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合理应用2011
- 格式:ppt
- 大小:508.51 KB
- 文档页数:88
徐矿一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各科室:为促进我院临床合理用药,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56号)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办医政发〔2009〕38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江苏省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建设指导意见》苏卫办医〔2011〕111号、《江苏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检查活动实施方案》(苏卫办医〔2011〕96号)等文件精神,现就加强我院临床合理用药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通知如下,请各科室严格按照文件规定执行。
一、严格落实合理用药原则要严格执行诊疗常规规范执业行为,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治疗、合理用药,严格控制过度治疗过度用药行为,不得使用与病人疾病治疗无关的药品。
二、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1、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的分级管理原则,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原则上住院医师限于一线(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使用,主治医师限于二线(限制使用)抗菌药物使用,三线(特殊使用)抗菌药物须经副主任医师以上担任医疗小组的负责人同意并签字方能使用。
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2、减少经验用药通过不断培训和督查,持续改进取样方法,提高标本送检率,做到送对标本用对药,争取短时间内将送检率提高到30%以上。
3、门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1)门诊患者需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原则上只能选择一线药。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关键词]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中图分类号] R978.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116-01我国已推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必须构建完善的监督管理、技术支撑、教育培训等体系,持续开展抗菌药物教育、监督、检查工作,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
1 明确合理使用的管理主体与责任合理用药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在于监督管理,需要发现问题、开展教育、持续改进。
为了使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不流于形式,不成为临时性群众运动,医院应该把该项工作作为医疗常规管理内容,设置管理机构;医院应该设立药事管理委员会,全权负责医院药物合理应用工作。
抗菌药物是专业性强但应用最广的药物,合理使用面临巨大的挑战。
为此一般要求在药事管理委员会中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小组。
医院应该以抗菌抗菌药物分类管理原则为核心开展合理用药管理。
一般将抗菌药物按照疗效、安全性、质量、价格以及对临床的重要程度分为: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特殊使用抗菌药物三类。
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主要包括长期临床应用验证,安全有效、价格合理、适合门诊或常见轻中度感染使用的药物,如青霉素G、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等,临床各级医师具有对这类药物的处方权。
限制使用的抗菌药物主要包括广谱、注射用、安全性良好或安全性了解比较全面、价格较高、适合于中度以上感染的抗菌药物,如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
这类药物的使用需要明确的指征,处方权限应该限定在主治医师以上人员。
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包括新上市、临床地位重要需要加以保护、安全性隐患比较大、价格昂贵等药物,如利奈唑胺、碳青霉烯类药物、万古霉素等。
这来药物主要用于威胁生命的严重感染,处方权限于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
2 构建合理使用的技术保障体系所谓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必须明确抗菌药物只对细菌性感染有效,也就是抗菌药物应用指证是各种细菌感染,非细菌感染不能使用抗菌药物;另一方面则是需要根据感染病原菌及其药物敏感性、患者病理生理状况和抗菌药物本身特征选择恰当的抗菌药物,制定正确的给药方案,要做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必须熟悉一下内容:①正确诊断细菌性感染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前提;②掌握细菌耐药变迁,因地制宜选择药物;③熟悉抗菌药物特点,针对不同感染类型选择药物;④了解患者病理生理状况,制定正确给药方案;⑤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感染性疾病治疗水平。
2011年试题一.选择题(单选)1.正确的抗菌治疗方案需考虑:A患者感染病情 B感染的病原菌种类C抗菌药作用特点 D 以上3项2.以下所列药物中,属于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的是A.莫西沙星B.依诺沙星C.洛美沙星D.氧氟沙星3.下列哪种情况有抗菌药联合用药指征A慢支急性发作 B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细菌感染C急性肾盂肾炎 D急性细菌性肺炎4.抗菌药分级管理是为了A规范抗菌药按一、二、三线使用 B按感染病情轻重分别用药C抗菌药合理临床使用的管理5.限制使用类抗菌药是限制A抗菌药应用适应证和适用人群 B限制抗菌药作二线使用C限制抗菌药用于重症感染患者6.下列情况何种是预防用药的适应A昏迷 B中毒 C上呼吸道感染 D人工关节移植手术7.预防用药用于何种情况可能有效A用于预防任何细菌感染 B长期用药预防C晚期肿瘤患者 D风湿热复发8.外科手术前预防用药应在何时使用A手术开始前24小时 B术前30分钟~2小时内C手术开始后2小时 D手术结束后2小时9.手术前预防用药目的是预防A切口感染 B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C肺部感染 D切口感染和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感染10.外科手术Ⅰ类切口预防用药多数不超过A手术后3天 B术后24小时 C术后1周 D用至患者出院11.肝功能减退时,不需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A红霉素酯化物 B利福平 C氟康唑 D头孢他啶12.肾功能减退时,需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A氨基糖苷类 B克林霉素 C利福平 D大环内酯类13.新生儿感染时不宜选用A头孢菌素 B青霉素类 C克林霉素 D氨基糖苷类14.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不宜用于A腹腔感染 B感染性心内膜炎C革兰阴性菌败血症 D孕妇无症状菌尿15.下列哪种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具抗菌活性A哌拉西林 B头孢哌酮 C头孢他啶 D头孢噻肟16.需鞘内给药的抗菌药物为A青霉素 B头孢曲松 C两性霉素B D氟康唑17.大肠埃希菌所致尿路感染治疗不宜选用A克林霉素 B SMZ/TMP C氨苄西林/舒巴坦 D左氧氟沙星18.无论脑膜有无炎症,不能透入脑脊液的抗菌药物为A氯霉素 B头孢噻肟 C青霉素 D多粘菌素B19.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一定耳肾毒性,适用于A中耳炎 B严重G-1感染;C扁桃体炎;D小儿尿路感染。
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按照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和全国医疗管理工作会议要求,根据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农业部《全国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方案》(卫医政发〔2010〕111号)、《2011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方案》(卫医政发〔2011〕号)和《卫生部关于在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通知》(卫医政发〔2011〕号)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按照“突出重点、集中治理、健全机制、持续改进”的工作思路,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作为“医疗质量万里行”和“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重要内容,统一部署、统一安排、统一组织、统一实施,围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进行集中治理,务求实效。
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工作机制,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和用药安全,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的医改目标。
