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辞使用有讲究
- 格式:pdf
- 大小:87.09 KB
- 文档页数:1
正确使用谦辞和敬辞谦辞和敬辞是汉语中表达尊敬、客气等情感的语言形式,是社交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正确使用谦辞和敬辞有助于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沟通的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谦辞和敬辞的概念、用法以及如何正确使用。
首先,谦辞是指为了显得谦逊而使用的语言形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谦辞是一种修养、一种美德。
在日常交往中,使用谦辞可以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和客气,也可以有效地缓和沟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紧张氛围。
例如说"劳驾一下"、"请问一下",这些词语都是常见的谦辞的表达形式。
而敬辞则是用于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礼貌,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表达方式。
在中国文化中,尊重他人被视为社会和人际关系中的重要价值观。
因此,使用敬辞来表示尊敬和礼貌是一种传统的行为。
例如用"您"来代替"你",用"尊敬的"来加在对方的名字前面等等,这些都是敬辞的典型例子。
然而,虽然谦辞和敬辞是用于表示尊敬和客气的语言形式,但它们在使用上却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首先,使用谦辞和敬辞时要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选择合适的语言。
通常来说,与年长者、上司、未来两清有关的人以及重要的客户等,我们更应该使用敬辞,向他们示以更高的尊重。
而对于年轻人、同事、朋友等,谦辞通常更加合适,可以拉近人际关系。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场合,例如正式的会议或商务活动,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用词和语气的恰当性。
在这些场合下,过分的谦辞或者敬辞可能显得不自然或者装腔作势,反而会对自己的形象产生负面的影响。
因此,在这些场合中,要尽量使用得体、简洁的表达方式,避免使用过多的谦辞或敬辞。
此外,虽然谦辞和敬辞可以有效提高沟通效果,但过分的使用也可能使人感到疏远或不真诚。
因此,在平时的交流中,我们要灵活运用谦辞和敬辞,根据具体情况加以把握。
如果感到困惑,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榜样,例如名人演讲或公开场合上的表达方式,从中学习和借鉴。
古代⽂化常识:谦辞敬辞类(真的很实⽤!)古代⽂化常识:谦辞敬辞类(真的很实⽤!)在我们的传统⽂化中,“礼”是重要的⼀个⽅⾯,它代表着⼀个国家的⽂明和进步。
作为⼀名中国⼈,怎能不知礼,不明礼呢?今天为⼤家介绍我国古代常⽤的⼀些敬辞和谦辞,我们⼀起来重温经典,学习礼仪,提升⾃⾝!古⼈在称⾃⼰⼀⽅的亲属朋友时⼀般⽤谦辞,称对⽅及对⽅的亲戚朋友时⼀般⽤敬辞。
⼀谦辞类家:对别⼈称呼⾃⼰的辈分⾼,年纪⼤的亲属时,要⽤“家”。
如:称⾃⼰的⽗亲为家⽗,称⾃⼰的母亲为家母,称⾃⼰的哥哥为家兄等。
舍:对别⼈称呼⾃⼰⼀⽅的⽐⾃⼰年幼的亲属时,要⽤“舍”。
如:称⾃⼰的妹妹为舍妹,称⾃⼰的弟弟为舍弟,称⾃⼰的侄⼦为舍侄等。
⼩:谦称⾃⼰或与⾃⼰有关的⼈或事物。
如:男性在朋友或熟⼈⾯前谦称⾃⼰为“⼩弟”,谦称⾃⼰的⼉⼦为“⼩⼉”,谦称⾃⼰的店铺为“⼩店”等。
愚:对别⼈谦称⾃⼰不聪明如:谦称⾃⼰的见解为愚见,向⽐⾃⼰年轻的⼈称⾃⼰为“愚兄”拙:⽤于对别⼈谦称⾃⼰的看法或事物如:谦称⾃⼰的⽂字或书画为“拙作”“拙笔”,谦称⾃⼰的见解为“拙见”等。
敝:谦称⾃⼰或与⾃⼰有关的事物不够好如:谦称⾃⼰为“敝⼈”,谦称⾃⼰的姓为“敝姓”等。
鄙:谦称⾃⼰学识浅薄如:谦称⾃⼰为“鄙⼈”,谦称⾃⼰的见解为“鄙见”等。
薄:谦称⾃⼰送给别⼈的事物如:谦称⾃⼰送给别⼈的礼物为“薄礼”,谦称⾃⼰给别⼈准备的酒为“薄酒”,谦称⾃⼰的情⾯为“薄⾯”等。
贱:谦称与⾃⼰有关的⼈或事如:对别⼈谦称⾃⼰的妻⼦为“贱内”,谦称⾃⼰的事为“贱事”等。
敢:表⽰⾃⼰冒昧地请求别⼈如:询问别⼈时⽤“敢问”,⿇烦别⼈时⽤“敢烦”等。
