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实施办法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11.05.04•【文号】法释[2011]14号•【施行日期】2011.07.01•【效力等级】司法解释•【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审判机关正文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已于2011年1月1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0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二○一一年五月四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1〕14号为正确审理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等法律法规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有关国际条约,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船舶发生油污事故,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管辖的其他海域造成油污损害或者形成油污损害威胁,人民法院审理相关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本规定。
第二条当事人就油轮装载持久性油类造成的油污损害提起诉讼、申请设立油污损害赔偿责任限制基金,由船舶油污事故发生地海事法院管辖。
油轮装载持久性油类引起的船舶油污事故,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管辖的其他海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管辖的其他海域造成油污损害或者形成油污损害威胁,当事人就船舶油污事故造成的损害提起诉讼、申请设立油污损害赔偿责任限制基金,由油污损害结果地或者采取预防油污措施地海事法院管辖。
第三条两艘或者两艘以上船舶泄漏油类造成油污损害,受损害人请求各泄漏油船舶所有人承担赔偿责任,按照泄漏油数量及泄漏油类对环境的危害性等因素能够合理分开各自造成的损害,由各泄漏油船舶所有人分别承担责任;不能合理分开各自造成的损害,各泄漏油船舶所有人承担连带责任。
沿海内河船舶油污责任保险条款保险对象第一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并经政府相关部门检验合格,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港、澳、台地区除外)沿海内河停泊、航行的船舶,均可投保本保险。
保险责任第二条在本保险期限内,被保险船舶在本保险单列明的区域范围内,由于油泄漏造成水域污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下列损失、费用和责任,保险人根据本保险单的规定负责赔偿:(一)由于被保险船舶上的油泄漏造成水域污染,被保险人采取合理的措施清除或减少污染而支出的费用;(二)政府有关部门为减轻油泄漏造成水域污染而支出的合理的费用,依法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部分;(三)执法机构依法因油污对被保险船舶的罚款。
第三条仲裁或诉讼费用及事先经保险人书面同意支付的律师费用,保险人也负责赔偿。
第四条在保险期限内,保险人就上述第二条项下的赔偿金额不超过本保险单列明的赔偿限额;保险人就上述第三条项下的诉讼费用每次事故赔偿金额不得超过本保险单列明的赔偿限额的10%。
除外责任第五条下列原因所致的损失、费用和责任,保险人不负责赔偿:(一)被保险人或其代表(包括船员)的故意行为;(二)战争、敌对行动、军事行为、武装冲突、恐怖活动、罢工、骚乱、暴动;(三)核反应、核子幅射和放射性污染;(四)政府有关部门的行政行为或执法行为;(五)被保险船舶的违章排放;(六)由于被保险船舶上的油泄漏造成对经济类水产养殖等第三者的污染损害,被保险人在法律上应负的赔偿责任;(七)碰撞、触碰事故中致使第三方造成的污染;(八)一切涉及船壳的打捞费用;(九)船舶不适航(包括人员配备不当、船舶保养不周、货物装载不妥等)。
第六条对于下列各项,保险人不负责赔偿:(一)任何性质的人身伤亡或人身损害。
(二)被保险人与他人协议中约定的责任,但不包括没有该协议被保险人仍应承担的责任;(三)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四)因保险事故造成的任何性质的间接损失;(五)法律规定船东免责的;(六)本保险单或有关条款中列明的免赔额。
船舶碰撞造成油污损害赔偿责任的若干问题探析摘要:当今世界石油工业高速发展,海上石油运输活动频繁,船舶造成的油污污染己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而由于船舶碰撞造成的油污损害占了很大比重。
但目前我国对该损害赔偿的研究尚不充分,因此本文结合与船舶造成的油污损害有关的国际公约、国内法律法规分析,对船舶碰撞造成的油污损害赔偿责任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究。
本文总结了确定责任主体的一般原则和特殊原则。
然后针对船舶碰撞造成油污损害的责任主体、责任承担方式、赔偿的范围及限制进行了辨析,提出船舶碰撞造成的油污损害的法律建议。
希望通过建立和完善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法律制度,以解决当前船舶碰撞造成的油污损害的责任问题。
关键词:船舶碰撞油污损害责任主体一、问题的提出船舶油污损害是船舶污染损害的一种类型,也是导致海洋环境污染最直接、重要的一种污染方式。
船舶油污损害主要分为两种:排放性溢油和事故性溢油。
前者是指船舶在正常营运中排放油类货物、燃料油或其他油类混合物。
后者是指船舶发生事故,使得运载的大量油类货物或者是燃油溢出船舶。
其中,船舶事故,即因船舶碰撞引发的漏油”又可细分为碰撞导致一船漏油和两船(多船)皆漏油两种情况”。
①根据英国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每年由船舶流入海洋的油类总数约在100万吨-204万吨之间,其中船舶发生事故造成的溢出油类占 30%左右。
②但是,事故性溢油比排放性溢油造成的污染损害更加严重和集中。
由此,对船舶碰撞造成的油污损害赔偿责任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船舶碰撞引发的油污损害,牵涉多重法律规范,在责任主体、责任形式等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并且,在赔偿的范围以及责任限制方面也有界定不明的情况。
实践中,也出现了1999年和2000年”闽燃供2号”案③两审的对立判决。
