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母鸡》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5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母鸡》教学设计(通用13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母鸡》教学设计(通用13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母鸡》教学设计(通用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四年级语文《母鸡》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自主积累词语若干个。
2、能正确朗读全文,边读边思,了解作者从讨厌母鸡到不敢再讨厌的原因。
3、从课文中母鸡动作的描写,体会母鸡爱护小鸡雏的那种伟大的母爱。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能说说带有“鸡”的成语吗?板书:鸡出示带鸡的成语让学生读读。
2、自古以来,鸡就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就连语言大师老舍对鸡也情有独钟,这节课我们就去老舍爷爷家作客,看看老舍爷爷对他家的母鸡是怎样的态度?揭题二、检查预习。
1、检查词语。
关注儿化词三、初读课文,体会情感。
1、快速浏览,用直线划出作者对母鸡前后不同态度的句子。
2、交流:板书:一向讨厌不敢再讨厌课件出示我一向讨厌母鸡。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齐读读着这两句话,你有什么疑问?三、再读课文,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一)、品读母鸡让人讨厌之处。
1、为什么呢?我们去找找原因。
我们先走进作者讨厌母鸡的1—3节。
(1)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读出你对母鸡的讨厌。
出示:“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而并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可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了个小疙瘩来。
”能用用这个句式来说说吗?出示:讨厌——你这只()的母鸡!你()。
(2)默读第2、3自然段,也用这个句式来说一说。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4《母鸡》教案(3)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朗读课文《母鸡》。
–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母鸡的特点和作用。
–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内容。
–能正确理解重要词语,如母亲、唤醒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反复朗读和讨论提升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通过举例和引导训练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尊重。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准确朗读课文《母鸡》。
2.理解课文中母鸡的特点和作用。
难点:1.熟练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表达。
2.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讲解本节课要学习的课文《母鸡》。
•通过提问引出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学习课文【15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跟读。
•解释课文中生词和重点句子。
•学生分组朗读,表演课文。
3. 讨论与探究【20分钟】•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母鸡的特点和作用。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补充。
•提出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4. 拓展延伸【10分钟】•展示有关母鸡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学生进行观看,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心得。
5. 归纳总结【5分钟】•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学生进行小结,回答问题。
四、课后作业1.复述课文《母鸡》,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小短文。
2.绘制一幅描绘母鸡生活的图片。
五、板书设计•《母鸡》•课文朗读、词语解释、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延伸拓展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课文《母鸡》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的重要性,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环节都表现出较好的互动和团队合作意识。
然而,课堂氛围有时有些松散,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和讨论深度。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引入互动游戏和多媒体资源,提升课堂吸引力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力。
《母鸡》小学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母鸡的形象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述,分析归纳母鸡的形象特点。
(3)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关爱家人的道德观念。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归纳母鸡的形象特点。
难点:(1)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述,分析归纳母鸡的形象特点。
(2)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母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母鸡的了解和印象。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母鸡形象:(1)学生分组讨论,从课文中找出描述母鸡的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述,分析归纳母鸡的形象特点。
5. 欣赏与评价:(1)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欣赏之处。
(2)教师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评价课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描绘一下自己心中的母鸡形象。
3. 家长参与评价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欣赏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母鸡的形象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参与和表达机会。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4《母鸡》教案(2)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母鸡》的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2.能够领会母鸡的责任心和母爱。
3.能够认识生活中的关爱和互助。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复述课文内容。
2.理解母鸡的责任心和母爱。
三、教学难点1.感悟课文中蕴含的亲情和互助精神。
