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细部节点做法
- 格式:ppt
- 大小:6.96 MB
- 文档页数:170
建筑工程细部节点做法施工工艺【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增多,建筑工程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而且对工程的细部节点做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此来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与品质。
而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细部节点几乎贯穿了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每项施工环节、每个施工技术都有一定的细部节点做法的要求,这些都是需要施工人员格外注意的细节问题。
本文中主要以防水工程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为例,详细介绍了其各自不同的细部节点做法,以此来强调建筑工程中做好细部节点施工的重要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细部节点;防水施工;钢筋连接细部节点问题是建筑工程施工中需要格外引起设计人员注意的问题,这是因为在长期的建筑施工经验中可以得知,很多建筑工程在施工或使用中所发现的质量问题,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因为在一些细部节点的施工质量没能得到保证而引起的,尤其是在建筑的主体结构稳定以及防水工程中,对于细部节点的施工质量要求则更高。
可以说,细节决定成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同样具有很大的意义。
为此,必须要加强对细部节点部位的施工质量控制管理,以全面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本文中,笔者主要针对防水工程与钢混凝土工程这两项工程的细部节点做法为例进行探讨。
1.防水施工中细部节点做法防水问题一直以来都建筑工程施工中最常见的质量通病,且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措施进行根治,成为了困扰施工设计人员的最大难题。
但究其根本原因,防水工程出现质量问题还是在于在防水细节部位没有做好,继而导致渗漏现象。
为此,必须要加大对防水细节部位的施工质量控制。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现对防水细节部位的施工质量控制:1.1外墙外保温在外窗的收口部位随着建筑节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外墙外保温技术逐渐被大多数工程所采用,外保温在外窗收口部位的雨水渗漏问题也随之而来,雨水顺着保温的收口部位渗漏至保温的空气层内,进而沿着外墙渗透至室内。
对于这种问题,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来防治:在施工主体结构时在外窗四周浇筑凸出的混凝土边框,其凸出厚度为设计的保温层厚度。
细部节点防水施工措施方案细部节点防水施工措施方案防水施工应遵循先节点后大面的施工工序,做好节点施工,确保应力集中处、易发生渗漏处的防水密实性。
一、屋面节点介绍及防水节点施工(一)中级防水防水施工屋面常见细部节点1、在防水施工中应对节点部位进行增强处理,以提高防水层的整体防水能力,延长整个防水层的使用寿命。
2、屋面防水节点,一般多而复杂,主要包括:2.1 泛水,泛水是指平面与立面的转角部位,(泛水是建筑上的一种防水工艺,通俗的说其实就是在墙与屋面,也就是在所有的需要防水处理的平立面相交处进行的防水处理,说白了就是用防水材料把墙角包住。
)此处结构变形较大,容易造成防水层破坏,应加铺一层卷材附加层。
其构造要点及做法为(1)将屋面的卷材继续铺至垂直墙面上,形成卷材防水,泛水高度不小于250mm。
(2)在屋面与垂直女儿墙面的交接缝处,砂浆找平层应抹成圆弧形或45度斜面,上刷卷材胶粘剂,使卷材胶粘密实,避免卷材架空或折断,并加铺一层卷材。
(3)做好泛水上口的卷材收头固定,防止卷材在垂直墙面上下滑。
一般做法:在垂直墙中凿出通长的凹槽,将卷材收头压入凹槽内,用防水压条钉压后再用密封材料嵌填封严,外抹水泥砂浆保护。
凹槽上部的墙体亦应做防水处理。
泛水细部处理示意图1泛水细部处理示意图2泛水细部处理示意图32.2 天沟(指屋面排水的沟槽)、檐沟(檐下面横向的槽形排水沟)、出水口、反梁出水口,是雨水集中流经的部位,容易积水,天沟、檐沟结构较薄,变形较大,阴阳角多,不平整,应遵照多道设防,附加增强,节点密封的原则。
檐沟和天沟的示意图檐沟2.3 阴角和阳角的节点。
这些地方应力集中,往往先于大面积泛水层破坏,必须在这些部位做好增强附加层。
