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QEB-015-2017职业健康保护管理程序
- 格式:doc
- 大小:69.50 KB
- 文档页数:4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7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7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和控制职业病,保护劳动者的健康,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依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
第三条职业病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联防联控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实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标本兼治。
第五条国家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标准体系,推动职业病防治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
第二章职业病危害的调查评价第六条国家对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和不同劳动条件下的职业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评价,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
第七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标准,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类型和浓度,标明职业病防护设施、设备和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要求。
第八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档案,保存至少五年。
第九条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方法由国务院负责人民政府内设管理部门确定。
第十条用人单位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报告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应按照规定的时限予以解决。
第三章职业病防护设施、设备和劳动防护用品第十一条用人单位应当根据职业病危害评价结果,配置必要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备和劳动防护用品,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第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组织劳动者参加职业卫生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护意识和职业病防护能力。
第十三条职业病防护设施、设备和劳动防护用品的标准、规范由国务院负责人民政府内设管理部门规定,根据需要可以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制定。
第十四条用人单位应当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设备和劳动防护用品进行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保证其正常使用。
第四章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第十五条工作场所应当确保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第十六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管理制度,保证职业病防护措施落实到位。
题目:职业健康管理规程编号:制定人:制定部门:SHE处制定日期:年月日技术审核人:审核部门:制造部审核日期:年月日技术审核人:审核部门:质量管理部审核日期:年月日符合法规性审核人:审核部门:SHE处审核日期:年月日文件格式审核人:审核部门:质量管理部审核日期:年月日批准人:批准部门:管理者代表批准日期:年月日生效日期:年月日颁发部门:质量管理部复审日期:年月日分发部门分发份数人力资源部 1行政事务部 1制造部 1分发部门分发份数药物研究院 1中药研究院 1 SHE处 1质量管理部 1 QC 2物料仓库 1生产子公司 5生产和辅助车间各1份一.目的为提高员工职业卫生知识,规范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作业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止职业病的发生,特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职业病危害告知、职业卫生培训、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建立、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建立、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与应急处置管理的全过程。
三.责任者1.人力资源部1.1.负责签订合同时,告知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并签订职业病危害告知书,职业病危害告知书与员工人事档案一同保存。
1.2.负责向分配至职业病危害岗位的员工发放职业健康检查通知单,并通知其至指定体检单位进行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1.3.负责向由非职业病危害岗位调入职业病危害岗位的员工发放岗前职业健康检查通知单。
1.4.负责向由职业病危害岗位调入非职业病危害岗位员工发放离岗职业健康检查通知单。
1.5.负责向职业病危害岗位离职员工发放离岗职业健康检查通知单。
1.6.负责统计职业病危害岗位在职员工信息,协助SHE处开展在岗员工职业健康检查。
1.8.负责通知相关部门对存在职业禁忌证的员工进行调岗。
1.9.负责组织新进人员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
2.SHE处2.1.负责制定公司职业病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并监督各部门/车间对本规程的执行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7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7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评价第三章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第四章职业病危害特别行业第五章职业病防护和控制措施第六章职业病诊断第七章职业病报告和调查第八章职业病防治工作现场第九章防治职业病所需经费第十章法律责任第十一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防止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减少职业病危害对社会的影响,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国内的所有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所有用人单位以及个体工商户、农民工经纪机构、劳务派遣单位等与用人单位具有同等法律关系的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中发生的职业病防治。
