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lt_论语_gt_选读》课课练(同步练习)05
- 格式:doc
- 大小:62.00 KB
- 文档页数:7
初一语文论语两则同步练习人教实验版【课文背景知识】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
其中多半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语言简炼,用意深远。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本文所选的十则,主要是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自从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字词综合运用】生词论语lún:古书名。
时:按时,按一定时间。
愠yùn:怨恨。
厌:满足。
诲huì人不倦:教导别人耐心,从不厌倦。
善:优点,长处。
尝:曾经。
识zhì:记。
【重点难点讲解】第一则讲的学习,不限于书本。
孔子认为不是学过就算,而要求按一定时间去复习,在学习中有体会、心得,所以也就喜悦。
同时,学习如有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切磋,更是快乐的。
因学习中有长进,所以即使人家不了解我,也不必怨恨,孔子认为有道德的人应该是这样。
第二则讲温习旧的知识,却有新的体会和认识。
这样就可做老师了。
第三则讲学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学习和思考需结合起来。
第四则讲学与教,学习的知识要记住,对学习要不厌倦,教别人也要不厌倦。
第七则说孔子没有一定的老师,随处都可向别人学习,对别人的长处可以学习,对于短处引以为戒,这也是学习。
第八倒孔子阐述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算真正学好它。
第九则是孔子站在河边发出的感叹。
讲的是要珍惜宝贵的时间。
第十则是孔子强调凡事亲身实践的重要性。
【知识延伸检索】孔子所生活的时期处春秋时期,周王朝已经衰微。
孔子少年时家境衰落,加之幼年丧父,生活贫困。
他早年做过管粮仓和管理牛羊畜牧等小官,后长期从事教育活动,晚年率弟子周游列国,宣传他的政治主张,但不能为当时的诸侯所接受。
他一生最大的成就在文化教育事业方面。
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孔子被尊称为“圣人”。
高二语文人教新课标版《论语》选读(二)同步练习(答题时间:15分钟)断句训练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 1)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2)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7.6)司马牛问仁。
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12.3)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13.27)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 (6.28)。
高二语文人教新课标版《论语》选读(五)同步练习(答题时间:45分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
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
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灭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1. 用“/”为文中划线语句断句。
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2. 上面文言文中出现的人名、地名分别有:人名:①②③④⑤地名:①②③④⑤3.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又不肯竟.学()(2)梁与籍俱.观()(3)毋妄.言()(4)梁以此奇.籍()(5)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4. 解释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其.季父项梁()(2)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3)略知其.意()(4)梁以.此奇籍()(5)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5. 对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初起时,年二十四—刚起兵(反秦)的时候,(项羽)二十四岁B.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学文字,能够记住名姓就行了C. 彼可取而代也—他可以取而代之D.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项籍身高八尺多,力气大到能举起鼎6. 下列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项羽的祖父是楚将项燕,他是被秦将王翦杀死的。
B. 项羽学书学剑都不成,项梁后来教项羽兵法,项羽很高兴,终于学完。
C. 秦始皇游会稽时,项羽竟说“彼可取而代也”,可看出他有大志与大勇。
D. 项羽的身材、力气超过一般人,他在吴中年轻人中很有威慑力。
7. 选文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8. 项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悲剧英雄,请写出与之有关的一句诗文或一个成语。
《论语》十则同步练习一、积累与巩固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不亦说.乎()②人不知而不愠.()③吾日三省.吾身()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吾日三省...吾身()()③为人谋而不忠.乎()④见贤思齐.焉()3.填空。
①《论语》的“论”字读,《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经典著作之一。
②孔子,名,字,是时鲁国陬邑人,我们古代伟大的家、家。
③子曰:“,可以为师矣。
”④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二、探究与体验(一)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加解释。
通,意思是:通,意思是: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士不可以..不弘毅B.仁以为..己任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3.把文中的成语摘抄在下面。
A BC D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二)宋濂苦学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嗜.()走.()以是..()假.()7.翻译句子。
A.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8.谈谈你读本文后的感受。
答案一、积累与巩固1.略 2.按一定的时间快乐;每天泛指多次;尽心竭力;相同。