因此,正确分析船舶碰撞造成的油污损害赔偿责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从船舶碰撞油污损害赔偿的责任主体入手,对船舶碰撞油污损害赔偿的责任承担方式、赔偿范围和责任限制问题进行讨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实施办法(2010年8月19日交通运输部公布根据2013年8月31日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实施办法〉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完善船舶污染事故损害赔偿机制,建立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和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有关国际条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航行的载运油类物质的船舶和1000总吨以上载运非油类物质的船舶,其所有人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投保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者取得相应的财务担保。
承担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的商业性保险机构和互助性保险机构,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统一管理全国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工作。
国家海事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全国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工作。
沿海各级海事管理机构依照各自职责负责具体实施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工作。
第二章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及额度第四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航行的船舶应当按照以下规定投保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者取得其他财务保证:(一)载运散装持久性油类物质的船舶,投保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其保险标的应当包括持久性油类物质造成的污染损害;(二)1000总吨以上载运非持久性油类物质的船舶,投保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其保险标的应当包括非持久性油类物质造成的污染损害和燃油造成的污染损害;(三)1000总吨以上载运非油类物质的船舶,投保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其保险标的应当包括燃油造成的污染损害;(四)1000总吨以下载运非持久性油类物质的船舶,投保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其保险标的应当包括非持久性油类物质造成的污染损害。
第五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航行的载运散装持久性油类物质的船舶,投保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者取得其他财务保证,应当不低于以下额度:(一)5000总吨以下的船舶为451万特别提款权;(二)5000总吨以上的船舶,除前项所规定的数额外,每增加一吨,增加631特别提款权,但是,此总额度在任何情况下不超过8977万特别提款权。
学习强国四人赛(数学、金融、海商)1.以下()著作中,认为数学是天地万物最根本的东西,是“四时之终始,万物之祖宗”。
A. 《海岛算经》B. 《周髀算经》C. 《九章算术》D. 《孙子算经》答案:D2. 有“中国的欧几里德”“中国数学史上的牛顿”之称的是()。
A. 刘徽B. 祖冲之C. 秦九韶D. 杨辉答案:A3.祖冲之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在数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将圆周率的精确度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 位,也就是在3.1415926 和3.1415927之间。
这一成就比欧洲早了()年A. 300B. 600C. 1000答案:C4. 宋代著名数学家秦九韶的著作()提出了“正负开方术”和“大衍求一术”。
A. 《海岛算经》B. 《数书九章》C. 《九章算术》D. 《孙子算经》5.对我国古代数学成就“天元术”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是金代数学家()。
A. 杨辉B. 祖冲之C. 刘徽D. 李冶答案:D6. 《四元玉鉴》是中国数学著作中最重要的,同时也是中世纪最杰出的数学著作之一。
它是世界数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是()代朱世杰的著作。
A. 元B. 明C. 清D. 宋答案:A7.在康熙皇帝的大力支持下,自1690 年到1721 年编成的()是一部介绍西方数学知识的百科全书。
A. 《祟祯历书》B. 《数理精蕴》C. 《数学要义》D. 《晓庵新法》答案:B8. 被誉为“数学王子”,出版了数论名著《算术探究》的数学家是()。
A. 高斯B. 阿基米德C. 牛顿D. 拉格朗日答案:A9.洪灾后,下列选项中()是可以食用的。
A.被水浸泡后发霉的粮食B.淹死的家畜家禽C.腐败变质的食品D.保质期内的密封瓶装饮用水答案:D10.根据《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较大洪水是指洪峰流量或洪量的重现期()一遇的洪水。
A.5-10年B.10-20年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船舶发生碰撞,是由于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能归责于任何一方的原因或者无法查明的原因造成的,碰撞各方互相()赔偿责任。
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2008年5月修改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我国海洋环境,促进海洋运输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的规定,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水域内接收从海上运输持久性油类物质物资的货物所有人货主及其代理商,以及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的征收、使用、管理、监督部门和单位。
