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胀方剂
- 格式:docx
- 大小:17.13 KB
- 文档页数:4
臌胀实用秘验方
腹部胀大如鼓,腹皮青筋显露,皮色苍黄,四肢不肿(或微)肿的证候,称为臌胀。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癌性腹水症。
【验方1】葶苈子15克,太子参15克,牵牛子20克,白术10克,桑白皮12克,黄芪12克,仙鹤草20克,田三七3克,大枣6~10枚。
水煎服。
每日1剂。
【验方2】蕺菜30克,水煎15分钟,去菜,加入赤小豆60克,稍加水煮至豆烂,加冰糖适量拌食,每日1顿。
【验方3】甘草15克,甘遂15克。
将上药共研为细末,分为8等份。
每次用鲜姜8克去皮捣烂为糊,与二甘散1份调匀,分摊于2块5厘米×5厘米的纱布上,敷于双侧曲泉(屈膝,在腘横纹内侧端上方凹陷处)穴上。
用后4小时尿量开始增多,12小时达高峰,24小时内取下敷药,可连续敷3次,间隔3~5日再敷。
【验方4】水蛭5克,蜈蚣(带头足)5条,牵牛子10克,甘遂10克,枳实30克,薏苡仁20克。
将上药研细末,黄酒调成糊状,以神阙穴为中心,平敷于腹上,厚2毫米,4日内换药1次,1剂用2次,4剂为1个疗程。
【验方5】半边莲3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验方6】黄芪50克,牵牛子20克,桃仁20克,薏苡仁20克,半枝莲20克,莪术20克,附子10克。
将上药共研为粗末,装入小纱布袋中,每袋100克,喷酒后敷于脐部,上置热水袋,每次1~3小时,每日3次,10日为1个疗程。
(陈青红)。
【每日学一方】分消汤(治疗中满鼓胀)【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语音由软件合成,体验不好,请见谅.分消汤(《万病回春》)【组成】苍术(米泔浸炒)6g 白术6g 陈皮6g 厚朴(姜汁制)6g 枳实(炒)6g 砂仁5g 木香2g 香附5g 大腹皮5g 猪苓5g 泽泻5g 茯苓6g 【用法】加生姜1片,灯草1团,水煎服。
气急加沉香;肿胀加莱菔子;胁痛面黑是气臌,去白术,加青皮。
【主治】中满臌胀,兼治脾虚发肿。
【证析】肿胀是本方主证,湿凝气阻是本证病机。
脾主运化水湿,是津气升降之轴。
脾不运湿,水湿停滞,蔽其往来之气,由是气因湿阻而生胀满,湿因气滞而愈益壅滞,水气互为因果,恶性循环,终成臌胀。
【病机】脾不运湿,湿凝气阻。
【治法】运脾除湿,行气宽胀法。
【方义】湿凝气阻,两者相互影响,单行气,则水湿不去而行气无功,单除湿,则气机不运亦徒劳无益,唯宜双管齐下,分消水气,使气畅则水行,水行则气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方用苍术、白术、砂仁、陈皮燥湿醒脾,复中焦健运;茯苓、猪苓、泽泻、大腹皮淡渗利湿,去已停积水;枳实、厚朴、木香、大腹皮、陈皮行气导滞,畅其气机;香附疏肝,理其疏泄。
使水湿去则气无壅阻之患,脾运健则湿无再积之虞,气机畅则水液流通,疏泄调则气不再郁,气水分消而臌胀庶可渐愈。
此方不是典型的行气导滞方剂,列于此法,意在说明气滞原因甚多,不能单纯用行气药以治气滞,应该注意津气在正常情况下共同运行,在病理情况下互为因果的关系。
【应用】气急者,加沉香纳气归元;肿胀者,加莱菔子宽肠理气;胁痛者,去白术加青皮疏肝理气。
加莱菔子(炒为末)、槟榔,导滞力量更强。
【歌括】分消二术与二苓,木香香附枳朴群,泽泻腹皮陈砂伍,行气除湿可回春。
