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案 (1)
- 格式:doc
- 大小:307.50 KB
- 文档页数:88
人体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新教案---------------------------------------------------------------最新资料推荐------------------------------------------------------ 人体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新教案人体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新教案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 1、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的定义及分科。
2、掌握人体的组成。
3、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常用术语。
一、人体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的定义和分科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教材重点分属三门学科:人体解剖学:主要凭肉眼观察的方法,对正常人体形态结构进行研究的一门科学。
组织学:借助显微镜观察人体的组织切片,研究正常人体细胞、组织及器官微细结构的科学。
胚胎学:是研究人体胚胎发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二、人体的组成 1、人体的基本组成: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
2、人体从外形上可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
3、内脏的概念:1 / 4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系统的大部分器官都位于体腔内,并借一定管道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故总称为内脏。
三、常用的解剖学术语1、解剖学姿势(标准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下垂,两足并拢,手掌和足尖向前的姿势。
2、方位按照解剖学姿势,规定了人体的特定方位。
(1)上和下:近头者为上,近足者为下。
(2)前和后:胸、腹为前,腰、背为后。
(3)内侧和外侧:依正中线(正中矢状面)为标志;近正中线者为内侧,远正中线者为外侧。
(4)内和外:指空腔器官和体腔;近腔者或腔内面为内,反之为外。
(5)浅和深:近表皮者为浅,远表皮者为深。
(6)近侧和远侧:(近端和远端)主要对四肢及其附着部位而言;靠近躯干者为近侧,远离躯干者为远侧。
3、轴和面(1)轴①矢状轴呈前、后方向。
②冠状轴呈左、右方向。
---------------------------------------------------------------最新资料推荐------------------------------------------------------③垂直轴呈上、下方向。
请使用IE7或IE8预览本页,个别文件很大超过5M,请等几分钟后再下载!谢谢!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案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辅导教案前言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属于医学基础课。
组织学主要介绍人体四种基本组织及各系统、器官的光学显微镜下的微细结构、电子显微镜下的超微结构及这些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胚胎学是研究个体发生的科学,主要介绍人胚早期(受精后前8周)发育及各器官、系统的发育过程,其内容包括:受精、卵裂、三胚层的形成和分化;胎膜、胎盘的形成;双胎、多胎、联胎、胚胎龄的推算;颜面、颈部、四肢的发生;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眼、耳的发生以及在上述发生过程中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及其临床意义。
另外,简要介绍某些胚胎分化机理及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生殖克隆等现代胚胎学的研究成就。
本门学科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关于人体这两门科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并得到有关的基本技能的训练,从而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辅导教案根据临床医学7年制全国统编教材及7年制教学大纲编写,介绍了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范围及大致的广度和深度.教案共分27章,每章包括2部分。
“目的要求”部分指出了本章中要求掌握与了解的内容,“主要教学内容"介绍的是课堂讲授的具体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及每章的重点和难点。
该教案可供临床医学7年制、6年制及5年制临床医学、预防、口腔、护理专业学生复习及自学所用。
各章节理论与实验课学时数分配见下表:各章节理论课与实验课学时数分配表:章节名称理论课学时数实验课学时数第一章组织学绪论 0。
5 0.5第二章上皮组织 2.5 2。
5第三章结缔组织2。
5 2。
5第四章软骨和骨 2.5 2第五章血液、淋巴和血细胞发生 3 2。
5第六章肌肉组织 2.5 2第七章神经组织 3 2第八章神经系统 2 2 第九章循环系统 2.5 2。
5第十章免疫系统 3 3第十一章皮肤 1 1第十二章内分泌系统 2.5 2第十三章消化管 3 2第十四章消化腺 3 2第十五章呼吸系统 2 2第十六章眼和耳 2 2第十七章泌尿系统 2 2第十八章男性生殖系统 2 2第十九章女性生殖系统 3 3第二十章胚胎学绪论0。
第1章绪论授课时数:2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及其在医学课程中的地位2、掌握各种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上皮组织的特点与分类2、被覆上皮的分类原则与各类上皮的结构授课内容第1章绪论一、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组织学是研究人体微细结构及相关功能的一门科学,内容包括细胞、基本组织、器官组织。
