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8_胶料的组成及配合
- 格式:ppt
- 大小:6.45 MB
- 文档页数:53
三元乙丙橡胶配方
1.基础胶料:
-三元乙丙橡胶(EPDM):100份
-二甲基异戊基四胺(DMC):1.5份
-碳黑:40份
-润滑剂:2份
2.填充剂:
-活性石墨:70份
-沙粉:30份
-粉末硅酸钙:15份
3.加工助剂:
-罗纹状增塑剂:5份
-碱性加工剂:1份
-抗热老化剂:2份
-防黄剂:0.5份
以上配方的详细解释如下:
1.基础胶料:
-三元乙丙橡胶(EPDM)是这种配方的主要成分,质量比例为100份。
EPDM橡胶具有优异的耐候性和耐腐蚀性,可以在各种恶劣环境下使用。
-二甲基异戊基四胺(DMC)是一种交联剂,可以提高橡胶的耐热性和
强度。
碳黑是一种填充剂,可以提供橡胶材料的增强和加强机械性能的效果。
润滑剂的作用是减少胶料的黏性,提高加工性能。
2.填充剂:
-活性石墨是一种高温稳定材料,能够增加橡胶的导电性和抗静电性能。
-沙粉主要是为了增加胶体的硬度和刚性,提高材料的抗拉强度和耐
磨性。
-粉末硅酸钙可以提升橡胶的抗撕裂强度和耐酸碱性。
3.加工助剂:
-罗纹状增塑剂用于提高橡胶的柔韧性和伸展性。
-碱性加工剂的作用是调整橡胶材料的酸碱度,提高其加工性能。
-抗热老化剂可以延长橡胶材料的使用寿命。
-防黄剂的作用是抑制橡胶的老化和变黄。
橡胶加工工艺及配方一、橡胶加工工艺橡胶加工是指将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通过一系列的加工工艺转变为橡胶制品的过程。
橡胶加工包括混炼、成型、硫化、整形以及后续的后加工。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工艺。
1.混炼:混炼是将橡胶与其他配合剂进行均匀混合的过程。
混炼的目的是将橡胶与填料、增塑剂、防老剂、硫化剂等配合剂充分混合,使其形成均匀的胶料。
混炼的方法有机械混炼和硫化混炼两种,其中硫化混炼可以在橡胶中添加硫化剂。
2.成型:成型是将混炼好的胶料加工成所需形状的过程。
成型的方法主要有挤出、压延、注塑和压力成型等。
其中挤出是将胶料挤出成带状或圆形截面的连续均匀条状物,压延是将胶料压成平板,注塑是将胶料注入模具中,压力成型是将胶料放入模具中加热压缩成型。
3.硫化:硫化是橡胶加工中最重要的工艺之一、硫化是通过加热胶料使之与硫化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交联结构,从而使橡胶具有弹性和耐热性能。
硫化的方法主要有自硫化和热硫化两种。
自硫化是在胶料中添加硫化剂,在室温下反应,需要较长时间。
热硫化是在高温下进行硫化反应,时间较短。
4.整形:整形是将硫化好的橡胶制品进行修整,使其形状和尺寸满足要求。
整形的方法主要有切割、修边、修磨和涂覆等。
5.后加工:后加工是在整形后对橡胶制品进行表面处理,以增加其外观和使用寿命。
后加工的方法主要有涂漆、磨光、抛光、喷漆等。
二、橡胶配方橡胶配方是指将橡胶与各种配合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胶料的配方。
橡胶配方的配料包括橡胶本体、填充剂、增塑剂、硬化剂、防老剂、防护剂、促进剂等。
下面将介绍常用的橡胶配方。
1.橡胶本体:橡胶本体是指原料橡胶,可以是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
常用的橡胶有天然橡胶、丁苯橡胶、丁腈橡胶、氯丁橡胶、丁基橡胶等。
2.填充剂:填充剂是指填充到橡胶中的无机或有机物质,可以改变橡胶的物理和机械性能。
常用的填充剂有炭黑、白炭黑、沉香末、沥青等。
3.增塑剂:增塑剂是指能增加橡胶柔软性和延展性的物质。
常用的增塑剂有塑化油、脂肪酸酯、酸酐和酯类增塑剂等。
