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 第6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单项选择题。
(一)实践1.(2014·海南卷)3D打印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以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黏合材料为原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生产各种形状的产品的技术;3D打印不用模具,无需机械加工,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3D打印技术的发明应用表明()①观念的存在不通过实践也能转化为现实的存在②观念的存在与现实的存在没有本质的差别③生产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不断发展的④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和连接纽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D。
①②错。
观念的存在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现实的存在,①说法错误。
观念的东西属于意识的范畴,现实的存在属于物质的范畴,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②错。
原来需要机械加工的产品,现在需要3D打印就能够完成,体现了生产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不断发展的,③符合题意。
通过3D打印,把数字模型文件中的产品变成现实的产品,体现了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和连接纽带,④对。
2.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西医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甚至会导致昏厥、休克和死亡。
实现“刀下无痛”,一直是医学界的梦想之一。
一代又一代的医生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减轻病人外科手术的痛苦,但效果都很有限。
直到化学止痛剂一氧化二氮和乙醚的发现、成功使用和推广,医学才真正进入无痛手术时代。
上述材料说明()①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②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产生的③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④获得正确的认识意味着认识过程的结束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A。
③错误,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④错误。
3.下列活动中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有()①医生治病②法官办案③文艺演出④调节分配结构A.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④【解析】B。
②法官办案属于处理社会关系,即处理生产关系的实践。
④调节分配结构也是处理生产关系的实践,都属于实践的基本形式。
(二)实践决定认识4.(2014·海南卷)以往台湾地区改良水果注重提高甜度,水果以甜而多汁著称。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础梳理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1.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人民群众在城乡①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
2.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我国基层政权组织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关系(1)村“两委”就是中国共产党村支部委员会和村民自治委员会的简称,习惯上前者简称为村支部,后者简称村委会。
村支部是基层党组织,领导村委会的工作,村支部和村委会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2)居民委员会≠街道办事处。
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而街道办事处是地方基层政府在城镇的派出机构,受地方政府领导和委派,从事相关行政管理工作。
命题探究考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2023·山东卷)某村为推进特色田园综合体建设,成立村民自管组并建立“一问答” 制度。
自管组由党支部牵头,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选举产生,负责收集并处理群众的问题和建议,不能处理的由村委会和镇政府出面解决。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特色田园综合体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这一成效得益于( D )①建立党的基层组织,积极协调各方利益②完善协同共治机制、提升基层治理能力③优化基层职权配置,规范政府服务流程④引导村民有序参与,提高民主协商效率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某村通过成立村民自管组推进特色田园综合体建设,该自管组由党支部牵头,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选举产生,不能处理的问题由村委会和镇政府出面解决,这体现了完善协同共治机制,提升基层治理能力,②正确;自管组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选举产生,负责收集并处理群众的问题和建议,由此可见,该成效的取得得益于引导村民有序参与,提高民主协商效率,④正确;党的基层组织早已存在,①错误;材料未涉及优化基层职权配置和规范政府服务流程,③与题意不符。
〔变式训练〕(2023·江苏卷)新业态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和服务工作就推进到哪里。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十单元导学指导案克和千克练习题(一)1、1千克=()克 1千克=1公斤=()斤500克+500克=()千克 2千克=1500克+()克2、一头牛250(),一袋盐500(),一本书500()。
一把雨伞400(),一袋大米50(),一个足球200()。
一袋奶粉500(),一瓶墨水50(),一支牙膏25()。
3、一个5分硬币重1克,()个5分硬币重10克。
4、1000克比700克多()克,1千克300克=()克5、你妈妈体重是()千克,你爸爸体重是()千克。
6、1000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对吗?()7、2030千克比2000千克多()千克,1袋白糖重1()。
8、一个苹果重200克,()个苹果1千克。
9、按从重到轻排列。
600克 1千克 20千克 3000克( ) >( ) >( ) >( )10、改正不对的单位。
小明体重30克,他一顿饭能吃50千克的包子。
11、一桶油连桶重9千克,桶重100克,油重()千克()克。
12、5500克-500克=()千克,3400克+600克=()千克13、一头大水牛的体重是499千克,大约是()千克。
克和千克练习题(二)一、了解下面物品的重量填在()里。
(1)一个鸡蛋重()(2)一块肥皂重()(3)一袋白糖重()(4)一袋面粉重()(5)一袋水泥重()(6)自己的体重()二、一支圆珠笔重9克,3支这样的圆珠笔重多少克?三、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200() 5() 500() 100()四、在○里填上>、<或= 。
(1)4千克○400克 (2)6000克○6千克 (3)700克○1千克(4)3千克○2900克 (5)9克○11克 (6)9千克○5千克五、计算。
(1)1千克=( )克 (2)4000克=( )千克 (3)25千克+10千克=(4)72克–32克= (5)35千克÷5= (6)6克×8=六、应用题。
(1)小辉体重40千克,爸爸体重62千克,爸爸体重比小辉重多少千克?(2)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吃了4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3)一筐苹果重48千克,分装在6个塑料袋里,平均每个塑料袋里放多少千克的苹果?(4)一辆大卡车一次运苹果80筐,一辆小卡车一次运24筐,一辆大卡车一次比小卡车多运多少筐?克和千克练习题(三)一、填空题1、表示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常用()作单位。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6课时《整理和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回顾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内容,包括加法、减法运算和问题求解。
