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上学期六年级考试质量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5
2013——2014学年度六年级英语上册期中测试质量分析一、学生情况简要分析本班共50人全部参加考试,其中8人不及格,最低分30分(王金玉)。
本班平均分78.44,优秀率40%,及格率84%,中等学生较多,学困生学习极为困难,总体成绩很不理想。
二、试卷分析本卷重点考察1-3单元内容,侧重听和写两方面。
笔试分为单词(语音、分辨)、句型、时态、情景、阅读以及写作六部分。
试卷内容偏难,下面我即针对试卷题型具体做如下分析:1、90分以上学生共9人。
丢分多出现在语音题和写作题上,原因就在于学生平时训练少,课后复习少,语言的积累不够。
2、80--90分共18人,这部分学生几乎每一题都有错误,其中听力题第三题没有弄清楚题目要求,语音题是又一难点,写作题不能按要求去写,另外,基础只是掌握的不够扎实,在今后的教学中需强化训练。
3、70--80分共10人。
每个人在不同的题型上都出现了不同的错误,很明显的原因就是他们上课不认真听讲,高估自己,轻视学习,总认为自己都会了,课后不去及时巩固复习,不清楚自己的学习情况,并且没有明确的目标。
4、70分以下有13人,其中姜萌萌没有考好,其余的都是班级的学困生,但可喜的是有一小部分学生有所进步,希望他们能有更大的进步。
三、反思及补救措施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总结如下三点:1、整体把握,宏观调控教材以单元为单位,整体把握单词、Let’s talk、 Let’s read、语音、阅读与写作。
做到随时听,课课练,节节做,举一反三,灵活应用。
2、微观监控,严抓基础归纳和总结单元的细节,将零碎知识归整。
重点是单词,在具体到词组,词在句中的应用和在语法中的变化。
讲练结合,扎实推进。
3、抽查与检查对课后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要做到及时检查与反馈,并以不定期抽查为督导,加强学生的学习意识,更好的了解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而提高成绩。
检查和抽查的重点集中在课上的时间里,重点是复习、听写、背诵。
做到“一天一次小听写,一周两次大听写”。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期末检测质量分析六.四刘勇一学期期末检测及评卷工作已经结束,现将本学期六年级数学期末检测分析如下:一、试卷评析本次考试命题有填空、判断、选择、计算、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画对称、轴解决实际问题共七项。
试题能紧紧围绕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数学教材的教学范围进行。
试题立足课本、关注过程、重视方法、体现应用、题量适当、范围全面、难度适宜,为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取得不同的发展提供了一次平台。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一)填空,共16小题,总分16分。
没有满分,大部分学生得分在15分左右。
学生基础还可以,只有第三小题百分数掌握不牢。
还有部分基础差的第9小题有错。
(二)判断题共6小题。
第5小题单位“1”发生变化。
第1、2、3、4、小题,80%的学生做对。
(三)选择题共7分。
有80%的学生基本掌握,20%的学生没有掌握。
(四)计算共32分。
第一题为直接写出得数,本小题学生大多数都能正确解答。
第二小题为计算下面各题,包括简算,共18分。
本题正确率为80%,有部分学生因不会简便运算而被扣分,只有少数学生不会计算。
第三小题为解方程,共6分,本小题学生大多数都能正确解答,得分率较高。
第四小题主要是检测学生对组合图形面积计算,大部分学生都做对了。
(五)画对称轴很简单(六)为解决问题,从整体上看,1、2、3、4、小题大部分学生会做,只有5、题只有少部分学生会做,。
总之,通过这次测试,我们看到了成绩,也发现了问题。
今后我们要继续努力,不断反思和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把学生教好。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小学六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一、试卷分析试卷题型多样,题量适中,难度适宜,覆盖面较广。
紧扣语文训练的三大板块:基础知识、阅读、作文,对六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书写习惯进行考察。
从学生完成试卷的情况来看,基础知识掌握不是很牢固,尤其是给汉字注音、看拼音写词语、课文填空,失分较多。
另外就是不会综合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答题,。
第二块阅读训练,课内阅读个别学生失分较少,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审题不清,做题习惯较差,不用心思考试题,知识迁移能力较差。
致使丢分较多。
课外阅读第四题和第五小题理解发挥题失分较多。
本次作文是让学生写我为什么自豪,由于个别学生内容不够具体、缺少真情实感,因此三十分的作文我给的分数在15分。
二、基本情况此次考试应参试人数为8人,实参试人数为8人,参试率100%,平均分82.19,及格率100%,优秀人数2人,优秀率25%。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语文基本功方面:答题中可以看出:字、词、句基本功的训练不够到位,汉字识记及拼音都很差,该掌握的基本句型也容易出错,对要背诵的语段部分学生不能准确记忆。
2、阅读积累方面:学生理解能力不够强,学生缺乏对一篇文章整体意思的把握能力,对部分含义深刻句子不能准确领会,特别是语言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欠缺,缺乏从文字中提取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3、习作方面:个别学生习作审题不清,选材新颖的不多,不善于从生活中选取真实、鲜活的事例,所选事例不够具体生动,思路不够开阔,部分学生习作内容空洞。
文中出现错字、错句情况严重。
反映出学生语言基本功不够扎实。
4.学习习惯:监考阅卷的过程中发现本班学生的书写习惯不太好,部分卷面脏乱。
答题时不能认真审题,仔细思考,有丟题漏题现象。