⼴告业界:⼀位退休操盘⼿的肺腑之⾔,写给⽆数正在亏钱的散户!!图⽚来源于⽹络其他⼀些谦辞1、称⾃⼰的家为“寒舍”2、请⼈批评说“指教”3、请⼈帮忙说“劳驾”4、称⾃⼰的⼉⼦为“⽝⼦”5、称⾃⼰没有才能为“不才”6、谦称⾃⼰不聪明为“不敏”7、称⾃⼰浅薄的见识为“管见” 8、古代君王谦称⾃⼰为“寡⼈”9、谦称别⼈对⾃⼰的夸奖为“过奖” 10、谦称⾃⼰的书画作品为“涂鸦”11、感谢对⽅对⾃⼰的爱护为“错爱”12、称对⽅的福⽓使⾃⼰幸运为“托福”⼆敬辞类令:⽤于尊称对⽅的亲属如:尊称对⽅的⽗亲为“令尊”,尊称对⽅的母亲为“令堂”,尊称对⽅的⼉⼦为“令郎”等。
敬辞,谦辞的简明用法敬辞是指用以表达礼貌、尊重对方的言语表达形式,其表达的态度反映了一种有礼貌、友善的气氛。
它的作用是表示尊重,为把交流变得更加流畅和有礼貌做出贡献,强调说话人的谦虚。
敬辞的具体使用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要有意识的使用敬辞,才能更加落实敬辞的作用,避免不文明的现象。
比如在请客吃饭时,应该用“麻烦XXX”,而不是毫无礼貌的“拜托XXX”。
其次,避免对方不满,也要用恰当的敬辞,而不是无节制的发泄,如“我知道你不会拒绝”。
这种表达会令人认为不尊敬,可能会使对方感到受到侮辱。
再次,在正式场合,应当避免使用粗俗的敬辞,如“兄弟”“小伙子”等,而要用比较正式的表达,比如“先生”“女士”等。
最后,遇到比较难应付的情况时,可以用谦虚的表达,如“刚才我并不了解情况”。
这种表达方式能够表达说话者谦虚的态度,是最保险的表达方式。
谦辞是一种比较新兴的语言表示方式,它是用来表达谦恭、有礼貌的态度。
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在正式场合,应尽量避免使用平俗的谦虚,而是使用正式的语句,比如“恭敬的〇〇”“尊敬的XX”。
显示说话者的尊重意识。
其次,遇到特殊的事情时,可以使用一些谦虚的表达,如“我胆敢质疑”“可能是我不了解情况”,表明自己不确定的情况,以致于能够尊重对方。
再次,在表达感谢之类的情况时,可以使用谦虚的表达方式,如“真心感谢XX的帮助”,这样一来就可以表达说话人的真诚、尊重意识。
最后,在实际应用时,要注意特殊情况,如“XX 教授”“XX老师”等等,使用合适的敬辞,这样才能得到双方的认可。
总而言之,敬辞和谦辞都可以用来表示关系的敬重,是一种礼貌的表现方式。
因此,在日常交流中,一定要注意使用适当的敬辞、谦虚来改善彼此关系,将使交流更加愉悦、有礼貌。
敬谦辞的辨别方式
1. 语气和用词:敬谦辞通常使用比较正式、客气的语气和用词。
例如,使用“请”、“承蒙”、“不胜感激”等词语表示尊敬,使用“鄙人”、“拙作”、“寒舍”等词语表示谦虚。
2. 对方的身份和地位:根据对方的身份和地位来选择使用敬谦辞。
对于长辈、上级、贵客等,使用敬辞;对于自己或自己的一方,使用谦辞。
例如,对长辈或上级说“敬请教安”,对自己说“拙笔涂鸦”。
3. 场合和关系: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关系来选择使用敬谦辞。
在正式场合或与陌生人交往时,使用敬辞较多;在熟悉的朋友或家人之间,可以适当使用谦辞。
例如,在正式场合说“承蒙关照”,在朋友间说“小弟不才”。
4. 文化背景和地域差异: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地域可能有不同的敬谦辞使用习惯。
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地域差异,选择适当的敬谦辞,以避免冒犯或造成误解。
5. 注意适度使用:虽然使用敬谦辞可以表达尊敬和谦虚,但也要注意适度使用,不要过于繁琐或过分谦卑,以免给人虚伪或拘谨的印象。
总之,辨别敬谦辞需要注意语气和用词、对方的身份和地位、场合和关系、文化背景和地域差异等方面,同时要注意适度使用,以展现真诚和得体的态度。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1谦辞,指表示谦虚的言辞,如“过奖”“不敢当”等,只能用在自己身上;敬辞,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如“请问”“借光”等,只能用在对方身上。
准确使用谦辞、敬辞,要注意:1.注意内外之别。
对内不用谦辞,比如称呼父母时,在家时不能称“家父”“家母”,只有在对外人称呼自己的父母时才能称“家父”“家母”;同样,只有和对方交流时,才能称对方的父母为“令尊”“令堂”。
2.注意不同场合。
一般在庄重的场合或谈论庄重的事情时才使用谦敬辞,如庄重的社交场合,和尊敬的人谈话、写信等。
3.注意不同身份。
要明确长幼尊卑,明白自己的位置,分清是该使用谦辞还是使用敬辞。
1.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应使用的敬辞或谦辞。
示例:家里来客人了,可你因事必须出去一下,你可以说“我出去一下,请稍等片刻”,也可以说“我失陪一下,请稍等”。
(1)去朋友家做客,告辞回家时,朋友和其家人送你出门,你可以说“不用送了”,也可以说“请 ”。
(2)和同事聚餐,其间你唱了一首歌,唱完大家鼓掌喝彩,你可以说“唱得不好,让大家笑话了”,也可以说“唱得不好, 了”。
(3)托人办事,朋友答应了。
