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会考资料(汇编)
- 格式:doc
- 大小:568.00 KB
- 文档页数:14
最全面高中物理会考超详细知识点汇总高中物理是高中学习中的一门重要科目,考试内容丰富而庞大。
下面将给出一份最全面高中物理会考超详细知识点汇总。
1.运动学-直线运动: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圆周运动中的速度、加速度、向心力、离心力-相对运动:相对速度、合成速度、合成反方向、相对加速度2.力学-牛顿运动定律:惯性、力的三要素、质量和重力、运动的状态、受力分析-重力:万有引力定律、重力的大小和方向、地球重力加速度-动量和冲量:动量定理、冲量定义和计算、守恒定律-科里奥利力:科里奥利力的公式、科里奥利力的大小和方向3.物体的平衡-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力的分解、静力平衡、静力平衡条件-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平衡示例-浮力:浮力的概念、浮力的大小和方向、浮力的应用、浮力的条件-弹力:弹性体的特性、弹性形变、胡克定律、弹簧力和吊挂的物体重力的平衡条件4.动力学-动能和动能定理:动能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动能定理、重力势能和机械能守恒-功和功率: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功的单位、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功率的单位-机械能守恒: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机械能守恒案例-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5.物体的运动和力学能-物体在运动中的力学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机械能-动量和能量的转化:动能的转化、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化、弹性势能和动能的转化6.热学和能量转化-热量和温度:热量的传递方式、热量和温度的关系、单位、热量计和热量的测量-热传导和传热:热传导的方式、导热系数、温度梯度、传热方式、收支平衡、传热计算和应用-相变和热力学:相变的概念、相变的条件、相变时热量的转移、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功定律7.光学-光的传播:光的传播方式、光的速度、光在介质中的传播、光的透射和反射-光的折射和色散:光的折射定律、光的折射实验、光的色散、全反射-光的成像:平面镜成像、球面镜成像、成像规律和公式、凸凹透镜成像8.电学-电流和电路:电流的概念、电流的方向、电路的概念、电路元件、串联和并联电路、电流大小和方向、电流单位-电功和电功率:电功的定义和计算、电功率的定义和计算、串、并联电源功率计算、细导线的热功率损耗-热效应和电化学效应:焦耳热效应、电化学效应、伏安定律、电解和电解质、电解池和电解液9.磁学-磁场和磁力:磁场的定义、磁场的性质、磁力的定义、磁力的大小和方向、洛伦兹力和磁感应强度-电磁感应: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感应定律应用、电磁感应方向-磁场的产生和两根平行导线的相互作用:电流产生磁场、两根平行导线的磁场和力的相互作用10.常见物理现象和仪器-光电效应:光电效应的概念、光电效应的实验、光电效应的应用-物质的热膨胀:固体的热膨胀、液体的热膨胀、气体的热膨胀、热膨胀的应用-物理仪器: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原理和连接、示波器的原理和连接、理想气体的体积测量仪器这份最全面高中物理会考超详细知识点汇总包括运动学、力学、物体的平衡、动力学、物体的运动和力学能、热学和能量转化、光学、电学、磁学、常见物理现象和仪器等知识点。
高中物理会考复习资料整理马应华第一章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一、知识点回顾:1、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一般来讲,选为参考系的物体假设为不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描述同一个运动,结果不一定相同,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3、时间和时刻: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① 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x v t∆=∆,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②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它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
瞬时速度的大小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③平均速率:物体走过的轨迹长度(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即:S v t∆=∆。
6、加速度:用来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a=△v/△t 。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
二、典型例题: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中的地球不能看作质点,而原子核可以看作质点B 、研究火车通过路旁一根电线杆的时间时,火车可看作质点C 、研究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冠军孔令辉打出的乒乓球的旋转时,不能把乒乓球看作质点D 、研究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飞驰的汽车的速度时,可将汽车看做质点例3 小球从3m 高处落下,被地板弹回,在1m 高处被接住,则小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 )A 、4m,4mB 、3m,1mC 、3m,2mD 、4m,2m 例4 下列关于位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一段时间内质点的初速度方向即为位移方向B 位移为负值时,方向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反C 某段时间内的位移只决定于始末位置D 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大小一定与路程相等例6 物体以5m/s 的初速度沿光滑斜槽向上做直线运动,经4s 滑回原处时速度大小仍为5m/s ,则物体的速度变化为 ,加速度为 。
高中物理会考试题分类汇编(一)力1、如图1-4所示,质点A 受到F 1和F 2两个力的作用,其中F 1=8N ;F 2=6N ,方向与F 1垂直,这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F =__________N 。
2、关于重力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的方向总是向下的B.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C.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D.重力的方向总是跟支持重物的支持面垂直的3、两个方向相互垂直的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这两个力的大小分别为6N 和8N ,它们合力的大小是_____________N 。
4、两个大小分别为5N 和8N 的共点力,它们合力的大小可能是 ( )A.1NB.3NC.6ND.17N5、一根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0N/m ,把弹簧竖直悬挂,重为2N 的物体挂在弹簧的下端保持静止,求弹簧的伸长量. (二)物体的运动6、一辆汽车在4s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为2m/s ,末速为10m/s ,在这段时间内 ( )A.汽车的加速度为2m/s 2B.汽车的加速度为8m/s 2C.汽车的平均速度为6m/sD.汽车的平均速度为10m/s7、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第1秒内物体通过的位移是0.5m ,则第2秒内通过的位移是( )A.0.5mB.1.5mC.2.5mD.3.5m8、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 )A.为正值B.为负值C.为零D.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9、汽车起动的快慢和能够达到的最大速度,是衡量汽车性能的指标体系中的两个重要指标。
汽车起动的快慢用车的速度从0到100km/h 的加速时间来表示,这个时间越短,汽车起动的加速度就越大。
下表中列出了两种汽车的性能指标(为了简化计算,把100km/h 取为30m/s)。
图1-4现在,甲、乙两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车头向着同一个方向,乙车在前,甲车在后,两车相距85m,甲车先起动,经过一段时间t0乙车再起动。
若两车从速度为0到最大速度的时间内都以最大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乙车开出8s时两车相遇,则(1) t0应该满足的条件是什么?(2)在此条件下,两车相遇时甲车行驶的路程是什么?10、美国的刘易斯是著名的短跑运动员,他曾经保持过多年的百米世界纪录.看他的比赛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发令枪响以后的一小段时间内,刘易斯并不能跑在最前面,而最后的冠军一般都被他获得.请你用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对刘易斯的百米跑加以简要的评述:.(三)牛顿运动定律11、水平地面上的静止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一个拉力F和地面对它的摩擦力f,在物体保持静止状态的条件下,下面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F增大时,f随之减小B.当F增大时,f保持不变C.F与f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F与f的合力为零12、一个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质量为2.0kg,在水平方向受到4.4N的拉力,物体跟平面的滑动摩擦力是2.2N,求物体4.0s末的速度和4.0s内发生的位移。
