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语“的”字词组和英语“定冠词+形容词”词组现象
- 格式:pdf
- 大小:248.91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现代汉语和英语在语音、语汇、语法方面特点的比较2012级学科英语:王忠文随着世界性汉语热的影响,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而在交际交流中,中、英文的交叉使用现象也越来越多,那么对现代汉语和现代英语之间在语音、语汇、语法方面做一个比较也显得尤其必要。
一、语音即语言的声音,它是指人类通过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用来进行社会交际的声音。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人们是通过语音来感知语言的存在的。
现代汉语语音属于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相比有许多显著的特点。
在语音方面,现代汉语的总体特点是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的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现代汉语语音的音乐性较强,具体表现为:1.汉语音节中没有复辅音,都是一个辅音,而且不会出现在音节开始,即使是在词尾也只限辅音[n]和辅音群[ng],如[an]案和[hong]红。
而英语中的辅音或辅音群是常见的,他们可以出现在词首或词尾,常常两三个辅音放在一起。
2. 元音占优势。
现代汉语中可以没有辅音,但元音是必不可少的成分,并且是乐音,听起来比较悦耳。
而英语的音节中最少须有一个元音,最多可以有8个元音。
闭音节多,开音节少;音节中以辅音占优势,而且在元音的前或后都可以有辅音群出现。
3.音节有声调。
语音中超音段表达的主要手段是音高、音强和音长。
而音高的使用又最为广泛,它的语音物质表现形式为旋律(melody),当旋律以单个的音节或词作为基本载体时,被称作声调(tone);当旋律以短语和句子作为基本载体时,被称作语调(intonation)。
声调或语调是体现音高变化的单位。
汉语是声调语言,音高变化分布在字,即音节上,汉语中每个音节都是由声,调和韵组成,一个汉字即一个音节。
不仅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还可以使汉语音节界限分明,又富于高低升降的变化,从而形成了现代汉语语音音乐性强的特殊风格。
而英语是语调语言,音高变化分布在短语和句子上。
英语句子语调由句子的最后一个重读音节即语调核心表现出来,句子中的语调由语调群表现出来。
第一节英汉词汇现象的对比一、词的意义方面二、词的搭配能力方面三、词序方面一、词的意义方面(一)(英语中有些词与汉语)完全对应——主要是一些专用名词、术语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的名称。
如:The Pacific Ocean 太平洋helicopter 直升飞机minibus 面包车(二) 部分对应,如:marriage 娶,嫁gun 枪,炮sister 姐,妹(三)新词,没有汉语对应词。
如:overkill (核弹的)过度杀伤力,(宣传活动的)过度行为plumber 水管工,美国调查政府雇员泄密事件的特工(四)英语中许多词一词多义,与汉语中几个不同词、词组对应。
如soft,除了“软的”、“柔的”,还有:1)无坚固掩护工事的,可攻破的:The record has been considered soft ever since it was set last May.2)宇宙飞船的着陆飞行速度在32公里/小时左右,软着陆:The landing must be super-soft, made at a velocity of 18 miles or so an hour.3)毒性较轻的,软性的:Marijuana(大麻) is usually regarded as a soft drug..4)非百分之百可靠的:At this stage there is only soft intelligence about the enemy intention. We should not take action.作业:soft pillow soft cushion soft music soft woodSoft breeze soft drink soft money soft light Soft voice soft fire soft hat soft answerSoft heart soft words soft goods soft water又如total,除了“总数达…”、“合计”外,还有1)彻底撞毁A POW returnee was given a new Ford by a Denver dealer and totaled it the next month.2)向…报复Did you at least total the guy that hit you?二、词的搭配能力方面英语词一词多义,搭配范围广。
浅谈汉英语言修辞对比摘要:汉语和英语是世界上最流行的两门语言,对它们所做的对比研究无疑有着巨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文章主要对这两门语言的区别进行了分析,并重点论述了修辞格的应用,以期能为翻译教学和实践提供有用的见解。
标签:修辞手法意象性汉英语言差异修辞与翻译教学语言学界普遍认同形合与意合是英汉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
意合和形合是语言组织法,所谓形合,指借助语言形式手段(包括词汇手段和形态手段)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连接;所谓意合,指不借助语言形式手段而借助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联系来实现它们之间的连接。
