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新时期 一轮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3.18 MB
- 文档页数:51
必修模块第十单元第2讲基础训练题组(A)一、选择题1.1978年9月,邓小平东北之行时说:“学大庆、学大寨要实事求是。
大寨有些东西不能学,比如他评工记分,一年搞一次,全国其他人民公社、大队就不可能这样做,取消集贸市场也不能学,自留地完全取消也不能学。
”这些观点()A.改善了东北人民的生活水平B.否定了计划经济体制C.为市场经济体制开拓了道路D.有利于打破思想禁锢【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1978年9月”“要实事求是”等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的讲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打破思想禁锢,故D项正确。
2.1980年4月5日,邓小平谈道:“关于住房问题,需要考虑城市建筑住宅、分配房屋的一系列政策。
城镇居民可以购买房屋,也可以自己盖。
不但新房子可以出售,老房子也可以出售。
”与之相关的背景是()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B.对外开放扩展到14个沿海城市C.单一的公有制结构逐渐被打破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980年4月5日”“城镇居民可以购买房屋,也可以自己盖。
不但新房子可以出售,老房子也可以出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展开,单一的公有制经济逐渐被打破,故C项正确;A、B两项是在1984年,排除;D项是在21世纪初,排除。
3.下图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我国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这说明()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B.改革开放后居民的收入波动变大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升人民收入D.居民储蓄收益普遍大于其他收入【答案】B【解析】居民有了钱舍不得买东西,而是排队储蓄,体现了改革开放后居民的收入波动变大,人们对未来的信心还不够,所以用储蓄来加强保障,故B项正确。
4.1981年5月,上海嘉定县广播站连续报道封浜公社朱家生产队和曹王公社张北生产队联产到劳的做法,全县很快有20多个生产队扩大试行全部作物联产到劳责任制,这在全县城乡引起震动,社员中议论纷纷,有赞成、有反对。
专题十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时期专题闯关检测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计48分)1.(2017北京西城期末)1979年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七部法律,其中有三部组织法和一部选举法,对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法院、检察院的组织和职能,全国和地方人大的选举程序做了法律规定。
这说明我国( )2.(2017北京西城期末)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此规定意在( )3.(2016北京海淀期末)下表中关于新中国外交的历史事件与影响对应准确的一组是( )选项事件影响“一边倒”外交方针形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峙的格局A的制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消除了万隆会议与会国之间的矛盾和分歧B提出C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促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D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有利于维护地区军事安全与促进经济合作4.(2016北京西城期末)1979年初,邓小平在访美的一次演讲中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
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这次讲话( )C.标志着“一国两制”方针正式确立D.体现了“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5.(2017北京海淀期末)20世纪90年代,海峡两岸关系取得的进展是( )①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②实现了两岸直接“三通”③建立两岸间对话机制④达成“一个中国”共识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2016北京顺义尖子生综合素质展示)“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
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7.(2017北京朝阳期中)下列对下图成因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B.新型交通、通讯方式的革命8.(2016北京石景山期末)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一、选择题1. [2017·北京朝阳期中]《读书》杂志创刊号(见右图),被称为“在那个精神世界经历了长期禁锢而刚刚得到释放的时代”的诞生物,被视为“新启蒙时代”的象征之一。
因为其()A.终结了十年“文革”的严重混乱B.开启了对“两个凡是”的反思C.探讨社会问题展开思想交流D.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答案 C解析1976年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革”的混乱,故A项错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启了对“两个凡是”的反思,故B项错误;从时间1979年和目录中“读书无禁区”等文章名可以看出《读书》探讨社会问题,故C 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故D项错误。
2.[2017·昆明质检]通常情况下,修改宪法都以前一部宪法为基础。
1982年,我国修订宪法时,邓小平等一些领导人主张不能以1978年或者1975年宪法为基础,而应该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订。
这一主张从侧面说明() A.1954年宪法确定的若干原则一度被破坏B.“文革”期间宪法修订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C.新时期法制建设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D.宪法的修订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答案 A解析据材料“应该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订”并联系所学可知,1954年宪法体现了两大原则,即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而后来因为“文化大革命”,造成1954年宪法确定的原则一度被破坏,故A项正确。
3.[2018·江西赣州联考]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这一决定()A.加强了人民民主监督作用B.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C.表明我国民主制度的完善D.有利于增强法制意识答案 D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各级人大选举或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及各级人民政府、法院和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公开进行宪法宣誓,体现了法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可见此规定有利于增强法制意识,故选D项。
考点10 改革开放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由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等共同摄制的二十四集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全景式展现新中国风雨兼程、砥砺前行的伟大历程。
