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血拔罐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197.00 KB
- 文档页数:10
大椎放血拔罐操作方法
大椎放血拔罐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用于调理身体和治疗疾病。
以下是大椎放血拔罐的操作方法:
1. 准备工作:选用合适的拔罐器具(通常为玻璃杯或竹罐),准备好消毒酒精、火源(如酒精灯、蜡烛)和拭子等。
2. 拔罐部位:大椎是人体的一个穴位,位于颈椎与胸椎交界处的中央凹陷处,也就是颈椎第七椎下方。
在该位置施行放血拔罐可以刺激相应的经络和穴位,达到调理身体的效果。
3. 消毒操作:用消毒酒精清洁拔罐器具内外表面,以确保卫生。
4. 准备拔罐:将拔罐器具的开口处赤热后,迅速贴在大椎穴部位。
然后,用手按住罐子口,防止罐口松动。
5. 放血操作:用火源迅速放在拔罐器具的罐口上方,这样能使罐口内的空气迅速散热,形成低气压。
随着空气的压力变小,罐子会被吸附在皮肤上,形成负压效果。
保持放血时间一般为5-15分钟,根据个人情况和需要有所调整。
6. 拔罐:将火源远离拔罐器具,待罐子内压力恢复正常后,用拇指按住皮肤,轻轻捏住罐口处向上提起,让空气进入罐子,解除罐子的吸附效果。
拔下罐子后,
可以用创可贴或消毒纱布等进行简单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放血拔罐操作需要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进行,以确保操作安全和有效。
此外,放血拔罐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来决定是否进行。
拔罐放血后注意事项拔罐放血是一种中医疗法,通过将玻璃罐或塑料罐吸附在人体表面,形成局部负压,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理身体的效果。
拔罐放血能够帮助人体排泄毒素、改善血液循环,但在进行这项疗法后,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拔罐放血的效果最大化,同时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首先,拔罐放血后应该休息和保暖。
拔罐放血会导致体内热量的流失,容易感到寒冷,因此要及时穿上保暖的衣物,避免受凉。
同时,由于拔罐放血可能会消耗体力,因此应该适当休息,避免劳累。
休息和保暖有助于身体恢复和新陈代谢的进行。
其次,拔罐放血后要避免用凉水洗澡。
拔罐放血过后,皮肤的表面可能会有一些破损或暂时变得过于敏感,这时候用凉水洗澡容易刺激皮肤,引起不适甚至是引发感染。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用温水洗澡是更好的选择。
而且,拔罐放血后应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拔罐放血会刺激身体的胃肠道,此时进食辛辣、油腻或刺激性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可能导致胃肠不适。
因此,可以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稀粥、蒸鱼等,以供给身体足够的营养,同时不给消化系统带来过重的负担。
另外,拔罐放血后不宜饮酒。
酒精会对身体产生抑制作用,会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康复过程。
此外,酒精会进一步扩张血管,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影响身体的恢复和健康。
因此,拔罐放血后应该尽量避免饮酒,以保证身体的康复进程。
最后,拔罐放血后要注意观察身体的变化。
拔罐放血会通过皮肤表面留下的淤血瘀斑来判断身体的情况,观察这些淤血瘀斑的变化可以了解身体的反应和恢复情况。
如果淤血瘀斑的颜色变深,传达了疏通经络、化解淤血的作用;若淤血瘀斑的颜色发白,则可能是毒素排出的结果。
通过观察这些变化,可以进一步调整后续的治疗方案,以更好地促进身体的康复。
总之,拔罐放血是一种有益于身体健康的疗法,但在进行这项疗法后,我们需要注意休息和保暖、避免用凉水洗澡、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不宜饮酒,并要注意观察身体的变化。
只有正确对待和注意这些事项,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拔罐放血带来的益处,并加强身体的康复和健康。
拔罐放血治疗方法一、拔罐放血用什么针拔罐放血一般用的就是普通的针灸针,过去可能是银针,现在针灸科一般用的都是不锈的。
到医疗器械可以买到的这种针灸针,只要和他们一讲就知道的,医疗器械有各种型号和款式的针灸盒的针。
这种疗法属于针刺放血疗法,效果确实不错,本疗法有镇定、止痛、泻热、消肿、急救、解毒、化瘀等功效。
通常在局部进行,常用三棱针,若没有三棱针,也可以用普通的针灸用针(多用几根)同时进行,只是操作稍欠方便而己。
二、放血拔罐的十大要穴1、足三里:功效:扶正培元,强脾健胃;促进新陈代谢,强壮肌体;提高内分泌系统功能, 增强免疫能力。
叩拔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尤其对消化系统的疾病、功效更为明显。
主治: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痉挛、消化不良、肝炎;神经衰弱、癫痫、失眠、头痛、贫血、偏瘫、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遗尿症;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月经过多;伤风感冒;膝关节炎、下肢关节炎等疾病。
