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统计学定性资料定量资料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92.50 KB
- 文档页数:5
第五章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思考与练习】一、思考题1.应用相对数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2. 为什么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3. 标准化率计算的直接法和间接法的应用有何区别?4. 常用动态数列分析指标有哪几种?各有何用途?5. 率的标准化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二、案例辨析题某医生对98例女性生殖器溃疡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发现杜克雷氏链杆菌、梅毒螺旋体和人类单纯疱疹病毒2型病原体感染患者分别是30、51、17例,于是该医生得出结论:女性生殖器溃疡患者3种病原体的感染率分别为30.6%(30/98)、52.0%(51/98)和17.4%(17/98)。
该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三、最佳选择题1. 某地2006年肝炎发病人数占当年传染病发病人数的10.1%,该指标为BA. 率B. 构成比C. 发病率D. 相对比E. 时点患病率2. 标准化死亡比SMR是指AA. 实际死亡数/预期死亡数B. 预期死亡数/实际死亡数C. 实际发病数/预期发病数D. 预期发病数/实际发病数E. 预期发病数/预期死亡数3. 某地人口数:男性13,697,600人,女性13,194,142人;五种心血管疾病的死亡人数:男性16774人,女性23334人;其中肺心病死亡人数:男性13952人,女性19369人。
可计算出这样一些相对数:11395283.18%16774p ==, 2139521936983.08%1677423334p +==+,313952101.86/1013697600p ==万, 416774122.46/1013697600p ==万,523334176.85/1013194142p ==万, 645p p p =+71395219369123.91/101369760013194142p +==+万81677423334149.15/101369760013194142p +==+万该地男性居民五种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为D A. 1p B. 2p C. 3pD. 4pE. 5p4. 根据第3题资料,该地居民五种心血管病的总死亡率为E A. 1p B. 2p C. 5pD. 6pE. 8p5. 根据第3题资料,该地男、女性居民肺心病的合计死亡率为D A. 2p B. 5pC. 6pD. 7pE. 8p6. 某地区2000~2005年结核病的发病人数为015,,,a a a ⋯,则该地区结核病在此期间的平均增长速度是DA .0156a a a ⋯+++B.C.D.1-E.7. 经调查得知甲、乙两地的恶性肿瘤的粗死亡率均为89.94/10万,但经过标准化后甲地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为82.74/10万,而乙地为93.52/10万,发生此现象最有可能的原因是C A. 甲地的诊断技术水平更高B. 乙地的恶性肿瘤防治工作做得比甲地更好C. 甲地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比乙地多D. 乙地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比甲地多E. 甲地的男性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比乙地多 8. 下列不属于相对比的指标是 C A. 相对危险度RR B. 比值比ORC. 病死率D. 变异系数CVE. 性别比9. 计算标准化率时,宜采用间接法的情况是BA.已知被标准化组的年龄别死亡率与年龄别人口数B.已知被标准化组的死亡总数与年龄别人口数C.已知标准组年龄构成与死亡总数D.已知标准组的人口总数与年龄别人口数E.被标化组各年龄段人口基数较大四、综合分析题1. 为研究经常吸烟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关系,1998~2000年间,某医生收集了356例COPD患者的吸烟史,经常吸烟(日平均1支以上,30年)的COPD 患者有231例;而同时期同年龄段的479名非COPD患者中,经常吸烟的有183例。
中国医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医学统计学复习题一、最佳选择题1. 下列资料何为定性资料?A 体重(kg)B 血型(A、B、O、AB)C 血红蛋白(g/L)D 坐高指数(%,坐高/身高)E 白细胞计数(个/L)2. 下列资料属于等级资料的是_______A 白细胞计数(个/L)B 血型(A、B、O、AB)C 体重(kg)D 病人的病情分级(轻、中、重)E 坐高指数(%,坐高/身高)3.医学科学研究中的随机样本是指_______A 总体中的一部分B 研究对象的全体C 总体中特殊的一部分D 总体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E 研究对象中一部分有特殊代表性的样本4.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是_______A 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B 设计、统计分析、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C 选择对象、计算统计指标、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D 搜集资料、计算均数、标准差、标准误E 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5.统计学的小概率事件是指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_______A 等于0.05B 小于等于0.05C 大于0.05D 小于0.05E 大于等于0.05 6.医学统计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_____。
A.随机事件B.必然事件C.不可能发生的事件D.发生可能性很小的事件E.发生可能性很大的事件7.编制组段数为10的频数表,在确定组距时______A 常取最大值的1/10取整作为组距B 常取最小值的1/10取整作为组距C 常取极差的1/10取整作为组距D 组距等于极差E 常取极差的一半取整作为组距8.频数分布的两个重要特征是______A 集中趋势和分布类型B 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C 标准差和离均差D 对称分布和偏锋分布E 资料的类型9.一些以儿童为主的传染病,患者的年龄分布,集中位置偏向年龄小的一侧,称为______ A 正态分布 B 正偏态分布 C 负偏态分布 D 均匀分布E 对称分布10.欲表示末端无确定数据的资料平均水平时,宜采用的指标是______A 算术均数B 几何均数C 中位数D 百分位数E 算术均数和中位数11.一组变量值,其大小分别为13,10,12,9,8,11,98。
(1).定量资料亦称计量资料,其变量值是定量的,表现为数值大小,一般有度量衡单位,如调查某年某地7岁女童的生长发育状况,以人为观察单位,女童的身高(cm)、体重(kg)、血红蛋白(g/L)等均属定量资料。
