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范文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10
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被广泛用作人类和动物的食物,以及工业原料。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玉米生产也在不断提高,其中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应用对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播种阶段在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中,播种是玉米种植的第一步。
传统的播种方法是人工播种,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错。
而采用机械化播种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播种效率和准确性。
机械化播种技术主要包括玉米播种机和玉米种子处理技术。
玉米播种机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可以一次性完成播种和施肥,大大提高了播种的效率和准确性。
而玉米种子处理技术则可以提高种子的萌发率,从而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二、田间管理阶段在田间管理阶段,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主要包括植保机械和施肥机械。
传统的农作物管理方式是通过人工除草和施肥,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对农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
采用机械化植保技术可以大大提高除草和喷药的效率,而且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环境。
而施肥机械则可以根据土壤的条件和作物的需求,精确施肥,避免了浪费,并且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损害。
三、收获阶段在收获阶段,传统的玉米收割方式是人工收割,效率低下,而且容易损坏玉米。
而采用机械化收割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收割效率,减少损耗,并且可以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和土壤的条件,选择适当的收割时间,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玉米收割机,包括玉米联合收割机、玉米剥皮机等,这些机械化收割设备可以根据农田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收割方式,提高了收割的效率和质量。
四、后期处理阶段在后期处理阶段,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主要包括玉米干燥机、玉米脱粒机和玉米贮存设备。
传统的后期处理方式是通过人工晾晒和脱粒,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影响后期处理的效果。
而采用机械化后期处理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玉米的干燥和脱粒的效率,并且可以避免天气对后期处理的影响。
机械化贮存设备可以保持玉米的质量和新鲜度,防止玉米发霉和虫害。
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全球最受欢迎的农产品之一。
玉米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耐寒性,适合在世界各地生长,因此成为了人们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主要食物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玉米的生产方式也日趋机械化。
机械化生产不仅能够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还能够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在玉米生产的全程中,机械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本文将就玉米生产的全程机械化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播种阶段机械化播种是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第一步。
传统的玉米播种方式是人工播种,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而采用播种机械化之后,不仅可以提高播种的效率,还可以保证播种的密度和均匀性。