2、关兀穴:功能:培根固元、培肾壮阳,补肾壮阳,调经固冲,清热利湿,此穴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主生殖,主元气之功效。
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
补虚固本。
此穴能增强生殖系统功能,提高免疫能力,防止衰老,主治诸虚百损,壮一身之气。
主治: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宫颈糜烂、子宫脱垂、盆腔炎、不孕症、遗尿、尿闭、尿失禁、膀胱炎、肾炎、尿道炎、阴湿疹;痢疾、疝气、脱肛、高血压、糖尿病;健忘、神经衰弱;虚脱、身体虚弱。
3、中肮穴:功能:能调脾胃;能降逆化滞。
此穴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纳谷化湿,降逆止呕之功效。
主治:胃痉挛、胃溃疡、胃下垂、胃胀满、消化不良、呕吐、口臭、肠炎、十二指肠溃疡、痢疾、阑尾炎、便秘、肝炎、胆囊炎、黄疸、高血压、心绞痛、中暑、癫痫、瘴病、神经衰弱、失眠、咳嗽、哮喘、吐血、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最主要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更是治疗各种胃病的重要穴位之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中医拔罐放血疗法介绍
导语:拔罐是现在很常见的做法,拔罐对改善身体问题有很好帮助,尤其是在上火的时候,进行拔罐,能够很好缓解这样情况,同时也能够预防其他疾病出
拔罐是现在很常见的做法,拔罐对改善身体问题有很好帮助,尤其是在上火的时候,进行拔罐,能够很好缓解这样情况,同时也能够预防其他疾病出现,拔罐在做的时候,也需要他人帮助,这个自己是做不了的,那中医拔罐放血疗法怎么样呢,对这样疗法也是很多人不清楚的。
中医拔罐放血疗法:
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
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拔罐疗法与针灸一样,是传统中医常用的一种物理疗法。
”赵焰说,拔罐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所以,许多常见疾病都可以用拔罐方法进行治疗。
如急慢性支气管炎、颈椎关节痛、消化不良、神经性疼痛、高血压、发烧感冒等。
功效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人体的正气也就是抗病能力增强,外邪自然就不得侵入,就能保证气血通畅,内病不生,自然达到健康长寿,祛病延年的目的。
我们生活中可通过多种形式来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提高健康水平。
拔罐保健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简单方便的保健方法。
中医认为人体患病的原因在于阴阳失调,正气不足,使外邪乘虚而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放血拔罐的好处有哪些说道拔罐相信大家不陌生,因为现在很多人会利用这样的方法,帮助自己治疗和调理一些疾病状况,而且这种方法相对来讲比较的健康一些,因为它属于中医治疗的一种方式,在拔罐的当中,有一种放血拔罐,那么你要认识和了解过,放血拔罐的好处有哪些呢!下面就为大家来具体介绍一下。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产生刺激,使被拔部位的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拔罐多用于治疗风湿痹症、感冒咳嗽、胃痛、呕吐、腹痛。
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麻木、风湿痹痛等症;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等疾病,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症。
拔罐还有以下注意事项: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而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操作时必须迅速,才能使罐拔紧,吸附有力;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
放血用于感冒、发烧、颈痛热气引起的牙痛中医有一种常用的疗法叫“刺血”。
咽喉肿痛、扁桃体发炎,可以在少商穴放血;头痛,在尺泽穴放血;麦粒肿,又名“偷针眼”,可以在耳背放血……中医认为,放出来的血都是“淤血”,刺血可以祛除邪气,从而达到和调气血、平衡阴阳和恢复正气的目的。
一般发高烧、咳嗽的患者,就可以通过放血治疗,放出来的血一般颜色很深,逐渐放出之后,血色由浓变淡,恢复正常。
此外,牙痛也可以通过放血治疗,由上火、体内热气引起的牙龈又胀又痛等症状,通过放血可以快速的缓解疼痛。
通过了上面介绍的放血拔罐的这些好处之后,就希望大家能够注意,这样的方法确实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和调理身体的一些疾病,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症状,或者人群都适合用放血拔罐的方式,有的时候不合适也会给健康造成影响,所以对这些原则问题大家必须遵守和掌握。
千年的中医经典---刺血拔罐疗法解密唐代医家王焘在《外台秘要》中就记载了被称作“奇罐”疗法的古老中医绝技“刺络拔罐法”为什么老一辈子都会用的的民间“土方法”拔罐子,能治疗慢性病及疑难杂症,现在却鲜为人知。
