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之为政以德同步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64.50 KB
- 文档页数:3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为政以德试题 2019.09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依于仁,游于艺(游戏)君子质而已矣(本质纯真朴实)B.孙以出之(出去) 可使为之宰也(主管)C.不患无位(担忧)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指责)D.小人之过也必文(掩饰)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责备)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全错的一项是()A.斯远鄙倍矣(边境)御人以口给(敏捷)B.雍也仁而不佞(有口才)鲜矣仁(少)C.夫子为卫君乎(替,给)君子矜而不争(夸耀)D.人焉廋哉(隐藏)侍于君子有三愆(美德)3,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
虽然,其马将必侠。
”定公色不悦,谓左右曰:“君子固有诬人也。
”颜回退。
后三日,牧来诉之曰:“东野毕之马侠,两骖曳两服入于厩。
”公闻之,越席而起,出驾召颜回。
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野毕之御,而子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佚’,不识吾子奚何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
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马。
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
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
今东野毕之御也,升马执辔,衔体正矣;步骤驰骋,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扰乃求马不已。
臣以此知之。
”公曰:“善,诚若吾子之言也。
吾于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作,马穷则佚。
自古至今,未有穷其下而能危者也。
”公悦,遂以告孔子。
孔子对曰:“夫其所以为颜回者,此之类也。
岂足多哉!”(选自《孔子家语·颜回》)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固有诬人也固:原来 B.昔者帝舜巧于使民巧:灵巧C.是以舜无佚民是:此,这D.岂足多哉多:称赞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勾践说于国人曰B.子亦闻东野毕之善御乎?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善则善矣此则国人之罪也D.舜不穷其民力樊哙侧其盾以撞3.下列对鲁定公由“不悦”转而为“悦”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颜回的话在政事方面给鲁定公以有益的启示。
姓名,年级:时间:一、基础知识错误!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譬.如北辰(bì) 禹稷躬稼.(jià)盍.彻乎(hé) 偃.旗息鼓(yān)B.分崩.离析(bēnɡ) 聚敛.附益(liǎn)安无倾.(qīnɡ) 道.之以政(dǎo)C.千乘.之国(shènɡ) 乘.人之危(chènɡ)既庶.矣(shù)玉毁椟.中(dú)D.虎兕.出柙(sì) 前仆.后继(pú)冉有仆.(pū)举善教.不能(jiāo)解析:选B。
A。
“譬”应读pì,“偃"应读yǎn;C.“乘.人之危”应读chénɡ;D。
“前仆.后继"应读pū,“冉有仆.”应读pú.错误!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格:至,来.这里指内心归依,心悦诚服B.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敬:做事情严肃认真,一丝不苟C.使民敬、忠以劝.劝:努力D.年饥.,用不足,如之何饥:饥饿解析:选D。
D项,饥:年成不好,灾荒.错误!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既富.矣,又何加焉A.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B.于斯三者何先.C.既来之,则安.之D.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解析:选B。
名词作动词,把……放在前面。
错误!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B.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季氏富于.周公C.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D.如之何其.彻也其.身正,不令而行解析:选C。
C项两句中“也”均表句中停顿。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现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B.季氏将有事..于颛臾C.举善而教不能..D.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解析:选D。
聚敛:重税搜刮民财。
第一课“为政以德〞课后练习一、基础积累〔11*3=3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C〕A、庶.民遮.掩摭.拾甘蔗.B、颛.臾祥瑞揣..测水流湍.急C、案牍渎..职牛犊.买椟.还珠D、郾.城都江堰偃..旗息鼓揠.苗助长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A、陈.力就列.〔摆出来;职位/相.夫子〔辅佐〕B、齐.之以刑〔齐备〕/使民敬、忠以劝.〔努力〕C、有国.有家.〔邦国;家庭〕/萧墙..之内〔宫门照壁〕D、尔言过.矣〔过分〕/尔是过.与〔责备〕3下列对加点字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D〕①使民以.时②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③民免而.无耻④节用而.爱人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4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一项〔A〕A尚德.哉若人/君子之德.风B敬事而信./民无信.不立C羿善.射/举善.而教不能 D富.之/ 季氏富.于周公5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B〕①曰:“富.之。