二、研究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常用技术:组织切片标本制作的基本原理。
苏木精-伊红染色(简称H-E染色):苏木精为碱性染料,能将细胞核染成蓝色,这种结构称嗜碱性;伊红为酸性染料,可将细胞质染成淡红色,这种结构称嗜酸性,与两染料的亲和力都不强的结构称中性。
有些组织结构可直接使硝酸银还原而显色,称亲银性,有些结构需加入还原剂后才能显色,称嗜银性。
有些组织成分用甲苯胺蓝等碱性染料染色后不显蓝色而呈紫红色,这种现象称异染性。
超薄切片制作的基本原理。
分析透射电镜图象时电子密度高与电子密度低的含义:被重金属盐染色的部位,荧光屏上图像暗,称为电子密度高;反之,称为电子密度低。
组织化学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核酸分子杂交、放射自显影等技术的基本原理。
组织培养方法概要。
PAS阳性的含义。
观察组织切片时,结构的立体形态与其不同断面形态的关系。
镜下常用长度单位:镜下观察常用的计量单位为微米(µm)、纳米(nm),1微米=1000纳米(nm)。
第2章上皮组织上皮组织一、上皮组织的特点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大都覆盖在身体表面或体内管腔囊的内表面;细胞有极性;无血管,神经末梢多。
二上皮组织的分类根据结构和功能分为三类,即被覆上皮、腺上皮和感觉上皮。
1、被覆上皮的分类根据构成上皮的细胞层数,分为单层上皮和复层上皮。
在单层上皮中,又可根据细胞的形态分为单层扁平、单层立方、单层柱状和假复层纤毛柱状四种;在复层上皮中,又可根据其表层细胞的形态分为复层扁平、复层柱状和变移三种。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一次课)3学时(理论)一、教学内容1、绪论2、上皮组织二、重点与难点1、上皮组织的一般特征和分类三、具体内容1、绪论1.1、组织的概念1.2、组织学与胚胎学发展简史1.3、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方法1.3.1、固定组织的观察石腊切片法的一般程序H、E染色1.3.2、活细胞观察1.3.3、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1.3.4、胞和组织超微结构的观察1.4、样学习组织学胚胎学理论和实验相结合2、皮组织2.1、组织的一般特征及分类特征:①细胞排列密集、细胞间质少②呈明显极性分布③无血管分布,神经未销丰富④具有多种功能,保护、吸收、分泌、排泄和感觉等功能。
分类:被覆上皮上皮组织腺上皮感觉上皮2.2、被覆上皮2.2.1、单层扁平上皮①特征②内皮和间皮两概念③功能与形态的联系2.2.2、单层立方上皮①形态②功能2.2.3、单层柱状上皮①形态②功能③杯状细胞的形态和功能2.2.4、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①形态②三种细胞柱状细胞基底细胞梭形细胞③功能2.2.5、复层扁平上皮①形态:注意基底细胞、中层细胞和表层细胞的特点②分布③功能2.2.6、变移上皮①膀胱变移上皮的特征②表面细胞,深层细胞和中层细胞各自特征③分布2.3、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2.3.1、上皮细胞游离面①细胞衣a、电镜形态:茸样物质b、主要化学成分:糖糙、粘蛋白多糖c、功能②微绒毛a、电镜形态:指状突起。
b、立镜形态:纹状缘、刷状缘c、微细结构d、功能e、终囊网的概念③纤毛a、形态b、功能2.3.2、上皮细胞侧面主要是四种连接①紧密连接②中间连接③桥粒闭锁堤和连接复合体概念④缝隙连接以上四种连接的各自特征及功能2.3.3、基底面①基膜:a、概念b、功能c、电镜结构基板网板②细胞膜内③半桥粒2.4、腺上皮腺上皮的概念腺体或腺的概念腺上皮的功能2.4.1、外分泌腺2.4.1.1、外分泌腺的一般结构分泌部:腺泡、腺腔导管部电镜结构2.4.1.2、外分泌腺的分类(参考)2.4.2、内分泌腺(参考)2.5、感觉上皮(参考)2.6、上皮的再生和修复(参考)四、参考用图谱P6 图:单层柱状上皮不同方位切面图P15 图:32~36P16 图:37、38P17 图:43、44、45P18 图:46、47、48P19 图:49、50、51、52、53、54 P20 图:20P21 整页图(第二次上课)3学时(理论)一、教学内容固有结缔组织轻骨组织骨组织二、重点及难点疏松结缔组织的基质、纤维及细胞骨组织的结构三、具体内容3.1、结缔组织的一般特征和分类①结缔组织的概念②一般特征a、形式多样:游走、固定等均有。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案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案目录第一讲绪论与上皮组织 Introduction and Epithelial Tissue第二讲结缔组织 Connective Tissue第三讲软骨和骨 Cartilage and Bone第四讲血液与血细胞的发生 Blood and Development of Blood Cell 第五讲肌组织 Muscle Tissue第六讲神经组织 Nervous Tissue第七讲循环系统 Circulatory System第八讲免疫系统 Inmmune System第九讲内分泌系统 Endocrine System第十讲皮肤 Skin第十一讲消化腺 Digestive Gland第十二讲消化管 digestive duct第十三讲呼吸系统 Respiratory System第十四讲泌尿系统 Urinary System第十五讲男性生殖系统 Male Reproductive System第十六讲女性生殖系统 Female Reproductive System第十八讲人胚发生与早胚发育第十九讲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第一讲绪论与上皮组织Introduction and Epithelial Tissue一、授课章节:第1章与第2章二、授课对象:医学本科三、授课时数:2学时四、授课时间:五年制上学期,七年制下学期五、授课地点:教学楼多媒体教室六、教学目的与要求:1、熟悉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在医学课程中的地位,了解常用研究技术,如H.E.染色法、PAS反应。