下表摘引了一部分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A.C.伟大转折统一大业D.大业奠基融入世界2.1978年9月,邓小平出访朝鲜回国后,指出需要积极学习西方世界先进的科学理论及社会管理方法体系,需要严格按照价值规律来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是对原有的旧制度进行简单的改良。
这一主张( )A.促进了先进科学技术设备的引进B.意在彻底否定原有管理制度C.有利于厘清经济理论的认识误区D.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3.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知识青年返城潮遍及全国,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搞个体劳动。
于是,返城知青中冒出了大批城镇个体户,他们修车、修鞋、照相、缝衣、开小吃摊铺等。
这说明知青返城潮( )A.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改变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C.促进了乡镇企业迅速发展D.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4.下表为我国经济数据表(部分),产业结构的变动是由于当时我国( )A.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实现B.城市经济活力的凸显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行D.市场经济体制的引导5.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并建立新的贸一工一农型的生产结构。
这说明( )A.国有企业改革已确立B.对外开放开始启动C.改革与开放同步加大D.国内经济发展迅速6.20世纪80年代前期,在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主题的背景下,要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就必须尊重历史,照顾现实和各方利益,找到一种合情合理、各方都能接受的办法来解决国家统一问题,因此“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应运而生。
这说明“一国两制”( )A.蕴含了“求同存异”的思想B.突出港澳台问题本质的一致性C.得益于中美两国建交的推动D.“一国”与“两制”两者没有先后7.1991年1-2月,邓小平在上海视察时指出:“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刷题练21新时期的改革开放一、选择题1.2018年,浦东新区迎来了浦东开发与开放28周年纪念。
从阡陌农田到林立楼宇,从冷僻土地到繁荣都市,从默默无闻到世界瞩目,浦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浦东开发标志着中国( )A.全方位开放格局正式形成B.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C.对外开放的中心发生转移D.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就是“去苏联模式化”的道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以下史实中,属于中国“去苏联模式化”的是( )A.着重发展重工业B.实行“一五”计划C.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相结合D.强调集体利益,忽视个人利益3.1997年至2001年,我国的股份制企业(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从7.2万家发展到30多万家,截至2002年底,上市公司已达1270家。
这一时期股份制企业发展迅速,说明我国( )A.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变化B.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C.经济发展的增长速度加快D.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4.1986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企业改革的若干规定》。
根据这些规定,企业拥有了生产计划权、产品购销权、定价权、资金使用权、工资奖金分配权、劳动人事权等一系列生产经营自主权。
其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确立市场定价,建立合理价格体系B.改革计划经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C.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D.实行政企分开,充分发挥政府职能5.198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在兴办社队企业的同时,鼓励农民个人兴办或联合兴办各类乡镇企业,但大量新兴的私营企业还是称自己为“集体企业”。
这反映出( )A.私营经济获得法律认可B.农村改革仍未取得突破C.国企改革目标逐步明确D.传统观念困扰体制转型6.《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成了拥邓力量的第二次呐喊。
”反映了( )A.“左”倾思想长期严重泛滥B.“文化大革命”后中国社会各界的心声C.改革开放的诉求D.《剑桥中国史》的科学性、客观性7.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
第31讲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2023湖南名校联盟联考)1977年,中国农轻重产值比为25.2∶32.9∶41.9,到1978年则变为24.8∶32.4∶42.8。
1979年4月,党中央提出3年的时间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
1982年,农民人均收入比1978年增长1倍,城市职工增长38.5%。
此时国民经济“八字方针”的提出()A.有利于缓解“大炼钢铁”问题B.保障了发展生产资料的积极性C.聚焦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是为了更快形成新的生产能力2.(2023江苏南通如皋适应性考试)1978年11月22日,《人民日报》刊文介绍,日本引进外国技术之多,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到1973年3月为止,日本引进外国技术共25 000多项,这使日本减少了进口,节省了外汇支出。
这篇报道()A.表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得到落实B.预示经济领域出现改革新动向C.体现对日外交政策服务于国家建设D.反映中美建交开阔了国人视野3.(2023山东日照三模)下图为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的主要内容。
“决定”的通过()A.指明了农村经济改革的方向途径B.揭开了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C.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的创造精神D.有利于破除传统农村体制的束缚4.(2023河北邯郸三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农村中有些生产队、生产大队乃至公社根据当地群众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在过去集体经济基础上继续实行集体经营,加以必要的改进和改革,探索走向“高水平的集体化”。
这反映出当时()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效有限B.农村集体经济逐渐发展壮大C.个体农耕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D.农村因地制宜探索发展道路5.(2023重庆南开中学质量检测)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
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第一部分第六单元第20讲一、选择题1.(2021·江西鹰潭模拟)1978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提出:“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
