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建筑业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汇总
- 格式:ppt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31
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1、建筑业的五类常发事故是什么?1、高处坠落:在施工现场高空作业中,如果未防护,防护不好或作业不当都可能发生人或物的坠落。
人从高处坠落的事故,称为高处坠落事故。
2、物体打击:是指失控的物体在惯性力或重力等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而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物体打击会对建设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伤害,甚至死亡。
3、坍塌: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版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伤害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4、触电:是电击伤的俗称,通常是指人体直接触及电源或高压电经过空气或其他导电介质传递电流通过人体时引起的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权,重者发生心跳和呼吸骤停。
5、起重伤害事故:是指在日常起重作业中,脱钩砸人,钢丝绳断裂抽人,移动吊物撞人,滑车砸人以及倾翻事故,坠落事故,提升设备过卷扬事故,起重设备误触高压线或感应带电体触电等。
2、2017上半年全国建筑行业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或者建筑行业安全事故统计家式发布行政规、标准、规范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民用爆破器材安全管理规程、民用爆炸物品行业安全评价导则、民爆行业产安全应中国预案、民用爆破器材工程安全设计规范、民用爆炸物品产专用设备安全使用限管理规3、国外建筑资料管理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项目建设安全管理具有系统性强,因果链复杂等特征,目前单纯依靠安全人员经验进行现场安全监督、参照施工安全技术方案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等常规方法进行安全管理存在随意性大、非结构化,无法对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动态管理等问题,无法适应建设工程大规模、快速集成化安全施工的需要。
在建设行业,如何以职业安全健康生产为首要目标,拓展建设项目管理先进理念,对建设项目现场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实施以信息化和IT 技术为导向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构建标准化安全管理系统,通过基于时间维和空间维的现场危险源管理核心技术理论模型研究为基础,构建建设项目现场施工危险源管理标准体系,研究开发时间连续、空间连续模式下的动态危险源辨识系统和基于知识积累、知识集成的危险源评价系统中的关键技术、模型方法,并最终完成内含知识系统的先进安全管理体系的项目建设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运用科技创新提升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水平之根本所在。
当前我国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原因及其对策发布时间:2023-02-16T06:11:53.133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19期作者:王白石李爽李建斌李康王玮王琦亮[导读] 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王白石李爽李建斌李康王玮王琦亮中建新疆建工土木工程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市 830000摘要: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其良好的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在我国建设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建筑工程的安全问题频频出现,使得施工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文章深入剖析了目前建筑安全生产的形势和原因,并就如何强化建筑安全生产管理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意见。
关键词:安全生产;安全责任;原因;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项目工程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涌现,采用新技术和复杂的工艺结构设计进行大型建筑、高层建筑和地下建筑的施工。
而因行业自身的特殊性,使得其在安全生产方面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建筑行业的危险程度仅次于采矿。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设工程的安全问题也被提上日程。
通过对当前我国建筑安全问题的分析和总结,增强人们对施工安全问题的理解和对建筑安全监管工作的反思。
1我国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分析2017-2021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3622起、死亡人数4198人。
五年来,事故发生起数和死亡人数增长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增长率分别下降2.5个百分点和5.7个百分点;但每年的事故发生起数和死亡人数并没有明显下降,百亿元的工业产值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五年间下降了近10%;每十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却出现上升趋势,五年间增长了13%。
2017-2021年度,我国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形势基本平稳,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的数量、伤亡数量呈逐年递减态势,未出现任何严重事故。
但是,目前我国的建筑安全形势还很严峻,事故发生数量和伤亡数字还很大;重大和更多的安全事故发生和伤亡数量呈现回升趋势;区域失衡严重,一些地方的安全事故和伤亡数字逐年增加。
建筑业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项目在进行,建筑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建筑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日益严重,特别是安全生产问题。
建筑业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急需要针对问题提出对策,以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建筑业安全生产形势分析:首先,建筑作为一项高风险的行业,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不可避免。
例如,建筑工人在高空作业时容易产生意外。
而工程项目涉及的多种施工工艺、操作机械、危险化学品等,则对工人身体机能、作业技能、安全意识等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其次,国内建筑企业大量采用的是各类劳务派遣形式,从业人员往往未受到足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进一步增加了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的风险。
再次,建筑工程中存在着各种追求效益的现象,大量的压缩工期、减少材料成本等等,导致了一些企业或个人以不安全的方式来完成施工进度,从而诱发或加大了各种安全风险的发生。
有效的对策建议:针对以上分析所得,当前建筑业安全生产需要采取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如下所列:1.加强针对建筑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建立完善的安全教育培训机制,提高员工安全意识,传达安全生产的重要性,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建立标准化的安全管理体系: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严格规范施工管理流程和工作流程,确保安全施工并严格执行安全标准和规定。
3.加强安全检查和审核:对建筑工程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检查和审核,发现安全问题及时处理,对于严重的安全隐患,及时关闭现场,制止违规行为,保障安全施工。
4.加强对建筑从业人员的保护:从法律、技术、物质等方面出发,对从业人员进行全面保护,提高安全防范和应对能力。