文源:明德初心精彩文章回顾卢崇汉:人体如石磨,阳气是动力《神农本草经》忽略的八味良药一学即会的中草药辨认方法与自救术肝实要抑木扶土,脾虚需扶土抑木中药治眼疾,先得懂得这些事儿30年临床一线总结出的“纯干货”郭生白-大医传承一-22-大学生暑期本能论解读(一)民间草医的那些事,内行人深度好文章睡觉,一个让您延长生命的革命性的新秘方你猜,中医是什么味儿?治疗皮肤病必备的二十八首良方治疗重症肌无力,从命门入手几个医疗绝技秘方,一用灵验无比从奇门遁甲看全息宇宙(全)郭生白-大医传承一-21-如何看待脉象所有的身病,都是心病的外延我为什么离开体制去做一个“民间中医”? | 蔡德亨12个中医相关的智慧片段 | 程苓峰精神、神经疾病可从肠胃论治一个无比强大但快要失传的方子,上治颈椎,中治腰椎,下治膝盖========== END ==========。
调营饮治疗鼓胀瘀结水留证
调营散
《风劳臌膈》:调营散
处方蓬术1钱,川芎1钱,当归1钱,前胡1钱,白芷1钱,槟榔1钱,赤芍1钱,桑皮1钱,瞿麦1钱,大腹皮1钱,赤苓1钱,葶苈1钱,大黄1钱半,细辛5分,官桂5分,炙草5分,生姜3片,大枣3个。
功能主治瘀血留滞,血化为水,四肢浮肿,皮肉赤纹,名曰血分。
用法用量此方只作一服,不欲多用,倘服后不减,未可再服,且再用活血补气之药调三五日,徐进此药,虚甚者,此参、附合用,得大力主持其间驱逐之,始能建功也。
摘录《风劳臌膈》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一:调营散
处方当归、川芎、蒲黄(半生半炒)、香附、赤芍、生地、广皮、丹皮、川断、麦冬、生甘草。
功能主治妇人七七,血分有余,滞血留于经络,天癸不绝,过期仍来,血来少而点滴6-7日不止者,或乍来即止。
用法用量有滞血去丹皮,麦冬,加红花、艾。
各家论述方中四物以补肝脾血,丹皮、麦冬以凉心血,蒲黄炒黑以止血,川断行周身经络,以通滞血,香附、广皮顺三焦结气。
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一。
胀满,鼓胀,积聚,癃闭
半夏生姜厚朴人参甘草汤、大承气汤、四逆汤皆治腹大满,然
半夏生姜厚朴人参甘草汤之证为吐利之后之虚胀,
大承气汤之证为大便硬、按压疼痛坚实而为实,
四逆汤证为下利、腹冷、手足厥冷。
胀满
1)湿热胀满:治疗湿热胀满常用的两个方子:枳实导滞丸、中满分消丸(清热、行气、利水、湿阻)
2)单纯的热胀:热胀也有不兼加有湿的,大便不黏不溏,脉必洪大有力,口干喜凉,当重用石膏泻胃火
3)虚胀:在胃肠功能虚弱的情况下出现的胀满的情况,如果胃肠本来就虚弱,就要慎用消导药,消导药会消耗胃气,所以先当补气健脾。
服药伤了胃气,会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极细极弱,虚不任按。
另一种则是弦大鼓指,即脉管又硬又粗,这是服用了过量的破气宽胀药所导致的,脉按之虽有力,但是按之紧绷,一点柔和之气也没有,即脉无胃气。
(也就是姚梅龄说的硬脉)
圣术煎:白术陈皮干姜肉桂
治疗鼓胀,积聚,癃闭等,凡是虚不任攻,虚不任下,而又不能不攻,不能不下的情况,用新鲜马蹄草捣绒,和以白酒炒热包肚脐,可收攻而伤正气,下而不损阴液之效。
治疗尿毒症肺肾阴虚而伏内热的,用外用法配合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百合滑石代赭石汤合用,加琥珀粉,腊梅花煎水频服。
