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凹陷西部地区构造样式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 格式:pdf
- 大小:283.85 KB
- 文档页数:4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方法
薄永德;梁兵;周彬
【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
【年(卷),期】2007(000)0S1
【摘要】高邮凹陷面积约4500km2,是苏北盆地资源潜力最大、油气最富集的凹陷,长期以来以构造勘探为主。
随着勘探的深入,有利构造油气藏越来越少,寻找隐蔽油气藏成为必然。
与众不同,高邮凹陷有构造破碎、生烃强度低、油气分布散、生储盖分属不同层系且组合单一等特点。
针对这些特点,通过层序地层学研究和综合地质评价选区选带,以及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技术精细落实构造,运用地震属性、地震反演等预测技术,尤其是反演预测中曲线重构、叠前弹性波反演等特殊手段,最终多口探井获得成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总页数】4页(P)
【作者】薄永德;梁兵;周彬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4
【相关文献】
1.陆相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方法--以金湖凹陷戴南组为例 [J], 吴东胜
2.裂陷盆地伸展方位与构造作用及对构造样式的控制——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南部断阶带为例 [J], 吴林;陈清华;刘寅;王玺;张晓丹;孙珂;陈传浩
3.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戴南组隐蔽油气藏研究 [J], 李玉城
4.苏北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方法探讨——以高邮凹陷为例 [J], 邓丽娟;夏连军;张列平;邓利红
5.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戴南组沉积相及其对隐蔽油气藏的控制 [J], 张喜林;朱筱敏;钟大康;梁兵;曹冰;杨立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连盆地高力罕凹陷构造特征分析及有利勘探目标预测二连盆地自勘探至今已经经历了近40个年头,但已经出油的凹陷较少,只占已知凹陷的一小部分,在新区的进展不大。
从当前形势上看,深入了解已经登记的区域,优选出最为有力的目标,是日后勘探过程中必须要打下的基础,也是当前形势下必须要做的工作。
本文便以二连盆地高力罕凹陷的地震资料解释为研究基点,讨论其圈闭目标的落实,并给出勘探井位的建议,标签:二连盆地;高力罕凹陷;地震资料;井位优选前言:二连盆地坐落于我国内蒙占自治区,整体走向呈东西转北东延伸,以高原为主要地势。
高力罕凹陷位于乌尼特凹陷的东北部地区,总体勘探面积约3040km2,主要分为高力罕、查干诺尔、图力嘎、哈拉根图、哈拉根图南五部分洼槽,其中,面积最大,且資源储量最多的便是查干诺尔,勘探面积约有800km2左右。
一、地震资料解释本文中对地震资料的解释来源于2007年施工的二维地震迭偏剖面,共14条,其中包括11条主测线与3条联络测线。
以标准标定层位为依托,对连井剖面与过井主测线进行解释,并构建起骨架剖面,骨架剖面要选择综合条件较好的3条主测线与2两联络线,选择原则有三个:其一为过井线;其二为横跨洼槽较多;其三为能够在横向上完成连续的对比追踪[1]。
通过骨架剖面的构建,便能够将本区构造样式基本确定下来。
之后,南于方向不同,叠片剖面在交点处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偏移,由此产生相互之间的闭合差,但在这种条什下,交点处所反射出来的特征仍然是一致的。
因为一部分工区剖面存在较稀的问题,所以在进行平面组合的过程中难度较大,主要运用的方法是分析剖面断层的形成原因,根据剖面断裂的相似性以及平面位置等特征进行综合判断。
综合解释主测线与联络线,并与地质特征相结合,便可以完成工区地震资料解释与断层组合。
二、圈闭目标落实自垩统腾格尔组腾1段是高力罕凹陷查干诺尔洼槽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大体上分为三个构造带,分别为:延高1-9构造带、延高2 8构造带以及北部构造带,这三个部分都是有利于油气聚集的地区。
高邮凹陷阜宁组沉积体系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高邮凹陷位于扬子地区中部,是一个两翼高,中部低的凹陷。
阜宁组位于下古生界,是高邮凹陷区域的重要地层。
研究阜宁组沉积体系,对了解该地区构造演化和油气勘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该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对象:高邮凹陷阜宁组。
(2)研究内容:通过野外调查、岩心分析、地震资料解释等多种方法,研究阜宁组沉积体系的发育情况、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并探讨其形成机制和演化历史。
(3)研究方法:a.野外调查:对高邮凹陷阜宁组各个地点进行野外调查,并记录观察点位的地质信息和构造特征。