(2).定性资料亦称分类资料,其观察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分为两种情况:①无序分类资料:包括:①二项分类。
如调查吸毒者的HIV感染情况,结果分为阳性与阴性两类,表现为互不相容的两类属性。
②多项分类。
如人类的AB0血型,以人为观察单位,结果分为A型、B型、AB型与O型,表现为互不相容的多个类别。
②有序分类资料:各类之间有程度的差别,给人以“半定量”的概念,亦称等级资料。
如测定某人群某血清学反应,以人为观察单位,结果可分“-”、“±”、“+”、“++”4级;2. 简述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的应用。
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又称Wilcoxon配对法,用于分析配对资料的差值是否来自中位数为零的总体。
资料配对设计计量差值的比较和单一样本与总体中位数的比较。
是在总体不服从正态分布且分布情况不明时,分布成非正态而又无适当的数据转换方法;不能或者未加精确测量,(如等级资料等)的情况下应用。
3.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就是把全部观察值间的变异—总体变异按设计和需要分解成两个或多个组成部分,每部分与特定的因素相联系。
之后构造检验统计量F,实现对总体均数的推断。
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是各组资料取自正态分布,各总体方差齐同。
4. 频数表的主要用途有哪些?频数分布表又称频数表,是对样本量较大的资料进行统计描述的常用方法,主要用途是:(1)描述资料的分布特征和分布类型。
(2)进一步计算有关指标或进行统计分析。
(3)发现特大、特小的可疑值。
(4)据此绘制频数分布图。
5. 简述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实验设计中,应当严格遵守对照、随机、重复的基本原则。
1、对照的原则1)设立对照的意义设立对照组的的意义在于使实验组和对照组内的非处理因素的基本一致,即均衡可比。
第五章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之南宫帮珍创作【思考与练习】一、思考题1.应用相对数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2. 为什么不能以构成比取代率?3. 标准化率计算的直接法和间接法的应用有何区别?4. 经常使用静态数列分析指标有哪几种?各有何用途?5. 率的标准化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二、案例辨析题某医生对98例女性生殖器溃疡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 发现杜克雷氏链杆菌、梅毒螺旋体和人类纯真疱疹病毒2型病原体感染患者分别是30、51、17例, 于是该医生得出结论:女性生殖器溃疡患者3种病原体的%(30/98%(51/98%(17/98).该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三、最佳选择题1. 某地2006年肝炎发病人数占昔时沾染病发病人数的10.1%, 该指标为BA. 率B. 构成比C. 发病率D. 相比较E. 时点患病率2. 标准化死亡比SMR 是指A A. 实际死亡数/预期死亡数 B. 预期死亡数/实际死亡数 C. 实际发病数/预期发病数 D. 预期发病数/实际发病数 E. 预期发病数/预期死亡数3. 某地人口数:男性13,697,600人, 女性13,194,142人;五种心血管疾病的死亡人数:男性16774人, 女性23334人;其中肺心病死亡人数:男性13952人, 女性19369人.可计算出这样一些相对数:11395283.18%16774p ==, 2139521936983.08%1677423334p +==+,313952101.86/1013697600p ==万, 416774122.46/1013697600p ==万,523334176.85/1013194142p ==万, 645p p p =+该地男性居民五种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为D A.1p B. 2p C.3p D.4p E. 5p4. 根据第3题资料, 该地居民五种心血管病的总死亡率为E A.1p B. 2p C.5p D.6p E. 8p5. 根据第3题资料, 该地男、女性居民肺心病的合计死亡率为D A.2p B.5p C. 6p D.7p E. 8p6. 某地域2000~2005年结核病的发病人数为015,,,a a a ⋯, 则该地域结核病在此期间的平均增长速度是DA .0156a a a ⋯+++B.C.D.1-E.7. 经调查得知甲、乙两地的恶性肿瘤的粗死亡率均为89.94/10万, 但经过标准化后甲地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为82.74/10万, 而乙地为93.52/10万, 发生此现象最有可能的原因是CA. 甲地的诊断技术水平更高B. 乙地的恶性肿瘤防治工作做得比甲地更好C. 甲地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比乙地多D. 乙地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比甲地多E. 甲地的男性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比乙地多8. 下列不属于相比较的指标是 CA. 相对危险度RRB. 比值比ORC. 病死率D. 变异系数CVE. 性别比9.计算标准化率时, 宜采纳间接法的情况是BA.已知被标准化组的年龄别死亡率与年龄他人口数B.已知被标准化组的死亡总数与年龄他人口数C.已知标准组年龄构成与死亡总数D.已知标准组的人口总数与年龄他人口数E.被标化组各年龄段人口基数较年夜四、综合分析题1.为研究经常吸烟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关系, 1998~2000年间, 某医生收集了356例COPD患者的吸烟史, 经常吸烟(日平均1支以上, 30年)的COPD患者有231例;而同时期同年龄段的479名非COPD患者中, 经常吸烟的有183例.试计算两组患者的经常吸烟率, 并分析经常吸烟对COPD的影响.2.某地居民1998~2004年某病的死亡率资料如表5-1所示, 试作静态分析.表5-1某地居民1998~2004年某病死亡率(1/10万)年份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死亡率3.对某地分歧年龄、性他人群的HBsAg阳性率进行检测, 结果如表5-2所示, 试比力该地男、女HBsAg阳性率.表5-2某地分歧年龄、性他人群的HBsAg阳性率(%)年龄组(岁)男性女性检查数阳性数阳性率检查数阳性数阳性率0~ 521 12 560 1320~ 516 14 957 2640~ 710 43 836 5460~ 838 63 570 49合计2585 132 2923 142【习题解析】一、思考题1.①计算相对数应有足够的观察单元数;②分析时不能以构成比取代率;③计算观察单元数不等的几个率的合计率或平均率时, 不能简单地把各组率相加求其平均值而得, 而应该分别将分子和分母合计, 再求出合计率或平均率;④相对数的比力应注意其可比性, 如果内部构成份歧, 应计算标准化率;⑤样本率或样本构成比的比力应作假设检验.2. 率是指某现象实际发生数与某时间点或某时间段可能发生该现象的观察单元总数之比, 用以说明该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构成比是指事物内部某一组成部份观察单元数与同一事物各组成部份的观察单元总数之比, 以说明事物内部各组成部份所占的比重, 不能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年夜小.两者在实际应用时容易混淆, 要注意区别.3. 