第三条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因接触、吸入、摄入、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所致的疾病。
第四条本法所称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可能对劳动者健康造成危害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粉尘、噪声、振动、放射性物质、有害气体、有害温度、有害湿度、辐射等。
第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防护管理制度,采取必要措施,预防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
第六条职业病防治工作实行全员参与、分工负责、依法管理的原则。
第七条用人单位应当根据职业病危害防护需要,组织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评价,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第八条用人单位应当对员工进行职业病危害防护教育和培训,提高其防护意识和能力。
第九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病防治档案,对劳动者的职业病防护和诊断进行记录和管理。
第十条职业病诊断应当依法进行,确诊的职业病应当报告或者通知相关部门。
第十一条对于发生职业病的工人应当按照法律规定享受相应的待遇和保障。
第十二条职业病防治工作应当与劳动安全监管部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以及社会组织进行合作,共同推进。
第二章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评价第三章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第四章职业病危害特别行业......第十一章附则第六十六条本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职业健康管理控制程序1 目的通过对与公司重要危险源有关的运行与活动及员工职业健康管理过程的有效控制,确保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指标的有效实现,为公司员工持续提供健康安全的作业环境。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对与公司重要危险源有关的运行与活动及员工职业健康的管理过程。
3 术语和定义( 无 )4 职责和权限4.1 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实施公司HSE部所策划的职业健康管理控制过程。
4.2 项目单位总经理负责协调项目单位各部门执行职业健康管理控制过程。
4.3 公司HSE部4.3.1 负责策划和组织实施职业健康管理控制过程。
4.3.2 负责针对公司及项目单位各部门的职业健康管理进行必要的检查、指导。
4.3.3负责制订公司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标准,监督检查项目单位的执行情况。
4.4 公司物业办公室负责每年为员工提供一次健康体检。
4.5 公司采购部负责劳防用具的采购和管理。
4.6 项目单位餐饮服务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本单位餐厅的卫生状况。
4.7 公司及项目单位各部门4.7.1 负责本部门所涉及业务范围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控制和不断改进。
4.7.2 负责本部门劳防用品的申购、领用、发放和有效使用。
4.7.3 负责配合公司及项目单位安全管理部门对本部门的职业健康管理过程实施控制。
5 工作流程5.1 凡在新建、改建、扩建和改造项目中,必须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严格执行职业卫生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即“三同时”)的规定。
5.2 员工职业健康的管理控制5.2.1 员工健康体检5.2.1.1 新员工入职前需在指定医院进行体检,体检合格后方可录用。
公司/项目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保存员工入职体检报告。
5.2.1.2 公司物业办公室/项目综合部每年组织员工进行体检,并保存相关记录。
对检查结果显示健康状况存在问题的人员,公司物业办公室/项目综合部应提示员工进行复查。
职业健康管理程序1 目的和范围为了预防、控制和消减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员工健康,促进安全生产,特制定本程序。
2 术语本程序采用Q/SY1002系列标准规定的术语。
2.1 职业健康体检指员工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应急的职业健康检查。
2.2 健康监护档案健康监护全过程的客观记录资料,是系统地观察员工健康状况的变化,评价个体和群体健康损害的依据,其特征是资料的完整性、连续性。
2.3 职业危害作业场所指受化学毒物、物理因素、粉尘等各种生产性有害因素污染的室内作业场所。
3 职责3.1 安全环保科为本程序的归口管理科室。
负责职业健康管理监督检查工作。
3.2 党群工作科负责员工职业健康体检工作。
3.3 公司各基层单位(科室)按照各自的HSE职责,督促检查业务范围内的员工做好职业健康管理工作。
3.4 公司矿区服务处医务室负责建立职业健康管理网络,制定工作计划,协助组织员工职业健康体检、开展场所监测、防护用品配备、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及隐患治理工作。
4 程序内容4.1 职业健康防护4.1.1 公司各基层单位要为接害岗位员工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员工应按规定正确佩戴、使用。
具体执行《劳动保护用品管理程序》(PD//HSE-33)。
4.1.2 各基层单位要对职业健康防护用品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确保防护用品有效,不得使用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或者已经失效的防护用品。
4.1.3 各基层单位要配齐各类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并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和保养,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
4.2 职业健康体检4.2.1 公司应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中规定的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和检查周期,按时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保存相关资料。
具体执行《员工健康体检管理程序》(PD//HSE-46)。