b.岩心分析:通过对阜宁组岩心的采集和室内分析,研究岩性、结构、组合和特征。
c.地震资料解释:利用高邮凹陷地区的测井、地震等资料,绘制地层剖面,进行地震资料解释,探究阜宁组沉积体系的地质构造特征和沉积环境等。
三、预期研究结果通过对高邮凹陷阜宁组的研究,预计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1)阜宁组沉积体系在高邮凹陷的发育情况和沉积特征;(2)阜宁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3)阜宁组沉积体系的演化历史和油气勘探前景。
四、研究的进展和计划目前,通过野外调查和岩心分析,已经初步了解了高邮凹陷阜宁组的岩性、组合和特征等信息。
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将重点进行地震资料解释和模拟实验研究,以探究该地区的沉积体系演化和形成机制,并进一步研究其油气勘探前景。
五、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目前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包括:(1)数据采集不够全面,需要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2)研究方法有待完善,需要针对研究对象优化研究方法;(3)单独从阜宁组探讨油气勘探前景具有一定局限性,需要结合地区构造演化和其他地层进行综合研究。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解决:(1)加强数据采集,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全面性;(2)不断优化研究方法,探索适合该研究对象的多种研究方法,并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3)结合地区的构造演化和其他地层资料,深入研究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前景。
高邮凹陷阜宁组储层特征研究的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
高邮凹陷位于扬子地台中部,是一个复杂的构造地区。
阜宁组是该区域晚中生代的主要储层之一,储层厚度大、空间分布复杂,研究其特征和成因对于深入理解该区域的构造演化和油气成藏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高邮凹陷阜宁组储层的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其岩性、物性、构造特征、油气分布及成藏机制,为该区域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3. 研究内容
(1) 进行文献综述,了解阜宁组储层在该区域的地质背景、沉积环境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2)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石薄片鉴定、物性测试等方法,对阜宁组的岩性、物性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
(3) 利用地震资料,对阜宁组的构造特征进行解释和分析。
(4) 通过资料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阜宁组油气分布及成因。
(5) 结合以上内容,提出阜宁组储层的成藏机制。
4. 研究方法
(1) 文献综述法,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阜宁组储层在该区域的基本情况。
(2) 野外地质调查法,利用地质实验、露头检查等方法对阜宁组的岩性、构造等特征进行野外地质调查。
(3) 数值模拟法,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模拟阜宁组储层油气分布及成因。
5. 预期结果
本研究将对高邮凹陷阜宁组储层的岩性、物性、构造特征、油气分布及成藏机制进行深入研究,预计能够获得以下研究成果:
(1) 描述和分析阜宁组储层的岩性、物性特征。
(2) 解释和分析阜宁组储层的构造特征。
(3) 研究阜宁组油气分布及成因,并提出成藏机制。
(4) 对该区域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高邮凹陷主要断裂体系特征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高邮凹陷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被认为是北海盆地向西延伸的一部分。
随着近年来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高邮凹陷地区发现了大量油气资源潜力。
然而,由于该区域的构造格局复杂,地质构造特征不明显,因此构造分析成为了油气勘探和开发的一大难点。
高邮凹陷主要断裂体系是影响该地区构造演化和油气藏分布的关键因素,因此对其特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研究将从以下方面展开:
1.高邮凹陷主要断裂体系的分布及走向特征研究。
通过野外走访、取样、测量等方法,绘制该区主要断裂体系的分布图,分析其走向特征,并与区域构造演化历史相结合,探讨断裂体系的形成和演化机制。
2.高邮凹陷主要断裂体系的性质及对区域构造演化的影响研究。