对死亡率的年龄构成标准化, 当已知被标化组的年龄别死亡率时, 宜采纳直接法计算标准化率;当不知道被标化组的年龄别死亡率, 只有年龄他人口数和死亡总数时, 可采纳间接法.4. 经常使用的静态数列分析指标有:绝对增长量、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绝对增长量是指事物现象在一按时期增长的绝对值;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都是相比较指标, 用以说明事物现象在一按时期的速度变动;平均发展速度是指一按时期内各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值, 用以说明事物在一按时期内逐年的平均发展水平;平均增长速度是说明事物在一按时期内逐年的平均增长水平.5. ①标准化法的目的是为了通过选择同一参照标准, 消除混杂因素的影响, 使算得的标准化率具有可比性.但标准化率其实不代表真实水平, 选择标准分歧, 计算出的标准化率也不相同.因此标准化率是用于相互间的比力, 实际水平应采纳未标化率来反映.②样本的标准化率是样本指标值, 亦存在抽样误差, 若要比力其代表的总体标准化率是否相同, 需作假设检验.③注意标准化方法的选用.如对死亡率的年龄构成标准化, 当已知被标化组的年龄别死亡率时, 宜采纳直接法计算标准化率.但当被标化组各年龄段人口数太少, 年龄别死亡率摆荡较年夜时, 宜采纳间接法.④各年龄组率若呈现明显交叉, 或呈非平行变动趋势时, 则不适合采纳标准化法, 宜分层比力各年龄组率.另外, 对因其它条件分歧, 而非内部构成份歧引起的不成比性问题, 标准化法难以解决.二、案例辨析题该结论不正确.因为该医生所计算的指标是构成比, 只能说明98例女性生殖器溃疡患者中, 3种病原体感染所占的比重, 不能说明3种病原体感染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该医生犯了以构成比取代率的毛病.三、最佳选择题1. B2. A3. D4. E5. D6. D7. C8. C9. B四、综合分析题1. 解:表5-3 经常吸烟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关系分组调查人数经常吸烟经常吸烟率(%) 是否COPD患者356 231 125 非COPD患者479 183 296COPD患者的经常吸烟率:231/356×100%=64.89%非COPD患者经常吸烟率:183/479×100%=38.20%COPD患者的经常吸烟率比非COPD患者高26.69%还需进一步对OR作假设检验(见第十一章), 若经检验有统计学意义, 可以认为经常吸烟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有一定的关系.SPSS把持数据录入:翻开SPSS Data Editor窗口, 点击Variable View标签, 界说要输入的变量, case暗示分组(0为非COPD患者, 1为COPD患者), smok暗示吸烟情况 (0为非经常吸烟, 1为经常吸烟), freq暗示频数;再点击Data View标签, 录入数据(见图5-1, 图5-2).图5-1 Variable View窗口内界说要输入的变量case、smok和freq图5-2 Data View窗口内录入数据分析:Data→Weight Cases…Weight Cases by:Frequency 框:freqOKAnalyze→ Descriptive Statistics→CrosstabsRows 框:case Columns 框:smok Statistics : RiskContinue OK输出结果 2. 解:表5-4 某地居民1998~2004年某病死亡率(1/10万)静态变动年份 符号 死亡率绝对增长量发展速度增长速度累计 逐年 定基比 环比 定基比 环比 1998~ a 0 ——— — — — 1999~ a 1 2000~ a 2 2001~ a 3 2 8 2002~ a 4 2003~ a 5 -912004~a 6-122-31该病死亡率的平均发展速度60=/38.5/160.50.79n n a a ==该病死亡率的平均增长速度=1=0.791=0.21---平均发展速度 3. 解:因为该地男、女性的年龄构成有所分歧, 为了消除年龄构成的分歧对HBsAg 阳性率的影响, 应先进行标准化再进行比力.根据本题资料, 以男、女合计为标准人口, 已知被标化组的年龄别阳性率, 采纳直接法计算标准化阳性率.表5-5直接法计算某地分歧年龄、性他人群的HBsAg 标准化阳性率(%)年龄组 标准人口数i N男性女性 原阳性率i p 预期阳性数i i N p原阳性率 i p 预期阳性数i i N p0~ 1081 2 20~ 1473 40.02 40~ 1546 9 60~ 1408 1012 合计5508(N )264 (i iN p ∑)286(i iN p ∑)男性HBsAg 标准化阳性率:264100% 4.79%5508p '=⨯= 女性HBsAg标准化阳性率:286100% 5.19%5508p '=⨯=可见, 经标准化后女性HBsAg 阳性率高于男性.SPSS 把持 数据录入:翻开SPSS Data Editor 窗口, 点击Variable View 标签, 界说要输入的变量p1、c1、p2和c2;再点击Data View 标签, 录入数据(见图5-3, 图5-4).图5-3 Variable View 窗口内界说要输入的变量p1、c1、p2和c2图5-4 Data View 窗口内录入数据分析:Transform →Compute…Target Variable :键入sp要生成的变量为sp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Numeric Expression:键入 p1+p2 生成变量的表达式OKTransform →Compute…Target Variable:键入sp1Numeric Expression:键入 c1/p1*spOKTransform →Compute…Target Variable:键入sp2Numeric Expression:键入 c2/p2*spOK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DescriptivesVariable(s): sp sp1 sp2 要分析的变量点击Options… sum 分别对3个变量求和ContinueOK输出结果注:将SPSS输出的sp1的和除以sp的和, 得男性HBsAg标准化阳性率;sp2的和除以sp的和, 得女性HBsAg标准化阳性率.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第五章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思考与练习】一、思考题1.应用相对数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2. 为什么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3. 标准化率计算的直接法和间接法的应用有何区别?4. 常用动态数列分析指标有哪几种?各有何用途?5. 率的标准化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二、案例辨析题某医生对98例女性生殖器溃疡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发现杜克雷氏链杆菌、梅毒螺旋体和人类单纯疱疹病毒2型病原体感染患者分别是30、51、17例,于是该医生得出结论:女性生殖器溃疡患者3种病原体的感染率分别为30.6%(30/98)、52.0%(51/98)和17.4%(17/98)。