总之,对于建筑业安全生产,必须采取多层次、多维度的防范措施,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安全化生产意识,实施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体系,健全建筑行业安全防范体系。
建筑业安全生产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建筑安全生产工作是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拉动下,2007年建筑业完成总产值50018.62亿元,同比增长20.35%。
在建筑业持续高速增长的条件下,各地、各部门和各建筑施工企业,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重大部署,深化建筑施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专项整治,加强安全监管体系和制度建设,加大安全监管工作力度,有效保障和促进了建筑业的安全发展,但建筑事故多发,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安全生产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为促进建筑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落实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的各项要求,当前我们必须综合、深入分析建筑安全生产形势和事故多发的成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和建议,以事故教训推动工作,消除事故隐患,防范事故发生,保障安全生产。
一、安全生产形势分析2007年全国建筑业共发生伤亡事故2278起,死亡2722人,同比增加48起,上升2.2%,死亡人数增加176人,上升6.9%(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安全事故840起,死亡1011人,同比下降5.4%和3.53%。
其中,较大以上事故38起,同比下降2.5%;死亡159人,同比上升8.9%)。
其中,发生较大事故96起,死亡357人,同比减少7起,下降6.8%,死亡人数减少26人,下降6.8%;发生重大事故5起,同比增加4起,上升400%,死亡55人,同比增加44人。
发生特别重大事故2起,死亡99人,同比增加2起、99人。
建筑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工矿商贸企业总数的19.18%和19.60%。
(一)事故特点1.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总量上升。
2007年全国建筑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比上年增长2.2%和6.9%,这是近两年来建筑事故死亡人数逐年下降后出现的新情况,今年遏制建筑业事故上升的任务十分艰巨。
2.重特大事故多发。
发生重特大事故7起,死亡154人,同比分别增加6起,143人。
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现状与对策分析1. 引言1.1 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现状与对策分析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是建筑行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关乎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资产安全。
目前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监督不力、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等。
我们有必要对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对策来解决存在的问题。
未来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但也有更多的机遇。
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监督和落实责任,才能更好地确保建筑行业的安全生产,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 正文2.1 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分析建筑行业是一个安全风险较高的行业,涉及到高空作业、机械设备操作、物料运输等多个环节,安全隐患较为复杂。
当前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很多施工单位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安全责任人和安全操作流程不明确,导致安全管理工作难以有序开展。
安全生产培训不足。
部分从业人员缺乏安全生产意识,对安全操作规程不够熟悉,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安全监督不到位。
监管部门对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监督力度不够,存在监管盲区和监管漏洞,一些违规行为得不到有效制止。
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仍有待进一步改善。
需要加强对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提升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水平,加大安全监督力度,全面提升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2.2 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1. 人员培训不足:部分建筑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不够重视,导致员工缺乏安全操作意识和技能,容易发生事故。
2. 安全隐患排查不彻底:建筑工地存在许多潜在的安全隐患,但管理人员对于隐患排查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安全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和解决。
3. 安全管理措施不落实:虽然建筑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和安全措施,但实际执行情况不够到位,工人对于安全规定的遵守度较低。
4. 安全生产监管不力:政府监管部门对于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的监督力度不够,对于违规企业和个人的处罚不够严厉,导致一些企业敢于违规操作。
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现状与对策分析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是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问题,对建筑领域的管理者和从业人员提出了高要求。
在当前的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着一些现状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
本文将从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期为相关管理者和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一、现状分析1.1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不完善当前,一些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并不完善,存在着体系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有些企业缺乏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导致建筑安全生产管理难以有力推进。
1.2 安全生产意识不强在一些建筑施工现场,一些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认识不足,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对安全生产的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事故的发生概率。
1.3 安全设施不完善一些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较为简陋,缺少完善的安全防护设备和安全紧急设施,这对职工的生命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1.4 安全生产责任不明确在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不明确,责任主体难以落实,部分企业缺乏对安全生产责任的认识和规范。
二、对策分析2.1 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推进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保障。
建筑企业应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安全责任、安全操作、安全技术、安全防护等方面的管理得到有效的保障和监管。
