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第五单元第二章_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复习学案人教新课标版03973(可编辑修改word版)
- 格式:docx
- 大小:29.57 KB
- 文档页数:5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p28-43)1、运动概念:运动就是动物产生的动作。
运动是动物区别于其它生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动物的行为概念:动物所进行的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
动物行为常表现为运动。
运动有多种方式:蚯蚓蠕动,鱼游泳,鸟和昆虫飞行、哺乳动物行走、奔跑、跳跃等。
动物的运动具有一定的结构基础。
2、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p28-29)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组成的。
肌肉由肌腱和肌腹组成;骨骼由骨和骨连接组成;骨由骨膜、骨质、骨髓组成。
※※3、请在右图中指出关节头、关节囊、关节腔、关节窝和关节软骨的位置。
能活动的骨连接叫关节,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组成。
肌腱和肌腹构成的肌肉。
肌肉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
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 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4、骨、关节、肌肉的协调配合作用产生运动(p30-31)⑴、骨位置变化产生运动,骨位置变化要靠骨骼肌的牵引。
肌肉两端一般连接在两块骨上。
⑵、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⑶、运动不仅需要运动系统的参与,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
运动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发达的运动能力,利于动物觅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5、动物的行为有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攻击行为等这些行为分为:①、先天性行为:生来就有,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
如育雏、公鸡打鸣、吮吸、眨眼、排便排尿②、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如说话、写字、大山雀喝牛奶、鹦鹉学舌。
6、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联系:(P32)先天性行为是一些简单的,出生就必不可少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不断适应环境通过学习和生活经验而获得的行为。
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基础之上的,比先天性行为更高级的行为。
先天性行为能满足生物基本生活的需要;学习行为能提高生物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世界上能飞行的动物有、、。
2、世界上鸟类有____ 多种,飞行使鸟类扩大了_______,有利于___和____后代。
3、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方式相同,都是,受精方式不同:两栖动物的受精方式是,鸟类的受精方式是。
明确目标点拨引导引导学生进行记忆巡回指导通过课件进行学习目标的达成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展现提升讲解交流自学指导自学探究一):阅读课文20页并思考问题1、世界上能飞行的动物有、、。
2、世界上鸟类有____ 多种,飞行使鸟类扩大了_______,有利于___和____后代。
二、合作探究阅读课本20-23页,并接合实际回答鸟类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1、利用课本中图、文资料进行小组讨论:鸟的外形与翅膀与鸟的飞行有什么关系?2、观察课本中鸟的胸肌和骨骼,联系生活实际,你会作出怎样的推测?3、①读“有关鸟类消化资料”你能得到什么?②通过“鸟与人的心脏大小及心博次数”的比较,你知道了什么?4、读资料3,①说明气囊的分布特点及意义。
②理解什么是双重呼吸呼吸过程。
巩固练习1、家鸽胸部的骨很突出,其作用是()A、减少空气的阻力B、维持身体平衡C、减轻体重D、附着发达的胸肌2、下列不属于鸟类气囊作用的是()A、进行气体交换B、散热降温C、降低身体的比重D、减小飞行时内脏之间的摩擦3、鸟类与其它种类动物最主要的区别是()a、体表有羽毛b、前肢变为翼c、用肺呼吸并用气囊辅助呼吸d、心脏四腔e、体温恒定A、a b cB、 b d eC、 a c eD、 c d e4、家鸽骨骼的特征是()A、骨厚而坚固B、薄而轻,长骨中空C、骨厚而轻D、长骨较厚,骨髓发达5、鸟类最发达的肌肉是( )A、后肢肌肉B、两翼肌肉C、胸肌D、颈肌中考链接(1)福娃的造型依次融入了鱼、大熊猫、奥林匹克圣火、藏羚羊、燕子的形象。
其中,用鳃呼吸的动物是,用肺呼吸的动物是,“晶晶”和“迎迎”的繁殖和哺育后代的方式与人类相似,具有__________的特征,因而属于哺乳动物。
八年级生物上册5.2《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生物上册5.2《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生物上册5.2《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一、复习目标1、掌握动物的运动、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的有关知识。
2、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完成有关的练习题二、复习重点掌握动物的运动、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的有关知识。