三、对今后教学的几点看法1、重视字词教学,夯实语文基础。
2、教学中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3、多读书,勤积累,常练笔,抒发真情实感。
4、注重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5、认真学习新课改理念,提高课堂效率。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检测六年级语文试卷卷面分析勐大中心校谢丽琼一、试卷质量分析:本试卷分为三部分。
考察范围广,知识点罗列较多,反映出了学生的真实水平。
试卷满分为100分。
基础知识占39分;阅读占31分;习作占30分。
试题突出了第三学段语文的训练重点,侧重考查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
并且第一次实行试卷与答题卷分开。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这次期末统测试题可以看出: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在积累的量上不足,阅读习惯的养成和独立阅读能力欠功夫,习作的总体水平不是很高。
下面作具体剖析: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抄写句子。
大多数字能抄对,但格式不正确,不知道开头应空两格。
2、根据拼音写同音字。
考察学生对多音字应用情况,大部分孩子都很能正确地写上。
个别学生混淆,失分较多的是“液化灶”的“灶”。
3、看拼音写词语。
考查的5个词语比较常见,所以除少数学生外,得分情况较好。
4、先判断再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
此题情况较好。
5、按原文填空。
此题有90%以上的人不丢分。
6、按要求写名言名句。
次题考查的是平时“日积月累”的知识,丢分不多。
7、按要求写句子。
此题考查了学生句子转化的能力以及生活常识和语言组织能力。
部分学生对“世界版图之最”有忘记现象,修改病句找不准病因。
其他缩句、改比喻句等掌握和组织较好。
8、给段落加标点。
全对只有2人,可想而知此小题很糟糕。
第二部分:阅读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大部分学生对此题答得不是很好,全镇此题得分能在90%以上的人没有超过15人,所以语文优秀人数也就不多。
学生缺乏阅读习惯,连最基本的在原文中找近反义词都有一大部分学生找不出来,动脑的就更不用说了。
教师还要在今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多引导学生努力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
第三部分:习作(30分)此题考查学生的习作能力。
试卷中的作文按比例27分才达优秀,全镇不到100人,主要存在以下原因:1、分段不合理,有一篇一段的现象存在。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成绩分析一、试题的总体评价:本次质量监测试题依据课标和教材,覆盖面广,重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主客观性试题设置合理,全面考查了学生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及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使中下等学生能顺利解答给出的试题,体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与思想;有相当一部分试题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灵活性,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增强了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为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了导向作用,更好地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成绩统计:本次参加考试的总人数:53人,平均分:83 分。
及格率:91%,优秀率:76%,标准差:16.4 ,标准分:0.39,T分数63.9.三、答题情况1、填空题:一些基础题目看上去没什么难度,其实很容易出错。
错误主要集中在第2题。
学生虽然知道吨和千克,分和时之间的进率,但在实际转化中却不知道怎么转化,出错较多。
2、判断题:错误主要集中在第3题。
如:第(3)小题多数学生分不清“具体数量”和“分率”,见到分数就误认为是“分率”3、选择题:错误主要集中在第5题。
题给出大小两个圆的半径,求小圆面积是大圆面积的几分之几,大部分学生都误写成4/5了。
这些都是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不认真思考所致。
教师应该在平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4、计算题:从整个卷面上看,计算部分是得分最高的部分,说明学生具备基本的计算能力。
5、实践操作:这是一道得分率最高的题。
6、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日常生活在数学中的反映,既能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错误主要集中在第3题,“某汽车制造厂上半年生产小汽车36400辆,比原计划多生产3900辆,超产百分之几?”学生失分较多,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对题意不理解,不知道从何入手解决,缺乏分析问题的方法及策略。
二是学生运用自己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六年级语文2013至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卷分析六(1)班一、基本情况2.大题得分统计表二、试卷分析从整个卷面来看,基础知识学生掌握不牢固,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
在拓展阅读这方面知识欠缺,作文描写不具体,再加上审题不清,出现了较多的失误。
1.、典型错题情况分析(1)第一部分字词知识第4题查字典失分较大,对几种查字典的方法掌握不好,“凹”字的第二笔笔画名称应是横折折,很多学生认为是横折。