通过对断裂体系的形态、切割关系和运动规律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深入探讨其对地层变形和构造演化的影响。
3.高邮凹陷主要断裂体系与油气藏分布关系研究。
结合地质地球化学、物理地球化学和地震等多种方法,研究断裂体系对油气藏分布的影响及成藏规律。
三、预期成果与意义
通过对高邮凹陷主要断裂体系特征的研究,可以较为全面地认识该区域的构造演化历史和油气藏分布规律,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重要依据和指导。
此外,对断裂性质和郊区的岩石特征进行详细解读,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地区岩石圈发展演化的规律和机制,具有一定的地质学理论价值。
2020年06月在抽油井其它工作参数确定后,再做调整比较麻烦,成本较高,此时,调整油嘴大小是调整工作制度的一种简便方法,可调整生产压差,控制油气分逸,提高泵效。
该方法在生产应用中,需要针对每一口井做“一井一策”设计,然后验证和应用,也可根据相邻抽油井工作制度确定。
2.1.4选择合适的抽油泵泵径每口井都有自己地质参数,也有与之相匹配的生产参数,可参照生产相同油层的油井设定泵径,也可根据油层压力或液面高低选择泵径。
2.1.5设计合理沉没度每口井的抽油泵沉没度都有一个合理值,它关系到泵效、能耗、磨蚀等多个因素,因此在实际设计中,应结合该井以往经验以及目前相邻井生产情况做出选择。
2.2对于原油物性与泵效关系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通过建立各个油层的原油物性数据库,确立储层中流体物性与各种开发方式中泵效的关系,日积月累不断丰富开发数据库,就可在实际工作中,用统计学方法优化各项参数,是最为科学的一种选择方式。
2.3对于含水率高低对泵效影响由于含水率高低与泵效是正相关关系,在设计油层生产之初,可选择低含水油层与高含水油层的合采,对低含水油层开采,也可直接用套管掺水方法降粘来提高泵效。
2.4解决油层能量高低对泵效影响方式采用先测试后制定方案方式,可通过油层测压或测液面方式,如果是能量不足问题,则可通过提高油层压力方式解决,比如:注水开发,对于有注水井的可视情况采取提高注水量方式解决。
如果是油层渗透率低影响能量传递的问题,则可通过改善油层渗透率方式解决。
2.5为了减少溶解气对泵效影响在不同情况下,通常采用不同方法,对于油层能量较高的采油井,采取控制套管压力,充分利用油层能量举升,提高油井泵效。
对于油气比较高的采油井,通过控放套气办法,稳定动液面,达到油气进入泵筒活塞以上再分逸方法,从而避免“气锁”提高泵效,对于已经发生“气锁”现象,可采取清水反洗井方式,将泵筒内气体驱替出去。
对于气量较少的抽油井,按规定测液面,通过控制套管压力,摸索合理沉没度方法,提高油井泵效。
高邮凹陷侵入岩特征及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仇永峰;叶绍东;郑元财;崔晓晓
【期刊名称】《石油天然气学报》
【年(卷),期】2010(32)3
【摘要】从已钻井资料出发,对高邮凹陷侵入岩类型、侵入后特征、纵横向分布规律、侵入时期及与油气成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
研究表明:高邮凹陷侵入岩以辉绿岩为主,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北部斜坡的码头庄、大仪集、发财-卸甲庄、沙埝等地区,在纵向上主要分布在阜四段-阜二段(E1f4-E1f2)地层;从与油气成藏的关系来看,侵入E1f2、E1f4的辉绿岩可加速生油岩有机质向烃类转化,是油气良好的封盖层,并能形成多种圈闭类型,对油气成藏有利。
【总页数】4页(P197-199)
【关键词】高邮凹陷;辉绿岩;侵入岩;油气成藏
【作者】仇永峰;叶绍东;郑元财;崔晓晓
【作者单位】江苏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江海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艺术系【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1
【相关文献】
1.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油气成藏特征研究 [J], 徐健;熊学洲
2.高邮凹陷北斜坡辉绿岩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J], 仇永峰;张春峰;崔晓晓
3.江苏高邮凹陷永安气藏烃类流体包裹体特征和天然气成藏条件 [J], 常象春;郭海
花;张金亮;毛凤鸣
4.江苏高邮凹陷永安气藏烃类流体包裹体特征和天然气成藏条件 [J], 常象春;郭海花;张金亮;毛凤鸣
5.高邮凹陷吴堡断裂带断层封闭性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J], 陈明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含油气系统与油气勘探
贺向阳
【期刊名称】《勘探家:石油与天然气》
【年(卷),期】2000(005)003
【摘要】高邮凹陷油气资源丰富,成藏条件优越,具有三套烃源岩、九套储集层、三套区域支和多态局部盖层、七套有利储盖组合、多种圈闭类型、两种油气运移通道和多种油气成藏模式,可划分出E1f2-E1f、K2t1+K2c(~),E1f4-E2d、F2s(!)、K2t2=K2t1+k2c、E1f(.)三个含油气系统。