4.2.2 公司及各基层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的员工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员工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女员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管理程序1.目的为了确保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符合LWDI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并得到有效地管理和实施,以实现LWDI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承诺。
2.范围适用于LWDI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的制定、实施与修订。
3.主要职责3.1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LWDI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的制定、审查和修订。
3.2经营管理室会同办公室负责汇总各单位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并提交管理者代表。
3.3有关职能部门和生产室负责编制本部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并按LWDI批准的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进行实施。
4.工作程序4.1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的制定4.1.1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的制定a)制定时机(1)每年年初或重大项目开始时;(2)LWDI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修订、更新;(3)LWDI重要环境因素、危险源发生变更时。
b)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的制定过程(1)各部门根据本部门工作性质制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提案,提交经营管理室;(2)经营管理室负责汇总各部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提案,并形成LWDI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经办公室会签后,提交管理者代表;(3)管理者代表组织对LWDI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进行审议,经院长批准后发布。
4.1.2目标指标制定依据及要求a)应与LWDI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的承诺相符合;b)应在LWDI原有水平基础上体现持续改进;c)应符合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考虑相关方的观点及要求;d)应以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污染的预防为主;e)应重点考虑已识别出的重要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及风险(其中不可接受风险必须制定目标指标);f)应符合LWDI财务、技术、经营状况,切实可行;g)目标指标应具体明确,文件化,如可行,应可测量。
职业健康安全监护程序(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Supervision Program)是指为了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组织和实施的一系列监督措施和程序。
该程序旨在预防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生命和健康,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一、职业健康安全监护程序的目标职业健康安全监护程序的目标是:1. 识别和评估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和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预防和降低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率。
2. 整合职业健康安全要求到组织的各项管理活动中,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成为公司的一项核心价值和任务。
3. 建立和维护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沟通渠道,促进员工参与职业健康安全的管理和监督。
4. 培养和提升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意识和技能,提高他们应对紧急情况和危险环境的能力。
5. 进行定期的职业健康安全培训和评估,评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和改进措施的实效。
二、职业健康安全监护程序的主要内容职业健康安全监护程序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职业健康安全政策和目标:组织制定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政策,明确公司对职业健康安全的承诺,并设定一系列具体的目标和指标。
2. 职业健康安全责任和职权: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在职业健康安全工作中的责任和职权,并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和考核机制。
3.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和维护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包括编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规定和操作规程,监测和评估职业健康安全状况,记录和报告职业病和事故情况,制定应急预案等。
4. 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估:对工作场所中的危害因素进行全面的识别和评估,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人因因素等,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5. 职业健康安全培训和教育: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健康安全意识和技能,使其能够正确应对各种情况和危险。
6. 职业健康安全监督和检查: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监督和检查机制,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巡视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和实施。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程序介绍本职业健康监护管理程序旨在确保员工在工作场所中的健康与安全。
该程序旨在减少职业病和工伤的风险,提供必要的健康监护措施,并在必要时提供紧急救援。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所有员工,无论其从事的工作种类、环境或职称。
所有雇主应该执行该程序,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
步骤1. 风险评估与控制在入职前,雇主应对工作岗位进行评估,确定潜在的职业健康风险。