治鼓胀证精选的药方治鼓胀证精选的药方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鼓胀病的症状,根据症状精选选了14个药方.供有缘人对症选药方.鼓胀以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特征。
多因湿热毒邪久羁,情志所伤,劳欲过度,饮食不节,血吸虫感染,或黄疸、积聚失治等,使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水淤积于腹内而成。
西医学中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等引起的肝硬化腹水、结核性腹膜炎、红斑狼疮、腹内肿瘤等疾病出现鼓胀征象者一.气滞湿证:腹胀按之不坚。
胁下胀满或痛。
食少易胀,喛气爽。
小便短少。
苔白腻,脉弦。
柴胡疏肝散加减或胃苓汤加减。
1.偏气滞证: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6克醋陈皮6克川芎4.5克白芍4.5克枳壳4.5克(麸炒)炙甘草1.5克醋香附4.5克(或用北柴胡6克、枳壳5克、制香附5克、大腹皮5克、厚朴5克、郁金6克、川芎5克、车前子6克、生白术6克、赤芍药6克)1.若胁肋疼痛较甚者,酌加当归、郁金、乌药等以增强行气活血之力2.;若肝郁化火,口渴舌药,脉象弦数者,酌加山栀子、黄芩、川楝子等以清肝泻火。
鼓胀加减:1. 腹胀甚者圆梦得、槟榔以破气行滞。
2. 泛吐清水者,加半夏、干姜以和胃降逆。
3. 苔腻微黄、口干而苦、脉弦数,气郁化热者,如丹皮、栀子。
4. 头晕、失眠、舌质红、脉弦细数,气郁化热伤阴,加延胡索、莪术、丹参。
5. 精神困倦、大便溏、苔白腻、舌淡胖,脉缓,寒湿偏重者,加干姜、砂仁以增强温阳化湿之力。
加减:1. 胁下痛甚者,加川楝子、姜黄;2. 腹胀明显者,加炒莱菔子,甚可予沉香粉0.6~1.Og吞服;3. 气虚乏力者,可加太子参,减大腹皮、枳壳用量;4. 食少纳呆者,可加生山楂、砂仁、藿香、佩兰;5. 暖气胸闷者,加旋覆花、代赭石;口干口苦头晕者,可加龙胆草、黄芩、栀子;6. 大便不畅者,加槟榔、大黄;7. 小便不利者,加泽泻、茯苓皮、冬瓜皮等。
【土单验方】集锦(144)一一单臌胀(腹胀)
1、主治:单腹账;食欲不振、腹部积水、肚账如鼓、青筋暴露、小便不利、身体瘦弱。
配方:气蛤蟆三个;蝼蛄一个。
服法:将二味放瓦上焙焦黄,研为细面,每次黄酒冲服三钱,一日两次。
说明:气蛤蟆并非癞蛤蟆(蟾蜍),其特点是:气蛤蟆个子不大,在背上敲打时,肚腹立即胀大,故叫气蛤蟆。
2、主治:单腹胀;
配方:青蛙一个,砂仁五钱;沉香五钱。
制法:将青蛙去内脏,然后把药装入肚内缝住,用泥包住,炭火中焙至焦黄,去泥,研为细面。
服法:每次五分,一日三次,温开水送服。
黄天太老医生医案(麻杏石甘汤疗臌胀案例、麻黄汤治验顽固性腹胀)黄天太老医生医案案例1:麻杏石甘汤疗臌胀案例:1961年春,治疗一农民,50余岁。
1960年冬患臌胀。
曾再大余、赣州等地诊治不效。
某医院以为属于不治之症,嘱咐静养。
来诊。
诊见其腹部肿硬,按之绷紧,微有刺痛,四肢无水肿,饮食可,无便溺阻隔现象,大便偏干小便微黄。
前医已曾用破气消胀、疏肝理气健脾理气利尿消肿攻下逐水等等方法。
因为棘手,苦思冥想之间,见患者有微微气喘。
忽忆及《内经》“肺主气”,臌胀一证,其因有气血水之分。
本病莫非与肺气不利有关,盖肺主一身之气,肺气不利,气机不畅,金不制木,木不疏土,腹为之臌胀。
其大便偏干小便微黄,为有热之象。