分别时你可以说“我就等着你的好消息了”,也可以说“我就 了”。
【答案】(1)留步 (2)见笑 (3)敬候佳音 学科#网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晚上,山东鲁能泰山足球俱乐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国宇了解到自 常见的易用错的谦辞 不情之请: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
姑妄言之:姑且说说(对于自己不能深信不疑的事情,说给别人时常用此语以示保留)。
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的客气话(谢:推辞。
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
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
中国人的谦辞敬语有哪些,你知道吗?一文全搞懂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谓,特别是古代,人们对日常交往中的各种礼仪非常地重视,包括交谈用语。
比如在日常的交谈对话中,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很注重谦辞和敬辞的使用。
今天,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些比较常见的谦辞。
【“令”字开头】令,意为美好,常用于尊称对方的亲属,相当于“您的”。
令尊:对对方父亲的尊称。
令堂:对对方母亲的尊称。
令郎:称呼对方儿子的敬辞。
原称“令郎君”,后省作“令郎”。
令爱:令爱也称作令嫒,指的是对方的女儿。
令亲:对对方的亲戚的敬辞。
【“尊”字开头】尊上:一般指对方父母,或者对地位至高者的尊称。
尊亲:对对方亲戚的敬辞。
尊驾:对对方本人的敬称,因为不敢直称其人,所以谦虚地称呼对方的车承。
【“家”字开头】在与别人交谈时,谈到自己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时所用的称呼。
家父、家尊、家严、家君:指自己的父亲。
家母、家慈:指自己的母亲家兄:指自己的兄长。
家姐:指自己的姐姐。
家叔:指自己的叔叔。
【“舍”字开头】对比自己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戚时所用的称呼。
舍弟:指自己的弟弟。
舍妹:指自己的妹妹。
舍侄:指自己的侄子。
舍亲:指自己的亲戚。
【“小”字开头】对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和事的谦虚叫法。
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面前对自己的谦称。
小儿:指自己的儿子。
小女:指自己的女儿。
小人:地位低的人的自称。
小生:青年读书人的自称。
小可:对自己的谦称。
【“老”字开头】对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的谦辞。
老粗:谦称自己没有文化。
老朽:老年人称呼自己。
老脸:老年人指自己的面子。
老身:老年妇女称呼自己。
【“愚”字开头】用于自称的谦辞,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
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
愚见:指自己的见解。
【“鄙”字开头】对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的谦辞。
鄙人:指自己。
鄙意、鄙见:自己的意见、见解。
【“敝”字开头】对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的谦辞。
敝人:指自己。
敝姓:指自己的姓氏。
敝处:指自己的屋子。
中国谦辞敬语⼤全,⼀⽂全搞懂!中国乃⽂明之国,礼仪之邦,古代⼈与⼈之间在⽇常⽣活交往中有许多规矩,⼈们在社会交往中,免不了互相称呼,也免不了在谈话中涉及他⼈。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传统是对对⽅或他⼈的称呼上就是⼀个⼤的讲究,通常有“尊称”和“敬称”之分,对⾃⼰则使⽤“谦称”。
如:1、古代旧时使⽤尊称、谦称简介:君:尊称对⽅是才德出众的⼈。
君⼦:(1)同“君”。
(2)妇⼥对丈夫的尊称。
明公:对位⾼权重的⼈的敬称。
⽼:对年岁⼤的⼈的尊称。
⽗⽼:对德⾼望重的⼈的尊称,也作为对⼀般⽼者的尊称。
丈:尊称长者,也作平辈⼈之间以及晚辈对长辈的尊称。
长:尊称⽗兄、长兄,以有显贵和德⾏⾼尚的⼈。
先辈:(1)封建时代科举时同时考中进⼠的⼈互相尊称为先辈。
(2)对年长者的尊称。
(3)对京官的尊称。
先达:对前辈的尊称。