该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三、最佳选择题1. 某地2006年肝炎发病人数占当年传染病发病人数的10.1%,该指标为BA. 率B. 构成比C. 发病率D. 相对比E. 时点患病率2. 标准化死亡比SMR是指AA. 实际死亡数/预期死亡数B. 预期死亡数/实际死亡数C. 实际发病数/预期发病数D. 预期发病数/实际发病数E. 预期发病数/预期死亡数3. 某地人口数:男性13,697,600人,女性13,194,142人;五种心血管疾病的死亡人数:男性16774人,女性23334人;其中肺心病死亡人数:男性13952人,女性19369人。
可计算出这样一些相对数:11395283.18%16774p ==, 2139521936983.08%1677423334p +==+,313952101.86/1013697600p ==万, 416774122.46/1013697600p ==万,523334176.85/1013194142p ==万, 645p p p =+71395219369123.91/101369760013194142p +==+万81677423334149.15/101369760013194142p +==+万该地男性居民五种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为D A. 1p B. 2p C. 3pD. 4pE. 5p4. 根据第3题资料,该地居民五种心血管病的总死亡率为E A. 1p B. 2p C. 5pD. 6pE. 8p5. 根据第3题资料,该地男、女性居民肺心病的合计死亡率为D A. 2p B. 5pC. 6pD. 7pE. 8p6. 某地区2000~2005年结核病的发病人数为015,,,a a a ⋯,则该地区结核病在此期间的平均增长速度是DA .0156a a a ⋯+++B.C.D.1-E.7. 经调查得知甲、乙两地的恶性肿瘤的粗死亡率均为89.94/10万,但经过标准化后甲地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为82.74/10万,而乙地为93.52/10万,发生此现象最有可能的原因是CA. 甲地的诊断技术水平更高B. 乙地的恶性肿瘤防治工作做得比甲地更好C. 甲地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比乙地多D. 乙地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比甲地多E. 甲地的男性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比乙地多 8. 下列不属于相对比的指标是 C A. 相对危险度RR B. 比值比ORC. 病死率D. 变异系数CVE. 性别比9. 计算标准化率时,宜采用间接法的情况是BA.已知被标准化组的年龄别死亡率与年龄别人口数B.已知被标准化组的死亡总数与年龄别人口数C.已知标准组年龄构成与死亡总数D.已知标准组的人口总数与年龄别人口数E.被标化组各年龄段人口基数较大四、综合分析题1. 为研究经常吸烟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关系,1998~2000年间,某医生收集了356例COPD患者的吸烟史,经常吸烟(日平均1支以上,30年)的COPD 患者有231例;而同时期同年龄段的479名非COPD患者中,经常吸烟的有183例。
一、资料、变量类型的识别定量资料1.某医院2006年2月的手术病人数资料属于(C )A等级资料B计数资料C计量资料D定性资料2.某医院将60名失眠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使用不同的镇静剂,比较3组受试者平均睡眠延长时间有无差别。
请问该资料属于(B )A等级资料B定量资料C定性资料 D 有序分类资料3.某医师研究洛赛克治疗消化性溃疡(60例)的疗效,以泰胃美作对照(60例),得到治疗有效人数洛赛克为54例,泰胃美为36例。
请问该资料属于( A )A定性资料B定量资料C等级资料D数值变量资料4.用某药治疗胃癌,对溃疡型和梗阻型胃癌的治疗结果分别用治愈、显效、好转和无效表示,则该好转人数属于(D )A等级资料B定性资料C有序分类变量D数值变量5.下列变量中,属于定量变量的是(D )A性别B职业C血型D体重6.南京市区2006年新生儿出生体重资料属于(A )A定量资料B等级资料C计数资料D定性资料7.某年某山区120名孕妇产前检查次数(B)A二项分布资料 B Poisson分布资料C正态分布资料D对数正态分布资料8.接受某种处理的5只小鼠的生存时间(分钟)分别为50.0、63.2、62.7、61.9、60.5,则该资料属于(A )A定量资料B等级资料C计数资料D定性资料9.下列变量中,不属于数值变量的是(C )A坐高B胸围C血型D身高10.某医院某年口腔科就诊儿童的乳牙萌出时间资料属于(A )A定量资料B等级资料C计数资料D定性资料定性资料1.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曾进行了一次关于孕妇孕期风疹病毒感染与所生新生儿先天性畸形关系的队列研究。
选择曾患风疹的孕妇共有578人作为暴露组,对照组的对象是从未患过风疹的孕妇中随机抽取的5117人。
请问该资料属于( C )A定量资料B半定量资料C计数资料D等级资料2.启东市癌症登记处1972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肺癌发病登记报告显示:30年间登记并经核实肺癌病例8167例,其中男性5859例,女性2308例。
第四章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1. 编制频数表时错误的做法是()。
A. 用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求全距B. 组距常取等组距,一般分为10~15组C. 第一个组段须包括最小值D. 最后一个组段须包括最大值E. 写组段,如“1.5~3,3~5,5~6.5,…”2. 描述一组负偏峰分布资料的平均水平时,适宜的统计量是()。
A. 中位数B. 几何均数C. 调和均数D. 算术均数E. 众数3. 比较5年级小学生瞳距和他们坐高的变异程度,宜采用()。
A. 变异系数B. 全距C. 标准差D. 四分位数间距E. 百分位数P2.5与P97.5的间距4. 均数X和标准差S的关系是()。
A. S越小,X对样本中其他个体的代表性越好B. S越大,X对样本中其他个体的代表性越好C. X越小,S越大D. X越大,S越小E. S必小于X5. 在正态分布条件下表示变量值变异情况的指标最常用的是()。
A. 标准差B. 标准误C. 变异系数D. 全距E. 百分位数6. 变异系数越大说明()。
A. 标准差越大B. 平均数越大C. 标准差、平均数都大D. 平均数小E. 以均数为准变异程度大7. 在服从正态分布),(2σμN条件下,样本标准差S的值()。
A. 与集中位置有关B. 与观察例数n无关C. 与平均数有关D. 与平均数无关E. 与个体的变异程度有关8. 计算几何均数G时,用常用对数lgX和用自然对数lnX所得计算结果()。
A. 一样B. 不一样C. 有时一样,有时不一样D. 有时相差较大,只能用lgX9. 算术均数与中位数相比,()。
A. 抽样误差更大B. 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C. 更充分利用数据信息D. 更适用于分布不明及偏态分布资料10. 比较连续分布数据的离散度,()。
A. 单位相同时根本不能用CVB. 单位相同均数相差较大时根本不能用SC. S表示绝对离散度,CV表示相对离散度。
D. 只要单位相同,用S和用CV都是一样的11. 以中位数表示几种趋势,()资料。
卫生统计学习题第二章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1. 1985年某省农村30例6-7岁正常男童胸围(cm)测量结果如下:51.6 54.1 54.0 56.9 57.7 55.558.3 55.4 53.8 57.7 51.3 53.8 57.3 54.8 52.1 55.3 54.8 54.7 53.4 57.1 53.1 55.9 51.4 54.6 56.1 61.859.3 56.8 59.8 53.9(1)试编制以上数据的频数表,绘制直方图,概括其分布特征。
