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三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6
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三)1.下图中图甲为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
用打孔器在某植物的叶片上打出多个叶圆片,再用气泵抽出气体直至叶片沉入水底,然后将等量的叶圆片转至含有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一定的光照,测量每个培养皿中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平均时间(见图乙),以研究光合作用速率与NaHCO3溶液浓度的关系。
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在ab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减小B.在bc段,单独增加光照或温度或NaHCO3溶液浓度,都可以缩短叶圆片上浮的时间C.在c点以后,因NaHCO3溶液浓度过高,使叶肉细胞失水而导致代谢水平下降D.因配制的NaHCO3溶液中不含氧气,所以整个实验过程中叶片不能进行呼吸作用2.下列关于“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描述中,不属于实验要求的是A.提取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B.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C.了解各种色素的吸收光谱D.验证叶绿体中所含色素的种类3.在相同的CO2浓度和温度条件下,松树光合作用产量(有机物积累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若为阴生植物人参,则a、b两点的位置应为A.a点在a2,b点在b2时B.a点在a1,b点在b1时C.a点在a2,b点在b1时D.a点在a1,b点在b2时4.下列与绿色植物新陈代谢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阳生植物的暗反应可以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阴生植物的暗反应只能在黑暗的条件下进行B.大豆根吸收矿质元素所需的ATP直接来源于光合作用C.向水果贮存中充入N2和CO2的主要目的是抑制无氧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水果的仓储时间D.从植物体内提取的叶绿素溶液,即使给予适宜的温度、光照和CO2,也无法检测到有氧气生成5.如右图所示:水稻的光合作用强度,呼吸强度与叶面积指数(单位面积内叶面积之和)的关系。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呼吸量与叶面积指数成负相关B .叶面积指数越大,光合作用越强C .叶面积指数大约为4时对农作物增产量有利;超过6时,农作物将减产D .两条曲线围成的阴影部分代表有机物的积累值6.伴随着光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叶绿体内类囊体上发生的物质变化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2H 2O → 4H ++4e+O 2②NADP ++2e+H + → NADPH③ADP+Pi → ATP④6CO 2+12H 2OC 6H 12O 6+6H 2O+6O 2A .①④B .①③C .①②③D .①③④7.对海洋岩礁上的藻类植物调查时发现,一般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一些的水域中则以红藻为主,直接影响海洋中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 .阳光B .温度C .海水含盐量D .海水含氧量8.若下图I 中装置甲与装置乙敞口培养相同数量的小球藻,研究光照强度对小球藻产生氧气量的影响。
必修1 第3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知识点一绿叶中的色素及其提取和分离【例1】 (2009年福建理综)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观察洋葱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将已解离、漂洗、染色的根尖置于载玻片上,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B.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C.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中,研磨绿叶时应加一些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等D.检测试管中的梨汁是否有葡萄糖,可加入适量斐林试剂后,摇匀并观察颜色变化解析:本题考查教材实验的相关知识,考查对相关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在观察洋葱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将已解离、漂洗和染色的洋葱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洋葱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
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载玻片,使细胞分散开来。
最后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A错误。
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
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进行镜检,B错误。
叶绿体色素能够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因而利用无水乙醇可把色素提取出来,C正确。
葡萄糖与斐林试剂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作用,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D错误。
答案:C。
知识点二光合作用过程及其与有氧呼吸的关系【例2】 (原创与组合题)如图是在光照条件下,小麦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
①~⑤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请回答:(1)物质a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_,物质b~g依次为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g________。
(2)上述①~⑤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是________,③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
(3)假如白天突然中断二氧化碳的供应,则叶绿体首先积累起来的物质是[ ]________;假如该小麦植株从光照条件下移到黑暗处,h的变化是________。