2.能力目标:能够熟练运用加法、减法规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的加法、减法运算规则,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合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问题求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件:PPT课件、教学板书内容准备。
2.教具:数学练习册、数学工具盒。
3.材料:习题纸、作业本。
四、教学内容及流程1. 复习巩固•复习本单元的加法、减法运算规则,让学生通过口算快速回顾所学内容。
•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2. 教学活动•第一步:讲授本课内容,包括解题方法和技巧。
•第二步:示范几道题目的解题过程,让学生跟随思考。
3. 操练和拓展•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关的整理和复习题目,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延伸拓展,思考更多解题方法。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本单元的关键知识,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五、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上有关整理和复习的题目。
•反馈作业:下节课布置时间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讲解,纠正错误。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以整理和复习为主,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的实际问题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基础梳理一、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1.性质判断换质推理(1)含义:又叫换质法。
它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①“质”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2)规则第一,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②主项和量项。
第二,改变前提判断的③质,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
第三,找出与前提判断的谓项④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判断的谓项。
2.性质判断换位推理(1)含义:又叫换位法。
它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⑤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2)规则第一,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⑥联项。
第二,将前提判断的主项和⑦谓项的位置互换。
第三,在前提中⑧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
3.换质位推理(1)含义:将换质法和换位法结合起来运用,即进行⑨换质位推理或⑩换位质推理。
(2)作用:正确地运用这种推理结构,不仅可以起到变换语句形式或语气的作用,而且可以起到调整或强调认识重点的作用。
二、三段论推理1.含义:以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前提,借助一个①共同的项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
2.结构:人们把结论中的谓项叫作“大项”,把结论中的主项叫作“小项”,把在结论中不出现而在前提中出现两次的那个项叫作“中项”;把包含大项的前提叫作大前提,把包含小项的前提叫作小前提。
三段论的大项和小项在前提中并没有直接发生联系,只是分别和②中项有一定的关系,通过中项这个媒介,大项和小项才有了一定的联系,构成了三段论的结论。
3.规则(1)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
如果出现四个不同的项,结论就不能必然得出。
这种逻辑错误叫作③“四概念”的错误。
(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
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④“中项不周延”的错误。
(3)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
否则,就会犯⑤“大项不当扩大”或“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4)两个⑥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
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否定。
重点突破1.性质判断主谓项的周延问题判断种类主项谓项示例全称肯定判断周延不周延所有的猫(周延)都是动物(不周延) 全称否定判断周延周延所有的塑料(周延)不是金属(周延) 特称肯定判断不周延不周延有些动物(不周延)是猫(不周延)特称否定判断不周延周延有些参会教师(不周延)不是青岛人(周延)单称肯定判断周延不周延这个三角形(周延)是等腰三角形(不周延)单称否定判断周延周延3(周延)不是偶数(周延)从上表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性质判断主谓项周延情况的规律如下:主项看量项,全称周延,特称不周延,单称周延;谓项看联项,肯定不周延,否定周延。
价值与价值观基础梳理一、人的价值1.价值:哲学上的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的①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
它涵盖了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②概括性和普遍性。
2.人的价值(1)含义人的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但主要在于对社会的③贡献。
人既是价值的④创造者,又是价值的⑤享受者。
(2)如何评价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⑥贡献。
最根本的是对⑦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人类、社会、国家和人民贡献了什么。
二、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1.含义: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①根本观点。
2.作用(1)价值观对人们②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
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③评价。
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
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④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⑤行为选择。
(2)价值观是⑥人生的重要向导。
一个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一定世界观和⑦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3)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⑧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⑨标准。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⑩核心价值观。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①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②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③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2.意义(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⑤价值追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⑥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⑦时代精神。
