 年代,其创始人是巴黎高翻学校的塞莱斯科维奇和勒代雷。
该理论是国际上第一个系统的口译理论。
释意学派认为翻译是交际行为,其目的是传递交际意义。
译者不应追求语言单位的对等而应是原文意思或效果的等值。
翻译应忠实于意义。
释意理论认为,口译时,译员在把讲话人的话变成另外一种语言的听众能够听懂的话以前,实际上要经过三个阶段:(1)听清作为表达思想内容的语言符号。
通过分析和理解,搞清这些符号所表达的语言现象,弄清这些符号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此阶段为原语理解阶段。
(2)立即自觉地忘记这些语言符号的结构,以便只记住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语言符号所产生的认知和情感意义。
此阶段为脱离原语语言外壳阶段。
(3)用另一种语言的符号造出新句子,并且使这些句子符合以下两点要求:一是要表达出原话语的全部内容,二是要易于听懂。
此阶段为译语表达阶段。
由此可见,优秀的口译译员必须做到透彻理解原语的意义并用译语对原语意义进行完整转达。
本文将运用释意派口译理论对2009 年至2011 年温总理答记者问现场口译的几个实例进行评析,旨在进一步说明口译的释意性。
2 记者招待会现场口译实例评析2.1 简化隐含意义例1:温家宝:但同时我们要坚定信心,华山再高,顶有过路。
解决问题唯一的办法、出路和希望在于我们自己的努力。
Interpreter Zhang:We must reinforce our confidence that no matter how high the mountain is,one can always ascend to its top. In the face of difficulties, our only answer, only solution and only hope lie in our own hard work.温总理引用“华山再高,顶有过路”这句名诗句,是想借华山的高大险峻来表达不畏克服困难和挑战。
尽管时间紧迫,口译员张璐仍出色地将总理的意图快速准确地表达出来。
考虑到不是所有听众都知道华山,她没讲“华山”逐字译为“Hua Shan Mountain”,而是直接用mountain 取代,这样更有助于听众的理解。
这符合释义理论的“忠实于意义”而不是拘泥于语言单位。
所以在诗词名句的口译中,口译员可以对其灵活处理,简化隐含意义,而不是逐句对译。
2.2 语义解释例2:温家宝:关于进一步发展两岸经贸关系,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就是继续推进两岸经贸交流,特别是推进“三通”。
Interpreter Fei: I have made it very clear in my government work that we will continue to promote cross-Straight economic and trade exchanges. In particular, to further reinforce the three links (namely,direct mail,transportation and trade links) between the two sides.由于外国记者不知道“三通”这一独具中国政策特色的表达,因此口译员费胜潮以增译的方式将“三通”的定义给予了必要地解释。
例3:温家宝:第三,加强地方政府的责任,无论是物价和房价,地方都要切实负起责任来。
也就是说要坚持“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 市长负责制,房价也由地方来负主要责任。
Interpreter Zhang:And third,we will intensify the responsi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s. Local governments must assume their due responsibilities for controlling consumer and housing prices. Governors of provinces will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grain supply and city mayors will be responsible for the supply of non -grain food. Local governments will assume responsibility for bringing down surging housing prices.“米袋子省长”和“菜篮子市长”赋予了中国整体官职的特色表达,在这里,口译员将其官衔相对应的职责添加翻译,增进了听者的理解,让外国记者更能了解我国的官僚体制。
2.3 结构重组在汉语里,那些有着共同结构的句子或是短小的并列句,往往会并置其共同的谓语。
这些句子之间常常会用逗号隔开,而很少采用连接词。
在中译英的口译过程中,口译员应该适当的对句子结构进行重组,以达到连贯统一。
例4:温家宝:本届政府工作走过了四个年头,它告诉我们,必须懂得一个道理,这就是政府的一切权利都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面,一切归功于人民。
Interpreter Zhang:It has been four years since the Government took office. These four years have taught us one thing: we must be guided by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that all the power of the government is bestowed on us by the people and that all the power belongs to the people. Everything we do should be for the people; we must rely on the people in all our endeavors, and we owe all our achievements to the people.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对于相同谓语的句子,口译员给增添了不同的谓语,脱离了汉语结构的影响,使其更符合地道的英语句式习惯。
2.4 逻辑加工汉语里多为流水短句,重意合,其之间很少有表达逻辑关系的连接词连接。
但英语里逻辑结构的体现多在富有标志的语法形式上,所以口译员在翻译时应靠近外国记者的接受习惯,进行必要地逻辑加工。
例5:温家宝:在这里,我特别想强调一下平民教育,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平民。
平民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体国民的素质。
我们有13 亿人口,有9 亿农民,平民的比重更高。
Interpreter Fei:Here, I would like to give the stress and the importance to the education for the general public. Most of the people in this world are ordinary people and belong to the general public. I think the competence of the general public is a direct reflection of the overall competence of the country.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a population of 1.3 billion and 900 million of the Chinese people live in the countryside. So we have even a bigger proportion of our people receiving ordinary education.“我们有13 亿人口……”,这句中,前面两个句子正是第三句的原因。
尽管总理的话语中没有明显的逻辑标志词,口译员敏锐的发觉了短句间潜在的逻辑关系,增译了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so”。
2.5 调整说话方式例6:温家宝:你的第一个问题问得早了一些。
我的任期还有两年,我面临的工作还十分繁重。
我应该像一个战士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坚持到最后一天,做到“忧国不谋身”,恪尽职守。
Interpreter Zhang:Your first question comes a bit prematurely. There are still two years left in my term of office, and I have a heavy agenda. I should continue to do my job diligently on thisposition as devoted as a soldier. I always have the interests of the country in my mind and pursue no personal gains. I will continue to perform my duties conscientiously.由于该记者想从总理那迫切了解中国的政治事务,并试探性的询问总理的政治立场,问题显得尖锐。
但总理以委婉的方式回答。
口译员这里将“早”没有简单的译为“too early”,而是选择了“prematurely”一词,反射出总理对此问题提出的略有不合适和不成熟之意,有些言之过早。
在“该像一个战士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坚持到最后一天”这句的翻译时,口译员没有逐字翻译,而是用“diligently”和“devoted”呈现出了中国战士的形象和总理的决心,高度地把握了政治敏感性。
2.6 文化转向在会议中,温总理善于引用经典的诗词、谚语,然而来自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的人对其理解会存在一定障碍,在有些情况下可以直译,如:例7:温家宝:我知道商签协议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正因为我们是兄弟,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问题总会可以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