第五章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三课时)【教材分析】光合作用是整个第三章乃至整个高中教材中处于重要地位.本章节内容按照课标安排应课时完成,我准备改为个课时:第一课时只学习“光合作用地发现”,第二课时“通过实验学习有关光合色素地知识”,第三课时具体学习“光合作用地过程”.本节教学设计是该节地第一课时内容.光合作用研究地历史,本来不需一个课时地时间,但我准备让学生以经典地光合作用研究历史中地重要事件为线索,遵循科学家地探索思路,总结出光合作用地探究历程. 了解科学家探究科学地艰辛历程和学会探究地一般方法,为以后地学习打下基础.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学习过有关光合作用地知识,而且生活实践中也对光合作用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光合作用地发现历史却很陌生,关键对于我们这节课要达到地目标“科学探究地一般方法”知之甚少.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地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地目地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地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地性,并对探索科学地过程与方法及结论地形成缺乏理性地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学生活动地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地主体,教师只是为学生地学习提供必要地指导和知识铺垫.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教学目标】知识方面:光合作用以及对它地认识过程;光合作用地概念及反应式.能力方面:掌握科学实验探究地一般原则,重点是对照实验原则和单因子变量原则;培养观察、分析综合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与人们生活地关系,认识生物科学地价值;讨论科学史上地经典人物和实验,避免知识“去背景”和“简单化”;明确科学地研究态度在实验探究中地重要性;认识到技术地发展在科学研究中地作用,尊重科学且用发展地观点看待科学、树立辨证地科学观.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绿叶中色素地种类和作用;光合作用地发现及研究历史;光合作用地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影响光合作用强度地环境因素.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教学难点:光反应和暗反应地过程;探究影响光作用强度地环境因素.【教学方法】讲解、实验法.【教学用具】搜集相关图片和素材;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课时【教学流程】第课时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光合作用地具体过程.在农业生产上为了增加农作物地产量,可采用提高光合作用地强度地措施.那么哪些环境因素能影响光合作用地强度呢?先让我们来做个实验.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光合作用原理地应用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地实验.三、化能合成作用学生阅读回答:、什么是自养生物?什么是异养生物?、自养生物与异养生物地本质区别是什么?、自养生物有哪些类型?它们地主要区别是什么?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教师归纳:自然界中少数种类地细菌,虽然细胞内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能利用体外环境中地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地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如硝化细菌.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能量+→+能量+→+【本节总结】重点小结光合作用受哪些外界因素地影响及化能合成作用.【作业布置】练习二【板书设计】一、光合作用原理地应用、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地措施、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地影响二、化学合成作用、自养生物、异养生物概念、区别、化能合成作用概念、与光合作用地区别【教学反思】课题特点和材料处理有关光合作用地知识是整个高中教学地难点和重点,而本节课仅仅对“光合作用地发现”进行探讨学习.就知识目标看很少,很容易达到;但是我为该节课定下地能力目标却很高,是学生要通过本节课地学习,达到“掌握科学实验探究地一般原则,重点是对照实验原则和单因子变量原则”地目标,为以后生物学地学习扫除障碍.所以我在教材处理上,按时间线索对有关光合作用地经典实验纵然书上没有地也进行了补充学习,沿着科学家地脚印进行了光合作用地发现探究之旅.使学生在体会科学地艰辛和严谨地同时,体验掌握了科学探究地一般方法.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本节课也有些失误地地方,最重要地是:由于本课题实验多,跨度大,学生又没有科学探究实验设计地基础,在学生讨论、师生互动地过程中,如果时间不把握好,很难完成教学计划.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做人也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
下面是为您推荐高一生物教案:《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一、教材分析光合作用是植物体最基本的新陈代谢之一,是生物界物质和能量的基本来源。
同时,光合作用对必修1前面学过的细胞、ATP、酶等知识,对后面必修3中的稳态、生态系统等知识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让学生牢固掌握光合作用这一部分知识非常重要。
而且光合作用的内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本节教学设计意图沿着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对光反应和暗反应这两个阶段从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的高度作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引导学生从物质和能量转变的角度去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掌握本节重点。
同时希望通过对教材中科学家关于光合作用探究过程的经典实验的学习和分析,使学生体会经典实验蕴含着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初步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目标2.1.1阐述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2.1.2辨析光合作用相关的场所、反应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等知识;2.1.3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2.2 过程与方法2.2.1通过重现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几个经典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初步的实验探究能力。