播种机械化主要分为直播和整地播种两种方式。
直播是指在未经耕种的土地上直接播种玉米,这种方式能够节约更多的时间和人力,适合于大面积的玉米种植。
整地播种则是将种子直接撒播在经过犁地和耙地的土地上,这样可以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和生长速度。
二、田间管理阶段在玉米生产的田间管理阶段,机械化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施肥、灌溉、除草和植保都可以采用机械化的方式进行。
施肥机械化可以保证肥料的施放准确,避免了人工施肥的误差。
灌溉机械化则可以提高水的利用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采用机械化的方式进行除草和植保,不仅可以避免农药对人体的危害,还可以避免农药的过量使用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
机械化的田间管理方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提高了玉米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收获和加工阶段玉米的收获和加工是整个生产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
传统的收获方式是人工收割,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造成玉米的损耗和浪费。
而机械化的收获方式则可以大大提高收获的效率和质量。
目前,玉米的收获主要采用玉米收获机进行,这种机械化设备不仅可以实现玉米的连续、高效收割,还可以避免玉米的秸秆和玉米粒的混合,提高了玉米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机械化的玉米加工设备也能够将玉米的加工过程变得更加高效和环保,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因其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动物饲料、工业原料等领域,所以其种植和生产工艺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特征。
本文将从土地准备、播种、施肥、除草、灌溉、收获、贮藏等方面来探讨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所带来的优势和意义。
土地准备是玉米生产的第一步。
传统的土地准备是通过耕地机和犁进行翻耕和犁地,费时费力且效率低下。
现代机械化玉米生产中,可以利用拖拉机配合耕地机、耕田机和深松机等设备进行土地整理和深松,这样可以更好地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地肥力和透气性,为玉米的生长提供更加良好的条件。
播种是玉米生产的关键环节。
传统的手工播种虽然可以控制播种量,但效率低下,播种不均匀。
而机械化播种可以通过播种机、精密播种机等设备进行自动播种,使得种子的均匀播种和密度控制更加准确,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和播种质量。
施肥和除草是玉米生产中的关键环节。
传统的施肥是通过人工手动撒播,效率低下且难以控制施肥量。
而在机械化生产中,可以利用喷雾式施肥机、膜下滴灌施肥器等设备进行精准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准确控制施肥量,避免了浪费和环境污染。
利用除草机、除草剂等设备可以有效地控制杂草的生长,避免杂草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灌溉是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灌溉方式是依靠人工浇灌,不仅费时费力,且很难做到精准浇灌,导致水资源的浪费。
而在机械化生产中,可以利用滴灌管、喷灌设备等进行自动化灌溉,可以根据土壤湿度和作物需求进行精准灌溉,节约水资源,提高灌溉效率。
收获和贮藏是玉米生产中的最后步骤。
传统的玉米收获是依靠人工收割和晾晒,效率低下且易受天气影响。
而机械化收获可以利用玉米收获机、玉米脱粒机等设备进行自动化收割和脱粒,大大提高了收获效率和质量。
在玉米贮藏方面,可以利用玉米干燥机、玉米贮仓等设备进行自动化贮藏,有效防止玉米潮湿发霉等问题,保证了玉米的质量和保存期限。
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并减少劳动力成本,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本文将从地面准备、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方面介绍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首先是地面准备。
玉米的机械化生产技术一般从地面平整开始。
通过使用土壤平整机或铧式平地机,可以将地面的坑洞、高低起伏等不平整的地表处理平整。
然后使用玉米专用旋耕机,将地面进行耕翻和松土,好让种子发芽生长。
