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 格式:ppt
- 大小:921.50 KB
- 文档页数:27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1.光照;
2.二氧化碳;
3.温度;
4.矿质元素;
5.水分。
在适宜的范围内,温度越高,光合作用强度越强,当温度过高时,光合作用强度减低。
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合作用强度越大。
水越丰富,光合作用强度越大。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其主要包括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涉及光吸收、电子传递、光合磷酸化、碳同化等重要反应步骤,对实现自然界的能量转换、维持大气的碳-氧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从表面上看,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似乎是一个简单的氧化还原过程,但实质上包括一系列的光化学步骤和物质转变问题。
根据现代的资料,整个光合作用大致可分为下列3大步骤:
①原初反应,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②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形成活跃化学能(ATP和NADPH);③碳同化,把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固定CO2,形成糖类)。
“探究环境因素(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是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第三课时。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光合色素、光合作用的过程等相关内容,课程标准对此部分的要求是“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属于应用水平的要求,且本节课非常适合借助相关实验开展探究性学习,故我将此部分内容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以“光照强度”这一影响因素为例上一堂实验探究课,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学习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分析,总结规律,说出提高作物产量的相关措施;第二课学习其他影响因素及应用。
安排两个课时,旨在以“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为例,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对于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突破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为学生进一步认识光合作用的实质及其他影响因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设计实验,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总结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规律。
(二)能力目标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发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分析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在确定实验方案过程中,提高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合作探究的科学精神;在数据处理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学生阅读新闻“夏季某地持续阴雨寡照,秋收作物生长延迟,严重减产。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
由此引出本节课题——“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学生依据所学,进行合理推测。
(二)设计实验—确定探究思路引导学生按照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分析本实验设计的关键:自变量的设置、因变量的观测指标及无关变量的控制等。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具体的实验设计,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各组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让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互评。
比如,设置不同光照强度,学生容易想到是直接改变光源,教师引导说出固定材料与光源的距离(实验设计的严谨周密),从而使学生想到更经济、简便的设置自变量的方式,即固定光源改变距离。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曲线分析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一】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1.单因子因素(1)光照强度①原理分析:光照强度影响光合速率的原理是通过影响光反应阶段,制约ATP和[H]的产生,进而制约暗反应阶段。
②图像分析:A点时只进行细胞呼吸;AB段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也增强,但是仍然小于细胞呼吸强度;B点时代谢特点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BC段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也不断增强;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饱和点,限制C点的环境因素可能有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等。
③应用分析:欲使植物正常生长,则必须使光照强度大于B点对应的光照强度;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可增加大棚作物产量。
(2)光照面积①图像分析:OA段表明随叶面积的不断增大,光合作用实际量不断增大,A点为光合作用面积的饱和点。
随叶面积的增大,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原因是有很多叶被遮挡,光照不足。
OB段表明干物质量随光合作用增加而增加,而由于A点以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但叶片随叶面积的不断增加,呼吸量(OC段)不断增加,所以干物质积累量不断降低(BC段)。
②应用分析:适当间苗、修剪,合理施肥、浇水,避免徒长。