(2)第二部分第1题学生错的最多的“缩句”,正确答案应是“我怀着敬意和爱慕。
”很多人学生写得不准确,说明学生还没有掌握。
“改双重否定句”很多学生不会用双重否定词。
(3)第三部分“课内阅读”第4题选择题:朗读“嗯,揍我一顿也好!”这句话的语气选不准,说明平时的朗读教学不到位。
第5题“这段话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错得也很多,说明学生还没有掌握省略号的用法。
(4)“课外阅读”第5题“文中的事例”不会概括,这一道题目既需要对文章内容了解,也需要学生掌握概括方法。
问题就在于学生没有深入理解短文的意思,对短文了解不透彻,因此不能准确概括。
(5)习作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以“我懂得了------”为题目,贴合学生实际,学生有话可说,应该会有好的分数。
但有的学生还没有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在分段、错别字、标点符号等问题上而被扣分也不少。
文章内容体现的思想感情不够深刻。
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有待加强和提高。
三、思考与建议1.从这次的检测来看,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还是很差,阅读理解依然是学生最难的部分,是学生的薄弱环节。
而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要讲究方法,需要我们长期的积累,要持之以恒。
①、激发学生的读书的积极性。
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必须依靠比较宽的阅读面,要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仅仅靠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势在必行。
先要利用学校的图书,让学生可以读好书,多读书,从而好读书。
2013—2014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崇文小学教育集团安居校区六年级科学李振威一、试题分析本次测试科学命题立足教材,立足基础,立足本册的知识点,立足实验探究进行检测。
这次考试主要涉及到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二单元的内容。
本试卷从《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出发,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检测,其题型有探究题和简答题。
题目灵活多样, 符合六年级学生的特点。
将前半学期所学的知识点分别穿插在这些题型当中,检测的内容比较全面,到位,基本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
为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了导向作用,更好的促进科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答卷情况分析探究一:由于我的缘故,教材理解偏差,这个实验没做,过程与方法没有显性化,是我把握教材不到位。
导致1、2、3小题1/3学生答得不够理想。
以后在钻研教材上下苦功夫。
4小题考察学生对岩石破坏因素的掌握和理解,学生基本掌握答题情况好。
5小题,学生没有认真读题,答非所问。
问的是:探究地球内部结构的方法,而部分学生答的是:什么力量使地球变得千姿百态。
以后要教给学生如何理解科学考试题。
6小题,大部分没问题,都能画出地球的内部结构图。
只有20多位同学能画出地球内部结构,但各部分名称标注的不准确。
探究二:这一块在课堂上学生认真观察了腐烂的苹果和发霉的面包。
答题情况良好。
1、2小题答题情况良好,有少部分学生在答题时能说明意思,但不能准确运用科学语言进行表述。
以后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用科学语言表述的能力。
3小题考察学生对细菌的功与过的理解。
有10几位学生只答出了细菌的功而没有答细菌的过,导致失分。
4小题考察学生根据猜想与假设来设计实验的能力,实际上这是小学阶段科学学习的难点也是重点。
这一块包括猜想假设、探究内容、探究目的、活动材料、活动步骤和记录表格、活动总结(实验结论)。
这道题有20几位学生,关于面包发霉的原因能答上来,但是设计实验不完整,导致失分。
三、改进建议1、进一步学习、探求、领悟新课标之精神,接受教学新理念。
南海区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小学数学六年级一、试卷评价:(一)试卷特点本学期六年级期末绿色检测命题在《2011年版新课程标准》的正确指引下,以检查学生的“四基”和“四能”的基本要求为出发点,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知识贴近生活,力求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全面考查学生对教材中数学基础知识的整体掌握程度和基本技能的熟练程度,加强了对基本运算的能力、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空间观念能力的考查,体现了新课标的核心理念,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1、试题题量恰当、题型布局合理。
本次六年级数学绿色监测题量共35小题(含思考题),本次考试初次使用答题卡答题,增加了学生答题的难度,由于给学生答题的时间充足,学生使用答题卡答题质量令人满意。
题型包括了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计算题、实践操作题、解决问题和思考题七种类型,主要考查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试题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密切联系课本和学生的生活实际,题量适中,布局合理,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广,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
2、试题整体难度较以往下降。
