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饵料培养学题库及答案修正加强版
- 格式:doc
- 大小:107.00 KB
- 文档页数:25
生物饵料培养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生物饵料:致生活在海洋、江河、湖泊等水域中,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各种水生生物、动植物。
2、饵料生物:经过人工筛选的,可进行人工培养的、适合养殖对象食用的优质饵料生物。
3、微藻:通常指的是单个细胞或多个细胞组成的微小藻类。
4、纯培养:即无菌培养,是指排除了包括细菌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条件下进行的培养。
5、一次性培养:(批次培养)指的是一次接种培养后一次性全部收获。
6、单性生殖:又称孤雌生殖,非混交生殖,之母本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无需副本不胚子的参与,母本的卵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胚胎。
7、非混交雌体:8、非混交卵:9、两性生殖世代:二、填空题1、生物饵料培养学是主要研究生物饵料的(筛选)、(培养)及其(营养价值评定)的一门应用学科。
2、狭义光合细菌最本质的特点是(能在厌氧和光照条件下进行不产氧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总反应式是(2H2A + CO2 →2A + CH2O + H2O )。
3、光合细菌的色素主要有菌绿素a、b、c、d、e及类胡萝卜素。
在不同的菌种内含量不同。
( 叶绿素 )是光合细菌进行光合磷酸化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媒介,而( 类胡萝卜素 )的主要作用是捕获光能及起光氧化的保护剂作用。
4、光合细菌获得代谢所需的能量的形式有三种:光照厌气条件下 通过(光合作用)获得能量;黑暗厌气条件下,通过(脱氮和发酵)获得能量;黑暗有氧条件下,通过(呼吸作用)获得能量。
5、光合细菌菌种的分离是开展光合细菌培养和应用研究的前提。
分离的步骤主要有(采样)、(富集培养)、(分离纯种)。
其中(富集培养)是光合细菌成功分离的关键步骤。
6、光合细菌的培养方式有(全封闭式厌气光照培养)和(开放式微气光照培养)两种,前者主要用于小规模培养,后者可用于生产性大规模培养。
7、小球藻有较厚的(细胞壁)不易被鱼虾幼体所消化,很少直接用于投喂鱼、虾、贝的幼体。
小球藻通常用于培养(动物性生物饵料),也广泛用于鱼类和甲壳类育苗中(水质)的调控。
填空题:1.在所有卤虫品系的脂肪酸组成中几乎没有_DHA__,所以对卤虫必须进行营养强化。
2.微藻藻种保藏的基本条件是_低温和弱光__。
3.光合细菌培养基灭菌的方式有_常压蒸汽灭菌和过滤灭菌__和高压蒸汽灭菌。
4.“绿水育苗”是指在育苗过程中利用__微藻___的育苗方式。
5.微藻基因工程育种是引入__外源基因__在微藻内表达以改良微藻遗传品质的方法。
6._褶皱臂尾_轮虫在海水鱼虾蟹苗种培育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
7.在开放式培养螺旋藻时,施用__碳酸氢铵__可以杀死藻液中的轮虫和原生动物,还可以作为肥料。
名词解释:1.营养强化:指针对生物饵料的营养缺陷,有意识地通过其摄食特定食物进行改善和补偿,达到营养平衡和满足鱼虾幼体发育的需求。
2.诱变育种: 是指人为地利用物理的或化学的因素,诱发微藻产生遗传变异,通过对突变体的选择和鉴定,培育出有利用价值的新品种或新的种质资源3.单种培养: 指在培养过程中不排除细菌存在的一种培养方式4.生物饵料:指经过筛选的优质饵料生物,进行人工培养后投喂给养殖对象食用的活的饵料。
5.指数生长期: 指微藻细胞迅速地生长繁殖,细胞数目以几何级数增加的时期.判断题:1、所有卤虫卵都是在低盐度下有较高的孵化率。
X2、小新月菱形藻的最佳培养生态条件和应用途径与三角褐指藻相似。
√3、角毛藻在低盐度下比高盐度下生长好。
√4、褶皱臂尾轮虫对低氧含量甚至短时间缺氧的耐受力很强,因此,在高密度培养时,不需要充氧。
X5、微藻对二氧化碳的需要量大,但给微藻培养液过量通入二氧化碳,会对微藻产生毒害作用。
√6、实验室小型培养微藻,海水的消毒通常采用有效氯消毒。
X7、不同光合细菌体内的颜色在固定的培养条件下具有特征性,因此,每个菌种的颜色不会随着培养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X8、刚产出的卤虫休眠卵就具有较高的孵化率。
X9、目前培养的桡足类主要是隶属于猛水蚤目和哲水蚤目的种类。
√10、轮虫的营养价值与所摄食的饵料有关。
《生物饵料培养学》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生物饵料( )2、饵料生物( )3、冰鲜饵料( )4、生物饵料培养学( )5、简述生物饵料培养学的主要任务。
(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6、简述优良生物饵料的特点。
()7、简述生物饵料与配合饲料相比所具有的优点。
()8、为什么说生物饵料培养仍是今后鱼虾蟹幼体育苗的主要饵料途径?()9、简述培养优良生物饵料所应具备的条件。
()10、说明生物饵料培养的主要类群。
()11、单种培养()12、混合培养()13、开放式培养()14、封闭式培养()15、饱和光照强度()16、补偿光照强度()17、一次性培养()18、一级培养()19、二级培养()20、三级培养()21、下列哪种藻的最佳培养条件为高温、强光和强碱性?()()A.钝顶螺旋藻B.湛江等鞭金藻C.中肋骨条藻D.小球藻22、下列哪种藻是目前单细胞藻类中产业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微藻?()()A.微绿球藻B.等鞭金藻C.三角褐指藻D.钝顶螺旋藻23、下列哪些金属元素为藻类生长繁殖必须的常量元素?()()A.K,Mg,ZnB.K,Mg,FeC.Mg,Fe,CuD.K,Cu,Zn24、实验室小型培养单胞藻,海水的消毒通常采用下列哪种方法?()()A.烘箱干燥消毒B.有效氯消毒C.煮沸消毒D.高锰酸钾消毒25、下列哪种藻类具有厚的细胞壁,一般不直接作为饵料投喂?()()A.小球藻B.湛江等鞭金藻C.角毛藻D.微绿球藻26、下列哪种藻类的形态随培养条件的改变会发生明显的变化?()()A.小球藻B.三角褐指藻C.中肋骨条藻D.巴夫藻27、下列哪种藻类的最佳培养生态和应用途径与三角褐指藻相似?()()A.亚心形扁藻B.等鞭金藻C.小新月菱形藻D.巴夫藻28、下列哪种藻类主要用作鲍鱼育苗中匍匐幼虫和稚鲍的饵料?()()A.亚心形扁藻B.等鞭金藻C.小新月菱形藻D.舟形藻29、藻类培养过程中,一般选择在什么时间接种?()()A.清晨5~8点B.上午8~10点C.下午4~6点D.晚上30、按接种后藻液中藻细胞浓度算,金藻和硅藻的接种密度最好应控制在什么浓度?()()A.在500万细胞/毫升以上B.在10万细胞/毫升以上C.在100万细胞/毫升以上 D.在50万细胞/毫升以上31、标准的血球计数板盖上盖玻片后,一个中央大格所在区域的体积是()()A.1mm<sup>3</sup>B.10mm<sup>3</sup>C.C:0.1mm<sup>3</sup> D.0.1mL32、单细胞藻类培养池的设计上要求()()A.面积相对小,池子浅,光照充足,最好内壁贴白色瓷砖B.面积相对大,池子深,光照充足,最好内壁贴白色瓷砖C.面积相对小,池子深,光照充足,最好内壁贴白色瓷砖D.面积相对大,池子浅,光照充足,最好内壁贴白色瓷砖33、下列哪种藻类在南方甲壳动物育苗中广泛应用?()()A.亚心形扁藻B.中肋骨条藻C.小新月菱形藻D.三角褐指藻34、在藻类培养中,充气可促进藻类生长。