研究表明,各含油气系统仍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和众多的有利勘探目标。
【总页数】6页(P98-103)
【作者】贺向阳
【作者单位】江苏石油勘探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0.8
【相关文献】
1.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构造再认识及对油气勘探的意义 [J], 吴向阳;夏连军;陈晶
2.塔里木盆地草湖凹陷含油气系统与油气勘探目标 [J], 傅强;洪学海
3.东海盆地丽水西凹陷含油气系统与油气勘探目标 [J], 姜亮;王毅;金强
4.裂陷盆地伸展方位与构造作用及对构造样式的控制——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南部断阶带为例 [J], 吴林;陈清华;刘寅;王玺;张晓丹;孙珂;陈传浩
5.基底断层在断陷盆地断层系统发育中的作用——以苏北盆地南部高邮凹陷为例[J], 朱光;姜芹芹;朴学峰;谢成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区域地质概况许庄地区位于高邮凹陷南部断裂带的中西部,主要由真①断层、真②-2断层和真②-1断层及其间所夹持断层组成。
该地区北部是樊川和邵伯生油次凹,是有利的含油气构造带。
2 构造样式与构造特征许庄构造带内真①与真②-1断层之间夹持着较缓倾斜的真②-2断层,主要呈现为双重梳状剖面构造组合样式,即由两个不同时期滑动断阶构成的一个双重梳状剖面构造组合样式。
该处真②-1与真②-2断层之间为“Y”状组合样式;真②-1断层与其下盘的次级断层呈现为阶梯状滑动断阶组合,而真②-2断层与其上、下盘的次级断层之间都是呈现为梳状剖面组合样式。
许庄构造被真②断层、许35断层、真①断层自北向南分割成低、中、高三个台阶,其中高台阶内三垛地层直覆盖在E1f地层之上,多缺失E2d、E1f4、E1f3地层,局部缺失部分缺失E1f2甚至E1f2部分地层,地层以北抬为主,埋深在900—1400米;而中、低台阶E1f地层基本齐全,埋深在1800—2800米,低台阶地层以南抬为主,埋深在2700—4200米。
3 构造解释方法研究许庄地区构造破碎、断裂发育,不同期次断裂空间交接关系复杂,本文综合运用层位标定技术、井震对比技术、随机测线对比追踪、水平切片、速度场分析与变速成图等技术,建立了一套适用复杂断裂带的构造圈闭识别技术系列,有效提高了复杂断裂带圈闭识别的准确性和精度。
3.1 层位标定技术以单井纵向上最为清楚落实的波组特征为主,结合大断层和区域地层厚度,从而间接标定其他反射层准确位置。
许庄地区其浅层Ny1内部发育的一套稳定的玄武岩,阜一底不整合面T34为强反射,泰二泥底T40为中强反射,浦口组火成岩低频强反射以及钻遇真②-1、真②-2断层。
通过单井多标志层对比,有效避免了断阶带低信噪比地区的标定出现波组认识上的错误。
该地区砂泥岩互层段声波曲线相对的变化范围较窄,不利于层位的标定,但该区自然电位、伽玛、电阻等曲线对砂泥岩的敏感程度更大,在合成记录标定层位的同时,辅以这些曲线的波组对应标定。
高邮凹陷吴堡断裂带与油气成藏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
高邮凹陷是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的一个大型凹陷,也是沉积岩层和构造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
凹陷内部复杂的构造和多样化的沉积岩层形成了许多有利的油气成藏条件,广泛吸引了油气勘探开发的关注。
吴堡断裂带位于高邮凹陷南缘,是一个长达数十公里的断层带,与油气成藏密切相关。
因此,开展高邮凹陷吴堡断裂带与油气成藏关系研究对于深入探究该区域的构造演化、沉积演化及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拟就高邮凹陷吴堡断裂带与油气成藏关系展开研究,具体内容包括:
1. 针对该区域的地质背景和构造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掌握该区域的构造演化和沉积演化历史,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2. 利用地震、测井等工具开展地质调查和研究,获取区域内的基本地质数据,结合地球物理勘探资料,对吴堡断裂带的性质和特点进行评估。
3. 以生物、地球化学等手段对区域内的油气样品进行分析,确定各个油气藏的类型、油气来源、气液比等关键参数。
4. 借助数值模拟等方法,对该区域的油气运移和成藏机制进行研究,探究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和影响因素。
三、预期目标
通过以上研究,本课题预期达成以下目标:
1. 深入了解高邮凹陷吴堡断裂带的地质构造特征和演化历史,建立该区域的结构模型。
2. 确定该地区各个油气藏的类型、油气来源、气液比等关键参数。
3. 查明该区域的油气成藏机制,寻找优质油气储层和勘探重点。
4. 提出高邮凹陷吴堡断裂带油气勘探开发的策略,为区域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高邮凹陷北斜坡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的开题报
告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高邮凹陷位于扬子地块东南缘,为扬子地区重要的油气勘探开发区,逐渐成为国内外石油行业关注的热点地区。
然而,高邮凹陷北斜坡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研究还不够深入,其构造演化和形成机理需要深入探讨。
