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总论课件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186.00 KB
- 文档页数:92
合同法总则授课讲义【1-4 章】【全部讲义对应课件页码-政法大学内部资料】课件 P2-P3《合同法》是民法最重要的一部特别法,与民法尤其是债法的基本理论联系极为紧密。
《合同法》本质上规范的是合同之债,分为总论和分论两部分,总论规定的是合同的一般原理,包括合同的订立、效力、履行、变更和转让、终止、违约责任等;分论规定的是有名合同,即买卖合同、赠与合同等十几个合同的具体规定。
课件 P4合同的定义:合同也称为契约,其本质是一种合意或协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第85 条规定:“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第 2 条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
”合同具有以下法律特征:1、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关系的行为,它以意思表示为核心要素。
这是它与其它法律事实在性质上的不同之处。
合同作为民事法律行为,只有在合同当事人所作出的意思表示是合法的、符合法律要求的情况下,合同才具有法律约束力,并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由于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因此民法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的一般规定,如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生效要件、无效和撤销等,均可适用于合同。
2.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协议。
合同关系是民法中最具典型意义的平等关系,合同关系的当事人地位一律平等,自愿协商是订立合同的前提,是合同关系的灵魂,任何一方都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任何第三人也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合同当事人。
3.合同以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
民事主体订立合同,是为了追求预期的目的,即在当事人之间引起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
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产生是指在当事人之间形成某种法律关系,从而具体地享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合同法总论课件1. 引言合同是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作为一种法律制度,合同法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课件将介绍合同法的基本概念、原则以及一些重要的法律规定,帮助大家了解合同法,并提醒注意合同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约定的权利和义务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合同具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符合法律规定的目的和内容•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愿•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根据合同的性质和内容,合同可分为订立合同、履行合同和解释合同。
3.1 自愿原则自愿原则是指合同的订立必须是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
合同订立过程中不能存在欺诈、威胁、强迫等非自愿行为。
3.2 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指合同的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地位应该是平等的,不存在一方强势地位压制另一方的情况。
公平原则是指合同的内容和结果应该是公平合理的。
合同中的条款不应该过于苛刻,不应该让一方过份受益或受损。
3.4 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指当事人在合同的订立、履行过程中应该是诚实守信的。
当事人应该遵守合同的约定,不得采取欺骗、拖延、恶意破坏等行为。
合同的要素包括主体要素、客观要素和形式要素。
4.1 主体要素主体要素是指合同中的当事人。
当事人必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能够独立地行使与合同相关的权利和义务。
客观要素是指合同的目的和内容。
合同的目的必须合法,合同的内容必须明确具体,不能含糊不清。
4.3 形式要素形式要素是指合同的形式。
根据法律规定,某些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或者公证形式,否则将无法生效。
5. 合同的效力合同的效力分为合同的成立、合同的效力及其变更、合同的履行和合同的终止四个方面。
5.1 合同的成立合同的成立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一致•合同的目的和内容是合法的•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求(如果有)5.2 合同的效力及其变更合同成立后,具有法律约束力,并且不能擅自变更合同的内容或者解除合同。
5.3 合同的履行合同的履行是指双方当事人根据合同条款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