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3.68 MB
- 文档页数:63
健康管理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取石治疗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措施探讨华艳 叶亚峻△ 问亚芳(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医院,江苏 淮安 223200)【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胆总管结石疾病采取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其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采取数字随机法选取我院外科在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开展ERCP取石治疗的胆总管结石疾病患者60例,在治疗过程中辅之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
对比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1)护理后患者焦虑分数与抑郁分数明显下降,且心理状态有明显的改善(P<0.05);(2)护理前满意度为83.33%,护理后患者的满意度为98.33%,护理后远远高于护理前(P<0.05)。
结论:在对胆总管结石疾病患者开展ERCP取石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并开展针对性、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措施能够减轻心理压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胰胆管造影术;心理状况;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65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29-0082-03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作为当前临床治疗胆胰疾病的一种治疗方式,并且联合气囊导管以及取石网篮等在临床治疗胆总管结石疾病患者临床使用率的不断增加。
但是对于胆总管结石疾病患者而言,由于其对自身疾病认知程度较低,以及对手术治疗效果所产生的担心等均可能会导致其产生一系列不良心理情绪,影响临床疗效与预后效果。
基于此,本文通过对胆总管结石疾病患者采取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治疗方式,观察分析此种治疗方式对胆总管结石疾病患者心理状况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现内容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采取数字随机法选取我院外科在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开展ERCP取石治疗的胆总管结石疾病患者60例,年龄30~80岁,均值为(46.16±14.67)岁,男女之比为32:28。
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在围手术期的护理对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发布时间:2021-10-27T07:23:32.610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8期作者:何贵勤童晓君李小科李卓玲张俊梅[导读]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目前已广泛应用在胆总管结石的治疗。
而护理人员专业的健康宣教和术后专科护理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何贵勤童晓君李小科李卓玲张俊梅眉山市人民医院,四川省眉山市620000摘要: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目前已广泛应用在胆总管结石的治疗。
而护理人员专业的健康宣教和术后专科护理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病人快速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该文章参考总结了最近数年对ERCP围手术期护理的研究成果,归纳总结最近几年ERCP围手术期护理的发展进程和研究进展,目的在于提出新的发展方向和方法,为ERCP围手术期的发展提供新的借鉴。
关键词:ercp术并发症围手术期护理(1)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ERCP) 是指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由活检管道内插入造影导管至乳头开口部,注入造影剂后 X 线摄片,以显示胰胆管的技术[1]。
目前在胆胰疾病诊治中广泛应用,尤其对梗阻性黄疸、胆总管结石等治疗效果显著。
并且ERCP 创伤小,手术时间较短,并发症少,深受患者的欢迎[2]。
内镜下乳头切开取石术 (EST) 是ERCP的延伸。
虽然ERCP+EST现在已经取得很肯定的临床疗效,但是术后也会发生并发症,其中最常见和较严重的是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发生率为 5.6% ~ 39.0%[3-4]。
若在术后并发轻、中度胰腺炎,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和恢复时间,降低病人满意度;若并发重度胰腺炎,会发展迅速,严重可危及生命。
(2)术前护理:a.一般准备:术前禁食、禁饮6-8h,嘱病员取下假牙及随身金属物品。
b.术前宣教:行ERCP术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烦躁、恐惧的情绪,影响十二指肠乳头平滑肌的活动度,降低了手术的成功率,增加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
胆总管ERCP取石术临床护理体会范文胆总管结石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多表现为胆色素结石或以胆色素为主的混合结石,患者常伴有高热、寒战、上腹痛、黄疸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造成肝功能衰竭,病情严重者可出现肝脓肿,并诱发急性胰腺炎。
除采取常规的手术治疗外,临床中一般多采取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进行胆总管取石,但患者术后常出现发热、腹泻、上腹部肿胀、腹腔出血、胰腺炎等各种术后并发症。
本文对我院行ERCP胆总管取石术患者给予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探讨其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XX年3月~20XX年9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90例行ERCP胆总管取石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
观察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26~78岁、平均(62.34±2.28)岁;对照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31~80岁、平均(64.58±3.26)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常规检查、术前禁食6~8h、术后禁食24h,观察病情及对症处理等。
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具体方法为:(1)术前心理疏导:患者由于缺乏ERCP相关知识,对内镜检查会产生紧张甚至恐惧情绪,责任护士应及时疏导患者的紧张情绪,通过播放幻灯片、发放宣传手册向患者讲解检查的目的、优越性及成功的案例,让患者对ERCP有一定的了解,树立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2)术前风险预案评估:责任护士应在术前做好各种并发症预案,并熟悉操作规程。
如急性胰腺炎应准备抑制胰岛腺体分泌的药物,胆道感染主要予以胆道引流及全身抗生素治疗;出血应遵医嘱用止血药,穿孔应及时联系外科处理等。
(3)术前指导:责任护士应告知患者术中可能出现的症状,如恶心、呕吐、轻微腹痛等,指导其掌握术中配合医生手术的基础知识,如吞咽动作、张口呼吸、吸气动作等,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使ERCP手术顺利进行。