前者注重语言形式上的接应,后者注重行文意义上的连贯。
比较语言学主要指对同一语系不同语言或语种的语言进行比较研究的一种语言科学。
实践证明它对语言研究和语言翻译教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8世纪末叶,由于对印度的梵文和欧洲的希腊及拉丁语的比较研究而盛行的比较语言学,为确定印欧诸语的亲属关系奠定了基础。
外语教学中的语法、翻译法就是根据印欧诸种语言中虽有差异,却有相同、相似或者相通之处而建立起来的。
分属两种不同语系的汉语和英语(汉语属汉藏语系,英语属印欧语系)无疑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但却有很多的类似之处。
通过对这两种语言的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对比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对有关语言现象的深入理解和探讨,而且有助于翻译教学实践,提高我们对有关语言现象的认识和两种语言对译的能力。
一、英语修辞格的意象性英语修辞手法丰富多彩,探讨其意象性可使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把握语篇的整体意义,领会作者措辞和布局谋篇的技巧。
有意识地细心揣摩英语各种修辞格的特点并且经常加以实践能使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变得更加地道。
修辞手段在英语语言运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幽雅的文学语言,还是通俗的日常用语,人们在应用时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借助修辞手段,以期达到最佳表达效果。
修辞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更加具有魅力和说服力。
为了使我们在运用语言,尤其在写作中丰富地、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在学习英语时有必要体会和把握好文章中修辞手段的运用。
浅谈现代汉语和英语在语音、语汇、语法方面特点的比较2012级学科英语:王忠文随着世界性汉语热的影响,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而在交际交流中,中、英文的交叉使用现象也越来越多,那么对现代汉语和现代英语之间在语音、语汇、语法方面做一个比较也显得尤其必要。
一、语音即语言的声音,它是指人类通过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用来进行社会交际的声音。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人们是通过语音来感知语言的存在的。
现代汉语语音属于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相比有许多显著的特点。
在语音方面,现代汉语的总体特点是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的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现代汉语语音的音乐性较强,具体表现为:1.汉语音节中没有复辅音,都是一个辅音,而且不会出现在音节开始,即使是在词尾也只限辅音[n]和辅音群[ng],如[an]案和[hong]红。
而英语中的辅音或辅音群是常见的,他们可以出现在词首或词尾,常常两三个辅音放在一起。
2. 元音占优势。
现代汉语中可以没有辅音,但元音是必不可少的成分,并且是乐音,听起来比较悦耳。
而英语的音节中最少须有一个元音,最多可以有8个元音。
闭音节多,开音节少;音节中以辅音占优势,而且在元音的前或后都可以有辅音群出现。
3.音节有声调。
语音中超音段表达的主要手段是音高、音强和音长。
而音高的使用又最为广泛,它的语音物质表现形式为旋律(melody),当旋律以单个的音节或词作为基本载体时,被称作声调(tone);当旋律以短语和句子作为基本载体时,被称作语调(intonation)。
声调或语调是体现音高变化的单位。
汉语是声调语言,音高变化分布在字,即音节上,汉语中每个音节都是由声,调和韵组成,一个汉字即一个音节。
不仅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还可以使汉语音节界限分明,又富于高低升降的变化,从而形成了现代汉语语音音乐性强的特殊风格。
而英语是语调语言,音高变化分布在短语和句子上。
英语句子语调由句子的最后一个重读音节即语调核心表现出来,句子中的语调由语调群表现出来。
浅谈“的”字短语摘要:“的”字短语是现代汉语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短语,也是现代汉语所特有的一类短语,其使用频率相当高,应用相当广泛,情况也比较复杂,在很多方面都具有独特性,很多专家学者都对这类短语进行了研究。
在本文中我们就来简单探讨一下一些与“的”字短语相关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的”字短语形式特点称代规则表达功能“VP的”“的”字短语由助词“的”附着在实词或短语后面组成,属于名词性短语,指称人或事物,能做主语、宾语。
“的”字短语是现代汉语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短语,使用频率也很高,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过:“的”字短语应用广泛,情况复杂,很值得研究。
下面,我们就来对“的”字短语做一个粗浅的探讨。