这些风险应尽可能的控制和减轻,以保护员工的健康。
2. 健康监护计划所有员工应接受定期的健康监护。
这包括初级健康评估,员工的职业健康记录,以及定期的健康体检和检查。
根据评估结果和员工的需求,定期进一步检测和观察可能的问题。
3. 职业病识别和报告任何怀疑与工作相关的职业病症状应立即报告给上级领导或负责人。
这些症状可能包括呼吸困难、皮肤疹、头痛、眩晕等。
雇主应确保员工知晓如何识别并报告这些症状,并提供适当的报告渠道。
4. 紧急救援措施在紧急情况下,雇主应设立适当的紧急救援措施。
员工应了解如何应对紧急情况,并知道如何联系急救人员。
紧急疏散计划和应急设备应得到定期维护和测试,以保证其可靠性和有效性。
5. 培训和教育雇主应在雇佣员工时提供适当的职业健康培训和教育。
该培训应涵盖职业健康风险、个人防护装备使用、工作场所安全和紧急情况应对等方面。
员工还应定期接受更新和补充培训。
总结职业健康监护管理程序是确保员工健康与安全的关键措施。
通过风险评估、健康监护计划、职业病识别和报告、紧急救援措施以及培训和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病和工伤的风险。
各雇主应根据实际情况贯彻执行该程序,并确保员工的参与和合规性。
职业健康安全监护程序一、目的:加强员工职业健康和卫生的管理,保障员工健康。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公司所有员工健康监护的管理三、定义:职业卫生监督:指对工作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所致损害或疾病的监督预防。
劳动防护用品: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的个人随身穿(佩)戴的用品四、职责:行政处:督促各部门职业健康卫生状况和日常卫生监督执行。
各部门:负责各自范围内有害作业岗位员工健康跟踪及饮食、饮水、药品卫生监督宣导工作。
五、内容:5.1.职业卫生监督5.1.1.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监测行政处每年参考《职业危害因素及目录》根据现状对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委外检测。
对检测结果超标的有害作业点,相关部门应立即策划改善。
对于因设备或工艺存在的难以克服的困难或尚不能解决的技术问题,采取防护等级更高的个人防护。
各检测方案及结果应存档备查。
檢測內容及檢測週期如下表5.1.2.健康监护5.1.2.1体检各部门参考国家公布的职业危害因素分类,进行部门内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由行政处参考国家公布的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的相关技术标准统筹规划体检事宜,并拟定年度体检计划,经审批后执行。
体检结果应进行内部存档处理并及时告知体检当事人。
5.1.1.2.健康档案对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人员建立健康档案,档案内容包括:(一)体检人员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三)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四)职业病诊疗等劳动者健康资料。
5.1.3防护用具使用部门对于作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员或因工作需要者定期发放相关防护用具,教导正确的使用、存储方式并告知其它相关要求。
(参考附件一,附件二)使用部门须对已发放的防护用品和储存备用的防护用品进行分发、领用、归还相关记录,以利后续追踪查询,并确保分发的防护用品使用时间在有效期内。
(流程图如下)。
●肥料新技术的应用及可能对公司产品的影响;
●与产品有关的原料领域的技术进步及可能对产品的影响;
●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的变化及可能对产品的影响;
●对可能出口产品关注所在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
●工艺技术的合理性对产品的影响。
——生产部关注与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风险,包括:
●法律法规的变化及地方政府的要求;
●外部环境(包括空气、水质等)的变化;
●公司内重大环境因素和危险源;
●生产过程出现的可能导致合同延期的问题。
——生产部关注与产品质量有关的风险,包括:
●国家标准和法规的变化;
●原材料的符合性及对产品的影响;
●产品可溯源性和稳定性对管理体系的影响;
●原材料质量问题对产品的影响。
——销售部关注人员和法律法规方面的风险,包括:
●与企业有关的所有法律法规要求的变化;
●人员的意识和能力对管理体系的影响;
●合同的合规性。
——生产部关注设备和采购方面的风险,包括:
●设备和基础设施的完好情况对管理体系的影响;
●原材料的质量状况对产品的影响;
●供应商和外来人员在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责任和义务管理体系手册
●供应商资质对管理体系的影响;
——所有部门关注与本部门有关的过程和部门归属地内可能的风险。
6.1.2.2 风险和机遇的评估。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劳动保护管理程序样本1目的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做好职工职业安全与员工健康保健,加强劳动保护工作。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所有在岗员工的劳动保护。
3相关文件4职责4.1本程序生产部负责制定。
4.2公司生产部和有关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本程序的实施。
4.3生产部负责员工健康体检和女职工保健工作。
4.4综合办负责员工的劳保用品采购、发放及所属员工劳动保护工作,协助公司作好自有员工的健康体检工作。
4.5各部门负责控制、监督检查未成年工的使用;负责自有员工的劳动保护用品的发放及劳动保护工作。
负责监督检查劳务分包单位员工劳动保护工作。
5工作程序5.1劳动安全健康保护要求5.1.1每一个员工都必须按规定接受劳动健康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并认真履行各自岗位职责的规定的劳动安全健康责任。
5.1.2每一个员工都必须遵守劳动纪律和各级安全规章制度,在生产生产过程中坚持文明生产,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也不被他人伤害。
5.1.3每一个员工在进入生产现场都必须按规定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具,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生产设备及设施。
5.1.4所有员工都应接受安全监督人员的监督与检查,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应及时整改。
5.1.5生产现场严禁使用未成年工。
5.2劳动安全健康责任5.2.1所有员工都必须了解并熟悉劳动健康知识,强化自我保护意识.遵守并执行劳动保护各项规程、规范与标准。
5.2.2所有员工都必须遵守并执行各项安全健康管理制度,接受监督检查。
5.3劳动安全卫生权力5.3.1员工应当享受到安全健康的劳动环境和条件。
对于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的行为有权抵制、检举、揭发乃至控告。
5.3.2应建立《员工档案》,女员工应当按规定享受到“五期”保护。
5.3.3分包方员工在生活设施及卫生方面应当得到不断改善。
5.4员工的健康体检5.4.1生产部负责公司自有员工每两年体检一次(包括35岁以上的中年知识分子体检、女职工体检和特殊作业人员的体检)。