唐代医家王焘在《外台秘要》中就记载了被称作“奇罐”疗法的古老中医绝技“刺络拔罐法”用竹筒煮罐治病的论述,并详述了使用竹罐来治病操作方法,如文内说:“取三指大青竹筒,长寸半,一头留节,无节头削令薄似剑,煮此筒子数沸,及热出筒,笼墨点处按之,良久,以刀弹破所角处,又煮筒子重角之,当出黄白赤水,次有脓出,亦有虫出者,数数如此角之,令恶物出尽,乃即除,当目明身轻也。
”从以上介绍的角法(拔罐疗法最早被称作“角法”或“角吸法”)的情况来分析,这就是古老的刺络(以刀弹破所角处)放血拔罐疗法。
凡是通过刺络拔罐或发疱拔罐的方法治疗的患者,都感觉到这种古老的“土方法”不可思议,方法简单,而且疗效还很好,称之为“奇罐”、“奇法”。
刺血拔罐疗法,屡克顽疾、疑难杂症和急性病是有其道理的。
中医认为,久病、疑难杂症、怪病、顽症“多虚,多淤,多痰浊”,因为痰与瘀是疑难怪病之根,危急重症之源。
人体一旦出现“血淤、痰浊”则诱发更为复杂的病症。
大凡久病、难病、怪病,每每病程日久,日久则脏腑气血虚弱,气血虚弱则运行无力,运行无力则淤阻不畅。
慢性病、疑难杂症大多是经多方辗转治疗无效,病程日久,机体受损,脏腑气血虚弱,即久病则虚。
久病机体、脏腑、气血、经络虚弱,则气血运行无力而不畅,则可产生淤滞,即虚可致淤,淤久也可以至虚、致病。
中医还有“百病皆有痰作崇”、“百病兼痰,变幻多端”之说,疑难病大多与痰淤有关,由于病程日久,机体气机阻滞或阳气衰微,不能正常地运化津液,使体液停留积聚,逐步蕴结而成痰。
而痰则随之升降,遍身皆到,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在心则悸,在头则眩,在背则冷,在胸则痞,在胁则胀,在肠则泻,在经络则肿,在四肢则痹。
痰之为病,无处不到,无处不有,怪异多端,辨治亦难。
拔罐放血操作方法拔罐放血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使用罐具在皮肤表面产生负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祛风除湿、通络活血的目的。
在实际操作中,拔罐放血需要注意操作方法和步骤,以及术前术后的护理等相关问题。
一、拔罐操作方法1.准备罐具:首先,需要准备一套罐具,包括罐具、灯泡或火炉、消毒酒精、棉球、酒精灯等工具。
罐具一般分为玻璃罐和竹罐两种,选择合适的罐具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自身经验来决定。
2.准备工作:在进行拔罐放血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初步检查,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和病情。
同时,对罐具和其他器械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操作过程中的无菌。
3.操作步骤:选择拔罐的穴位,通常选在局部有病变或疼痛的部位。
然后点燃灯泡或火炉,使罐具内部升温,然后将罐具逆时针按住,迅速放置在患者的皮肤表面。
此时,罐具内的热气会消耗罐内的氧气,产生负压,使皮肤被吸附在罐具上,进而促进患者体表局部的血液循环。
二、拔罐术后护理1.保持局部卫生:拔罐后,需要保持局部皮肤的清洁和卫生,避免感染。
患者在拔罐后的一段时间内,应尽量避免接触污秽环境,保持局部清洁。
2.按摩放血部位:拔罐放血后,可以进行局部轻柔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促进愈合。
3.避免受凉受风:拔罐后的患者应避免受凉受风,以免引起感冒或加重病情。
可以在拔罐后给患者盖上毛毯或衣物,保持温暖。
4.避免大力运动:患者在拔罐后避免过度运动,以免刺激局部受损组织,影响疗效和愈合。
5.饮食调理:拔罐后,患者应注意饮食的调理,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易消化的清淡食物,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促进愈合。
三、拔罐放血的注意事项1.注意适应症:不是所有的疾病都适合进行拔罐放血,如高热、出血倾向、皮肤损伤等情况都是禁忌的。
在进行拔罐放血之前,需要对患者仔细了解其病史和身体情况,判断是否适合进行拔罐。
2.注意消毒防感染:拔罐操作前后,需要对罐具和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处理,避免感染。
同时,处理完罐具后要做好清洁工作,避免罐具沾染血迹或污垢。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拔火罐放血以及注意事项
导语:拔火罐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通过拔火罐,让自己的疾病得到了全部的治愈,所以现在有很多的人,在选择拔火罐,那么拔火罐放血以及注意事项有
拔火罐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通过拔火罐,让自己的疾病得到了全部的治愈,所以现在有很多的人,在选择拔火罐,那么拔火罐放血以及注意事项有哪些?为了你能尽快对这些方面的知识有一个具体的了解,就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希望你能尽快的了解。
放血、火罐有相似的机理:从整体上激发和提高人体免疫力,将病邪驱除体外。
放血疗法一般适用于急症、重症、热症,相当于各种以发热为主的急性感染性疾病,而火罐疗法通常适用于以风寒、虚寒性表象为主的疾病。
注意事项
① 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
若体位不当、移动、骨胳凸凹不平,毛发较多的部位均不
适用。
② 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而选择大小适宜的罐。
操作时必须迅速,才能使罐拔紧,吸附有力。
③ 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