三、复习难点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完成有关的练习题四、复习过程(一)、投影出示复习目标。
(二)、投影展示复习提纲: 1、动物是怎样运动的?2、什么是先天性行为?什么是学习行为?3、如何区别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4、什么是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有哪些特征? 5、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有哪些方式?(三)、指导学生自学要求学生依据复习提纲阅读课本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解决提纲中的问题。
(四)、学生自学完毕后交流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适时点评,并将本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1、动物的运动是由于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完成动作都需要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当然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
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分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形成生来就有的本能不是生来就有的,在成长过程中形成获得途径由遗传物质控制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适应性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进化趋势无脊椎动物主要的行为方式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在它们的全部行为活动中所占比重也越大3、社会行为是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一、教学目标1.描述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
2.概述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3.概述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二、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肌肉、关节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理解运动对动物生存的重要意义。
难点:理解肌肉、关节与骨的协调配合。
三、教学准备视频资料、2008年奥运会图片、新鲜鸡翅、制作关节的材料、自制课件四、引入新课播放动物运动的录像片,并出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运动健儿的图片,督促学生仔细观看,思考以下问题:1.动物有哪些运动方式?2.动物的运动跟哪些结构有关?观察、思考。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五、探究新知一、运动系统的组成1.关节的结构设疑:如果人的肘、肩、膝等部位不活动,运动情况会怎样?关节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它有哪些适于运动的特点呢?下面我们来解剖并观察鸡翅关节。
2.骨骼肌的结构展示骨骼肌结构的动画并提出问题:运动中牵拉骨完成运动的结构是什么?3.骨骼肌在骨上的着生情况制作肘关节的模型,探究骨骼肌的着生情况和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关系。
二、运动的产生——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1.播放屈肘和伸肘的动画,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在运动的产生过程中,骨、关节和肌肉是怎样相互协调配合的。
教师总结运动的产生过程: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2.教师提出问题:动物只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运动吗?如果不是,还有哪些方面的参与呢?解剖和观察鸡翅关节,讨论并总结关节的结构。
观察、思考、讨论。
制作肘关节模型。
加深理解骨骼肌、骨和关节的协作关系。
讨论、总结。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由“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
通过模拟实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概括总结和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探究新知三、动物运动的意义播放各种各样具有一定目的的运动,提出问题:动物的运动对动物有哪些意义?教师总结:动物通过各种运动,能够有效地获取食物和逃避敌害。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复习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课时:两课时课型:复习课学习目标记忆第二章重点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识过关。