第三条国家建立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制度。
第四条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属于政府性基金,收入全额上缴中央国库,纳入中央财政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第五条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征收、解缴、使用和管理,应当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第二章征收第六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水域内接收从海上运输持久性油类物质物资(包括原油、燃料油、重柴油、润滑油等持久性烃类矿物油)的货物所有人货主或其代理商,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缴纳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
第七条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征收标准按照船舶油污事故赔偿额以及持久性油类物质物资进口量等因素确定,并充分考虑石油货物所有人货主及其代理商的承受能力.具体征收标准为每吨持久性油类物质物资0。
3元人民币。
第八条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由各级海事管理机构向货物所有人货主或其代理商征收,由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负责监督解缴.第九条货物所有人货主或其代理商应在向各级海事管理机构办理船舶载运危险货物申报时,按照船舶载运持久性油类物质物资的数量及第七条规定的征收标准及时足额缴纳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
第十条对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水域内接收从海上运输的非持久性油类物质物资,以及在中国港口过境运输持久性油类物质物资,不征收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
对于在中国境内的同一货物所有人货主接收中转运输的持久性油类物质物资,只能征收一次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
第十一条各级海事管理机构征收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应向货物所有人货主或其代理商出具财政部统一印制的政府性基金票据。
全国海船船员考试(船舶管理-轮机专业)模拟试题:船舶防污染管理一、问答题1.《MARPOL 73/78》公约附则V对船舶垃圾处理有哪些要求?答:(1)在特殊|区域外处理垃圾。
1)一切塑料制品,包括但不限于合成缆绳、合成渔网、塑料垃圾袋以及可能包含有毒或重金属残余的塑料制品的焚烧炉灰烬,均禁止处理人海;2)对于下述垃圾,应尽可能远离最近陆地处理人海,但在任何情况下均禁止:①在距最近陆地不足25 n mile 将漂浮的垫舱物料、衬料和包装材料处理人海;②在距最近陆地不足12 n mile将食品废弃物和一切其他垃圾,包括纸制品、碎布、玻璃、金属、瓶子、陶器及类似的废弃物处理入海;3)如果上述①②中的垃圾,在经粉碎机或磨碎机粉碎或磨碎后,且能通过筛眼不大于25mm的粗筛,则可允许尽可能远离最近陆地处理人海,但在任何情况下禁止在距最近陆地不到3 n mile处理人海。
4)如果垃圾与具有不同处理或排放要求的其他排放物混在一起时,则应适用其中较为严格的要求。
(2)在特殊区域内处理垃圾1)除本附则规定的"例外"情况外,禁止将下述垃圾处理人海:①一切塑料制品,包括但不限于合成缆绳、合成鱼网、塑料垃圾袋以及可能包含有毒或重金属残余的塑料制品的焚烧炉灰烬;②一切其他垃圾,包括纸制品、破布、玻璃、金属、瓶子、陶器、垫舱物料、衬料和包装材料;2)除本款③的规定以外,废弃食物处理人海应尽可能远离陆地,但在任何情况下,应离最近陆地不少于12 n mile;3>在泛加勒比海区域将已经过粉碎机或磨碎机处理的食品废弃物处理人海,应尽可能远离陆地,但在任何情况下,离最近陆地不应少于3 n mile。
这种经粉碎或磨碎的食品废弃物应能通过网眼不大于25 mm的粗筛。
4)如果垃圾与具有不同处理或排放要求的其他排放物混在一起时,则应适用其中较为严格的要求。
2.《MARPOL 73/78》公约附则Ⅵ对船舶排放控制有哪些要求?答:(1)臭氧消耗物质须禁止消耗臭氧物质的任何故意排放。
中华⼈民共和国海事局关于启⽤新版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证书的通知⽂号:海危防[2014]543号颁布⽇期:2014-09-02执⾏⽇期:2014-09-02时效性:现⾏有效效⼒级别:部门规章各直属海事局,各有关单位:为有效实施中华⼈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3年第11号《关于修改<中华⼈民共和国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实施办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办法》),中华⼈民共和国海事局组织印制了新版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证书。
现将有关启⽤事宜通知如下:⼀、新版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证书包括:《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其他财务保证证书(国内沿海航⾏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其他财务保证证书(国际航⾏船舶)》、《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其他财务保证证书(国内沿海航⾏船舶)》、《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其他财务保证证书(国际航⾏船舶)》和《⾮持久性油类污染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其他财务保证证书》,共五本。
⼆、新版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证书⾃⽂件印发之⽇起启⽤,2015年4⽉1⽇以前为过渡期,各级海事管理机构库存的旧版证书仍可签发。
⾃2015年4⽉1⽇起,各级海事管理机构均需核发新版证书。