封行过早,使中下层叶子所受的光照往往在光补偿点以下,白白消耗有机物,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CO2浓度①原理分析:CO2浓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原理是通过影响暗反应阶段,制约C3生成。
②图像分析:图1中A点表示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时的CO2浓度,即CO2补偿点,而图2中的A′点表示进行光合作用所需CO2的最低浓度;两图中的B和B′点都表示CO2饱和点,两图都表示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CO2浓度增加而增大。
③应用分析:大气中的CO2浓度处于OA′段时,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可通过“正其行,通其风”和增施农家肥等措施增加CO2浓度,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繁荣的基础,植物的生长受环境各种因素影响,
其中特别是光合作用强度受到几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即温度、光照强度、
水分、CO2浓度、pH值等,以下是这些环境因素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细节:一、温度
温度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低温会使叶绿体中的叶绿素电
子传递速率降低,减弱光合作用,大部分植物适宜温度在20℃—30℃之间,低温会降低光合作用效率,植物在低温下会减少光合作用,而温度过
高则会加速光敏元素氧化耗竭,降低光合作用效率。
二、光强度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光强度,光强度太低(低于1Klux),植物不能实
现光合作用,光强度低于0.5Klux就会减弱光合作用;光强度过大也会降
低植物光合作用效率,在高光强度下,由于叶绿体因受到光照过度而进行
氧化变性,使叶绿体内的光敏元素氧化速度加快,耗竭叶绿体中叶绿素电子,减弱光合作用效率。
三、水分
水分水平对光合作用产生重要影响。
一般情况下,叶片含水量达到80%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最大,随着叶片脱水,叶片的光合作用也会减弱。
四、CO2浓度
CO2浓度也会影响植物光合作用,随着CO2浓度的升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也会增加,一般情况下,CO2浓度在100ppm左右时,片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CO2浓度升高到200ppm以上时。
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及应用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及应用一 、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及应用、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及应用1.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由于O2在水中溶解度小,而在叶肉细胞间隙积累,使叶片上浮。
使叶片上浮。
2.实验步骤.实验步骤(1)实验假设:在一定范围内随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也增强。
光合作用强度也增强。
(2)实验流程(叙述方法步骤)实验流程(叙述方法步骤)4)实验结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不断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也不断)实验结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不断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也不断 (小圆形叶片产生的O2 ,浮起的,浮起的 。
5).变量分析.变量分析(1)此实验的自变量是此实验的自变量是 通过调节台灯与实验材料间的通过调节台灯与实验材料间的 来实现。
(2)此实验的因变量是此实验的因变量是 ,以观测单位时间内被抽去空气的小圆形叶以观测单位时间内被抽去空气的小圆形叶 片 作为观察指标。
作为观察指标。
例(2013·上杭高一检测)某同学想探究二氧化碳浓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
取A 、B 、C 、D 四株都有5片叶的小白菜,分别用直径1 cm 的打孔器打出叶圆片10片,并设法抽去叶片内气体使之下沉,置于光下。
取100 100 mLmL 三角瓶4个,编号1~4,按下表操作(光照、温度相同且适宜)并记录结果。
下列评价或修正不合理的是( ) 编号 实验处理实验处理 30 30 min min 内上浮叶圆片数(片) 叶圆片来源叶圆片来源 叶圆片数(片) 自来水(mL) NaHCO3(克) 1 A 10 40 0 2 2 B 10 40 1 6 3 C 10 40 3 4 4 D 10 40 5 5 A.自变量二氧化碳浓度的限制不严格自变量二氧化碳浓度的限制不严格B.只要控制光照、温度相同即可只要控制光照、温度相同即可C.实验材料本身存在的差异会影响实验结果实验材料本身存在的差异会影响实验结果D.制备的叶圆片在投入三角瓶之前应放于黑暗处制备的叶圆片在投入三角瓶之前应放于黑暗处(3)实验结果:)实验结果: 小圆形叶片 加富含CO2的清水 距离距离5CM 光照光照强度强度 叶片浮起数量/时间时间 甲 10 20ml 强 乙 10 20ml 30CM 中 丙 10 20ml 50CM 弱点之间,光合作用强度点之间,光合作用强度 呼吸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 点处,光合作用强度 呼吸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 点之后,光合作用强度 呼吸作用强度。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步骤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实验,旨在了解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因素是如何影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效率。
这类实验通常需要设计严谨且可重复的步骤,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选取健康生长的小球藻作为实验对象。
准备多个相同大小的培养瓶,并填充相同体积的富含营养成分的培养液。
在每个培养瓶中加入等量的小球藻悬浮液,确保初始条件一致。
设置不同光照强度条件。
利用可调光度的光源装置,分别为实验组提供高、中、低三种不同强度的光照。
对照组则置于自然光照条件下。
记录每组的光照强度值以保证实验条件可控。
调节二氧化碳浓度。
向部分实验瓶中通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使其浓度分别高于正常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
其他瓶子则维持正常大气条件作为对照。
使用精密仪器监测并控制各组二氧化碳浓度稳定。