3.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⑧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⑨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⑩自觉行动。
第6课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知识点〗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二次根式、二次根式性质、最简二次根式、 同类二次根式、二次根式运算、分母有理化 〖大纲要求〗1.理解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会求实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包括利用计算器及查表);2.了解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会辨别最简二次根式和同类二次根式。
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会化简简单的二次根式,能根据指定字母的取值范围将二次根式化简;3.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能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会进行简单的分母有理化。
内容分析1.二次根式的有关概念 (1)二次根式式子)0(≥a a 叫做二次根式.注意被开方数只能是正数或O .(2)最简二次根式被开方数所含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3)同类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2.二次根式的性质 ).0;0();0;0();0(),0(||);0()(22>≥=≥≥⋅=⎩⎨⎧<-≥==≥=b a ba bab a b a ab a a a a a a a a a3.二次根式的运算 (1)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相加减,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同类三次根式分别合并. (2)三次根式的乘法二次根式相乘,等于各个因式的被开方数的积的算术平方根,即 ).0,0(≥≥=⋅b a ab b a二次根式的和相乘,可参照多项式的乘法进行. 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那么这两个三次根式互为有理化因式.(3)二次根式的除法二次根式相除,通常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分子、分母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把分母的根号化去(或分子、分母约分).把分母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考查重点与常见题型〗1.考查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
师:同学们你回忆起关于统计与概率的知识点了吗?那接下来的问题你能独立完成吗?请按下手中的暂停键,动手试一试吧!三、达标检测1.笑笑调查了一些同学们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并制成下表。
如果用粉色条表示男生,黄色条表示女生,右面哪幅图是笑笑调查的结果。
我们来看,粉色条代表男生,黄色条表示女生,跑步的男生有2人,女生有4人,b.c是错误的,跳远的男生有2人,女生有1人,所以选择D。
2. 你想知道我国平均每天创造多少财富,又消费多少财富吗?看看下面的数据,完成下图。
反映两组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应选择复式折线统计图。
实线表示平均每天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虚线表示平均每天最终消费,先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描点,最后连线。
(2)从上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每天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每天最终消费随时间推移一直在上升,上升幅度都很大。
每天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一直大于每天最终消费。
意思对即可。
4. 某中学举行歌咏比赛,以班为单位参赛,评委组的各位评委给九(3)班的演唱打分情况为:89分、92分、92分、95分、95分、96分、97分,从中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剩下的分数的平均数是最后得分。
求该班的得分。
去掉最高分97分,去掉最低分89分,然后进行计算。
(92×2+95×2+96) ÷5=470÷5=94(分)答:该班的得分为94分。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同学请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哦!五、教学板书统计与概率复式条形统计图1.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2.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复式折线统计图。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总复习第6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88-89页
教学目标:
1、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计算能力和实践能力。
2、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的算理,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
学生练习;独立思考,内化知识
教学准备: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口算)
25+5 38-8 90+5 33-4
40-4 50+30 50-30 33+4
40+19 32-7 25-25 35+35
二、巩固练习
1、解决问题(课本88页第9题)
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题目中又有哪些数学信息?
出示问题:需要多少辆车?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讲评。
2、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课本88页第10题)课件出示题图,寻找数学信息。
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指名学生回答,选择两个问题进行解答。
3、运木头(课本88页第11题)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看懂题意。
请学生说一说图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看表格提出问题并解答(课本88页第12题)
课件出示表格,学生独立练习。
三、拓展练习
1、套圈游戏(课本88页第13题)
课件出示小兵、笑笑、小丽三个小朋友在玩耍套圈游戏。
你知道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尝试解答。
指名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
2、跳绳问题(课本88页第14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和记录表,出示数学问题,学生回答。
四、课堂小结
你能说一说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吗?
五、课时作业
1、用竖式计算
35+42 38+46 86-45 93-68
2、解决问题
美术组有45人,合唱小组有22人,跑步小组有34人美术小组比合唱小组多多少人?
合唱小组和跑步小组共有多少人?
跑步小组比美术小组少多少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试着写出来,并列式计算。
板书:
1、用竖式计算
35+42 38+46 86-45 93-68
2、解决问题
美术组有45人,合唱小组有22人,跑步小组有34人美术小组比合唱小组多多少人?
合唱小组和跑步小组共有多少人?
跑步小组比美术小组少多少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试着写出来,并列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