接下来,用除草机或采用化学草剂进行除草处理,有效地减少了杂草对玉米生长的竞争,提高了玉米的生长效果。
其次是种植管理。
玉米的机械化种植管理主要包括播种和追肥。
播种通常采用玉米粒种子机械化播种,能大大提高种植效率。
粒种子机可以将玉米种子按照一定的比例和间距均匀地撒播到地面上,使得每颗种子都有足够的空间和养分来生长。
追肥则可以通过喷施或直接施肥机械化进行,能够根据玉米的生长需求及时进行施肥,并且能够保证肥料的均匀和准确施放。
再次是病虫害防治。
玉米的机械化病虫害防治主要包括病虫害检测和施药。
病虫害检测通常通过机械化的遥感技术来完成,利用无人机或遥感设备对玉米田进行监测和巡视,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情况。
然后,根据检测结果采用机械化的喷药技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机械喷洒设备可以将农药喷洒到玉米植株上,并且能够准确控制喷洒剂量和范围,避免过量使用农药,提高施药效果。
最后是收获。
玉米的机械化收获主要包括玉米切割和玉米脱粒。
玉米切割通常采用联合收割机进行,它可以将整个玉米植株一次性切割下来,大大提高了收割效率。
然后,将切割下来的玉米植株送入脱粒机进行脱粒处理。
脱粒机通过机械的碰撞和摩擦将玉米颗粒和玉米饰皮分离开来,并将颗粒收集到容器中。
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通过土壤准备、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环节的机械化操作,能够大大提高玉米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了人力成本和劳动强度。
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作物之一。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玉米的生产也逐渐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减少了劳动力成本,提高了玉米的质量和产量。
本文将介绍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播种阶段在玉米的播种阶段,机械化技术主要体现在播种机的应用上。
传统的手工播种方式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且容易出现播种不均匀的情况。
而利用播种机进行播种,不仅能够保证播种的均匀性,还能够提高播种的效率。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播种机有单粒播种机和整粒播种机,它们能够根据土壤的情况和种植密度进行精准的播种,大大提高了播种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田间管理阶段在玉米的田间管理阶段,机械化技术主要体现在施肥、浇水、除草等方面。
传统的施肥、浇水和除草工作都需要大量的人工投入,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工作效率低。
而利用施肥机、喷灌机、除草机等机械设备进行田间管理,既能够减少劳动力投入,又能够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利用喷灌机进行浇水,可以根据玉米生长的需要,精确地控制水分的供给,有效地避免了过湿或者干旱的情况。
而利用除草机进行除草,不仅可以减少对玉米的竞争,还能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三、收获阶段在玉米的收获阶段,机械化技术主要体现在玉米收获机的应用上。
传统的玉米收获方式是人工手工收割,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收获效率低,容易造成玉米的损坏和浪费。
而利用玉米收获机进行收获,不仅可以减少劳动力投入,还能够提高收获的效率和质量。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玉米收获机主要有割台收获机和摘穗收获机,它们能够根据玉米的生长情况进行适时的收获,保证了玉米的完整性和质量。
玉米收获机还能够将玉米穗和秸秆进行有效的分离,减少了后续的加工工作,提高了玉米的整体产量和质量。
四、加工与储存阶段在玉米的加工与储存阶段,机械化技术主要体现在玉米脱粒机、玉米破碎机、玉米干燥机、玉米仓储设备等方面。
2021玉米耕整地机械化技术和机械化精密播种技术范文 1概述 玉米生产直接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
玉米全程机械生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对提高玉米生产的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一项重要技术保障。
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主要是指从种到收的各生产环节,要全部都能实现机械化的一项技术措施,主要有:耕整地机械化技术、播种施肥机械化技术、除草施药机械化技术、收获机械化技术等。
2耕整地机械化技术 机械化进行耕地作业,可对土地深耕细整,使土质疏松透气、保水保肥,提高玉米的出苗率,达到苗齐、苗壮的要求,为取得丰收打下基础。