2、掌握上皮组织的特点与分类3、掌握几种被覆上皮的结构与功能4、掌握微绒毛和纤毛的光镜、超微结构与功能5、掌握细胞连接和基膜的结构与功能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上皮组织的特点与分类2、被覆上皮的分类原则与各类上皮的结构3、微绒毛和纤毛的结构与功能4、基膜的结构与功能难点:1、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的结构2、几种细胞连接的立体概念八、教学方法:讲授法1、理论联系实际,介绍本课程学习内容,目的要求与学习方法2、联系原有的细胞学知识,引伸组织学概念,强调细胞学有关知识的重要性九、教具:多媒体十、授课提纲:绪论:(一)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10'(二)组织学在医学课程中的地位4'(三)组织学的学习方法6'1、形态与机能结合2、立体与整体的概念(四)常用的研究技术20'1、光镜技术:石蜡切片、H.E.染色方法2、电镜技术:透射电镜、扫描电镜3、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方法:PAS反应4、免疫组织化学与免疫细胞化学方法上皮组织:(一)、上皮组织的特点和分类10'(二)被覆上皮的类型与结构 25'1、单层扁平上皮Simple Squamous epithelium2、单层立方上皮Simple Cuboidal epithelium3、单层柱状上皮Simple Columnar epithelium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Pseudostratifed ciliated columnar epithelium5、复层扁平上皮Stratified Squamous Epithelium6、变移上皮Transitional Epithelium(三)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特殊结构6'1、微绒毛Microvillus2、纤毛Cilium(四)上皮细胞的侧面:14'1、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2、中间连接Intermediate Junction3、桥粒Desmosome4、缝隙连接Gap Junction(五)上皮细胞的基底面:5'1、基膜Basement Membrane2、质膜内褶Plasma Membrane Infolding3、半桥粒Hemidesmosome十一、思考题:(一)上皮组织的分类、结构特点、功能与分布(二)复鳞上皮与变移上皮的结构有何不同十二、教材、参考资料及网址:教材:1、组织学与胚胎学第五版邹仲之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组织学与胚胎学高英茂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参考资料:1、组织学与胚胎学进展续集成令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2、组织学成令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3、组织学彩色图谱郭志坤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4、现代组织学成令忠等主编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35、现代实用细胞与分子生物学试验技术蔡文琴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6、Human Biology 7th ed Sylvia S. madder 人民卫生出版20017、组织学与胚胎学彩色图谱唐军民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网址:1、/doc/f42996054.html,/edprog/histolog/car ousel.htm2、/doc/f42996054.html,/histol.htm3、/doc/f42996054.html,/embryology/4、/doc/f42996054.html,/baby/index.html5、/doc/f42996054.html,/histology/6、/doc/f42996054.html,/anatomy/dental/gen histo/GHWIN/十三、专业英语词汇:ia嗜酸性junctional complex 连接复合体graphy放射自显影术light microscope 光学显微镜y基体microvillus 微绒毛ina基板morphometry 形态计量术membrane基膜mucinogen granule 粘原颗粒a嗜碱性neutrophilia 中性钙粘蛋白paraffin sectioning 石蜡切片ure细胞培养phase contrast microscope 相差显微镜纤毛plasma membrane infolding 质膜内褶tion 通信连接polarity 极性epitheilum被覆上皮pseudostratified ciliated columnarepithelium 假复层纤毛柱状stry细胞化学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扫描电子显微镜桥粒simple columnar epithelium 单层柱状上皮microscope电子显微镜simple cuboidal epithelium 单层立方上皮l tissue上皮组织simple squamous epithelium 单层扁平上皮m 内皮stereology 体视学ular matrix细胞外基质stratified columnar epithelium 复层柱状上皮nce荧光显微镜stratified squanmous epithelium 复层扁平上皮eion缝隙连接striated border 纹状缘in-eosinH-E染色terminal web 终末网some半桥粒tight junction 紧密连接istry组织化学tissue engineering 组织工程组织学transitional epithelium 变移上皮lysis图像分析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透射电子显微镜tochemistry免疫组织化学ultrastructure 超微结构ybridization 原位杂交zonula adherens 粘着小带ate junction中间连接zonula occludens 闭锁小带第二讲结缔组织Connective Tissue一、授课章节:结缔组织Connective Tissue。
---------------------------------------------------------------最新资料推荐------------------------------------------------------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案《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案课程类别: 考查课授课对象(专业、层次) : 中西医结合、中医、骨伤、针推、专升本科等专业学时:54(理论课 38 学时;实验课 16 学时)学分: 2 教材选用:《组织学与胚胎学》,蔡玉文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主讲教师:教案完成时间:学科审阅意见: __________ (课程负责人签名) __________ (学科带头人签名) 年月日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属于医学基础课。