2017年最新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处横须文件汇编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SJY/QEO-B-01-2017 1 目的为了对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关文件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与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处于受控状态,确保在使用场所获得有关的适用版本,防止使用作废文件,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所覆盖的所有文件和资料的控制,如: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外来文件资料等。
3 职责3.1 管理者代表负责对本程序实施组织管理。
3.2 综合办公室负责本程序文件的编写、评审、修改控制以及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号、发放,是本厂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归口管理部门。
3.3 综合办公室负责将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所有文件归档保管。
3.4 技术科负责产品标准、检验和试验、工艺等技术文件的编制、更改和管理以及负责技术性外来文件和资料的管理;3.5技术科负责设备管理、操作、保养和维护等技术文件的编制、更改和管理,以及负责各种设备使用维护说明书和图样资料等的管理。
3.6综合办公室负责外来文件及本厂的文件发放的档案管理。
3.7其它相关部门负责本部门文件的编制和管理及相关外来文件的管理。
4 控制程序4.1文件和资料的分类4.1.1 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记录、环保和安全记录、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
4.1.2 外部文件和资料相关方提供的文件和资料、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要求、国家标准等。
4.2 文件的编号:综合办公室负责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统一编号。
4.2.1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编号方法如下:a)管理手册:SJY/QEO—A—2017“SJY”为XXX省教学仪器厂名称汉语拼音缩写;“QEO”为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A”代表管理手册;“2017”为年代号。
相关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程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程序随着现代化的进展,环境问题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不断涌现出各种方案和管理程序。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程序是企业针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而订立的规定和措施的总称,是企业建立和完善管理体系的紧要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程序的相关方面。
一、环境管理程序环境管理程序是指企业为掌控和规范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而订立的管理规定和措施。
实在包括以下方面:1.环境政策环境政策是企业对环境保护的基本立场和原则。
企业应将环境保护置于紧要地位,确立环境可持续进展的理念,积极实行技术和管理措施来保护环境。
环境政策应当写明企业的环境保护目标、环境保护原则和企业的环境责任。
2.环境影响评价企业在进行新项目开发或现有项目扩建时,必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和推测。
环境影响评价包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的编制、公开和审批等程序。
3.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对环境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测和评估,以确保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保证环境质量的稳定和可持续性。
环境监测的内容包括空气、水、土壤、噪声等方面。
4.环境纪律和惩罚环境纪律和惩罚是企业针对环境污染行为而订立的法规和制度,旨在推动员工和企业遵从环境保护的原则,同时对违反环保纪律的行为进行惩罚。
公司可以订立相关行为标准和惩罚措施,对违规者进行惩罚,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
5.环境法规和标准企业必需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加强对环境保护法规的宣扬和培训,通过技术创新和流程优化来降低污染排放和资源消耗,降低企业的环境风险。
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程序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程序是企业为防止劳动者在工作中受到损害和疾病造成的规定和措施。
实在包括以下方面:1.职业健康安全政策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政策是保护员工健康和安全的基本立场和原则。
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员工在工作中不受损害和不安全,订立职业健康安全政策、目标和行动计划。
職業健康監護管理控制程序1. 目的:爲建立一個有效規範化職業健康監護規定,預防職業病發生,保障員工的身體健康,保持公司正常生產經營秩序,特制定本程序。
2. 適用範圍:適用於公司範圍內的職業健康監護所有過程。
3. 定義:3.1、職業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3.2、職業禁忌證: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
4. 權責:4.1 作業指導書之制/修訂:行管部、SEA部、生産部及其它相關單位;4.2 作業指導書之核准、發佈:管理者代表;4.3 SEA部負責職業有害因素識別與評價,并與責任部門持續制定具體改善措施。
4.4 行管部負責職業健康監護工作具體實施與職業健康監護檔案保存。
4.5 其它部門配合SEA部及行管部做好職業病預防及職業健康監護工作。
5. 工作程序:5.1 職業有害因素預防與申報:5.1.1 由SEA部門每年定期對工廠作業場所職業病有害因素進行識別與評價,。
5.1.2 行管部根據SEA部職業有害因素識別及評價的結果聯絡有資質衛生服務機構對作業場所有害因素類型與強度進行檢測評價,并向員工公佈其檢測結果。
5.1.3根據職業有害因素檢測及評價結果,由責任部門制定具體的技術管理措施,5.1.4 SEA部追蹤各部門職業衛生技術管理措施實施效果。
5.1.5 行管部根據法規要求及時向政府有關單位申報職業有害因素相關資料。
5.2 職業有害因素管理與培訓:5.2.1 崗前培訓、對擬從事有害因素作業者,由責任部門對其進行職業衛生培訓,經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從事職業有害因素崗位作業,接觸有害因素崗位的員工需定期接受職業衛生知識培訓,培訓須保留記錄。