2.1耕整地应达到的农业技术要求 秋季作物收获后要立即对土地进行深耕,22~25cm的耕深最为理想,这样做能使土壤熟化时间延长,更多接受到秋冬的雨雪,起到蓄水保墒、夯实土壤的作用。
如果是早春耕地,耕深不要打破原来的犁底层,作业后应使土壤细碎、地面平整,表土层既要松软度又要有一定的压实度,从而有利于提墒保墒。
2.2机械化耕整地作业方式 2.2.1 翻地作业。
用铧式犁先进行翻地后,再用圆盘耙、钉齿耙耙地,最后用镇压器镇压打平的一种组合式作业方式,主要适用于玉米的平播作业。
翻地作业主要应采用铧式犁,应使作物的根茬翻到土层下面。
铧式犁有牵引犁和悬挂犁,我国目前多数使用悬挂犁,其中悬挂双向翻转犁应用最广泛。
使用双向翻转犁作业,没有开闭垄,作业质量好,能耗低。
悬挂双向翻转犁有1LF-535型、435型、430型和335型。
具体选择时应根据拖拉机动力的大小来选配。
翻地深度应达到20~22cm,深翻耕深应达到25cm以上,耕深要尽量保持一致,允许误差不超过2cm.具体耕深应根据地块的土质、土层、茬口、翻地的时间来确定。
整地。
在玉米播种前对翻地作业后的土壤进行耙地、镇压作业。
采用的机具为圆盘耙、钉齿耙、耢板和镇压器等。
2.2.2联合耕整地作业。
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业机械化技术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手段之一,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作为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玉米的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推广进行探讨,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一、玉米生产现状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居民主要的主食作物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玉米的种植面积以及产量一直保持着较高水平,但是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资源短缺和农村劳动力外流等问题的影响,传统的人工耕种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玉米生产的需求。
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已经成为当前玉米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优势1. 提高生产效率机械化作业能够大大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机械化收获、播种、施肥等作业能够实现快速高效、大面积的作业,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玉米的生产效率。
2. 降低生产成本相比传统的人工耕种方式,机械化作业能够降低劳动力成本,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
采用机械化作业还能够减少因劳动力不足而造成的生产延误,降低了因劳动力短缺而带来的生产风险。
3. 提高产品质量机械化作业能够降低人为因素的干扰,实现作业的自动化、标准化,从而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品质稳定性。
机械化收获能够减少玉米落粒、破损等情况的发生,提高了玉米的质量。
4. 保护生态环境机械化作业能够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降低了对土壤、水质的污染,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采用机械化作业还能够减少因翻地、耕种等作业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情况,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
虽然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具有诸多优势,但是现阶段在我国玉米生产中,机械化程度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是技术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研发水平相对较低,一些新技术、新设备还没有得到普及。
二是使用规模小。
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够高,大多数农民还是依靠传统的手工农耕方式进行玉米生产,机械化作业的使用规模相对较小。