3.lún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儒家;丘仲尼春秋思想教育;温故而知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探究与体验(一)1.女汝你知智智慧 2.B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无;死而后已。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2019.101,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闻斯二者②起予者商也③如之何其闻斯行之④其斯之谓与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2,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鲤趋而过庭②鲤退而学诗③其斯之谓与④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3,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A.不学《诗》,无以言。
【不学《诗》,就无法说话。
】B.其斯之谓与?【他说的不正是这个意思吗】C.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为人)贫穷却不谄媚,富有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D.闻斯行诸?【听到了就要去做吗?】4,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A.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人的天性是彼此接近的,但是习惯却彼此相差很远。
】B.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只不过(在圣与仁方面】不厌其烦地做,教导别人从不懈怠,那是可以这样说的。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到学生冲动的时候,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悲伤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D.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美好的笑容多么动人啊,美丽的眼睛望穿秋水啊,洁白的底子上绘彩文。
】5,选出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正确的一项()A.斐(fěi)然成章訚(yín)訚如也行(hàng)行如也窥(kuì)见室家之好B.暴虎冯(féng)河好(hào)谋而成侃(kǎn)侃如也乘桴(f ú)浮于海C.犹可逾(yú)也子哭之恸(dòng)瞻(zhān)之在前自牖(y ǒu)执其手D.莞(wǎn)尔而笑卓(zhuó)尔不群弦(xián)歌之声夫子之墙数仞(rèn)6,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词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A.不知所以裁之(裁判)吾党之小子狂简(狂放志大)B.子行(统率)三军暴虎冯河(徒步渡河)C.訚訚如也(和颜悦色的样子)侃侃如也(滔滔不绝的样子) D.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结交)末由(途径)也已7,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词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A.吾党之小子狂简(同党)行行如也(中和正直的样子)B.予所否者,天厌之(不当,不对)子哭之恸(过分哀痛)C.莞尔而笑(微笑的样子)不见宗庙之类,百官之富(官员)D.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合适,恰当)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语重心长的样子)8,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A.如有所立卓尔子路,行行如也B.惟我与尔有是夫从我者,其由与C.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D.若由也,不得其死然闵子侍侧,訚訚如也9,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约我以礼②无以为也③其何伤于日月乎④子贡贤于仲尼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同 D.①②同,③④不同10,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子行三军,则谁与②小人学道则易使也③斯人也而有斯疾也④闻斯行诸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11,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子之武城②不见宗庙之美③从我者,其由与?④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12,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A.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初中语文《论语》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初中语文《论语十则》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敏于事而慎于言慎:谨慎,慎重B 愿无伐善,无施劳施:施加C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由:听凭D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事:从事2. 下列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吾十五而志于学不义而富且贵B 诲女知之乎高余冠之岌岌C 愿无伐善自矜功伐D 就有道而正焉天下归仁焉3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既来之,则安之B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饭黍粱者餍,餐糟糠者饱C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衣锦还乡D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窈窕淑女,钟鼓乐之4 下列关于《论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论语》是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
成书于战国初期,是儒家经典之一。
B “仁”“义”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在《论语述而》里,孔子就强调“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 在《论语颜渊》里,孔子说要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就是克制自己的一切欲望,回复到礼教的要求上来。
D 《论语学而》篇里提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强调君子不应过分看重物质条件,而应注重精神追求,即“好学”。
二课内重点句子翻译1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2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3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答案:一1 B 施表白2 D 两个“焉”都是语气助词(A 前者“而”在状语和中心语之间表修饰,后者“而”表示“转折”;B 第一个“之”为代词,第二个“之”做定语后置的标志;C 第一个“伐”为“夸耀”,第二个“伐”为“功绩,功劳”)3 D 前者“乐”为动词,喜欢;后者“乐”为使动用法。