从材料可知,邓小平( ) A.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B.开展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C.受改革开放政策影响D.对国情有比较清醒的认识【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可知,邓小平主张立足国情对他国进行学习,说明邓小平对国情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故选D 项。
2.(2021·四川雅安模拟)20世纪80年代,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几乎每年都会下发类似于生猪可“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鸡蛋可以安排“季节性差价”的通知和文件。
这反映了当时( )A.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强B.农产品生产无序化严重C.生产经营自主权的扩大D.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答案】C 【解析】材料“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鸡蛋可以安排‘季节性差价’”反映了国家尝试以市场手段调节经济,减少对经济的管控,扩大了生产经营自主权,故选C项。
3.(2021·福建适应性测试)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将“人民公社”改为“乡、民族乡”,“人民公社主任、副主任和委员若干人”改为“乡长、副乡长”,“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改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这一决定旨在( ) A.转变基层政府的职能B.实行政企分开C.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发展乡镇企业【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公社的废除是我国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的表现,材料中对农村基层政权的组织形式进行的改革是为了转变基层政府的职能,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基层政府职能的转变,与针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政企分开无关,排除B 项;对农村基层政权的组织形式进行改革,与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发展乡镇企业无关,排除C、D两项。
第24讲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四川乐山调研)1976~1977年中国领导人及各类代表团出访300多次。
其中,科技教育出访最显著,先后出访联邦德国、英国、日本,以及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国家。
这次出访潮( )A.实现了工作重心的全面转移B.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来源C.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工作重心的全面转移和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A、C项错误;1976~1977年中国领导人对西方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出访调查,为1978年的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来源,故B项正确;1992年十四大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D项错误。
答案 B2.(2017·湖南常德模拟)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历史发展进入新阶段。
关于“新阶段的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A.先改革后开放,以国内改革带动对外开放B.去苏联模式,开创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农村发展的动力D.始终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解析 改革和开放基本上是同步的,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故A项错误;改革开放是中国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故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才是农村发展的动力,故C项错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提出来的,故D项错误。
答案 B3.(2017·山西模拟)有学者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这说明了两者的农业政策( )A.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B.赋予农民的经营方式不同C.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D.取得农业成就的手段相同解析 根据材料“大规模的劳力动员”指人民公社化运动,由于受“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急于求成,造成多次反复和损失。
易错点19 中国现代史的四个时期1.过渡时期:1949——195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巩固政权、恢复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2.社会主义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也出现了严重的失误。
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出现了严重的内乱,严重的践踏了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
4.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978年冬至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01过渡时期:1949——1956年1.新中国成立之初,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土地改革运动以及和平解放西藏,其共同作用是A.消灭了地主阶级B.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C.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D.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共同作用”,结合课本所学,抗美援朝的胜利捍卫了我国的安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立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和平解放西藏,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巩固了人民政权。
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2.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的政党构成状况,这说明了A.开国大典的意义B.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图表“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的政党构成状况”可知,中国中央人民政府选举的主席和副主席,以共产党为主体,与其他民主党派共同组成,反映出新中国实行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初步形成,B正确;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在开国大典前召开,排除A;1954年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上,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确立的,排除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