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194.00 KB
- 文档页数:4
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2011-11-23 赵世杰课前预习案【课程标准要求】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发展演变的过程。
②了解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史,分析其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
③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④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资源,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资料信息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分组收集、整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相关材料,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从而对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形成初步的认识。
②结合学生收集整理的资料,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地位、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后来滞后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科技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②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1)古代科技发展主要成就【教学难点】(1)分析科技发展的原因【考点解读】一、古代科技的里程碑里程碑——四大发明二、古代中国在天文学、农学、医学方面的成就(一)天文学(四)医学【预习成果展示】1、我国古代的医药学著作中,对人类近代科学影响最大的是A、《黄帝内经》B、《本草纲目》C、《伤寒杂病论》D、《千金方》2、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
”这里所说的第三种东西是我国古代的A.指南针B.造纸术C.印刷术D.儒家学说3、(2005上海历史)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书汉武帝,所用竹简需两人抬进宫,以后改变携书不方便现象首次得益于发明了A.造纸技术 B.雕版印刷 C.制墨技术 D.活字印刷4、以图谱的形式重点记载我国古代生产工具的改革成果的农书是A.《农政全书》 B.《齐民要术》C.《农书》 D.《农桑辑要》5、神州五号”宇宙飞船载人飞行成功,是我国宇航事业的重大成就。
第 6 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学习目标]课程标准归纳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要点难点1. 中国古代的主要科技成就及影响。
2.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色。
一、古代科技的里程碑——四大发明1.造纸术(1)殷商期间,人们把文字契刻在甲骨、陶器上,或镌铸在青铜器上,此后更多使用竹、木简和缣帛做书写资料。
(2)西汉时,发了然植物纤维纸,但纸质比较粗糙。
(3)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合适书写的纤维纸,被时人称为“蔡侯纸”,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重要发明。
2.印刷术(1)雕版印刷术:隋唐期间,我国发了然雕版印刷术。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录的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 (868 年 ) 雕版印刷的《金刚经》。
(2)活字印刷术:北宋期间,老百姓毕昇发了然活字印刷术。
此后又先后出现了木活字和金属活字。
(3)印刷术的流传: 13 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此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
3.火药(1)唐朝,人们在炼丹制药时有时发了然火药。
唐初孙思邈著的《丹经》中相关于炼制火药方法的最早记录。
4.指南针(1)战国期间,我国就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征发了然指南仪器——司南。
(2)北宋时,从而发了然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
(3)流传及影响: 13 世纪,指南针传入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 易混易错] 宋元期间,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传入欧洲,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使作用,但不是欧洲实现社会转型的根根源因,其根根源因是资本主义的流行和发展。
1.某学生据以下图误以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对此应如何纠误?蔡伦造纸图示提示造纸术不是蔡伦发明的,由于我国在西汉先期已经有了纸。
东汉的蔡伦是在古人的基础上改进了造纸术,研制成功植物纤维纸,为纸的普及与推行做出了重要贡献。
(2)唐朝末年,火药已应用于战争。
(3)五代和宋朝时,火药还广泛应用于打猎、开山、采石和火器。
(4)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
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2.掌握中国古代的重要科学技术成就;3.理解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对世界的影响。
二、学习内容1.科学技术在中国古代的地位和价值;2.中国古代的重要科学技术成就;3.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传播和影响。
三、学习笔记1. 科学技术在中国古代的地位和价值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以其卓越的创造力和智慧,为世界其他国家所借鉴和学习。
中国古代的科技在农业、医学、工程、军事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例如,古代中国农民发明了农具和耕作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为解决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古代中国还在医学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发明了针灸、中药等诸多疗法,并把这些知识传播到世界各地。
在工程领域,中国古代的建筑、水利、航海等技术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2. 中国古代的重要科学技术成就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非常丰富多样。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科学技术成就:造纸术:中国古代发明了造纸术,使大量文字资料可以保存下来,对人类知识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指南针:中国古代发明了指南针,这项技术对航海和导航有着巨大的贡献,为探索和发现新大陆奠定了基础。
火药:中国古代发明了火药,这种爆炸物改变了战争的方式,对军事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活字印刷:中国古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书籍的印刷速度大大提高,为人类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丝绸制造:中国古代发明了丝绸制造技术,将丝线纺织成丝绸,这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高品质的服饰材料,还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贸易。
3.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传播和影响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果并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境内,许多成果还通过丝绸之路和其他贸易途径传播到世界各地,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的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被传到西方,对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丝绸制造技术也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西方,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1.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他所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中说:“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在十五世纪之前更是如此。
”“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为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军事上战胜本国封建势力提供条件的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解析:根据材料中“为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军事上战胜本国封建势力”指的是资产阶级革命,因此提供条件的应是火药用于军事,故选C项。
答案:C2.“________肇始于隋朝,行于唐世,扩于五代,而精于宋人。
”横线处的文字是( ) A.雕版B.造纸C.指南针D.火药解析: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雕版印刷术始于隋朝,唐朝时使用已相当普遍,五代时期,不仅民间盛行刻书,政府也大规模刻印儒家书籍,经宋朝人毕昇的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故A项正确;B项始于西汉,C项始于战国时期的司南,D项始于唐朝时期,时间均与题干不符。
答案:A3.论述望、闻、问、切四诊法,并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经典的是(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神农本草经》D.《本草纲目》解析:结合所学即可得出我国最早阐述中医临床医学的著作是《伤寒杂病论》。
它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学家誉为“万世宝典”。
答案:B4.《九章算术》分为方田、粟米、均输、方程、勾股等九章。