玉米栽培的机械化生产玉米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农民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之一。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玉米的栽培也逐渐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下面是关于玉米栽培的机械化生产的2000字中的部分内容。
一、机械化耕作机械化耕作是玉米栽培的第一步,主要包括犁地、耙地、整地等作业。
过去,农民主要依靠手工劳动进行耕作,效率低下,劳力成本高。
随着农机装备的普及和发展,现在种植玉米可以使用拖拉机、翻耕机、旋耕机等农机进行耕作作业,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减少了劳动力成本。
二、机械化播种机械化播种是玉米栽培的关键环节,对于确保播种的均匀性和密度非常重要。
传统的播种方式是手工播种,工作量大,易产生种子浪费和重叠播种等问题。
而现在,农机可以实现玉米的精确定量播种,大大提高了播种的效果。
现在种植玉米一般采用的是精量播种机,通过机械的方式将种子均匀地撒播在田地上,保证了玉米的生长和开花顺利进行。
三、机械化施肥玉米生长过程中需要施肥来提供养分,确保其正常生长发育。
传统的施肥方式是手工施肥,工作量大且容易造成施肥不均匀的问题。
而现在,农机可以实现玉米的机械化施肥。
现在种植玉米一般采用的是喷雾式施肥机,通过喷雾将肥料均匀地喷洒在玉米的根部,提高施肥的效果,避免了施肥不均匀的问题。
五、机械化收割玉米成熟后需要进行收割,以保证玉米粒的完整性和质量。
过去,农民主要依靠手工劳动进行收割,工作量大,劳力成本高。
现在可以使用玉米收割机来进行机械化收割,提高了收割的效率,减少了人力成本。
玉米栽培的机械化生产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减少了劳动力成本,还提高了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相信玉米的机械化生产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是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的重要举措,推广这项技术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还可以最大限度的为玉米生长创造最佳的生育条件,发挥良种、化肥等生产要素的增产作用,具有明显提高玉米单产的功效。
同时还将有效实现玉米种植的标准化、规模化,继而提高玉米的市场竞争力。
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指在玉米的全部环节中,耕整地、播种、施肥、植保、中耕、收获、脱粒都使用机械作业。
从我旗特点来看,主要包括:机械耕整地、机械精量播种、机械中耕、机械植保、机械收获几个环节,重点以耕、播、收作业为主,综合计算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程度。
一般单项作业平均水平达到85%~90%以上称为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
一、机械化耕整地技术玉米生长需要耕层深厚、结构良好、疏松透气、保水保肥的土壤条件。
机械化深耕细整地,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蓄水保肥能力,是保证玉米苗全、苗齐、苗壮,夺取玉米丰产的基础。
深耕细整地的农业技术要求:深耕应在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进行,使土壤有较长的熟化时间,利于接纳秋冬雨雪,夯实土壤。
一般耕深以22-25cm 为宜。
早春耕地,耕深不能超过原耕层深度,作业后的土壤应细碎、平整,表土层松软并有适宜的压实度,以利于提高土壤湿度。
耕整地作业方式,机械化耕地整地技术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翻地作业,就是以铧式犁、圆盘耙、钉齿耙、镇压器等配套组合进行的作业方式。
这种方式就是先进行翻地,然后进行耙地和耢平。
主要适用于平播作业。
二是联合耕整地作业,就是采用具有旋耕、灭茬、深松和起垄功能的耕整地联合作业机,一次进地完成根茬粉碎、土壤旋耕、耕层松土和起垄作业。
适用于垄上播种。
1、翻地作业翻地作业主要应用的机具是铧式犁,土壤通过铧式犁作业,将根茬翻到下面。
主要有牵引犁和悬挂犁,目前生产中多数使用的是悬挂犁。
采用全程机械化,翻地作业大力推广使用双向翻转犁。
双向翻转犁作业,没有开闭垄,提高了作业质量,减少了耙地时的能源消耗。
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是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的重要举措,推广这项技术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还可以最大限度的为玉米生长创造最佳的生育条件,发挥良种、化肥等生产要素的增产作用,具有明显提高玉米单产的功效。
同时还将有效实现玉米种植的标准化、规模化,继而提高玉米的市场竞争力。
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指在玉米的全部环节中,耕整地、播种、施肥、植保、中耕、收获、脱粒都使用机械作业。