因此,本研究选择高邮凹陷北斜坡为研究区域,探究其构造特征及对油气的控制作用,为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意见。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高邮凹陷北斜坡构造特征分析,包括其构造类型、构造演化历史和构造特征等方面。
(2)探讨高邮凹陷北斜坡控制油气的机制,包括构造对油气的影响、构造控制因素及影响程度等方面。
(3)通过地质实地调查、岩心分析、测井资料解释和地震资料处理等方法,探讨研究区域的油气勘探潜力及有效的勘探方法。
三、研究意义和预期成果
本研究可以深入了解高邮凹陷北斜坡的地质结构和构造演化过程,进一步探讨其对油气的支配作用,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发展方向。
预期成果包括:(1)详细介绍高邮凹陷北斜坡的地质和构造特征,分析其构造演化历史和演化类型;(2)探讨高邮凹陷北斜坡构造对油气的控制作用机制,深入分析构造控制因素及油气分布规律;(3)提出有效的油气勘探机制和策略,为该地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指导。
四、进度安排
(1)文献调研和资料搜集:1个月;
(2)地质实地调查、岩心分析和地震资料处理:6个月;
(3)数据解释和分析:2个月;
(4)论文撰写和答辩:3个月。
目录第1章前言 (1)第2章区域地质概况 (2)2.1 构造背景 (2)2.2 地层特征 (4)第3章油气藏类型及其地质特征 (8)3.1 油气藏分类方案 (8)3.2 常规油气藏类型及地质特征 (9)3.3 特殊油气藏地质特征 (16)第4章油气藏分布特征 (19)4.1 油气藏分布特征 (19)4.2 分布规律 (26)结论 (30)参考文献 (31)致谢 (33)第1章前言研究区主要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西部的缓坡带上,是辽河探区重要的油气聚集区之一。
西部凹陷油气藏类型丰富多样,由于生、储、盖及构造具有多种成因和多重组合特性,使研究区表现出丰富的石油地质现象,不同区带、不同层位和构造部位的油气藏形成和分布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目前,油气藏形成及分布规律还未能得到很好的解释,精细的油气藏分布规律并未得到很好的揭示,这将影响以挖潜为特征的精细勘探。
因此,对研究区展开油气藏分布特征和成藏规律研究,对该区开展精细勘探,提高勘探效率,降低勘探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西部凹陷是辽河断陷主要的含油气区,西部凹陷陆上勘探面积2563km2,是在复杂的基底结构基础上,经历“拱张、裂陷和坳陷”三大演化阶段发育起来的裂谷型凹陷。
因此,西部凹陷在张裂、深陷萎缩过程中,发育了大量的、多种类型的、主要受构造、地层和岩性控制的油气藏。
各种类型油气藏分布受构造和沉积控制又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西部凹陷西斜坡是国内著名的斜坡型复式油气聚集带,勘探面积900km2,该区自70年代勘探至今,共完钻各类探井1000余口,开发井10000余口,开发井10000余口,已发现了古潜山(Ar、Pt、Mz)、杜家台、莲花、大凌河、热河台、兴隆台、于楼、馆陶组等十套含油气层系,截止2005年底累计探明含油面积351.04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95291.55×104t。
发现了曙光和欢喜岭两个超亿吨级的油气田,取得了良好的勘探开发效果,目前该区已进入高成熟勘探阶段。
高邮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迎来开门红
仇永峰
【期刊名称】《复杂油气藏》
【年(卷),期】2011(4)1
【摘要】新年伊始,江苏油田勘探前线捷报频传:由地质科学研究院论证并设计,针对汉留断层下降盘联东地区戴南组隐蔽圈闭部署钻探的LX38井在钻探过程中见到良好的油气显示。
截止2月15日,该井在E2s1底部碎屑岩录井见到油迹1层4m,在E2d2见到油迹8层24m,荧光7层20m。
从气测资料来看,这些油气显示井段组分齐全,升高倍数较高,储集条件较好,含油气饱满。
目前,该井还在钻探中,有望继续在目的层E2d1钻获更多的油气显示。
【总页数】1页(P69-69)
【关键词】隐蔽圈闭;油气藏勘探;高邮凹陷;开门;油气显示;科学研究院;油田勘探;气测资料
【作者】仇永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0.2
【相关文献】
1.高邮凹陷戴南组隐蔽油气藏的成因及勘探实践 [J], 庞金梅;曹冰
2.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方法 [J], 薄永德;梁兵;周彬
3.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戴南组隐蔽油气藏研究 [J], 李玉城
4.勘探工程综合配套技术在巴音都兰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J], 孙平;张以明;杨俊红;冯兴凯;桂训庭;吴俊海
5.苏北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方法探讨——以高邮凹陷为例 [J], 邓丽娟;夏连军;张列平;邓利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