橡胶配料工序是橡胶制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原材料加工:生胶需要切碎并烘干,同时配合剂需要进行粉碎、筛选、溶化、过滤和蒸发等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生胶和配合剂的烘干温度不得超过70°C,以避免引起燃烧。
2. 配料:将各种生胶、配合剂按配方逐项称量,并存放于容器内,以备混炼。
配料应尽量采用密闭自动称量,以减少粉尘飞扬。
人工配料时,必须轻拿轻放,同时应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室内应有吸尘装置,并保持通风良好,以减少各种粉尘对人体的危害。
在完成配料后,就可以进行混炼工序,即将橡胶与其他配合剂进行均匀混合,形成均匀的胶料。
混炼的方法有机械混炼和硫化混炼两种,其中硫化混炼可以在橡胶中添加硫化剂。
完成混炼后,就可以进行成型工序,即将混炼好的胶料加工成所需形状。
成型的方法主要有挤出、压延、注塑和压力成型等。
以上是橡胶配料工序的基本步骤,供您参考,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操作规程编号:YTO-FS-PD435橡胶试验胶料的配料、混炼操作规程通用版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橡胶试验胶料的配料、混炼操作规程通用版使用提示:本操作规程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
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试验胶料配料:- 称量前将天平校准,严格按照配方表称量各种胶料和配合剂。
共用器皿(如药匙、托盘)每配完一种小料要擦拭一次,以免各种小料混合称量;- 制备胶料试验用的各种配合剂应符合标准要求的规定,所用的各种配合剂的有效期均为半年;- 生胶和碳黑应精确到1g,油类应精确到1g或±1%(以精度高的为准),硫磺和促进剂精确到0.02g,氧化锌和硬脂酸精确到0.1g,所有其它配合剂都精确到1%。
2试验胶料的混炼程序- 将配制好的各种配合剂按顺序摆放在开炼机附近;- 检查安全闸,检查开炼机缝隙中有无杂物,最小辊距不小于0.4mm,最大辊距不大于4mm,按规定调整所需辊温,双手不得超过安全线;- 按原材料配方中的混炼顺序进行混炼,在混炼过程中,辊温始终保持在规定的温度±5℃范围内;- 作3/4割刀时,其操作方法是:分别由左向右,由右向左割取包辊胶宽度的3/4,待辊筒上的堆积胶都通过辊筒间隙时,将割下的胶推向辊筒的左边或右边并续入,如此反复切割,左右切割一次为一刀,两次连续的割刀允许时间间隔20s;- 当堆积胶或辊筒表面上还有明显的游离粉末时,不应切割胶料,从间隙散落下的配合剂,应及时小心收集并重新混入胶料中;- 混炼后的胶料重量与原材料的总重量之差为0.5%~-1.5%;- 混炼后的胶料应放在干净、干燥的试验台上,作好标识(胶料名称、混炼时间),冷却后胶料用垫布包好,填写检验通知单(胶料名称、试验姆的、试验项目、混炼完成时间),一同送入硫化室。
百科:橡胶的配合在橡胶(生胶)中添加各种橡胶助剂(又称配合剂、配合材料),均匀混合,配成适用胶料,以便进一步加工。
是橡胶制品生产过程中一项关键工艺技术,目的是:①提高橡胶物理性能;②改善橡胶加工性,以利操作;③配入填料以降成本。
招生过后文章更加精彩报名加微信长按下面识别加好友:为此,须寻找适当配合材料,选择最宜的组合配比、混炼条件、硫化条件,并按经济合理的原则,获取最佳的综合性能。
长期以来,橡胶配合工艺近于一种从实际经验总结出来的技艺。
随着高分子材料科学及其测试方法的进步,橡胶配方工作者运用现代仪器、统计分析方法和电子计算机,已能高效准确地设计出各种胶料配方。
橡胶配合技术的发展1839年,美国C.固特异发明橡胶硫化法,使橡胶有了优良的使用性能。