四、教学准备1.课文《母鸡》的课件或纸质教材。
2.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3.学生课本。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教师简要复述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的课文《母鸡》。
2.让学生谈谈他们眼中母鸡是怎样的一种动物,以及母鸡在生活中的作用。
第二步:学习新课(20分钟)1.学生齐读课文《母鸡》,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重点解释一些生字词语。
2.学生分组合作,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3.老师带领学生探讨母鸡的责任心和母爱。
第三步:引导思考(15分钟)1.通过故事中的母鸡,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亲情和互助。
2.让学生分享自己或他人对他们的关爱和帮助,感悟并珍惜这种情感。
第四步: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母鸡》这篇课文的理解和情感体会。
六、课后作业1.完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
2.写一篇关于亲情和互助的小故事。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母鸡的责任心和母爱,并体会到亲情和互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同时,也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心他人、互相帮助,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母鸡》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并朗读课文。
(2)通过理解课文,认识并掌握一些形象生动的动物词汇。
(3)能够正确运用一些动物词汇进行简单的阅读和句子的复述和写作。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语言观察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并朗读课文,掌握一些形象生动的动物词汇。
2.培养学生的语言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的动物词汇进行简单的阅读、句子的复述和写作。
2.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课堂小板书。
五、教学过程:Step 1:Warm-up1. Greetings and daily report.2. Revision: Show some flashcards of animals and ask students to name them.3. Lead-in: Ask students if they have seen a hen before and how does it look like.Step 2:Presentation1. Show the picture of a hen on the screen and asks students to describe it. Teacher introduces the target language:hen/mother hen.2. Play the audio of the text while students follow. Let students listen and repeat.3. Explain the meaning of the new words: chick, duckling, little piggy. Act out the actions and ask students to guess the meanings.4.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text line by line and explain any difficult parts.5. Ask the students to circle the correct answers according to the text on their books.Step 3: Practice1. Ask the students to work in pairs and take turns to read the text.2. Ask the students to retell the text by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They can use the sentence patter n: “The hen is…” or “The chick/duckling/little piggy is…”.3. Ask the students to write a short paragraph about the hen and use the animal words they have learned.Step 4: Consolidation1. Ask some students to share their writings with the class.2. Play a game called “Guess the Animal”. The teacher describes an animal and the whole class should guess what it is.3. Ask the students to do a group work. Each group needs to make a story using the animal words they have learned.Step 5: Homework1. Ask the students to find more animal words and make a list.2. Ask the students to write a letter to their favorite animal.六、教学评价:通过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一些形象生动的动物词汇,通过理解课文,能够正确运用这些动物词汇进行简单的阅读和句子的复述和写作,培养学生的语言观察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4《母鸡》教案(8)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读懂《母鸡》这篇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掌握关键词汇和表达。
2.能够理解故事中母鸡的情感变化,感受母爱的伟大。
3.能够通过阅读体会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讨论、思考、小组合作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师长、关心他人的美德。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态度。
3.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爱的感悟,感悟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课文内容,理解母鸡的情感变化。
2.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性,感悟母爱的伟大。
难点1.理解课文中较为复杂的情感描写,深入挖掘母鸡的母爱表达。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深刻领会其中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谈论母亲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出课文《母鸡》,让学生对母爱有更深入的理解。
2. 学习课文(25分钟)1.全班齐读课文,学生朗读并让学生对生词进行解释。
2.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感受母鸡情感的变化。
3.询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母鸡的行为背后的含义。
3. 情感认识(20分钟)1.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母鸡会为小鸡冒险?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让学生表达对母爱的感悟。
4. 课文分析(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找出故事发展的关键点。
2.学生讨论诚实守信的意义,分享生活中的相关经历。
5. 合作探究(15分钟)小组合作,分工讨论母鸡的行为是否符合乡村伦理中的道德规范,分析同学们的讨论结果并进行总结。