本次试题注重了学生基础知识考查为主,试题整体难度较以往下降,绝大部分学生考出优秀的成绩,体现了区绿色监测的意义所在。
本次试题梯度性较好,通过有一定灵活性的判断题、选择题、解决问题和思考题区分不同层次的学生水平,体现对学生评价的差异性,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六大题解决问题,主要考查了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圆的周长计算,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解题的能力,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体现。
第七大题思考题的第1小题,考查了本册的数学广角的内容,让学生自己灵活选择多种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第2小题求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让学生通过二个到三个所学知识点去解决问题,考查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试卷版面设计回归了传统数学试题的简约、清晰。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一、考试情况六年级学生人数为56人,男生35人,女生21人。
实际考试56人,及格人数为29人,及格率为51.8%,优秀人数为11人,优秀率为19.6%。
二、试题情况分析(一)试题设置本次考试试题和以往的试题分值一样为90分,卷面和字体10分。
考试时间为70分钟。
题型和以往试题一样,考查知识大同小异。
共分六大题,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操作题、和解决问题。
试题题量适中,考试内容覆盖面广,难易适度,不出难、偏题。
(二)试题考查的知识1、填空题有10小题,20分。
考查比的知识、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及格率、分数乘法、圆的周长和面积,比赛场次和百分数的应用。
2、判断题有10小题,共10分。
考查比的知识,正负数,百分数的应用。
3、选择题有5小题,共10分。
考查正负数知识、统计,百分数的应用与观察物体。
4、计题题有4小题,化简比求比值共8分。
考查化简比及求比值的方法。
5、操作题共有2小题,共18分。
根据数据完成统计表并制成条形统计图。
6、解决问题有4小题,共24分。
考查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百分数乘除法应题、环形面积计算,按比例分配解题、存款利息。
三、存在的问题1、由于本班学生总体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特别是计算能力是极其不稳定,学生的计算合格率较低与对计算的算理不够明确,易造成计算错误。
2、一部分学生的学生习惯较差,加上基础知识差与不心听课,形成一种恶性的循环。
即使老师把考试的类型题都一一讲解完,这些学生还是听不进去,所心造成考试情况不好。
3、优、中、差生之间的知识落差过大,造成两极分化大。
有些学生对学习数学信心不够,可能产生对学习数学的畏惧心理。
4、自我认知不够,学习数学不够主动,对于稍难的问题不主动思考。
还有一个特别严重的问题是中等生很少问问题,不懂装懂,长期这样造成错误积累过多,影响学习的信心。
5、学习数学的方法不合理,有些学生只求答案,不求甚解。
抚顺市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数学试卷质量分析一、命题分析本次期末考试的命题紧紧围绕人教版教材的重点进行命题。
题型涉及到的知识点,紧紧贴近生活,充分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试卷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考查学生的基本技能。
试题难易适度,有一定的层次性,题型、题量适应学生作答。
二、成绩统计本次成绩与上一年同期六年级成绩对比通过上表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本次考试学生的整体成绩较上一年同期稍好一些,优秀率下降一点点,及格率已经达到了100%,可见我们的教学重视了学生整体的发展,成绩是可喜的。
四、取得的成绩与归因1、学生能正确掌握比、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
第一大题填空题的第一小题“16:40=48÷()=……=()(填小数)=()%”,正确率为100%。
学生能正确掌握比、除法与分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准确进行分数、小数和百分数之间的转化。
2、学生能准确地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第二大题判断的第一小题“把1千克糖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千克。
()”正确率为97.5% 。
学生能掌握百分数的意义,区分百分数和分数的不同,教师在教学时重点强调了这个知识点。
3、学生能正确区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各自特点。
第三大题选择的第1题“统计一袋牛奶里的营养成分所占百分比情况,你会选用()。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正确率为100%。
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对比发现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各自特点,所以学生能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道题。
4、学生解方程的能力大大提高。
第四大题第3小题解方程准确率达到93.8%。
学生书写规范,对解方程的方法掌握比较扎实。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坚持每天进行计算训练,并及时批改。
还在班级中开展各种有趣的计算竞赛,调动了学生计算的积极性。
这学期还在原来解方程的基础上,又学习了另外一种解方程的方法,学生的解题思路拓宽了,方法更灵活。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小学六年级语文科试卷分析林晓环纵观这次语文考试,对于我们本班来说,成绩正常。