生物饵料培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生物饵料培育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养殖效率B. 增加养殖种类C. 降低养殖成本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下列哪种生物不适合作为饵料培育?A. 蚯蚓B. 蝇蛆C. 金鱼D. 螺旋藻答案:C3. 培育生物饵料时,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必要的?A. 适宜的温度B. 充足的光照C. 良好的水质D. 特定的饵料配方答案:B4. 在生物饵料培育过程中,如何有效控制病虫害?A. 定期更换水源B. 使用化学农药C. 采用生物防治方法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C5. 以下哪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饵料的营养价值?A. 增加饵料的蛋白质含量B. 减少饵料的脂肪含量C. 限制饵料的矿物质摄入D. 增加饵料的纤维素比例答案:A二、填空题1. 生物饵料的种类繁多,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它们在水生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答案: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昆虫幼虫2. 培育生物饵料的基本原则是保证其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以满足养殖生物的营养需求。
答案:多样性、可持续性、营养价值3. 在生物饵料的培育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________和________的管理,以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
答案:废水排放、饲料使用4. 为了提高饵料的消化率和吸收率,可以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的方式来改善饵料的品质。
答案:优化饲料配方、添加消化酶5. 在进行生物饵料培育时,应定期对________和________进行检测,以确保饵料的安全性和卫生标准。
答案:水质、饵料本身三、简答题1. 简述生物饵料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
答案:生物饵料是水产养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为养殖生物提供必需的营养和能量,有助于提高养殖生物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
同时,生物饵料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有助于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 阐述生物饵料培育过程中水质管理的重要性及其措施。
饵料学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 饵料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A. 鱼类B. 饵料C. 水生植物D. 微生物答案:B解析:饵料学是研究饵料的科学,主要研究对象是饵料,包括其种类、营养成分、制备方法等。
2. 饵料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哪些?A.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B. 维生素、矿物质、水分C.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D.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分答案:D解析:饵料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分等六大类。
3. 饵料的制备方法有哪些?A. 干燥法、发酵法B. 冷冻法、干燥法C. 干燥法、发酵法、冷冻法D. 发酵法、冷冻法答案:C解析:饵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干燥法、发酵法和冷冻法等。
4. 饵料的保存方法有哪些?A. 干燥保存、冷藏保存B. 冷冻保存、真空保存C. 干燥保存、冷冻保存、真空保存D. 冷藏保存、真空保存答案:C解析:饵料的保存方法主要包括干燥保存、冷冻保存和真空保存等。
5. 饵料的投喂方法有哪些?A. 定时投喂、定量投喂B. 定时投喂、定点投喂C. 定时投喂、定量投喂、定点投喂D. 定量投喂、定点投喂答案:C解析:饵料的投喂方法主要包括定时投喂、定量投喂和定点投喂等。
二、多选题1. 饵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A. 饵料的种类和特性B. 饵料的营养成分和含量C. 饵料的制备方法和工艺D. 饵料的保存方法和条件E. 饵料的投喂方法和技巧答案:ABCDE解析:饵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涵盖了饵料的种类和特性、营养成分和含量、制备方法和工艺、保存方法和条件以及投喂方法和技巧等方面。
2. 饵料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哪些?A. 蛋白质B. 脂肪C. 碳水化合物D. 维生素E. 矿物质答案:ABCDE解析:饵料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3. 饵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哪些?A. 干燥法B. 发酵法C. 冷冻法D. 热处理法E. 真空法答案:ABC解析:饵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干燥法、发酵法和冷冻法等。
生物饵料培养学复习题(自我整理版)生物饵料:经过筛选的优质饵料生物,进行人工培养后投喂给养殖对象食用的活的饵料。
(海水小球藻、褶皱臂尾轮虫、蒙古裸腹蚤等)生物饵料培养学:主要研究生物饵料的筛选、培养及其营养价值评价的一门应用学科螺旋藻:特点耐碱性,强光,耐高温盐藻:特点嗜盐。
细胞内储存大量甘油和β-胡萝卜素等物质。
纯培养:系指只在单一种类存在的状态下所进行的生物培养。
单种培养:指可有细菌存在但只有一种藻类的培养。