胆总管结石行ERCP治疗的护理风险和措施苏琳【摘要】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行ERCP治疗的护理风险和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1—8月我院胆总管结石行ERCP治疗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ERCP围手术期护理.研究组通过分析围手术期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再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结果两组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时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可以减少ERCP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不良情绪.【期刊名称】《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8(032)006【总页数】2页(P114-115)【关键词】胆总管;结石;ERCP;护理【作者】苏琳【作者单位】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天津市肝胆疾病研究所天津市人工细胞重点实验室卫生部人工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肝胆外科,天津3001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众多研究表明优质、科学的护理不仅能减少患者住院期间风险,还能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1]。
因此本文拟收集2017年1—8月我院胆总管结石行ERCP治疗的300例患者,分析患者的护理风险,并采取针对性措施。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8月我院胆总管结石行ERCP治疗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年龄≥18岁;术前通过临床表现及体征、B超、MRCP影像学确诊为胆总管结石;有ERCP手术指征者;无精神疾病,与医护人员良好沟通;自愿参加研究。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护理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ERCP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有术前完善各项检查,给予手术指导,术后观察腹部症状,记录各项生命体征。
ERCP个案护理报告简介ERCP(经内镜胰胆管造影术)是一种常见的胰胆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本篇报告将详细介绍一位接受ERCP的患者的护理过程和相关注意事项。
患者背景•姓名:张先生•年龄:65岁•性别:男性•主诉:上腹疼痛、黄疸•诊断:胆总管结石护理流程1. 术前准备在进行ERCP之前,护士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术前准备工作。
•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ERCP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
•调查患者的过敏史、药物史和疾病史,确保没有禁忌症。
•确保患者处于禁食状态,一般要求患者至少禁食6小时。
•预先准备ERCP所需的设备和药物。
•安排患者到手术室,并与麻醉科、内镜科医生沟通,确保术前准备工作齐全。
2. 术中护理在ERCP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协助医生完成术前准备工作,如患者体位调整、静脉通路建立等。
•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黄疸情况。
•协助医生进行内镜置入和造影剂注射等操作。
•及时记录术中病情变化和医疗操作过程。
3. 术后护理ERCP后的护理工作主要包括观察和处理术后并发症。
•将患者转移到恢复室,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
•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术后出血、感染、胰腺炎等并发症。
•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造影剂的排出。
•提供必要的饮食指导,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定期复查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和胆道造影结果,评估术后效果。
注意事项在进行ERCP护理过程中,护士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患者的安全:确保医疗设备完好、操作规范,避免术中意外发生。
2.感染预防:采取无菌操作,确保器械和环境的清洁消毒。
3.术中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时给予镇痛药物。
4.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
5.术后护理:注意患者的饮食指导和复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
结论通过对张先生的个案护理报告的详细描述,我们了解了ERCP的护理过程和注意事项。
ERCP和EST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护理方法及效果1. 引言1.1 背景介绍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是一种通过内镜直接进入十二指肠,找到胆总管口并注射造影剂,借此检查胆总管、胆囊和胰腺的一种检查方法。
而EST(内镜括约肌切开术)则是指在ERCP的基础上,结合取石操作来治疗胆管结石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比传统手术,ERCP和EST取石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采用这种新的治疗方式来解决肝内胆管结石问题。
对于这种治疗方式的护理方法和治疗效果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总结。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ERCP和EST取石术的护理方法及效果。
【字数:232】1.2 治疗方法ERCP和EST取石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主要方法之一。
ERCP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是一种通过内镜引导下对胆道进行检查和治疗的微创手术,可以同时取石和扩张胆道,适用于直径较小的胆管结石。
EST取石术则是一种经皮肝穿刺经胆道插管的方法,通过钳取器械将结石取出,适用于直径较大的结石。
在ERCP和EST取石术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安全。
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心电图、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等,以评估手术的适应性。
术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麻醉状态和循环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术后要加强患者的观察,防止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ERCP和EST取石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方法,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能,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患者术后也需要加强护理和注意事项的宣传,以促进康复和预防复发。
2. 正文2.1 ERCP和EST取石术的护理方法ERCP和EST取石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方法,进行这种手术需要严格的护理和注意事项。
在手术前,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过敏史、用药史等,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