组织学主要介绍人体四种基本组织及各系统、器官的光学显微镜下的微细结构、电子显微镜下的超微结构及这些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胚胎学是研究个体发生的科学,主要介绍人胚早期(受精后前8 周)发育和先天性畸形。
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关于人体这两门科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并得到有关的基本技能的训练,从而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辅导根据蔡玉文主编的《组织学与胚胎学》普通高等教育十1 / 3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及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西医结合专业教学大纲编写,介绍了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范围及大致的广度和深度。
教案共分 16 章,其中神经系统、皮肤、感觉器官和胚胎学为大纲自学内容,本案不再编写具体内容。
目的要求部分指出了本章中要求掌握与了解的内容,基本内容介绍的是课堂讲授的具体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及每章的重点和难点。
该教案可供我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2005 级中西医结合二班的教师教学、学生复习及自学所用。
课程名称组织学与胚胎学专业、层次主讲教师学时 2 授课题目(章、节)第一、二章绪论、上皮组织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目蔡玉文.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目的与要求:1. 握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并了解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及应注意的问题。
循环系统教案课间休息的时候,给同学们播放有关心血管疾病春季的预防保健知识(6分钟),酝酿教学气氛,同时也可以学到心血管疾病的保健知识。
一、概述(2-3分钟)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循环系统。
大家学过《系统解剖学》都知道,循环系统是一个连续而封闭的管道系统。
包括哪两个部分?(自问自答或和学生一起回答循环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管系统)。
接着问心血管系统由什么组成?(和学生一起回答: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其中心脏相当于人体的“泵”,将富含氧气的血液通过各级动脉输送到组织器官,在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然后一部分经各级静脉回流到心脏;另一部分经淋巴管系统由毛细淋巴管、各级淋巴管进入淋巴导管,最后随血液回流到心脏。
我们知道心血管系统在循环系统是占主导地位的,淋巴管系统只是一个辅助装置,而心脏是循环系统的动力中心!在几百年前,人们并不知道心脏的结构,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画家,同学们请看这幅画,这幅画叫什么名字?(学生回答:蒙拉丽莎)达芬奇不仅是意大利伟大的画家,而且他还是一位伟大的解剖学家,他第一个描绘了心脏的结构,被认为是近代生理解剖学的鼻祖!好,接下来,给同学们简要介绍循环系统的功能:(1)输送营养物质、氧;(2)运送代谢产物;(3)淋巴器官参与免疫反应。
(通过发热的例子,如发热时,心跳加快、增强,血液循环也会加快,使机体物质运输,坏死细胞、代谢废物转运和清除的主动防御反应增强。
既然循环系统如此重要,那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好这个系统呢?循环系统的重点和难点:熟悉血管壁微细结构的共同特点,大、中、小动脉的结构特点与功能;掌握各类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与功能;掌握心脏的结构;难点:毛细血管的分类结构。
理解静脉结构特点;了解心瓣膜的结构与心传导系的细胞类型和结构特点。
淋巴管系统自学。
开场白:以直接导入法引入,用启发式的方法回忆和进入本次要讲的内容,以及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展示,更有利于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顾。
◆ 通过临床上ACEI 类药物对高血压的治疗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复杂酶系统的理解。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设计引言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两门课不仅重要,而且难度较大,因此需要合理的教学设计。
本文将探讨如何更好地设计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计划,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两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
教学目标1.掌握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
2.熟悉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实验操作和技能。
3.能够基于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知识,对临床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
教学方法1.教师主讲。
教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2.班级讨论。
学生们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后,可以进行班级讨论。
在讨论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实验授课。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具有较强的实验性,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营造实验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掌握相关技能。