〞②举善.而教不能,则劝③选贤.与能,讲信修睦④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⑤故人不独亲.其亲⑥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⑦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⑧吾妻之美.我者A①③⑦/②④/⑤⑧/⑥B①④⑦/②③⑥/⑤⑧C①②⑤/③④⑦/⑥⑧D①④⑤/②③⑧/⑥⑦6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C〕A举善而教不能..C而求..,则劝B民免而无耻也为之聚敛..于颛臾..而附益之D季氏将有事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D〕A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B居其所而众星共之C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D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8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B〕A无乃/尔是/过与 B无乃/尔是过/与C、无/乃尔/是过/与D、无乃/尔/是/过与9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一项是〔B〕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B、无乃尔是过与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D、季氏富于周公10下列成语来源与孔子言论无关一项是〔B〕A、祸起萧墙B、舍本逐末C、分崩离析D、既来之,则安之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C〕A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第一课“为政以德”课后练习一、基础积累(11*3=3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C)A、庶.民遮.掩摭.拾甘蔗.B、颛.臾祥瑞.揣.测水流湍.急C、案牍.渎.职牛犊.买椟.还珠D、郾.城都江堰.偃.旗息鼓揠.苗助长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A、陈.力就列.(摆出来;职位/相.夫子(辅佐)B、齐.之以刑(齐备)/使民敬、忠以劝.(努力)C、有国.有家.(邦国;家庭)/萧墙..之内(宫门照壁)D、尔言过.矣(过分)/尔是过.与(责备)3下列对加点字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D)①使民以.时②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③民免而.无耻④节用而.爱人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4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一项(A)A尚德.哉若人/君子之德.风 B敬事而信./民无信.不立C羿善.射/举善.而教不能 D富.之/ 季氏富.于周公5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B)①曰:“富.之。
”②举善.而教不能,则劝③选贤.与能,讲信修睦④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⑤故人不独亲.其亲⑥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⑦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⑧吾妻之美.我者A①③⑦/②④/⑤⑧/⑥B①④⑦/②③⑥/⑤⑧C①②⑤/③④⑦/⑥⑧D①④⑤/②③⑧/⑥⑦6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C)A举善而教不能..C而..,则劝 B民免而无耻求也为之聚敛..于颛臾..而附益之D季氏将有事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D)A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 B居其所而众星共之C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D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8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B)A无乃/尔是/过与 B无乃/尔是过/与C、无/乃尔/是过/与D、无乃/尔/是/过与9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一项是(B)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B、无乃尔是过与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D、季氏富于周公10下列成语来源与孔子言论无关一项是(B) A、祸起萧墙 B、舍本逐末 C、分崩离析 D、既来之,则安之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C)A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论语>选读》高考复习一、为政以德1、子适卫,冉有仆(1)。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2)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13〃9)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2〃7)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二者有没有矛盾?2、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3》)就以上两章内容,说说孔子治国的基本思想及局限性何在?3、孔子坚持认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你如何评价这个观点?4、孔子说“均无贫”,这个“均”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相同?你怎样理解孔子的“均无贫”?二、克己复礼5、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3.3)孔子“正名”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认为治理国家要先正名,理由是什么?6、在孔子看来,礼和仁是什么关系?试结合课文有关章节,谈谈你的理解。
7、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1•2)子夏问孝,子曰:‚色难(1)。
有事,弟子服其劳(2);有酒食,先生(3)馔(4),曾是以为孝乎?‛(2•8 )请结合以上文字,说说孔子所说的孝与礼的关系,并作简要评价。
8、宋儒说克己复礼就是“存天理,灭人欲”,“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和孔子原意有什么不同?四、知其不可而为之9、对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信念,不少隐者对孔子的行动持否定态度,连他的弟子也颇有微词。