混合培养:也称多种培养,是指一培养体系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微藻细胞同时生长开放式培养:指藻液直接与外界空气相通的一种培养方式封闭式培养:指单胞藻在一相对封闭的体系中培养一次性培养:(批次培养)指一次接种培养后一次性全部采收半连续培养:是指在一次接种后,藻液培养到一定密度时部分采收,同时添加等量的新培养液的生产方式连续培养:是指在接种后,根据培养液中藻密度或营养盐的消耗量,连续采收藻细胞和添加营养盐藻种培养(一级培养):指以保存藻种为目的藻类培养中继培养(二级培养):指为生产性培养提供大量藻种为目的藻类培养生产性培养(三级培养):是以大量生产藻细胞为目的培养光合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群原核生物富集培养:分离菌种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宜的富集和分离的培养基,提供细菌生长所需要的厌氧环境和适宜的温度与光照条件:(封闭、温度25、5000~10000lx,2~8周)单性生殖:又称孤雌生殖,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非混交雌体:休眠卵发育成双倍体的雌性轮虫,称非混交雌体两性生殖:又称混交生殖,通过受精过程进行有性生殖的现象。
休眠卵又称为冬卵育卵囊:在躯干前半部的背侧,壳瓣之内有一空腔称为育卵囊,卵即在其中孵育成幼体单性生殖:(又称孤雌生殖、非混交生殖)指母本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无需父本配子的参与,母本的卵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胚胎卵鞍:卵鞍是一包围在淡水枝角类的休眠卵外的附属结构,起保护休眠卵的作用。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生物饵料2、饵料生物3、冰鲜饵料4、生物饵料培养学二、简答题1、生物饵料培养学的主要任务。
2、优良生物饵料的特点。
3、生物饵料与配合饲料相比所具有的优点。
4、区别“清水育苗”和“绿水育苗”含义。
为什么“绿水育苗”得到普遍认可?5、为什么说生物饵料培养仍是今后鱼虾蟹幼体育苗的主要饵料途径?第二章单细胞藻类的培养二、名词解释1、纯培养2、单种培养3、混合培养4、开放式培养5、封闭式培养6、饱和光照强度7、补偿光照强度8、一次性培养10、半连续培养11、连续培养12、一级培养13、二级培养14、三级培养15、倍增时间二、选择题1、下列哪种藻的最佳培养条件为高温、强光和强碱性?A:钝顶螺旋藻B:湛江等鞭金藻C:中肋骨条藻D:小球藻2、下列哪种藻是目前单细胞藻类中产业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微藻?A:微绿球藻B:等鞭金藻C:三角褐指藻D:钝顶螺旋藻3、下列哪些金属元素为藻类生长繁殖必须的常量元素?A:K,Mg,ZnB:K,Mg,FeC:Mg,Fe,CuD:K,Cu,Zn4、实验室小型培养单胞藻,海水的消毒通常采用下列哪种方法?A:烘箱干燥消毒B:有效氯消毒C:煮沸消毒D:高锰酸钾消毒5、下列哪种藻类具有厚的细胞壁,一般不直接作为饵料投喂?A:小球藻B:湛江等鞭金藻C:角毛藻D:微绿球藻6、下列哪种藻类的形态随培养条件的改变会发生明显的变化?A:小球藻B:三角褐指藻C:中肋骨条藻D:巴夫藻7、下列哪种藻类的最佳培养生态和应用途径与三角褐指藻相似?A:亚心形扁藻B:等鞭金藻C:小新月菱形藻D:巴夫藻8、下列哪种藻类主要用作鲍鱼育苗中匍匐幼虫和稚鲍的饵料?A:亚心形扁藻B:等鞭金藻C:小新月菱形藻D:舟形藻9、藻类培养过程中,一般选择在什么时间接种?A:清晨5~8点B:上午8~10点C:下午4~6点D:晚上10、按接种后藻液中藻细胞浓度算,金藻和硅藻的接种密度最好应控制在什么浓度?A:在500万细胞/毫升以上B:在10万细胞/毫升以上C:在100万细胞/毫升以上D:在50万细胞/毫升以上11、标准的血球计数板盖上盖玻片后,一个中央大格所在区域的体积是A:1mm3B:10mm3C:0.1mm3D:0.1mL12、单细胞藻类培养池的设计上要求:A:面积相对小,池子浅,光照充足,最好内壁贴白色瓷砖B;面积相对大,池子深,光照充足,最好内壁贴白色瓷砖C:面积相对小,池子深,光照充足,最好内壁贴白色瓷砖D:面积相对大,池子浅,光照充足,最好内壁贴白色瓷砖13、下列哪种藻类在南方甲壳动物育苗中广泛应用?A:亚心形扁藻B:中肋骨条藻C:小新月菱形藻D:三角褐指藻14、在藻类培养中,充气可促进藻类生长。
《饵料生物培养技术》复习题一、填空题1、单胞藻类培养按培养纯度分(纯培养)、(单种培养)和(混合培养)三种方式。
2、单胞藻类培养按采收方式分(一次性培养)、(半连续培养)和(连续培养)三种方式。
3、在单胞藻培养用水处理系统中通常需配备过滤装置和消毒装置,最常用的过滤装置为(沙滤池)。
4、为了预防敌害生物通过空气污染藻液,空气在注入藻液之前最好经过(空气过滤器或洗气装置)。
5、单细胞藻类的培养开始于18世纪末年,当时培养的种类是(栅藻)和(小球藻)等淡水藻类,目的是作为研究植物生理学的试验材料。
6、单胞藻在水产养殖上不仅具有(营养价值),而且还具有调节、改善水质,促进水体形成稳定的藻-菌微生态系,抑制(致病菌)的滋生等功能。
7、藻类的生长繁殖可依次分成五个时期,依次为延缓期,(指数生长期),相对生长下降期,静止期和(死亡期)。
8、光照对单细胞藻类的影响通过光源、光质(光的波长)、光量(光照强度)、光周期和供光方式等途径来实现。
9、根据藻类对温度的适应范围的大小,可分为广温性藻类、狭温性藻类。
根据藻类对适应温度的高低,可分为高温性藻类和低温性藻类。
10、在藻类培养过程中,通过(搅拌)或晃动藻液,或给培养的藻液(充气),都能提供一定二氧化碳。
11、成功接种的关键是把握好藻种的(质量)、藻种的(数量)和接种的(时间)。
12、单细胞藻类的培养过程可分为(消毒),(培养液制备),(接种)、(培养管理)及采收五个步骤。
13、培养用容器﹑工具消毒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敌害生物)的污染。
14、轮虫生殖,主要是由雌体行单性生殖。
雌体的卵有两种,一种叫做非需精卵,一种叫做需精卵。
15、保持培养藻类良好的生长及其数量上的绝对优势,通过分泌较多的(抗生物质),对敌害生物起抑制作用,是培养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
16、真正的“纯种培养”,是指在排除了包括(细菌)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条件下进行的培养。
17、从目前各养殖场单细胞藻类饵料生产的情况来看,单细胞藻类培养中的主要矛盾是(敌害生物)的污染。
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 1.生物饵料:特指经过人工筛选的、可进行人工培养的、适合养殖对象食用的优质的饵料生物。
2.饵料生物:是指生活在海洋、江河、湖泊等水域中,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各种水生微生物、动、植物。
水域中生活的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水产动、植物。
(微藻、轮虫等)。
3.冰鲜饵料:4.生物饵料培养学:主要研究生物饵料的筛选、培养及其营养价值评价的一门应用学科。
二、简答题1.生物饵料培养学的主要任务。
2.优良生物饵料的特点。
答:1、对水环境的影响:使用生物饵料,对养殖水体的水质影响较小。
2、营养组成:生物饵料的营养丰富,能满足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
3、规格多样:生物饵料的大小可满足养殖对象的需求,不同生物饵料可组合成系列饵料,满足养殖对象不同生长阶段的具体需求。