第一章:力★基本知识梳理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的相互作用2、力的基本特征(1)物质性:力不能脱离而独立存在.(2)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的.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相互接触..........,也可以不接触(3)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 ,又有 .3、力的分类(1)按力的性质分: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2)按力的作用效果分:动力、阻力、压力、拉力、支持力、浮力、向心力、回复力.性质相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效果相同的力,性质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即性质力与效果力没有必然的决定关系..........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或使物体发生改变(即产生加速度.....).二、重力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重力的产生原因: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仅仅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3.重力的方向:总是的.4.重力的大小:G= ,其中g随高度的增加而 ,随纬度的增加而 .5.重心:重力的作..称为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和有关,形状规则且质量分布....用点均匀的物体重心在物体的 .(1)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2)薄板型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法测定.三、弹力1.概念:发生的物体,由于要 ,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2.产生条件(1) ,(2)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以下是几种情况下弹力的方向.(1)轻绳上的弹力:沿绳并指向绳的方向.(2)支撑面上的弹力: 于支撑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物体..........(3)弹簧的弹力:沿中心轴线并指向弹簧的方向.4.弹力的大小(1)一般情况下弹力的大小需要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2)弹簧的弹力遵从胡克定律,F= ,k为 ,x是 .四、摩擦力1.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表面有或时受到的阻碍的力叫摩擦力,前者是力,后者是力.2. 产生条件:(1) ,(2) .它与弹力的关系是:有弹力 ,有摩擦力 .3. 摩擦力的方向: .4. 摩擦力的大小(1) 滑动摩擦力大小跟物体的正压力成正比,即F = ,其中μ叫 ,只与和 有关,与接触面积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2) 静摩擦力大小在0~F m ax(最大静摩擦力)之间,与正压力无关......常用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五、 物体的受力分析1. 把指定物体(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情景中所受到的所有外力....找出来,并画出受力图.....,这就是受力分析.2. 受力分析的方法(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研究对象),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力. (2)受力分析的顺序:重力、弹力、摩擦力、其它力. 六、 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 叫力的合成. 1. 合力与分力一个力如果它产生的 跟几个力共同作用所产生 相同,这个力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 力的合成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F 1 、F 2的合力,可以用表示F 1、F 2的有向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它们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 和 . 3. 两个共点力合力的大小(1)合力的大小随它们之间夹角的增大而... . (2)合力的范围: .(3)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合力可能..比分力 ,也可能.. ,还可能.. . (4)公式法求合力的几种特殊情况: a.当θ=00时,F = ; b.当θ当θ=1800时F = ; c.当θ=900时F = ; d.当θ=1200且2F F时,F= ;七、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 叫力的分解. 1. 力的分解定则:力的分解是 的逆运算,同样遵守 . 2. 力的分解的几种情况(1) 如无限制,一个力可有 组分力.(2) 如果已知合力和两个分力的方向,有 组分力. 3. 正交分解法:把力沿相互 的方向分解.4. 质量为m 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大小为 ,垂直于斜面向下的分力大小为 .并在上图中做出重力分解图.★重点精练1.在下述物理量中,哪些是标量?A .力B .速度C .加速度D .时间E .位移F .路程 2.在下述物理量中,哪些是矢量?A .热力学温度B .电流C .电场强度D .磁场强度E .能F .功33N ,分别画成如图的四种情况,其中画正确的是4.标出物体A 所受的力5.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块,物重为200N ,受到一个水平方向的力F=100N 的作用,物块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为。
高中物理会考试题分类汇编(一)力1.(95A)下列物理量中,哪个是矢量( )A.质量B.温度C.路程D.静摩擦力2.(93A)如图1-1所示,O 点受到F 1和F 2两个力的作用,其中力F 1沿OC 方向,力F 2沿OD 方向。
已知这两个力的合力F =5.0N ,试用作图法求出F 1和F 2,并把F 1和F 2的大小填在方括号内。
(要求按给定的标度作图,F 1和F 2的大小要求两位有效数字) F 1的大小是____________;F 2的大小是____________。
3.(94B)在力的合成中,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是( )A.合力一定大于每一个分力B.合力一定至少大于其中一个分力C.合力一定至少小于其中一个分力D.合力可能比两个分力都小,也可能比两个分力都大4.(96A)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一个力的大小是20N ,另一个力的大小是30N ,这两个力的合力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N 。
5.(96B)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分别是30N 和40N ,如果它们的夹角是90°,则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是( )A.10NB.35NC.50ND.70N6.(97)在力的合成中,下列关于两个分力与它们的合力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图1-1A.合力一定大于每一个分力B.合力一定小于每一个分力C.合力的方向一定与分力的方向相同D.两个分力的夹角在0°~180°变化时,夹角越大合力越小7.(97)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作用力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B.地球对重物的作用力大于重物对地球的作用力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有时相等有时不相等D.作用力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8.(9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的产生离不开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B.没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照样可以独立存在C.有的物体自己就有一个力,这个力不是另外的物体施加的D.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9.(98)大小分别为15N和20N的两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对于合力F大小的估计,正确的说法是( )A.15N≤F≤20NB.5N≤F≤35NC.0N≤F≤35ND.15N≤F≤35N10. F1、F2的合力为F,已知F1=20N,F=28N,则F2的取值可能是( )A.40NB.70NC.100ND.6N11.(95B)有四位同学把斜面对重物的支持力3N,分别画成如图1-2的四种情况,其中画正确的是( )12.(93A)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一个拉力F 和地面对它的摩擦力f 的作用。
高中物理会考复习资料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 –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时间(t):秒(s) 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2) 自由落体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1.位移S=Vot- gt^2/22.末速度Vt= Vo- gt (g=9.8≈10m/s2 )3.有用推论Vt^2 –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 (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x= Vo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Sx= Vot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5.运动时间t=(2Sy/g)1/2 (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gβ=Vy/Vx=gt/Vo7.合位移S=(Sx^2+ S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gα=Sy/Sx=gt/2Vo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高中物理会考试题分类汇编(一)力1.(95A)下列物理量中,哪个是矢量( )A.质量B.温度C.路程D.静摩擦力2.(93A)如图1-1所示,O点受到F1和F2两个力的作用,其中力F1沿OC方向,力F2沿OD方向。
已知这两个力的合力F=,试用作图法求出F1和F2,并把F1和F2的大小填在方括号内。
(要求按给定的标度作图,F1和F2的大小要求两位有效数字)F1的大小是____________;F2的大小是____________。
3.(94B)在力的合成中,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是( )A.合力一定大于每一个分力B.合力一定至少大于其中一个分力C.合力一定至少小于其中一个分力D.合力可能比两个分力都小,也可能比两个分力都大4.(96A)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一个力的大小是20N,另一个力的大小是30N,这两个力的合力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N。
5.(96B)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分别是30N和40N,如果它们的夹角是90°,则这两个力的合力大小是()6.(97)在力的合成中,下列关于两个分力与它们的合力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合力一定大于每一个分力B.合力一定小于每一个分力C.合力的方向一定与分力的方向相同D.两个分力的夹角在0°~180°变化时,夹角越大合力越小7.(97)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作用力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B.地球对重物的作用力大于重物对地球的作用力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有时相等有时不相等D.作用力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8.(9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的产生离不开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B.没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照样可以独立存在C.有的物体自己就有一个力,这个力不是另外的物体施加的D.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9.(98)大小分别为15N和20N的两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对于合力F大小的估计,正确的说法是( )≤F≤20N ≤F≤35N≤F≤35N ≤F≤35N10. F1、F2的合力为F,已知F1=20N,F=28N,那么F2的取值可能是( )11.(95B)有四位同学把斜面对重物的支持力3N,分别画成如图1-2的四种情况,其中画正确的是( )D图1-112.(93A)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方向受到一个拉力F 和地面对它的摩擦力f 的作用。
