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系统的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4.26 MB
- 文档页数:19
第1节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第2课时)1.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的一组激素是()A.生长激素、肾上腺素、胰岛素、性激素B.生长激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C.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性激素、胰岛素D.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答案】D【分析】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生长;肾上腺激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而升高血糖、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兴奋剂;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性激素能够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肾上腺皮质激素如醛固酮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吸Na+排K+,使血钠升高、血钾降低;甲状腺素能够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
【详解】A、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生长;性激素能够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肾上腺素和胰岛素不能促进生长发育,A错误;B、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不能促进生长发育,B错误;C、甲状腺素能够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胰岛素不能促进生长发育,C错误;D、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甲状腺素均能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D正确。
故选D。
2.下列哪一组激素是由同一个腺体分泌、且不能口服的()A.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B.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答案】D【分析】常见的激素中,多肽类和蛋白质类激素不能口服(避免被消化系统分解为相应的氨基酸而失去功能),固醇类激素可以口服,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部分可以口服(如甲状腺激素可以口服,肾上腺素不可以口服)。
【详解】A、肾上腺素是肾上腺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是胰岛A细胞分泌的,A不符合题意;B、促甲状腺激素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的,B不符合题意;C、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分泌的,生长激素是垂体分泌的,C不符合题意;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都是胰腺中的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胰高血糖素的化学本质是多肽,二者均不能口服,D符合题意。
第三章程序的基本结构3.1程序的顺序结构一、教材分析教材是教科版信息技术(选修)《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三节程序的顺序结构,本节为第1课时。
主要内容是顺序结构程序的设计的方法,赋值语句、输入输出语句的格式功能。
从本节起学生尝试编写完整的程序,是学好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和算法与程序设计这本教材的关键,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效果将影响后续章节的学习效率。
二、学情分析教学中,采用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为引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一起分析问题画出流程图,学生根据流程图和提示把程序补充完整,降低学习难度。
对于基本输入语句Inputbox()、赋值语句、基本输出语句Print先让学生感受功能,通过今后的多次练习他们会掌握其用法,重点学习用顺序结构程序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程序顺序结构的执行流程,掌握赋值语句和输入输出语句,能够编写简单的顺序结构的程序,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计算问题。
2、方法与过程本节从简单的问题入手,如求圆的面积,让学生初步掌握赋值语句和输入输出语句的使用方法及其功能。
进而转入较为复杂的问题,如编写程序使从键盘上输入一个三位数,然后反方向输出,并且运用到上一章所学的运算符、表达式等,对知识进行巩固,课程安排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让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有更大空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经历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用计算机编程的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共同探究问题,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协助学习的乐趣。
四、重点难点1、重点①赋值语句和输入输出语句的使用;②程序顺序结构的执行流程;③能编写程序解决简单的应用题。
2、难点根据题目写出正确的程序五、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模仿示例编程教学过程一、设计问题,引入新课问题1:我们学习了哪些基本语句?①赋值语句②输出语句 print ③注释语句④结束语句问题2:我们学习了哪些基本的函数?①与用户交互函数InputBox()、MsgBox() ②数学函数③字符串函数④日期函数⑤转换函数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基本的语句及函数通过一定的方式组织在一起的过程。
3.1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归纳生态系统的组分,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1.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2.阐明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课程标准目标解读1.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的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形成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完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2.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作用抵御和消除一定限度的外来干扰,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
1.阐明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生物因素及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组成,各组分紧密联系使生态系统成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系在一起形成复杂的营养结构。
知识精讲目标导航知识点01 生态系统及类型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范围: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知识点02 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必备成分)①主要成分:阳光、热能、土壤、温度、水、空气、无机盐等。
②作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生存环境),是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生态系统的基石)①生物类群: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还有:化能合成生物(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蓝藻、光合细菌②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主要成分。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消费者(最活跃的成分)①生物类群:异养生物,各种动物和寄生动物、寄生植物(菟丝子)、寄生细菌(球菌、乳酸菌、根瘤菌)、病毒。
②作用:通过自身代谢,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无机物排出体外后又可以被生产者重新利用,加快物质循环。
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传播。
是最活跃的成分。
4.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分解者(物质循环的关键成分)①生物类群:异养生物,各种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及腐生动物(蚯蚓、秃鹫、蜣螂)②作用:把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