⽅家:对有学问有道德修养的⼈的尊称。
⽼夫⼦:对⽼师或年长博学的⼈的尊称。
⾜下:犹如先⽣。
对⼈的尊称。
阁下:不论尊卑,皆可尊称对⽅阁下。
点击下⽅,查看书法视频教程每⽇书法视频,交易担保,放⼼买,更多的书法书写技巧⼩程序⽼师⽗:对僧侣的尊称。
⽼太太:对年⽼妇⼥的尊称。
师傅:本指⽼师,有专门技艺的⼈或传授技艺的⼈,今也作对⼀般⼈的敬称。
同志:古⼈⽤称志同道合的⼈,今指为共同的理想、同⼀⽬标奋⽃的⼈,并引申为对⼀般⼈的通称。
姑娘:对年轻⼥⼦的通称。
鄙⼈:鄙陋之⼈。
谦称⾃⼰。
⼩⽣:旧时⼠⼦对⾃⼰的谦称。
⼩⼦:本指学⽣、晚辈、后作⾃谦之称。
⼩可:⾃谦之称。
学⽣:明清时读书或官场中⾃称的谦词。
⼜称后学。
同学⽣:旧时同官之间⾃谦之称。
同官,⼜称侍⽣、侍第、晚学⽣、晚侍⽣、晚辈。
⼩⼈:⾂下、百姓的⾃谦之称。
⼜;对⼈的蔑称。
⽼朽:⽼⼈⾃谦之称。
2、在社会交往中,⼈们常常要⽤⾃称、对称、他称,例如:朕:最早古⼈皆⾃称为朕,后仅为皇帝⾃称。
我:⾃称。
台、吾、余、印均为⾃称。
咱:俗称⾃⼰。
其他⾃称还有:我等、我辈。
你:称对⽅,也称为侬。
谦辞与敬辞大全及释义谦辞和敬辞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文化里重要的一部分。
因为谦辞和敬辞不仅可以表达出一个人的客气,而且还可以带来一种礼貌和有礼的氛围。
因此,谦辞和敬辞的使用一直十分普遍。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谦辞和敬辞的具体内容。
谦辞是用来表示尊重,表达一种虚心或客气的话语,它体现了一种尊重他人、重视别人观点以及客气待人的态度。
谦辞用词明确而又语意宽泛,可以表达礼让、恭敬或较高礼貌的态度,从而表现出一个人的礼貌。
例如:“请多多关照”,“尊敬的同事”,“你是最棒的”等。
敬辞也有一定的格式,是用来表达尊重、恭敬、礼貌和感谢等感情的。
它的表达形式比谦辞更加明确,如“您辛苦了”,“多谢您的帮忙”,“恭敬的问候”等。
谦辞和敬辞可以用各种方式表达,如礼貌地向别人道谢、礼貌地向别人请教、尊重别人,在介绍自己时,使用谦辞和敬辞这种表达方式可以表现出一种有礼貌的态度,这样会给人们留下一种深刻的印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礼貌。
除了说话之外,谦辞和敬辞也可以用在书面语上,书面语中一定要使用一些合适的谦辞和敬辞,这样可以给读者留下一种深刻的印象,而且也可以使读者明白文章的含义。
例如:“敬请谅解”,“谢谢您的耐心阅读”,“衷心祝福”等。
正确使用谦辞和敬辞,不仅可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也可以使对方感到舒适和满意,这是一种民间普遍的礼貌,也是文明人之间必要的交流方式。
因此,只要大家能够恰当地使用谦辞和敬辞,就可以大大增加拉近彼此的距离。
在使用谦辞和敬辞时,除了要注意表达形式的不同之外,还要注意使用的场合和用语的对象,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心意,不同的谦辞和敬辞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和对象,只有恰当的应用才能表达出最好的礼貌。
通过以上介绍,大家应该已经对谦辞和敬辞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它们既可以表达出一种虚心或客气,又可以表达一种尊重他人以及恭敬的态度,而且在文明交流中是必不可少的。
当然,使用谦辞和敬辞时,还要注意使用的场合和用语的对象,只有恰当的应用才能体现出一种有礼貌的态度,让人们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印象。
谦辞敬辞的使用技巧语言表达的得体是指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
“得体”就是根据语境条件使用语言,即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文体、句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说话的目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经历、思想性格、心理需求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这是比“简明、连贯”更高一层的要求。
谦敬不得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辨析:一审尊卑长幼,谦敬不可错位。
敬词只能用于称对方,而谦词只能用于称己方。
如对别人称自家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要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等;对别人称自家比自己小的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等;“贵庚”,多用于询问别人年龄;“大作”,称对方作品;“赐教”,请对方给予指教。
