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生物测定复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63.50 KB
- 文档页数:9
1、标准目标昆虫:是指被普遍采用的,具有一定代表性和经济意义,以及抗药力稳定均匀的农药杀虫毒力和毒效指示试虫群体。
2、毒力:是指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发生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
3、药效:是在田间或接近田间的条件下所测定的药剂对生物的作用效果。
4、致死中量的置信限:即致死中量的可靠范围,亦即供试昆虫种群致死中量真值的波动范围。
5、内吸杀虫剂:凡是可以通过植物根茎叶以及种子等部位渗入植物内部组织,随着植物体液传导植株,不妨碍植物的生长发育,而对害虫具有很高毒效的化学物质,称为内吸杀虫剂。
6、内吸杀虫作用:昆虫由于受内吸杀虫剂的毒杀作用而致死亡的过程,称之为内吸杀虫作用。
7、杀菌剂室内生物测定:将杀菌物质作用于细菌、真菌或其它病原物(包括线虫),根据其作用效果的大小来判断药剂毒力。
8、除草剂的生物测定:利用生物体(作物试材、杂草试材,主要指有害生物)对除草剂的反应,来测定除草剂的毒性及其效果的基本方法。
9、杀虫剂室内生物测定: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昆虫(包括螨类)对杀虫剂的反应来鉴别某一种农药或某一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测定的一种基本方法。
1、杀虫剂生物测定存在的问题(1)评判标准单一(2)人为地固定检查时间(3)无统一的标准试虫(4)一般用校正死亡率表示核心是没有系统评判生物测定结果的方法和标准。
2、影响杀虫剂毒力测定的主要因素分析(1)杀虫剂和溶剂杀虫剂:其理化性质是决定毒力的根本原因。
溶剂:对药剂本身的理化性质一般不产生影响,但不同溶剂会影响昆虫表皮。
(2)环境条件温度:影响到处理前---养虫;影响到处理过程中---挥发、吸收等;影响到处理后---昆虫的死亡率。
湿度:一般不影响杀虫剂的穿透性及作用速度,也不影响解毒过程,通常它只影响昆虫对杀虫剂的忍受力。
光照条件以及昆虫在药剂处理前后的食物供应,营养条件等也会影响到测定结果。
(3)供试昆虫:不同种类的昆虫敏感性不同;同种昆虫不同品系对杀虫剂的敏感性也不同;昆虫不同发育阶段对杀虫剂的敏感性也不同(卵期通常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比较低,通常以为有杀虫卵作用的杀虫剂,有很多主要是杀了初孵幼虫);昆虫的性别与生殖对杀虫剂的敏感性(一般雌性昆虫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比雄性昆虫低,但对有机磷杀虫剂来讲,则雌性个体比雄性个体感受性低。
农药生物测定名词解释+简答题名词解释:1,生物测定:生物测定是通过生物活体产生的反应来评价一种物质或一种过程的本质、组成或效力的一种方法。
农药生物测定:度量农药对生物体群体、个体和活体组织、细胞产生效应大小的生物测定技术。
杀虫剂生物测定:度量杀虫剂对螨类及昆虫产生效应大小的生物测定方法引诱剂生物测定:通过诱聚昆虫数量的变化来反映引诱剂效力的生物测定方法杀菌剂生物测定:是将一种杀菌活性化合物作用于靶标生物或施药于植物或非靶标生物产生各种效应的测定技术除草剂生物测定:度量除草剂对杂草生物效应大小和对作物安全性的生物测定方法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物测定:利用某些敏感植物某些性状作为指标,对生理活性物质进行定性测量或定量测定的生物测定技术。
2,LD50:(致死中量)能使供试昆虫50%死亡的所用试剂剂量LC50:(致死中浓度)能使供试昆虫50%个体死亡所用的药剂浓度LT50:(致死中时)能使供试昆虫50%个体死亡所用的时间KT50:(击倒中时)能使供试昆虫50%个体中毒击倒所用的时间3,ED50:(有效中量)能使供试病原菌半数表现出某种药效所用的剂量EC50:(有效中浓度)能使供试菌体半数表现出某种药效所用的药剂浓度4,IC50:(抑制中浓度)能使某种杂草供试群体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指标减少或抑制50%所需要的药剂浓度。
5,生物源农药:指直接利用生物活体或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或从生物体提取的物质作为防治病虫草害的直接农药。
植物源农药:指利用植物杀菌、杀虫、杀草的某部位或提取的有效成分制成的农药。
6,触杀毒力测定:使杀虫剂经体壁进入虫体,到达作用部位而产生中毒致死反应,由此来衡量杀虫剂触杀毒力的生物测定。
胃毒毒力测定:通过试虫吞食带药食料,引起消化道中毒致死反应,由此来。
內吸毒力测定:使药剂经根茎叶或种子吸收传导后,通过供试昆虫吸食含毒汁液而引起中毒反应,由此来、、、、、、熏蒸毒力测定:使药剂从气门进入虫体,到达作用部位而引起昆虫中毒致死反应,由此来。
一、名词解释(大概念、大类概念、构成、特殊结构、作用方式等)1.微生物农药2. 农用抗生素3. VIP蛋白4. 包涵体5. 重寄生作用二、单项选择题(最、第一等字眼;防治对象、专性、来源、毒素、机理、不同分类、可开发为。
,已应用等字眼;有效活性成分,测定方法、指标,特殊结构、致病过程、实际生产方法、等)1. 以下哪一种微生物为专性寄生昆虫病原菌()。
A. 绿僵菌B. 金龟子芽孢杆菌C. 枯草芽孢杆菌D. 苏云金芽孢杆菌2. ()具有抗植物根结线虫作用,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生防因子。
A. 穿刺巴斯德氏柄菌B. 肉毒梭菌C. 嗜酸乳杆菌D. 荧光假单胞菌3. 绿僵菌的主要防治对象为()。
A. 蚜虫B. 蜡蚧C. 鳞翅目幼虫D. 线虫4. 鲁保一号是用于防治()的微生物源药剂。
A. 害虫B. 病原菌C. 杂草D. 鼠害5. ()是诺尔斯链霉菌西昌变种产生的抗生素,对多种植物病毒病具有特效。