控制温度恒定。
所有实验均在室温下进行,使用空调设备保持温度一致。
这样可以排除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确保主要变量仅为光照强度与二氧化碳浓度。
测量光合作用强度。
每隔固定时间段,取出少量样本,通过滴定法测定溶液中剩余的碳酸氢盐浓度,以此推算出光合作用过程中消耗的二氧化碳量。
此方法间接反映了光合作用速率。
重复实验多次。
为了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每一组条件至少重复三次试验。
收集所有数据后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平均值及标准偏差,评估不同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趋势。
整个实验过程中需仔细记录所有操作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确保实验设计合理且步骤清晰。
最终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探讨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具体影响。
【一】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1.单因子因素(1)光照强度①原理分析:光照强度影响光合速率的原理是通过影响光反应阶段,制约ATP和[H]的产生,进而制约暗反应阶段。
②图像分析:A点时只进行细胞呼吸;AB段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也增强,但是仍然小于细胞呼吸强度;B点时代谢特点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BC 段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也不断增强;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饱和点,限制C点的环境因素可能有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等。
③应用分析:欲使植物正常生长,则必须使光照强度大于B点对应的光照强度;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可增加大棚作物产量。
(2)光照面积①图像分析:OA段表明随叶面积的不断增大,光合作用实际量不断增大,A点为光合作用面积的饱和点。
随叶面积的增大,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原因是有很多叶被遮挡,光照不足。
OB段表明干物质量随光合作用增加而增加,而由于A点以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但叶片随叶面积的不断增加,呼吸量(OC段)不断增加,所以干物质积累量不断降低(BC段)。
②应用分析:适当间苗、修剪,合理施肥、浇水,避免徒长。
封行过早,使中下层叶子所受的光照往往在光补偿点以下,白白消耗有机物,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CO2浓度①原理分析:CO2浓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原理是通过影响暗反应阶段,制约C3生成。
②图像分析:图1中A点表示光合作用速率等于细胞呼吸速率时的CO2浓度,即CO2补偿点,而图2中的A′点表示进行光合作用所需CO2的最低浓度;两图中的B和B′点都表示CO2饱和点,两图都表示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CO2浓度增加而增大。
③应用分析:大气中的CO2浓度处于OA′段时,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可通过“正其行,通其风”和增施农家肥等措施增加CO2浓度,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4)温度①原理分析:是通过影响酶活性进而影响光合作用。
②图像分析:低温导致酶的活性降低,引起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降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升高进而引起光合速率也增强;温度过高会引起酶活性降低,植物光合速率降低。
光合作用强度指标和影响因素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及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是维持植物生长和生存的关键过程之一,也是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环节。
光合作用的强度指标和影响因素对于研究植物生长和环境生态有着重要意义。
一、光合作用强度指标1.气体交换速率:光合作用的强度可以通过植物的气体交换速率来衡量,即植物单位面积内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和氧气的释放速率。
2.光合速率:光合速率是光合作用的核心指标,即光合产物(如葡萄糖和淀粉等)的合成速率。
光合速率可以通过测量单位时间内植物的光合产物的增量来计算。
3.光饱和点:光合作用在不同光强下的变化规律可以通过光饱和点来衡量。
光饱和点是指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值所需的光强。
4.光补偿点: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强称为光补偿点。
光补偿点可以评估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是否能够满足自身的能量需求。
5.光能利用效率:光能利用效率是指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所利用的光能与光照总能量之比。
光能利用效率可以反映植物对光能的吸收和利用能力。
二、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因素1.光照强度:光照强度是影响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
过低或过高的光照强度都会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
适宜的光照强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促进光合产物的合成。
2.温度:温度是影响光合作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适宜的温度条件可以引起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抑制光合作用速率。
3.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是光合作用的基本物质,也是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重要因素。
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可以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促进光合产物的合成。