使……高兴(A 两个“安”均为使动;B 两个“饭”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吃;C 两个“衣”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穿)4 D (A 《论语》记录的是孔子及其门人的语录;B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C “克己复礼”是指克制自己超出礼制的欲望,而非所有欲望)二翻译要点:1 “敏”“慎”“就”“正”2 “安”“信”“怀”3 “克”“复”“归”“由”。
?<论语>选读?课课练04知其不可而为之〔局部答案版〕一、找出以下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二、写出以下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三、写出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四、写出以下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五、根底知识稳固性训练1.选出以下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一样的一项〔〕AA.公曰:“告夫三子。
〞夫执舆者为谁B.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而谁以易之C.孔子沐浴而朝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D.何德之衰岂假设从辟世之士哉2.选出以下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BA.往者不可谏〔奉劝〕长沮、桀溺耦而耕〔并排耕作〕B.使子路问津焉〔渡口〕耰而不辍〔停顿〕C.天下有道,丘不与易〔改革〕也植〔种植〕其杖而芸D.果哉!末之难(辩驳)矣子路曰:“不仕无义。
〞〔道义〕3.选出对以下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B①君曰“告夫三子〞者②往者不可谏③是鲁孔丘与④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4.选出对以下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D①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②如之何其废之③明日,子路行,以告④子路行以告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5.选出对以下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D①子见夫子乎②有心哉,击磬乎③见其二子焉④使子路问津焉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6.选出对以下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C①至,那么行矣②深那么厉,浅那么揭③夫执舆者为谁④何以伐为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7.选出以下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CA.陈恒弑其君B.植其杖而芸C.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D.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8.选出以下加点字的意义、用法与例句一样的一项〔〕D例句:子路从而后A.植其杖而芸长沮、桀溺耦而耕B.子路拱而立杀鸡为黍而食之C.趋而辟之而谁以易之D.欲洁其身,而乱大伦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9.选出以下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AA.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1课《论语》同步练习一、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答题。
阅读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二则》)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选自《<论语>十二章》)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不知其旨.也()《兑命》曰:“学.学半”()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传.不习乎()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曰:教学相长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甲、乙两段中的画线句,说说这两句论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班级召开“学会反思”主题班会,你代表小组发言,请从甲、乙两文中选一句作为你发言的论据写在横线上。
高中语文《论语》选读第1—5课练习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在文中正确无误的一组是( )A.论.语(lún) 周监.(jiàn)韫.椟(yùn)缁.衣(zī)B.相.夫子(xiāng) 奔丧.(sāng)匏.瓜(páo)取譬.(pì)C.出于柙.(jiǎ) 木铎.(duó)荷蒉.(guì)瞽.者(gǔ)D.虎兕.(shì) 期.月(qī)怃.然(wǔ)左衽.(rèn)2、找出全都有通假现象的一项()A.道之以政盖十世希不失矣则民无所错手足无所苟而已矣B.天下有道其为人也孝弟天下有道则见归孔子豚C.公山弗扰以费畔吾其被发左衽矣子钓而不纲趋而辟之D.于女安乎文王既没子路不说邦有道则知3、找出全都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A.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孔子下有耻且格一匡天下B.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足食,足兵尧舜其犹病诸庶矣哉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回虽不敏于斯三者何先冕衣裳者与瞽者D.举善而教不能从者见之守死善道欲洁其身4、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有耻且格.(人格) 何以伐为.(句末语气助词) 相.夫子(宰相)B.子适.卫(到) 冉有仆.(倒下) 道之以.(介词,用)政C.民免.而无耻(免罪,免祸) 年饥.(年成不好,灾荒) 小子鸣.鼓而攻之(敲)D.陈力就列.(排列) 敬.(做事严肃认真)事而信齐.之以刑(约束)5、词语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君子务.本(从事)陪臣执.国命(操纵)请问其目.(条目)B.玉帛云.乎哉(语气词)鲜.矣(少)求善贾而沽.诸(卖)C.天下归.仁焉(归顺)不得与.于斯文也(参与)文不在兹.(这里)D.而好犯上.者(在上位的人)子畏.于匡(受到威胁)苟.有用我者(如果)6、下列各句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期月..而已可也(一个月)久过之,必趋.(快走)磨而不磷.(薄)B.固相.师之道也(协助)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原谅)末之难.