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数学( )①注重解决实际问题②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③注重理论研究④以科学实验见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从《九章算术》中的分类“方田”“粟米”“均输”的内容看,中国古代数学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并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③④是近代科学的特点,故选A。
答案:A5.下列各图中属于元代郭守敬制作的,具有实用、简便、灵巧特点的,比欧洲早300多年的是( )解析:郭守敬制作的是简仪,B项正确;A项是地动仪;C项是浑天仪;D项是罗盘。
答案:B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学习目标】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
一、古代科技的里程碑——四大发明(阅读P23-24页)
1.造纸术
(1)西汉时,发明了植物纤维纸,但纸质粗糙。
(2)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适合书写的纤维纸,被时人称为“蔡侯纸”。
2.印刷术
(1)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我国发明了雕版印刷技术。
(2)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3)印刷术的传播: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以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
3.火药
(1)唐代人们在炼丹制药时偶然发明了火药。
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2)五代和宋朝时,火药还广泛应用于狩猎、开山、采石和火器。
(3)传播: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
4.指南针
(1)战国时期,我国就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
(2)北宋时,进而发明了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
(3)传播及影响:13世纪,指南针传入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二、天文学成就(阅读P24-25页)
三、算经与圆周率(阅读P25-26页)
四、古代农书(阅读P26页)
1.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2.元代王祯的《农书》: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
3.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该书系统总结了历代农业、手工业积累的经验,参照吸收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五、从《黄帝内经》到《本草纲目》(阅读P27页)
[知识点拨]
1.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1)实用性:大都服务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及强化大一统君权。
(2)经验性:中国古代科技巨著多局限于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规律现象的直接描述,缺
乏理论方面的概括和升华,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整理古籍和总结经验,注重个人认识经验,不注重科学实验。
(3)技术性:中国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而这些技术又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通的社会生产力。
中国古代各学科体系各具明显特色,科学理论在大多数情况下寓于实践之中,没有抽象系统的独立的理论。
同时,中国古代技术是以师徒形式传递的,先进技术失传——再发明——再失传的现象不时发生,严重影响了先进技术转化为普通的生产力。
2.中国古代科技发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原因
(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是中国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保障(2)中央集权国家的支持与组织,政府的重视,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条件
(3)继承前代科技文明成果
(4)吸收其他国家、民族的优秀文明,是我国古代科技逐步发展的重要原因
(5)科学家的刻苦奉献精神
3.分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为什么又停滞?
(1)政治上:封建专制,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2)经济上:自然经济占主导,固守“重农抑商”,资本主义萌芽缓慢。
(3)思想文化上:崇尚理学、八股取士的文化专制政策。
(4)海禁、闭关锁国政策。
第二部分自学检测
1.《金史》:“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
”描述的科技成就是A.火药B.指南针C.印刷术 D.造纸术
2.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上书汉武帝,所用竹简需两人抬进宫,以后改变携书不方便现象得益于发明了A.造纸技术 B.雕版印刷 C.制墨技术 D.活字印刷
3.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对推动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是A.火药 B.造纸术 C.印刷术D.指南针
4.四大发明之所以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重要标志,是因为四大发明
A.是西方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B.在推动人类进步的过程中作用巨大
C.发明时间长,技术含量高 D.领先西方时间长,足以令中华民族骄傲至今5.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对欧洲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
对其评价正确的
①造纸术、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②火药在欧洲的应用与发展,使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
③指南针的使用,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④西欧率先进入近代社会,并推动着整个世界逐步向近代演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6.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的发明。
”这话反映出
A.中国古代文明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 B.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
C.特定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D.三项伟大发明蕴含着资本主义因素
7.图为中国古代科技馆网站首页的一部分,如果再添加
一个新的链接,最合适的应是
A.浑天仪 B.翻车 C.造纸术 D.数学
8.我国古代的农书,把生产工具的改革放突出位置的是
A.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B.元政府主持编的《农桑辑要》
C.王桢的《农书》
D.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9.古代有位科学家,其著作具有总结性,并注意参照西方自然科学知识,重视调查,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这位科学家是
A.贾思勰 B.李时珍 C.宋应星 D.徐光启
10. 为达尔文研究物种变异提供了重要资料的古代科研成果是
A.《本草纲目》B.《农政全书》C.《石氏星夷》 D.四大发明
11.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但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可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
反映了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①具有较强的经验性②重视实用技术③缺乏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④注重以实验事实为根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法国作家雨果对中西科技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
可
是有一个区別,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的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依然停滯在胚胎状态。
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这段话的认识合理的是
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 B.雨果认为中国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C.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D.雨果指出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13.东西文化交汇促进文明演进,对下边两幅图片解读正确的是
A.为中国传统科技注人新的生机 B.儒学与基督教在中国融合为一体
C.西学东渐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 D.开始介绍并传播西方民主思想
14.中国古代科技没有成功地发展成为近代自然科学,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
A.腐朽的君主专制制度 B.僵化的农本思想和闭关政策
C.保守的文化传统观念 D.落后的生产方式和发展水平
第三部分课堂合作探究
技史料时,往往发现它的主要优点就在宋代。
”
材料三:鲁迅《电的利弊》:“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
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的变化情况。
(2)宋元时期我国对世界文明和进步产生重要影响的发明是什么?
对世界文明与进步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3)鲁迅揭露了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中国古代的一些科技发明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1)特点:16世纪之前的科技成就世界领先,明清期间走向衰落
(2)发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影响:印刷术推动了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
火药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武器
指南针为开辟新航路创造了条件
(3)问题:旧中国愚昧落后,古代先进科技沦丧
说明:科技能否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