某铝业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1. 目的本程序文件旨在确保公司在生产过程中遵守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相关法规和标准,保障员工安全健康,保护环境,达到客户满意度和持续改进生产质量的目标。
2. 适用范围本程序文件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环节,所有员工都应严格遵守本文件规定。
3. 质量管理本公司将严格按照ISO质量管理标准进行生产和管理,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以满足客户需求。
4. 环境保护公司将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规,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推行清洁生产,减少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的排放。
5. 职业健康安全公司将建立健全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员工在工作中的安全,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和培训,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加强职业病防护,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
6. 风险评估公司将定期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环境、安全风险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和降低风险。
7. 监督检查公司将定期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公司的生产过程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8. 紧急应对公司将建立紧急应对机制,确保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突发事件时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减少损失。
9. 持续改进公司将不断完善和改进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公司的综合管理水平。
10. 培训教育公司将加强员工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意识,定期进行相关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确保公司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得到有效执行。
11. 责任追究公司将建立健全的责任追究制度,对于违反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将依法追究责任。
12. 员工参与公司鼓励员工积极参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支持员工提出改进建议,并及时对员工提出的建议进行评估和采纳,使员工的意见得到尊重和重视。
13. 沟通与协作公司将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部门之间和员工之间应积极配合,对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并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7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7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和控制职业病,保护劳动者的健康,规范职业病防治工作,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益,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第三条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因工作原因,造成劳动者患上的疾病。
第四条所有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应当依法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
第五条国家实行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综合管理,落实分级负责制。
第六条国家支持和推动职业病防治科研、技术开发和成果推广。
第七条中央和地方人民政府要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制定并组织实施职业病防治规划,提供必要的经费、技术与人员支持。
第二章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职业健康监护第八条用人单位应当负责开展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职业病危害。
第九条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应当依法准确、全面地评价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第十条未建立独立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机构的工作场所,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可以由有关设施、设备、工艺和流程等的部门负责,或者委托有条件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具体实施。
第十一条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结果应当及时向劳动者及其代表组织公告。
第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根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结果确定采取的控制措施,制定控制措施的实施方案和时间进度。
第三十一条职业病危害损害的评定参照治疗期满后的劳动能力丧失程度确定。
...(以下省略正文内容)文档结尾:1、所涉及附件如下:附件一: 职业病危害因素名录附件二: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附件三: 职业病诊断标准与分类附件四: 职业病防治知识普及教育材料附件五: 职业病危害告知书范本2、如下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劳动者: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从事高风险行业的人员,如建筑工人、化工工人等。
2.职业病:因工作原因引起的疾病,如尘肺病、职业性中毒等。
3.用人单位:指雇佣劳动者从事生产劳动的企事业单位。
文件编号:
LY/QEB-015-2017
江苏绿叶农化有限公司
安全管理文件
文件版号 B
文件页数共3页
生效日期2017年9月26日职业健康保护管理程序
发放编号受控印章:
本版修改记录
修改状态日期修改原因及内容摘要修改人审核人批准人
拟制:徐华向发钰成玉标审核:徐桂龙批准:陈标日期:2017年8月16日日期:2017年8月24日日期:2017年9月1日
江苏绿叶农化有限公司安全标准化管理文件版号 B 编号:LY/QEB-015-2017 职业健康保护管理程序修改状态0
1 目的