一、“的”字短语的形式与特点“的”字短语在形式上是由实词和短语加上一个“的”字构成的,因此,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各类实词加上“的”都可以构成“的”字短语,如:吃的大的学校的各类短语加上“的”也可以构成“的”字短语,如:看戏的跑得快的送票给我的帮她干活的“的”字短语属于名词性短语。
从意义上看,“的”字短语指称人或事物,相当于人物名词,如:“大的要照顾小的。
”这里“大的”、“小的”指称的是“大的人”、“小的人”。
体育论文“我的书在包里,你的我不知道。
”这里“你的”指称“你的书”。
此外,还有一些“的”字短语除了具有名词性特征以外,还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这类“的”字短语通常由两个同类词语或结构加“的”的形式或者是以“什么的”形式出现,如:“他整日寻点糖儿豆儿的到处骗人。
”“你去买点花生瓜子什么的。
”从句法功能上看,“的”字短语也像名词一样经常做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如:“大的要照顾小的。
”“我的书在包里,你的我不知道。
”“的”字短语后面添加上一个相应的名词,这就转换为了偏正形式,但是意义会有一定的变化,由概括意义变成了具体意义,因为相比较偏正短语,“的”字短语的意义要抽象概括些,不像偏正短语那样具体,例如:“绿色的”可以泛指任何一个带有绿色的对象,如“草原、森林、世界”等等,而与之意义相近的偏正短语“绿色的草原、绿色的森林、绿色的世界”等等,都只能指称单个具体的绿色对象。
汉语的“字”与英语的“词”的联系与区别作者:王小峰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年第03期摘要:每一种语言的研究,必有一个单位是基本单位,它是从事语言研究的出发点,在英语中是“词”,而在汉语中则是“字”,汉语的“字”与英语的“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他们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关键词:汉语的“字” 英语的“词” 联系区别1 汉语的“字”与英语的“词”的联系汉语的“字”与英语的“词”存在一定的对应性,即他们都是各自语言研究的基本单位,但是只有在他们各自语言中的地位才有对应性,具体来说他们都具有四个特点:①是语言的天然单位。
②是本民族认识世界的基本点。
③是语言各平面的交汇点。
④在语言组织(语法)研究中起承上启下作用。
2 汉语的“字”与英语的“词”的区别“字”是汉语的基本单位,而“词”则是英语的基本单位。
The word is the unit par excellence of traditional grammatical theory. (Lyons,1968:194)“In the beginning,there was the word.”太初有道(logos)词是英语民族认识世界的基本单位。
《圣经》创世纪第一章:Word=reason (logos)词是语言各平面研究的交汇点:Phonological/orthographical wordGrammatical wordLexeme词在语法上处于承上启下的枢纽位置,是词法和句法交汇点。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英语的word即“词”,可以分为morpheme即“词素”,而morpheme又可以分为自由词素(free morpheme)和粘着词素(bound morpheme),自由词素可以独立成词,例如,bed,tree,sing,etc.而粘着词素则必须依赖一定的词根才能成词,例如,s在dogs,al在national,以及dis在disclose中。
汉英用词搭配的差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众所周知汉字组词的能力是惊人的。
虽然常用的汉字大约只有3000个,但用它们来组词,其有意义的组合就无以计数。
但英语不行,英语中没有“字”的概念,只有词,相当于汉语的“字”与“词”的混合,因而英语词的数量也很惊人。
英汉两种语言的发展历史与民族习惯的不同造成了英汉语言的词汇在搭配能力上的种种差别,如汉语说“淡茶”、“淡酒”;而英语的搭配分别是light wine,weak tea。
现代英语中词的搭配能力发展也很快,stainless steel一词竟可以与conscience一词搭配在一起,直译为“不锈钢似的良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这种解释是不易为人们接受的。
对外汉语老师可以按照汉语用词的搭配习惯,用“纯洁的良心”或“保持纯洁的心灵”来表达。
英汉语用词搭配方面的差异还可以从以下对比中看出。
1、短语中的英汉语言用词例如在形容词中“good”一词的搭配,可以是“good and hard狠狠地”又或是“good and sure确确实实地”。
2、句子中的英汉语言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差异就拿动词“fly”来说,它的汉英搭配有:“Balloons fly 气球飘荡”或者“Glasses fly玻璃杯破裂”。
3、在一些场合中,汉语词与词之间即使搭配合适可到了英语中却仍行不通如:学习知识to acquire knowledge,而不习惯用to learn搭配生活水平quality of life,而不习惯用standard搭配搭配不当有时是逻辑上的问题;但大多数还是我们平时的汉语用语习惯问题,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上应予注意,要引导学生去熟悉哪些词经常连用,哪些词很少或不能连用。
语言总是不断在进步的,因为总有人在不断创新。
如若这些创新被人接受,就成了惯用语。
例如:网络流行词“给力”,教学中的适当引用,也会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来源:儒森对外汉语文化交流中心。