高中物理会考资料高中物理会考复资料整理第一章描述运动的物理量一、知识点回顾:1.参考系:在描述物体运动时,需要选取另一个物体作为标准。
一般来说,选取的参考系假设为不动。
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描述同一个运动,结果可能不同,但选择时要尽可能使运动描述简单。
2.质点:用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3.时间和时刻:时刻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Δx/Δt,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只能作粗略的描述变速运动。
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
瞬时速度的大小称为速率,是一个标量。
平均速率:物体走过的轨迹长度(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即v=ΔS/Δt。
6.加速度:用来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a=Δv/Δt。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方向相同(与速度方向无关)。
二、典型例题: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运动中的地球不能看作质点,而原子核可以看作质点。
B。
研究火车通过路旁一根电线杆的时间时,火车可看作质点。
C。
研究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冠军___打出的乒乓球的旋转时,不能把乒乓球看作质点。
D。
研究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飞驰的汽车的速度时,可将汽车看做质点。
例3.小球从3m高处落下,被地板弹回,在1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A。
4m,4mB。
3m,1mC。
3m,2mD。
4m,2m例4.下列关于位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一段时间内质点的初速度方向即为位移方向。
B。
位移为负值时,方向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反。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汇编第一章力学一、力:力士物体间的相互作用;1、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3、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4、力按照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等;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A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向下C测量重力的仪器是弹簧秤;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只有具有规则几何外形、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才是其几何中心;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为了恢复形变而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A产生弹力的条件:二物体接触、且有形变;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弹力;B弹力包括: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等等;C支持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的收缩方向;D在弹性限度内弹力跟形变量成正比;F=Kx3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A产生磨擦力的条件:物体接触、表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间就一定有弹力;B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滑=μFN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D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4合力、分力: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A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B合力与分力之间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两条表示力的线段为临边作平行四边形,则这两边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二力的合力;C合力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和;D分解力时,通常把力按其作用效果进行分解;或把力沿物体运动或运动趋势方向、及其垂直方向进行分解;力的正交分解法;二、、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矢量,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冲量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力量如:时间、速率、功、功率、路程、电流、磁通量、能量三、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零;1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者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2在N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任意第N个力与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3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在任意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合力为零;第二章直线运动一、机械运动:一物体相对其它物体的位置变化,叫机械运动;1、参考系:为研究物体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又名参照物参照物不一定静止;2、质点:只考虑物体的质量、不考虑其大小、形状的物体;1质点是一理想化模型;2把物体视为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形状、大小相对所研究对象小的可忽略不计时;如: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火车从北京到上海;3、时刻、时间间隔: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是一点、时间间隔是一线段;例:5点正、9点、7点30是时刻,45分钟、3小时是时间间隔;4、位移:从起点到终点的有相线段,位移是矢量,用有相线段表示;路程:描述质点运动轨迹的曲线;1位移为零、路程不一定为零;路程为零,位移一定为零;2只有当质点作单向直线运动时,质点的位移才等于路程;3位移的国际单位是米,用m表示5、位移时间图象:建立一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1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3位移图像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表示速度;夹角越大,速度越大;6、速度是表示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较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段时间的速度叫平均速度;2速率只表示速度的大小,是标量;7、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1加速度的定义式:a=vt -v/t2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速度大小无关;3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4速度改变等于末速减初速;加速度等于速度改变与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大小与速度改变量的大小无关;5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变化方向相同;6加速度的国际单位是m/s2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时间的关系:vt =v+at注:一般我们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1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2作匀变速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2、位移: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和时间的关系:s=vt+1/2at2注意:当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当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3、推论:2as=vt 