三、2015年4⽉1⽇以前签发的旧版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证书可使⽤⾄证书有效期满。
四、各直属海事局要加强对基层单位的业务指导,确保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证书核发、监督检查等⼯作顺利开展。
在执⾏过程中如有困难和问题,请及时报中国海事局。
联系⼈:周青燕;联系电话:010-********。
中华⼈民共和国海事局2014年9⽉2⽇备注:本条例⽣效时间为:2014.09.02,截⾄2022年仍然有效最近更新:2021.12.03。
船舶污染责任险的相关问题一、船舶污染责任强制保险的由来船舶发生污染事故时会产生巨额的赔偿责任,肇事方往往会陷入无力承担的尴尬境地,以至于破产倒闭,油污受害方因此无法得到赔偿。
为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国际通行的做法是要求船舶进行强制保险或取得其它财务保证,由资信状况良好的第三方代替船舶所有人承担损害赔偿。
根据1969年和1992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简称CLC )的规定,从事国际航线的2000吨以上的散装油类货物的船舶都应投保污染责任险,并要求每艘船舶应携带有关证书以证明该船舶已投保油污责任险;缔约国须保证进入或离开该国港口的油轮,以及以该国港口为目的港或始发港的油轮者都已投保油污责任险,而不论该船在何处登记。
如果船舶没有投保污染责任险,但有其他保证金存在,如银行保证或国际赔偿基金出具的证书等,从而能保证油污受害人得到赔偿,等同于该船舶已投保污染责任险,即公约认可其他形式的财务保证。
油污责任的强制保险属于保险中的责任险,之所以称其为强制保险足因为与一般的责任险相比,投保该种责任险是船东的法定义务,以至于如果未投保该种责任险,船舶便失去在某些范围内营运的资格。
1969 C LC的缔结过程中,在讨论到是否要规定强制保险制度时,缔约国之间曾有过激烈的争论。
德国、希腊、挪威属于反对一派;美国、法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则坚持如果公约没有强制保险,公约便形同虚设,这是实现船东严格责任的必要设置。
事实证明,在油污责任的承担中,强制保险制度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比如,单船公司导致油污时,如没有强制保险,受害方往往无法得到足额赔偿,从而使船东的严格责任失去意义。
所以以后的1996年《国际海运有害有毒物质污染损害赔偿责任公约》(HNS)和2001年《燃油污染损害民事公约》也规定了强制保险制度。
为保证油污受害方得到足额赔偿,C LC公约还规定了油污受害方可直接起诉保险人或其它财务保证人,这是对船舶所有人“先赔付’’原则的突破,保证了油污受害人得到及时的赔偿,也免去了船舶所有人先赔付后再索赔的难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关于做好中国籍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相关工作的通知正文:----------------------------------------------------------------------------------------------------------------------------------------------------关于做好中国籍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相关工作的通知海危防〔2013〕845号各直属海事局,各有关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3年第11号《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实施办法>的决定》已于2013年8月22日经第10次部务会议通过,自2013年8月31日开始施行。
现就施行经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在我国管辖海域内航行的载运油类物质的船舶和1000总吨以上载运非油类物质的船舶,应当按照《办法》第四条规定投保相应的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者取得其他财务保证,保险的额度不得低于《办法》第五、六、七条规定要求。
其中,载运散装持久性油类物质的船舶不适用于《办法》第七条的规定。
二、中国籍船舶应当向船籍港所在地的海事管理机构申请办理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证书,并提交《办法》第十条规定的申请材料。
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证书遗失后申请补发的,中国籍船舶应当书面说明理由,按照《办法》第十条规定重新向船籍港所在地的海事管理机构申请补发。
三、船籍港所在地海事管理机构受理申请后应当对申请材料实施审核,审核内容包括:(一)申请材料是否齐全有效;(二)保险标的是否符合《办法》第四条的要求;(三)保险额度是否符合《办法》第五、六、七条的要求。
四、对于保险人签发的只读式电子版保险单证或者其他财务保证证明,经和部海事局内网公布的样本核对无误后,船籍港所在地海事管理机构应当予以受理,其效力等同于保险单证或者其他财务保证证明原件。
法律依据我国《保险法》是调整商业保险行为的基本法。
《保险法》规定:订立保险合同应当协商一致,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保险的外,保险合同自愿订立。
这意味着商业保险活动以自愿为原则,以强制为例外,确立船舶油污责任强制保险制度需要有法律或行政法规的授权。
于1999年修订的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提出建立船舶油污保险制度,并授权国务院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2010年3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开始实施,其第五十三条第一款明确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航行的船舶,其所有人应当按照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规定,投保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者取得相应的财务担保。
但是,1000总吨以下载运非油类物质的船舶除外。
”并对违反该规定的行为设定了相应的行政处罚责任。
作为行政法规,条例首次在国内法层面为我国船舶油污责任强制保险制度提供了合法依据,结合我国《海商法》及中国已经加入的《1992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年国际燃油污染损害民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海洋环境污染及防治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其中,船舶油污责任强制保险制度更是受到重视。