(2)用合适的统计量描述其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
(3)对样本进行正态性检验第三章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1.某地通过卫生服务的基线调查得到如下资料,试作如下分析:(1)计算全人口的性别比;(2)计算育龄妇女(15~49岁)占总人口的百分比;(3)计算总负担系数;(4)计算老年人口系数某地人口构成情况年龄组(岁)男(%)女(%)年龄组(岁)男(%)女(%)0~ 4.2 4.0 45~ 2.4 2.75~ 3.2 3.1 50~ 2.1 2.410~ 4.4 4.2 55~ 1.2 2.215~ 5.5 5.3 60~ 1.3 2.420~ 5.1 5.2 65~ 1.1 1.425~ 6.0 6.1 70~ 0.8 1.230~ 4.3 4.5 75~ 0.5 0.935~ 3.2 3.3 80~ 0.2 0.540~ 2.3 2.5 85~ 0.1 0.2第四章常用概率分布1.假定虚症患者中,气虚型占30%。
现随机抽查30名虚症患者,求其中没有1名气虚型的概率、有4名气虚型的概率。
2.某溶液平均1毫升中含有大肠杆菌3个。
摇均后,随机抽取1毫升该溶液,内含大肠杆菌2个和低于2个的概率各是多少?3.某人群中12岁男童身高的分布近似正态分布,均数为144.00cm,标准差为5.77cm,试估计(1)该人群中12岁男童身高集中在哪个范围?(2)求人群中12岁男童身高的95%和99%参考值范围;(3)求人群中12岁男童身高低于140cm的概率;(4)求人群中12岁男童身高超过160cm的概率;第五章参数估计基础1.某研究表明新研制的一种安眠药比旧安眠药增加睡眠时间。
医学统计学习题《医学统计学》习题集第一章绪论1.下面的变量中,属于分类变量的是( B )。
A.脉搏B.血型C.肺活量D.红细胞计数E.血压2.某人记录了50名病人体重的测定结果:小于50kg 的13人,介于50kg 和70kg间的20人,大于70kg的17人,此种资料本属于( A )。
A.定量资料B.分类资料C.有序资料D.二分类资料E.名义变量资料第二章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1.欲比较身高(cm)和体重(kg)哪个指标变异程度大,应采用(D )。
A.标准差B.极差C.四分位数间距D.变异系数2.已知某疾病患者10人的潜伏期(天)分别为:6,13,5,9,12,10,8,11,8,>20,其潜伏期的平均水平约为( B )天。
A.9B.9.5D.10.2E.113.调查测定某地107名正常人尿铅含量(mg/L)如下:尿铅0~ 4~ 8~ 12~ 16~ 20~ 24~ 28~ 合计含量例数14 22 29 18 15 6 1 2 107 (1)描述该资料的集中趋势,宜用( B )。
A.均数B.中位数C.几何均数D.极差(2)描述该资料的离散趋势,宜用( C )。
A.极差B.变异系数C.四分位间距D.标准差第三章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1.某医院某年住院病人中胃癌患者占5%,则( B )。
A.5% 是强度指标B. 5% 是频率指标C. 5% 是相对比指标D. 5% 是绝对数2.某病患者120人,其中男性114人,女性6人,分别占95%与5%,则结论为( D )。
A.该病男性易得B.该病女性易得C.该病男性、女性易患程度相D.尚不能得出结论3.一项新的治疗方法可延长病人的生命,但不能治愈该病,则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A )。
A.该病的患病率增加B.该病的患病率减少C.该病的发病率增加D.该病的发病率减少4.某市有30万人口,2002 年共发现2500名肺结核患者,全年总死亡人数为3000,其中肺结核死亡98人,要说明肺结核死亡的严重程度,最好应用()。
医学统计学复习题(总13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预防医学复习题(统计部分)复习重点(及简答题)1. 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如:总体与样本的联系区别2. 资料的分类如:请列举资料的类型并举例说明3. 定量资料统计描述的指标(集中与离散趋势)如:定量统计描述指标有哪些如:正态分布与偏态分布资料统计描述方法有何区别4. 定性资料统计描述的指标5. 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t分布的概念、特征、曲线下面积规律如: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与t分布的区别联系6. 小概率事件在医学统计学的应用(P值的含义)如:P值的含义是什么,对统计结论有何意义7. 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与步骤8. 四种主要统计假设检验方法及其应用场合9. 统计表的绘制选择题1.样本是总体中:2.A、任意一部分 B、典型部分 C、有意义的部分D、有代表性的部分E、有价值的部分2、参数是指:A、参与个体数B、研究个体数C、总体的统计指标D、样本的总和E、样本的统计指标3、抽样的目的是:A、研究样本统计量B、研究总体统计量C、研究典型案例D、研究误差E、样本推断总体参数4、脉搏数(次/分)是:A、观察单位B、数值变量C、名义变量 D.等级变量 E.研究个体5、疗效是:A、观察单位B、数值变量C、名义变量D、等级变量E、研究个体6、统计学常将P≤或P≤的事件称A、必然事件B、不可能事件C、随机事件D、小概率事件E、偶然事件7.统计中所说的总体是指:A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研究对象的全体B随意想象的研究对象的全体C根据地区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D根据时间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E根据人群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8.概率P=0,则表示A某事件必然发生 B某事件必然不发生 C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D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 E以上均不对9.总体应该由A.研究对象组成B.研究变量组成C.研究目的而定 D.同质个体组成E.个体组成10. 在统计学中,参数的含义是A.变量B.参与研究的数目C.研究样本的统计指标D.总体的统计指标E.与统计研究有关的变量11.调查某单位科研人员论文发表的情况,统计每人每年的论文发表数应属于A.计数资料B.计量资料C.总体D.个体E.样本12.统计学中的小概率事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反复多次观察,绝对不发生的事件B.在一次观察中,可以认为不会发生的事件C.发生概率小于的事件D.发生概率小于的事件E.发生概率小于的事件13、统计上所说的样本是指:A、按照研究者要求抽取总体中有意义的部分B、随意抽取总体中任意部分C、有意识的抽取总体中有典型部分D、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总体中有代表性部分E、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14、以舒张压≥为高血压,测量1000人,结果有990名非高血压患者,有10名高血压患者,该资料属()资料。