第一课“为政以德”课后练习班级:姓名:一、基础累积1、以下加点字的读音完整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C)A、庶民遮盖摭拾...C、案牍渎职..甘蔗.B牛犊买椟还珠..、颛臾吉祥揣摩水流湍急....D 、郾城都江堰消声匿迹揠苗滋长....2、以下加点词的解说所有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A、陈力就列(摆出来;职位)相夫子(辅助)...、齐之以刑(齐全)使民敬、忠以劝(努力)B..C、有国有家(邦国;家庭)萧墙以内(宫门照壁)....、尔言过矣(过分)尔是过与(责怪)D..3、以下对加点字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D)①使民以时②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③民免而无耻...④节用而爱人.A、①②同样,③④同样B、①②同样,③④不一样C、①②不一样,③④同样D、①②不一样,③④不一样4、以下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整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A、尚德哉若人君子之德风B、敬事而信...、羿善射举善而教不可以、富之C..D.)民无信不立.季氏富于周公.5、以下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B)①曰:“富之。
” ②举善而教不可以,则劝③选贤与能,讲信修睦④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⑤故人不独亲其亲⑥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⑦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 ⑧吾妻之美我者.A、①③⑦ / ②④ / ⑤⑧/ ⑥B、①④⑦ /②③⑥ /⑤⑧C、①②⑤ / ③④⑦ / ⑥⑧D、①④⑤ /②③⑧ /⑥⑦6、以下加点词的古今意义都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C)、举善而教不可以,则劝A..B、民免而无耻..C、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D、季氏将有事..于颛臾7、以下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D)A、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B、居其所而众星共之C、道之以政,齐之以刑D、昔者先王认为东蒙主B)8、以下句子停留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无乃 / 尔是 / 过与B、无乃/尔是过/与C、无/乃尔/ 是过/ 与D、无乃 / 尔/ 是/ 过与9、以下各句句式与其余三句不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B)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B、无乃尔是过与C、而谋动兵戈于邦内D、季氏富于周公10、以下成语的根源与孔子的言论没关的一项为哪一项(B)A、祸起萧墙B、因小失大C、土崩瓦解D、既来之,则安之11、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C)A、孔子是儒家文化的首创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为政以德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②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2)在本章中孔子认为怎样才能做到仁?2,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曰:“如斯而已乎?”②我欲仁,斯仁至矣③为之,犹贤乎已④君子曰:学不可以已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晁端友寒林残日欲栖乌①,壁里青灯乍有天小雨愔愔(2)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注:①乌:乌鸦;②愔愔:寂静无声。
(1)诗中的“乌”和“马”两个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的三、四两句,叶梦得《石林诗话》作“小雨愔愔人不寐,卧听羸马啮残蔬”。
其中“不寐”与原诗“假寐”相比哪个更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道”是“治理”之义的一项是()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B.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C.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D.忠告而善道之6,指出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B.周监于二代C.女安,则为之 D.岂若从辟世之士哉7,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论语》选读课后文言练习参考答案一、《为政以德》第五题译文:孔子说:"大道的实行,和夏商周三代的精英,我都不能看到,但能看到有关当时太平盛世的记载。
大道的流行,是以天下为世人所共有。
选举贤能之人共同治理,大家讲信用,和睦相处,彼此合作,所以人们不只是亲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施慈于自己的儿女,更能推延仁爱,使所有老人都得以安享天年,壮年人都能贡献才力,儿童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成长,鳏寡孤独以及残废疾病的人都能得到丰厚的供养。
男的各尽其职务,女的各有其家庭。
货物资源都厌恶丢弃到地上浪费掉,但也不可放到自己家里私用。
既嫌恶有能力不肯使出来,但也不一定为自己出力才算效劳。
因此,人人都能诚实相待,和睦相处,故不会有阴谋诡计发生,也没有劫夺偷窃杀人越货的事情出现。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样美好的世界就算是真正的大同世界了。
"二、《克己复礼》第四题1、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
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
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
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译文:礼是怎么来的?说:人生下来就有欲望,有欲望却实现不了,就不能不想办法去索取,索取却没有度量分界,就不得不争执,争执就发生动乱,动乱导致贫穷。
先王非常讨厌动乱,于是制定礼仪来作为度量分界,用来满足人们的欲望,给予人们的索取,使得欲望的满足不会因为物质的匮乏而终止,物质的给予不会过分的顺从于欲望,欲望和物质两者相辅相成,这是礼出现的原因!2.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
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译文:鹦鹉能言,始终是飞鸟;猩猩会说话,也始终属于禽兽。
现在作为人而不受礼的规范,即使能说话,不也合了禽兽的心态么?只是禽兽无礼,才会有父子共妻。
所以,圣人兴起时,才制定礼教化人们,使人们有礼,从而懂得把自己与禽兽区别开来。