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小的勿须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
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龙胆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④ 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
高热抽搐者,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亦不宜拔罐。
拔火罐放血以及注意事项,以上就对很多的人做了详细的介绍,所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中医拔罐放血有什么作用呢关于《中医拔罐放血有什么作用呢》,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伴随着如今日常生活标准的改进,愈来愈多的人刚开始留意健康保健,尤其是中医学早已变成来开展养生保健的最好是挑选方法,如同拔火罐,中医针灸这些。
可是针对这种健康保健又健康养生的方法大家都可以确实掌握吗?如同中医学拔罐放血它到底有什么作用呢,会给我们的人体产生哪些的益处呢?坚信针对这一点大家都并不是非常的掌握,那麼下边我也来给大伙儿讲一下吧。
拔火罐,是以罐为专用工具,运用点燃清除罐里气体,导致空气压力,使之吸咐于俞穴或应拔位置的表皮,造成刺激性,使被拔位置的皮肤血肿、淤血,以做到防治疾病的目地。
拔火罐多用以治疗风湿痹症、咳嗽有痰、胃痛、呕吐、腹痛。
背脊、腰臀、大腿根部等位置的发麻、风湿病痹痛等症;部分皮肤发麻、疼痛或功能减退等病症,医治丹毒、扭到、乳痈等症。
拔火罐也有下列常见问题:拔火罐时要挑选适度姿势和肌肉丰腴的位置;拔火罐时要依据所拔位置的总面积尺寸而挑选尺寸适合的罐,实际操作时务必快速,才可以使罐拔紧,吸咐强有力;用罐子时要留意勿烧灼或烫伤皮肤。
放血用以发烧感冒、发烧、颈痛热流造成的牙痛中医学有一种常见的治疗法叫“刺血”。
咽喉肿痛、喉咙发炎,能够在少商穴放血;头痛,在尺泽穴放血;麦粒肿,别名“偷针眼”,能够在耳背放血……中医学觉得,放出来的血全是“积血”,刺血能够去除湿邪,进而做到和调血气、均衡阳阴和修复气正的目地。
一般发烧、咳嗽的病人,就可以根据放血治疗,放出来的血一般色调很深,慢慢释放以后,鲜血由浓变浅,恢复过来。
除此之外,牙痛还可以根据放血治疗,由容易上火、身体热流造成的牙龈又胀又痛等病症,根据放血能够迅速的缓解疼痛。
根据以上所讲坚信大家都可以清晰的掌握拔罐放血有哪些好处呢了吧,大伙儿有兴趣爱好的能够依据以上的方式来开展实际操作,但是我还是建议大伙儿应当去较为杰出的中医学哪儿去开展拔罐放血医治,尽可能需要自身在家里自身实际操作,以防由于实际操作不善而对我们自身的人体产生上海市。
刺络拔罐放血疗法!刺络拔罐疗法针刺拔罐疗法是运用皮肤针叩刺患处,再在局部拔上火罐,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本疗法是现代在刺络法和拔罐法结合而成的基础上发展的。
刺络法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记载,“毛刺”、“浮刺”等即为刺络法的雏形。
拔罐法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帛书《五十二病方》中也有载录。
本世纪70年代开始,本疗法在临床上应用日趋广泛。
刺络罐疗是应用经络理论,使用放血针或三棱针等针具,在相应腧穴上点刺使之出血以达到输通络脉、泄热驱邪的目的,对高热、咽喉肿痛、痤疮、颈肩腰背痛、静脉曲张等病症有显著疗效。
刺血拔罐疗法系点刺出血加拔罐的一种治疗方法。
方法是:选定治疗部位后,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先用放血针或三棱针快速点刺局部,以皮肤红润稍有渗血为好。
将火罐迅速拔在刺血部位,火罐吸着后,留置时精心观察出血多少决定拔罐的时间。
血少可时间稍长,血多即刻取罐。
一般每次留罐12分钟。
起罐后,用消毒纱布擦净血迹,每次吸出的血不可太多。
对于局部血脉瘀阻疼痛有很好的效果。
刺络拔罐的镇痛效果尤为显著。
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疼痛多因经络阻滞,气血瘀阻。
刺络罐疗能有效地去瘀行血,通经活络,临床常用于治疗各种疼痛。
现代医学也认为,刺络罐疗能刺激身体的某一局部神经,调节相应部位血管和肌肉的功能,反射性解除血管和平滑肌的痉挛,产生了明显的止痛效果。
分类1.局部扣刺拔罐:在病变局部,由外围向中心叩刺,再在被扣部位拔罐。
2.穴位叩刺拔罐:在选定的某些穴位上叩刺后拔罐。
3.循经叩刺拔罐:取疾病与脏腑络属相关的经络或循行经过病处的经络为主进行叩刺拔罐。
叩刺及拔罐的顺序应同经脉的循行路线相一致。
4.整体叩刺拔罐:根据病情需要,合理选择上述2~3种方法结合进行治疗。
治病机理《素问·皮部论》说:“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
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
”十二皮部与经络、脏腑联系密切,运用皮肤针叩刺皮部,激发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使机体恢复正常,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拔火罐放血的好处和坏处有哪些
导语:利用拔火罐的办法来进行放血或者是治疗身体上的一些不适,是比较好的办法。
相对比各种治疗手段,拔火罐的副作用算是比较少的。
拔火罐的时候
利用拔火罐的办法来进行放血或者是治疗身体上的一些不适,是比较好的办法。
相对比各种治疗手段,拔火罐的副作用算是比较少的。
拔火罐的时候身上会出现局部颜色变深以及淤青的情况,在一段时间之后都会消失,并不会导致疤痕留在身体。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拔火罐放血的好处和坏处吧!