矣(困难)C.怀其宝而迷.其邦(任其混乱)今之从政者殆.而(危险)愿无伐.善(夸耀)D.夫子怃然..曰(怅惘失意的样子)好从事而亟.失时(屡次)则以学文.(文字)7、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子畏于.匡天生德于.予B.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公山弗扰以.费畔C.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D.焉.能系而不食富且贵焉.8、下列各组中,虚词运用不相同的一组是( )A.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微夫.人之力B.则修文德以来之.民信之.矣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龟玉毁于.椟中D.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固而.近于费9、下列各组加点虚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其为仁之.本与有是哉,子之.迂也B.其为仁之本与.失其所与.,不知C.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虽.大风浪不能鸣也D.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故.不为也10、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固相师之.道也朋友信之. B.参乎.生乎.吾前C.见齐衰者.管仲非仁者.与 D.微.管仲子其文约,其辞微.二、背诵名句(每句1分,共10分)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论语>选读》课课练 01为政以德【教师答案版】四、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五、基础知识巩固性训练1.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A.为.政以德何以伐为.B.既.富矣,又何加焉既.来之,则安之C.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敬事而信.D.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1.B【A动词,治理/句开语气助词,表疑问,呢;B均为时间副词,已经或…之后;C动词,信任/动词,守信;D连词,表假设,如果/副词,一定】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A.居其所.(位置)而众星共之庶.(众多)矣哉!B.使.(让)民以时则将焉用彼相.(宰相)矣C.小子鸣鼓而攻.(攻打)之可也有若对曰:“盍.(何不) 彻乎?”D.如杀无道,以就.(亲近)有道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劝导)2.A【B使(役使,驱使),相(扶盲人走路的人);C攻.(声讨,批判);D劝(勤勉努力)】3.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于斯三者.何先②丘也闻有国有家者.③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④吾二臣者.皆不欲也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3.D【①量词,个、种、项;②…的人;③④名词后表停顿,不译】4.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如杀无道,以.就有道②使民以.时③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④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4.B【①连词,表目的,来;②介词,按照;③连词,表并列,并且;④连词,表目的,来】5.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道之以.政②则修文德以.来之③是社稷之臣也.④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5.B【①介词,②用;连词,表目的,来;③句末语气助词,表判断语气;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6.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A.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B.危而.不持,颠而不扶C.子欲善而.民善矣D.禹稷躬稼而.有天下6.C【C,于是,就,其余为连词,却】7.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A.如之何其.彻也B.居其.所而众星共之C.俱不得其.死然D.其.身不正,虽令不从7.A【表反问语气,…呢;其余为第三人称代词,代人或代物】8.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D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浙江省【独家特供】高中语文(选读1-5课)同步练习选修《论语》浙江省【独家特供】高中语文(选读1-5课)同步练习选修《论语》一、选择题〔39分〕1、选出下列选项中读音全正确的一项〔〕A、有道则见.〔xiàn〕亟.失时〔qì〕耦.而耕〔ǒu〕耰.而不辍〔yōu〕B、见.其二子〔jiàn〕荷蒉.〔kuì〕末之难.矣〔nàn〕曾.是以为孝〔zēng〕C、厩.焚〔jiù〕有丧.者〔sàng〕齐.衰者〔zī〕瞽.者〔gǔ〕D、虽少.必作〔shào〕左衽.〔rèn〕颛.臾〔zhuān〕近取譬.〔bì〕2、选出下列选项中读音有误的一项〔〕A众星共.之〔gǒng〕道.之以德〔dǎo〕既庶.矣〔shù〕千乘.之国〔shèng〕B焉用彼相.〔xiàng〕盍彻.〔qiè〕必偃.〔yǎn〕周监.于二代〔jiàn〕C八佾.〔yì〕盖阙.如也〔quē〕先生馔.〔zhuàn〕衣.夫锦〔yì〕D韫.椟〔yùn〕以费.畔〔bì〕涅.而不缁〔niè〕匏.瓜〔páo〕3、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必.不得己而去〔一定〕B.使民敬、忠以劝.〔勤勉努力〕C.钟鼓云.乎哉〔说〕D.克.己复礼〔约束〕4、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己欲立.而立人〔自立〕B.回虽.不敏,请事斯大语矣〔即使〕C.人而.不仁,如乐何〔如果〕 D.三年之丧,期.己久矣〔一周年〕5、指出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B周监于二代C女安,则为之 D岂若从辟世之士哉6、指出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活用类型不一样的一组〔〕A阳货欲见.孔子则修文德以来.之B君子之德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C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守死善.道D请事.斯语矣子路从而后.7、指出下列各项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现象的一项〔〕A民免而无耻 B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C天之将丧斯文也 D道之以政8、下列句子句式不同的一组是〔〕A于斯二者何先子将奚先 B道之以政冉有、季路见于孔子C君子哉若人甚矣吾衰也 D曾是以为孝乎岁不我与 9、下列各句不是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A无乃尔是过与 B有是哉,子之迂也 C吾道一以贯之 D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10、指出下列“之〞字用法不同的一组〔〕A天之.