从我旗特点来看,主要包括:机械耕整地、机械精量播种、机械中耕、机械植保、机械收获几个环节,重点以耕、播、收作业为主,综合计算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程度。
一般单项作业平均水平达到85%~90%以上称为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
一、机械化耕整地技术玉米生长需要耕层深厚、结构良好、疏松透气、保水保肥的土壤条件。
机械化深耕细整地,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蓄水保肥能力,是保证玉米苗全、苗齐、苗壮,夺取玉米丰产的基础。
深耕细整地的农业技术要求:深耕应在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进行,使土壤有较长的熟化时间,利于接纳秋冬雨雪,夯实土壤。
一般耕深以22-25cm 为宜。
早春耕地,耕深不能超过原耕层深度,作业后的土壤应细碎、平整,表土层松软并有适宜的压实度,以利于提高土壤湿度。
耕整地作业方式,机械化耕地整地技术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翻地作业,就是以铧式犁、圆盘耙、钉齿耙、镇压器等配套组合进行的作业方式。
这种方式就是先进行翻地,然后进行耙地和耢平。
主要适用于平播作业。
二是联合耕整地作业,就是采用具有旋耕、灭茬、深松和起垄功能的耕整地联合作业机,一次进地完成根茬粉碎、土壤旋耕、耕层松土和起垄作业。
适用于垄上播种。
1、翻地作业翻地作业主要应用的机具是铧式犁,土壤通过铧式犁作业,将根茬翻到下面。
主要有牵引犁和悬挂犁,目前生产中多数使用的是悬挂犁。
采用全程机械化,翻地作业大力推广使用双向翻转犁。
双向翻转犁作业,没有开闭垄,提高了作业质量,减少了耙地时的能源消耗。
翻地作业可选择使用的悬挂双向翻转犁有1LF-535 型、435 型、430 型和335 型。
可根据拖拉机动力的大小选配翻地犁。
翻地应根据地势、土质和土壤的适耕性等条件适时进行。
一般土壤含水量应18-23%,以不起干坷垃和明条为宜。
春翻作业应在解冻层达到耕深要求时进行,秋翻作业在地表冻结5-6cm 深时应停2止。
翻地深度应用根据土质、土层厚度、茬口和翻地时间确定,一般应为20-22cm。
要求深翻的地块耕深应达到25cm 以上。
耕深要一致,耕深误差不超过2cm。
连年耕翻的地块,耕翻深浅应逐年交替进行。
为减少水土流失,建立合理耕层结构,一般不建议连年翻地作业,可每隔3-4 年翻地一次,其它年份可采用深松耙茬或旋耕灭茬联合整地作业。
翻地作业要求耕幅一致,不重耕不漏耕。
耕幅误差不超过10cm。
翻后地表应平整。
土垡要完全翻转,立垡率和回垡率不得超过3%。
地面上的杂草、残株和肥料等要覆盖严密。
翻地作业后要进行整地,就是播种以前对土壤的表层进行耙、耢、镇压的作业。
主要机具有圆盘耙、钉齿耙、耢板和各种镇压器。
耙地要采用对角耙的作业方法,秋天翻地后进行第一次耙地,春天再进行一次。
要求耙深12-15cm。
耙后垄沟台无明显差别,达到地面要平、土壤要细、根茬要碎。
2、深松作业深松是疏松土层而不翻转土层,保持原土层的一种土壤耕作方法。
深松可有效打破犁底层,最大限度地实现土壤耕层与底层的交融,进而实现土壤水气和毛细管的上下贯通,同时更有助于玉米根系的深扎,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养分、水分平衡供给。
另外,深松还可有效接纳、贮存天然降水和冻融雪水并存于地下,从而改善并提高土壤湿度,建立并修3复土壤水库,保证玉米发芽、生育期水分的实时、平衡供给。
机械深松还可彻底解决因降雨所造成的田间地表径流或积水现象的发生,进而减少了雨水冲刷导致的水土流失和作物被淹,也实现了宝贵降水的有效贮存和旱时供给。
深松一般在秋季收获后进行,也可于夏季伏雨前追肥时节进行。
秋季深松深度一般不应低于35cm,以打破犁底层为最低深松深度标准。
对于犁底层坚硬、厚度较大的地块,可分两年度深松作业来完成打破犁底层的目的,第一年深松深度可在30cm左右,第二年增加至35cm 以上,这样即可实现深松作业目的,又可有效降低机车油耗和作业成本,减少机具磨损。
夏季伏雨前季深松,深度一般掌握在25-30cm 之间,并应对垄沟或宽行间进行深松作业,以尽量减少破坏玉米根系和耕层土壤扰动为目的。
3 灭茬旋耕整地作业灭茬旋耕整地作业主要采用耕整地联合作业机来完成,这种机具已经被广泛使用。
这种机具的构成主要由根茬粉碎刀辊、旋耕碎土刀辊、深松铲和起垄犁构成。
这种机具是以旋转刀片为主要工作部件的耕作机具,破土能力强,耕后地面平坦,一次完成根茬粉碎、耕耙碎土、深松和起垄作业。
联合作业机作业应符合要求:根茬粉碎长度应小于5cm,合格率应大于86%。
旋耕深度一般在14-18cm 之间。
深松深度应在25cm 以上。
起垄作业时垄4高应大于12cm。
垄向要直,垄距要保持一致,为保证机械化播种质量提供条件。
二、机械化精密播种技术播种是保证苗全、苗齐、苗壮的重要环节,是关系增产增收的大事。
机械化精密播种可以精确控制播种量、株距和播种深度。
(一)机械化精密播种的农业技术要求1、适时播种,一般情况下,当土壤5cm深处土壤温度稳定通过8℃,含水量在20%左右时即可播种。
砂质土壤可适当提前,低洼地可适当延后播种。
由于种子品种不一、籽粒大小不等,质量差异大,在机械化播种时操作手要随时调整播种量以及株行距的尺寸。
2、精量下种,精密播种理论上要求每穴下种量为一粒,但由于播种机性能、质量及种子形状的差异,无法绝对达到这一要求,为此国家规定合格的精密播种作业标准是,单粒率≥85%,空穴率≤5%,碎种率≤1.5%。