4、可消化性好:大多数水产动物喜食生物饵料,而且容易消化。
自身含消化酶,可弥补幼体消化能力的不足。
5、可获得性佳:大多数水产动物能方便的摄食生物饵料,可针对养殖对象的运动和栖息习性,选择运动能力和分布水层都适合培养对象的种类。
3.生物饵料与配合饲料相比所具有的优点。
生物饵料作为养殖水产动物(主要是苗种培育阶段)的饵料,与人工配合饵料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对水环境的影响:使用生物饵料,对养殖水体的水质影响较小。
微生物及植物性生物饵料,同时有改善水质的作用,动物性的生物饵料是活的生物,一般不会影响到养殖水体的水质,而使用人工配合饵料对水质的影响则不同。
2、营养组成:生物饵料的营养丰富,能满足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
生物饵料大多含未知的生物活性物质,对养殖对象的生长有利;可筛选特定的生物饵料,满足特定培养对象的营养需求;可通过改变培养条件来改善或强化生物饵料的营养价值。
3、规格:生物饵料的大小可满足养殖对象的需求,不同生物饵料可组合成系列饵料,满足养殖对象不同生长阶段的具体需求。
而人工微粒子配合饵料(小于300微米)的研究还有待提高。
4、可消化性:大多数水产动物喜食生物饵料,而且容易消化。
生物饵料培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物饵料培育中,下列哪项不是培育条件?A. 温度B. 光照C. 水质D. 土壤答案:D2. 下列哪种生物不是常用的生物饵料?A. 轮虫B. 枝角类C. 线虫D. 蚯蚓答案:D3. 在生物饵料培育过程中,下列哪项不是水质管理的内容?A. pH值B. 溶解氧C. 氨氮浓度D. 光照强度答案:D4. 生物饵料培育中,下列哪种方法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手段?A. 增加光照B. 减少投喂C. 定期换水D. 使用抗生素答案:C5. 下列哪种生物饵料不适宜作为水产养殖的开口饵料?A. 轮虫B. 枝角类C. 线虫D. 桡足类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生物饵料培育的目的是提供_________的营养来源。
答案:水产动物2. 生物饵料的培育过程需要控制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因素。
答案:温度、光照、水质3. 在生物饵料培育中,_________是提高生物饵料生长速度的关键。
答案:营养4. 生物饵料的培育过程中,_________是影响生物饵料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
答案:水质5. 常用的生物饵料培育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室内培育、室外培育、混合培育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生物饵料培育过程中水质管理的重要性。
答案:水质管理在生物饵料培育过程中至关重要,因为水质直接影响生物饵料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
良好的水质可以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生物饵料的产量和质量。
2. 描述一下生物饵料培育过程中光照管理的要点。
答案:光照管理是生物饵料培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合适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可以促进生物饵料的生长和繁殖。
过强或过弱的光照都会影响生物饵料的生长发育,因此需要根据生物饵料的种类和生长阶段来调整光照条件。
3. 阐述生物饵料培育中温度控制的意义。
填空题:1.在所有卤虫品系的脂肪酸组成中几乎没有_DHA__,所以对卤虫必须进行营养强化。
2.微藻藻种保藏的基本条件是_低温和弱光__。
3.光合细菌培养基灭菌的方式有_常压蒸汽灭菌和过滤灭菌__和高压蒸汽灭菌。
4.“绿水育苗”是指在育苗过程中利用__微藻___的育苗方式。
5.微藻基因工程育种是引入__外源基因__在微藻内表达以改良微藻遗传品质的方法。
6._褶皱臂尾_轮虫在海水鱼虾蟹苗种培育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
7.在开放式培养螺旋藻时,施用__碳酸氢铵__可以杀死藻液中的轮虫和原生动物,还可以作为肥料。
名词解释:1.营养强化:指针对生物饵料的营养缺陷,有意识地通过其摄食特定食物进行改善和补偿,达到营养平衡和满足鱼虾幼体发育的需求。
2.诱变育种: 是指人为地利用物理的或化学的因素,诱发微藻产生遗传变异,通过对突变体的选择和鉴定,培育出有利用价值的新品种或新的种质资源3.单种培养: 指在培养过程中不排除细菌存在的一种培养方式4.生物饵料:指经过筛选的优质饵料生物,进行人工培养后投喂给养殖对象食用的活的饵料。
5.指数生长期: 指微藻细胞迅速地生长繁殖,细胞数目以几何级数增加的时期.判断题:1、所有卤虫卵都是在低盐度下有较高的孵化率。
X2、小新月菱形藻的最佳培养生态条件和应用途径与三角褐指藻相似。
√3、角毛藻在低盐度下比高盐度下生长好。
√4、褶皱臂尾轮虫对低氧含量甚至短时间缺氧的耐受力很强,因此,在高密度培养时,不需要充氧。
X5、微藻对二氧化碳的需要量大,但给微藻培养液过量通入二氧化碳,会对微藻产生毒害作用。
√6、实验室小型培养微藻,海水的消毒通常采用有效氯消毒。
X7、不同光合细菌体内的颜色在固定的培养条件下具有特征性,因此,每个菌种的颜色不会随着培养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X8、刚产出的卤虫休眠卵就具有较高的孵化率。
X9、目前培养的桡足类主要是隶属于猛水蚤目和哲水蚤目的种类。
√10、轮虫的营养价值与所摄食的饵料有关。
饵料生物试题及答案本文将为您提供关于饵料生物的试题及答案。
请注意,试题部分不会出现分节标题,而是直接给出题目。
每道题目后面将附上相应的答案。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试题一:1. 饵料生物的定义是什么?答案:饵料生物指的是用于钓鱼或者养殖等活动中作为饵料材料的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昆虫等。
试题二:2. 请列举三种常见的饵料生物。
答案:常见的饵料生物包括:活虫(如蚯蚓、蛆虫)、鱼饵(如小鱼、小虾)、植物(如玉米、面包渣等)。
试题三:3. 在钓鱼中,为什么要选择适当的饵料生物?答案:选择适当的饵料生物能够吸引目标鱼类的注意,增加钓鱼的成功率。
不同的鱼类对饵料的喜好有所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饵料生物能够提高钓鱼的效果。
试题四:4. 饵料生物的储存和保鲜方法有哪些?答案:饵料生物的储存和保鲜方法包括:使用特定的容器进行储存,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定期更换或添加新鲜的饵料材料,避免过度滋长或变质等。