二审说话对象,适合表达身份。
语言表达一定要看对象,做到与其性别、年龄、经历、地位、文化背景等相适应。
如:今天的讲座,能够聆听诸位先贤的高论,茅塞顿开,获益匪浅。
“先贤”是指已故的有才德的人,而语境中人物健在并在场,可改为“大师”。
三审表达主体和表达方式,做到符合场合。
如果不注意交际的场合、对象、气氛等信口开河,往往达不到交际目的,甚至导致不良后果。
如“昨天我在第二阅览室丢失一本《穿过地平线》,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这一句,语气生硬,没有做到表达的得体。
具体要求1、要考虑对象,即根据不同交际对象的社会背景、文化修养、语言习惯等采用相应的语言形式。
2、要考虑场合,在不同场合(如正式场合、工作场合、日常生活、娱乐场所等)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
3、要考虑目的,目的不同,语言表达自然有别。
如广播稿是念给人听的,所以要多用短句、口语,不容易引起歧义的词和生僻的词等。
再如失物招领启事语言要简洁,寻物启事语言要较详细等。
4、要考虑表达方式,表达方式的差异主要指不同语体所用的表达方式不同。
语体分谈话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
谈话语体包括日常谈话、演讲、辩论等;书面语体分为文学语体、政论语体、科学语体、事务语体等。
敬语谦词的使用方法敬语谦词是日常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表达尊重、礼貌和谦逊之情。
正确地使用敬语谦词可以增加人际关系的和谐并展示我们对他人的尊重。
以下是使用敬语谦词的一些建议和方法:1. 尊称对方:在与他人交流时,使用尊称是表达尊重的一种方式。
例如:“尊敬的先生/女士”,“亲爱的先生/女士”等等。
选择适当的尊称能够展示我们对对方身份和地位的尊重。
尊称对方:在与他人交流时,使用尊称是表达尊重的一种方式。
例如:“尊敬的先生/女士”,“亲爱的先生/女士”等等。
选择适当的尊称能够展示我们对对方身份和地位的尊重。
2. 使用敬语动词:在与他人交流时,使用敬语动词可以表达对对方的尊敬和谦逊。
例如:“请问”,“不好意思”,“恳请”等等。
这些动词可以帮助我们礼貌地提出请求或询问,体现出我们对对方意见和帮助的尊重。
使用敬语动词:在与他人交流时,使用敬语动词可以表达对对方的尊敬和谦逊。
例如:“请问”,“不好意思”,“恳请”等等。
这些动词可以帮助我们礼貌地提出请求或询问,体现出我们对对方意见和帮助的尊重。
3. 避免过度自称:在交流中,我们应尽量避免过度自称和自夸。
过度自称可能会让对方感觉不舒服或不自在。
相反,我们应该适当地谦逊并把焦点放在对方身上。
避免过度自称:在交流中,我们应尽量避免过度自称和自夸。
过度自称可能会让对方感觉不舒服或不自在。
相反,我们应该适当地谦逊并把焦点放在对方身上。
4. 寻求对方意见:在与他人交流时,我们可以用敬语谦词来请求对方的意见或建议。
例如:“请您给我一些建议”,“不知是否可以请教您一些问题”等等。
这样做能显示出我们对对方意见的重视和尊重。
寻求对方意见:在与他人交流时,我们可以用敬语谦词来请求对方的意见或建议。
例如:“请您给我一些建议”,“不知是否可以请教您一些问题”等等。
这样做能显示出我们对对方意见的重视和尊重。
5. 感谢对方:在与他人交流完成后,我们应该用敬语谦词表达对对方的感谢之情。
敬辞谦辞用法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大国。
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始终在社会上占有统治地位,也深刻地影响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文化。
与“恭”、“良”、“温”、“俭”、“让”等内容紧密联系的中华传统礼仪文化,表现在日常生活及习俗中,那就是中国人十分注重“对别人的恭敬谦让”、“对自己的贬抑谦虚”以及“与人交往中温文尔雅的措词”上面。
中国人十分推崇这种为人处事的生活态度,中华民族被誉为礼仪之邦,其原因也与此有很大关系吧。
这一点,中国与英、美等西方国家确实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的。
西方人总体上崇尚的是实事求是、大方自信,通常不会特意的贬低自己,抬高他人。
下面一则笑话就反映了中、西方的这种差异:外国人:你的女儿真漂亮。
中国人:哪里,哪里?外国人:鼻子、眼睛和嘴。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集中地表现在汉语中大量的敬词谦词雅语上。
总的来说,传统礼仪文化中的谦敬雅词,在今天仍然有着积极意义的。