下面,我从试卷的类型具体来分析这次语文考试的情况:一、试题分析这次语文试卷,试题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积累与运用;第二部分是阅读;第三部分是习作。
从总体情况上,题量适当,试题题型丰富,覆盖面比较广。
全卷题型多样,内容丰富,重视阅读和习作能力的测试。
主要从检查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课内外阅读能力、习作能力,旨在拓宽语文教学领域,打通课内外学习语文的渠道。
二、考情分析我班35人,总分3092.5,均分88.4,及格率97.1%,优秀率89%。
总体上,全班大部分学生卷面书写工整、美观,养成良好的书写和答题习惯,不乏有极个别学生书写潦草,态度不端正。
(一)积累与运用这部分分为拼音、生字、错别字、词语、理解词语意思、关联词、按要求改写句子等几方面,主要考查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这部分总分为46分,达标率90%。
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出错主要表现以下几点:(1)错别字、关联词有搭配错误的现象。
(2)对于转述句、修改病句、拟人句有个别学生掌握不牢固。
(二)阅读这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和课文的理解和灵活运用情况。
本学期上课时注重此方面的训练,让学生养成多读多想的好习惯。
从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积累背诵掌握牢固,正确率高,课外阅读大多数学生能仔细读文、读题,较好地完成。
(四)习作此次作文以《难忘的一句话》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感情真挚、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此次习作没有出现离题偏题的情况,多数学生内容具体、中心突出,基本上能写出难的一句话是什么,以及这句话给自己的影响。
三、存在问题1、从答题情况看,个别学生习惯不好,上课不能认真听讲,造成个别课内填空出现错误。
2、部分学生缺乏思考和挑战的精神,喜欢随手拈来的基础知识,对于课外阅读及作文缺乏兴趣,不乐于动手动脑,回答不全面,知识不系统,概括能力低。
2013-2014学年上学期六年级数学期考试质量分析一、基本情况本次数学摸底考试的内容主要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内容,试卷由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操作题和解决问题几部分组成,目的是检测教与学的情况,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六年级全年级应考264人,实考264人。
各班基本数据统计如下:二、各题失分率统计及卷面评析第一题是“填空题”,满分29分,第(3)小题:把5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8段,每段长()米,每段占全长的() ()。
相当一部分学生没理解题目的意思,没更好的掌握每份数和对应分率的意义,说明此类题区别训练的次数不够。
第(4)小题:学生受平时训练的影响,我们训练的是如果用去51和用去51千克,求剩下的,但考题是用去51和再用去51千克,学生错误率相当高。
第(7)小题:7.02千米=( )千米( )米,学生方法掌握不牢固,0.02千米换算成以米为单位的数进率用错。
第(10)小题:求含盐率,前一个空是盐与水的比,所以就用错数字。
第(11)题,求营业税,结果要进行单位换算,错误率很高,原因是忘记换单位或不知道万元和元的进率。
第二题是“判断题”满分5分。
判断题有助于考查学生思维的判断性、紧密性。
判断题中容易出错的是第2、3小题。
第2小题学生受平时训练的影响,还有的学生把7米的81和8米的71计算出来,也会判断错误。
第3题,学生的理解不够,做的次数相当多,还反映出学生不记题型,方法混淆。
第三题“选择题”满分5分。
本题,学生出错多在第1、2题,第1小题,圆的周长是直径的( )倍,学生背诵是3倍多一些,学生就左右为难,选择错误。
第2题,一个不为0的数除以71就是扩大7倍,学生审题不清,对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差。
第四题“计算”共29分,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口算占5分,第二部分是脱式计算占12分,第三部分,是解方程占8分,第4部分化简比并求比值占4分。
1、直接写得数。
全对的学生占多数,出错在小数乘除法的方法忘得差不多了,不会用验算的方法检查,学生的方法不灵活,还有记不得小数与分数的互化的几个固定的数。
2013-2014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数学期末试卷分析一、基本情况分析本班共有20人,参加数学期末考试有20人,考试的成绩结果如下:平均分57.1.1分,及格率41%,优秀率4%,低分率13%,最高分91分,最低分20分。
从成绩的结果来看,我班这次数学成绩比第一次月考提高了。
这说明了学生在这几个月的磨练中,大部分学生对所学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还比较好,但有大部分的学生没能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发挥不太好。
主要原因是他们做题不认真。
评卷老师扣分也比较严格。
数学是一门精端科学,要细心认真才能考出好的成绩,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多指导和帮助,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做事认真的习惯。
二、对试卷的评价及建议这次六年级期末试题从整体上看,题型多样,覆盖面比较广,试题的内容大部分都是比较紧扣课本所学的知识,没有难题,比较合适中、优生测试。
本次试题虽然注意全面,更注意突出重点,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保证了较高的比例,并保持了必要的深度。
这些内容在试卷中通过填空题、选择题算、解决问题等形式得到了广泛的考查。
让学生从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实用性和应用价值。
但有些题很灵活,比较偏,这类题是学生最容易忽视的,也是学生最容易做错的知识,比如填空题的第7题,求正方体的体积,题目不直接给出棱长,只知道“用48厘米长的绳子围成一个正方体”让学生求表面积和体积。