于是拟用麻杏石甘汤加味——以清肺利气佐助渗湿之品,因势利导使得金气下行气行而湿能流:泡麻黄4.5克杏仁9克生石膏9克生甘草4.5克白前9克大腹皮9克厚朴4.5克鸡内金9薏苡仁9 益元散9克两剂而气喘止;再用四剂,腹软、胀减半;服用6剂而病情好2/3。
再用十剂,腹肿全消。
能劳动。
麻黄汤治验顽固性腹胀范某某,男,49。
农民。
1993年6月7日诊。
病人1年前因与家人生气,患胁痛腹胀,初服柴胡疏肝散加减有效,但不久因故又发,心烦、腹胀、纳呆,四处求治,服药几十剂,未能治愈。
反添胸中倾热,有时足底灼热感,有时全身瘙痒,家人失去信心,患者托熟人延余诊治。
观前用方,大多破气攻伐之品,间有镇静之西药。
查:面色憔悴,精神抑郁,腹胀,按之无增所苦。
舌质淡胖、苔薄白,脉细弦。
辨证为脾虚气滞,以健脾理气之剂加白茅根治之,始稍效,但3剂后不应。
余感困惑,仔细斟酌病情,本症应属肝郁化热,阳闭于内之病机。
又忆某杂志有“麻黄解郁,重在宣肺”之语,乃试投麻黄汤加味:麻黄、柴胡各9g,桂枝、麦冬各6g,杏仁10g,甘草3g。
服药2剂,全身汗出,腹胀大减,胸中烦热亦轻。
将方中麻黄减为6g,加白芍、通草各6g。
继服2剂,诸症悉除。
一载顽疾,竟告愈。
古今名医臌胀方63首1.二消散(《摄生众妙方》卷六)【药物组成】蝼蝈1个(大者),大戟、芫花各6g。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好酒调服。
【功能】逐水消胀。
【主治】臌症。
【禁忌】忌房事、辛辣、油腻、湿热之物。
2.二丑夺命丹(《丹台玉案》卷五)【药物组成】木通、香附(醋炒)、大黄、草果(炒)、芫花、槟榔、泽泻(去毛)、红芽大戟、小牙皂、甘遂、黑丑(炒)、白块(生用)各15g,雷丸9g。
【制法】上为末,以白酒浆同米粉打糊为丸。
【用法】每次9g,白酒送服,泻三四次。
第二日服补脾丸药,第三日又服4.5g。
看行下何物,如血蛊血下,气蛊屁多水蛊水多,食蛊粪多。
服此药,如胀不消,以陈壁土煎水服之,即消散矣。
【功能】行气破淤,逐水消胀。
【主治】气蛊,血蛊,大小便不通,面足浮肿,肚大青筋,咳喘气急,饮食不进。
【禁忌】忌盐、酱、发物、荤腥、房劳百日之外。
3.十鼓通症散(《摄生众妙方》卷六)【药物组成】大戟、甘遂、麻黄、乌梅、葫芦巴、葶苈、芫花、黑牵牛、细辛、汉防己、槟榔、海蛤、陈皮、桑皮。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每次3~9g,五更用生姜汤调服。
【功能】逐水消肿。
【主治】气鼓、食鼓、热鼓、风鼓、劳鼓、湿鼓、虫鼓、血鼓、疳鼓、胸腹肿胀并四肢肿者。
【禁忌】忌食盐、醋、酱一百日。
不忌再发难治。
4.七圣君子散(《袖珍方》卷三引《烟霞圣效方》)【药物组成】白樟柳根、葛根、桑白皮、甘遂、葶苈子、槟榔、牵牛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用法】每服9g,病重服21g,煎绿豆汤调下。
【功能】行气逐水,破积消臌。
【主治】水臌、食臌、虫臌。
【禁忌】忌生硬、油腻、荤腥、盐、酱、面、鱼、肉一切发病之物。
5.人参白术汤(《杏苑生春》卷六)【药物组成】人参、白术各4.5g,当归、白芍药、橘皮、茯苓各3g,川芎2.4g,黄连0.9g,厚朴1.2g,生甘草0.6g。
【制法】上?咀。
水煎,去滓。
【用法】空心温服。
【功能】益气养血,清热化湿。
【主治】病久气血俱虚,手足瘦而腹大如鼓。
疏调气机汤治疗鼓胀(胃间质瘤)一例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45岁,因腹胀腹痛、食欲减退等症状就诊。
入院后,通过相关检查,确诊为鼓胀(胃间质瘤)。