2-v24、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等于定植;s2-s1=aT25、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前1秒,前2秒,……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时间的平方比;第1秒、第2秒……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奇数比;三、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高处静止下落的物体所作的运动;1、位移公式:h=1/2gt22、速度公式:v=gtt23、推论:2gh=vt第三章牛顿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做状态为止;1、只有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才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力是该变物体速度的原因;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4、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二、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2、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唯一决定;3、惯性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难易的物理量;三、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m;1、数学表达式:a=F合2、加速度随力的产生而产生、变化而变化、消失而消失;3、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一致时,物体加速;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减速;4、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1N;四、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总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根本区别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第四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一、曲线运动:质点的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1、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2、、质点作曲线运动的条件: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其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轨迹向其受力方向偏折;3、曲线运动的特点:4、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5、曲线运动的加速度合外力与其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6、力的作用:1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时,力改变速度的大小;2、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时,力改变速度的方向;3、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既不垂直,又不平行时,力既搞变速度的大小又改变速度的方向;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1、判断和运动的方法:物体实际所作的运动是合运动2、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时性:合运动与各分运动所用时间始终相等;3、合位移和分位移,合速度和分速度,和加速度与分加速度均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三、平抛运动:被水平抛出的物体在在重力作用下所作的运动叫平抛运动;1、平抛运动的实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作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2、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具有等时性;3、求解方法:分别研究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二分运动,在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和运动;三、匀速圆周运动: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1、线速度的大小等于弧长除以时间:v=s/t,线速度方向就是该点的切线方向;2、角速度的大小等于质点转过的角度除以所用时间:ω=Φ/t3、角速度、线速度、周期、频率间的关系:1v=2πr/T; 2 ω=2π/T; 3V=ωr; 4、f=1/T;4、向心力:⑴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沿半径指向圆心的力,这个力叫向心力; 2方向:总是指向圆心,与速度方向垂直;⑶特点:①只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②是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4计算公式:F向=mv2/r=mω2r5、向心加速度:a向= v2/r=ω2r四、开普勒的三大定律:1、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说明:在中学间段,若无特殊说明,一般都把行星的运动轨迹认为是圆;2、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同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3、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公式:R3/T2=K;说明:1、R 表示轨道的半长轴,T 表示公转周期,K 是常数,其大小之与太阳有关;2、当把行星的轨迹视为圆时,R 表示愿的半径;3、该公式亦适用与其它天体,如绕地球运动的卫星;四、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1、计算公式:2、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思路:1、应用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应用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周期公式;2、应用在地球表面的物体万有引力等于重力;3、如果要求密度,则用:m=ρV,V=4πR 3/3 2'rm m G F第五章机械能一、功: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的位移的乘积;1、计算公式:w=Fs;2、推论:w=Fscosθ, θ为力和位移间的夹角;3、功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力和位移间的夹角为锐角时,力作正功,力与位移间的夹角是钝角时,力作负功;二、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1、求平均功率:P=W/t;2、求瞬时功率:p=Fv,当v是平均速度时,可求平均功率;3、功、功率是标量;三、功和能间的关系:功是能的转换量度;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换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发生了转化;四、动能定理: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1、数学表达式:w合=mvt2/2-mv2/22、适用范围:既可求恒力的功亦可求变力的功;3、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点:只考虑物体的初、末态,不管其中间的运动过程;4、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1、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求出合外力及其做的功;2、确定物体的初态和末态,表示出初、末态的动能;3、应用动能定理建立方程、求解五、重力势能: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的重量和它的速度的乘积;1、重力势能用E来表示;P=mgh;2、重力势能的数学表达式: EP3、重力势能是标量,其国际单位是焦耳;4、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其大小和所选参考系有关;5、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间的关系1、物体被举高,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2、物体下落,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3、重力做的功只与物体初、末为置的高度有关,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五、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弹簧的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例: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3、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处处相等;例:4、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解题思路1、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2、分析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的受力,判断是否遵受机械能守恒定律;3、恰当选择参考平面,表示出初、末状态的机械能;4、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立方程、求解;第八章电场一、三种产生电荷的方式:1、摩擦起电:1正点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3实质:电子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2、接触起电:1实质:电荷从一物体移到另一物体; 2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电荷平分;3、电荷的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相互接触,电荷相合抵消而对外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3、感应起电: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1电荷的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实质:使导体的电荷从一部分移到另一部分;3感应起电时,导体离电荷近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端带同种电荷;4、电荷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二、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生,亦不能被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三、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叫元电荷,用e表示;1、e=1.6×10-19c;2、一个质子所带电荷亦等于元电荷;3、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电荷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四、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电荷间的这种力叫库仑力,1、计算公式:F=kQ1Q2/r2 k=9.0×109N.m2/kg22、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点电荷电荷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3、库仑力不是万有引力;五、电场:电场是使点电荷之间产生静电力的一种物质;1、只要有电荷存在,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电场;2、电场的基本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静止、运动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电场力; 