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模拟试题已打印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4
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指( 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指( D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D. 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4.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 。
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5.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阶级政治要求的是( 。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B.资本主义生产和人口相对过剩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B 。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会的产生和斗争8.提出价值规律是“一支看不见的手”的人是( B 。
A.马克思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D.威廉·佩蒂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的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1分,共40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A.关于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C.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作用的规律D.关于理论和实践相互作用的规律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A.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B.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世界万物是否运动发展问题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是否可以认识问题的不同回答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4.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5.时间是()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C.人们整理感觉材料的形式D.人们头脑中形成的观念6.意识的本质是A.各种感觉的综合B.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D.“绝对精神”的体现7.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B.意识是人脑的一种分泌物C.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8.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
这些人的做法违背了()A.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B.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C.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D.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观点9.芹菜、韮菜、白菜、菠菜等与蔬菜的关系属于()A.个别与一般的关系B.偶然与必然的关系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10.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析性统一的规律是()A.联系和发展的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质量互变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11.下列选项中,比喻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是()A.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D.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12.“或然率”这个概念是对()A.相对性在量上的说明B.可能性在量上的说明C.必然性在量上的说明D.偶然性在量上的说明13.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实践活动的是()A.农民插秧种稻B.医生诊病开药C.交警维持交通秩序D.科学家做物理实验1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15.在头脑中回忆起苹果的形状、颜色、气味和滋味,这种反映形式属于()A.概念B.表象C.知觉D.感觉16.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A.地理环境B.社会关系C.生产劳动D.信息交流17.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A.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B.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C.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D.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做出确定检验的观点18.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
参考答案要点一、单项选择题•1a 2c 3a 4c 5c 6a 7d 8c 9d 10a•11c 12b 13b 14b 15c 16b 17d 18b•19a 20d 21a 22c 23c 24a 25c 26c 27b•28c 29b 30c 31c 32a 33a 34c 35a 36d 37c 38b 39d 40d二、简答题•1、简述矛盾特殊性原理。
(7)•答案要点:•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
(1分)•矛盾的特殊性由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其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4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普遍性是共性,特殊性是个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把握这个道理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
(2分)• 2.略•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答案要点:•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从整体上领会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它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是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60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三、论述题• 1 答案要点:•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又称为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是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绝对性。
马基模拟卷答案第一题 (共 60 题,总分 60 分)1. 价值规律的作用借助市场机制实现,市场机制的核心是A. 供求机制B. 价格机制C. 竞争机制D. 企业机制答案( 2 ) 标准答案:22. 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在于(? )A. 把感觉作为认识的起点B. 把科学实践观引入认识论C. 指出本质与现象的统一D. 指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答案( 2 )3.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的同一性答案( 3 )4.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这段话说明了 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B. 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C. 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D. 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答案( 4 )5.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适合”是指()。
A. 绝对适合 B. 基本适合C. 部分适合D. 相互等同答案( 2 ) 标准答案:26.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 A. 先验论 B. 反映论C. 能动的反映论D. 经验论答案( 3 ) 标准答案:37.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A.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 德国古典哲学C.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答案( 3 ) 标准答案:38. 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是A. 先进的机器设备B. 本企业工人的必要劳动C. 别的企业工人的剩余劳动D. 本企业工人的剩余劳动答案( 4 ) 标准答案:49.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A.改变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B.彻底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C. 解放和初级生产力的发展D. 实现共产主义答案( 3 ) 标准答案:310. 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这句话表达的哲学道理是 A. 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 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C. 否认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D. 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答案( 4 ) 标准答案:411. 自由王国是指人们()A. 受客观必然性的支配B. 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C. 受自然和社会的约束D. 获得了真正的自由答案( 2 ) 标准答案:2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 整体与局部的关系B.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C. 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D.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答案( 2 ) 标准答案:2 13.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A. 先验论B.不可知论C.消极直观的反映论D.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答案( 4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出以往一切哲学的地方就在于()A. 第一次认识到了世界的物质性B. 第一次提到实践范畴C. 把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统一起来D. 坚持了世界的统一性原理答案( 3 )15. 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句话是 A. 唯物主义的观点 B. 唯心主义的观点C. 相对主义的观点D. 形而上学的观点答案( 3 ) 标准答案:316.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A. 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D.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答案( 3 ) 标准答案:317. 