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
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淤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
建国以后,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疗法。
【好处】
1、通过拔火罐,可以将身体里的湿气、寒气,通过皮肤组织渗透出来,从而排除邪气,让人精神百倍。
2、因为身体的经络、穴位和五脏六腑都是相连相通,所以通过外接的吸力,会刺激身体表面的穴位,进而通过筋骨经络,使得人体内部器官得到相应的调理,让人气血畅通,强身健体。
3、对于人体局部的组织损伤、腰间盘突出等症状,拔火罐也有一定的功效,长期定期进行拔火罐,可以减轻疼痛,缓解症状。
拔火罐的好处和坏处
4、现在,很多美容、瘦身的店铺,也开始研究和推出,通过拔火。
刺血拔罐去瘀血的原理
刺血拔罐是一种传统疗法,主要用于去除体内积聚的瘀血和湿气。
其原理可以解释为:
1. 刺血:通过使用针或其他尖锐工具在皮肤上刺破,打开小血管,促使出血。
出血过程中,血液中的废物和积聚的瘀血也会一同排出。
2. 拔罐:在刺破的皮肤上,用玻璃罐或汽车疯狂福利视频网站进行负压吸附,形成局部的负压环境。
这会促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进而加速新鲜血液被输送到局部,帮助清除堆积的瘀血。
3. 促进气血循环:瘀血积聚一般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刺血拔罐可以刺激局部穴位和经络,进而促进气血的流动,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目的。
总的来说,刺血拔罐通过刺激和吸附的方式,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瘀血和废物的排出,活血化瘀,达到治疗疾病、缓解疼痛的效果。
然而,具体疗效是否确切还需要进一步的科学研究验证。
放血拔罐疗法是中医一个很常规的治疗手段,目的是清除体内毒瘀败血,主要通过调和气血、活血祛瘀、通经活络等途径,来调整人体脏腑,使脏腑和谐、经脉畅通、气血和调、阴阳平衡、治病祛疾。
他的全称叫做“刺络放血疗法”,现代人们又称为“刺血疗法”,历史非常长,至少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也许可以一直追溯到新石器时期。
但人们对它的认识非常有限,直至今天我们又发现了放血的又一些好处,就让我们用通俗的语言,从头到脚认识放血拔罐疗法带来的好处与坏处!放血拔罐疗法的好处:一、止痛放血拔罐疗法最突出的治疗作用是止痛,如神经性头痛、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颈椎腰椎痛、痛风、结石绞痛、脉管炎剧痛、阑尾炎腹痛等病症,针刺放血后疼痛均可明显减轻或消失。
中医认为“痛则不通” ,如果气血运行失常,发生气滞血瘀,经络壅滞、闭塞不通,就会发生疼痛。
针刺放血可以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改变气滞血瘀的病理变化,“通则不痛” ,经络气血畅通了,疼痛则可消除。
二、泻热拔罐放血可以退热,古医书有“泻热出血” 的记载。
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一般来说,放血拔罐治疗,对外感发热和阳盛发热,效果比较好。
放血拔罐后可促使邪热外泄或减少血中邪热,使体内阴阳平衡而退热。
《内经》中有“刺热篇” 专章论述热病的治疗,如经云:“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
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头痛不堪,汗出而寒,……刺于太阴阳明,出血如大豆,立已” 。
生动地叙述了外邪引起的病症,经针刺放血后热退病除的显著效果。
三、镇静放血拔罐疗法有镇静安神作用,临床观察到治疗狂躁型精神分裂症、失眠、癔病、破伤风、癫痫等疾病有一定效果。
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理血调气、通达经络,使脏腑气血和调,而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四、消肿跌打损伤引起的肢体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多因气滞血淤、经络壅塞所致。
针刺放血拔罐可以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宛陈则除之” ,使局部伤处气血畅通,则肿痛自可消除。