一、简答题(每题6分,共60分)1、配对比较的假设检验,符合参数检验条件,能否出现t检验结果P>0.05;而非参数检验P<0.05的结果?如果出现上述情况,此时应该怎样解释检验结果?有可能,因为非参数检验检验效能低(具体自己she)2、某市为了解该地居民发汞(μmol/kg)的基础水平,为汞污染的坏境监测积累资料,对238名留住该市一年以上,无汞作业接触史,无明显肝、肾疾病的居民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1:表1:238名居民发汞含量(μmol/kg)发汞含量1.5~3.5~5.5~7.5~9.5~11.5~13.5~15.5~17.5~19.5~21.5人数20 66 60 48 18 16 6 1 0 3(1)说明此频数分布的特征;选用何中指标描述其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较好?分布特征:正偏态分布。
描述集中趋势的指标:几何均数;or中位数?(不确定)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四分位数间距(2)计算该地居民发汞值的95%正常值范围(只写公式,不必计算)。
因为资料呈负偏态分布,故应使用百分位数法计算参数范围,因为发汞过高为异常,应制定单侧95%参考范围。
用公式:P x=L X+i*(n x% —∑f x)/f x3、标淮差与标准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具体答案详见教材75页。
4、某医师对某年某医院的住院病人按不同 职业进行分组统计,结果见表2。
该医 师得到结论:全体病人中工人占75%, 农民占10%。
因此,工人比农民更容易 患病,提示工人的健康状况应受到重视。
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合理?若不合理, 为什么?不合理,因为该医师所计算的指标是构成比,只能说明全体病人中,工人、农民及其他所占的比重,不能说明3种职业患病的频率或强度,该医师犯了以构成比代替率的错误。
4、某年级一班、二班各有学生50人。
从两个半各抽取10人测量身高,并求其平均身高。
如果一班平均身高160cm ,二班平均身高154cm ,能否认为一班学生的平均身高高于二班?为什么? 不能进行此推论,理由如下。
绪论1.下面的变量中,属于分类变量的是 B 。
A.脉搏B.血型C.肺活量D.红细胞计数E.血压2.下面的变量中,属于定量变量的是 B 。
A.性别B.体重C.血型D.职业E.民族3.某人记录了50名病人体重的测定结果;小于50kg的13人,介于50kg和70kg间的20人,大于70kg的17人,此种资料属于 A 。
A.定量资料B.分类资料C.有序资料D.二分类资料E.名义变量资料4.统计资料的类型可以分为 D 。
A.定量资料和等级资料B.分类资料和等级资料C.正态分布资料和离散分布的资料D.定量资料和分类资料E.二项分布资料有序分类资料5.身高是: BA.观察单位B.数值变量C.名义变量D.等级变量E.研究个体6.脉搏数(次/分)是: BA.观察单位B.数值变量C.名义变量D.等级变量E.研究个体7.红细胞数(1012/L)是: BA.观察单位B.数值变量C.名义变量D.等级变量E.研究个体8.家庭人口数(人/家)是: BA.观察单位B.数值变量C.名义变量D.等级变量E.研究个体9.血压(kPa)值是: BA.观察单位B.数值变量C.名义变量D.等级变量E.研究个体10.血型是: CA.观察单位B.数值变量C.名义变量D.等级变量E.研究个体11.种族是: CA.观察单位B.数值变量C.名义变量D.等级变量E.研究个体12.用无效、显效、有效、治愈观察疗效,此资料是: DA.观察单位B.数值变量C.名义变量D.等级变量E.研究个体13.血清反应滴度值是: BA.观察单位B.数值变量C.名义变量D.等级变量E.研究个体14.关于随机抽样,下列哪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A 。
A.抽样时应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B.研究者在抽样时应精心挑选个体,以使样本更能代表总体C.随机抽样即随意抽取个体D.为确保样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样本量应越大越好E.选择符合研究者意愿的样本15.在探究疾病与危险因素的关系时,如果样本没有代表性,而统计分析发现某因素与疾病的发生在统计学上存在关联,则该因素与疾病之间 E 。
医院统计学练习题+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计算某地某年孕产妇死亡率的分母是A、某地某年年末妇女人口数B、某地某年活产数C、某地某年年中15~49D、某地某年年中妇女人口数E、某地某年年末15~49正确答案:B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因素又称处理因素B、实验因素在实验过程中可随时修改C、非实验因素是指除了实验因素外,凡对受试对象具有影响,可使其发生效应的所有因素D、非实验因素经常与实验因素混杂在一起,故又称为混杂因素E、消除混杂因素的干扰,显示实验因素的作用正确答案:B3、关于调查设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设计包括专业设计和实验设计B、调查设计包括理论设计和操作设计C、调查设计包括专业和统计设计D、调查设计可分为专业设计和技术设计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4、下列属于非概率抽样调查方式的是()A、整群抽样B、简单随机抽样C、系统抽样D、分层抽样E、滚雪球抽样正确答案:E5、医院的医技工作不包括()A、超声诊断B、病理诊断C、临床检验D、针灸理疗E、放射诊断正确答案:D6、业务收入报表反映()A、当月医院完成结算的费用B、当月出院病人费用C、当月各项业务收入产生的费用D、当月门诊病人费用E、当月病人欠费正确答案:C7、某病人挂一个外科号,在外科诊疗过程中,发现此病人的病不属于外科,应去皮肤科就诊,由外科医生写明原因转皮肤科看病,病人再去挂一个皮肤科号,去皮肤科就诊。
统计门诊人次时()A、计入外科门诊人次统计B、计入皮肤科门诊人次统计C、外科和皮肤科均不计入门诊人次D、外科和皮肤科均计入门诊人次E、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D8、进行抽样过程中产生的误差是A、系统误差B、随机测量误差C、抽样误差D、过失误差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9、下述描述正确的是A、发展速度=增长速度-100B、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00C、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D、发展速度=增长速度-1E、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100正确答案:C10、医院的辅助工作不包括()A、换药B、针灸理疗C、打针D、内窥镜诊断E、按摩正确答案:D11、以下哪项不是《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规定的床位收费需满足的条件()A、病床的朝向B、病人基本生命体征和住院病历记录C、病房环境清洁消毒D、房间面积要求E、医护人员查房、护送正确答案:A12、疗效是A、数值变量B、名义变量C、研究个体D、分类变量E、观察单位正确答案:D13、欲调查某市娱乐场所女性工作人员对性病/艾滋病的认识,从全市218所美容美发、按摩、洗脚房和歌舞厅等高危娱乐场所随机抽取30 所,对该30 所娱乐场所中所有18~45 岁女性工作人员实施问卷调查。
卫生统计学试题卫生统计学习题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1. 1985年某省农村30例6-7岁正常男童胸围(cm)测量结果如下:51.6 54.1 54.0 56.9 57.7 55.5 58.3 55.4 53.8 57.7 51.3 53.8 57.3 54.8 52.1 55.3 54.8 54.7 53.4 57.1 53.1 55.9 51.4 54.6 56.1 61.8 59.3 56.8 59.8 53.9(1)试编制以上数据的频数表,绘制直方图,概括其分布特征。