试题五:5. 钓鱼中如何选择饵料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答案:选择饵料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需要综合考虑目标鱼类的喜好、水域环境、钓鱼的时间和天气等因素。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观察当地钓友的经验或者请教专业钓鱼人士来获取相关建议。
试题六:6. 饵料生物的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答案:在使用饵料生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合理使用饵料,避免浪费;根据实际需要储存和保鲜饵料;选择无污染和健康的饵料;遵守当地相关的法律和规定等。
试题七:7. 饵料生物对于水域生态系统有哪些影响?答案:饵料生物的使用可能对水域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例如,使用过量的饵料可能导致水质污染,进而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
因此,在使用饵料时需要注意保护环境,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试题八:8. 钓鱼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如何与饵料生物相关?答案:钓鱼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与饵料生物相关。
合理使用饵料生物、保护水域生态系统、遵守相关规定等都是为了保证钓鱼活动的可持续性。
因此,在进行钓鱼活动时应该更加注重使用环保和可持续的饵料材料。
生物饵料培育学试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16分)1、二级培养2、单性生殖3、生物饵料4、孵化效率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24分)1、藻类培养过程中,一般选择在什么时间接种?()。
A:清晨5~8点 B:上午8~10点C:下午4~6点 D:晚上2、下列哪种消毒方法适用于消毒单胞藻挂袋培养用的聚乙烯塑料袋?()。
A:直接灼烧B:烘箱干燥消毒160℃恒温烘烤2小时C: 10%的工业盐酸浸泡消毒5分钟D:高压灭菌(115℃灭菌15分钟~30分钟)3、下列关于轮虫摄食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对食物的种类有选择性,对食物的大小无选择性B:对食物的种类和食物的大小都有选择性C:对食物的种类和食物的大小都无选择性D:对食物的种类无选择性,对食物的大小有选择性4、非离子氨水平是轮虫培养过程中种群增长的主要限制因子。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为了获得较好的培养效果,建议轮虫培养水体中的非离子氨水平控制在()以内。
A:0.5mg/L B :1mg/LC :6mg/LD :3mg/L5、在轮虫培养过程中,若以酵母为饵料进行培养,则适宜的轮虫接种量为()。
A: 0.1个/ml~0.5个/ml B:1个/mlC:14个/ml~70个/ml D:200个/m6、下列关于卤虫卵去壳液,描述错误的是()。
A:一般而言,每克干燥虫卵需使用含有0.5g有效氯的次氯酸钠或次氯酸钙。
B :去壳液不能用淡水配。
C:为了保证有良好的去壳效果,应把去壳液的pH控制在10以上。
D:去壳液要现配现用。
7、卤虫卵去壳过程中,下列哪种现象不会出现?()。
A:去壳液的温度会上升。
B:卵壳表面不断有小气泡产生。
C:完全去壳后可见到膜内无节幼体。
D:卤虫卵的颜色由棕色变成灰白色,最后呈橘红色。
8、卤虫卵加工过程中,最常用的滞育终止方法为()。
A:紫外线照射和甲醛溶液浸泡。
B:二氧化碳处理和双氧水浸泡。
C:低温刺激和光照处理。
D:低温刺激和反复脱水。
名词解释天然饵料:是指生活在海洋、江河、湖泊等各种水体中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水生动植物、动植物尸体、有机碎屑和细菌繁凝体,即栖息于自然界中捕食者饵料的总称。
饵料生物:指成为饵料的生物的总称。
是指在海洋、湖泊等水域中自然生活的各种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水生生物。
活饵料:是指经过筛选的优质饵料生物,人工培养后,以活体作为养殖对象食用的专门饵料,它们和养殖对象共同生活在一起,在水中正常生长、繁殖,是活的生物。
饵料生物的培养:水产饵料生物:指与增养殖和渔场形成有关的饵料生物。
最高度:超过最高度时生物就不能生存最低度:低于最低度时生物就终止生命活动最适度:广义——指生物能正常生活的范围,狭义——指生命活动最旺盛的范围吸收光谱:表示某种藻的各种色素对光谱吸收曲线的总和。
作用光谱:各色素所吸收的光波对光合作用发生效率的光谱。
生物因子:污染生物对培养藻类的影响和培养藻类的关系作为一种环境因子,那么该种污染生物就称为生物因子。
种:生物分类上的基本单位品种:同一种生物个体,受环境影响会形成一些性状差异,具有各种性状差异的个体被区分开,称“品种”单种培养:分离培养的藻种虽然只有一种,但还混杂细菌的生长。
纯种培养:分离培养的藻种,仅只有藻种一种,而且无其它生物混杂。
生殖态:由无性个体或非生殖个体向有性个体或生殖个体转变的过程。
异沙蚕体:沙蚕在产卵排精前夕,其体形发生变化,生活方式有底栖爬行转为浮游生活,这种具有生殖态的虫体称为异沙蚕体。
群浮:指性成熟时,雌雄沙蚕浮于水面。
每月两次峰值,最高峰都在大潮汐来临前2-4d婚舞:雌雄异沙蚕体相伴做卷曲状、圆形的游动,开始速度较慢,以后加快,可持续数小时,游动达高峰时,雄体先排精,雌体产卵。
简答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目的:用人工控制的方法生产更多的活饵料。
意义:为水产动物的人工育苗和幼体提供充足的饵料,为人类提供食粮。
饵料生物培养的基本原则:1、培养生物种的选择2、确定培养基的种类和成分3、对所生产饵料的采集方法。
试题名称:饵料生物学层次:专业:年级:学号:姓名:分数:一、名词解释(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1.异形胞存在于丝状体蓝细菌中的营养细胞稍大,色浅、壁厚、位于细胞链中间或者末端,数目少而且不定的细胞2.副淀粉副淀粉是植物经光合作用制造的营养物质的同化产物3.蛋白核又叫造粉核或淀粉核:某些藻类植物载色体上的一种特殊结构4.甲片式表示甲藻门细胞壁上下甲甲片数目和排列的式子,如多甲藻的甲片式5.鞭毛藻类二、选择题(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Navicula是(D )。
A. 盐卤虫 B. 丰年虫 C. 中华鲎虫 D. 舟形藻2.下列轮虫中没有被甲的是(C );有被甲的轮虫中有4个前棘刺的是( B)。
A. 褶皱臂尾轮虫B. 萼花臂尾轮虫C. 长三肢轮虫D. 螺型龟甲轮虫3.下面藻类中没有色素体的是( A),色素体呈杯状的藻类是(B )。
A. Spirulina platensisB. Dunaliella salinaC. Cryptomonas erosaD. Cyclotella striata4.拟长腹剑水蚤雌性成体腹部有(B )个体节:而卤虫胸部体节是(C )个。
A. 4 B. 5 C. 11 D. 13 5.糠虾区别于鳞虾最显著的特征是(A )。
A. 糠虾第7、8胸节暴露于头胸甲之外,发育无变态;B. 糠虾第6、7胸节暴露于头胸甲之外,发育无变态;C. 糠虾第7、8胸节暴露于头胸甲之外,发育有变态;D. 糠虾第6、7胸节暴露于头胸甲之外,发育无变态。