拔血罐的作用与危害
拔血罐,是一种中医的拔罐疗法,通过负压对于皮肤的吸着,从而使得身体里的湿气祛除的一种方法。
作用:
1、通过拔血罐,可以将身体里的湿气、寒气,通过皮肤组织渗透出来,从而排除邪气,让人精神百倍。
2、因为身体的经络、穴位和五脏六腑都是相连相通,所以通过外接的吸力,会刺激身体表面的穴位,进而通过筋骨经络,使得人体内部器官得到相应的调理,让人气血畅通,强身健体。
3、对于人体局部的组织损伤、腰间盘突出等症状,拔血罐也有一定的功效,长期定期进行拔血罐,可以减轻疼痛,缓解症状。
4、现在,很多美容、瘦身的店铺,也开始研究和推出,通过拔血罐减肥的方法。
危害:
1、拔血罐的时间和间隔,要有周期,经常拔血罐,很可能皮肤引起感染,而且造成皮肤重度瘀青。
2、对于某些带有炎症或者本身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来说,拔血罐不但无助,甚至会造成更强的破坏性后果。
3、拔血罐之后,在一定时间内切忌不要洗澡,不要着凉,否则无病也会引起疾病,更有甚者加重病情。
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用罐状器具,借助热力,排出罐中空气形成负压,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充血或淤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具有温散寒邪、活血行气、止痛消肿、拔毒去腐等作用。
一、拔火罐法(一) 适应症风湿性肩背痛、腰腿痛、肢体麻木,外感风寒之头痛、呕吐、泄泻、寒咳哮喘、疮疡初期等。
刺血拔罐适用于急性扭伤有淤血者、疮疡、顽癣及毒蛇咬伤等。
(二)物品准备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或其它代用品)、95%酒精棉球或纸片、镊子、火柴、凡士林、三棱针或梅花针、75%酒精棉球。
(三) 操作方法1、点火:选用下列方法之一,将火罐吸附于所选部位上。
(1)闪火法:持镊子夹95%酒精棉球点燃,伸入罐内中段绕一周后迅速抽出,将罐按叩在所选部位上。
(2)投火法:将纸片卷成筒状点燃投入罐内,随即将罐按叩在所选部位上。
此法适用于侧面横拔,否则燃物落下烫伤皮肤。
(3)贴棉法:用95%酒精棉球(不要过湿)一小块贴,在罐内壁中段,点燃后按叩在所选部位上。
2、拔罐: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方法,使局部皮肤呈现红紫现象。
(1) 坐罐:将罐吸附在皮肤上不动,留置10分钟左右。
(2) 闪罐:用闪火法使罐吸着后,立即拔下,再吸再拔,反复多次。
(3)走罐:先在所选部位和罐口边簿涂一层凡士林,待火罐吸住后,一手扶住罐体,用力向上下左右慢慢来回推动几次。
此法多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
(4) 刺血拔罐:在患部常规消毒后,先用梅花针叩打或用三棱针浅刺出血,再行拔罐。
留置5~10分钟,起罐后消毒周部。
3、起罐:一手扶住罐体,一手指按压罐口皮肤,使空气漏入,罐子即可自落。
(四) 注意事项1、拔罐时应釆取适当的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
骨骼凹凸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根据拔罐部位选用大小合适的火罐,并仔细检查罐口边沿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以防损伤皮肤或漏气。
3、拔罐动作要做到稳、准、快,留罐过程中,要随时检查罐子吸着情况。
4、凡高热抽搐、出血性疾病、皮肤有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拔罐。
放血療法傳統的刺絡放血療法,古代稱謂"啟脈"刺絡,俗稱"刺血療法"。
這是中國醫學中的一種獨特的針刺治療方法。
具有瀉熱、急救、止痛、消腫、鎮靜等醫療作用,廣泛流傳於民間。
這種治療方法根據患者的不同疾病,用鋒利的三稜針刺入"絡脈",使之流出適量血液,達到治療的目的。
三稜針刺血是從砭石刺血法發展而來的。
今天用的三稜針刺血是利用三稜針刺經絡穴道,皮膚淺表部或靜脈血管,出少量血液及人體內在氣質以治病,也就是古代的刺血絡和出血瀉熱。
經臨床經驗證明,三稜針刺血療法確有開竅瀉熱,活血消腫,醒神寧志,回陽救逆的作用。
放血療法(一)一、刺血療法源流述要傳統的刺絡放血療法,古代稱謂"啟脈"刺絡,俗稱"刺血療法"。
這是中國醫學中的一種獨特的針刺治療方法。
具有瀉熱、急救、止痛、消腫、鎮靜等醫療作用,廣泛流傳於民間。
這種治療方法根據患者的不同疾病,用鋒利的三稜針刺入"絡脈",使之流出適量血液,達到治療的目的。
三稜針刺血是從砭石刺血法發展而來的。