2.2 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对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的宣传教育,加强安全意识培训,引导他们养成安全第一的意识,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对于企业和职工的重要性。
2.3 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对安全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水平,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完备、运行正常。
2.4 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建筑施工企业应明确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从企业高层到一线员工,每个人都要明确自己的安全生产责任,做到责任到人,真正做到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推进。
三、结语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且需重视的问题。
建筑行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的结论建筑行业是一个重要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但很不幸的是,其安全形势并不容乐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活动的增多,相关事故和问题也随之增加。
本文将对建筑行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首先,建筑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施工现场存在各种危险因素,例如高空作业、电气设备、机械设备等。
施工现场工人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必要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导致事故频发。
此外,建筑工地上的工期紧张和工作强度大,给工人们带来了重压和疲劳,也增加了事故的风险。
其次,建筑行业存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虽然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安全规范,但执法力度不够,监管部门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检查措施,导致一些不合格的建筑企业违法操作。
而这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牺牲了安全。
此外,相关安全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和更新也存在滞后的情况,不能及时适应新的施工技术和设备,给安全管理带来了困难。
再者,建筑行业的分包链条过长,责任分散不清。
在建筑项目中,常常存在总包、分包、分包再分包等多个层级的合作关系。
这种分包链条过长,使得各个环节之间的责任不明确,特别是在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中,各个企业之间相互推诿、相互遣责,导致事故发生后责任难以追究。
最后,建筑行业缺乏科技支持和应急管理能力。
当前,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广泛的应用,但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还比较有限。
例如,在现场安全监测、智能安全设备和信息管理方面,建筑行业相对滞后。
此外,建筑行业在应急事件的处理和管理方面也存在不足,一旦事故发生,往往没有及时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导致事态扩大化。
针对建筑行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改进措施:首先,加强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训。
建筑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安全培训方案,对施工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同时,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企业的培训检查力度,严格执行相关规定。
其次,加强监管和执法。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建筑行业的监督检查,提高执法力度,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形成威慑效应。
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范本
一、总体情况
截至本年度,全国建筑施工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仍存在一些基本问题,如施工现场管理不规范、施工工艺不合理、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
二、事故情况
本年度,全国建筑施工行业共发生安全事故XXX起,其中XXX起为重大事故,XXX起为较大事故,XXX起为一般事故。
事故死亡人数XXX 人,受伤人数XXX人。
三、主要问题
1.管理不规范
部分施工企业管理不规范,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导致施工现场安全隐患较多。
同时,一些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难以有效指导施工作业。
2.施工工艺不合理
部分施工企业施工工艺不合理,存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如在高空作业时没有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电气设备安装不规范等。
3.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部分施工企业招聘和培训施工人员不够规范,导致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存在安全生产意识不强、技能不够等问题。
四、建议措施
1.加强管理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
同时,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安全生产管理能力。
2.优化施工工艺
优化施工工艺,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的识别和控制,确保施工安全。
3.提高施工人员素质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招聘和培训,提高其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水平。
同时,建立健全施工人员的考核和评价机制,促进其安全生产意识的提高。
五、结论
全国建筑施工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仍存在一些基本问题。
建议加强管理、优化施工工艺、提高施工人员素质,以确保施工安全。
建筑生产安全现状建筑生产安全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所遵守的一系列安全标准和规范,以保障施工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然而,建筑生产安全的现状并不容乐观。
我将在下面从事故频发、安全管理不到位、人员培训不足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建筑工地的事故频发。
由于施工工程的特殊性质,建筑工地的事故发生率相对较高。
造成事故的原因多种多样,例如设备设施不符合安全要求、施工人员操作不当以及施工方对安全意识的不重视等等。
这些因素导致了很多的伤亡事故的发生,严重威胁到了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其次,安全管理不到位问题也屡见不鲜。
在很多建筑工地上,安全管理措施不够完善或者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首先,施工方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导致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不到位。
其次,监理单位对施工现场安全的监管不严格,没有对施工方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容易出现疏漏。
安全管理不到位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建筑生产安全现状的不容乐观。
再次,建筑施工人员的培训不足也是存在的问题之一。
建筑施工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风险,要求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然而,实际情况是很多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缺乏必要的安全技能。
这会导致施工人员在操作中容易出现错误,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