如古人在称呼自己时通常会用“鄙人”、“在下”等,而尊称别人时为“阁下”、“师傅”等;通常在问别人的姓名的时候会说:“您贵姓?”,对方在回答会先说“免贵”;称自己的妻子时为“贱内”、“拙荆”,称呼别人的妻子时会说“尊夫人”等;在谈到自己的儿子时会说“犬子”,而对别人的儿子则用“令郎”等。
这些谦词敬称,有的现在还继续保留使用,有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产生了变化。
但,对自己谦虚、对他人尊敬的风气始终是我们文明进步的社会所提倡的。
谦敬雅词不仅表现在日常的生活交际之中,也表现在语文学习及高考考点上。
这也表明了谦敬雅词在新时代的强大生命力及现代人对传统礼仪文化的继承发展态势。
六、19.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两个字的敬词谦语。
(6分)示例: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来看您”,更文雅一点,也可以说“特意登门拜访”。
(1)邀请朋友到家里作客,可以说“下午我在家里等您来”。
也可以说“下午我在家恭候您光临”。
敬辞与谦辞的用法敬辞和谦辞的用法如下:一、敬辞: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一般是对别人使用的,这类词语往往包含对对方的尊重和赞扬。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敬辞:1、令:用于称呼别人的亲属,比如令尊、令堂、令郎等。
2、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如:惠顾、惠赠等。
3、垂:这个词语一般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比如垂问、垂念、垂爱、垂询等。
4、赐:用于别人对自己的指示、光顾、答复等,如赐教、赐复等。
5、高:用于称别人的事物,如高寿。
6、贤:多用于平辈或晚辈,例如贤弟、贤侄等。
二、谦辞:谦辞是表示谦虚的言辞,一般是对自己使用的,这类词语往往包含对自己的谦逊和尊敬。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谦辞:1、奉: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如奉送、奉劝等。
2、劳驾: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
3、赏光: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邀请。
4、赏脸: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
敬辞的意义:1、表达尊重:敬辞是人们在交流中表达尊重的言语形式,通过使用敬辞,可以向对方展示自己的敬意和谦虚,使对方感到被重视和受到尊重。
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敬辞的使用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对方感到被关注和受到欢迎。
通过使用敬辞,可以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和关心,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强化社会秩序:敬辞的使用可以强化社会秩序,建立社会规范。
在社交场合中,使用敬辞可以表现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貌,从而营造出一种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4、传承文化:敬辞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通过使用敬辞,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传统价值观和礼仪制度,维护文化传承的连续性。
5、提高个人修养:使用敬辞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
通过使用敬辞,可以提高个人修养和文化素质,展现个人高尚的品德和修养。
传统的一些好的谦辞与敬语如人们总结的七字诀传统的一些好的谦辞与敬语如人们总结的七字诀,即“家大、舍小、令外人”。
1、“家”是用于当着别人的面称自己长辈和年长的平辈的谦辞,如称自己的父亲为“家父(家君)”或“家严”,母亲为“家母”或“家慈”,叔父为“家叔”,哥哥为“家兄”等。
2、“比涅”就是用作对外人称比自己年龄大的家人用的谦语,“寒舍”、“茅舍”,这都就是自谦之词。
凡是辈分大、年龄大的家人都应当冠上“比涅”字,例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3、“令”是敬语。