3、电场、磁场、重力场都是一种物质六、电场强度: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该点的电场强度;1、定义式:E=F/q;E是电场强度;F是电场力;q是试探电荷;2、电场强度是矢量,电场中某一点的场强方向就是放在该点的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负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反3、该公式适用于一切电场;4、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E=kQ/r2七、电场的叠加:在空间若有几个点电荷同时存在,则空间某点的电场强度,为这几个点电荷在该点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解题方法:分别作出表示这几个点电荷在该点场强的有向线段,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场强;八、电场线:电场线是人们为了形象的描述电场特性而人为假设的线;1、电场线不是客观存在的线;2、电场线的形状: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G:\用锯木屑观测电场线.DAT1只有一个正电荷: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无穷远;2只有一个负电荷:起于无穷远,终于负电荷;3既有正电荷又有负电荷:起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3、电场线的作用:1、表示电场的强弱:电场线密则电场强电场强度大;电场线疏则电场弱电场强度小;2、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场强方向;4、电场线的特点:1、电场线不是封闭曲线;2、同一电场中的电场线不向交;九、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的大小、方向处处相同的电场;匀强电场的电场线平行、且分布均匀;1、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一簇等间距的平行线;2、平行板电容器间的电是匀强电场;场十、电势差:电荷在电场中由一点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所作的功WAB与电荷量q的比值叫电势差,又名电压;1、定义式:UAB =WAB/q; 2、电场力作的功与路径无关;3、电势差又命电压,国际单位是伏特;十一、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到参考点零势点时电场力作的功;1、电势具有相对性,和零势面的选择有关;2、电势是标量,单位是伏特V;3、电势差和电势间的关系:UAB = φA-φB;4、电势沿电场线的方向降低;时,电场力要作功,则两点电势差不为零,就不是等势面;4、相同电荷在同一等势面的任意位置,电势能相同;原因:电荷从一电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不作功,所以电势能不变;5、电场线总是由电势高的地方指向电势低的地方;6、等势面的画法:相另等势面间的距离相等;十二、电场强度和电势差间的关系:在匀强电场中,沿场强方向的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场强与这两点的距离的乘积;1、数学表达式:U=Ed;2、该公式的使适用条件是,仅仅适用于匀强电场;3、d是两等势面间的垂直距离;十三、电容器:储存电荷电场能的装置;1、结构:由两个彼此绝缘的金属导体组成;2、最常见的电容器:平行板电容器;十四、电容: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与两电容器量极板间电势差U的比值;用“C”来表示;1、定义式:C=Q/U;2、电容是表示电容器储存电荷本领强弱的物理量;3、国际单位:法拉简称:法,用F表示4、电容器的电容是电容器的属性,与Q、U无关;十五、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C=εs/4πkd;其中d为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又称板间距;k是静电力常数,k=9.0×109N.m2/c2;ε是电介质的介电常数,空气的介电常数最小;s表示两极板间的正对面积;1、电容器的两极板与电源相连时,两板间的电势差不变,等于电源的电压;2、当电容器未与电路相连通时电容器两板所带电荷量不变;十六、带电粒子的加速:1、条件:带电粒子运动方向和场强方向垂直,忽略重力;2、原理:动能定理:电场力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W=Uq=1/2mvt 2-1/2mv2;3、推论:当初速度为零时,Uq=1/2mvt2;4、使带电粒子速度变大的电场又名加速电场;九章恒定电流一、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行成电流;1、产生电流的条件:1自由电荷; 2电场;2、电流是标量,但有方向:我们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是电流的方向;注: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的内部,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3、电流的大小: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电流I表示;1数学表达式:I=Q/t;2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A3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uA;41A=103mA=106uA二、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1、定义式:I=U/R;2、推论:R=U/I;3、电阻的国际单位时欧姆,用Ω表示;1kΩ=103Ω,1MΩ=106Ω; 4、伏安特性曲线:三、闭合电路:由电源、导线、用电器、电键组成;1、电动势: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用E 表示;2、外电路:电源外部的电路叫外电路;外电路的电阻叫外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外电压;3、内电路:电源内部的电路叫内电阻,内点路的电阻叫内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内电压;如:发电机的线圈、干电池内的溶液是内电路,其电阻是内电阻;4、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压之和;E=U内+U外;U外=RI;E=R+rI四、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闭合电路里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1、数学表达式:I=E/R+r 2、当外电路断开时,外电阻无穷大,电源电动势等于路端电压;就是电源电动势的定义;3、当外电阻为零短路时,因内阻很小,电流很大,会烧坏电路;五、半导体:导电能力在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升越高而减小;六: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温度降低到某一值时电阻消失,成为超导;第十章磁场一、磁场:1、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方入其中的磁极、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2、磁铁、电流都能能产生磁场;3、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4、磁场的方向:磁场中小磁针北极的指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二、磁感线:在磁场中画一条有向的曲线,在这些曲线中每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1、磁感线是人们为了描述磁场而人为假设的线;2、磁铁的磁感线,在外部从北极到南极,内部从南极到北极;3、磁感线是封闭曲线;三、安培定则:1、通电直导线的磁感线:用右手握住通电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所指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2、环形电流的磁感线:让右手弯曲的四指和环形电流方向一致,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环形导线中心轴上磁感线的方向;3、通电螺旋管的磁场:用右手握住螺旋管,让弯曲的四指方向和电流方向一致,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旋管内部磁感线的方向;四、地磁场:地球本身产生的磁场;从地磁北极地理南极到地磁南极地理北极;五、磁感应强度:磁感应强度是描述磁场强弱的物理量;1、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导线,所受的安培力F跟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的比值,叫磁感应强度;B=F/IL2、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放在该点的小磁针北极的指向3、磁感应强度的国际单位:特斯拉 T, 1T=1N/A;m六、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1、大小:在匀强磁场中,当通电导线与磁场垂直时,电流所受安培力F等于磁感应强度B、电流I和导线长度L三者的乘积;2、定义式F=BIL适用于匀强电场、导线很短时3、安培力的方向:左手定则:伸开左手,使大拇指根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跟手掌在同一个平面内,把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并使伸开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所受安培力的方向;七、磁铁和电流都可产生磁场;八、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九、电流和电流之间亦有力的作用;1同向电流产生引力; 2异向电流产生斥力;十、分子电流假说:所有磁场都是由电流产生的;十一、磁性材料:能够被强烈磁化的物质叫磁性材料:1软磁材料:磁化后容易去磁的材料;例:软铁;硅钢;应用:制造电磁铁、变压器、2硬磁材料:磁化后不容易去磁的材料;例:碳钢、钨钢、制造:永久磁铁;十二、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叫做洛伦兹力1、洛仑兹力的方向由左手定则判断:伸开左手让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共面且垂直,把左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四指为正电荷运动方向与负电荷运动方向相反大拇指所指方向就是洛仑兹力的方向;1洛仑兹力F一定和B、V决定的平面垂直;2洛仑兹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而不改变其大小3洛伦兹力永远不做功;。
……………………………………………………………最新资料推荐…………………………………………………1高中物理会考复习资料整理马应华第一章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一、知识点回顾:1、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一般来讲,选为参考系的物体假设为不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描述同一个运动,结果不一定相同,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3、时间和时刻: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① 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x v t∆=∆,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②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它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
瞬时速度的大小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③平均速率:物体走过的轨迹长度(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即:S v t∆=∆。