那么,它的法律依据、主要制度及基本原则都有哪些特点呢?栏目编辑:崔燕ycui@nsurance &Finance保险与金融我国船舶油污责任强制保险制度中国太保航运保险事业部夏德友2001事责任公约》相关规定,构成了我国船舶油污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
主要制度船舶油污责任强制保险的主要制度包括承保主体、投保主体、适用船舶、保险责任、保险金额、保险程序等基本要素。
承保主体:是承保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风险的保险人。
《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第五十三条第三款规定:“承担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的商业性保险机构和互助性保险机构,由国家海事管理机构征求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意见后确定并公布。
”该规定提到的承保主体包括商业性保险公司和互助性船东保赔协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污染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实施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完善船舶污染事故损害赔偿机制,建立船舶污染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和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有关国际条约,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的“船舶污染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包括海域航行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者财务保证,以及内河航行船舶污染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者财务保证。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航行的载运油类物质的船舶和1000总吨以上非载运油类物质的船舶,其所有人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投保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者取得相应的财务保证。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水域航行的载运散装液体危险化学品的船舶,其所有人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投保污染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者取得相应的财务保证。
承担船舶污染损害民事责任保险的商业性保险机构、互助性保险机构以及提供相应的财务保证的境内银行,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统一管理全国船舶污染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工作。
国家海事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全国船舶污染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工作。
各级海事管理机构依照各自职责负责具体实施船舶污染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工作。
第二章保险或者其他财务保证标的及额度第四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航行的船舶应当按照以下规定投保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者取得其他财务保证:(一)载运散装持久性油类物质的船舶,其保险或者财务保证标的应当包括持久性油类物质造成的污染损害;(二)1000总吨以上载运散装非持久性油类物质的船舶,其保险或者财务保证标的应当包括非持久性油类物质造成的污染损害和燃油造成的污染损害;(三)1000总吨以下载运散装非持久性油类物质的船舶,其保险或者财务保证标的应当包括非持久性油类物质造成的污染损害;(四)1000总吨以上非载运油类物质的船舶,其保险或者财务保证标的应当包括燃油造成的污染损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实施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促进航运业的健康发展,完善船舶污染事故损害赔偿制度,建立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和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有关国际条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航行的载运油类物质的船舶和1000总吨以上载运非油类物质的船舶,其所有人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投保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者取得相应的财务担保。
承担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的商业性保险机构和互助性保险机构,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全国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工作。
沿海各级海事管理机构依照各自职责负责具体实施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工作。
第二章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及额度
第四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航行的船舶应当按照以下规定投保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者取得其他财务保证:
(一)载运散装持久性油类物质的船舶,投保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
其保险标的应当包括持久性油类物质造成的污染损害;
(二)1000总吨以上载运非持久性油类物质的船舶,投保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其保险标的应当包括非持久性油类物质造成的污染损害和燃油造成的污染损害;
(三)1000总吨以上载运非油类物质的船舶,投保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其保险标的应当包括燃油造成的污染损害;
(四)1000总吨以下载运非持久性油类物质的船舶,投保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其保险标的应当包括非持久性油类物质造成的污染损害。
第五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航行的载运散装持久性油类物质的船舶,投保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者取得其他财务保证,应当不低于以下额度:
(一)5000总吨以下的船舶为451万特别提款权;
(二)5000总吨以上的船舶,除前项所规定的数额外,每增加一吨,增加631特别提款权,但是,此总额度在任何情况下不超过8977万特别提款权。
第六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航行的载运非持久性油类物质的船舶,以及1000总吨以上载运非油类物质的船舶,投保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者取得其他财务保证,应当不低于以下额度:
(一)20总吨以上、21总吨以下的船舶,为27500特别提款权;
(二)21总吨以上、300总吨以下的船舶,除第(一)项所规定的数额外,每增加一吨,增加500特别提款权;
(三)300总吨至500总吨的船舶,为167000特别提款权;
(四)501总吨至30000总吨的船舶,除第(三)项所规定的数额外,每增加一吨,增加167特别提款权;
(五)30001总吨至70000总吨的船舶,除第(四)项所规定的数额外,每增加一吨,增加125特别提款权;
(六)70001总吨以上的船舶,除第(五)项所规定的数额外,每增加一吨,增加83特别提款权。
第七条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之间货物运输或者沿海作业的船舶,投保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者取得其他财务保证,其额度按照第六条所规定额度的50%计算。
第三章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机构
第八条中国籍船舶应当向经国家海事管理机构确定并公布的保险机构投保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者取得经国家海事管理机构确定并公布的保险机构以及境内银行等金融机构所出具的保函、信用证等其他财务保证。
第九条承担中国籍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的互助性保险机构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在我国境内注册或者在我国境内设有代表机构、代理机构;
(二)上一年度净基金超过1亿美元;
(三)保险条款符合我国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我国批准或者加入的国际条约的有关规定。
第十条承担中国籍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的商业保险机构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应当依法经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设立、取得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并已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登记,取得营业执照;
(二)上一年度净资产超过7亿元人民币;
(三)上一年度偿付能力超过150%;
(四)保险条款符合我国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我国批准或者加入的国际条约的有关规定。
第十一条从事中国籍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的保险机构应在每年10月31日前向国家海事管理机构提交以下材料:
(一)注册证明、营业执照、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以及其他合法开业证明等证明材料,境外互助性保险机构还应当提交在我国境内设立代表机构或者代理机构的证明材料;境外互助保险机构所提供的营业执照、注册登记证明意见其他合法开业证明为复印件的,应当经其所在国家或者地区依法设立的公证机构公证或者经中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
(二)上一年度的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
(三)上一年度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的偿付能力;
(四)上一年度承保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的总吨位;
(五)上一年度承保的中国籍船舶名单;
(六)上一年度所承保中国籍船舶的理赔情况;
(七)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合同样本;
(八)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业务的负责人、联系人以及联络方法;境外互助性保险机构还应当提交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代表机构或者代理机构的负责人、联系人以及联络方法;。
(九)需要说明的其他背景材料。
第十二条国家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及时对保险机构提交的材料进行核实,在征求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意见后,对符合本办法规定的保险机构予以确定,并于每年12月31日前向社会公布。
第四章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证书
第十三条中国籍船舶投保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者取得其他财务保证之后,应当按以下规定向船籍港所在地的直属海事管理机构申请办理相应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证书:
(一)载运持久性油类物质的船舶,应当办理《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其他财务保证证书》;
(二)1000总吨以上的载运非持久性油类物质的船舶,应当办理《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其他财务保证证书》和《非持久性油类污染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其他财务保证证书》;
(三)1000总吨以下的载运非持久性油类的船舶,应当办理《非持久性油类污染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其他财务保证证书》;
(四)1000总吨以上的载运非油类物质的船舶,应当办理《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其他财务保证证书》。
第十四条中国籍船舶申请办理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证书,应向海事管理机构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书;
(二)有效的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单证或者其他财务保证证明;
(三)船舶国籍证书。
第十五条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对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在受理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内,向船舶签发相应的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证书。
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证书的有效期不得超过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合同或者其他财务保证证明的期限。
第十六条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证书不得伪造、涂改,并应当随
船携带,以备海事管理机构查验。
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证书遗失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附具有关证明文件,向原发证机关申请补发。
第十七条在我国管辖海域内航行的外国籍船舶应当符合以下规定:(一)适用《1992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的,应当持有缔约国主管机关或其授权机构签发的《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其他财务保证证书》。
(二)适用《2001年国际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公约》的,应当持有缔约国主管机关或其授权机构签发的《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其他财务保证证书》。
(三)未持有《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其他财务保证证书》的载运非持久性油类物质的船舶,还应当持有有效的非持久性油类污染民事责任保险单证或其他财务保证证明。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航、禁止进出港或者过境停留,并处5万元以上25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在我国管辖海域内航行的船舶,其所有人未按照规定投保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者取得其他财务保证的;
(二)船舶所有人投保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者取得其他财务保证的额度低于本办法规定的。
下列情形视为船舶未按照规定投保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或者取得其他财务保证:
(一)未取得相应的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证书;
(二)伪造、涂改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证书;
(三)所持有的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证书超过有效期;
(四)所持有的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证书与船舶实际情况不相符。
船舶伪造、涂改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证书的,海事管理机构还应当对已签发的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证书予以撤销。
第十九条从事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的保险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自发现之年次年起三年内海事管理机构对其不得予以确定和公布:(一)在法院判决书、仲裁裁决书或仲裁调解书生效后拒不执行,未向所承保船舶赔付;
(二)向海事管理机构提交虚假材料。
第二十条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保险证书、保险单证或其他财务保证证明的查验以及建立保险机构的信誉档案。
海事管理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严重失职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第二十二条本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船舶”是指各类排水或者非排水的船、艇、筏、水上飞行器、潜水器移动式平台、浮式储油装置以及其他水上移动装置。
“油类”是指任何类型的油及其炼制品。
“持久性油类”是指任何持久性烃类矿物油,例如原油、燃油、重柴油和润滑油等。
“非持久性油类”是指持久性油类以外的任何油类。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自年月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