6.枝角类的第二触角是(B );而端足类的第二触角是(D )。
A. 双肢型,但内肢退化;B. 双肢型,有基肢和内、外肢;C. 双肢型,但外肢退化;D. 单肢型。
7.小三毛金藻区别于球等鞭金藻的最显著特征是(D )。
A. 具有3根近等长的鞭毛;B. 具有3根鞭毛,中间一个较长,外边2个稍短;C.具有2根鞭毛,但其鞭毛较长;D. 具有3根鞭毛,中间一个较短,外边2个近等长。
生物饵料复习生物饵料:特指经过人工筛选的、可进行人工培养的、适合养殖对象食用的优质的饵料生物。
混交雌体:是指通过混交生殖的方式繁殖子代的雌性轮虫,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中有减数分裂。
混交卵:混交雌体经过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卵,又称需精卵。
卤虫卵孵化率:指每克卤虫卵能过孵化出的无节幼体的只数。
饵料生物:是指生活在海洋、江河、湖波等水域中,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各种水生微生物、动、植物。
水域中生活的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水产动、植物。
连续培养:指在接种后,根据培养液中藻密度或营养盐度的消耗量,连续采收藻细胞和添加营养盐的藻类培养模式。
单性生殖:又称孤雌生殖、非混交生殖、指母本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无需父本配子的参与,母本的卵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胚胎。
生物饵料培养学:主要研究生物饵料的筛选,培养及其营养价值评价的一门应用学科。
1自然界中的光合作用有两种:第一种是(产氧)光合作用,是蓝细菌和植物所有的光合作用;第二种是(不产氧)的光合作用。
1、光合细菌获得代谢所需的能量的形式有三种:光照厌气条件下,通过(光合磷酸化作用)获得能量,黑暗厌气条件下,通过(脱氧作用与发酵作用)获得能量,黑暗有氧条件下,通过(呼吸作用)获得能量。
2、光合细菌的培养方式有(全封闭式延期光照培养)和(开放式微气光照培养)两种,前者主要用于小规模培养,后者可用于生产性大规模培养。
3、在轮虫消化道前端,有一重要器官(咀嚼囊),该器官是高度变形的咽喉,有很厚的肌肉壁,内有发达的(咀嚼器),有咀嚼和研磨食物的功用。
4、根据培养过程中人为控制程度,轮虫的培养可分为(精养)和(粗养)。
按培养和收获的特点,可分(一次性培养)、(半连续培养)和(大面积土池培养)。
5、成功进行轮虫半连续培养的关键是控制好(轮虫的采收量)及(培养用水水质)之间的平衡。
6、种轮虫的保存有两种方式,一是以(活体轮虫)的形式保存,一是以(轮虫休眠卵)的形式保存。
7、土池培养轮虫的日常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维持(水体中轮虫和单胞藻)的动态平衡,因此,控制(轮虫密度)和(合理施肥)很重要。
饵料生物培养试题及答案水产养殖学专业专科升本科(函授)考试《饵料生物培养》试卷(必修,A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用题年级、专业(班级):2008级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生物饵料:指用于水产养殖中,作为饲料的各种生物,包括藻类、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
2.混合培养: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微生物混合在一起进行培养的方法。
3.指数生长期:微生物生长过程中,生长速率呈指数增长的阶段。
4.平板分离法:将微生物样品均匀涂布在培养基平板上,使其单个分离形成菌落的方法。
5.光合细菌:一类能够利用光合作用产生能量的细菌。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在我国,水产养殖上常用的单细胞藻类主要有绿藻门、硅藻门、蓝藻门和金藻门的种类。
2.藻种室是进行藻种的保存、培育及繁殖的场所。
3.指数生长期藻类的生长效率,与藻的营养、光照及温度有关。
4.藻种分离工作包括接种、分离及纯化三步骤。
5.褶皱臂尾轮虫繁殖的适宜光照强度范围为5000-lux。
6.轮虫一般采用分离培养的方式进行保种。
7.卤虫在水产上的应用形式主要有:直接作为饵料、作为饵料的增补品、作为生物饵料的生产原料及作为水产养殖中的活性增强剂。
8.评判卤虫卵营养价值高低的基本方法有两种:显微镜下观察卵壳的形态和颜色、化学分析卵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
三、判断正误(认为正确的,在题后()内打"√";错误的打"×"。
每小题1.5分,共15分)1.单细胞藻类接种后延缓期的长短,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随后培养的成败。
接种后延缓期越长,接种培养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2.接种时保证藻种的浓度达到一定的数量,选择偏低浓度接种。
(×)3.培养密度对脂肪酸的影响可能是通过影响光强而作用的,随着藻密度的增加,培养基内的平均光强减少,因而改变了脂肪酸组成。
(√)4.不同微藻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而且基本都能满足摄食微藻的动物营养需求。
微藻的培养一判断题1小新月菱形藻的最佳培养生态条件和应用途径与三角褐指藻相似。
(√)2角毛藻在低盐度下比高盐度下生长好。
(√)3微藻对二氧化碳的需要量大,但给微藻培养液过量通入二氧化碳,会对微藻产生毒害作用。
(√)4纯培养是指排除了包括细菌在内的一切生物条件下进行的培养。
(√)5在微藻的单种培养中,容器工具的消毒是指杀灭一切微生物。
(X)消毒只杀死营养体,不一定杀死芽孢6微绿球藻的细胞壁极厚,较坚硬。
(X)7对大多数微藻来说,需要量最大的元素是氮。
(X)二、选择题1当水温处于28-30℃时,不宜培养的微藻是(A)A三角褐指藻;(5~25℃)B湛江等鞭金藻;C盐藻;D钙质角毛藻三角褐指藻不适应在25℃以上高温环境下生长,(5~25℃)湛江等鞭金藻最适温度25~32℃)盐藻最适温度20~35℃2第一个被人工培养的微藻是:(C)A硅藻;B衣藻;C小球藻;D螺旋藻3在高密度培养藻类时,通常向培养液中充二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其中二氧化碳占混合气体总体积的适宜比例为:DA:15%~20%B:10%-15%C:5%~10%D:1%~5%4下列哪种藻是目前单细胞藻类中产业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微藻?(D)A:微绿球藻B:等鞭金藻C:三角褐指藻D:钝顶螺旋藻5筛选生物饵料的原则有哪些?(AB)A环境适应性和抗逆性强;B培养的食物来源广C生活史长D游动迅速E 营养级高6能够用120目筛绢过滤收获的微藻是(D)A亚心型扁藻;B绿色巴夫藻;C三角褐指藻;D中肋骨条藻一判断题1实验室小型培养微藻,海水的消毒通常采用有效氯消毒。
(X)实验室小型培养微藻,海水的消毒通常采用加热消毒2生产上玻璃钢水槽和水泥池培养微藻时,常采用的消毒剂是酒精或生石灰。