分隔缝,分隔缝是为了减少裂缝,在屋面找平层、刚性保护层或保护层上预留的沟槽,间距为4-6米,每一块的面积不超过36平方米,缝宽20mm。
2.4防水层收头,防止翘边,造成渗透。
2.5 出入口:易踩踏或被物品损坏或因不均匀沉降造成破坏2.6穿过防水层的管道或预埋件,管道周围易开裂破坏,这是因为管道材料与混凝土材料收缩系数不同,管道根部要做成圆弧状,增设附加层。
模板工程细部处理施工工法模板工程细部处理施工工法一、前言模板工程细部处理施工工法是建筑工程中的一种常用施工方法,用于处理建筑构件的细部部分。
本文将对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进行详细介绍,并给出一个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模板工程细部处理施工工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精细处理:该工法主要用于建筑细部处理,能够确保构件的细节精细,符合设计要求。
2. 提高工效:采用模板工程细部处理施工工法可以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
3. 节约材料:该工法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材料,减少浪费。
4. 质量可控:通过科学的施工工艺和严格的质量控制,能够确保施工质量稳定可靠。
三、适应范围模板工程细部处理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类建筑工程中需要进行细部处理的构件,特别适用于墙体、楼梯、梁柱节点等细节处理。
四、工艺原理模板工程细部处理施工工法是基于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和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分析和解释的。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施工工法与设计要求的关系:分析施工工法如何与设计要求相符合,以保证最终完成的构件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2. 技术措施的选择与应用:对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具体分析,如采用何种模板结构、模板支撑等,以确保施工工法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五、施工工艺模板工程细部处理施工工法的施工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施工阶段:1. 模板搭设: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图纸,搭设合适的模板结构,确保模板的稳定和准确。
2. 模板支撑:通过合理的模板支撑方式,保证模板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
3. 模板拆除:根据施工进度和模板的设计要求,进行模板的拆除,保证构件的稳定和安全。
六、劳动组织在模板工程细部处理施工工法中,需要合理组织施工人员,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协调和高效。
施工人员应熟悉施工工法和技术细节,有一定的经验和技能。
七、机具设备模板工程细部处理施工工法所需的机具设备包括模板材料、模板支撑材料、拆模工具等。
建筑工程细部构造设计方案一、前言细部构造设计是指建筑结构中各个连接部位的设计,包括柱-梁节点、梁-板连接、板-柱节点、楼梯与楼板的连接等。
细部构造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细部构造设计方案的制定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围绕细部构造设计方案展开讨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细部构造设计的概念和意义、细部构造设计的基本原则、细部构造设计方案的制定步骤、细部构造设计方案的内容及其要点等。
二、细部构造设计的概念和意义细部构造设计是指对建筑结构中各个连接部位的设计。
所谓“细部”,是指建筑结构中相对而言较小的部件或连接部位,比如柱-梁节点、梁-板连接、板-柱节点等。
细部构造设计的意义在于确保建筑结构在受力工作中具有良好的性能,保证建筑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
另外,细部构造设计还应考虑到施工方便、成本控制、材料利用率等方面的因素。
因此,细部构造设计在建筑工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细部构造设计的基本原则1. 安全性原则细部构造设计应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为首要原则。