将丧斯文也君子之.至于斯也 B末之.也已子之.往也C道千乘之.国是社稷之.臣也 D百姓信之.矣末之.难矣11、指出下列“以〞字用法不同的一组〔〕A曾是以.为孝乎子路行以.告 B则修文德以.来之行有余力,则以.学文C公山弗扰以.费畔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D以.吾从大夫之后以.勇气闻于诸侯12、指出下列“诸〞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A韫椟而藏诸. B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C而往拜之,遇诸.塗 D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13、指出下列“徒〞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A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B夫召我者而岂徒.哉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二、填空题1、⑴《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孔子弟子信再传弟子收集整理而成。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学以致其道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A.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就像布匹一样,已织得斐然成章,可是还不知道如何来剪裁。
】B.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用我呢,就能成功;不用我呢,就会被埋没,只有我和你才有这样的本领吧!】C.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都停不下来。
】D.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像仲由这样,只怕不得善终吧!】2,上好礼,;上好义,;上好信,。
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山雨何绍基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①。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①离坡:散乱的样子.(1)诗人是以一个山雨的亲身体验者的身份写山雨的,诗人在雨前、雨中和雨后的情感有何变化?(2)请对诗中的“任”和“放”字进行赏析。
4,耕也,;学也,。
5,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黄机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
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
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
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
注:①仪真:今江苏仪征市,处长江北岸,是南宋御金的前线。
②黄机:南宋爱国词人。
(1)上片描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这样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下片的“泪”仅仅是诗人个人功名无成的伤感之泪吗?请说说“泪”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6,贤者识其大者,。
7, ,,仁在其中矣。
8,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①子之武城②不见宗庙之美③从我者,其由与?④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曹组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
高二语文人教新课标版《论语》选读(一)同步练习(答题时间:40分钟)1. 填空:①《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_________收集整理而成。
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②“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五经”指、、、、。
③生活中用来教育人们要谦虚,不要狂妄,不懂装懂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2.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愠.()三省.()罔.()殆.()3. 判断下列各句中有没有通假字,如果有,请写出该字及其本字、读音、意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吾日三省吾身(3)诲女知之乎(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4)择其善者而从之(从:)(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岁:)(6)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恕:)5. 请写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四个。
6. 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 本文所选十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学习态度;(2)学习方法;(3)思想品德修养。
请分别就这几个方面各举两则。
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8.文言中“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字的不同用法。
①学而时习之()②人不知而不愠()③温故而知新()④学而不思则罔()⑤任重而道远()⑥择其善者而从之()9.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0. 写出你所积累的其他出自《论语》的格言警句,至少写出2句。
11. 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
《_lt_论语_gt_选读》课课练(同步练习)05
新高考新国学
2010-02-03 0934
《<论语>选读》课课练 05仁者爱人(部分答案版)
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
句子通假字本字句子通假字本字
⑴与师言之道与?⑶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⑵管仲非仁者与?⑷吾其被发左衽矣
二、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填代码)并写出活用后的意思
A.名作动 B.名作状 C.名作使动 D.名作意动
E.形作名F.形作动 G.形作使动 H.形作意动 I.动词作名词 J.动词作使动
句子类型活用后意思句子类型活用后意思⑴谨而信,泛爱众而亲
⑸尧舜其犹病诸
仁
⑵己欲立而立人⑹己欲达而达人
⑶敝之而无憾⑺老者安之
⑷少者怀之⑻愿无伐善
三、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
句子类型句子类型
⑴吾道一以贯之⑷门人问曰“何谓也?”