(2)用合适的统计量描述其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
(3)对样本进行正态性检验第三章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1.某地通过卫生服务的基线调查得到如下资料,试作如下分析:(1)计算全人口的性别比;(2)计算育龄妇女(15~49岁)占总人口的百分比;(3)计算总负担系数;(4)计算老年人口系数某地人口构成情况年龄组(岁)男(%)女(%)年龄组(岁)男(%)女(%)0~ 4.2 4.0 45~ 2.4 2.75~ 3.2 3.1 50~ 2.1 2.410~ 4.4 4.2 55~ 1.2 2.215~ 5.5 5.3 60~ 1.3 2.420~ 5.1 5.2 65~ 1.1 1.425~ 6.0 6.1 70~ 0.8 1.230~ 4.3 4.5 75~ 0.5 0.935~ 3.2 3.3 80~ 0.2 0.540~ 2.3 2.5 85~ 0.1 0.2从正态分布,试分别估计这种新安眠药的平均睡眠时间的95%置信区间,并比较这两个区间有何不同,用哪一个估计总体参数更可靠?2.为了解中年男性高血压患病情况,某研究单位在某市城区随机调查了45~54岁男性居民2660人,检查出高血压病人775人,试估计该市中年男子高血压患病率的95%置信区间。
假设检验基础1. 使用两种方法测定12份血清样品中Mg 2+含量(mmol/l)的结果见下表,试问两种测定方法结果有无差异?两种方法测定血清Mg的结果样本号甲基百里酚蓝法葡萄糖激酶两点法1 0.94 0.922 1.02 1.013 1.14 1.114 1.23 1.225 1.31 1.326 1.41 1.427 1.53 1.518 1.61 1.619 1.72 1.7210 1.81 1.8211 1.93 1.9312 2.02 2.04 2.大量研究显示汉族足月正常产男性新生儿临产前双顶颈(BPD)均数为9.3cm。
名词解释:1.定量数据:也称计量资料,变量的观测值是定量的,其特点是能够用数值大小衡量其水平的高低。
定性资料:也称计数资料,变量的观测值是定性的,变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
2.sampling error:抽样误差,由于抽样而引起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
3.standard deviation:标准差,是将方差取平方根。
4.非参数检验:不以特定的总体分布为前提,也不针对总体参数做统计推断的方法。
5. normal distribution:正态分布一种非常重要的分布类型,其特征是中间组段的频数最多,两侧的频数分布对称,并按一定的规律下降。
6.相关系数:是说明具有直线相关关系的两个数值变量间相关的密切程度和相关方向的统计量。
5.方差分析:又称F检验,其基本思想是将全部观测值的总变异按影响因素分解为相应的若干部分变异,在此基础上,计算假设检验的统计量F值,实现对总体均数是否有差别的推断,6.率的标准化:采用统一的标准对内部构成不同的各组频率进行调整和对比的方法7.假设检验:也称显著性检验,是统计推断的另一重要内容,其目的是比较总体参数之间有无差别8.构成比:表示某事物内容各组成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重。
9.正态分布10. standard normal distribution:任何正态分布的X值通过u值转换后,称为标准化的正态分布13.医学参考值范围14.发病率15.参数估计(parameter estimation):由样本信息估计总体参数。
它包括两种: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16.完全随机设计17.随机区组设计18.决定系数19总体(population):大同小异的研究对象全体。
更确切的说,总体是指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全部研究单位的观测值。
20.同质(homogeneity):研究对象具有的相同的状况或属性等共性。
21.变异(variation):对于同质的各观察单位,其某变量值之间的差异22. 概率(probability):在重复试验中,事件A的频率,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加将愈来愈接近一个常数p,这个常数p就称为事件A出现的概率(probability),记作P(A)或P。
第四章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1. 编制频数表时错误的做法是()。
A. 用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求全距B. 组距常取等组距,一般分为10~15组C. 第一个组段须包括最小值D. 最后一个组段须包括最大值E. 写组段,如“1.5~3,3~5,5~6.5,…”2. 描述一组负偏峰分布资料的平均水平时,适宜的统计量是()。
A. 中位数B. 几何均数C. 调和均数D. 算术均数E. 众数3. 比较5年级小学生瞳距和他们坐高的变异程度,宜采用()。
A. 变异系数B. 全距C. 标准差D. 四分位数间距E. 百分位数P2.5与P97.5的间距4. 均数X和标准差S的关系是()。
A. S越小,X对样本中其他个体的代表性越好B. S越大,X对样本中其他个体的代表性越好C. X越小,S越大D. X越大,S越小E. S必小于X5. 在正态分布条件下表示变量值变异情况的指标最常用的是()。
A. 标准差B. 标准误C. 变异系数D. 全距E. 百分位数6. 变异系数越大说明()。
A. 标准差越大B. 平均数越大C. 标准差、平均数都大D. 平均数小E. 以均数为准变异程度大7. 在服从正态分布),(2σμN条件下,样本标准差S的值()。
A. 与集中位置有关B. 与观察例数n无关C. 与平均数有关D. 与平均数无关E. 与个体的变异程度有关8. 计算几何均数G时,用常用对数lgX和用自然对数lnX所得计算结果()。
A. 一样B. 不一样C. 有时一样,有时不一样D. 有时相差较大,只能用lgX9. 算术均数与中位数相比,()。
A. 抽样误差更大B. 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C. 更充分利用数据信息D. 更适用于分布不明及偏态分布资料10. 比较连续分布数据的离散度,()。
A. 单位相同时根本不能用CVB. 单位相同均数相差较大时根本不能用SC. S表示绝对离散度,CV表示相对离散度。
D. 只要单位相同,用S和用CV都是一样的11. 以中位数表示几种趋势,()资料。
A. 不能用于正态分布的B. 不能用于严重偏态的连续分布C. 可用于任何分布的定量资料D. 可用于任何一种定性资料12. 下列表示离散趋势的指标中,()没有单位(量纲)。
A. 标准差B. 极差C. 变异系数D. 四分位数间距13. 几何均数宜用于()资料。
A. 正态分布B. 对数正态分布资料C. 正偏态分布D. 负偏态分布14.已知某疾病患者10人的潜伏期(天)分别是:6,13,5,9,12,10,8,11,8,>20,其潜伏期的平均水平约为()。
A.9天B.9.5天C.10天D. 10.2天E. 11天二、简答题1.一位研究人员欲做一项实验研究,研究设计应包括那几方面的内容?2.试述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标准差及变异系数的适用范围。