6.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
四、板书设计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4《母鸡》教案(8)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难点教学过程:1. 导入2. 学习课文3. 情感认识4. 课文分析5. 合作探究6. 课堂小结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母鸡》这篇课文展开,通过让学生深度理解母鸡情感变化的过程,引导学生感悟母爱的伟大。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4《母鸡》教案(6)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四课《母鸡》的教学设计,属于课文的第六部分。
本节课侧重于通过母鸡为情感切入点,引导学生用善于观察的眼睛去体会生活,培养学生的小小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文章大意,掌握文章中涉及的生字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观察和思考的方式感悟生活,感受母爱之美。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和尊重生命,珍爱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主旨,感悟母爱之美。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和经验来理解文章,表达自己对母爱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幅母鸡带着小鸡的图片,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启发学生对母鸡抚养小鸡的行为进行思考。
(2)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入课文。
二、学习课文(1)教师诵读课文,学生跟读。
(2)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解释课文生字词。
(3)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及生字词的意思。
(4)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母鸡的爱。
三、理解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母鸡的感受。
(2)学生表演母鸡为小鸡喂食的情景,体会母爱之美。
(3)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讲述课文故事。
四、拓展延伸(1)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人的爱和母鸡的爱有何不同?(2)学生自由发挥,绘画表现母鸡的爱。
(3)展示学生的作品,分享彼此的感悟。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对《母鸡》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情感经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生命。
六、作业布置布置阅读《母鸡》这篇课文,思考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写一篇心得体会。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母鸡》这篇文章,让他们珍爱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母鸡》教案(通用教案:《母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母鸡》。
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通过观察母鸡的日常生活,感受到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和勇敢,从而改变了对母鸡的看法。
二、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词,能正确读写“负责、慈爱、勇敢”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鸡的负责、慈爱和勇敢。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鸡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作者对母鸡的赞美之情,培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文课件、生字词卡片、动物图片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播放母鸡孵蛋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母鸡的日常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词典查找字词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交流(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学成果,互相解答疑惑。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难题。
4. 重点讲解(10分钟)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母鸡的赞美之情。
5. 实践拓展(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赞美之作,可以是绘画、写作、演讲等形式,大家互相欣赏、学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母鸡负责慈爱勇敢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母鸡的形象,并写一段赞美母鸡的话。
3. 观察家里或周围的动物,写一篇关于动物的小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重点讲解,学生基本掌握了课文内容。
在实践拓展环节,学生展示了自己的赞美之作,进一步体会到了作者对母鸡的赞美之情。
但在课堂中,对于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培养方面,还需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1. 开展“动物知识知多少”竞赛活动,增加学生对动物的了解。
课文《母鸡》优秀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本文范文整理的10篇《课文《母鸡》优秀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母鸡》教案设计篇一设计理念无论是老舍的语言,还是这篇选材,都充满生活的气息,至高的语言与爱,在老舍的笔下细水无痕。
如何能走进孩子的心灵,而又能还原一个真情的老舍及其笔下的母鸡,我觉得是当下这个时代,语文要给予孩子的哺育。
那么,只有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才是走进文学的一扇大门。
教材解析《母鸡》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在本单元中通过作家笔下的小动物们,给我们生命的感动,那就是爱,尤其是母爱。
母爱,伟大;母爱,就在身边,一点也不遥远。
教学重点难点(1)从母鸡的行为中,感受母性的爱,并感悟母爱的厚重。
(2)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趣导入(播放课前录制好的班级同学玩《老鹰捉小鸡》的录像。
)提问:1、游戏中有几种角色。
2、你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同桌相互谈谈自己当时心里最期望的是什么?3、点名发言,并探讨母鸡、小鸡和老鹰和观众(看客)这几种角色当时最大的期望。
【从孩子们参与过的游戏出发,通过录像的回放,激活身体和脑海中的激动,为角色的体验反馈与交流作准备,同时也为深入理解作为母鸡这样一个独特的角色而铺垫,让孩子们带着感觉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1、默读课文,将你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和不清楚的语句写到笔记本上。
2、将你读课文的理解和疑惑写在行间空白处。
3、将你觉得精美的语句或者段落画上横线。
【读书,并将有效的思考,呈现成文字,才能从散乱的思维灵光中找到进入文本的路径。