社会规律同自然规律的共同点是()A.都是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B. 都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运动过程 C.它们的实现都需要通过人的实践活动D.它们的实现都不需要通过人的实践活动答案( 2 )18. 人的价值包括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机考试题388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B)A.资本家之间协商的结果B.不同部门之间各个资本家竞争的结果C.同一部门的各个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D.资本家垄断的结果2.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是B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3.“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机械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D)A.每个人必须事事实践才能有认识B.只要参加实践就一定能获得正确认识C.直接知识来自实践,间接知识不来自实践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来自实践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C)A.存在B.精神C.物质D.原子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界定的7.“万物皆备于我”是(D)A.形而上学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8.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C)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规律的普遍规律的学说9.由美国次贷问题引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一方面有弊,给我国的经济运行带来了风险,也使原有的危机意识遭遇挑战;另一方面有利,对我国防止金融领域的风险具有警示作用,同时,为我国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科学发展提供了机遇。
总的来说,弊大于利,我们在危机面前必须兴利除弊,化解风险,抓住机遇。
上述认识包含着以下哪些哲理?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着的两个方面;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具有重要作用;④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第一题 (共 60 题,总分 60 分)1.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B. 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C. 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D.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答案( 3 ) 标准答案:32. 历史人物指的是A. 历史上普通个人B. 推动历史前进的劳动者C. 历史上起重要作用,产生重大影响的人D. 杰出人物的思想答案( 3 )3.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A. 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D.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答案( 3 )4. 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种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
这种观点是A. 相对主义诡辩论B. 唯物主义决走论C.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D. 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答案( 3 ) 标准答案:35.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A. 抓事物的主要矛盾B. 确定事物的质C. 认识事物的量D. 把握事物的度答案( 4 ) 标准答案:46. 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B. 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C.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D. 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为是非答案( 4 )7. 否认逻辑证明的作用是()A. 教条主义的表现B. 经验主义的表现C.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答案( 2 ) 标准答案:28. 教条主义犯了()A. 类似唯理论的错误B. 类似经验论的错误C. 类似相对主义的错误D. 类似诡辩论的错误答案( 1 ) 标准答案:19. 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理论贡献是()A. 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提出了新经济政策C. 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D. 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理论答案( 3 ) 标准答案:310.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含答案)1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组成部分不包括()A.民主社会主义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C.马克思主义哲学1).政治经济学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内的统一整体。
【考核知识点】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2.马克思主义是()A.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B.人类全部优秀文化成果的总汇C.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和D.关于未来社会具体设想的学说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或者简要地说,它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考核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D.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要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
【考核知识点】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4.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会导致()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二元论D.不可知论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运动观,都是把物质和运动相割裂,前者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后者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
因此,否认物质的运动和运动的绝对性,必然导致形而上学。
【考核知识点】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正确答案:Λ【答案解析】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考核知识点】世界联系与发展的基本规律6.否定之否定规律认为,事物的发展是()A.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B.一帆风顺的前进运动C.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运动D.时进时退的曲折运动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证的否定,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 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5、“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意识能动性的观点是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c.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d.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6、物质的本质特性是()a.客观实在性b.实物性c.结构性d.可分性7、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8、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a.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b.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c.一切从实际出发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9、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d.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10、“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11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曲折前进的过程d 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12、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马基模拟题(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各对范畴之间的关系,其性质属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有()A 自由和必然B 真理和客观规律C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D 理论和实际E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就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 它是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B 它是“科学之科学”C 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D 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哲学E 他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3 辩证法发展的基本历史形态是()A 思维辩证法B 朴素辩证法C 自然辩证法D 唯心辩证法E 唯物辩证法4 实践是()A 客观的物质活动B 有意识的活动C 任意的活动D 社会历史的活动E 适应环境的活动5 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是()A 概念B 知觉C 表象D 判断E推理6 “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E.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7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皆本物之固然。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含静。
”“动、静,皆动也。