为了贯彻执行“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保障职工在生产过程中不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影响,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结合本公司的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运行过程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管理。
3 职责:
3.1 管理部门按要求定期组织生产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检测和员工在岗定期职业健康检查。
3.2 管理部门负责对员工进行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增强职工职业病防治观念,提高职工自我健康保护意识。
3.3 管理部负责职业健康监护,负责员工岗前和离岗职业健康体检,建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3.5 项目部负责职业卫生项目的施工建设,并对工程质量负责;
3.6 安全部门负责督促各部门承担起各自的职业卫生职责,监督检查职责执行情况。
4 程序
4.1 作业管理:
4.1.1 必须认真落实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简称“建设项目”)职业卫生设施“三同时”管理规定。
1)建设项目由项目管理部在拟订生产建设项目时,要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尽量采用无毒、无害的先进生产工艺。
2)职业卫生设施的设计必须严格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I-2002)及有关行业标准、规范。
3)对职业卫生有特殊要求的(如有毒、有害)危害较大的设计项目,必须经安全部门和有关部门审查同意,符合安全卫生要求后,才能实施。
4)项目管理部及施工单位要对职业安全卫生设施工程质量负责;设备及供销部门要对所购进的设施、设备、防护器材的质量负责;安监部门对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设施实行监督管理。
5)职业卫生设施竣工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必须要有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和安全部门参加,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运行。
6)生产设备检修时,安全卫生设施必须同时列入计划,同时检修,同时投入生江苏绿叶农化有限公司安全标准化管理文件版号 B 编号:LY/QEB-015-2017 职业健康保护管理程序修改状态0
产。
4.1.2 尘、毒作业部门必须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加强尘毒作业的管理。
1)尘毒作业现场操作尽量选择隔离化、遥控化、密封化等非直接接触作业方式。
2)必须建立健全各项尘毒作业操作规程及有关管理制度,严禁违章作业。
3)尘毒作业场所控制室、操作室、人员休息室内尘毒浓度不得超过国家限值标准。
4)从事尘毒作业的职工要尽量缩短接触时间,要加强个体防护,非进入尘毒浓度超标场所作业不可时,必须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4.1.3 必须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加强高温、噪音、振动、电磁辐射等物理危害作业管理。
1)涉及高温、噪音、振动、电磁辐射等有害作业的建设项目,必须要有防暑降温、隔音降噪、减振及电磁屏蔽等有效措施,并实现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并且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方可投产使用。
2)涉及高温、噪音、振动、电磁辐射等有害作业的部门,应建立健全防暑降温、隔音降噪、减振及电磁屏蔽等控制管理制度。
3)各单位要加强接触高温、噪音、振动、电磁辐射等有害作业岗位职工的个人防护工作,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督促职工正确使用。
4)各单位必须加强高温季节高温岗位及其他岗位的防暑降温工作,充足供应防暑降温药品及合格卫生的清凉饮料,办公室要做好高温岗位或中暑职工的及时抢救工作。
4.2 作业环境的管理:
4.2.1 尘毒、高温、噪音、振动作业环境按照下列标准实行分级管理
《有毒作业分级》(GBI2331-90)
《高温作业分级》(GBT/4200-1997)
《噪音作业分级》(LD80-1995)
《作业场所局部振动卫生标准》(GBI0434-89)
4.2.2 公司安全环保部必须按照职业卫生检测规程等有关标准要求督促质检部门对公司的尘毒、高温、噪音、振动、电磁辐射等有害作业环境定期进行检测评价,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上报督促整改。
做好检测数据归档管理。
4.2.3 尘毒作业环境浓度合格率、高温、噪音、振动、电磁辐射指标的合格率指标应作为生产管理部的考核指标。
对尘毒作业场所,严禁用风管吹扫地面,以免造成二次扬尘污染。
江苏绿叶农化有限公司安全标准化管理文件版号 B 编号:LY/QEB-015-2017 职业健康保护管理程序修改状态0
4.2.4 尘毒、高温、噪音、振动、电磁辐射等作业应建立防护设施运行、维护和管理制度。
4.2.5 员工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部门必须按照国家的规定的标准为职工提供职业病防护用品,并督促职工正确使用和穿戴。
职业病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际标准或行业标准。
4.2.6 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拆卸、停用各种职业卫生防护设施、标识,因故必须拆卸、停用时必须报安全环保部批准,并在检修完毕后及时恢复。
4.3 健康管理:
4.3.1 定期委托职业卫生服务机构按《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 -2007)规定检查项目及周期,对公司涉尘、毒场所、接触高温、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等岗位的员工进行健康检查。
4.3.2 对员工进行上岗前、在岗、离岗和应急职业健康体检,职业病人离退后复查。
管理部门必须根据检查结果建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个人健康资料。
4.3.3 职业健康体检岗位人员范围由安全部根据现场调查检测结果提出,报管理部门组织进行体检,体检结果应尽快告知员工本人。
4.3.4 体检发现职业病人或疑似职业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4.3.5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我公司实行接触尘毒、噪音、高温、振动人员每年进行一次职业卫生健康体检。
4.3.6 各部门对检查出的职业病人或疑似职业病人员要按照国家规定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4.3.7 公司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应当按照国家或地方政府部门的规定给予适当的岗位津贴。
5 相关表单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 LY/QEC-012-2017
从业人员体检汇总表 LY/QEC-013-2017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LY/QEC-014-2017
职业病检查情况汇总表 LY/QEC-015-2017
6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