第一课“为政以德”课后练习■、基础积累(11*3=3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C )A、庶民遮掩摭拾甘蔗B、颛臾祥瑞揣测水流湍急C案牍渎职牛犊买犊还珠D、郾城都江堰偃旗息鼓揠苗助长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A、陈力就列(摆岀来;职位/相夫子(辅佐)• • •B、齐之以刑(齐备)/使民敬、忠以劝(努• • 力)C、有国有家(邦国;家庭)/萧墙之内(宫• • • • 门照壁)D、尔言过矣(过分)/尔是过与(责备)• •3下列对加点字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D)①使民以时②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③民• •免而无耻④节用而爱人•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4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一项(A)A 尚德哉若人/君子之德风B敬事而信/民• • •无信不立C羿善射/举善而教不能D富之/• • • • 季氏富于周公5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B)①曰:“富之。
”②举善而教不能,则劝③•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④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⑤故人不独亲其亲⑥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⑦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 •⑧吾妻之美我者A①③⑦/②④/⑤⑧/⑥B①④⑦/②③⑥/⑤⑧C①②⑤/③④⑦/⑥⑧D①④⑤/②③⑧/⑥⑦6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C)A举善而教不能,则劝B民免而无耻C而• • • •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D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 •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D)A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B居其所而众星共之C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D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B)A无乃/尔是/过与B 无乃/尔是过/与C、无/乃尔/是过/与D、无乃/尔/是/过与9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一项是(B)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B、无乃尔是过与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D、季氏富于周公10下列成语来源与孔子言论无关一项是(B)A、祸起萧墙B、舍本逐末C、分崩离析D、既来之,则安之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C)A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论语〉选读》经典练习题一、为政以德1、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材料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材料2: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季康子和孔子分别持什么治国思想?(1分)(2)你怎么看待孔子的德政主张?(3分)参考答案:(1)季康子:以法治国(法治)。
孔子:以德治国(德治)。
(1分)(2)赞同。
治政要以德为首,以德治政才能使天下归服,以德治政才能凝聚人心。
(3分)统治者是老百姓效仿和学习的对象,老百姓是被统治者影响和化育的对象。
一个好的统治者应该成为老百姓的道德模范,并且还要主动用自己的德行来引导、教育、感化老百姓,改造思想,移风易俗,全国上下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风尚,而不是靠刑罚手段来强制实施统治,获取政治清明天下太平。
2、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一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孔子的这段话体现了他的一种什么主张?这种主张体现了什么思想观?(2分)(2)你怎样评价孔子的这种主张?(2分)参考答案:(1)孔子主张通过道德、礼教来引导百姓,提高百姓的道德修养,让百姓内心有强烈的道德感和羞耻心。
这是人道主义思想观的体现。
(2)这个主张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教人避免犯罪,最彻底的办法是要使人内心有强烈的道德感和羞耻心;但是,在一定情景下,辅之以法制也是必要的,对某些人,仅用道德、礼教也不起作用,这时就必须辅之以法制。
3、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12.7)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2.19)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第一课“为政以德”课后练习班级:姓名:一、基础积累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C )A、庶民遮掩摭拾甘蔗B、颛臾祥瑞揣测水流湍急C、案牍渎职牛犊买椟还珠D、郾城都江堰偃旗息鼓揠苗助长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A、陈力就列(摆出来;职位)相夫子(辅佐)B、齐之以刑(齐备)使民敬、忠以劝(努力)C、有国有家(邦国;家庭)萧墙之内(宫门照壁)D、尔言过矣(过分)尔是过与(责备)3、下列对加点字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D )①使民以时②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③民免而无耻④节用而爱人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A、尚德哉若人君子之德风B、敬事而信民无信不立C、羿善射举善而教不能D、富之季氏富于周公5、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B )①曰:“富之。