英汉形容词比较分析形容词,很多语言中均有的主要词类中的一种。
主要用来修饰名词的词,表示事物的特征。
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 状态,和特征。
英语和汉语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虽有一些相同的特点,可以作定、状、补等句子成分,但也具有极大的差别,一是作同样成分时用法不一样,二是汉语形容词可以作谓语、状语、主语或宾语,而英语形容词无此功能。
1.构成1.1汉语形容词的构成较为随意,通常一个名词,或名词加“的”便可构成形容词(当然包括本身是形容词)。
例如:a.深蓝的天空b.朝鲜人民c.烂桔子1.2英语形容词构成可以通过后缀或词尾实现,一般的形容词词尾包括:-able,-full,-ish,-like,-ous,-ly,-y等。
例如:a.beautifulb.friendlyc.shadowy2.语法功能汉语形容词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比英语形容词多得多。
英语形容词主要充当定语修饰名词或者充当表语说明主语的特征或状态,而由于汉语存在主题句,汉语形容词除了作定语以外,还可以在句中充当谓语、状语甚至主语和宾语。
2.1当英汉形容词作定语时,例如:a.You are a nice person. 你是个好人。
b.This is a beautiful girl. 这是个漂亮的女孩。
2.2当英汉形容词做谓语时,汉语形容词不必借助系动词构成复合谓语,例如:a.He is generous. 他很慷慨。
b.The girl is beautiful. 那女孩很漂亮。
2.3当汉语形容词做状语时,而在英语中是副词充当状语,例如:a.他们走得很慢。
They walk slowly.b.这花开得很好。
The flower blossoms greatly.这主要是因为汉语形容词和副词之间没有明显变化,英语形容词很多可以通过加-ly变成副词,而汉语就没有这种变化,往往形容词本身可以充当副词。
2.4当汉语形容词作主语时,例如: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汉英常用词语文化差异对比分析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作为语言表达意义的主要单位,最能反映社会生活和承载文化信息,蕴涵着特定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因此对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两种语言的差异。
关于汉英常用词语文化差异已有许多学者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温雁娜在文章《浅析英汉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中认为提出汉英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表现在:1、英语中的词和汉语中的对应词指示意义相同,文化内涵类似。
2、英语中的词和汉语中的对应词指示意义相同,文化内涵部分相同。
3、英语中的词和汉语中的对应词指示意义相同,文化内涵不同或相反。
4、英语中的词和汉语中的对应词指示意义相同,但只在一种语言有文化内涵。
5、英语中的词和汉语中的对应词指示意义不同,文化内涵相同或类似。
刘亚军在文章《简析英汉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中提出汉英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表现在:1、词汇的文化内涵和词汇空缺现象。
2、、词义联想和文化意象的差异。
三、习语与典故的差异。
四、词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的不等值。
我个人的观点和以上两位学者的观点基本一致,中西文化的差异, 表现在各自的语言中,往往词汇文化的差异最为突出。
它主要体现在:1、英汉不同的文化背景体现在动物的词汇的文化内涵上也各有差异。
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 对同一动物词产生不同的联想, 对同一动物词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
汉语中常用“虎”来喻“王者风范”, 如“虎虎有生气”, “五虎上将”。
而汉语中的“虎威”在英语中却不用“tiger ( 虎) ”, 而用“lion ( 狮子) ”来表示, 如“bold as a lion ( 如狮子般勇猛)。
英国人还以lion 为自己国家的象征。
又如我国古代传说中, 龙( dragon) 是一种能兴云降雨的动物。
在封建时代, 龙象征着皇帝的至高无上, 汉语中也常出现“龙袍”, “龙椅”和“望子成龙”等褒义表达法。
在英语中“龙”则是指没有“地位”的爬行动物,在西方人眼中代表着凶恶和丑陋,。
实词: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单独回答问题。
每一个实词都可以详细解说其词义。
一般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古汉语中代词属于虚词.(一)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
如:书本、桌子、儿童、雷锋、思维、政治等。
(二)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现及发展趋势的词。
如:走、跑、思考、学习、有、存在、能、可以等。
(三)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汉语中的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也可以修饰动词,与英语不同。