经多方考虑,患者选择了传统中医疗法治疗鼓胀。
诊断:
符合鼓胀(胃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经CT等检查,辅助诊断为鼓胀(胃间质瘤)。
治疗过程:
1. 采用中药疏调气机汤治疗
方剂:疏调气机汤
出自:《金匮要略方脉要诀》
组成:枳实12克、橘红(未炒)6克、半夏6克、生姜6克、甘草6克、大枣5个。
用法:以上药共同煎出药液,每天1剂,分3次服用。
治疗12天后症状明显好转,胃胀感减轻、食欲增加等。
2. 采用针灸、艾灸疗法配合治疗
配合疏调气机汤,采用针灸及艾灸疗法,针灸穴位选择膈俞、足三里、关元等。
艾灸则选用脾俞、胃俞、足三里等穴位。
通过针灸、艾灸治疗,患者症状进一步改善,胃肠功能逐渐恢复。
方剂:生姜黑糯米粥
组成:黑糯米150克、生姜15克。
用法:煮粥过程中加入生姜,煮熟后加点盐食用。
每日一次,连服15天。
治疗3个月后,患者症状基本消失,精神状态良好,体重增加。
治疗结果:
通过中医疗法治疗,患者症状得到缓解,胃肠功能逐渐得到改善,无需手术治疗。
建议患者每年进行一次随访,密切关注病情。
治中滿鼓脹酒方的功效与作用
养生方法中最为简单但是收效最好的应该是饮食的疗法,我们不但可以吃出健康和养生来,也可以喝出健康来,很多人喜欢选择喝药酒来养生,那么治中滿鼓脹酒方有什么好处呢?一起来看一下。
治中滿鼓脹酒方——(水腫臌脹)
(《本草綱目》)
【配方】三五年陳壺盧瓢一個。
【制法】將糯米一斗作酒,待熟,以瓢于炭火上炙熱,入酒浸之,如此三五次,將瓢燒存性,研末。
【主治】中滿鼓脹。
【用法】每服三錢,酒下,神效。
說明︰《本草綱目》卷二十八敗瓢。
通过本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对治中滿鼓脹酒方有了一定的了解。
可见治中滿鼓脹酒方不含任何人工激素,是防病治病养生健体的一种纯天然,独特性能的功能型药酒。
有需要的不妨试一试。
第1 页。
膨胀(肝硬化腹水)名医方
方1。
陈士铎:人有水肿既久,遍身手足俱胀,面目亦浮,口不渴而皮毛出水,手按其肤如泥,此真水臌也。
车前子30克,茯苓60克,王不留行15克,肉桂0.9克,赤小豆9克。
水煎服,1剂而小便如注不绝,2剂而肿胀尽消也。
方2。
万潜斋:葫芦糯米酒饮,治中满臌胀,神效。
陈葫芦1个(要三四年者佳),糯米180克
糯米作酒待熟,用葫芦瓢于炭上炙热,入酒浸之,如此五六次,将瓢烧灰存性,为细末。
每服9克,酒下。
方3。
陈修园:雄猪肚子1个,入大蒜120克,槟榔研末,砂仁研末各9克,木香6克,砂锅内用河水煮熟,空心服猪肚,立效。
(寒证)
方4。
赵学敏:金枣仙方,治水蛊肿胀。
(实证)
红芽大戟250克,红枣750克。
水煮1日夜,去戟,用枣晒干,每日10个。
治中满鼓胀酒方的功效与作用
关于《治中满鼓胀酒方的功效与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治中满发胀酒方是一种中药材蜂酒,治中满发胀酒方有十分高的功效与作用。
治中满发胀酒方较大的作用取决于能够柔和地调养人的身体,下边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治中满发胀酒方——(水肿臌胀)
(《本草纲目》)
牙龈秘方特异三五年陈壶卢瓢一个。
牙龈制作方法特异将檽米一斗作酒,待熟,以瓢于碳火上炽热,入酒浸之,这般三五次,将瓢烧存性,研粉。
牙龈主冶特异中满发胀。
牙龈使用方法特异每服三钱,酒下,奇效。
表明:《本草纲目》卷二十八败瓢。