”②举善而教不能,则劝③选贤与能,讲信修睦④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⑤故人不独亲其亲⑥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⑦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⑧吾妻之美我者A、①③⑦/②④/⑤⑧/⑥B、①④⑦/②③⑥/⑤⑧C、①②⑤/③④⑦/⑥⑧D、①④⑤/②③⑧/⑥⑦6、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C )A、举善而教不能,则劝B、民免而无耻C、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D、季氏将有事于颛臾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D )A、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B、居其所而众星共之C、道之以政,齐之以刑D、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8、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B )A、无乃/尔是/过与B、无乃/尔是过/与C、无/乃尔/是过/与D、无乃/尔/是/过与9、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B )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B、无乃尔是过与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D、季氏富于周公10、下列成语的来源与孔子的言论无关的一项是( B )A、祸起萧墙B、舍本逐末C、分崩离析D、既来之,则安之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C )A、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第一课“为政以德”课后练习一、基础累积( 11*3=33 分)1、以下加点字的读音完满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C )A、庶民掩盖摭拾甘蔗....B、颛臾吉祥推测水流湍急....C、案牍渎职牛犊买椟还珠....D、郾城都江堰偃旗息鼓揠苗滋长....2、以下加点词的解说所有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A 、陈力就列(摆出来;职位 /相夫子(协助)...B、齐之以刑(齐备) /使民敬、忠以劝(努..力)C、有国有家(邦国;家庭) /萧墙以内(宫....门照壁)D、尔言过矣(过分) /尔是过与(责备)..3 以下对加点字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D)①使民以时②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③民..免而无耻④节用而爱人..A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一样样C①②不一样样③④相同D①②不一样样③④不一样样4 以下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满相同一项(A)A 尚德哉若人 / 君子之德风 B敬事而信/民...无信不立 C 羿善射/ 举善而教不可以 D 富之/....季氏富于周公.5 以下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B)①曰:“富之。
” ②举善而教不可以,则劝③..选贤与能,讲信修睦④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⑤故人不独亲其亲⑥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⑦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⑧吾妻之美我者.A①③⑦ / ②④/ ⑤⑧/ ⑥B①④⑦ / ②③⑥ / ⑤⑧C①②⑤ / ③④⑦ / ⑥⑧D①④⑤ / ②③⑧ / ⑥⑦6以下加点词的古今意义都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C)A 举善而教不可以,则劝B 民免而无耻C 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D季氏将有事于颛臾....7 以下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D)A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B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C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D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8 以下句子逗留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B)A无乃/ 尔是/ 过与B无乃/尔是过/与C、无/ 乃尔/ 是过/ 与 D 、无乃 / 尔/ 是/ 过与9以下各句句式与其余三句不一样样一项为哪一项(B)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B 、无乃尔是过与C、而谋动兵戈于邦内 D 、季氏富于周公10以下成语本源与孔子言论没关一项为哪一项(B) A 、祸起萧墙 B 、因小失大 C 、分化崩溃 D、既来之,则安之11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C)A孔子是儒家文化的首创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论语》习题1——为政以德的解读和练习(一)为政以德——治国的德政主张在治国方略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数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也叫“德治”。
[内涵解读](1)为政以德“德”和“礼”是孔子政治的主要主张。
“为政以德”是对执政者的素养、执政的方法提出的要求。
执政者应实行“仁政”:①以民为本,对百姓不能过分地压迫剥削,应在富民的同时教化百姓;②执政者应用自身的德行给百姓树立榜样,建立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规范人的行为,以实现社会的稳定。
(2)民生与教化孔子高唱仁爱赞歌的同时不忽视老百姓的温饱。
冉有问政时,孔子先强调“富之”再强调“教之”。
在孔子的思想中,物质与精神均不容忽视,但更倾向于精神,当两者必选其一时,孔子做出“去食”的选择,这体现了儒家“舍生取义”的思想主张。
(3)先富后教孔子提出“富民”和“教民”的思想,而且是“先富后教”,这是正确的。
但这并不是说“富”比“教”重要。
在孔子的观念中,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两者之间没有矛盾,只是反映出孔子治国思想的两层意思。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就要保证百姓的基本生活,这是基础,所以提倡“富之”;孔子又主张治国以“礼”,就是要重视“教化”,使百姓遵守“礼”,就是提倡百姓要有一种精神力量,重视人的基本准则。
(4)“均贫富”与“均无贫”“均贫富”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均无贫”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一致,不是均贫富,而是上下各得其分。
[语篇摘译]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孔子说:“运用道德来治理国政,就好像北极星一样,安居其位,而其他星辰都环绕着它。
”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孔子说:“用政令来训导百姓,用刑罚来整顿百姓,百姓可以免除罪过但没有羞耻心;用道德来训导百姓,用礼教来整顿百姓,百姓就会有羞耻心而内心归顺。