因此,不符合中下等的学生测试。
这次命题都紧扣升学考试的内容而命题,这样才能提高我们学生的成绩。
三、答卷情况分析这次考试的优点:1、填空题一共有10题,1、2、3、4、6、8、9题考得很好,有95%的学生答对。
说明我们班的同学已经学会了关注有文字的填空题,也许是平时训练多的结果,其余的那些学生都是不认真,或平时不学习的。
今后要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好学数学。
2、计算题,包括口算题、计算题、解方程题、文字题,在这几类题中考得最好的是口算题、计算题、解方程题。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试卷分析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的层面和内容很多,知识点也分布到方方面面。
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试题评价本次试题以教材为载体,立足基础,体现出灵活性、综合性。
本次试卷包括拼音部分、字词句部分、阅读和作文四个部分,共十道大题,既考核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又考查了学生对语言的积累和联系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题量不大,难易适中,覆盖面较广。
总的说来,有以下几个特点:1、体现题型的多元与多样这份试题,其内容涵盖了“识、写、读、背、说、理解、习作”,并且注重题型的多样性,力求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评价。
二是体现习惯、情感、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
从大方面讲,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整合;小方面讲,汉字、词语、成语、古文、句子、段落、篇章等方面进行了有机融合。
2、突出语文的实践与开放。
3、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4、本班55人参加考试,平均分86.42分,优秀率40%,合格率100%,最高分96.1分,最低分61分。
二、试卷分析通过阅卷的情况看,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积累运用的量不足,阅读习惯的养成和独立阅读能力欠功夫,作文差距较大。
(一)积累运用。
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
对看拼音写词语失分较少。
全对27人,一般错在“祥、嗽、朦、琴”字,或多一笔或少一笔。
第二题改错别字,27人全对,学生知道“起、伸”,不会“久仰、荣幸”。
第三题同音字组词,32人全对,错在“辨认”的“辨”。
第四题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一个词语造句,全对35人, 17人写错“苟延残喘”的“延”。
可见有些学生平时的积累习惯没养成,在积累方法上只注重背,忽略写。
学生对课内日积月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不错。
第五题按要求改写句子完成较好,失分较少,9分,平均每人失去0.85分,其中9人漏写修改病句。
第六小题中日积月累掌握较好,错误较高是学生忘了写《庄子》书名号,全班只有10人写了。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期末质量分析金瓯学校陈丽萍这次数学试卷检测的范围应该说内容是非常全面的,难易也适度,比较能如实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也应征了平常我对学生说的那句话:“书本知识真正掌握了,试卷的85分就能拿下,还有的15分来源于你的理解,分析、拓展能力了。
”一、从卷面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通过填空、判断、选择、口算和计算,以及操作题的检测。
第二类是综合应用,主要是考应用实践题。
试卷能从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细致、灵活地来抽测每一类的数学知识。
打破了学生的习惯思维,能测试学生思维的多角度性和灵活性。
二、从试卷的量化分析结果来看,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及格率92%,优秀率在76%以上,整体成绩比较好。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知识扎实,形成了一定的基本技能。
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比较注重抓基础知识的训练,无论是新授课还是练习课都如此,特别是计算,在数学中无处不在,生活中随时都会用到,所以,需要我们每个教师引起重视,从一年级开始,坚持不懈地加强训练。
(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能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了我们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结合所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各种生活情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有了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第一题,某县今年要完成360家民房改造工程,第一阶段完成了全年的20%,第二阶段完成了全年的4/1,(把相对应的算式和问题连一连)这道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分析能力,首先是要找准“单位一”。
展示了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总体来看,学生都能在检测中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
三、今后的数学建议从试卷的方向来看,我认为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1、立足于教材,扎根于生活。