随着硫化促进剂和防焦剂等的发明,硫化时间缩短,橡胶性能进一步提高。
从橡胶的最初配方(表中的配方Ⅰ)发展到现代基础配方(表中的配方Ⅳ和Ⅴ),其橡胶性能(以抗张强度为代表)显著改善(见图)。
配方Ⅰ虽然可以硫化,但硫化的时间需要几个小时,橡胶性能很差;若以配方Ⅳ和Ⅴ为基础,按橡胶制品性能和生产工艺要求,再添加辅助操作材料、增进胶料性能材料、降低成本的材料等,就成为品类繁多的现代生产上的实用配方。
按制品使用性能和结构的要求,选择适当的配合剂及其用量。
同时,还要拟订适宜的混炼工艺和硫化条件。
为了提高胶料的物理机械性能,有以下规律可循,这也是设计实用胶料配方和工艺条件的依据。
①为提高硬度和定伸强度,宜采用天然橡胶、氯丁橡胶和丁腈橡胶等胶种。
加入补强填充剂可提高胶料硬度,其粒径越小,胶料硬度越大。
适量增加硫化剂用量,延长硫化时间,增加交联密度,也可提高制品的定伸强度。
②为提高抗张强度,宜采用天然橡胶或氯丁橡胶等结晶性胶种。
补强填充剂的品种是关键,对每种橡胶有其最佳用量。
胶料的硫化程度对于物理性能也有一个最佳区域。
③为提高撕裂强度,宜选用自粘强度大的胶种(如天然橡胶),粒子小且各向同性的补强填充剂,中等活性并具有平坦硫化效果的硫化促进剂。
聚合物加工原理与设备习题汇总Chapter 1绪论1.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的定义。
2.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的基本任务是什么?3. 简述聚合物转变时所发生的主要变化。
4. 聚合物加工与成型的形式。
5. 聚合物成型加工方法是如何分类的?简要分为那几类?6. 聚合物加工可分为哪几个过程?Chapter 2 材料的加工性质1、名词解释:可挤压性、可模塑性、可延性、可纺性、熔融指数、2、试述聚合物成型加工对聚集态转变的依赖性?5、为什么聚合物表现出可纺性,而小分子不具有可纺性?3. 聚合物的粘弹行为对加工的影响?Chapter 2-1 聚合物的流变性质(高物内容,未讲,但有考试涉及)1、名词解释: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假塑性流体、膨胀性流体、时间依赖性液体、切力变稀切力增稠、表观粘度、触变性性液体、震凝性液体2.与低分子物相比,聚合物的粘性流动有何特点?3.什么是牛顿型流体和非牛顿型流体?试用流变方程和流动曲线说明非牛顿型流体的类型。
4.何谓表观粘度?试述大部分聚合物熔体为假塑性流体的理由。
5.简述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其熔体粘度的关系。
6.试述温度对聚合物熔体粘度的影响。
7、剪切流动和拉伸流动有什么区别?8.分析并讨论影响热塑性塑料成型加工中熔体粘度的因素。
9、何谓温度-压力等效性?生产时为什么不能同时大幅度提高温度和压力?10.加工过程中提高压力的利弊?11.在实际加工过程中,PC和PE采用什么方法降低粘度最佳?为什么?12.比较热固性塑料、热塑性塑料加工过程中的流变行为。
13.讨论分子量分布对聚合物粘度的τ、γ敏感性的影响?14.在实际加工过程中,PS、PMMA和PVC(剪切速率或剪应力)采用什么方法降低粘度最佳?为什么?15.在中等剪切速率范围内,结合聚合物结构说明切力变稀和切力增稠现象?Chapter 2-2 聚合物液体在管和槽中的流动(自学)名词解释:端末效应、鲨鱼皮症、压力流动、收敛流动、拖曳流动、柱塞流动1.聚合物熔体在剪切流动过程中有哪些弹性表现形式?在成型过程中可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弹性表现对制品质量的不良影响?2.聚合物熔体的离模膨胀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分析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