二、活动目标通过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加以解决;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效措施和长效工作机制,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改进。
三、活动范围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重点是二级以上公立医院。
四、组织管理卫生部负责制定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对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辖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工作方案,具体负责本辖区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组织实施,督促本辖区医疗机构实现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各项指标。
市人民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分级管理》实施细则(本细则2011年3月18日在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抗菌物管理委员会会议上讨论通过,自2008年3月18日起实施)根据卫生部组织编写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我院近年来按照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及分级管理条例》的执行情况,为规范我院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进一步提高抗菌药物疗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避免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减缓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的发展,提高我院临床抗菌药物治疗水平,特制定本实施细则及分类目录。
第一章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第一条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学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第二条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尽可能正确采集有关标本,及时送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作为选用药物的依据。
未获结果前或严重感染,病情危重的情况下,可根据临床诊断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
一旦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对疗效不佳的患者应及时调整给药方案。
第三条对轻症或初治患者,可选用常用抗菌药物。
对医院获得性感染、重症感染、难治性感染患者应根据临床表现及感染部位,推断可能的病原菌,选用抗菌活性及针对性强、安全性好的抗菌药,必要时可以联合用药。
第四条临床医师选择使用抗菌药物,制订药物治疗方案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一)患者的疾病状况:感染部位、严重程度、年龄、机体生理、病理、免疫功能状态、基础疾病等。
(二)抗菌药物的特性:包括抗菌药物的药效学特点(抗菌谱、抗菌活性和后效应等)、药代动力学特点(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半衰期、血药浓度和细胞内浓度等)以及不良反应等。
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按照“突出重点、集中治理、健全机制、持续改进”的工作思路,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作为“医疗质量万里行”和“三好一满意”活动的重要内容,统一部署、统一安排、统一组织、统一实施,围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进行集中治理,务求实效。
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工作机制,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和用药安全,实现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的医改目标。
二、活动目标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优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有效遏制细菌耐药;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加以解决;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效措施和长效管理机制,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持续改进。
三、活动范围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重点是二级以上公立医院。
四、组织管理卫生部制定整体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对全国专项整治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本辖区工作方案,负责本辖区专项活动的组织实施,督促本辖区医疗机构实现各项指标;医疗机构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实现各项指标。
医疗机构负责人是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第一责任人。
五、重点内容(一)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
医疗机构负责人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第一责任人,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议事日程,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织机构,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二)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调查。
医疗机构对院、科两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开展调查:抗菌药物品种、剂型、规格、使用量、金额,使用量排名前10位的抗菌药物品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管理考试(一)姓名:科室:成绩:请选择最佳答案(单选题)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E )A.医疗机构负责人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B.卫生行政部门与医疗机构负责人、医疗机构负责人与临床科室负责人分别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明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控制指标。
C.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作为院长、科室主任综合目标考核以及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
D.卫生部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纳入医院评审、评价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指标体系,提高指标权重。
E.以上均正确2.根据《2011 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种,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种(D )A.50;25B.50;30C.45;35D.50;35E.55;353.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个品规,注射剂型不超过个品规(D )A.5;4B.5;6C.5;7D.5;8E.8;5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 )A.医疗机构抗菌药物采购目录要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B.医疗机构确因临床工作需要,需采购的抗菌药物品种、规格超过相关规定,经备案的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可不用详细说明理由C.因特殊感染患者治疗需求,医疗机构需使用本机构采购目录以外抗菌药物的,可以启动临时采购程序。
D.临时采购由临床科室提出申请,说明申请购入抗菌药物名称、剂型、规格、数量、使用对象和使用理由。
E.临时采购须经本机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讨论通过后,由药学部门临时一次性购入使用。