教学内容组织学1.组织学基础知识。
包括细胞结构、组织学分类、组织学技术、细胞分裂和分化等基础知识。
2.组织学病理学。
介绍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各种不同疾病在组织结构上的表现。
3.组织学实验。
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常见细胞、组织学制备方法。
胚胎学1.胚胎学的基本概念。
包括胚胎学的发展史、胚胎发育的形态学,以及胚胎发育的调控机制等。
2.胚胎学知识的应用。
包括各种妊娠并发症的胚胎学机制、胚胎学在生育医学中的应用以及胚胎干细胞的研究等。
教学评估1.期中考试。
通过期中考试,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监控,了解学生对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掌握情况,并为后续教学调整提供数据支持。
2.学生报告。
学生通过小组报告形式,分享学习成果,并对教学内容提出批判性意见和建议。
3.期末考试。
通过期末考试,综合评估学生对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为进一步教学提供数据支持。
结束语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学科的重要基础,不仅对临床医生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是医学科研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础。
因此,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加强学生的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组织学与胚胎学知识,提高医疗和科技水平。
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辅导教案第一章:绪论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让学生了解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应用。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了解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的重要性。
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人体的基本组织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体的基本组织及其结构和功能。
让学生了解各种组织的特点和识别方法。
2.2 教学内容人体的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各种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组织的识别方法和技巧。
2.3 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标本,展示各种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各种组织的识别方法。
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人体的器官和系统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及其结构和功能。
让学生了解各个器官和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3.2 教学内容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
各个器官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各个器官和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3.3 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标本,展示各个器官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各个器官和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四章:人体的发育与衰老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体发育和衰老的基本过程。
让学生了解影响人体发育和衰老的因素。
4.2 教学内容人体的发育过程:胚胎发育、胎儿发育、婴儿期、儿童期和青春期。
人体的衰老过程:衰老的原因和特征。
影响人体发育和衰老的因素:遗传、环境、营养等。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六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本次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人类组织和胚胎的结构、发育与功能,并掌握相关的实验技能。
通过对人体基本结构、各器官组织的形态和结构,以及胚胎发育的过程和机理的讲解和实验,使学生了解人类体外、体内构造的组成和结构,提高其对人体微观结构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方法本次教学主要采取授课、实验演示和学生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如下:1.授课:通过幻灯片和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人体基本结构和各器官组织的形态和结构,以及胚胎发育的过程和机理等知识点。
2.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掌握组织学和胚胎学实验技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学生互动:在授课和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三、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将包括以下内容:1.基本组织类型:介绍细胞、基质和间质等基本组织类型的形态、特点和功能。
2.器官组织结构:讲解各器官组织的形态、结构,如皮肤、肝脏、肾脏等。
3.组织微观结构:介绍细胞和组织的微观结构,如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等。