(X)常采用的消毒剂是高锰酸钾和漂白粉3微藻的营养成分含量是由微藻本身的生物特性所决定,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X)二、选择题1敌害生物对微藻培养的危害作用主要有(AB)A掠食;B通过分泌有害物质对微藻起抑制和毒害作用;C竞争营养盐;D 改变培养液酸碱性2采用酒精对皮肤和器皿表面进行消毒时,常采用的浓度是:(C)A40-45%;B60-65%;C70-75%;D80-85%3生产上螺旋藻的培养方式是:(A)A:开放、搅动、半连续B:开放、搅动、连续C:封闭、搅动、半连续D:封闭、搅动、连续4按接种后藻液中藻细胞浓度算,金藻和硅藻的接种密度最好应控制在什么浓度?(D)A:在500万细胞/毫升以上;B:在10万细胞/毫升以上;C:在100万细胞/毫升以上;D:在50万细胞/毫升以上5获得最大藻浓度时应采取的策略有:(ADE)A:缩短延缓期;B:延长静止期;C:阻止死亡期的出现;D:增加指数生长期的生长效率;E:推迟相对生长下降期出现光合细菌的培养一判断题1不同光合细菌体内的颜色在固定培养条件下具有特征性,因此,每个菌种的颜色不会随着培养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饵料生物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以下哪种生物不是常见的饵料生物?A. 浮游植物B. 浮游动物C. 软体动物D. 节肢动物答案:C2. 饵料生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不包括以下哪项?A. 提供能量B. 净化水质C. 增加氧气D. 促进物种多样性答案:C3. 以下哪种饵料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强?A. 硅藻B. 轮虫C. 桡足类D. 水蚤答案:B4. 饵料生物的繁殖速度通常与哪些因素有关?A. 温度B. 光照C. 营养盐浓度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5. 在水产养殖中,以下哪种饵料生物最常用于饲养鱼类?A. 绿藻B. 红虫C. 蚯蚓D. 螺旋藻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饵料生物是指那些能够被__________直接摄食的生物。
答案:其他生物2. 浮游植物是水生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者,它们通过__________作用制造有机物。
答案:光合3. 轮虫是一类重要的饵料生物,它们以__________为食。
答案:细菌、藻类4. 桡足类是一类生活在海洋和淡水中的__________生物。
答案:甲壳类5. 在水产养殖中,为了提高饵料生物的营养价值,常添加__________。
答案:维生素、矿物质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饵料生物在水产养殖中的重要性。
答案:饵料生物在水产养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们是养殖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能够提供必要的营养和能量。
其次,通过合理利用饵料生物,可以提高养殖效率,降低饲料成本。
此外,饵料生物还能帮助维持水体生态平衡,促进水质净化。
因此,了解和掌握饵料生物的种类、习性和培养技术,对于提高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 描述浮游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功能。
答案:浮游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基础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能量。
复习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 1.生物饵料:特指经过人工筛选的、可进行人工培养的、适合养殖对象食用的优质的饵料生物。
2.饵料生物:是指生活在海洋、江河、湖泊等水域中,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各种水生微生物、动、植物。
水域中生活的可供水产动物食用的水产动、植物。
(微藻、轮虫等)。
3.冰鲜饵料:4.生物饵料培养学:主要研究生物饵料的筛选、培养及其营养价值评价的一门应用学科。
二、简答题1.生物饵料培养学的主要任务。
2.优良生物饵料的特点。
答:1、对水环境的影响:使用生物饵料,对养殖水体的水质影响较小。
2、营养组成:生物饵料的营养丰富,能满足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
3、规格多样:生物饵料的大小可满足养殖对象的需求,不同生物饵料可组合成系列饵料,满足养殖对象不同生长阶段的具体需求。
4、可消化性好:大多数水产动物喜食生物饵料,而且容易消化。
自身含消化酶,可弥补幼体消化能力的不足。
5、可获得性佳:大多数水产动物能方便的摄食生物饵料,可针对养殖对象的运动和栖息习性,选择运动能力和分布水层都适合培养对象的种类。
3.生物饵料与配合饲料相比所具有的优点。
生物饵料作为养殖水产动物(主要是苗种培育阶段)的饵料,与人工配合饵料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对水环境的影响:使用生物饵料,对养殖水体的水质影响较小。
微生物及植物性生物饵料,同时有改善水质的作用,动物性的生物饵料是活的生物,一般不会影响到养殖水体的水质,而使用人工配合饵料对水质的影响则不同。
2、营养组成:生物饵料的营养丰富,能满足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
生物饵料大多含未知的生物活性物质,对养殖对象的生长有利;可筛选特定的生物饵料,满足特定培养对象的营养需求;可通过改变培养条件来改善或强化生物饵料的营养价值。
3、规格:生物饵料的大小可满足养殖对象的需求,不同生物饵料可组合成系列饵料,满足养殖对象不同生长阶段的具体需求。
而人工微粒子配合饵料(小于300微米)的研究还有待提高。
4、可消化性:大多数水产动物喜食生物饵料,而且容易消化。
自身含消化酶,可弥补幼体消化能力的不足。
5、可获得性:大多数水产动物能方便的摄食生物饵料,可针对养殖对象的运动和栖息习性,选择运动能力和分布水层都适合培养对象的种类。
4.区别“清水育苗”和“绿水育苗”含义。
为什么“绿水育苗”得到普遍认可?5.为什么说生物饵料培养仍是今后鱼虾蟹幼体育苗的主要饵料途径? 因为生物饵料培养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鱼虾蟹贝的育苗生产,而各地鱼虾蟹贝育苗的生产也不可能采用一种程式(生物饵料或微粒饲料),单纯用微粒饲料,或单纯用生物饵料或两者兼而有之的模式在水产动物鱼虾蟹贝育苗生产中会长期依存。
6.培养优良生物饵料所应具备的条件。
答:1、个体大小适合养殖对象摄食。
2、运动速度与分布水层便于养殖对象摄食。
3、营养价值高,容易被养殖对象消化吸收。
4、代谢产物无毒或毒性不危及养殖对象的健康。
5、生命周期短,生长繁殖迅速。
6、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易于大量培养,密度大,产量高。
