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署(IEA)《世界能源展望2007》报告 WORLD ENERGY OUTLOOK
- 格式:ppt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15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关注,各国都高度重视,并且开始采取步骤防止气候问题进一步恶化,各国都同意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碳减排问题已经成为国际重要议题。
大家都提倡发展低碳经济,但是各国在碳减排问题上仍存在着不少分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还存在利益上的矛盾。
而当前我国贸易结构是一种以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为条件、以大量廉价劳动力投入为支撑、以大量碳排放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粗放型对外贸易结构模式。
这种模式与低碳经济所倡导的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高附加值存在诸多矛盾。
发展低碳经济要求中国具有与其相适应的对外贸易结构,而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结构还存在一些与发展低碳经济不相适应的问题。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初级产品和污染严重的中间产品以及制成品所占的比例仍然较大。
近年来,我国出口贸易额最大的行业有机械、电子、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化工原料及化工制成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和采掘业,其出口额占当年出口总额的 2/3 以上。
这些行业都是污染较为严重的行业。
在各行业出口迅速增加的情况下,环境污染程度有所上升。
中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主要是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出口规模的扩大主要是以数量带动出口,效益较低。
虽然 90 年代起机电产品取代纺织品和服装成为我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标志着出口商品开始从劳动密集型为主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变。
但从整体上看,中国出口仍集中于技术含量低、偏重劳动密集型工序的产品,或者技术含量不高的一般性工业制成品;即使中高技术产品,大多也是低端产品,或者是国际市场上有众多供应商的标准型产品。
工业出口商品结构相对水平低下,从根本上反映了工业生产的技术密集程度仍然较低,大多数出口产品仍然是低技术、低附加值的,这样低技术的商品出口结构不能满足低碳经济的要求。
另外,我国出口商品中,资源性、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仍占有一定比重,不符合我国的比较优势,加剧了国内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从某种程度上讲我国的出口是一种资源出口,我国是资源禀赋相对匮乏的国家,如果出口以这种增长方式持续下去,我国的资源将不堪重负。
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能源挑战——《世界能源展望2007》
北京发布会纪实
王立敏
【期刊名称】《国际石油经济》
【年(卷),期】2007(015)011
【摘要】@@ 2007年11月9日,IEA《世界能源展望2007》发布会在北京中国大饭店隆重举行.国际能源署(IEA)执行总干事田中伸男(Nobuo Tanaka)亲临会议致辞并回答与会者提出的问题,IEA首席经济学家Fatih Birol对该报告作了扼要的介绍.此次发布会得到了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等中国政府及研究机构的大力支持.国际能源署中国合作项目前官员陈新华担当会议主持,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副司长王思强,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出席会议并发表了讲话.【总页数】5页(P12-16)
【作者】王立敏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
【相关文献】
1.提高能效低碳发展携手应对能源挑战——《BP2030世界能源展望》解读 [J], 王勇;王立敏
2.应对能源挑战:二氧化碳减排和天然气开发——《世界能源展望2009》摘要 [J], 国际能源署
3.应对世界能源挑战破解未来发展难题——记"2007年剑桥能源周暨第26届高层年会" [J], 吕建中
4.《2009世界能源展望》研究报告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J], 李宏军
5.《2009世界能源展望》研究报告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J], 吴延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数说能源】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展望21世纪可再生能源政策网络(REN21)是一个由政府机构、国际组织、行业协会等组成的全球性组织。
该组织采访了全球170余位专家,汇总了50项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全球可再生能源未来报告》,其主要观点和结论如下。
一、对未来可再生能源占比的研判对2050年前世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的预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以石油公司为代表的保守预测(低于15%)。
英国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认为2030~2040年在15%以下。
第二类是以国际能源署(IEA)为代表的温和预测(25~40%)。
IEA《世界能源展望2012》的450ppm情景(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的可能性达到50%)预测2035年将达到27%;2DS情景(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的可能性达到80%)预测2050年达到40%。
第三类是以环保组织为代表的激进预测(80~95%)。
绿色和平组织认为2050年可达到80%,世界自然基金会甚至预测2050年达到95%。
2011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已经达到20%,其中28个国家超过30%。
全球共有48个国家确定了2020~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目标,大部分都是要实现占比翻倍或者是现在的3倍。
丹麦、德国、马来西亚已经发布了2050年目标,分别是100%、80%、24%。
总体来看,未来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将进一步提高。
二、关于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与解决策略《报告》认为,开发可再生能源,除了考虑技术本身之外,更需要关注可再生能源与现有基础设施的融合。
电网与可再生能源融合的关键是应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出力的波动性。
专家针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出力波动性的观点和建议主要包括:(一)不应单纯从负面角度来认识风电“限出力”,而应看到这是实现风电更好发展的必要措施。