4.胚胎发育:讲解胚胎发育的过程和机理,如受精和胚胎早期发育等。
5.实验:对组织和胚胎进行实验,如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和组织的结构,观察胚胎发育的过程等。
四、教学评价本次教学将采用多种教学评价手段,如考试、实验报告、课堂测试等:1.考试: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考试,考核学生对课程中所讲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实验报告:对学生进行实验演示,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检验他们对实验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3.课堂测试:在课程中,随时进行小型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教材:组织学与胚胎学第六版2.教具:多功能显微镜、切片染色装置、胚胎培养箱等。
3.实验器材:组织切片、显微镜片、生长培养基、胚胎培养液等。
六、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预期达到以下效果:1.学生了解了人体基本组织类型、器官组织结构、组织微观结构和胚胎发育过程。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教案首页课程名称组织学与胚胎学总学时:21学分: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考试理论:13实验: 8任课教师职称部门授课班级2017级护理学教学参考资料推介教学参考书:组织学与胚胎学(第八版);邹仲之人民卫生出版社 9787117170147教学网站:医学视频网/play/4043.html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获得组织学与胚胎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并得到有关的基本技能训练。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掌握组织和器官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熟悉这些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四大基本组织的形态构造,显微镜下观,泌尿系统器官组织微细结构、消化系统器官组织微细结构、内分泌器官组织微细结构。
难点:肌组织、神经组织、泌尿系统器官组织微细结构、消化系统器官组织微细结构。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案续页授课章节绪论、上皮组织计划学时 2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通过对课程性质、特点及学科介绍,引发学生学习组织学课程的兴趣。
通过“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及有关管理办法介绍,转变学生学习的传统观念,认识到自身肩负的学习责任,树立起“主动学习观”。
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并了解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及应注意的问题2.了解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方法,常用技术及其发展史与新进展。
3.了解腺细胞,腺上皮和腺的概念,外分泌腺的形态、结构、分类。
4.理解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和分类,各种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分布与功能意义5.掌握上皮组织特殊结构的光镜、电镜结构特点、分布、功能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及主要知识点:重点:组织切片制作;HE染色;被覆上皮的一般特点和分类;上皮细胞游离面、侧面、基底面的特化结构及其光镜结构,电镜结构及其成分与功能。
难点:免疫细胞化学;上皮细胞侧面连接。
主要知识点:组织切片制作方法;HE染色;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技术;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和分类;上皮细胞游离面的微绒毛和纤毛的光镜,电镜结构特点和功能。
组织学与胚胎学结缔组织教案《组织学与胚胎学结缔组织教案》一、引言在医学领域,组织学和胚胎学是两个重要的学科,它们对于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缔组织作为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和结构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围绕组织学、胚胎学和结缔组织展开深入讨论,并撰写相关教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
二、组织学与胚胎学概述1. 组织学概念组织学是研究生物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学科,主要包括细胞学、胚胎学和组织形态学。
在医学中,组织学对于诊断疾病和开展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不同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将决定其对疾病的表现和反应。
2. 胚胎学概念胚胎学是研究生物胚胎发育过程的学科,主要包括受精、胚胎形成、器官发育等内容。
胚胎学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对于了解人类发育过程、疾病的发生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结缔组织基本特征和功能1. 结缔组织基本特征结缔组织是由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的一种组织,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各个部位。
结缔组织的基本特征包括细胞较少、胶原纤维丰富、血管丰富等。