时间分配导课分、自学分、交流展示、深化分、巩固分钟学习流程学案(学习过程)导案1、动物行为: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动物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2、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其中关节包括关节面(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面上有关节软骨,减少摩擦关节的结构: 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提供运动的动力、脱臼:剧烈冲击导致关节头从关节窝里脱出、3、骨骼肌: 骨骼肌中间较粗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一块骨骼肌两端的肌键总是绕过关节附着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关节和肌肉的正确连接: 答案:B、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4、骨骼肌在运动的协调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处于舒张,状态提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处于收缩状态这些事实说明,在运动时,各组肌肉是相互协调相互配合、5、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运动的意义: 利于动物觅食、避敌、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6、、动物的行为:动物行为多种多样,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按照行为的获得方式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鸟类的育雏行为、蜜蜂采蜜、老鼠打洞等、 (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做算术、海豚表演、猴做花样表演等、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意义: 先天性行为:可以使动物存活不死;学习行为可以使动物更好地适应环境、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越能适应复杂环境、同样,环境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越多、7、社会行为的特征:(1)有组织 (2)有明确的分工 (3)有的群体中有等级、常见动物:蚂蚁、蜜蜂、白蚁、猴、狒狒、大象白蚁:蚁后---产卵; 蚁王---与蚁后交配; 工蚁---觅食筑巢照料幼蚁等兵蚁---保卫8、信息交流:群体中分工合作的必要条件是群体内部的信息交流、信息交流的方式: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蝶娥类昆虫还可以向空气中释放性外激素来通讯、情景导入(略)学生30分钟背诵,10分钟互相检查,并通报结果。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一节动物的运动(PPT1)教学目标1.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描述运动系统的组成及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
3.说出运动对生物生存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动系统的组成及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
难点: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各种动物行为的图片,讨论交流动物行为的概念。
(PPT2)教材导学自主学习1.学生活动一:阅读分析教材,结合教材示意图完成学生用书中的问题。
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做好记录)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
(PPT3)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
合作探究点拨升华学生活动二:学生探究问题。
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的问题。
探究点一观察与思考:观察剖开的哺乳动物的关节,对照关节示意图,观察关节的结构。
讨论:(PPT4~6)(1)骨、关节和肌肉在结构上有什么关系?(2)关节对骨的运动有什么意义?(3)蚯蚓体内有肌肉,但是没有骨骼,这是它不能快速运动的原因吗?探究点二骨、关节和肌肉是怎样配合完成运动的?(PPT7~9)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答案,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运动产生的过程是怎么样的?运动只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吗?(PPT10、11)教师点拨:(1)骨、关节和肌肉在结构上是相连的,骨与骨通过关节相连。
关节使骨的运动更加灵活。
(2)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运动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需要能量的供应,以及其他系统的配合。
神经系统:控制运动,提供运动的指令。
消化系统:提供肌肉收缩所需的能量。
呼吸系统:提供能量利用和转化时需要的氧。
循环系统:运输氧和养料,排除废物。
对探究活动中的学生给出恰当的评价。
(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知识梳理 归纳整合1.学习本节课后,学生回顾:你知道了什么?会解决什么问题?还想了解什么?2.根据学生回答,梳理本节知识。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暑期教师培训的构建概念图,大胆走进课堂。
以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整合归纳能力为主要目标,让学生构建概念图,以达到复习本章的目的。
首先是自主学习环节:细读课本第二章,自主浏览复习内容,然后个体自主构建概念
化、条理化、结构化。
在这个自主构建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之间内在联系领悟不太好。
接
合作完善概念图。
再展示完善后几个小组的概念图。
这一环节让学生展示并解释自己理解
完善的概念图,让学生来评价,让学生真正理解构建概念图的意义。
小结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和困惑,最后知识应用达标检测反馈。
知识目标:
导
不要求学生识
统化、条理化、。
小
通过生生互动,