凡是称呼别人家中的人,无论辈分大小,男女老少,都应该冠以“令”字,表示尊敬。
如称别人的父亲为“令尊”,母亲为“令堂”,亲戚为“令亲”、“令兄”、“令妹”,儿子为“令郎”,女儿为“令爱(令媛)”等。
敬语和谦辞一、常用语初次见面说“久仰”;等候客人用“恭候”;对方一封信叫做“惠书”;请人帮忙说“劳驾”;托人办事用“拜托”;恳请人指点用“殿下”;赞人看法用“安积永盛”;求人原谅说“包涵”;老人年龄问“高寿”;客人走进用“造访”;与人分别用“辞别”;看望别人用“拜访”;请人勿送用“留步”;麻烦别人说道“打搅”;求给便利说道“借光”;请人指教说“请教”;欢迎购买叫“光顾”;好久不见说道“故地重游”;赠送作品用“斧正”交还原物说道(大政)恳请人抨击说道指教麻烦别人说道打搅向人祝贺说恭贺求人看稿说赐教盼望人指点用殿下赞人看法说道安积永盛宾客到来称光临陪伴朋友用奉陪无暇陪客说道有约在先恳请人别送用留步谦辞敬语歌称人之父为“令尊”,称己之父为“家君”。
称人之妻为“夫人”,称己之妻为“拙荆”。
称友家人均加“令”,“舍”“家”用于自家人。
“泰水”用来称岳母,“泰山”用以称丈人。
客人来家曰“光临”,我接客人为“恭迎”。
请求别人做某事,当用“敢烦”或“敢请”。
顾客到店称“惠顾”,朋友来家曰“惠临”。
人送物我称“惠赠”,送物于人称“惠存”。
朋友喜事称“恭贺”,邀友做客曰“恭请”。
正确使用谦词敬语尊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对方,而谦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呼己方。
口诀:“家大”、“舍小”、“令外人”(1)对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用“家”。
如、家严(父)、家慈(母)、家兄等。
(2)对人称比自己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属时用“舍”。
如舍侄、舍弟、舍妹等。
(3)称呼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时用“令”。
如令尊、令堂、令郎、令爱、令亲等。
一、常见敬辞:贵(贵庚)大(大作)高(高见、高论、高足)尊(尊姓)光(光临)拜(拜托)赐(赐教)惠(惠顾、惠存、惠赠)雅(雅正--—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请对方指正批评)鼎(鼎力----对对方的帮助表示感谢)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金婚:欧洲风俗称结婚五十周年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久违:客套话,好久没见久仰:客套话,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问鼎:指谋图夺取政权(中性词)伉丽:(书)夫妻,如伉丽情深劳驾:客套话,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令爱(媛):敬辞,称对方的女儿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儿子令亲:敬辞,称对方的亲戚令尊(堂):敬辞,称对方的父亲(母亲)留步:客套话,用于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出去内人: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赏脸: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台甫: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请教尊姓台甫?)泰山:岳父泰水:岳母托福:客套话,依赖别人的富气使自己幸运。
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斗胆:形容大胆(多用作谦词)方家:“大方之家”的简称,多指精通某种学问、艺术的人。
付梓:把稿件交付刊印高堂:(书)指父母割爱:放弃心爱的东西(婉辞)阁下:敬辞,称对方,多用于外交场合光顾:敬辞,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光临:敬辞,称宾客来到贵庚:敬辞,问人年龄贵恙:敬辞,称对方的病海涵:敬辞,大度包容(多用于请人特别原谅时)惠存:敬辞,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写的上款惠顾:惠临,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惠鉴、钧鉴、台鉴:敬辞,请对方看自己的书信二、常见谦词家父(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母亲)后学:后进的学者或读书人,多用作谦辞寒舍:谦辞,称自己的家拙荆、贱内(对人称自己的妻子)小(小女)拙(拙见、拙著)愚(愚兄、愚见)鄙(鄙人、鄙见、)三、常见文明习惯用语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未见叫“久违”; 看望别人叫“拜访”,宾客来到用“光临”;陪伴客人叫“奉陪”,中途先走叫“失陪”; 等侯客人用“恭侯”,请人勿送说“留步”;欢迎购买叫“光顾”,归还原物叫“奉还”;称别人的住处为“府上”“贵府”,称自己的住处为“敝处”“寒舍”。