⑵二三子何患于丧乎⑸固相师之道也
⑶子食于有丧者之侧⑹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四、基础知识巩固性训练
1.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A
A.吾亦欲无加诸人尧舜其犹病诸 B.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
C.尧舜其犹病诸吾其被发左衽矣 D.不能死,又相之管仲相桓公
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B
A.出则弟,谨(言行不苟)而信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饶恕)
B.何事于仁(仅仅)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周济)
C.愿无伐善(攻打)盍各言尔志(何不)
D.见之,虽少,必作(肃立)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卑微的)
3.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C
①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②子食于有丧者之侧
③非尔所及也④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
”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4.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C
①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②吾道一以贯之③吾道一以贯之④固相师之道也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5.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C
①与师言之道与②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③管仲非仁者与④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A.①④同,②③同 B.①②③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④同
6.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A
例句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A.泛爱众而亲仁 B.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C.敝之而无憾 D.焉能系而不食
7.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A
A.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样躬行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可以学习文科知识了。
】
B.吾道一以贯之。
【我的学说用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着始终。
】
C.尧舜其犹病诸。
【就连尧、舜恐怕也难以做到吧。
】
D.愿无伐善,无施劳。
【我愿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炫耀自己的功劳。
】
8.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D
A.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哪能像普通百姓那样为求得原谅,自缢在小山沟里也没人知道啊!】
B.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所谓仁,就是说要想自己站得住,得先让人家站得住;要想自己通达,得先让人家通达。
】
C.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老人安享晚年,朋友信任我们,年轻人归附我们。
】
D.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我不愿意别人把什么东西强加给我,我也不愿意强加给别人什么东西。
】
六、名句背诵检测
⑴弟子,出则弟,谨而信,。
⑵夫子之道,。
⑶夫仁者,,己欲达而达人。
⑷老者安之,,。
《<论语>选读》课课练 05仁者爱人【教师版】
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
句子通假字本字句子通假字本字
⑴与师言之道与?与欤⑶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弟悌
⑵管仲非仁者与?与欤⑷吾其被发左衽矣被披
二、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填代码)并写出活用后的意思
A.名作动 B.名作状 C.名作使动 D.名作意动
E.形作名F.形作动 G.形作使动 H.形作意动 I.动词作名词 J.动词
作使动
句子类型活用后意思句子类型活用后意思⑴谨而信,泛爱众而亲
A讲信用⑸尧舜其犹病诸D以…为难
仁
⑵己欲立而立人J使…站得住⑹己欲达而达人J使…得志
⑶敝之而无憾G使…破旧⑺老者安之G使…安度晚年
⑷少者怀之A关心⑻愿无伐善E长处
三、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
句子类型句子类型
⑴吾道一以贯之宾前⑷门人问曰“何谓也?”疑宾前
⑵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省略 [以(之)]⑸固相师之道也判断句
⑶子食于有丧者之侧状后⑹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否宾前
四、基础知识巩固性训练
1.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吾亦欲无加诸人尧舜其犹病诸 B.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岂若匹夫匹
妇之为谅也
C.尧舜其犹病诸吾其被发左衽矣 D.不能死,又相之管仲相桓公
1.A【兼词,之于/兼词,之乎;B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C语气助词,
表测度,大概,恐怕;D动词,辅佐】
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意义解释都正确的一项()
A.出则弟,谨(言行不苟)而信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饶恕)
B.何事于仁(止,仅仅)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周济)
C.愿无伐善(攻打)盍各言尔志(何不)
D.见之,虽少,必作(肃立)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卑微的)
2.B【A恕待人仁爱宽厚;C伐夸耀;D微如果没有】
3.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②子食于有丧者之侧
③非尔所及也④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
”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3.C【①②介词,在,③动词,做到,④动词,走到】
4.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②吾道一以贯之③吾道一以贯之④固相师之道也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同
4.C【①②介词,用;③代词,代“吾道”;④结构助词,的】
5.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与师言之道与②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③管仲非仁者与④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A.①④同,②③同 B.①②③同 C.①②同,③④不同 D.①②④同
5.C 【①②介词,跟,同;③通假字,通“欤”,表猜测语气,吧;④动词,参与,介入】
6.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A.泛爱众而亲仁 B.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C.敝之而无憾 D.焉能系而不食
6.A 【而连,连表并列,并且;余为折连词,却】
7.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样躬行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可以学习文科知识了。
】
B.吾道一以贯之。
【我的学说用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着始终。
】
C.尧舜其犹病诸。
【就连尧、舜恐怕也难以做到吧。
】
D.愿无伐善,无施劳。
【我愿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炫耀自己的功劳。
】
7.A 【“可以学习文科知识了”应译为用它来学习文化典籍】
8.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A.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哪能像普通百姓那样为求得原谅,自缢在小山沟里也没人知道啊!】
B.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所谓仁,就是说要想自己站得住,得先让人家站得住;要想自己通达,得先让人家通达。
】
C.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老人安享晚年,朋友信任我们,年轻人归附我们。
】
D.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我不愿意别人把什么东西强加给我,我也不愿意强加给别人什么东西。
】
8.D【A“为求得原谅”应改为“拘泥于小小的信用”;B应译为所谓仁,就是说自己想要站得住,于是也让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行得通,于是也让别人行得通;C应译为对老者,使他们安逸;对朋友,信任他们;对年轻人,关心他们。
】
六、名句背诵检测
⑴弟子,出则弟,谨而信,。
入则孝/泛爱众而亲仁
⑵夫子之道,。
忠恕而已矣
⑶夫仁者,,己欲达而达人。
己欲立而立人
⑷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少者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