今天用的三稜針刺血是利用三稜針刺經絡穴道,皮膚淺表部或靜脈血管,出少量血液及人體內在氣質以治病,也就是古代的刺血絡和出血瀉熱。
經臨床經驗證明,三稜針刺血療法確有開竅瀉熱,活血消腫,醒神寧志,回陽救逆的作用。
二、針具利用三稜針作為治療工具。
現在一般用不鏽鋼製成針具,針尖有三面三稜,十分鋒利。
也可以用粗毫針,注射針頭,小眉刀或採血片等代替以放血。
三、刺法針刺前,針具煮沸消毒,患者針刺部位,常規用75%酒精消毒。
右手拇、食、中指持針,左手拏住患者針刺部位,在某些穴位,須以左手做捏按提拏動作配合,便於找穩放血點。
根據病情需要,可選用下列治法:1.緩刺:用針緩慢插入靜脈半分或一分深,隨即緩慢放血。
適用於肘窩,膕窩部等處。
2.速刺:用針迅速刺進半分或一分深,擠出少量血液。
適用於四肢末端十二井穴和十宣穴等。
3.挑刺:用三稜針挑破細小動脈,擠出少量血液。
適用於胸背部和耳後等處。
兒童挑疳積也常用挑刺。
4.叢刺:用三稜針在某一較小局部,多次點刺使之出血。
叢刺多結合拔火罐。
5.散刺:用於點刺較寬的面積或循經點刺,結合拔火罐,運走罐等方法,也可以用手拏提點刺部位出血。
(豹紋刺)6.圍刺:圍繞病痛區,腫塊四週點刺,一般常配合拔火罐。
7.順刺:由下向上斜刺,在放血前可由上到下推至放血點,以除惡血為主。
8.逆刺:由上向下斜刺,在針刺前可由針刺點向上下推揉,分推血液,然後針刺,以放邪氣為主。
四、禁忌症針刺放血療法的禁忌症,《內經》中已有詳細記載。
如「臟有要害,不可不察」;「五奪不可瀉」。
臨床上對以下幾種狀況,列為刺血禁忌症:1. 體質虛弱,貧血嚴重及低血壓者,慎刺。
對於飢餓疲勞,精神高度緊張者,宜進食休息,解除思想顧慮後施治。
2. 孕婦,產後,習慣性流產者,皆禁刺。
月經期間最好不刺。
3. 外傷大出血者禁刺。
4. 重度下肢靜脈曲張者,慎刺。
一般下肢靜脈曲張者,應選取邊緣較小的靜脈,注意控製出血量。
5. 皮膚有感染,潰瘍,瘢痕者,不要直接針刺局部患處,可在週圍選穴針刺。
6. 危重烈性傳染病人和嚴重心,肝,腎功能損害者,禁刺。
7. 動脈禁刺。
8. 血友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凝血機製障礙者,慎刺或禁刺。
放血療法(二)五、放血常用穴位與主治臨床最常用的穴位是:頭部的太陽,上肢的曲澤和尺澤,腰背部的腰俞和腰陽關,下肢的委中、委陽和陽陵泉,手背部足背部穴位。
太陽(經外奇穴)取穴:在眉梢與外眼角中間向後約一寸,凹陷處瘀阻明顯的血絡。
主治:精神分裂癥,神經官能癥,高血壓。
肩(手陽明大腸)主治:肩關節周圍炎,風濕性關節炎,腦血管意外後遺癥。
曲澤(手厥陰心包)主治:精神分裂癥,心臟疾病,中暑。
尺澤(手太陰肺)主治:慢性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肩關節周圍炎。
曲池(手陽明大腸)主治:肩週炎,關節炎,皮膚疾病。
魚際(手太陰肺)主治:慢性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咳血。
少商(手太陰肺)主治:咽喉腫痛,熱病(肺熱)。
風市(足少陽膽)主治:急性闌尾炎,慢性腰腿痛,下肢麻木。
陽陵泉(足少陽膽)主治:慢性氣管炎,精神分裂癥,肝臟和膽囊疾病。
委中(足太陽膀胱)主治:精神分裂癥,高血壓,腦炎後遺癥。
陰陵泉(足太陰脾)主治:痛經,不孕癥,尿路感染。
三陰交(足太陰脾經)主治:月經病,不孕癥,小兒麻痹後遺症。
腰俞(督脈)主治:慢性腰腿痛,坐骨神經痛,腰椎疾病。
長強(督脈)取穴:在尾骨尖與肛門之中間處,取血絡。
主治:痔瘡,脫肛,慢性腹瀉。
手背部穴位取穴:選取手背部瘀阻比較明顯的血絡,相當於陽池、中渚等穴位。
主治:腦血管意外後遺癥,末梢神經炎,雷諾氏病。
足背部穴位取穴:選取足背部瘀阻比較明顯的血絡,相當於足臨泣、照海、解谿、太衝、丘墟等穴。
主治:末梢神經炎,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關節炎。
上星(督脈)取穴:從兩眉頭中央向上至額上的髮際邊,再向上一寸的位置(約一橫指)。
主治:宣洩諸陽熱氣,鼻衄。
攢竹(足太陽膀胱)取穴:由眉頭邊緣往內取,入眉毛約一寸的位置(眉端骨陷中)。
主治:目疾,頭痛。
少衝(手少陰心經)取穴:小指內側爪甲角旁約一分處。
主治:心悶、熱病煩躁不安、中風急救。
拔罐療法拔罐法古代稱為:「角法」(因為使用的器具為獸角),又稱為「拔火罐或拔罐子」,其法乃藉著燃燒、溫熱或抽氣等方式使罐子內產生負壓,而直接吸著皮膚表面,造成充血現象而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方法,常與針灸、放血療法配合使用。
其中醫治病之機理在於「出水氣」。
在古代的角法中,所使用的為「火罐」,亦即其製造負壓的機轉為火焰;在日常生活的體驗中,用火可以將物品中的水份烤出(火能勝水),因此古人認為,罐與火氣相得,可以將肌理經脈多餘的水氣吸出。