”这在哲学上表达了()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E.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8 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这段话说明()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E.在一定程度上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9 “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B.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的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E.前者是唯心史观,后者是唯物史观10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C.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D.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E.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水平(二)辨析题(每题5分,共25分)1 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一)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C)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A.BCDB.ACDC..ABCD.ABD4.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5.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6.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C)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7.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9.“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B)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10.“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A)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E.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A. ABB. ABCC. CBDD. CBE11.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考试一、单选题(共20题,30分)1、"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旺,一句话可以使国家灭亡"的说法是(1.5分)正确答案:AA、否认必然性的非决定论观点B、否认偶然性的宿命论观点C、承认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辩证法决定论观点D、只承认必然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其外部影响因素是( )。
(1.5分)正确答案:CA、生产力的相对落后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发展状况的制约C、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D、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长期性3、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哲学依据是(1.5分)正确答案:B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C、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D、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4、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的标志是,1848年2月发表的( )(1.5分)正确答案:BA、《德意志意识形态》B、《共产党宣言》C、《资本论》D、《反杜林论》5、有人说:"童年是一场梦,少年是一幅画,青年是一首诗,壮年是一部小说,中年是一篇散文,老年是一部哲学."从哲学上看,这句话表明(1.5分)正确答案:D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B、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C、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6、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发起的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的活动中,下列哪一位位列第一名?(1.5分)正确答案:AA、卡尔·马克思B、阿尔伯特·爱因斯坦C、艾萨克·牛顿D、查尔斯·达尔文7、下列哪一位哲学家第一次把世界描写成一个过程?(1.5分)正确答案:CA、柏拉图B、苏格拉底C、黑格尔D、康德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的光明前景。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不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是(A、B、C、D、E)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其后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C、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D、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E、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分别是(A、B、C)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军事学E、马克思主义法学3、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直接理论来源分别是(A、B、D)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人权宣言D、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E、人生而自由平等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发现了两大学说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这两大学说分别是(A、c)A、唯物史观B、劳动价值学说C、剩余价值学说D、辩证法E、认识论5、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唯物主义认识论C、实践D、唯物史观E、人民群众6、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A、B、C、D、E)A、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理基础B、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C、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E、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锐利的思想武器7、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A、B、C、D)A、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B、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阶级本性决定的C、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D、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E、这是领袖的选择8、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A、B、C、D、E)A、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B、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C、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D、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E、与时俱进品质应有的内涵和社会前进的必然要求9、科学社会主义(A、B、C、D、E)A、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B、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C、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D、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E、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目的与结论10、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是(C)A、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B、自然观与社会观的统一C、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D、物质与意识的统一E、空想与科学的统一二、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体系。
考试题型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是()①直观性②机械性③不彻底性④相对性2、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继承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①唯物主义②辩证法③可知论④认识论3、“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的是()①时间的客观性②时间的无限性③时间的一维性④时间的可变性4、“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这种观点属于()①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②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③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指()①物体处于绝对不动状态②物体处于不可捉摸状态③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④运动的外在表现形式6、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③一分为二的方法④实事求是,解放思想7、唯物辩证法认为,否定之否定过程是()①事物经过两次否定重新回到原来的出发点的运动②甲变乙、乙变丙、丙变丁......的无穷发展③事物经过两次否定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④事物在原有基础上的周而复始的循环8、由于机遇,科学家获得了新成果,这是()①纯粹偶然的巧合②纯粹必然的结果③偶然中隐藏着必然④命运的安排9、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①感觉——知觉——表象②概念——判断——推理③实践——认识——实践④认识——实践——认识10、承认真理的客观性,也就必然承认()①真理的绝对性②真理的阶级性③真理的相对性④真理的有用性1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2、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
这说()A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B 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C 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程D 事物的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13、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化。
(20 ——20 学年度第学期)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类型:命题教师签名:教研室命题组教研室主任签名:主管院长签名:一、单项选择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其标号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每题1分,共20分)1、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是()A.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B.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D.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现象是()A. 从来就有、独立存在的B. 一切生物现象都普遍具有的C. 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产物D. 人和高等动物共有的现象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运动和静止B.联系和发展C.量变和质变D.对立和统一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 存在性B. 物质性C. 运动性D. 实践性5、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是()A. 生产使用价值B. 生产商品C. 生产价值D. 生产剩余价值。