根据上边的详细介绍我们知道治中满发胀酒方的一些使用方法和制做,次之便是小伙伴们要留意蜂酒的特性,不一样的蜂酒食用的时间不一样的。
治疗“鼓胀”方剂汇总
鼓胀病因病机
1.鼓胀的病因:① 酒食不节② 情志刺激③ 虫毒感染④ 病后续发
2.鼓胀的病机:肝、脾、肾三脏功能受损,气滞、血瘀、水停腹中
辨证论治
1.鼓胀的辨证要点:① 辨虚实②辨明气血水三者轻重③辨寒热偏盛。
2.鼓胀的治疗原则:标实为主→行气、活血、祛湿利水或暂用攻遂之法,同时配以疏肝健脾。
本虚为主,温补脾肾或滋养肝肾法,同时配合行气活血利水。
3.分证论治。
鼓胀→气滞湿阻证→疏肝理气,运脾利湿→方药: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
鼓胀→水湿困脾证→温中健脾,行气利水→方药:实脾散加减
鼓胀→水热蕴结证→清热利湿,攻下遂水→方药:中满分消丸合茵陈篙汤加减
鼓胀→瘀结水留证→活血化瘀,行气利水→方药:调营饮加减
鼓胀→阳虚水盛证→温补脾肾,化气利水→方药:附子理苓汤或济生肾气丸加减
鼓胀→阴虚水停证→滋肾柔肝,养阴利水→方药: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加减。
治疗鼓胀验方
治疗鼓胀验方
1、鼓胀烦渴,身干黑瘦,用马鞭草锉细,晒干,加酒或水
同煮至味出,去渣温服。
2、症瘕鼓胀的治疗偏方。
用三棱根切一石,加水五石煮成三石,去渣,再煮,得汁三培。
隔水明显成膏,浓如稠糖。
每天早晨服一小匙,酒送下。
又方:荆三棱、青皮、陈皮、木香各半两,肉豆蔻、槟榔各一两,硇砂二钱,共研为末,加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汤送下。
3、治鼓胀(食积、气积、或血积)。
用石菖蒲八两,锉细,斑蝥四两,去翅足,同炒黄后,去掉斑蝥,研为细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每服三十至五十丸,温水送下。
4、心腹鼓胀,小便短涩。
用冬季干鸡屎白半斤,放入新酒一斗中泡七天后,每次温服三杯。
一天服三次,此方名“鸡尿醴”。
又方用鸡屎、桃仁、大黄各一钱,水煎服。
又方:用鸡屎炒过。
研为末,滚水淋取汁,调木香、槟榔末二钱服。
又方:用鸡屎、川芎,等分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服适量。
5、大小便闭,鼓胀气促。
用八角茴香七个、大麻半两,共研为末,加生葱白三至七根,同研煎汤,调五苓散末服下。
一天服一次。
6、大小便闭,鼓胀欲死。
用硭硝三两,泡在一升开水中,饮下。
引起呕吐即愈。
本验方摘录于《本草纲目》等中医典籍。
『常用便方』内科:治肚子臌胀便方系列治肚子臌胀便方膨胀,是以腹部胀大、皮色苍黄,甚则腹皮青筋暴露为特征的病证,见于现代医学的肝硬变腹水,结核性腹膜炎、腹腔内肿瘤等病。
方1【组成】车前草30 克、大蒜20 克。
【用法】捣烂,贴脐上。
【主治】膨胀。
方2【组成】姜汁、葱汁、红糖120 克、炒二丑240 克。
【用法】二丑研为细未,同余药蒸,和为丸,每服9 克,糖水送。
【主治】血吸虫病之瞰胀。
方3【组成】花生油、大蒜。
【用法】油炒大蒜作菜吃。
边服2~3 月。
【主治】臌胀。
方4【组成】猫眼草77 根、黄酒250 克、鸡蛋7 个。
【用法】鸡蛋煮去壳,猫眼草放砂锅中加黄酒小火煮至酒尽。
随意食。
【主治】臌胀。
方5【组成】大蒜、葱各300 克。
【用法】砂锅内煮去渣,再浓缩成膏状,贴脐。
【主治】臌胀。
方6【组成】芒硝12 克、葱白10 根。
【用法】捣烂贴脐。