4.水分条件: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吸收水分,而水分不足会导致植物受到胁迫,从而降低光合作用速率。
适宜的水分条件可以维持植物正常的光合作用。
5.营养供应: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合适的养分供应,如氮、磷、钾等元素。
充足的营养供应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和光合产物的合成。
6.其他环境因素:除了以上的关键因素外,光合作用的强度还受到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光周期、气候条件、土壤质地等。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妨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特别多,要紧为光、温度、二氧化碳、植物所需要的矿质元素和水分。
光:光照时间的长短、光照强度和不同的光波都能够妨碍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强度。
光照时间越长,产生的有机物越多;在一定光强度范围内,增加光照强度能够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绿色植物对可见太阳光中的红光和蓝紫光吸收较多,绿光吸收最少,因此,用红光照射植物可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
温度:一般绿色植物可在10℃~35℃下正常进行光合作用。
温度较高和较低时,都会妨碍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是0.03%,假如浓度提高到0.1%,产量可提高一倍左右。
浓度提高到一定程度后,产量不再提高。
假如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到0.005%,植物会出现午休现象(夏日中午)。
矿质元素:矿质元素是参与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许多物质和酶的必需的元素。
如缺少氮,就妨碍蛋白质的合成;缺少磷就会妨碍ATP的合成;缺少镁就会妨碍到叶绿素的合成,等等。
水分: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水分还能妨碍气孔的开闭,间接妨碍二氧化碳进入植物体。
27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太阳光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糖分和氧气的过程,它是植物生长的基础,所以其对植物的影响很大。
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有着多方面的影响,主要包括温度、光照强度、水分、二氧化碳等因素。
第一,温度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重要因素。
正常条件下,光合作用发生的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当温度超过33℃时,光合作用发生的速度就会开始下降,这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植物体内的温度也会升高,而高温会破坏植物体内的大分子结构,导致光合作用不能正常发生。
第二,光照强度也是影响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
植物要正常生长,需要充足的光照,但是当光照过强时,植物会出现光抑制,即光合作用发生的速度会变慢,甚至可能会中断。
第三,水分也影响着光合作用的强度。
植物需要水分来促进光合作用发生,当植物体内的水分不足时,植物就会出现水分抑制,使光合作用的发生受到影响。
第四,二氧化碳浓度也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重要因素。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要原料,当植物体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不足时,光合作用的速度会变慢,甚至会停止。
综上所述。
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因素
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光照强度:光照强度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
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
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光照强度超过一定值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甚至可能有所降低。
2.温度: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光合作用酶的活性上。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
内,光合作用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但当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光合作用强度会降低。
3.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其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非常大。
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光合作用强度可能不再增加。
4.水分:水分是光合作用的反应物之一,水分不足会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在干旱条
件下,植物的水分供应不足,光合作用强度会降低。
5.矿质元素:矿质元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之一,也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重
要因素。
例如,氮是植物叶绿素的主要成分,缺氮会导致叶绿素含量降低,影响光合作用;磷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能量代谢;钾可以提高植物的光合效率和抗逆性。
6.其他环境因素:除上述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光合作用强度,例
如风速、土壤湿度、大气成分等。
总之,光合作用强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在实际生产中,应该根据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环境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措施,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提高植物的生长和产量。
光合作用的强度指标和影响因素1、光合作用强弱变化的指标光合作用强弱变化的指标通常是光合速率和光合生产率。
光合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或放出O2的量或有机物的消耗量。