出力控制是当今许多电网企业应对风电出力过大、负荷需求不足的普遍手段。
适当采取“限出力”措施是合理的。
一、世界能源技术及产业发展总体态势2007年,世界能源需求继续持续上升,国际油价在11月上冲至100美元附近。
国际能源机构在7月9日发布预测,认为未来5年石油需求远高于供给,全球将面临能源短缺,油气价格将继续走高。
美国能源信息署在5月发布《2007世界能源展望》,声称到203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比2004年增加57%。
国际能源价格上涨推动了能源技术创新的热潮,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新能源技术的研发。
同时,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更为热切,低碳、高效并且能替代石油已成为新能源技术发展的基本方向。
(一)能源技术发展动向1、气候变化问题使低碳能源技术研发快速升温国际社会将气候变化列为全球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温室气体减排已经不仅是环境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
低碳能源技术,即有利于减排温室气体的能源新技术,包括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节能以及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等新技术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2007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名为《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的特别报告,认为二氧化碳捕获和封存技术对2100年二氧化碳减排的贡献将有15%-55%,并对该技术的可行性、经济性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评估。
越来越多国家主动采取限制排放等节能措施,投入更多资金从事相关技术研发,使低碳能源技术逐渐成为潮流。
美国新能源财务咨询公司数据显示,用于低碳领域的投资增长迅速。
2007年,全球用于可再生能源、生物燃料和其他低碳技术的投资达710亿美元,而2004年时仅为280亿美元。
低碳能源技术推动着以低能耗和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在全球范围逐渐兴起,2007年6月,英国出台了《英国气候变化战略框架》,提出全球低碳经济的远景设想,声称低碳经济的影响可以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媲美。
英国政府经济事务顾问斯特恩提交的报告预测,走低碳经济的道路可以为全球经济产生2.5万亿美元的收益,到2050年,低碳技术的市场价值至少会达到5000亿美元。
国际能源署发布新版能源展望报告国际能源署发布新版能源展望报告近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了其新版的《世界能源展望报告》。
这份重要报告为全球能源行业提供了深入的洞察和前瞻,对未来能源发展的走向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预测。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报告中的主要观点和对世界能源形势的影响。
报告首先强调了必须加快转型为可持续能源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和气候变化问题的加剧,传统的化石能源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未来的需求。
因此,转向可再生能源和低碳能源已成为不可或缺的趋势。
报告指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将在未来几十年内迅速增长。
太阳能和风能是最具潜力的可再生能源类型,它们可进一步减少对煤炭和天然气这类高碳能源的依赖。
报告预测,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全球能源供应的45%以上,并将成为主导能源来源之一。
然而,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一些挑战。
报告指出,由于技术和成本的限制,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普及依然存在困难。
需要加大投资研发和创新,以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突破。
此外,建设稳定的能源基础设施和加强政策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
报告还强调了能源效率的重要性。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实现可持续能源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报告指出,通过改进能源设备和技术,以及改变能源消费模式,能源效率可以大幅提升。
这将进一步减少对能源资源的需求,降低能源成本,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同时,报告还对各个地区的能源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
亚洲地区被认为是全球能源需求增长最快的地区,将在未来几十年内成为全球能源消费的主要驱动力。
然而,亚洲地区也面临着严重的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
因此,该地区需加大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的推广力度,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另外,非洲地区也是全球能源发展的关键地区之一。
报告指出,非洲地区的能源需求将快速增长,特别是电力需求。
因此,该地区需要加大对电力基础设施的投资,并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
总之,国际能源署发布的新版《世界能源展望报告》为全球能源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WORLD ENERGY OUTLOOK 2007: FACT SHEET CHINAHOW WILL CHINA MEET ITS RAPIDLY GROWING ENERGYDEMAND? WILL IT BECOME A MAJOR COAL IMPORTER?It is scarcely in doubt that China’s energy needs will continue to grow and fuel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Less certain, however, is the rate of increase and how those needs are going to be met, as they depend on just how quickly the economy expands and on the economic and energypolicy landscape worldwide. Rising incomes will surely underpin strong growth for transport and housing, the use of electric appliances and space heating and cooling.