如:老、好、漂亮、干净、纯洁、飞快。
(注:与英语不同,汉语中形容词同样也可以修饰动词形容词)(四)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如:一、十、第八、每等。
(五)量词:表示人或事物及动作的计量单位的词。
量词一般与数词连用构成数量短语。
如:个、件、幢、下、次、趟等。
(六)代词:用来指代人、事物、状态、过程的词。
如:你、他们、这、彼等。
英语语言中的语言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一般分为:词----短语----句子。
学好词类是学好英语的关键。
英语中的词根据词义,形式特征和在句中担当作用的不同大致分为以下十种:词类作用例词[实词]名词 n 表示人或事物名称 work, phone形容词 adj 描述人或事物的特征 brave, big数词 num 表示数目或顺序 two, second代词 pron 代替名词或数词 it , they动词 v 表示动作或状态 run ,know副词 adv 描述动作或状态的特征 very, carefully 以上6种词类可以在英文句子中独立地担当句子成份(如名词做主语,宾语等,动词做谓语),称为实词。
虚词: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副词例外),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除外)。
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表示某种语法关系。
汉语的虚词主要有六种:副词、助词、连词、介词、叹词、拟声词。
(一)副词:在句中表示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趋向等的词。
浅谈现代汉语词类和英语词类的比较英汉都有实词和虚词之分,语法作用也大体相同。
但是,也有许多不同点。
汉语词类的划分主要依据词义,即词义的实与虚、动与静、具体与抽象等。
英语的词类依据是语法,词类与句子成分有严格的对应关系,词义倒在其次。
例如:1.英语有冠词(a, an, the),而汉语却没有。
英语冠词有时会给英译汉带来一些麻烦。
2.英语连词的使用率远远高于汉语连词,因为英语重形态结构,而汉语重内在联系。
翻译时,不少连词略而不译。
3.英语感叹词表示的感情很细致,不易译为确切的汉语,需从上下文中仔细琢磨。
4.英语介词数量多,使用广泛,意义变化大;而汉语介词则比较少,使用面较窄,意义比较稳定。
5.英语代词的使用率远远高于汉语,因而常常略而不译。
汉语在词类划分方面同时注重词的功能和意义,而英语则主要根据词的功能来划分词类; 例如汉语的形容词可以直接用作谓语;而英语中的red只能与be 一起才可以作谓语。
这两种语言的某些词类即使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名称,但它们所包括的词却不一定一样。
例如,汉语的实词包括所有动词,而英语中的实词却不包括助动词。
汉语中的助词不仅包括表示时态的“了”“、过”、和“着”,也包括语气词“啊”、“呀”、“吗”等,以及“所”、“的”、“地”、“得”等等。
而英语中的助词(助动词)只包括帮助动词表示时态和语态的be,do,have和有限的情态助动词。
其次,两种语言具有同一名称的词类却有不同的用法。
如在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用法上就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汉语中的名词只有少数可以加“们”表示复数,例如“,孩子们”“、哥儿们”,一般的名词没有单复数之分,如人们不能说“苹果们”。
而英语中名词却分成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
每当表示“不止一”的意义时,可数名词就得用相应的复数形式。
另外,汉语名词可以直接作表语和状语。
不同语言的对比分析不仅有利于教学和翻译,也有助于语言交际。
通过对比分析,人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外语和母语的特性,在进行交际时,能够有意识地注意不同语言各自的表现方法,以顺应这些差异,防止表达错误,避免运用失当,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浅谈英语和汉语中的词汇歧义现象浅谈英语和汉语中的词汇歧义现象摘要:歧义是语言的共性现象,汉语和英语分属于不同的语系,歧义方面有不少异同点。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
本文主要就词语意义引起的歧义和词汇层结构引起的歧义两方面对汉英词汇歧义进行对比,以便更好的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及汉英两种语言的翻译。
关键词:汉语英语歧义词汇歧义歧义词歧义现象的研究涉及语言的各个层面,汉英歧义现象的对比研究能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这两种语言在各个层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这两种语言的内在本质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本文旨在运用语言学对比研究方法,在考察两种语言的词汇层面上歧义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差异和共同点。
一、歧义的定义歧义和多义的第二个区别性特征:主观和客观的对立。
