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动学】 硝普钠性质不稳定,口
服不吸收。静脉滴注后立即达血药高峰, 其水平随剂量而变化。静脉滴注5分钟见 效,停药后作用能维持2~15分钟。本品 由红细胞代谢为氰化物,在肝脏内氰化 物代谢为硫氰酸盐,代谢物无扩张血管 活性,氰化物可参与维生素B12的代谢过 程。由于本品显效快,作用持续时间短, 因而可以通过调整滴速和剂量,使血压 控制在一定水平。代谢产物由肾排泄。
24小时内排出约80%,尿中以代谢物为 主。清除率234~330L/h。
【适应证】 本品作用快而短,常用于治 疗感染性、心源性、创伤性休克,特别 是伴有肾功不全、心排出量降低、周围 血管阻力升高,而血容量已补足的患者 更为适宜。也可治疗充血性心衰、心跳 骤停、心脏手术、脑缺血急性期,急性 无尿性肾衰等。
治疗休克应根据不同病因和不同阶段, 采取相应的措施。在病因治疗的基础上 保证有效通气量,补充血容量,纠正酸 碱平衡失调,应用心血管活性药物以保 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改善血流动力 学障碍,纠正代谢紊乱,改善细胞代谢 等。目前随着微循环理论及分子生物学 的不断发展,对休克本质的认识也在不 断深化。休克的治疗已从传统的单用升 压药提高血压的方法,转向采用综合治 疗措施。
其药物治疗由单纯以血管活性物质改善 微循环的方法,发展到联合应用血管内 皮保护剂、自由基清除剂、抗血小板药、 花生四烯酸代谢物拮抗药、以及细胞能 量合剂,稳定细胞膜及基因治疗,并取 得一定的疗效,降低了休克的死亡率。
用于抗休克的药物主要有:作用于自主 神经系统的药物,包括扩血管药、缩血 管药和正性肌力药物如胰高血糖素、糖 皮质激素,以及其他一些与抗休克有关 的药物如阿片受体阻断剂、磷酸二酯酶
在使用本品过程中,必须进行血压、心 排血量、心电及尿量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