· China’s primary energy demand is projected to more than double from 2005 to 2030. With four times as many people as the United States, the country will overtake the US to become the world’s largest energy consumer soon after 2010. Coal consumption in China is expected to grow rapidly, and its share of total primary energy demand stays high, at 63% in 2030. The power sector remains the main coal user throughout the projection period, accounting for more than twothirds of the incremental demand. Increased fossil fuel use pushes up Chinese CO2 emissions from5.1 gigatonnes today to 11.4 Gt in 2030.· China’s energy resources – especially coal – are extensive, but will not meet all the growth in its energy needs. More than 90% of Chinese coal resources are located in inland provinces, but the biggest increase in demand is expected to occur in the coastal region. China became a net coal importer in the first half of 2007, and imports are expected to grow in the future. In the Reference Scenario, net imports reach 3% of its demand and 7% of global coal trade in 2030.· China’s net oil imports jump from 3.5 mb/d in 2006 to 13.1 mb/d in 2030, as conventional oil production in China is set to peak in the next decade and then start to decline. Oil demand for transport almost quadruples between 2005 and 2030, contributing more than twothirds of the overall increase in Chinese oil demand. The vehicle fleet expands sevenfold, reaching almost 270 million. New vehicle sales in China exceed those of the United States by around 2015. Fueleconomy regulations, adopted in 2006, nonetheless temper the growth in oil demand.· To match demand, China needs to add more than 1 300 GW to its electricitygenerating capacity, more than the total current installed capac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Projected cumulative investment in China’s energysupply infrastructure amounts to $3.7 trillion (in year2006 dollars) over the period 20062030, threequarters of which goes to the power sector.· China is already making major efforts to address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burgeoning energy use, but even stronger measures will be needed. In the Alternative Policy Scenario, a set of policies the government is currently considering would cut China’s primary energy use in 2030 by about 15% relative to the Reference Scenario. Policies that lead to more fuelefficient vehicles produce big savings in consumption of oil based fuels. In 2030, oil imports are 3.4 mb/d lower than in the Reference Scenario, reducing China’s oilimport bill by $760 billion over the Outlook period. More stringent efficiency standards for refrigerators and air conditioners alone cut electricity use by 83 TWh in 2020, compared with the Reference Scenario. This is almost equivalent to annual electricity generation by the Three Gorges Dam.· More efficient use of energy has positive environmental benefits. In 2030, SO2 emissions are 20% lower, compared with the Reference Scenario. NOx emissions are stabilised after 2010. An associated benefit is the dramatic reduction in CO2 emissions, by an impressive 2.6 gigatonnes.In fact, in the Alternative Policy Scenario, CO2 emissions stabilise soon after 2020. The majority of the measures have a very short payback period.In addition, one dollar invested in more efficient electrical appliances saves $3.50 on the supply side.· As China is a net exporter of vehicles and electrical appliances, effort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se products would contribute to improved efficiency in the rest of the world. The policies described in the Alternative Policy Scenario would be all the more critical were China’s economy to grow more quickly than assumed in both the Reference and Alternative Policy Scenarios. In the High Growth Scenario, China’s primary energy demand in 2030 would be 23% higher, and coal use alone 21% higher than in the Reference Scenario.。
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环境工程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课学习计划考试单选题1.根据本讲,世界上核大国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是()(2.0分)A.称霸世界B.孤立主义C.建立命运共同体D.自我发展我的答案:C√答对2.全球第一座生态工业园区位于()。