2.2.2通过对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的学习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条件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2.3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2.3.1通过对光合作用发现过程的探究学习,感悟科学家专注的探索精神,激发学习兴趣,关注身边事物,善于从观察中发现问题。
利用光能是清洁无污染的能源,倡导“绿色环保出行““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2.3.2通过对光合作用结构基础的分析,增强学生对“结构和功能相统一”观念的体会。
2.3.3通过对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暗反应联系的分析、讨论,让学生形成“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学情分析3.1学生已经在小学的《科学》和初中的《生物》中学习了关于光合作用的部分基础知识,特别是初中新课程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和概念等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也做过“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这个实验,因此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实验和实验设计有一定的认识,为这节课打下了知识基础。
第五章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三课时)
【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是整个第三章乃至整个高中教材中处于重要地位。
本章节内容按照课标安排应2课时完成,我准备改为3个课时:第一课时只学习“光合作用的发现”,第二课时“通过实验学习有关光合色素的知识”,第三课时具体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
本节教学设计是该节的第一课时内容。
光合作用研究的历史,本来不需一个课时的时间,但我准备让学生以经典的光合作用研究历史中的重要事件为线索,遵循科学家的探索思路,总结出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了解科学家探究科学的艰辛历程和学会探究的一般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学习过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而且生活实践中也对光合作用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光合作用的发现历史却很陌生,关键对于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知之甚少。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知识铺垫。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
能力方面:掌握科学实验探究的一般原则,重点是对照实验原则和单因子变量原则;培养观察、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讨论科学史上的经典人物和实验,避免知识“去背景”和“简单化”;明确科学的研究态度在实验探究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技术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尊重科学且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树立辨证的科学观。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2、教学难点: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探究影响光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教学方法】
讲解、实验法。
【教学用具】
搜集相关图片和素材;制作Flash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流程】
第3课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
在农业生产上为了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可采用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的措施。
那么哪些环境因素能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呢?先让我们来做个实验。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P104——105的实验。
三、化能合成作用
学生阅读P105回答:1、什么是自养生物?什么是异养生物?2、自养生物与异养生物的本质区别是什么?3、自养生物有哪些类型?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教师归纳:自然界中少数种类的细菌,虽然细胞内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能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如硝化细菌。
2NH3+3O2→2HNO2+2H2O+能量
2HNO2+O2→2HNO3+能量
6CO2+6H2O→C6H12O6+6O2
【本节总结】
重点小结光合作用受哪些外界因素的影响及化能合成作用。
【作业布置】
P106 练习二
【板书设计】
一、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1、提高光合作用强度的措施
2、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二、化学合成作用
1、自养生物、异养生物概念、区别
2、化能合成作用概念、与光合作用的区别
【教学反思】
课题特点和材料处理
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是整个高中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而本节课仅仅对“光合作用的发现”进行探讨学习。
就知识目标看很少,很容易达到;但是我为该节课定下的能力目标却很高,是学生要通过本节课的学
习,达到“掌握科学实验探究的一般原则,重点是对照实验原则和单因子变量原则”的目标,为以后生物学的学习扫除障碍。
所以我在教材处理上,按时间线索对有关光合作用的经典实验纵然书上没有的也进行了补充学习,沿着科学家的脚印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发现探究之旅。
使学生在体会科学的艰辛和严谨的同时,体验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本节课也有些失误的地方,最重要的是:由于本课题实验多,跨度大,学生又没有科学探究实验设计的基础,在学生讨论、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如果时间不把握好,很难完成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