2. 结缔组织功能结缔组织具有支持、连接、填充和保护的功能,它在人体的结构和功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缔组织也参与了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四、教案撰写《组织学与胚胎学结缔组织教案》1. 教学目标1.1 了解结缔组织的基本特征和功能1.2 理解结缔组织与疾病的关系1.3 掌握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基本概念2. 教学内容2.1 结缔组织的细胞组成和结构特征2.2 结缔组织的功能和生理意义2.3 结缔组织与疾病的关系2.4 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基本概念及其意义3. 教学方法3.1 讲授3.2 实验观察3.3 课堂讨论3.4 案例分析4. 教学评价4.1 课堂练习4.2 作业4.3 实验报告4.4 期末考试五、个人观点和理解通过本次文章的研究,我对组织学、胚胎学和结缔组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些知识不仅对医学专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健康管理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辅导教案前言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属于医学基础课。
组织学主要介绍人体四种基本组织及各系统、器官的光学显微镜下的微细结构、电子显微镜下的超微结构及这些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胚胎学是研究个体发生的科学,主要介绍人胚早期(受精后前8周)发育及各器官、系统的发育过程,其内容包括:受精、卵裂、三胚层的形成和分化;胎膜、胎盘的形成;双胎、多胎、联胎、胚胎龄的推算;颜面、颈部、四肢的发生;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眼、耳的发生以及在上述发生过程中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及其临床意义。
另外,简要介绍某些胚胎分化机理及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生殖克隆等现代胚胎学的研究成就。
本门学科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关于人体这两门科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并得到有关的基本技能的训练,从而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辅导教案根据临床医学7年制全国统编教材及7年制教学大纲编写,介绍了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范围及大致的广度和深度。
教案共分27章,每章包括2部分。
“目的要求”部分指出了本章中要求掌握与了解的内容,“主要教学内容”介绍的是课堂讲授的具体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及每章的重点和难点。
该教案可供临床医学7年制、6年制及5年制临床医学、预防、口腔、护理专业学生复习及自学所用。
各章节理论与实验课学时数分配见下表:各章节理论课与实验课学时数分配表:章节名称理论课学时数实验课学时数第一章组织学绪论0.5 0.5第二章上皮组织 2.5 2.5第三章结缔组织 2.5 2.5第四章软骨和骨 2.5 2第五章血液、淋巴和血细胞发生 3 2.5第六章肌肉组织 2.5 2第七章神经组织 3 2第八章神经系统 2 2第九章循环系统 2.5 2.5第十章免疫系统 3 3第十一章皮肤 1 1第十二章内分泌系统 2.5 2第十三章消化管 3 2第十四章消化腺 3 2第十五章呼吸系统 2 2第十六章眼和耳 2 2第十七章泌尿系统 2 2第十八章男性生殖系统 2 2第十九章女性生殖系统 3 3第二十章胚胎学绪论0.5第二十一章人胚发生和早期发育 6.5 3第二十三章颜面、颈和四肢的发生 1.5 1第二十四章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生 2 2第二十六章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发生 2 2第二十七章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3 2.5第二十八章神经系统的发生 1.5 1第二十九章眼和耳的发生 1.5 0.5 总计63 512第1章绪论一.目的要求●了解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及其在医学课程中的地位。
●了解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常用研究技术,作为学习以后各章的基础。
●了解结构的立体形态与其不同断面间的关系。
二.主要教学内容●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组织学是研究人体微细结构及相关功能的一门科学,内容包括细胞、基本组织、器官组织。
●研究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常用技术:组织切片标本制作的基本原理。
苏木精-伊红染色(简称H-E染色):苏木精为碱性染料,能将细胞核染成蓝色,这种结构称嗜碱性;伊红为酸性染料,可将细胞质染成淡红色,这种结构称嗜酸性,与两染料的亲和力都不强的结构称中性。
有些组织结构可直接使硝酸银还原而显色,称亲银性,有些结构需加入还原剂后才能显色,称嗜银性。
有些组织成分用甲苯胺蓝等碱性染料染色后不显蓝色而呈紫红色,这种现象称异染性。
超薄切片制作的基本原理。
分析透射电镜图象时电子密度高与电子密度低的含义:被重金属盐染色的部位,荧光屏上图像暗,称为电子密度高;反之,称为电子密度低。
组织化学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核酸分子杂交、放射自显影等技术的基本原理。
组织培养方法概要。
PAS阳性的含义。
●观察组织切片时,结构的立体形态与其不同断面形态的关系。
●镜下常用长度单位:镜下观察常用的计量单位为微米(µm)、纳米(nm),1微米=1000纳米(nm)。
(武玉玲)第2章上皮组织一.目的要求●掌握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和分类。
●掌握各种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
●掌握微绒毛和纤毛的光镜、电镜结构特点和功能,●掌握上皮细胞侧面的连接结构、基膜的位置、光镜、电镜结构和功能。
江南医学| 医学资料专业下载站()●了解腺上皮和腺的概念,内分泌腺、外分泌腺的发生及结构特点,外分泌腺的结构和分类,腺细胞的类型。
二.主要教学内容●上皮组织的特点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大都覆盖在身体表面或体内管腔囊的内表面;细胞有极性;无血管,神经末梢多。
●上皮组织的分类根据结构和功能分为三类,即被覆上皮、腺上皮和感觉上皮。