一般测定光合速率的方法都没有把叶片的呼吸作用考虑在内,所以测定的结果实际是光合作用减去呼吸作用的差数,称为表观光合速率或净光合速率。
如果把表观光合速率加上呼吸速率,则得到总(真正)光合速率。
光合生产率,又称净同化率率,是指植物在较长时间(一昼夜或一周)内,单位叶面积生产的干物质量。
光合生产率比光合速率低,因为已去掉呼吸等消耗。
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外因:1)叶龄:叶片的光合速率与叶龄密切相关。
从叶片发生到衰老凋萎,其光合速率呈单峰曲线变化。
新形成的嫩叶由于组织发育不健全、叶绿体片层结构不发达、光合色素含量少、光合酶含量少、活性弱、气孔开度低、细胞间隙小、呼吸细胞旺盛等原因,净光合速率很低,需要从其它功能叶片输入同化物。
随着叶片的成长,光合速率不断提高。
当叶片伸展至叶面积最大和叶厚度最大时,光合速率达最大值。
通常将叶片充分展开后光合速率维持较高水平的时期,称为叶片功能期,处于功能期的叶叫功能叶。
功能期过后,随着叶片衰老,光合速率下降。
2)光合产物的运输:光合产物从叶片中输出的快慢影响叶片的光合速率。
例如,摘去花或果实使光合产物的输出受阻,叶片的光合速率就随之降低。
反之,摘除其他叶片,只留一个叶片和所有花果,留下叶片的光合速率就会增加。
如对苹果枝条进行环割,光合产物会积累,则叶片光合速率明显下降。
叶肉细胞中蔗糖的积累会促进叶绿体基质中的淀粉合成和淀粉粒形成,过多的淀粉粒一方面会压迫和损伤叶绿体,另一方面,由于淀粉粒对光有遮挡,从而阻碍光合膜对光的吸收。
外因:(1)光照光是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是形成叶绿素的必要条件。
此外,光还调节着光合酶的活性和气孔开度,因此光是影响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
1)光强在暗中叶片无光合作用,只进行细胞呼吸释放CO2。
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1.光照强度:光照强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之一、光合作用的过程需要光能供应,植物通过叶绿素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强烈的光照可以提供更多的光能,从而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
然而,当光照强度过高时,过多的光能可能会对植物造成伤害,光合作用的速率反而会降低。
2.光照周期:植物对光照的需求也与光照周期有关。
光照周期是指光照和黑暗交替的时间间隔。
一般而言,植物需要一定的黑暗期来进行呼吸和其他代谢活动。
如果光照周期不合适,植物的生理过程可能会受到干扰,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3.温度:温度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光合作用的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因为温度可以促进酶的活性。
然而,当温度过高时,光合作用的速率会下降,因为酶的过热会导致酶失活。
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还与植物种类有关,不同植物种类对温度的适应性不同。
4.CO2浓度: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底物之一,其浓度的改变会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当二氧化碳浓度较低时,光合作用的速率会下降。
而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时,光合作用的速率会增加。
这是因为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的反应,其浓度的增大可以增强反应速率。
5.液态水的供应:光合作用需要水来进行,而水的供应也会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并通过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将水输送到叶片。
如果土壤中的水分不足,植物的生理过程可能会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6.其他环境因素:除了上述因素外,其他环境因素,如土壤pH、水分含量、营养元素的供应等也会对光合作用强度产生影响。
例如,一些植物对土壤中的营养元素要求较高,缺乏这些元素可能会限制光合作用的进行。
此外,环境中的病原体和害虫也可能对光合作用产生负面影响。
总结起来,光合作用的强度受到光照强度、光照周期、温度、CO2浓度、液态水的供应以及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
了解这些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生长和地球生态系统的运作,并有可能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指导。
实验十环境要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一、实验原理:经过调理实验装置与光源的远近来调理光照强弱。
经过调理实验装置中吹入CO2的时间长短来调理二氧化碳浓度。
利用真空渗水法排出叶片细胞空隙中的气体,使其沉入水中。
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植物汲取CO2并排出 O2,产生 O2的多少与光合作用的强度亲密有关。
O2溶解度很小,累积在细胞空隙进而使下沉的叶片上调。
所以可依照一准时间内叶片上调的数目,来比较光合作用的强弱。
二、资料器具 :吸管,新鲜菠菜叶片,清水(预先煮沸)。
注射器,台灯,烧杯,镊子,标签纸,培育皿,一次性纸杯,直尺。
三、实验步骤:(一)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1、取新鲜的菠菜叶,用打孔器打出 30 个直径 1cm的小圆形叶片(避开大的叶脉);2、将小圆形叶片置于注射器内,将注射器吸入清水后连续抽动几次,抽出叶片中的气体,将叶片放入黑暗处盛有清水的一次性纸杯中待用(或盛有清水的培育皿中);3、取 3 个烧杯,编号后,分别加入清水40ml,用三根吸管同时向三个烧杯中吹入等量 CO2;4、向三个烧杯中各放入10 片已抽去气体的叶片;5、将 3 个烧杯分别放到距离台灯10cm、20cm、30cm 处,并开始计时,察看并记录同一时间段内各烧杯中小叶片浮起的数目,达成下表。
四、实验结果烧杯办理条件10 分钟20 分钟30 分钟编号上调数上调数上调数距台灯 10cm,吹入等量 CO2,室温距台灯 20cm,吹入等量2 CO,室温距台灯 30cm,吹入等量2 CO,室温(二)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1、取新鲜的菠菜叶,用打孔器打出 30 个直径 1cm的小圆形叶片(避开大的叶脉);2、将小圆形叶片置于注射器内,将注射器吸入清水后连续抽动几次,抽出叶片中的气体,将叶片放入黑暗处盛有清水的一次性纸杯中待用(或盛有清水的培育皿中);3、取 3 个烧杯,编号后,分别加入清水40ml,分别吹入 CO210 秒、20 秒、 30 秒4、向三个烧杯中各放入10 片已抽去气体的叶片;5、将 3 个烧杯放到距离台灯10cm 处,并开始计时,察看并记录同一时间段内各烧杯中小叶片浮起的数目,达成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