2。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一节动物的运动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我能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我理解肌肉、关节的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重点)3 我能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预测难点)【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本内容,独立完成以下问题。
)1、右图为关节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写各部分名称:① ② ③ ④ ⑤ (2)运动时能减少两骨之间摩擦并缓冲两骨之间撞击力的是〖〗把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的是〖〗。
(3)我们常说的脱臼是指〖〗,从〖〗中脱出来。
(4)请写出人体的3个关节:① ② ③2、下图是肌肉协作完成一个动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A图表示的是动作B图表示的是动作(2)图中1是指,图中2是指(3)在A图和B图所示的动作中,1的状态分别是和;2的状态分别是和(4)A图和B图表明肌肉协作完成一个动作的基本情况,它说明,一个动作的完成至少需要以组上的肌群相互配合。
(5)1、2能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动作是在系统的支配之下。
人在完成屈肘和伸肘动作时,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系统、系统和系统等的配合。
【合作探究】(要求:小组合作10分钟,再交流展示)1、上图是一位同学用两片长方形的木板①②、两条松紧带③④和一颗螺丝⑤制作的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模型,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①②相当于两块,③④相当于,⑤相当于。
(2)图中虚线箭头表示④处于状态,此时③应当处于状态。
(3)图中③、④两条松紧带的两端都分别连在①、②两块木板上,这相当于骨骼肌两端的绕过关节附着在不同的骨上。
(4)如果⑤表示肘关节,则此过程表示动作。
【学生小结】【达标检测】(独立完成下面的题目,检验自己的成果)1、下列有关人体骨骼肌的叙述,错误的是()A受刺激时能收缩 B 所受到的刺激多为神经传来的兴奋 C收缩时需要能量 D 一块骨骼肌能独立地完成运动2、下列关于骨骼肌对骨的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 骨骼肌既能牵拉骨,又能推开骨 B 骨骼肌不能牵拉骨,又不能推开骨C 骨骼肌不能牵拉骨,只能推开骨 D 骨骼肌只能牵拉骨,不能推开骨3、脊椎动物的四肢,有许多可以使运动更加灵活的结构是()A 肌肉 B骨 C 关节 D 皮肤4、当我们做屈肘动作时,相关肌肉的舒缩情况是A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 B 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张 D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5、人体完成一个动作的顺序,正确的是①骨骼肌收缩②肌肉附着的骨受到牵拉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A ②①③B ②③①C ①②③D ③①②6、哺乳动物的运动仅靠运动系统不能很好地完成,还需要参与的是()A 神经系统 B 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C 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 D 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反思】1、学到的知识是:2、没能掌握的知识是: 自我评价:☆☆☆☆☆ 组长验收:教师评定:。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一、知识再现1. 关节的构造包含: 、 、 、2.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和构成。
3. 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两头较细的乳白色的部分叫,后者可绕过连在不一样的骨上。
一组肌肉的两头附着在 (填“一块”或“不一样”)的骨上。
4.骨的地点变化产生运动,但骨自己 (填“能”或“不可以”)运动,骨的运动要靠的牵拉。
5.人体任何一个动作,都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理,当骨骼肌受 传来的刺激缩短时,就会牵动骨绕着 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6. 屈肘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 ;伸肘时,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可见一个动作的达成起码需要组肌肉的协分配合。
7. 动物的行为: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益于它们 和 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
8. 动物行为的分类:按行为的目的可分为 行为、行为、行为、 行为等。
按行为的门路可分为行为和行为两种种类。
行为是行为的基础。
9. 先本性行为是动物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决定的行为。
学习行为是在的基础上,经过的作用,由和学习而获取的行为。
10.社会行为的特征是:集体内部形成;成员之间有;有的集体中还有。
如拥有社会行为的狒狒集体中,“领袖”在集体中优先享有 和等特权,同时负责指挥集体行动。
11.动物的 、、都能够起到传达信息的作用。