5.同一通用名抗菌药物品种启动临时采购程序不得超过多少次(C )A.3B.4C.5D.6E.76.关于对医师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叙述不正确的是(C )A.医疗机构组织感染、药学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专项点评B.根据点评结果,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向全院公示,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C.每个季度组织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D.点评中每名医师不少于50份处方、医嘱E.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重要依据7. 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A )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计划为了提高我科室药师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水平,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指导原则》,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培训计划。
一、总体目标为了长期深刻贯彻落实卫生部“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探索科学、规范的合理用药培训的运行机制,建立目标明确,规模适当,方法有效,成效显著的医疗机构合理用药培训体系和医药卫生人员的培训,改善我院抗菌药物用药不规范现状,实现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用药目标,经我科抗菌药物管理小组讨论决定,定期对我科执业技术人员进行抗菌药物使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的培训及考核。
培训材料采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指导原则》(2011年版),《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2011年版),抗菌药物管理办法;学习方式:学习培训+考核。
每月学习两周,时间4学时.进行阶段性考核、考试。
参加人员:我科全体人员学习地点:门诊药房办公室学习计划:2015年1月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木合塔尔江科主任2015年2月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阿里木江(临床药师) 2015年3月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相关材料萨乌尔江达吾提2015年4月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原则木合塔尔江科主任2015年5月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知识阿里木江(临床药师)2015年6月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萨乌尔江达吾提2015年7月抗菌药物管理办法木合塔尔江科主任2015年8月抗菌药物管理办法阿里木江(临床药师)2015年9月抗菌药物管理办法萨乌尔江达吾提2015年10月抗菌药物管理办法木合塔尔江科主任2015年11月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阿里木江(临床药师)2015年12月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萨乌尔江达吾提药剂科抗菌药物管理小组مۈلۈب ارۇدىسىرىتاخ امىلقوي شەليىبرەت رلامىداخ رەگىرۇد قىللىي-药剂科抗菌知识培训签到表(月日)。
2011年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工作总结为积极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在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小组的督察下,我科室进一步贯彻落实《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原则》、《处方集》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问题的通知》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结合“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重点加强门诊、急诊患者和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
结合我科室情况,进行细致的自查工作,现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一、明确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加强管理,各负其责,严格管理各治疗组抗菌药物的应用。
二、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科室所有医师按照医院要求参加医院组织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并通过考试,取得合格。
临床医师开具抗菌药物处方权达100%。
三、我科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4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率不超过15%。
已达要求水平。
四、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率不超过30%。
内科介入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I类切口手术及内科介入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
已达要求水平。
五、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病例,均接受生物检验样本送检。
严格按规定,100%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病例标本进行送检,并每周一次提交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讨论批准。
六、根据医院处方点评小组点评门诊处方和住院医嘱,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合格率达95%。
七、下一步我科室将继续组织临床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用药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合理用药知识培训,并注重加强对新进医务人员的培训,以提高全科室医务工作者的合理用药意识和知识,努力促进临床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培训试题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总计80分)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两个方面:(1)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2)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
2、诊断为细菌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3、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
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确保疗效;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
4、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宜尽量避免。
5、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6、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 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消除半衰期短者,应一日多次给药。
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可一日给药一次。
(重症感染患者例外)7、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至96 小时,特殊情况,妥善处理。
8、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
(1)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
(3)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4)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的感染,如结核、深部真菌药。
(5)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
9、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 至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
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
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所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2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预防用药时间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
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
10、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接受主要自肾排出的抗菌药物时,应按轻度肾功能减退情况减量给药,可用至正常治疗量的2/3至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