讲话要得体谦辞敬语别搞错古代汉语典雅、得体,其谦辞、敬语的应用,颇讲究尊卑长幼。
谦称和敬称都涉及对人的称谓,这些语汇有固定的说法。
过去有“家大舍小令外人”的七字诀:“家”、“大”,是自称长辈和平辈家人的谦称,如“家父”、“家母”或“家兄”等等。
“舍”、“小”,则完全是谦卑的自称,即当着别人称呼比自己辈份小或年龄小的家人,如“舍弟”、“舍妹”等等。
“令”、“外”、“人”:令,美好的意思。
凡称呼别人的家人,无论辈份大小,男女老少,都冠以“令”字,以示尊敬,如称别人的父亲为“令尊”、母亲为“令堂”、妻子为“令阃”、哥哥为“令兄”、妹妹为“令妹”、儿子为“令郎”、女儿为“令嫒”等。
成套的外交辞令,似乎在骚首弄姿,很虚伪;但是,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人,应该具备这点基本常识,否则,就会弄巧成拙、贻笑大方。
以下是三个很容易用错的称谓,挑拣出来,请列位上眼吧。
乃父、乃师——不是他的父亲、他的老师;而是你的。
夫人——不要这样叫自己的老婆;应该留给别人的太太。
这个称呼遍地流。
特别是打领带、坐席面的场合,那些和老公在一起的女士,常被尊称为“夫人”。
这样抬举别人的老婆,当然可以;偏偏有人鹦鹉学舌,向别人介绍自己的老婆,也说:“这是我的夫人。
”《辞海》里明确标注夫人这一词条的五种解释:1,周代称诸侯的妻子;2,古代称帝王的妾;3,命妇的称号;4,妇人的尊称;5,尊称对方的妻子。
可见,称女士为夫人往往是礼多人不怪,在家里,跟自己的老婆叫夫人也无可厚非,但最露怯的是,在正式场合向别人介绍自己的老婆,张口闭口叫“我的夫人”。
古代妇女没资格抛头露面、登堂入室,男人们便牛哄哄地谦称为“拙荆”、“贱内”、“内子”,显然,这种老掉牙的词儿已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箱;但在大庭广众之下介绍自己的老婆是“我夫人”,似乎就有点脸皮厚了。
比如,人家客客气气地问:“您贵姓?”回答必须是:“免贵姓……”;而不能自我介绍说:“我贵姓……”外交辞令,讲究严格的尺寸,这是最起码的文化修养,不应该弄错。
正确使⽤谦词和敬词正确使⽤谦词和敬词汉语中不少词是有明显的倾向性,有的⽤于⾃谦,称为谦词;有的⽤于对他⼈表⽰敬意,称为敬词,这⼀类词语要正确使⽤,否则会闹出笑话。
传说的常⽤敬词有“贵”(如贵校、贵公司)、“⼤”(如⼤作,⽤于称对⽅的作品),“⾼”(如⾼见)、“尊”(如尊姓⼤名)、“拜”(如拜托)、“赐”(如赐教,请别⼈指教)、“雅正”(如雅正,请对⽅指正)、“惠”(如惠顾)等。
在交谈中,⽤“家⽗”、“家母”、“舍弟”等,这是⽤“家”、“舍”来谦称⾃⼰的⽗母、弟妹,⽽不能⽤它来称他⼈的⽗母兄弟。
称别⼈的⽗母兄弟“令”表敬重,如称别⼈的⽗母为“令尊”、“令堂”,称别⼈的⼉⼥可⽤“令郎”、“令爱”。
与上⽂所举数词相对的,如称⾃⼰的作品为“拙作”,称⾃⼰的看法为“鄙见”、“愚见”、“浅见”等。
有些词语谦、敬的倾向似不太明显,但它是客观存在,也应留意。
如“⿍⼒⽀持”中的“⿍⼒”⽤于对他⼈的帮助表⽰感谢,⽽不能⽤于说⾃⼰对别⼈的帮助。
⼜如“略尽绵薄”,⽤于年长者的⾃谦,也是不能随意使⽤的。
2.常⽤敬词与谦词集锦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惠赠:敬辞,指对⽅赠予(财物) 家⽗:谦辞,对别⼈称⾃⼰的⽗亲 家母:谦辞,对别⼈称⾃⼰的母亲 驾临:敬辞,称对⽅到来 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见谅:客套话,表⽰请⼈谅解 借光:客套话,⽤于请别⼈给⾃⼰⽅便或向⼈询问 借重:指借⽤其他⼈的⼒量,多⽤做敬辞 ⾦婚:欧洲风俗称结婚五⼗周年 ⾦兰:可⽤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兰” 进⾔:向⼈提意见(尊敬或客⽓的⼝⽓),如“向您进⼀⾔”、“⼤胆进⾔” 久违:客套话,好久没见 久仰:客套话,仰慕已久(初次见⾯时说) 问⿍:指谋图夺取政权(中性词) 伉丽:(书)夫妻,如伉丽之情 劳驾:客套话,⽤于请别⼈做事或让路 令爱(媛):敬辞,称对⽅的⼥⼉ 令郎:敬辞,称对⽅的⼉⼉⼦ 令亲:敬辞,称对⽅的亲戚 令堂:敬辞,称对⽅的母亲 令尊:敬辞,称对⽅的⽗亲 留步:客套话,⽤于主⼈送客时,客⼈请主⼈不要送出去 名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