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结构在受力工作中的各种可能性,尽力避免出现断裂、倾塌、开裂等安全隐患,保证建筑结构的使用安全。
2. 可靠性原则细部构造设计应以确保结构的可靠性为原则。
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结构的整体性,避免因细部构造设计不当而导致结构的不稳定或寿命缩短。
3. 经济性原则细部构造设计应以确保结构的经济性为原则。
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材料的利用率、施工的便利性、成本的控制等因素,力求在保证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建筑工程的成本。
4. 工艺适应性原则细部构造设计应以确保结构的工艺适应性为原则。
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力求设计出符合施工工艺要求的细部构造方案。
四、细部构造设计方案的制定步骤1. 搜集资料在制定细部构造设计方案之前,设计人员首先要搜集与该项目相关的资料,包括结构设计图纸、材料规格、载荷要求、环境要求等。
建筑工程细部节点做法
在建筑工程细部节点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有许多重要的考虑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做法:
1. 柱-梁连接:在柱-梁连接处,通常会使用焊接、螺栓或者预
制构件等方式进行连接。
连接部位应该保证良好的结构刚度和承载能力,并且考虑到建筑物的振动和变形等因素。
2. 梁-板连接:在梁-板连接处,常见的做法是采用焊接、锚固
螺栓或者预制构件进行连接。
连接的设计应该考虑到荷载的传递和承载力的要求,同时还要注意防止板和梁之间的滑移。
3. 柱-基础连接:柱与基础的连接是确保结构稳定性的重要部分。
一般情况下,使用钢筋混凝土柱的底部会进行埋长钢筋或锚板的预留,以便将柱与基础牢固连接起来。
4. 墙体连接:建筑物中的墙体连接可以通过钢筋混凝土梁、柱或者钢结构构件进行连接。
连接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墙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并且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抵御水平荷载和地震力。
5. 窗户和门的细部处理:窗户和门的细部处理需要考虑到密封性、保温性和结构性的要求。
常见的做法是在窗户和门框周围设置密封材料,如密封胶和密封条,以确保建筑物内外的气密性和水密性。
以上是几个常见的建筑工程细部节点的做法,每个节点的设计
和施工都应根据具体项目的要求和相关标准进行合理规划和实施。
工程细部节点做法详细总结结构工程一、地基与基础工程1、基础筏板后浇带留置1.材料:钢板止水带、钢板网、木模板、钢筋。
2.工具:电焊机、铁皮剪子、电锯。
3.工序:焊接附加钢筋→安装止水钢板→裁剪、安装钢板网→安装、加固模板。
4.工艺方法:根据筏板厚度、止水带位置,沿止水钢板长度方向中心点焊Φ12附加钢筋,间距300~500mm。
将附加钢筋与筏板上下层钢筋连接以固定止水钢板,止水钢板槽口应朝向迎水面。
根据止水钢板位置及筏板厚度裁剪钢板网,在止水钢板的上下部位安装钢板网,钢板网位于附加钢筋内侧并与筏板钢筋绑扎。
在钢板网的外侧支设模板,模板上口根据钢筋间距锯出槽口,控制好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间距,支撑加固方木间距不大于500mm。
5.控制要点:止水钢板、钢板网的安装,模板支撑。
6.质量要求:后浇带宽度允许偏差±10mm。
止水钢板固定顺直。
7.做法详图:8.实例图2、地下室外墙新型止水螺杆5.控制要点:加固、浇筑、清孔、填塞、防水。
6.质量要求:螺栓孔端头填塞密实,防水处理到位。
7.做法详图:实物图:8.实例图8.实例图8.实例图2、钢筋滚轧直螺纹连接1.材料:钢筋、连接套筒、保护帽。
2.工具:直螺纹滚丝机、扳手、砂轮切割机。
3.工序:钢筋下料→滚丝→丝头检验→直螺纹套筒连接。
4.工艺方法:根据钢筋料单采用砂轮切割机对钢筋切割下料,切口的端面平整并与轴线垂直。
要求加工好的钢筋螺纹的丝头、牙形、螺距等必须与连接套筒一致,螺牙应无裂纹、无断牙及其他缺陷,丝头加工长度为标准型套筒长度的1/2(选用套筒规格应符合表2-1),及时在套丝端安装塑料保护帽。
套筒连接时,将钢筋丝头拧入经型式检验合格的连接套筒,用扳手拧紧,使钢筋丝头在套筒中央位置相互顶紧,再用扭力扳手校核拧紧力矩,标准型接头安装后的外露螺纹不大于两个完整丝扣。
5.控制要点:切割下料、螺纹加工、钢筋连接。
6.质量要求:切割端头平整、与轴线垂直,丝头长度公差为+2P,钢筋连接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