6、加速度:用来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a=△v/△t 。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
二、典型例题: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中的地球不能看作质点,而原子核可以看作质点B 、研究火车通过路旁一根电线杆的时间时,火车可看作质点C 、研究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冠军孔令辉打出的乒乓球的旋转时,不能把乒乓球看作质点D 、研究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飞驰的汽车的速度时,可将汽车看做质点例3 小球从3m 高处落下,被地板弹回,在1m 高处被接住,则小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 )A 、4m,4mB 、3m,1mC 、3m,2mD 、4m,2m 例4 下列关于位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一段时间内质点的初速度方向即为位移方向 B 位移为负值时,方向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反 C 某段时间内的位移只决定于始末位置D 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大小一定与路程相等例6 物体以5m/s 的初速度沿光滑斜槽向上做直线运动,经4s 滑回原处时速度大小仍为5m/s ,则物体的速度变化为 ,加速度为 。
高中物理会考复习资料高中物理会考复习资料在高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和技能,以应对即将到来的会考。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物理知识,我整理了一些复习资料,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力学部分1. 运动学:复习运动学时,我们需要掌握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可以通过解题来加深理解,尤其是在计算加速度和速度的变化过程中。
2. 力和牛顿定律:掌握力的概念和单位,了解牛顿定律的三个基本原理。
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加深对力的理解。
3. 动量和能量:理解动量和能量的概念及其守恒定律。
可以通过解题来熟悉动量和能量的计算方法,同时注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二、热学部分1. 热力学基本概念:了解温度、热量和热容的概念及其单位。
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以及热力学过程的特点。
2. 热传导和热辐射:掌握热传导和热辐射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和验证热传导和热辐射的现象。
3. 热力学循环:了解热力学循环的基本原理和性质,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热力学循环的计算方法。
三、电学部分1. 电荷和电场:理解电荷和电场的基本概念,掌握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和验证电场的现象。
2. 电流和电阻:了解电流和电阻的概念及其单位,掌握欧姆定律和电阻的计算方法。
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和验证电流和电阻的现象。
3. 电磁感应和电磁波: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电磁波的基本概念。
了解电磁感应的应用和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四、光学部分1. 光的反射和折射: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本原理,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计算方法。
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和验证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现象。
2. 光的干涉和衍射:理解光的干涉和衍射的基本原理,掌握干涉和衍射的计算方法。
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和验证光的干涉和衍射的现象。
3. 光的波粒性:了解光的波粒性的基本概念,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
掌握光的波粒性的实验方法和应用。
以上是一些高中物理会考复习的基本内容,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复习提供一些帮助。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一、力学1. 基本概念- 物质、质量、体积- 力学单位制- 力的概念及其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2. 运动的描述- 运动的基本概念(参考系、质点)- 速度、加速度的计算-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3. 牛顿运动定律- 惯性定律- 力的作用与反作用- 力的合成与分解- 摩擦力、万有引力4. 功、能和功率- 功的概念和计算- 动能、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 功率的计算5. 简单机械- 杠杆原理- 滑轮系统- 斜面和楔子二、热学1. 热现象- 温度和热量- 热传递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 热膨胀和热收缩2. 气体定律-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波义耳定律、查理定律- 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3. 热力学第一定律- 内能的概念- 热力学循环- 能量守恒4. 热机- 热机的工作原理- 卡诺循环- 热效率三、电磁学1. 静电场- 电荷、库仑定律- 电场、电场强度- 电势能、电势2. 电流- 电流、电压、电阻- 欧姆定律- 串联和并联电路3. 磁场- 磁场的概念- 安培力、洛伦兹力- 磁通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4. 交流电- 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交流电路的分析-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四、光学和波动1. 光的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 反射定律、折射定律- 透镜的成像原理2. 光的波动性-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 光的色散3. 声波-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声速、共振- 声音的反射和吸收五、现代物理1. 原子物理- 原子结构- 光电效应- 玻尔理论2. 核物理- 放射性衰变- 核反应- 核能的应用与问题3. 相对论- 相对性原理- 时间膨胀和长度收缩- 质能等价请注意,这个概要是为了帮助您创建一个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的文档。
您可以根据这个结构添加更多的细节和解释,以满足3000字的要求。
同时,您可以将这个概要放入一个Word文档中,并按照标准的文档格式进行排版,包括标题、小标题、列表和段落格式等。
2020高中物理会考重点知识汇编一、力学1. 基本概念与原理-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物理量的分类及其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地位-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及其减小方法2. 运动的描述- 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分类及其特点- 相对运动和参考系的概念3. 力与运动- 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 摩擦力、弹力、重力、电磁力的性质和计算- 平衡状态的判断及平衡条件的应用4. 能量与能量守恒- 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 能量守恒定律的表述及应用- 功、功率、机械效率的关系及其计算5. 动量与动量守恒- 动量、冲量的概念及计算- 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及应用- 碰撞、爆炸等现象的动量守恒分析二、热学1. 基本概念与原理- 热力学温标与摄氏温标的关系- 热量、内能、比热容的概念及计算-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与转化2. 热传递- 导热、对流、辐射三种热传递方式的异同- 热传导定律及其应用- 热绝缘材料和热交换器的工作原理3. 状态方程与物态变化-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应用- 气体的压缩因子与膨胀因子- 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的原理与现象4. 相变与相平衡- 相变的特点与条件- 相图、相律及其应用- 相变过程中的热量变化与熵变三、电学1. 基本概念与原理- 电荷、电场、电势的概念及计算- 电阻、电流、电压的关系及其计算- 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2. 电路与电器-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与计算- 电、电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交流电、直流电的产生与传输3. 磁学- 磁场、磁力、磁通量的概念及计算- 安培环路定律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 磁性材料与磁记录原理4. 电磁波- 电磁波的产生、传播与接收- 电磁波谱及其应用- 无线电通信与光学通信的原理四、光学1. 几何光学- 光线、光路、光程的概念与计算- 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光学仪器(如望远镜、显微镜)的原理与构造2. 波动光学- 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及其原理- 干涉条纹、衍射图样的特点与计算- 光的色散与光谱分析3. 现代光学- 光的量子性与光的粒子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与不确定性原理- 激光的产生、特性与应用五、原子物理与核物理1. 原子结构- 原子核、电子、中子的性质与结构-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原子光谱与光谱分析2. 原子核物理- 核力、核反应、核衰变的概念与分类- 核能的释放与核电站的原理-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3. 粒子物理- 强子、轻子、夸克、反夸克的概念与分类- 粒子加速器与探测器的工作原理- 标准模型与基本相互作用六、天体物理与宇宙学1. 天体物理- 恒星、行星、黑洞的性质与结构- 星系、星系团、宇宙结构的特点- 宇宙背景辐射与宇宙微波背景2. 宇宙学- 宇宙膨胀、宇宙大爆炸理论- 暗物质、暗能量的概念与探测方法- 宇宙的起源、演化与终极命运七、实验与实践1. 力学实验- 测定物体的质量、密度、比热容等物理量- 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等原理- 测定摩擦力、弹力、重力等力的性质2. 热学实验- 测定物质的比热容、热导率等物理量- 验证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等原理- 研究物态变化、相变等现象3. 电学实验- 测定电阻、电容、电感等电学量- 验证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原理- 研究电磁波的产生、传播与接收4. 光学实验- 测定光的折射率、衍射角等光学量- 验证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原理- 研究光的量子性与波动性5. 原子物理与核物理实验- 测定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射线强度等物理量- 验证核反应、核衰变等原理- 研究粒子物理与原子结构八、物理思想与方法1. 科学方法- 观察、实验、假设、验证等科学方法的运用- 控制变量法、比较法、归纳法、演绎法等研究方法- 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的建立与发展2. 物理思想- 守恒思想、对称思想、相似思想等在物理中的应用- 宏观与微观、连续与离散、确定性与随机性等物理观念- 物理模型与理想化的概念3. 创新与探索- 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与发明- 科学家的事迹与科学精神- 物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历年高中物理会考试题分类汇编为了方便高中物理学生备考,本文汇编了历年高中物理会考试题,并进行了分类整理。