12.知识网络先本性行为骨达成产生关节协分配合行为 学习行为运动肌肉社会行为1二、当堂考试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大吊车可活动的部分相当于动物的( )A.骨B.骨骼C.肌肉D.关节2.以下骨、关节、肌肉模式图中正确的选项是( )3.以下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蜘蛛结网B.蜜蜂采蜜C.母鸡孵卵D.公鸡会绕道取食4.以下属于先本性行为的是( )A.母狼在哺乳期失掉幼崽后,能培育人的婴儿B.白鳍豚能进行投篮表演C.被蜜蜂蛰过的猕猴不再取食蜂蜜D.幼猩猩用树枝从洞中取食白蚁5.在菜青虫的取食行为研究中,要从卵开始进行隔绝饲养是为了()A.清除后天学习要素的影响B.证明是后天学习形成的C.卵比较好饲养D.卵有传染性6.对于“小鸟喂金鱼”案例的正确表达是()①是先本性行为②是学习行为③是生殖行为④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⑤是由环境要素决定的A.①③④B.②⑤C.②③④D.①⑤7.乌贼碰到危险逃生时会开释墨汁形成“烟幕弹”,这类行为是()A.取食行为B.防守行为C.后本性学习行为D.向伙伴发出信息的通信行为8.体操运动员能在均衡木上运动自如,此中起控制和协调作用的系统是()A.运动系统B.神经系统C.消化系统D.呼吸系统29.以下哪一项不是动物间的“通信”( )A.狗的“尿”B.羊身上的气味C.夏季狗吐舌头D.青蛙的喊声10.骨骼肌中间的部分叫( )A.肌腱B.肌腹C.神经D.关节11.学校运动会上,发令枪一响,同学们如离弦之箭向前你追我赶,以下对此运动描错误..的是( )A.有多组肌群参加了运动B.是遇到体内神经刺激而产生的C.需要人体的多个系统亲密配合D.只有运动系统参加了运动12.蚯蚓的运动速度很慢,此中一个重要的原由是( )A.没有肌肉B.没有足C.没有骨骼D.体温不恒定13.人体某些骨骼肌瘫痪并逐渐出现萎缩现象,最直接原由是( )A.缺少锻炼B.肌细胞得不到营养C.没有血液供给D.支配该肌肉的神经受损14.以下哪项不动物的行为( )A.大雁南飞B.雄鸡报晓C.家燕筑巢D.鸟的心脏跳动15.在正常状况下,当手指尖无心中触到高温物体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活动是( )A.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缩短B.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C.肱二头肌缩短和肱三头肌舒张D.肱二头肌舒张和肱三头肌缩短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以下图示关节的构造模式图,请据图回答:⑴当骨骼肌遇到刺激而缩短时,就会牵动环绕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运动。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复习学案)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
2.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3.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了解它们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4.社会行为的特征以及群体内的信息交流。
<二)能力目标:进一步掌握探究的方法来研究生物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对的动物生存的意义。
二、复习摘要:
解读:蜜蜂跳舞是工蜂生来具有传递信息的一种“语言”;蜘蛛结网的技巧是与生俱来的;将雌雏鸡与老母鸡隔离,长大后照样会交配、产卵、育雏,这说明A、B、C三种行为都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而小狗算加法是在后天的尝试中获得的行为,是后天学习行为。
答案:D
例3 关节的什么结构既能减少运动时关节面的相互磨擦,又能缓冲运动时的震荡< )
A、关节囊分泌的滑液
B、关节软骨
C、韧带
D、关节囊
解读:关节软骨表面有滑液,所以能减少运动时关节面的相互磨擦,与关节的灵活性相适应。
除此之外关节软骨还具有一定的弹性,所以它还能缓冲运动时的震荡。
答案:B。
点评:使关节牢固的结构有:关节囊内有韧带,韧带外有肌肉包围。
使关节灵活的结构有
:关节头和关节窝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既可减少运动时的磨擦,又可缓冲动物时的震荡
;关节腔内有滑液,也可减少磨擦。
例4 下列属于动物间通讯的是 < )
①兔子逃跑时竖起尾巴②鸟类在逃跑时发出鸣叫声
③动物筑巢④蚂蚁外出时用分泌物来标记路线
A ①②④B。
③④C。
①②D。
①②③④
解读:①是靠动物在传递信息,②是靠声音在传递信息,④是靠气味在传递信息,动物筑
巢不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答案:A
基础训练:
1.一个具有社会行为的群体中,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这是社会行为的重要特征。
2.营社会生活的动物,是比较高等的动物,社会生活使它们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维持个
体和种族的生存。
3.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某些昆虫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可以诱杀农业害虫,被引诱来的
是雄虫。
4.俗语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说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通过遗传
和自然选择进化来的。
5.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上看,可以将动物的行为大致分为两大类: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是动物的一种先天具备的非条件反射。
学习行为则是
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属于条件反射。
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结果越复杂,行为越复杂,在动物的全部行为活动中,学习行为
所占比例越大,适应环境能力越强。
6.哺乳动物具有发达的运动能力,有利于觅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7.动物行为的产生主要受神经系统的控制,也受激素的控制。
二者共同协调,相辅组成。
8.下列各项中,属于骨骼的是<A)
A 手骨
B 股骨
C 肋骨
D 椎骨
9.提一桶水上楼,这时手臂上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分别是:< A)
A.收缩,收缩B.收缩,舒张
C.舒张,收缩D.舒张,舒张
10.使肱三头肌附着在骨上的结构是<A)
A.肌腱B.肌腹