】三、精读课文(一)概括课文:一个句子或者一段话皆可。
1、从你自己的角度,来概括课文,你读到一只怎样的母鸡?2、从小鸡的角度,来概括课文,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3、从老舍的角度,来概括课文,我写了一只怎样的母鸡?【在角色体验的基础上,设身处地地多角度走进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才能从字里行间读出一个立体的"母鸡'来。
《母鸡》
【设计说明】
《母鸡》是老舍先生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态度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赵镜中先生曾经说过:“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起阅读的策略;提升学生阅读的能力,比教会学生了解一篇课文的内容更重要。
”当前的阅读教学要体现由“教课文”向“教课程”的转型,因此,在教学预设时,我们更多地关注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从而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不教自能读书”的理想境界。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联系上下文、借助想象等方法理解重点语句,进一步训练“圈”、“写”、“问”等读书习惯。
2、体会鸡母亲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感受母爱的伟大。
3、有进一步了解老舍的兴趣。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要求: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找工具书注上意思,难读的句子划起来多读几遍,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理清情感变化
(一)揭题,初知课文。
1、我们这节课一起去学习老舍先生写的《母鸡》,读题。
2、走近老舍,介绍老舍。
出示课件:走近老舍
老舍,是杰出的语言大师,幽默大师,是中国语言的巨人,他的文章富有北京韵味,通俗明白,幽默诙谐,他的一生写了一千多篇作品,约七八百万字。
(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情感变化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前后有什么不同,划出课文中语句。
2、学生回答,老师板书:一向讨厌,不敢再讨厌
3、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变化的?学生回答。
(板书:看见……)
4、检查预习情况
按要求将下列词句分成两组,再读一读,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没完没了发了狂负责慈爱细声细气如怨如诉勇敢可恶下毒手一声也不哼吵得受不了消瘦挺着脖子半蹲
我一向讨厌母鸡
没完没了细声细气如怨如诉可恶下毒手吵得受不了发了狂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负责慈爱勇敢一声也不哼消瘦半蹲挺着脖子你发现什么?(主要发现词语是有情感的,随着作者的情感的变化,所用的词语自然而然发生了变化。
)
4、指着板书,梳理情感线索。
理解“一向”。
说说讨厌它的什么?后来却不敢再讨厌,如果换一种说法,可以怎么说?(喜欢、感动、尊敬)
5、作者为什么偏偏要说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呢?这是一种什么情感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细细去品味。
二、重点研读,感悟母鸡伟大
(一)找出作者不敢讨厌母鸡的原因。
学生发言,课件出示: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
生齐读。
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在写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呢?(5—8自然段)(二)研读第5自然段,引领读书方法。
1、自由读一读第五自然段,你读出了什么?划划让你有感觉的词语。
(课件出示第五自然段)
2、交流。
学生回答,老师随机让学生在文中划一划,写一写批注。
重点句子:
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1)圈词语(当学生说的时候老师用红笔圈)
(2)当学生交流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句子旁边。
(预设:勇敢、负责)
老师追问:它只是在一只鸟儿飞过去的时候才警戒吗?它还有可能在什么时候会警戒起来?学生想象说话:
(),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3)提问。
刚才我们一起读着这段文字,想象着鸡妈妈所作的这么多的事情,忽然间老师冒出这样一个问题,它每天都这样,它不累吗?学生发言(指导学生写上批注:母鸡你,难道不累吗?)它习惯了这样操劳,习惯了为孩子担心,习惯了这样累着,这就是鸡妈妈。
(4)师小结学习方法:刚才把有感觉的词语圈出来,还在旁边写下了自己的感受,读着读着有问题时就把它记录下来。
(三)学生自主品读6-8自然段。
1、默读六、七、八自然段,体会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圈出有感觉的词语,写下自己的感受,记下自己的问题。
2、随机交流反馈,渗透阅读习惯的培养。
(1)出示一个学得好的学生学习情况,老师再次点拨学习方法。
(2)集体交流。
预设:
第六自然段,重点点拨:鸡宝宝与鸡妈妈的对比。
在鸡妈妈的照顾下,鸡宝宝变得怎么样了?鸡妈妈变得怎么样了?
第七自然段,提问:它半蹲着不累吗?鸡宝宝啄它的时候它不痛吗?你什么时候有过这样的体会吗?
体验活动:请一生读第7自然段,其他同学当鸡妈妈感受半蹲的滋味。
听完后,老师采访鸡妈妈的感想,那鸡妈妈为什么不站直?为什么又不坐下?
放音乐,老师深情述说:
事实上,母鸡就是这样半蹲着,十分钟,二十分钟,一小时,二小时,甚至于整个晚上就这样半蹲着,腿麻了,翅膀酸了,但是它还像雕塑一样半蹲着,为的就是让它的孩子能够得到一点儿温暖。
学生伴随音乐读第七自然段。
3、指导朗读第九自然段。
4、深刻领会“不敢再讨厌”的情感。
(1)为什么作者会对母鸡会有这么丰富而又深刻的情感?学生自由发言。
(2)引入老舍先生《我的母亲》的一段话,感受母爱的伟大。
生我的时候,母亲已有四十一岁,我生下来,母亲晕过去半夜,才睁眼看到她的儿子……一岁半,我的父亲去世……
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或裁缝衣裳。
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可是母亲并不软弱。
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
唉!还说什
么呢?心痛!心痛!
-----节选老舍《我的母亲》学生默读,你发现了什么?
(3)用朗读赞美母亲。
因为老舍先生就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他就有这样一段丰富而又深刻的情感经历,所以写出了这么优秀的作品。
和老舍先生一起赞美一下他的母亲:
她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她有了孩子。
她伟大,因为她是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一起赞美一下普天下所有的母亲:
她伟大,因为她是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4)再次感受“不敢再讨厌”的情感。
如果现在作者再听到那细声细气的叫声,听到那如怨如诉的叫声,听到那颤颤巍巍的叫声,还讨厌吗?还讨厌得起来吗?此时他已经----喜欢、感动了、佩服了、深深地爱上了、震憾了,这就是不敢再讨厌了,这句话包含了多少情感。
三、课堂练笔,感受语言魅力
过渡:都说爱屋及乌,我们对这只鸡妈妈产生了敬佩之感,就可以忽略它的缺点,甚至可以将缺点看成优点。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写这只母鸡的令人讨厌的前三段。
1、改写前三段
(1)出示:将1—3自然段任意改写一段,让人读了不再感到母鸡讨厌,而是觉得它很可爱。
(2)范例:改第三自然段
每当下蛋的时候,母鸡会跳着芭蕾舞,用摇滚歌曲向主人报告,“主人,主人,你们的晚餐有了!”
(3)学生交流。
(母鸡是个乐天派,它一天到晚地唱个不停,从不在乎别人的感受。
听吧,……有母鸡在,你永远不会感到寂寞。
)
2、小结,推荐作品: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老舍五百八十八个文字,感受了他的文字给我们带来的魅力。
推荐看有关老舍的作品。
会有很多收获的。
【板书设计】
一向讨厌
母鸡↓(看见……)母亲
不敢再讨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