《论语》选读之《为政以德》同步练习《<论语>选读》课课练01为政以德五、基础知识巩固性训练1.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A.为.政以德何以伐为.B.既.富矣,又何加焉既.来之,则安之C.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敬事而信.D.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A.居其所.(位置)而众星共之庶.(众多)矣哉!B.使.(让)民以时则将焉用彼相.(宰相)矣C.小子鸣鼓而攻.(攻打)之可也有若对曰:“盍.(何不) 彻乎”D.如杀无道,以就.(亲近)有道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劝导)3.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于斯三者.何先②丘也闻有国有家者.③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④吾二臣者.皆不欲也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4.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如杀无道,以.就有道②使民以.时③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④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5.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道之以.政②则修文德以.来之③是社稷之臣也.④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6.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A.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B.危而.不持,颠而不扶C.子欲善而.民善矣D.禹稷躬稼而.有天下7.选出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A.如之何其.彻也B.居其.所而众星共之C.俱不得其.死然D.其.身不正,虽令不从8.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用道德来训导百姓,用礼制来整治百姓,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会有很高的品格。
】B.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论语》选读练习题(一)《为政以德》(答案)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共:通“拱”,读gǒng,环抱,环绕。
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通“导”,读dǎo,训导。
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道:通“导”,读dǎo,治理4.求!无乃尔是过与与:同“欤”,读yú,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
二、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古义:没有羞耻心。
古代不守礼义、不光彩、不体面即“无耻”,如寡妇改嫁、战败逃跑等。
今义:道德水平低下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古义:有战事,指采取军事行动。
事,特指战事、祭祀等军国大事。
今义:(1)忙,不闲;(2)有工作干;(3)忧愁或顾虑(4)惹事,出现变故3.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
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4.既来之,则安之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词类活用类型1.如杀无道,以就有道(形容词作名词,“无道”指不守道义的人;“有道”,指道德高尚的人。
)2.举善而教不能(形容词作名词,“善”指优秀者;“不能”指能力差的人。
)3.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名词作动词,“风”,好比风,“草”,好比草。
)4.草上之风(名词作动词,“上”,施加。
)5.于斯三者何先(名词作动词,“先”,把……放在前面。
)6.齐之以刑(形容词作动词,齐”,整治、整顿。
)7.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使动用法,“富”,使……富足。
)8.足食,足兵(使动用法,“足”,使……充足。
)9.既来之则安之(使动用法,“来”,“安”,使……来,使……安定)四、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类型(一)主谓倒置1.君子哉若人!2.尚德哉若人!(二)宾语前置3.既富矣,又何加焉4.何以伐为5.无乃尔是过与6.百姓足,君孰与不足(三)状语后置7.为政以德8.道之以政9.齐之以刑10.道之以德11.齐之以礼12.使民以时13.临之以庄14.虎兕出于柙15.龟玉毁于椟中16.季氏富于周公五、重要思想(1)为政以德:“德”和“礼”是孔子政治的主要主张。
《<论语>选读》之《为政以德》【内容概述】孔子主张运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反对暴政与刑杀;以仁义道德来教导百姓,用制度礼义来说服百姓,百姓才有廉耻之心而走正道。
为政以德的思想包含了:以德、礼导民;富而后教;取得百姓信任;节用爱人,使民以时;反对横征暴敛;“足民”藏富于民;正己等。
均无贫:孔子所谓的“均无贫”指的是不同等级地位的人各自得到应该得到的部分,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阐释的,不同于“平均主义”。
【基础练习】(一)●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以上材料表现了为政者怎样的基本素质(内心修养)?如何评价这一素质?(二)●11·17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子曰:“非吾徒也。
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12·19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12.9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2.孔子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作用,但是他又让自己的学生对求“鸣鼓而攻之可也!”,这样做不是自相矛盾的吗?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拓展训练】(一)●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
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
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樊迟请学稼。
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
曰:“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
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1.孔子为什么评价南宫适“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2.请结合两则材料内容回答,为什么孔子敬仰“禹、稷躬稼”而批评樊迟“学稼”?(二)●12·9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课时追踪检测 ( 一) 为政以德一、基础稳固1.以下加点词的解说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格:风格B.子适卫,冉有仆.仆:倒在地上C.无乃尔是过.与过:责怪之可也攻:攻打D.小子鸣鼓而攻.分析:选C A 项,格:至,来。