为了改善建筑生产安全现状,我们应当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监管力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建筑工地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安全管理的监督,确保施工方严格执行相关安全规定。
其次,加强安全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可以通过组织安全培训班,提供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最后,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
可以通过举办安全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建筑施工安全的知识,让公众参与到建筑安全的监督中来。
综上所述,建筑生产安全现状确实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事故频发、安全管理不到位和人员培训不足等等。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我们应当加强监管力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并加强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
关于2023年全国建筑业安全生产形势的通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今天向大家通报一下2023年全国建筑业安全生产形势。
建筑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建筑业的特殊性质,安全生产问题一直是我们面临的重要挑战。
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建筑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首先,我想给大家汇报一下2023年全国建筑业安全生产的总体情况。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建筑业事故数量出现了下降趋势,但事故的严重程度有所上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仍然较大。
具体数据如下:全国共发生建筑业事故318起,造成死亡人数达到142人,受伤人数为386人,直接财产损失达到5亿人民币。
这些数据表明我们在建筑业安全生产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一些导致建筑业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首先,一些企业存在安全投入不足的问题。
虽然政府对建筑业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一系列规定和要求,但一些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投入。
其次,技术工人素质不高,安全意识淡薄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另一个原因。
部分建筑工人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安全生产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随意处理和运用工具设备,纵容自身安全隐患。
此外,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监管力度不够是事故发生的主要背景。
一些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在建筑业施工现场的监管工作中存在一定的盲区,未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问题。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升人员素质,推动建筑工人安全意识的提高。
政府应该加大对建筑业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安全教育培训机会,并加强对建筑工人的监管和考核,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其次,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
建筑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力度,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政府和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管,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建筑业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与对策建议(最新版)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建筑业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与对策建议(最新版)摘要: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2007年全国建筑业完成总产值50018.62亿元,同比增长20.35%。
建筑安全生产工作是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事故多发,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从中暴露出的安全生产问题十分突出。
本文综合大量的翔实数据,对事故类型、事故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安全监管,有效遏制事故发生,实现建筑业安全发展的六条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建筑施工城乡统筹安全监管一、建筑业安全生产形势分析2007年全国建筑业共发生伤亡事故2278起,死亡2722人,同比增加48起,上升2.2%,死亡人数增加176人,上升6.9%(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安全事故840起,死亡1011人,同比下降5.4%和3.53%。
其中,较大以上事故38起,同比下降2.5%;死亡159人,同比上升8.9%)。
其中,发生较大事故96起,死亡357人,同比减少7起,下降6.8%,死亡人数减少26人,下降6.8%;发生重大事故5起,同比增加4起,上升400%,死亡55人,同比增加44人。
发生特别重大事故2起,死亡99人,同比增加2起、99人。
建筑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工矿商贸企业总数的19.18%和19.60%。
国内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
2010年我国建筑业完成产值95206亿元,同比增长10.3%。
在建筑业持续高速增长的条件下,各地、各部门和各建筑施工企业,仔细贯彻、关于平安生产的一系列重大部署,深化建筑施工平安隐患排查治理和专项整治,加强平安监管体系和制度建设,加大平安监管工作力度,有效保障和促进了建筑业的平安进展,但建筑事故多发,平安形势依旧严峻,平安生产问题仍旧非常突出,为促进建筑平安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落实平安生产“隐患治理年”的各项要求,当前我们必需综合、深化分析建筑平安生产形势和事故多发的成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和建议,以事故教训推动工作,消退事故隐患,防范事故发生,保障平安生产。
平安管理是工程建设中必不行少的一个环节,也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广义的工程平安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工程建筑物本身的平安,即质量是否达到了合同要求、能否在设计规定的年限内平安使用,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本身的平安,二者缺一不行;另一方面则是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人员的平安,特殊是合同有关各方在现场工作人员的生命平安。
在国内、国际上平安生产管理水平和平安科技水平提高很快,我国的平安生产状况与工业发达相比还有肯定差距,平安生产形势依旧很严峻。
建筑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虽然近年来伤亡事故率呈下降趋势,但重大伤亡事故仍时有发生。
平安事故一旦发生对企业的影响巨大,若有伤亡事故,则企业不仅仅在声誉上损失巨大,而且也会有巨大的经济损失。
现在平安生产主要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个方面,首先,企业在平安管理方面投入不足,企业的平安管理的认知度不足,在平安管理方面的重视不够。
对于现在许多的建筑企业来说,平安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不高,对于建筑行业来说,更重要的是成本、质量、进度中的进度指标,特殊是对于一些工程,由于进度缘由,平安管理被忽视,导致平安事故频发。
其次,管理体制存在漏洞,管理方式粗放,责任主体未起到应有的平安管理和监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