因此,不管是濕邪、亦或風寒之邪,都可隨水氣排出體外。
拔罐療法(一)一、前言拔罐法古代稱為:「角法」(因為使用的器具為獸角),又稱為「拔火罐或拔罐子」,其法乃藉著燃燒、溫熱或抽氣等方式使罐子內產生負壓,而直接吸著皮膚表面,造成充血現象而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方法,常與針灸、放血療法配合使用。
其中醫治病之機理在於「出水氣」。
在古代的角法中,所使用的為「火罐」,亦即其製造負壓的機轉為火焰;在日常生活的體驗中,用火可以將物品中的水份烤出(火能勝水),因此古人認為,罐與火氣相得,可以將肌理經脈多餘的水氣吸出。
因此,不管是濕邪、亦或風寒之邪,都可隨水氣排出體外。
二、拔罐所使用的用具1、拔火罐的式樣:普通口小肚大的玻璃罐,瓶口之邊緣宜向外翻,其容積宜為30-60ml或者大一些也可以,凡類似這樣的小罐均可。
2、拔罐用具的種類:竹筒火罐。
陶製火罐。
銅罐、鐵罐、鋁罐、角罐。
玻璃火罐:一般臨床上常用。
抽氣拔罐:使用簡便,適合一般家庭使用。
三、拔罐法的分類1、依排氣方法分類:火罐:利用燃燒罐中空氣造成負壓。
水罐:利用煮沸熱脹冷縮的原理造成負壓。
抽氣罐:利用物理方式抽出罐中空氣造成負壓。
2、依拔罐形式分類:單罐:以單一罐子操作治病。
多罐:以兩個以上的罐子操作治病。
閃罐:火罐吸後馬上拔下,反覆數次,至局部潮紅為止。
用於局部肌膚麻痺的患者。
走罐:吸拔後在皮膚表面來回推拉,其法用較大的罐子,罐口須平滑整齊,並塗油少許,然後用力將罐子上、下、左、右來回拉移三至五次,適用在面積較大,肌肉豐富的部位。
留罐:在拔罐時,將罐子留在患者身上,過一段時間再取下。
3、綜合運用分類:藥罐:用藥水煎煮竹罐後吸拔,或在罐內盛儲藥液。
針罐:針刺穴位上或留針的過程中,在刺的部位加拔罐子。
刺絡拔罐: 用三稜針或皮膚針等刺破皮膚表面,點刺出血後加拔罐子。
4、依出血與否分類:乾杯術: 即一般的拔罐方式。
濕杯術: 須先將患處之皮劃破數處,俾血隨吸時而出,即拔巏+放血。
(虛者禁用)拔 罐 療 法 (二)四、拔罐吸引法 (一)、火罐法:1、投火法:將長紙片一張折成 ^ 形,點燃至旺盛時,凹面向下,投入罐內 ,迅速將罐口按在所要吸拔之穴位。
2、閃火法:將沾有95%酒精的閃火棒點燃,將火燄送入罐內,一閃後即抽出 ,迅速將罐口按在所要吸拔之穴位。
3、滴酒法:將酒精一、二滴在罐內中段,再將罐橫倒,轉動幾遍,然後用 火柴點著,迅速叩在應拔的部位上。
4、貼棉法:用薄薄一小片棉花,以酒精浸濕,貼在罐內壁上中段,用火點 著,迅速叩上,即能吸住。
5、布架法:將銅錢用紗布包上,做成毽子樣,留一寸長,上端沾酒精,點 燃後放在皮膚上,然後將火罐叩上。
(二)、水罐法:一般用竹製之罐子,藥物則對症處方。
先將藥物裝入布袋,袋口扎緊,放在清水 中煎煮,待至一定時間後,再投入竹罐,煎煮15分鐘。
使用時,將罐子顛倒取出 ,用毛巾折疊數層,緊捫罐口,趁熱將罐按在選拔部位上。
注意勿燙傷皮膚。
(三)、抽氣拔罐:目前所用的,乃用一特製有孔杯子,孔內有活頁門,用時將杯叩於患處,以排氣 機或抽氣活塞(手動)排出空氣,將活頁門緊閉,皮膚肌肉自然被吸起。
‧市售抽氣拔罐器‧五、拔火罐的方法(一)、工具與材料:拔火罐、鉗子、棉花球、95%酒精、打火機火柴、凡士林或其它油類、紗布、肥皂、開水、毛巾與面盆。
(二)、拔罐用具的種類:1、施術部位用毛巾沾肥皂水洗擦乾淨,再用紗布抹乾,必要時以酒精消毒。
2、塗上凡士林之類,以便罐口皮膚到緊密結合。
(不可用碘酒)3、用鉗子鉗住棉花球,吸滿酒精點燃之。
(可用另製之閃火棒代)4、棉花球或閃火棒用火點著後在罐內側刷一下,很快拏出。
5、在此同時將罐子立即叩至穴上(越快越好),然後吹熄閃火棒。
6、拔吸時間:一般以5-10分鐘,但可視情況予以增減(疼痛癥可加長,麻痺癥宜短;腰背部可拔10-15分,胸腹部則為5-10分,額面部則為3-5分)。
7、起罐後宜再向局部塗以油類物質。
六、起罐的方法&處理(一)、起罐方法:一手按壓罐旁的皮膚,一手抓住罐子,稍一傾斜,即可取下,切勿硬拔。
(二)、起罐後之處理:如有局部皮膚呈紅紫色而潮閏,有罐口深痕,中央凸起,乃正常現象。
如顏色紫黑,應以紗布蓋好,以防擦破皮膚。
如有燙傷,可以用消毒藥膏塗敷,防止化膿。
如有水泡,用針在泡的底部刺破,去除水液,再用紫藥水或碘酒敷塗,包上紗布。
拔罐療法(三)七、拔火罐注意事項Ⅰ、患者宜以躺臥姿勢,且不可亂動,以免罐子掉落。
Ⅱ、罐子宜拔在平坦之部位,應避免有皺襞、突起,尤其有骨頭的部位。
常拔部位:背部、腰部、之鎖骨下部、乳房下部、前胸部。
Ⅲ、小心患者在拔吸時吹風、著涼。
Ⅳ、切勿燙傷患者。
Ⅴ、起罐時不要強力取下,應以前述方法,如此患者才不會喊痛。
Ⅵ、若於同一部位重覆拔罐時,宜選擇未拔過的空隙地方施行。
八、火罐的適應症與禁忌症Ⅰ、適應症:感冒、頭痛、百日咳、風疹塊、哮喘、胃痛、呃逆、脅痛、嘔吐、泄瀉、腹痛、腰痛、肩背痛、坐骨神經痛、痛經、白帶、局部腫痛麻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