2013-2014上期小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范文第一篇:2013-2014上期小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范文附件2郑州高新区小学2013~2014学年上期末各年级考试成绩统计表单位(盖章)年月日说明:1.本表由各学校认真填写,一式二份,学校存档一份,元月18日之前交区教研室存档一份。
2.优秀率一、二年级以90分以上计算,三、四年级以85分以上计算,五、六年级以80分计算,及格率以60分算。
3.表中学生分数四舍五入取整分,不含小数点等半分。
附件3郑州高新区小学2013-2014学年上期末学业评价分析表(学科)附件 4郑州高新区小学2013-2014学年上期末学业评价分析表(学校)3第二篇:小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小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一、组织形式本次检测由教导处具体组织实施,调配监考,阅卷采用流水线作业,学校统一筹算分数,确保考试成绩的真实性。
现将我校本次考试情况进行简单分析:二、成绩统计从成绩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我校教学质量还有待于大力提高,各年级基本上都存在不及格的现象,而且两级分化现象严重,有近乎满分的,也有个位数的。
纵向比,低段优于中段,中段优于高段。
三、试题分析1、语文本次试卷在重视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重点突出了学生全面分析、技能运用等方面综合能力的测试。
阅读、习作题的检测比较灵活;试题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各年级均注重了课外知识的考查,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
看拼音写词语,照样子写词语,组词、成语填空、课文默写和据课文内容填空这几项,学生都掌握得比较好,一般得分率都在80—90%以上;而分析运用能力题即阅读分析、习作,学生的得分率低于70%;有关课外知识的拓展得分率较低,以后各年级都要加强课外阅读。
2、数学本次试卷所出的试题能依据课标和教材,覆盖面广,重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空间观念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从卷面看,无论是试题的类型,还是试题的表达方式,都尽可能地全面涵盖所学的数学知识,并综合应用。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期末质量分析第一篇: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期末质量分析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科教学质量报告一、答题总体情况本级参考人数为168人,从卷面成绩看,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大题: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占50分,第一小题看拼音写词语,少部分学生回答正确,多数学生记忆不牢。
第二、第三、第四小题答题正确率较高。
第五题按要求写句子,中下层生失分较多。
第七题口语交际答题不太好;第二大题:阅读占17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中上层生完成得不错,下层生正确率不高,甚至不答题。
第三题:写作。
作文题目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所以从得分来看,此作文题出得挺有水平的。
二、各题答题常见错误、出现此类错误的比率、错误成因分析及其对策第一题:①小题,学生对拼音知识不过关,错误比率达20%;②读音和词语,学生对多音字、词理解不透切,错误比率为13%,这与平时训练较少有关系,今后应多练;③修辞手法方面:学生对比喻句和拟人句二者分辨不清,今后要多进行此类题目的训练,掌握两者的特征和区别;④积累与运用及课文内容填空,学生对课文内容较为熟悉,完成的较好,失分不大。
第二题: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都比较简单,只在“标题中引号的作用”和“文中划线部分的意思较为难理解,错误比率为7%。
第三题:写作。
有部分学生没能写出这件事令人着迷的地方,书写上也存在相当大的问题。
三、教学建议① 抓住课本,吃透教材,扎实掌握课文知识,进行迁移练习;② 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加强对各种句式的练习,要求学生熟悉课文,熟读、背诵课文;③加强阅读训练,同时加大课外阅读量;④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表达,书写认真;⑤加强作文训练,多布置课堂作文,要求书写工整,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卷面整洁,少写错别字。
第二篇:六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总结及质量分析2013------2014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期末质量分析街亭小学巩会芳本次检测考试,全校六年级共有参考人数133人,合格129人,合格率96.9%.有4人不合格。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
六年级考试质量分析
为了让学生考出应有的水平,这次期末考试我们学校严格按照县教研室的要求操作,对调监考,试卷为年级流水作业批阅,力求做到真实、公正、实事求是。
也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了解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之处,以便在下学期的教学中加以弥补。
现对我所任教的六年级语文期末测试的质量分析如下:
一、试面情况分析
本次六年级试题,我班总人数46人,参考人数56人,平均分84.9分,及格率97.8%,优秀率50%。
成绩相对来说还算不错。
本次测试,从体现新课标、新理念的角度对学生的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进行了较全面的检测,题目难易适中,题量适宜,与往年相比试卷难度、题量相差不多,是一份比较好的测试题。