四、计算与分析题1、某内科医生调查得到100名40~50岁健康男子总胆固醇(mg/dL),结果如下227 190 224 259 225 238 180 193 214 195 213 193 209 172 244199 155 208 203 199 253 181 196 224 210 220 255 257 216 249235 220 190 203 197 149 175 236 202 209 174 184 174 185 167235 167 210 171 248 201 266 189 222 199 197 214 199 198 230246 209 202 186 217 206 200 203 197 161 247 138 186 156 195163 273 178 190 207 259 186 194 246 172 234 232 189 172 235207 208 231 234 226 174 199 278 277 181(1)请编制频率表,绘制直方图,讨论其分布特征。
(2)根据(1)的讨论结果,用恰当的统计指标描述资料的平均水平和变异程度。
(3)计算百分位数P25,P75和P95。
2、测得某地300名正常人尿汞值,其频数表如下。
用合适的指标来描述其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
表1 300例正常人尿汞值(μg/L)频数表尿汞值例数尿汞值例数尿汞值例数0- 49 24- 16 48- 34- 27 28- 9 52- -8- 58 32- 9 56- 212- 50 36- 4 60- -16- 45 40- 5 64- -20- 22 44- - 68- 13、某地对120名微丝蚴血症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用IFA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测得抗体滴度如下,求平均滴度。
抗体滴度1:5 1:10 1:20 1:40 1:80 1:160 1:3205 16 27 34 22 13 3例数第五章定性资料的统计描述1. 某医院某年住院病人中胃癌患者占5%,则()。
A. 5%是强度型指标B. 5%是频率指标C. 5%是相对比指标D. 5%是绝对数E. 5%说明胃癌在人群中的严重性2. 计算麻疹疫苗接种后血清检查的阳转率,分母为()。
A. 麻疹易感人群B. 麻疹患者数C. 麻疹疫苗接种人数D. 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阳转人数E. 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阴性人数3. 某病患者120人,其中男性114人,女性6人,分布占95%和5%,则结论为().A. 该病男性易得B. 该病女性易得C. 该病男性、女性易患程度相等D. 尚不能得出结论E. 根据该资料可以计算出男女性的患病率4. 某部队夏季拉练,发生中暑21例,其中北方籍战士是南方籍战士的2.5倍,则结论是()。
A. 北方籍战士易发生中暑B. 南方籍战士易发生中暑C. 尚不能得出结论D. 北方、南方战士都容易发生中暑E. 北方籍战士中暑频率比南方籍战士高5. 一项新的治疗方法可延长病人的生命,但不能治愈该病,则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A. 该病的患病率增加B. 该病的患病率减少C. 该病的发病率增加D. 该病的发病率减少E. 该病的发病率与患病率均减少6. 某人欲计算本地人群的死亡率,对分母的平均人口数的算法,最好是()。
A. 年初的人口数B. 年末的人口数C. 调查时的人口数D. 上年年终的人口数加本年年终的人口数之和除于2E. 调查时登记的人口数7. 某市有30万人口,2002年共发现2500名肺结核患者,全年共死亡人数为3000人,其中肺结核死亡98人,要说明肺结核死亡的严重程度,最好应用()。
A. 粗死亡率B. 肺结核死亡人数C. 肺结核死亡率D. 肺结核死亡构成E. 肺结核病死率8. 在一项研究的最初的调查中,人们发现30~44岁男女两组人群的冠心病患病率均为4%,于是,认为该年龄组男女两性的危险相同,这个结论是()。
A. 正确的B. 不正确的,因为没有区别发病率和患病率C. 不正确的,因为没有用百分比代替频率型指标来支持该结论D. 不正确的,因为没有设立对照组E. 不正确的,因为没有用相对比指标代替频率型指标来支持该结论9.某医院的院内感染率为5.2人/千人日,则这个相对数指标属于()。
A. 频率B. 频率分布C. 强度D. 相对比E. 算术均数10.某地某年肝炎发病人数占同年传染病人数的10.1%,这是一种()指标。
A.率B.构成比C.发病率D.集中趋势E.时点患病率11.计算某地某年肺癌发病率,其分母应为()。
A.该地体检人数B.该地年平均就诊人数C.该地年平均人口数D.该地平均患者人数E.该地易感人群12.已知男性的钩虫感染率高于女性。
欲比较甲、乙两乡居民的钩虫总感染率,但甲乡人口女多于男,而乙乡男多于女,适当的比较方法是()。
A.分性别进行比较B.两个率比较的?2检验C.不具可比性,不能比较D.对性别进行标准化后再比较E.作两个总率差别的假设检验13.要比较甲乙两厂工人患某种职业病的患病率,对工龄进行标化,其标准构成的选择是()。
A.甲厂工人的年龄构成B.乙厂工人的年龄构成C.甲乙两厂合并的工人的年龄构成D.当地较稳定人口的年龄构成E.甲乙两厂合并的工人的工龄构成14.某项关于某种药物的广告声称:“在服用本制剂的1000名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中,有970名儿童在72小时内症状消失。
”因此推断此药治疗儿童的上呼吸道感染是非常有效的,可以推广应用。
这项推论是( ) A.不正确,因所作的比较不是按率计算的 B.不正确,因未设对照组或对比组C.不正确,因未作统计学假设检验D.正确, 因为比较的是症状消失率E.正确, 因为有效率达到97.0%二、简答题1. 举例说明频率和频率分布的区别和联系。
2. 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三、计算题1.某地1975~1980年出血热发病和死亡资料如下,设该地人口数在此6年间基本保持不变。
表2-19 某地6年间出血热的发病与死亡情况年份发病数病死数1975324197656519771621219782411319793301019802745试分析:(1)粗略判断发病率的变化情况怎样?(2)病死率的变化情况怎样?(3)上述分析内容可用什么统计图绘制出来?(4)评述该地区出血热防治工作的效果。
2.根据下表资料完成表中指标的计算并回答问题。
某年某地区按人口年龄分组的某疾病资料年龄人口数患者数新发病例数死亡数死亡百分比%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0~829204881709 20~36639 451 152 17 40~ 28161273 133 2260~9370 110 46 25合计157090 1322 50173(1)患者中以()岁组为最多,占()% 。
(2)患病率以()岁组为最高,达到()‰。
(3)发病率以()岁组为最高,达到()‰。
(4)死亡率以()岁组为最高,达到()‰。
(5)病死率以()岁组为最高,达到()‰。
3.试就下表资料分析比较某年某省城乡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
某年某省城乡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比较年龄组(岁)城市农村调查人数患病人数患病率(%)调查人数患病人数患病率(%)50~3547822.02414920.360~25112549.831513643.270~1309069.217511062.8 80及以上412971.7584069.0合计77632241.578933542.54.以病死率为考察指标,对两所医院某病的治疗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见表1,由合计的病死率得出结论为乙医院治疗水平优于甲医院,请评述这个结论。
表1 2000年两所医院某病的病死率比较病情严重程度甲医院乙医院出院人数病死数病死率(%)出院人数病死数病死率(%)轻10088.06506510.0中3003612.02504016.0重6009015.01001818.0合计100013413.4100012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