6、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7、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社会基本矛盾B. 阶级斗争C. 社会革命D. 科学技术革命8、“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种观点是()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9、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根据是()A. 它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起的作用不同B. 它们的数量能否增减C. 它们周转的速度不同D. 它们能否再生产出来10、剩余价值率()A. 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B. 表示预付资本增殖程度C. 表示剩余价值生产成本D. 表示资本利润率1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客体是()A. 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B. 外部自然界C. 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D. 人之外的一切存在物12、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规律是()A.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B. 对立统一规律C. 质量互变规律D. 否定之否定规律13、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飞跃是()A. 从实践到认识B. 从认识到实践C. 从物质到意识D.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1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 发展观点B. 联系观点C. 实践观点D. 矛盾观点15、生产关系的基础是()A. 社会生产力B.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C. 产品的分配关系D.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16、垄断资本的实质在于()A. 促进生产集中B. 获得高额垄断利润C. 促进资本集中D. 促进利润平均化17、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叫()A. 产业资本B. 金融资本C. 借贷资本D. 商业资本18、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A. 通过改革实现的B. 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C. 实践D. 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19、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A. 市场价格高于价值 B、市场价格低于价值C、市场价格与价值随时相等D、市场价格围绕价值波动20、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 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二、多项选择题(备选答案中有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将其标号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每题2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D.民主社会主义思想E.科学社会主义2、辩证矛盾的基本属性是()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特殊性C.矛盾的同一性D.矛盾的斗争性E.矛盾的客观性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生产这种商品的()A.劳动生产率成正比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C.劳动生产率成反比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E.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没有关系4、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A.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B.政权组织形式C.选举制度D.政党制度E.自由竞争5、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B.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C.实践是自觉的能动性活动D.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E.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6、构成劳动力价值的要素是()A.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B.劳动者在生产中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C.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D.劳动者在生产中创造出来的全部价值E.劳动者接受教育与训练所支出的费用7、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它()A.概括了唯物辩证法的全部内容B.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C.揭示了事物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D.是理解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E.是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A. 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B. 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C. 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D. 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E. 国家与私人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结合9、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是()A.是否提供了现代所需要的东西B.是否反映了无产阶级的利益C.发挥作用的大小D. 历史分析方法E.阶级分析方法10、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A.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B.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C. 19世纪初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D.19世纪空想平均社会主义E. 不成熟、不科学的空想社会主义三、辨析题(指出下列命题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只作判断不说明理由的不得分。
每小题6分,共12分)1、剩余价值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
2、一切真理都是客观真理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3、简述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概括4、简述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五、论述题(16分)运用辩证否定观原理说明怎样正确对待西方文化。
试卷答案要点及评分细则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班级:试卷类型:(A)卷命题教师签名:教研室命题组20 年月日一、单项选择题1、C2、C3、B4、B5、D6、B7、A8、D9、A 10、A 11、A12、D 13、B 14、C 15、B 16、B 17、B 18、D 19、D 20、A二、多项选择题1.ABE 2、CD 3、BC 4、ABCD 5、BDE 6、ACE 7、BCDE 8、ABCD9、DE 10、ABC三、辨析题1、剩余价值是由全部资本创造的观点错误。
(2分)剩余价值既不是全部资本创造的,也不是由不变资本创造的,(2分)而是由可变资本即劳动力创造的。
(2分)2、一切真理都是客观真理观点正确。
(2分)因为真理具有客观性。
表现在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2分)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2分)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是承认客观真理。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分)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物质和意识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3分)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分)1.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立表现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内容、形式、特点上有质的区别(2分)统一表现在:(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2分)(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2分)(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即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的因素,理性认识中也有感性认识的因素。
(2分)1.简述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概括(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2)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3)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制度;(4)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5)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6)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注:以上观点中只要答对四点就可给满分8分)4、简述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2分)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主要有:(1)生产的全球化;(2分)(2)贸易的全球化;(3)金融的全球化;(2分)(4)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2分)五、论述题(16分)运用辩证否定观原理说明怎样正确对待西方文化。
(1)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4分)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
(4分)(2)辩证否定观原理对于指导我们正确对待西方文化有重要的意义。
(2分)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对待西方文化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吸取什么和抛弃什么,批判什么和继承什么,都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反对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的态度和方法。
(2分)要有选择地学习、吸取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用的、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抵制、防止那些落后的腐朽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的渗透。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