同时,因为种子的发芽率一般在85%左右,所以要保证每亩出苗株数3800-4400株,则每亩投种量应为4500-5200粒,为高产稳产奠定基础。
3、播深准确种子播在耕层土壤中的位置保证在镇压后种子至地表的距离为3-4cm,误差不能大于1cm。
4、株距均匀精密播种要求株距均匀一致,误差量应≤20%。
55、行距一致种子落在种床后的左右偏差要小,以种床中心线为基准,左右偏差不大于4cm,出苗后一条线。
春季农民朋友播种玉米采用的方法多种多样,播种的株行距差异很大。
有的用大型拖拉机进行浅旋播种,行距掌握55-60cm,这种模式最适合机械中耕、收获。
而有的则是人工点播,行距难以掌握,尺寸不一,这样很不利于秋季机械收获。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农机工作人员、操作人员要大力推广机械化标准行距播种,操作手作业前要仔细检查并按规定调整穴距、耧腿距,作业时多观测、精心操作。
同时要细心讲解,让农民朋友认识机械化标准植带来的便捷、高效、增产和利于收获等好处,较快地让他们接受并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去。
6、种肥深施在种下5-8cm、种侧5cm 左右,并尽可能分层施肥。
分层施肥能提高化肥的利用率,上层肥在种子下方3-5cm,占种肥量的1/3,下层肥在种子下方12-15cm,占种肥量的2/3。
生产中多采用二铵或氮磷钾复合肥做口肥,用量50-100kg/k ㎡。
(二)机械化精密播种的实用技术我国使用的精密播种机按排种方式可分为机械式和气力式两种。
现有的各种型号精密播种机都可以一次完成化肥深施、播种、覆土、起垄、镇压等作业。
机械式精密播种机排种器主要有窝眼式、勺轮式和指夹式三种。
主要代表机型2BJG-4 型精密播种机,适应垄距为60-70cm。
一次作业4 行。
6播种机的配套动力为15-37 kw 的中型拖拉机。
气力式精密播种机可分为气吹式和气吸式。
这种播种机播种精度高,种子无破损,可以高速作业。
主要代表机型2BJG-4 型四行气力式精密播种机,主要配套动力为15-37kw 的中型拖拉机。
三、苗带重镇压技术为保证播后种子与土壤紧实接触,减少水分流失,播种后要适时进行镇压作业。
玉米播种后进行适当的镇压,可改善土壤的坚实程度。
在春季干旱多风时减少水分的蒸发,同时还可促进土壤毛细管的形成,调动下部水分不断向上运动,促进作物早出苗、出齐苗、出壮苗。
四、中耕施肥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果,按各地目标产量、施肥方式及追肥用量,在玉米拔节或小喇叭口期,采用高地隙中耕施肥机具或轻小型田间管理机械,进行中耕追肥机械化作业,一次完成开沟、施肥、培土、镇压等工序。
追肥机各排肥口施肥量应调整一致。
追肥机具应具有良好的行间通过性能,追肥作业应无明显伤根,伤苗率<3%,追肥深度6—10㎝,追肥部位在植株行侧10—20㎝,肥带宽度>3㎝,无明显断条,施肥后覆土严密。
五、喷洒除草剂和农药技术化学除草与病虫害防治也称植物保护,目的是把病虫、草害消灭在危害之前。
植保机械主要用于喷洒除草剂和农7药,同时还可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
目前我国喷洒除草剂或农药的主要是喷杆式喷药机。
作业幅宽有15-30m、8-16m、6-8m,分别为大、中、小型拖拉机配套。
喷药机在喷药作业时作业速度要匀速,4级以上风天不能作业。
喷药作业中尽量让喷头离地近些,以免药液损失。
在干旱情况下,要加大兑水量,降低作业速度或更换大流量喷头,以增加药效。
正式作业前要使喷药机压力达到标定值,随着机车驶入随即打开喷头开关,中途停车时要马上关闭喷头,避免喷药过量引起药害,地头转弯时要随着机组驶出地块而关闭喷头。
避免喷药过量引起药害。
六、机械化收获技术玉米机械收获多年来一直是玉米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的瓶颈,近几年这项技术发展较快,玉米联合收获机各种机型基本成熟。
玉米收获机按行走方式可分为背负式和自走式两种。
背负式玉米收获机是将收获机挂接在拖拉机上,与拖拉机形成一体,形式与自走式收获机相近。
其优点是结构紧凑,价格低廉,转弯半径小。
自走式玉米收获机集动力、行走及工作部件于一体,结构紧凑,性能完善,作业灵活,效率高,质量好,但价格较高。
不论是自走式还是联合式收获机,都可以一次完成摘穗、剥皮、集穗、秸秆放铺或秸秆粉碎回收、还田等项作业。
8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农业技术要求玉米收获植行距及作业要求选择合适的联合收获机、青贮饲料收获机型。
玉米收获机行距应与玉米种植行距相适应,行距偏差不宜超过5㎝。
使用机械化收获的玉米,植株倒伏率应<5%,否则会影响作业效率,加大收获损失。
作业质量要求:玉米果穗收获,籽粒损失率≤2%,果穗损失率≤3%,籽粒破碎率≤1%,果穗含杂率≤5%,苞叶未剥净率<15%;玉米脱粒联合收获,玉米籽粒含水率≤23%;玉米青贮收获,秸秆含水量≥65%,秸秆切碎长度≤3㎝,切碎合格率≥85%,割茬高度≤15㎝,收割损失率≤5%。
收割机驾驶员要求机组在进入地块收获之前,必须先了解地块的基本情况:玉米品种、栽种行距、成熟度、果穗下垂及茎秆倒伏情况;地里有无树桩、石块、田埂、水沟、通道等,土壤是否有承载能力,是否需要人工开道、清理地头、摘除倒伏玉米等,针对这些情况,要提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