这里指内心归依,五体投地。
B 项,仆:驾御车马,赶车。
D 项,攻:批评,谴责。
2.指出以下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说含义。
(1) 曰:“富之。
”富: ____________________.(2) 于斯三者何先.先: ____________________(3) 既来之,则安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4) 举善而教不可以,则劝善: 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使动用法,使富饶(2)名词作动词,把放在前方,先做(3)使动用法,使来(4) 形容词作名词,守道义的人,优异的人3.请解说以下加点词“于”的用法和意义。
(1) 于斯三者何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虎兕出于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季氏富于周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季康子问政于.孔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介词,在(2)介词,引出动词的对象,可不译(3)介词,对 (4)介词,从 (5) 介词,比(6)介词,向4.以下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同样的一组是()A.①则修文德以来之.②临之以庄.B.①有耻且格②且尔言过矣..C.①固而近于费②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D.①既富矣,又何加焉.②子为政,焉.用杀分析:选 A A 项,均为代词,指人; B 项,连词,表递进,并且/ 连词,表并列,并且; C 项,连词,表并列关系,并且/ 连词,表修饰关系; D 项,疑问语气词,呢 /疑问代词,哪里。
《论语》选读之《为政以德》同步练习
1.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A.为.政以德何以伐为.B.既.富矣,又何加焉既.来之,
则安之
C.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敬事而信.
D.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A.居其所.(位置)而众星共之庶.(众多)矣哉!
B.使.(让)民以时则将焉用彼相.(宰相)矣
C.小子鸣鼓而攻.(攻打)之可也有若对曰:“盍.(何不) 彻乎?”
D.如杀无道,以就.(亲近)有道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劝导)
3.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于斯三者.何先②丘也闻有国有家者.③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④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
4.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如杀无道,以.就有道②使民以.时③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④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
5.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道之以.政②则修文德以.来之③是社稷之臣也.④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
6.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B.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C.子欲善而.民善矣D.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7.选出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如之何其.彻也B.居其.所而众星共之C.俱不得其.死然D.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
8.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用道德来训导百姓,用礼制来整治百姓,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会有很高的品格。
】
B.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让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才能信任(统治者)。
】
C.无乃尔是过与?【这不就是你的过错吗?】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如果百姓富足了,您怎么会一个人不富贵呢?如果百姓不富足,您又怎能一个人富足呢?】9.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A.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君子的品德好比风,小人的品德好比草,草受风吹拂,一定顺风而倒。
】
B.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要使老百姓严肃认真、尽心竭力并且服从劝导,该怎么办?】
C.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是君子就得像个人!有了高尚的道德才像个人。
】
D.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如果国家有危险却不去扶持,即将被推翻却不去救助,那还要用宰相干什么呢?】
10.选出下列各项中全都属于孔子的“为政以德”的“德政”措施的一项()
A.①其身正,不令而行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B.①举善而教不能②足食,足兵,民信之
C.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②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D.①临之以庄,则敬②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
六、名句背诵检测
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⑵陈力就列,。
⑶,,则将焉用彼相矣?
⑷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⑸盖均无贫,和无寡,。
⑹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
⑺,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⑻,。
草上之风,必偃。
⑼临之以庄,则敬;,;举善而教不能,则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