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一般检验-红细胞检验
- 格式:ppt
- 大小:18.72 MB
- 文档页数:107
临床血液学检验Ⅰ、血液一般检验----红细胞系统一、红细胞生成起源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1、男:RBC>6.0×1012/L,Hb>170g/L女:RBC>5.5×1012/L,Hb>160g/L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的【临床意义】⑴、相对增多:血浆容量减少血液浓缩⑵、尽对增多①继发性:非造血系统疾病,要紧环节是EPO增多代偿性增加:血氧饱和度低,组织缺氧所致生理性:新生儿、高原居民病理性:慢性心肺疾病、异常血红蛋白病非代偿性增加:无血氧饱和度低和组织缺氧肿瘤和肾病所致:肾癌、肝细胞癌、卵巢癌、子宫肌瘤、肾盂积水、多囊肾等②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三、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1、贫血:男<120g/L,女<110g/L贫血程度:轻度:>90g/L中度:90-60g/L重度:60-30g/L极重度:<30g/L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的【临床意义】⑴、生理性减少: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妊娠中、后期〔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释〕,老人〔骨髓造血减少〕⑵、病理性减少①生成减少骨髓造血障碍造血干细胞异常:再障骨髓浸润:急性白血病等缘故不明或多种机制:慢性感染、肿瘤、肝病、内分泌病等伴发的贫血细胞分化和成熟障碍DNA合成障碍:巨幼细胞贫血血红蛋白合成障碍血红素合成障碍:IDA珠蛋白合成障碍:海洋性贫血②破坏过多红细胞内在缺陷〔遗传性〕:遗球、红细胞酶缺陷的溶贫、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PNH 红细胞外在缺陷〔获得性〕:免疫性、机械性③失血急性失血慢性失血四、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定义】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残存多少不等的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
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进行活体染色,这些嗜碱性物质被凝聚沉淀并着色,在胞浆中呈现蓝色细颗粒状,颗粒间又有细丝状联缀而构成网状结构,故称网织红细胞。
检验参考值一、血液一般检验红细胞计数(RBC)参考值:男4.0~5.5T/L;女3.5~5.0T/L;新生儿6.0~7.0T/L。
血红蛋白浓度参考值:男120~160g/L;女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参考值:80~100fl红细胞体积(HCT)参考值:男0.4~0.5L/L;女0.37~0.48L/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参考值:27~34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参考值:320~360g/L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参考值:11.5%~14.5%红细胞平均厚度(MCT)参考值1.7~2.5μm白细胞计数(WBC)参考值:成人4~10G/L;小儿5~13G/L;新生儿15~20G/L。
白细胞分类计数(DC)中性杆状核粒细胞百分率参考值:1%~5%中性杆状核粒细胞绝对值参考值:0.04~0.5G/L中性白细胞百分率(%N)参考值:50%~70%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参考值:2.0~7.0G/L杆状核与分中核比值参考值:1:13淋巴细胞百分率(%L)参考值:20%~40%淋巴细胞绝对值(LYM)参考值:0.8~4G/L单核细胞百分率(%M)参考值:3%~8%单核细胞绝对值(MONO)参考值:0.12%~0.8g/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E)参考值:0.5%~5.0%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EOS)参考值:0.02~0.5G/L嗜碱性粒细胞百分率(%B)参考值:0~1%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BASO)参考值:0~0.01G/L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参考值:0.02~0.5G/L网织红细胞计数(Ret)参考值:成人0.5%~1.5%,儿童2%~6%,绝对值24~84G/L。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SRBC)参考值:<0.01%红细胞沉降率(ESR)参考值:魏氏法男性:0~15mm/1h;女性:0~20mm/1h。
血液检查一、血液一般检查:1、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参考值]男: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10 12-5.0×10 12个/L(350万-500万个/mm3)。
儿童:4.0×10 12-5.3×10 12个/L(400万-530万个/mm3)。
[临床意义]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正常参考值]男:120-160g/L(12-16g/dL)。
女:110-150g/L(11-15g/dL)。
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参考值]成人:4×109-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109-20×109/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
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正常参考值]中性秆状核粒细胞:0.01-0.05(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5%)。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血常规检验(一)血红蛋白检验1.英文或缩写:Determinatiom of Hemoglobin in Blood,Hb 或 HGB。
2.标本采集:静脉抽取血0.5-1ml 迅速注入含有20μl 的E DTA-K2 抗凝剂内,混匀送检。
3.正常参考值:男:120-160g/L;女: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
4.临床意义:升高:(1)生理性升高,如新生儿、高原居民住者。
(2)病理性升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如先天性青紫性心脏病、慢性肺心病、脱水)。
降低:各种贫血、白血病、产后、手术后、大量失血。
5. 注意事项:末梢采血切忌用力挤压,以免流入大量组织液,使血液稀释,影响检验结果,且血液易凝固。
为避免血液浓缩,用止血带压迫时间不能过长,最好不超过半分钟。
不得随意增加抗凝剂量,若末梢采血,最好先将试管内抗凝剂涂壁烤干再用。
(二)红细胞检验红细胞计数1.英文或缩写:Erythrocyte Count in Blood,RBC。
2.标本采集:同H GB。
3.正常参考值:男:(4-5.5)×1012/L;女:(3.5-5.0)×1012/L;新生儿:(6-7) ×1012/L。
4.临床意义:一般情况红细胞与血红蛋白之间成正比例关系,但在部分患者,同时检验二项对贫血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帮助。
5.注意事项:注射器和容器均须清洁干燥,防止溶血;抽血速度不能过快,以免产生大量泡沫;抽血后应先拔去针头,再将血液缓缓注入标本容器,否则易造成溶血。
血细胞比容检验1.英文或缩写:Hematiocrit in Blood,HCT。
2.标本采集:同H GB。
3.正常参考值:男:0.42-0.49L/L;女:0.37-0.43L/L。
4.临床意义:增高:大面积烧伤.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增多、脱水等。
降低:各类贫血时随红细胞数的减少而有不同程度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