●被覆上皮的分类根据构成上皮的细胞层数,分为单层上皮和复层上皮。
在单层上皮中,又可根据细胞的形态分为单层扁平、单层立方、单层柱状和假复层纤毛柱状四种;在复层上皮中,又可根据其表层细胞的形态分为复层扁平、复层柱状和变移三种。
●单层扁平上皮薄而表面光滑,表面观呈多边形,边缘呈锯齿状,核扁圆,位于细胞中央。
铺衬于心血管和淋巴管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覆盖在胸腹腔、心包腔及某些器官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
●单层立方上皮表面观细胞呈多边形,垂直切面观呈立方形;核圆,位于细胞中央。
分布于肾小管等处。
●单层柱状上皮表面观细胞呈多边形,垂直切面观呈柱状;核椭圆、位居细胞基底部。
分布于胃、肠、子宫、输卵管的内表面等部位。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形态不同、大小不一的细胞紧密排列而成,以纤毛柱状细胞最多,杂以杯状、梭形、锥状细胞。
并非所有细胞的顶端都达上皮的游离面,细胞核也不在同一个平面上,但所有细胞的基底面部座落在基膜上,故显微镜下很像复层,实则单层。
主要分布在呼吸道的内表面。
●复层扁平上皮是最厚的一类上皮,其表层细胞呈扁平形,其基底部与结缔组织的界面呈波浪形。
有些部位的复层扁平上皮很厚,表层细胞角化,称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如皮肤的表皮;有些部位的复层扁平上皮较薄,表层细胞不角化,称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如口腔和食管的表面上皮。
这类上皮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和修复。
●变称上皮又称移行上皮,多分布在泌尿道的内表面,细胞的层数和形状可随其所在器官的机能状态不同而变化。
如膀胱在空虚时细胞层数变多,表层细胞变大,呈椭圆形,游离端增厚而成壳层;充盈时细胞层数变少,表层细胞变扁。
●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在上皮细胞的游离面、侧面和基底面上有若干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特殊结构,如游离面7上的微绒毛、纤毛和细胞胞衣,侧面4上的紧密连接、中间连接、缝隙连接和桥粒,基底面上的基膜、质膜内褶和半桥粒。
●微绒毛是细胞游离端的细胞膜及细胞质向外突出而形成的一些绒毛状突起,直径约100nm。
电镜下可见,微绒毛的表面包绕一层细胞膜,内有胞质,胞质内有若干纵行微丝,微丝的远端游离于微绒毛顶部,近端连于终末网。
微丝内含肌动蛋白,终末网的微丝内含肌球蛋白,两者相互作用,致使微绒毛伸长或缩短。
微绒毛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扩大了细胞的表面面积。
●细胞衣位于细胞膜的表面,游离面最明显,由细胞膜内糖蛋白和糖脂分子上的寡糖链构成,在细胞识别、粘着、支持、保护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纤毛是细胞游离端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向外突出而形成的指状突起,长约5~10μm,直径300~500nm。
电镜观察可见:纤毛表面有细胞膜包绕,内有细胞质,胞质内有2×9+2形式规则排列的微管,根部连于基体,基体的结构与中心粒相似。
由于微管的存在,纤毛可单向摆动,从而将粘附于上皮表面的分泌物及有害物排放出去。
●紧密连接又称闭锁小带,常见于单层柱状、单层立方和单层扁平上皮,多呈斑点状或带状。
单层柱状上皮中的紧密连接位于相邻细胞间隙的顶端,呈箍状环绕细胞项端,该处相邻细胞膜呈间断融合,融合处细胞间隙消失,未融合处有10~15nm的间隙存在。
紧密连接除其具细胞间连接作用外,尚有闭锁作用,以防止外物通过细胞间隙进入组织内和组织液溢出组织之外。
●中间连接又称粘着小带,多位于单层柱状上皮紧密连接的下方,呈带状环绕上皮细胞,此处相邻细胞间有15~20nm宽的间隙,间隙内充满细丝状物质横向连接相邻细胞膜。
细胞膜的胞质面上有若干致密物质和细丝,细丝构成终末网。
中间连接除具粘着和连接相邻细胞外,还有保持细胞形态的作用。
●桥粒又称粘着斑,呈斑块状,大小不一。
此处相邻细胞间有20~30nm 的间隙,间隙内有若干横行的丝状物质连于相邻细胞膜,丝状物在间隙中线处交织而形成一条纵向的中间线。
此处细胞膜的胞质面上,胞质浓缩而成附着板,胞质内有若干张力细丝横行达附着板并呈衬状折回胞质,有微丝将这些张力细丝袢固定于细胞膜上,还有些细丝从附着板穿越细胞膜止于细胞间隙中间线的细丝网。
桥粒有很强的机械性连接作用,是一种很强的细胞连接。
●缝隙连接又称通讯连接,呈斑块状。
此处相邻细胞的间隙仅2~3nm,相邻细胞膜上有穿越细胞膜并相互对应的、由蛋白分子构成的6个亚单位围成的、直径为7~9nm、管腔为2nm的微小管,相邻细胞膜上相对应的微小管相互连通,成为贯通两相邻细胞膜的小管。
作为化学信息的离子和小分子可以通过江南医学| 医学资料专业下载站()此小管从一个细胞进入另一个细胞;小管的电阻低,可很好地传递信息。
可见,缝隙连接除具细胞间的连接作用外,更重要的是细胞间传递化学信息和电信息。
●基膜又称基底膜,是位于上皮基底面与其深面结缔组织之间的一层薄膜。
电镜下可分为三层,由上而上分别为透明板、基板、网板。
基膜由上皮和其下方的结缔组织共同产生。
是两者进行物质交换的选择性透过膜,并有支持、连接作用,对上皮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等也有重要作用。
●质膜内褶是细胞基底面的细胞膜向胞质内下陷而形成的一些微小皱折,皱折之间的胞质中富含线粒体。
其生物学意义是扩大了细胞基底面的面积,有利于上皮与其下方结缔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
●半桥粒是上皮细胞的基底面与其下方的基膜间形成的半个桥粒样结构,可将上皮细胞牢固地连接在基膜上。
●腺上皮又称分泌上皮,是一种具有分泌功能且构成腺体的上皮组织。
●腺体是以腺上皮组织为主构成的,具有分泌功能的一类器官,有内分泌腺、外分泌腺、浆液腺、粘液腺、混合腺、局浆分泌腺、顶浆分泌腺、全浆分泌腺、单细胞腺、多细胞腺等。
●腺体的分类根据有无导管将分泌物排放到腺体之外,可将腺体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根据构成腺体之腺上皮细胞的数目,将腺体分为单细胞腺和多细胞腺;根据腺细腺的分泌方式,将腺体分为全浆分泌腺、项浆分泌腺和局浆分泌腺;根据分泌物的性质,将腺体分为蛋白分泌腺(又称浆液性腺)、糖蛋白分泌腺(又称粘液性腺)、混合液、固醇类分泌腺。
●多细胞外分泌腺的构成和分类由导管和分泌部构成。
分泌部有的呈泡状,称腺泡;有的呈管状,称腺管。
有的腺体只有一个导管,称单腺;有的腺体的导管分支,称复腺。
根据腺体分泌部的形态和导管有无分支,常常将多细胞的外分泌腺体分为单泡状腺、单管状腺、复泡状腺、复管状腺和复管泡状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