比如本次试题中无偏难题、怪题,但突出灵活性、知识性,课外阅读题两个,基本保证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具体体现在:
1、重考查基础
本次试题分为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理解、口语交际与习作四大部分,命题尤其注重了检测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精神。
整张试卷基础分占33分,既考查了学生对汉字的书写、字词理解等的掌握,又考查了词句的积累与运用、课文内容的掌握等。
在阅读训练中,也穿插进行基础知
识与基本技能的检测。
在基础知识的检测中,大部分题目答题较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扎实。
但在解释字词方面掌握得不到位,如:
2、重阅读积累
本次阅读能力检测只有课外阅读两部分,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读书方法自能阅读的能力。
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自主阅读、理解。
从答题反映的情况来看,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比较差,整合、提炼文章的能力极差,如:文字表述不太通顺、完整,知识储存不活,课外积累还不太丰富。
3、重生活习作
本次习作测试25分,命题贴近学生的生活,从学生卷面反映的作文水平来看,多数同学习作一般,少数同学还得了高分。
尽管习作题内容宽泛,但是仍有少数几个学生习作存在言之无物、凑字数现象,无标点、无段落、作文不足百字、错字连篇等情况。
二、答题情况分析
本次测试,我班共有48人参加考试。
人平分数为79.35分;优秀人数31人,优秀64.58;及格人数44人,及格91.67。
具体得分情况见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是比较牢固的。
看拼音写汉字、句子练习、按课文内容填空的得分率都在90%以上。
综合改错一直是本班学生历来的薄弱点,经过一学期的强化训练以及方法的介绍讲解,学生对于综合改错有了自信,对于没有做过的题目学生也能掌握答题技巧,本班仅有5—8位学生没有把错误全部改出。
作文审题能力也有所加强,偏题的学生数量明显减少。
从选材看,内容也比较丰富,从表达看,大部分作文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自然。
但质量不是很高。
总之,本次考试失分比较多的还是中等偏下水平的学生,究其根源,主要是我平时对学生要求不够严格,辅导力度不够,对有些知识点,我强调的不深,特别是平时对作文的练习所下的功夫不够,以后要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和训练。
三、教学反思及改进措施:
(一)注意基础知识的夯实和基本技能的提高
本届学生聪明活泼,爱好兴趣广泛,独立个性特征明显,阅读面广,喜好个性表达,但缺乏脚踏实地、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从卷面上看,学生的审题不够认真,错别字多,拼音拼读不准确、书写潦草是导致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
下学期面临初考,应及时帮助学生补缺补漏。
让他们打好一个扎实的基础去迎接新生活、新知识的挑战。
(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我认为学语文,归根结底是习惯的养成。
每天早晨出声朗读30分钟课本内容,每天中午默读60分钟课外读物,每天晚上睡前15—30分钟回顾课堂内容。
时间保证后,还要教给学生方法:
1、快背法,重要的知识点、精彩的名言佳句、有趣的百科知识、国家大事时事新闻,这些语言简短,形式多样的内容,用快背法记下,并常抽空复习,灵活自如,可以成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石。
2、摘抄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常写多抄不仅能为学生积累下许多习作的素材,可以提高学生抄写的速度。
3、联想法,就是把书读厚,由一个字,往纵横方向联想,可以想到许多形近字、同音字、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含有这个字的词语句子、这个字曾在哪些文章中出现等,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头脑中织一张语文知识的大网,融会贯通。
4、压缩法,主要针对文章的复习,可依据文章的不同特点,或抓主要人物进行人物赏析、或抓主要事件理清来龙去脉、或抓主要语句进行语句赏析。
良好的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一生都将是受益无穷的。
(三)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课堂质量
从卷面上失分情况严重的文体知识部分,我体会到现在的语文课堂应改变教学的内容和转变教学的方式。
对文章的学习应增加作家、作品、文体、背景等内容;教学方式可以再改革为交流上述增加的内容、复述课文内容、抓主要线索理清文章顺序、人
物赏析、重点精彩语句赏析、阅读感言、作品评价等。
以此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理解、分析、感悟、表达的能力。
(四)抓两头,促中间,防止两极分化
两极分化日益严重,将影响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情绪和积极性。
因此,对优等生,教师要严格要求,杜绝其骄傲情绪,让他们看到更广阔的知识天地,激发其求学的热情,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
对待学困生,要有十足的耐心,从夯实基础开始,让他们认识,语言是最基本的交际工具。
对作为主体的中等生,要真诚地鼓励热情地帮助,为他们及时的答疑解惑,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让他们不断地走进优等生的行列。
在同学当中,倡导互帮互助的合作意识、你追我赶的竞争意识,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更好地提升全体学生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