综合各家的观点,我们认为歧义是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之间的一种特殊矛盾,是一种语言表达式出现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意义、可作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意义分析,且其中不同的意义分析都是合乎语法和逻辑的,这种现象就是歧义。
二、汉英词汇歧义比较(一)词语意义引起的歧义 1.同音(同形)异义词语引起的歧义 a.同音异形异义词同音异形异义词指的是一组读音相同,字形不同,意义不同的词。
英汉两种语言都存在此类现象。
例如:①今天我们举行了qī zhōng(期中/期终)考试。
②我喜欢看yuè jù(越剧/粤剧)。
③甲:“请问您贵姓?” 乙:“免贵姓zhāng。
”在这个例句中,zhāng既可以是“张”,也可以是“章”。
在汉语中,有很多读音相同但拼写和意义不同的汉字,因此容易产生歧义。
在英语中也存在着同样的同音异形异义现象。
比如:[mai di?],即可能是my dear,也可能是my deer; 此外they are[s?ui?]sowing/sewing.他们在(播种/缝纫)。
此类歧义只要在特定的语境中就能化解歧义。
2.同形音异词语引起的歧义①把小李调过来(diào/tiáo)。
浅析汉语新词和英语新词的比较和应用据统计英语中的新词在以每年至少850个的速度不断增加。
而在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汉语中的新词也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涌现。
根据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的统计,每年汉语词汇中都会增加大约1000个新词,即每天要增加3个。
那么我们可以想象对于我们来说掌握这些新词有多么重要。
当我们翻阅报纸和杂志,上网或听广播的时候,会频繁地遇到这些新词。
英语中“neologism”这个词最早起源于希腊语:“neos”的意思是新的,“logos”的意思是词语,字面上“neologism”的意思是新词。
根据《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词典》上所说,“neologism”可以被翻译成“新发明的词”,然而在《朗文当代英语词典》中,“neologism”指的是新词或新的含义,以及旧词的新含义。
在语言学上,neologism是新近杜撰的一个词。
此外,它还暗指旧词新译,比如给一个已经存在的词和短语赋予新的含义。
这些新词对于鉴别新发明,新现象,以及在新的文学环境中出现的旧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新词的不断涌现,许多学者对这种现象非常感兴趣,他们中的许多人试着在这一领域进行探索。
至于如何给这类词语下定义,有些国家认为新词是指用来描述一个由说话者发明的词语。
其他国家则认为新词是将俚语通过一种方式运用于正常的语言环境下。
而研究人员通过收集不同的资料给新词赋予了各种各样的定义。
汉语中的新词是指那些在中国社会发展和变革中不断涌现的词汇。
新词是怎么出现的以及它将发展的如何是一个问题需要引起我们足够重视,这样才能更好的概括出新词的特点,以及为翻译这些新词打下坚实的基础。
政策的制定对汉语中新词的产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97年对于中国来说最重要的事件就是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而1999年澳门回归。
紧接着建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HKSAR) and “澳门特别行政区”,(MSAR),并推行“一国两制”(One Country,Two Systems)。
汉语的“字”与英语的“词”的联系与区别每一种语言的研究,必有一个单位是基本单位,它是从事语言研究的出发点,在英语中是“词”,而在汉语中则是“字”,汉语的“字”与英语的“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他们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标签:汉语的“字” 英语的“词” 联系区别1 汉语的“字”与英语的“词”的联系汉语的“字”与英语的“词”存在一定的对应性,即他们都是各自语言研究的基本单位,但是只有在他们各自语言中的地位才有对应性,具体来说他们都具有四个特点:①是语言的天然单位。
②是本民族认识世界的基本点。
③是语言各平面的交汇点。
④在语言组织(语法)研究中起承上启下作用。
2 汉语的“字”与英语的“词”的区别“字”是汉语的基本单位,而“词”则是英语的基本单位。
The word is the unit par excellence of traditional grammatical theory. (Lyons,1968:194)“In the beginning,there was the word.”太初有道(logos)词是英语民族认识世界的基本单位。
《圣经》创世纪第一章:Word=reason (logos)词是语言各平面研究的交汇点:Phonological/orthographical wordGrammatical wordLexeme词在语法上处于承上启下的枢纽位置,是词法和句法交汇点。
《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英语的word即“词”,可以分为morpheme即“词素”,而morpheme又可以分为自由词素(free morpheme)和粘着词素(bound morpheme),自由词素可以独立成词,例如,bed,tree,sing,etc.而粘着词素则必须依赖一定的词根才能成词,例如,s在dogs,al在national,以及dis在disclose中。
而在汉语中,语素很难界定,例如,狗,幽默,巧克力,葡萄,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