2第二章单细胞藻类的培养一、名词解释 1.纯培养:即无菌培养,是指排除了包括细菌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条件下进行的培养。
2.单种培养:指可有细菌存在但无其他藻类存在的培养。
3.混合培养:也称多种培养,是指一培养体系中同时存在两种以上的微藻细胞,各种微藻细胞同时生长。
4.开放式培养:指藻液直接与外界空气相通的一种培养方式,是目前水产用途单胞藻培养的主要形式,培养设备简单,培养体系可大可小,但培养过程中易受敌害生物的污染。
5.封闭式培养:指在一相对封闭的体系中培养单胞藻,这种培养方式主要用于保种,有时也用于生产性培养中藻种级培养。
6.饱和光照强度:指藻类光合作用或细胞分裂速率达到最大值时的光照强度。
7.补偿光照强度:藻类光合作用放出的氧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恰好相等,细胞只能维持基础代谢,不能生长时的光照强度。
8.一次性培养:指一次接种培养后一次性全部采收培养物的一种培养方式。
9.半连续培养:指在一次接种后,藻液培养到一定密度时部分采收,同时添加等量的新培养液的生产方式。
10.连续培养:指在接种后,根据培养液中藻密度或营养盐的消耗量,连续采收藻细胞和添加营养盐的藻类培养模式11.一级培养:指以保存藻种为目的藻类培养,多采用封闭式不充气培养方式培养。
12.二级培养:指为生产性培养提供大量藻种为目的藻类培养,可采用封闭式或开放式培养方式。
13.三级培养:是以大量生产藻细胞为目的培养,多采用开放式(封闭式)充气培养。
14.倍增时间:在单细胞藻类培养过程中,培养体系中藻细胞总数增加一倍所需的的平均时间称为倍增时间。
二、选择题( A )1.下列哪种藻的最佳培养条件为高温、强光和强碱性?A、钝顶螺旋藻;B、湛江等鞭金藻;C、中肋骨条藻;D、小球藻。
( D )2.下列哪种藻是目前单细胞藻类中产业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微藻?A、微绿球藻;B、等鞭金藻;C、三角褐指藻;D、钝顶螺旋藻。
( B )3.下列哪些金属元素为藻类生长繁殖必须的常量元素?A、K,Mg,Zn;B、K,Mg,Fe;C、Mg,Fe,Cu;D、K,Cu,Zn。
( C )4.实验室小型培养单胞藻,海水的消毒通常采用下列哪种方法?A、烘箱干燥消毒;B、有效氯消毒;C、煮沸消毒;D、高锰酸钾消毒。
( A )5.下列哪种藻类具有厚的细胞壁,一般不直接作为饵料投喂?A、小球藻;B、湛江等鞭金藻;C、角毛藻;D、微绿球藻。
B )6.下列哪种藻类的形态随培养条件的改变会发生明显的变化?A、小球藻;B、三角褐指藻;C、中肋骨条藻;D、巴夫藻。
( C )7.下列哪种藻类的最佳培养生态和应用途径与三角褐指藻相似?A、亚心形扁藻;B、等鞭金藻;C、小新月菱形藻;D、巴夫藻。
( D )8.下列哪种藻类主要用作鲍鱼育苗中匍匐幼虫和稚鲍的饵料?A、亚心形扁藻;B、等鞭金藻;C、小新月菱形藻;D、舟形藻。
( B )9.藻类培养过程中,一般选择在什么时间接种?A、清晨5~8点;B、上午8~10点;C、下午4~6点;D、晚上。
( D )10.按接种后藻液中藻细胞浓度算,金藻和硅藻的接种密度最好应控制在什么浓度?A、在500万细胞/毫升以上;B、在10万细胞/毫升以上;C、在100万细胞/毫升以上;D、在50万细胞/毫升以上。
( C)11.标准的血球计数板盖上盖玻片后,一个中央大格所在区域的体积是A、1mm3;B、10mm3;C:0.1mm3;D、0.1mL。
( A )12.单细胞藻类培养池的设计上要求:A、面积相对小,池子浅,光照充足,最好内壁贴白色瓷砖;B、面积相对大,池子深,光照充足,最好内壁贴白色瓷砖;C、面积相对小,池子深,光照充足,最好内壁贴白色瓷砖;D、面积相对大,池子浅,光照充足,最好内壁贴白色瓷砖。
( B )13.下列哪种藻类在南方甲壳动物育苗中广泛应用?A、亚心形扁藻;B、中肋骨条藻;C、小新月菱形藻;D、三角褐指藻。
( C )14.在藻类培养中,充气可促进藻类生长。
但为了预防敌害生物通过空气污染藻液,空气在注入藻液之前最好经过洗气装置,下列哪种溶液最适宜作为洗液?A、氢氧化钠溶液;B、次氯酸钠溶液;C、硫酸铜溶液;D、盐酸溶液。
( D )15.不同的光波长,对同一种藻类的生长效能的影响不同。
三角褐指藻在哪种色光下生长最快?A、红光;B、绿光;C、黄光;D、蓝光。
( D )16.在高密度培养藻类时,通常向培养液中充二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其中二氧化碳占混合气体总体积的适宜比例为:A、15%~20%;B、10%~15%;C、5%~10%;D、1%~5%。
( C )17.下列哪种消毒方法适用于消毒单胞藻挂袋培养用的聚乙烯塑料袋?A、直接灼烧;B、烘箱干燥消毒160℃恒温烘烤2小时;C、 10%的工业盐酸浸泡消毒5分钟;D、高压灭菌(115℃灭菌15分钟~30分钟)。
(B )18.下列哪种元素是角毛藻培养液中大量元素?A、锌;B、硅;C、铜;D、钼。
( A)19.下列哪种方法可定性检测经有效氯消毒的海水中是否残留有余氯?A、酸性碘化钾——淀粉试剂;B、碱性碘化钾——淀粉试剂测定;C、小苏打还原法;D、奈氏试剂法。
( B )20.过滤收集法可采收下列哪种微藻培养液中的藻细胞?A、微绿球藻;B、钝顶螺旋藻;C、三角褐指藻;D、等鞭金藻。
(A )21.微吸管分离法适宜分离下列哪种生物饵料?A、钝顶螺旋藻;B、微绿球藻;C、小球藻;D、等鞭金藻。
三、填空题1.小球藻有较厚的(_______细胞壁___),不易被鱼虾幼体所消化,很少直接用于投喂鱼、虾、贝的幼体。
小球藻通常用于培养(___动物性生物饵料_______),也广泛用于鱼类和甲壳类育苗中(_______水色及水质___)的调控。
2.微绿球藻容易培养,在环境条件适宜时,繁殖迅速,且具有较强的(______稳定水质____)的能力。
营养上含有较高的(____EPA______)。
3.亚心形扁藻是我国培养最早,应用很广泛的一种优良的海产单胞藻类饵料。
广泛应用于(______贝类____)育苗中。
4.在常用单细胞硅藻中,(_三角褐指藻_________)和(_____小新月菱形藻_____)是低温性藻,而(____牟氏角毛藻______)和(_____中肋骨条藻_____)是高温性藻。
5.单细胞藻类的培养,按采收的方式,则有(__一次性培养________)、(__半连续培养________)和(______连续培养____)之分。
6.在单细胞藻类的一次性培养中,藻类的生长繁殖表现出一特定的模式曲线,自接种后,藻类的生长繁殖可分成五个时期,依次为(延缓期__________),(__指数生长期________),(______相对生长下降期____),(_____静止期_____)和死亡期。
7.光照是影响单胞藻生长繁殖最重要的因子之一。
光照对单细胞藻类的影响通过(___光源_______)、(_光质(光的波长)_________)、(____光量(光照强度)______)、(_____光周期_____)和供光方式等途径来实现。
8.根据藻类对温度的适应范围的大小,可分为(__广温性________)藻类和(___狭温性_______)藻类。
根据藻类对适应温度的高低,可分为(__高温性________)藻类和(_____低温性_____)藻类。
10.细胞藻类的培养过程可分为(__容器和工具的消毒________),(___培养液的配制_______),(_接种_________)、(____培养管理______)及采收五个步骤。
11.藻类接种时,为了保证接种成功,必需把握好三个因素:(__藻种的质量________)、(____藻种的数量______)和(___接种的时间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