希望对各位同学在备考中起到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热学与热力学1.冷却水温度与时间的关系。
2.蒸发器中制冷剂的状态变化图。
3.两个物体在接触后的温度平衡。
4.球形物体的热传导实验。
5.热扩散实验。
6.定容热量实验与等压热量实验。
7.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实验。
8.热机效率问题。
9.热力学第一定律实验。
10.热力学第二定律实验。
电学与磁学1.电势差、电场强度、电荷量三者之关系实验。
2.电容器极板面积与容量的关系实验。
3.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实验。
4.磁感应强度与电流、匝数的关系实验。
5.库仑定律实验。
6.电磁感应实验。
7.真空中电子的轨道运动实验。
8.电子的荷质比实验。
9.直流电桥平衡条件实验。
10.交流电特性实验。
光学1.光的反射实验。
2.光的折射实验。
3.牛顿环实验。
4.可见光中的波长实验。
5.焦距测量实验。
6.光的干涉实验。
7.光的衍射实验。
8.透镜成像实验。
D成像元件原理实验。
10.波动光学实验。
原子与分子1.泡利不相容原理实验。
2.费米-狄拉克分布实验。
3.布朗运动实验。
4.洛伦兹力实验。
5.阴极射线实验。
6.普朗克常数实验。
7.波尔模型实验。
8.X射线衍射实验。
9.分子热运动实验。
10.化学键性质实验。
以上实验题目是历年高中物理会考中常见的题目,并按照热学与热力学、电学与磁学、光学、原子与分子四个方面进行了分类整理。
希望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能够注重练习这些题目,并且对各实验的原理、方法等进行深入理解,这样才能在实际考试中顺利发挥自己的能力。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模块一 静电场11.下列措施中,属于防止静电危害的是A .静电除尘B .静电复印C .静电喷涂D .在高层建筑上安装避雷针29.如图17所示,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静止放置在相距r=0.30m 的A 、B 两点。
两 个点电荷所带的电荷量分别为Q=4.0×10-8C 和q=1.6×10-9C ,静电力常量229C /m N 100.9⋅⨯=k 。
求:(1)两个点电荷之间库仑力F 的大小;(2)B 处的电场强度E 的大小;(3)若将放在B 处的点电荷q 取走,该处的电场强度有没有变化?(不要求说明原因)7.某电场的电场线如图所示,A 、B 是电场中的两点,则 A .点的电场强度较大 B .点的电场强度较大C .A 点的电场强度方向向左D .把带正电的点电荷放在A 点时,受到电场力的方向向左23.在电场中某点放入一点电荷,电量q=1.0×10-10C ,受到的电场力F=1.8×10-5N,则电场中该点电场强度大小为________N/C 。
若在该点放入另一个点电荷,电量q ′=2.0×10-10C,则电场中该点电场强度大小为________N/C ,点电荷q ′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________N 。
19.如图所示,M 、N 为一正点电荷Q 产生的电场中某一条电场线上的两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电场强度:E M < E NB .电场强度:E M = E NC .电场强度:E M > E N D.不能判断M 、N 这两点电场强度谁大29.如图所示,点电荷Q 的电场中,电量q =1.0×10-10C 点电荷P 与点电荷Q 距离r =0.1m 处受到的电场力为9.0×10-5N 。
已知静电力常量k =9.0×109N·m 2/C 2。
求:(1)点电荷Q 在P 处的电场强度多大?(2)点电荷Q 的电量多大? A B左右 Q M N10.a、b两个点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Fa、Fb的方向如图2所示,由图2可以判断()A.a、b都带正电B.a、b都带负电C.a带正电,b带负电D.a带负电,b带正电23.某同学将一个带电量为0.1 C的正点电荷放人匀强电场中,测得其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l N,方向水平向左,则此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N/C,方向(填“水平向左”或“水平向右”)。
高中物理会考复习资料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 –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时间(t):秒(s) 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2) 自由落体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1.位移S=Vot- gt^2/22.末速度Vt= Vo- gt (g=≈10m/s2 )3.有用推论Vt^2 –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 (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x= Vo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Sx= Vot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5.运动时间t=(2Sy/g)1/2 (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gβ=Vy/Vx=gt/Vo7.合位移S=(Sx^2+ S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gα=Sy/Sx=gt/2Vo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WORD 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汇编1、矢量和标量矢量:有方向又有大小。
如:位移、力、速度、加速度、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 标量:有大小无方向。
如:路程、质量、时间、功、电压、电流、能 2、物理学家及其发现1、胡克:发现了胡克定律(F 弹=kx )2、亚里士多德:在对待“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上,错误的认为“维持物体运动需要力”。
3、伽利略: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 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
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
4、牛顿: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5、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6、库仑:的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库仑定律”。
7、密立根: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电荷 e 。
8、麦克斯韦: 预言电磁波存在,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
9、赫兹: 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测得电磁波传播速度等于光速,证实了光是一种电磁波。
10、奥斯特: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电流的磁效应) 11、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12、洛伦:磁场对运动电荷有力的作用,洛伦磁力。
F Bqv安3、物理量:符号表示(单位)时间: t (s ) 路程和位移: S 或x (m ) 质量: m (kg ) 周期: T(s)速度 :v (m/s) 初速度: v 0 ( m s ) 末速度: v t ( m s ) 加速度:α( m s 2 )力: F 或 N (N ) 重力: G( N) 摩擦力 f (N) 频率:13、安培:磁场对运动电流有力的作用,安培力。
F BIL 洛f (HZ)形变量:x(m)劲度系数:K(N m)动摩擦因数:电动势:E(v)电荷量:q(C)电流:l(A)电压:U(V)电阻:R()内阻:r()-----WORD 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4.四个基本单位:长度:米(m ) ; 质量:千克(kg ) ; 时间:秒(s ) ; 电流:安 培(A )(必修 1)1、机械运动(1)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 对的.(2)参考系 :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 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高中物理会考复习资料整理马应华第一章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一、知识点回顾:1、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一般来讲,选为参考系的物体假设为不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描述同一个运动,结果不一定相同,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3、时间和时刻: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① 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x v t∆=∆,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②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它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
瞬时速度的大小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③平均速率:物体走过的轨迹长度(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即:S v t∆=∆。
6、加速度:用来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a=△v/△t 。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