方7【组成】独头大蒜、米酒、黄酒。
【用法】以米酒7 份、黄酒3 份浸泡大蒜,蒸熟。
若夏季露1 夜,再温服,冬季则趁热服尽。
【主治】臌胀。
方8【组成】田螺4 个、大蒜5 个、车前子6 克。
【用法】共捣烂,贴脐。
【主治】臌胀。
方9【组成】元鱼500 克、独头大蒜200 克。
【用法】煮熟,勿放盐,食之。
【主治】臌胀。
方10【组成】鲤鱼1 条、茶叶。
【用法】茶叶填满鱼腹,水煮20 分钟,除掉茶叶渣,食之。
【主治】臌胀。
方11【组成】雄猪肚1 个,大蒜头120 克。
【用法】蒜装肚内,煮烂淡食。
【主治】膨胀。
方12【组成】白童子鸡1 只、大蒜。
【用法】鸡内杂去掉,塞入蒜,缝好。
蒸熟,淡食之。
【主治】臌胀。
方13【组成】鸡屎白500 克、黄酒8000 克。
【用法】腊月收鸡屎白,(或提前以肉骨头饲鸡)袋装浸酒中7 天,去渣澄清。
每次温服3 杯,1 日3 次。
方14【组成】3 年陈壶芦瓢1 个,糯米酒。
【用法】瓢子炭火烧热,入酒浸之,如此4 次。
【主治】臌胀。
方15【组成】冬瓜、独头蒜。
鼓胀
气滞湿阻
方剂:柴胡疏肝散(见胸痹心痛篇,与胃琴汤合用)寒湿困脾
方剂:实脾饮
功效: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歌诀:实脾芩术草木瓜,
干姜草果厚朴加,
腹皮木香附姜枣,
阳虚水肿效堪夸。
湿热蕴结
方剂:中满分消丸(与茵陈蒿汤合用)
功效:祛寒发表,温脾燥湿。
歌诀:中满分消丸偏寒,
六君四芩芩姜掺,
枳朴兼顾不一般。
方剂:舟车丸(与中满分消合用)
功效:行气逐水。
歌诀:舟车牵牛戟木香,
羌逐槟榔大黄囊,
青皮橘皮轻粉人,
大腹肿胀水流畅。
肝脾血瘀
方剂:调营饮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利水。
歌诀:调营芎归大黄槟,
瞿莪玄胡赤芍芩,
辛挂葶草姜枣芷,
大腹陈桑皆用皮。
方剂:十枣汤
功效:攻逐水饮。
歌诀:十枣逐水效堪夸,
甘逐大戟与芫花,
悬饮潴留胸肋痛,
大腹中满用无差;
芫花如换白芥子,
控涎丹把姜汤加。
脾肾阴虚
方剂:附子理中丸(见痢疾篇,与五苓散合用)
方剂:《济生》肾气丸(见哮喘篇)
肝肾阴虚
方剂:六胃地黄丸(见失眠篇,或一贯煎与膈下逐瘀汤合用)鼓胀出血
方剂:十灰散(与泻心汤合用)
功效:凉血止血。
歌诀:十灰散用十般灰,
柏茜茅荷丹榈随,
二蓟栀黄皆炒黑,
凉血只学此方推。
鼓胀神昏
方剂:安宫牛黄丸(见疟疾篇)
方剂:紫血丹(见疟疾篇)
名医验方
方剂:鼓胀消水丹(李昌源)
功效:行气逐水。
主治:肝硬化腹水。
歌诀:鼓胀消水甘遂主,
麝琥为佐枳沉辅,
共研细末装胶囊,
大枣煎汤空腹服。
方剂:商陆二丑汤(董漱六)
功效:益气调脾,渗湿行水。
主治:肝硬化腹水证属脾气虚弱,水湿泛滥者。
歌诀:商陆二丑参枳桔,
泽泻槟苓砂神曲,
木香白术腹水草,
攘外安内莫小觑
方剂:苍牛防己汤(方药中)
功效:健脾,活血,行水。
主治:肝性腹水。
歌诀:苍牛防己治水臌,
大腹皮和漂白术,
川怀牛膝皆须用,
肝性腹水定能除。
方剂:补肝汤(张伯臾)
功效:温阳补气养血。
主治:早期肝硬化证属肝脾气虚,阴血不足者。
歌诀:补肝汤有桂枝附,
当归白芍草白术,
青皮陈皮鸡血藤,
气虚血亏煎汤服。
方剂:综合治肝汤(段英廉)
功效:清郁热,通经络,升降并调。
主治:鼓胀健肾阳虚,肝阴不足,水液蓄积较重者。
歌诀:综合治肝杏仁岑,
丁香黑丑参黄芪,
生地知母蒲公英,
桂枝干姜五味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