(2.0分)A.丹麦的卡伦堡B.德国的慕尼黑C.英国的曼彻斯特D.西班牙的巴塞罗那我的答案:A√答对3.(),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2.0分)A.2017年9月18日B.2017年9月28日C.2017年10月18日D.2017年10月28日我的答案:C√答对4.在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中,生态文明法制建设示范区的建设内容不包括()。
(2.0分)A.完善促进绿色发展市场机制B.加强地方性立法C.完善行政执法体制D.实现司法机构全覆盖我的答案:D×答错5.下列发电技术中,产生1KW电能所需投资最少的是()。
(2.0分)A.光电B.核电C.风电D.火电我的答案:C×答错6.根据本讲,根据《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的学说。
(2.0分)A.思想的解放C.劳动的解放D.动物的解放我的答案:B√答对7.我国最适合建立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地区是()。
(2.0分)A.黑龙江B.重庆C. 西藏D.四川我的答案:C√答对8.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的“根本大法”是()。
(2.0分)A.宪法B.准则C.党章D.细则我的答案:C√答对9.中华民族走向未来和伟大复兴的归宿文明是()。
(2.0分)A.原文明B.农业文明C.工业文明我的答案:D√答对10.根据吕虹主任所讲,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2.0分)A.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B.促进出口、增加外汇C.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D.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我的答案:A√答对11.目前最成熟的可以大规模应用的热发电技术是()。
(2.0分)A.塔式太阳热发电B.槽式太阳热发电C.碟式太阳热发电D.光伏发电我的答案:D×答错12.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13》报告中指出,()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家和石油进口国。
世界能源展望报告2023概述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是每年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一份重要的能源行业分析报告。
该报告主要旨在展望未来数年全球能源市场的发展趋势,以及能源供需关系的变化。
本文将通过分析世界能源展望报告2023的主要观点和数据,对未来几年的能源行业发展进行展望。
1. 能源供需趋势根据报告,到2023年全球总能源需求将继续增长,但增速会相对放缓。
预计能源需求将主要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并且可再生能源将占据能源供应的更大份额。
1.1 可再生能源的崛起可再生能源在未来几年将会成为能源供应的主力军。
报告指出,可再生能源产能的增长将超过传统能源,特别是太阳能和风能的增长速度将非常显著。
这一趋势的推动因素包括政府政策的支持、技术的进步和可再生能源成本的下降。
1.2 传统能源的逐渐减缓由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传统能源的增长速度将减缓。
报告预测石油和煤炭的需求将逐渐下降,而天然气的需求将继续增长,但增速会放缓。
这一变化将受到政府环境政策和能源转型的影响。
2. 能源产业布局报告指出,各国各地的能源产业布局也将发生变化。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趋势和观点:2.1 新兴市场的崛起新兴市场国家的能源需求将继续增长,特别是亚洲和非洲地区。
这些国家将成为全球能源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并且将面临更大的能源供应和能源安全的挑战。
2.2 能源转型的助推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和支持,推动能源转型。
报告指出,政府政策的引导和财政支持将在能源转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3 存在的挑战能源产业布局的变化也会带来一些挑战。
例如,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性和短时发电能力有限的问题仍然存在,需要解决储能和电网改造等技术问题。
此外,能源供应与需求的匹配也是一个关键的挑战。
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
世界能源展望报告2023也对这方面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3.1 减少碳排放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增长和传统能源的减少,全球能源行业在减少碳排放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国际能源署参考答案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是一个独立的国际组织,成立于1974年,总部位于法国巴黎。
其使命是促进全球能源安全、经济增长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个重要的全球能源政策顾问机构,国际能源署在能源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国际能源署的成立背景是全球能源供应和需求的快速变化。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能源需求不断增加,而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却面临着许多挑战。
国际能源署的成立旨在通过提供可靠的能源市场信息、分析和政策建议,帮助各国政府制定合适的能源政策,以应对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其次,国际能源署的工作范围涵盖了多个领域。
该机构对全球能源市场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发布年度《世界能源展望》等重要报告,为各国政府、能源行业和国际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国际能源署还致力于推动能源技术创新和能源效率提升,以减少碳排放和环境污染。
此外,该机构还通过国际合作和政策对话,促进全球能源治理和可持续发展。
国际能源署的工作方法也值得关注。
该机构采用了多种方式来实现其使命和目标。
首先,国际能源署通过与各成员国和合作伙伴的密切合作,建立了一个广泛的国际能源合作网络。
其次,该机构通过开展研究和分析工作,提供了全球能源市场的全面信息和洞察力。
此外,国际能源署还通过组织和参与各种国际会议、研讨会和培训项目,促进了国际能源政策的交流和合作。
最后,国际能源署在全球能源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该机构在能源安全、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政策建议和技术支持,对于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能源署还通过与其他国际组织的合作,如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加强了全球能源治理的协调和合作。
总之,国际能源署作为一个独立的国际组织,发挥着在全球能源领域的重要作用。
通过提供可靠的能源市场信息、分析和政策建议,该机构帮助各国政府制定合适的能源政策,促进全球能源安全、经济增长和环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