C.神经D.血管
11.人体完成某一动作,骨骼肌收缩舒张的情况是:< D)
A.只有一块骨骼肌收缩B、只有一块骨骼肌舒张
C、收缩和舒张的骨骼肌各有一块
D、收缩舒张的骨骼肌均有多块
12.屈肘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
A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B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C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D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13.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B )
A骨骼肌的组成包括中间的肌腱和两端的肌腹两部分
B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C动物的运动只靠动物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来完成
D所有动物体内都有骨骼
14.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D)
A.蚯蚓B.大山雀C.马D.黑猩猩
15.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控制因素是<C)
A.环境因素B.后天“学习”所得
C.遗传物质D.亲代训练
16.<2005·宜宾会考)下列哪种行为属于动物的学习行为<D)
A.刚出生的小袋鼠爬到母袋鼠的育儿袋中吃奶
B.小鸟在池边喂鱼
C.蜜蜂筑巢
D.小鸡绕道取食
17.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A)
A.蚂蚁搬家、大雁南飞、孔雀开屏
B.猫捉老鼠、尺蠖拟态、鹦鹉学舌
C.蜘蛛结网、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D.狗辨主客、黄牛耕地、老马识途
18.有一些鱼类有趋光性,渔民常利用灯光引诱这些鱼类。
鱼类的趋光性是一种<A )
A先天性行为B后天性行为
C攻击行为D繁殖行为
19.下列属于动物社群行为的是<C)
A母鸡带领小鸡觅食B山洞里居住着一群蝙蝠
C蜂王依靠工蜂喂养D草原上共同生活着大量食草动物
20.关于动物先天性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见于所有动物B生来就有的行为
C是可遗传的D在同种动物的不同个性间有不同表现
21.我国古籍《草木疏》上说“蝗类青色,长角长股,股鸣者也。
”,说明动物能通过<A)
来传递信息。
A、声音
B、气味
C、动作
D、语言
22.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一连几个星期总是给鱼池里浮到水面求食的金鱼喂它捕来的
昆虫,就像喂自己的雏鸟一样,这属于<A)。
A先天性行为B后天学习行为C取食行为 D 帮助行为
23.在一群阿尔卑斯狒狒组成的“等级社会”中,下列关于“首邻”狒狒的叙述不正确的
是<C)
A.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B。
优先选择筑巢场地
C.首领狒狒一般为雌性D。
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
提高训练:
24.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疾病。
患者关节腔内大量积液并伴有肿胀疼痛,那么其病变部位应在下列哪个结构上<C )
A、关节面B关节软骨C关节囊 D 关节腔
26.螳螂是一种肉食性昆虫,在食物严重缺乏时,有雌虫吃雄虫的现象,这种现象的生物
学意义是<D)
A雌虫凶猛B雌虫有食雄虫的习惯
C雄虫过剩D有利于种族延续
27.蚁群中的工蚁整天忙忙碌碌搬运食物的行为属于<D)
A.后天性的防御行为和贮食行为
B.后天性的社群行为和节律行为
C.先天性的防御行为和节律行为
D.先天性的社群行为和贮食行为
28.将带有坐骨神经的青蛙的腓肠肌吊起,用电流刺激引起收缩,这一反应说明肌肉具有<C)A应激性B传导功能C收缩性D自动调控功能
29.做踢足球动作时,下列肌肉的状态是( B >
A.臀大肌收缩,股四头肌收缩
B.臀大肌舒张,股四头肌收缩
C.臀大肌收缩,股四头肌舒张
D.臀大肌舒张,股四头肌舒张
30.已知肩关节由肱骨、肩胛骨和锁骨构成,则它的关节面是<C)
A一个 B 两个C三个D四个
31.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偷喝了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幼小的黑猩猩能模仿成年黑猩猩,会利用一根
蘸水的树枝从洞穴中钓取白蚁作为食物;成年黑猩猩会利用经验来解决问题,当香蕉被挂
在高处,徒手拿不到时,黑猩猩会把几个木箱子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这
些例子可以说明<D)
A.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
B.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C.动物越高等,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也越强
D.上述三个选项都正确
32.实验人员想了解新孵化的鸟类是怎样获得对它们母亲的情感的。
他们选择了6只刚孵化
的小鸭。
小鸭①、②、③刚孵化出来就被从它们的出生地移走了,使它们没有见到自己的
母亲。
小鸭④、⑤、⑥还和它们的母亲在一起。
实验人员给小鸭①、②、③展示了一个气球,同时放母鸭叫的录音,经过若干天后,实验
人员发现小鸭①、②、③模仿母鸭的行为并随时跟随在气球左右。
请选择:
⑴小鸭①、②、③的行为发展过程可以用下列哪个术语描述:(D >
A先天行为B条件反射C本能D学习行为
⑵小鸭④、⑤、⑥最好被称为(B>
A实验模型B对照组 C 实验组D一个变量
⑶如果不是把小鸭①、②、③放在气球周围并放母鸭叫的录音,而是将它们放在一只猫的
周围并放母鸭叫的录音,则小鸭①、②、③:(D>
A它们可能吓唬其他鸭子B它们将失去繁殖能力
C它们会发出类似猫的声音 D它们会认为猫是它们的母亲
33.根据上图回答下列有关关节的问题:
(1)图中的④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其内壁可分泌滑液。
<2)<①)关节头和<③)关节窝表面覆盖有一层光滑的<②)关节软骨,可以增加关节运动时的灵活性,并可缓冲运动时的震荡。
申明:
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