二、典型例题: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中的地球不能看作质点,而原子核可以看作质点B 、研究火车通过路旁一根电线杆的时间时,火车可看作质点C 、研究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冠军孔令辉打出的乒乓球的旋转时,不能把乒乓球看作质点D 、研究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飞驰的汽车的速度时,可将汽车看做质点例3 小球从3m 高处落下,被地板弹回,在1m 高处被接住,则小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 )A 、4m,4mB 、3m,1mC 、3m,2mD 、4m,2m 例4 下列关于位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一段时间内质点的初速度方向即为位移方向 B 位移为负值时,方向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反 C 某段时间内的位移只决定于始末位置D 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大小一定与路程相等例6 物体以5m/s 的初速度沿光滑斜槽向上做直线运动,经4s 滑回原处时速度大小仍为5m/s ,则物体的速度变化为 ,加速度为 。
(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例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加速度的方向物体速度的方向无关B 、加速度反映物体速度的变化率C 、物体的加速度增大时,其速度可能减小D 、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其速度仍可能增大例8 、三个质点a 、b 、c 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点N 出发,沿着不同轨迹运动,又同时到达了终点M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三个质点从N 到M 的平均速度相同。
B .质点b 从N 到M 的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的方向相同。
C .到达M 点时,质点a 的瞬时速率最大。
D .三个质点从N 到M 的平均速率相等。
例9、物体做直线运动:①若前一半时间是速度为v 1的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时间是v 2的匀速直线运动,则整个运动平均速度是?②若前一半路程是速度为v 1的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路程是速度为v 2的匀速直线运动,则整个运动平均速度是?例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 B 平均速度即为速度的算术平均值C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D 瞬时速度可以看成是时间趋向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例11、质点以2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的加速度越来越大 B 质点的速度每经1s 增加2m/sC 质点在任1s 内的位移比前1s 内位移大2mD 质点在任1s 内的平均速度比前1s 内的平均速度大2m/s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一、知识点回顾: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可由下面四个基本关系式表示: (1)速度公式 0t v v at =+(2)位移公式 2012s v t at =+ 212t s v t at =-(3)速度与位移关系式 2202t as v v =- (4)平均速度公式 02t v v s v t +==3、几个常用的推论:(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221321......N N s s s s s s s aT -∆=-=-==-=(2)某段时间内时间中点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0/22t t v v v v +==二、典型例题:例1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是X=4t+2t 2(m), 则它运动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是( )A 0、4m/s 2B 4m/s 、2m/s 2C 4m/s 、1m/s 2D 4m/s 、4m/s 2例2 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第三秒内的位移2m, 第四秒内的位移是2.5m, 那么可以知道( )A 这两秒内平均速度是1.25m/sB 第三秒末瞬时速度是2.25m/sC 质点的加速度是0.125m/s 2D 质点的加速度是0.5m/s 2例3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为3m/s 2,对于任意1s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在这1s 末的速度比这1s 初的速度总是大3 m/sB 物体在这1s末的速度比这1s初的速度总是大3倍C 物体在这1s 末的速度可能比前1s 末的速度大3 m/sD 物体在这1s 末的速度一定比前1s 初的速度大6 m/s例4、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加速度的方向和正、负值问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方向一定和初速度方向相同B 匀减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一定是负值C 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也有可能取负值D 只有在规定了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的前提下,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才取正值 例5、一个滑雪的人,从85m 长的山坡上匀变速下滑,初速度为1.8m/s ,某时刻的到达坡底的速度为5m/s ,则他通过这段山坡需要多长时间?例6、汽车以l0m /s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刹车后经2s 速度变为6m /s ,求: ①刹车后2s 内前进的距离及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②刹车后前进9m 所用的时间;③刹车后8s 内前进的距离。
例7、一个物体从长60m 的斜面顶端,以2m/s 的初速度匀加速滑下,滑到底端时的速度是10m/s 。
求:①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是多大?②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是多少?例8、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头4s 内经过的位移为24m ,接着在第二个4s 内的位移为60m ,求这个物体的加速度和初速度。
02x v t at=+精品文档自由落体运动一、知识点回顾:1、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因为忽略了空气的阻力,所以是一种理想的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t v gt = 212h gt =22t v gh = 例9、从离地面500m 的高度自由下落一个小球,,求小球:①落到地面所需要的时间。
②自开始下落开始计时,在第1s 内和最后1s 内的位移。
例10、水滴从屋檐自由落下,当它通过屋檐下高为1.4m 的窗户时,用时0.2s ,空气阻力不计,取g=10 m/s 2,求此窗户的窗台离屋檐的距离?专题 运动的图像一、知识点回顾:运动图象:图象在中学物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优点是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
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在描述运动规律时,常用x —t 图象和v —t 图象.(1) x —t (位移-时间)图象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 ②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③表示物体向相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④交点三个物体在同一时刻相遇 (2)v —t (速度-时间)图象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④交点表示在某一时刻三个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 ⑤图线与t 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 二、典型例题:例1、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v t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 .火箭在0-t 1时间内的加速度大于t 1-t 2时间内的加速度。
B .在0-t 21时间内火箭上升,t 2-t 3内火箭下降。
C .t 3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
D .t 3时刻火箭回到地面。
例2、某质点运动的s-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在1-4s 内做匀速直线运动B .质点在0-1s 、2-4s 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1-2s 时间内静止C .质点在2-4s 时间内离初始位置越来越远D .质点在0-1s 时间内比在2-4s 时间内运动快例3、一质点沿某一条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第1s 末质点的位移和速度都改变方向B .第2s 末质点的速度改变方向C .第4s 末质点的位移为零D .第3s 末和第5s 末质点的位置相同例4、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 ) A .物体在2s 末加速度方向与在6s 末相反 B .物体在2s 末的加速度比在6s 末小 C .物体在t=0.5s 时的加速度比t=2s 时的大 D .第5秒内物体加速度最小第三章 相互作用专题1 三种性质力一、知识点回顾1.力: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力的作用效果:①形变;②改变运动状态.2.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
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
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3.弹力:(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产生条件:①接触;②形变,但物体的形变不能超过弹性限度。
物体接触面有无弹力的判断方法:①是否满足弹力产生的条件;②用撤离法判断(常用此方法判断)(3)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注:曲面的接触面是指曲面的切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所在的直线;杆产生的弹力不一定沿着杆的方向(4)大小:①一般情况下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有关,形变越大,弹力就越大②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x计算(∆x是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而不是弹簧的长度);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有弹力作用;③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三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