A. 井冈霉素B. 农抗120C. 中生霉素D. 宁南霉素6. ()可以产生剧烈的细菌外毒素,此毒素是目前草原农田广泛应用的生物杀鼠剂。
A. 肉毒梭菌B. 穿刺巴氏柄菌C. 恶臭假单胞菌D. 荧光假单胞菌7. 以下农用抗生素可用于杀螨剂的是()。
A. 莫西菌素B. 华光霉素C. 武夷霉素D. 波拉霉素8. 除了()以外,以下均为DNA杀虫病毒。
A. 核型多角体病毒B. 颗粒体病毒C. 昆虫痘病毒D. 质型多角体病毒9. 可以开发为杀虫剂的病毒主要集中在()。
A. 杆状病毒科B. 长尾噬菌体科C. 丝状病毒科D. 壬酸10. 双丙氨膦属于灭生性除草剂,其有效杀草成分为()。
A. L-草铵膦B. 芦竹碱C. 纤精酮D. 拮抗关系11. 病毒制剂毒力生物测定方法有活体生物测定、离体生物测定和空斑测定法,其中活体生物测定法检测病毒毒力常用指标为()。
A. LD50B. TCID50C. LC50D. EC5012. 苏云金素对昆虫的毒性是由于其对害虫()具有抑制作用。
农检专业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土壤中氮元素的主要形式是什么?A. 氨态氮B. 硝态氮C. 尿素氮D. 氨基酸态氮答案:B2. 下列哪种农药属于有机磷类?A. 草甘膦B. 敌敌畏C. 百草枯D. 氯氟氰菊酯答案:B3. 植物病害的分类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真菌性病害B. 细菌性病害C. 病毒性病害D. 物理性病害答案:D4. 农药残留检测中常用的色谱技术是什么?A. 高效液相色谱(HPLC)B. 气相色谱(GC)C. 薄层色谱(TLC)D. 毛细管电泳(CE)答案:A5.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中,对农药残留限量的设定是基于什么?A. 农药的毒性B. 农产品的种类C. 农药的使用频率D. 农药的残留时间答案:A6. 农产品中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A. 大气沉降B. 土壤C. 灌溉水D. 肥料答案:B7. 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B.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C.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D. 紫外-可见光谱法(UV-Vis)答案:C8. 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通常由哪个组织制定?A. 世界卫生组织(WHO)B.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C.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D.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答案:B9. 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生物降解主要依靠哪种微生物?A. 细菌B. 真菌C. 病毒D. 原生动物答案:A10. 下列哪种检测技术可以用于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A.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B.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C.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D. 紫外-可见光谱法(UV-Vis)答案:A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哪些?A.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B.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C. 原子吸收光谱法D. 紫外-可见光谱法答案:AB12. 农产品中重金属污染的控制措施包括以下哪些?A. 改良土壤B. 合理施用农药C. 选择低重金属含量的肥料D. 增加灌溉水的净化处理答案:ACD13.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A. 农药残留B. 重金属含量C. 微生物污染D. 食品添加剂使用答案:ABCD14. 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来源可能包括以下哪些?A. 直接喷洒农药B. 土壤中残留的农药C. 灌溉水中的农药D. 肥料中的农药答案:ABC15. 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的优点包括以下哪些?A. 检测速度快B. 检测成本低C. 检测精度高D. 操作简便答案:AB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只有气相色谱法。
《农药学》总复习一、名词解释农药、表面活性剂、剂型、农药制剂、毒力、药效、致死中量(LD50)、致死中浓度(LC50)、校正死亡率(写公式)、润湿剂、分散剂、乳化剂、乳化作用、触杀作用、突触传导、抗药性、温度系数、轴突传导、内吸作用、交互抗性、负交互抗性、多抗性二、填空1.农药发展面临的“3R问题”是抗药性、再猖獗、农药残留。
2.杀虫剂进入昆虫体内的途径是口腔进入;从体壁进入;从气门进入3.农药制剂名称由三部分组成有效成份通用名称;含量;剂型。
4.表面活性剂应具备的条件是分子具有两亲性亲水力与拒水力平。
5.当前使用最广泛的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是大豆;对草甘膦有抗性。
6.从使用方法进行分类,除草剂的可分为土壤处理剂与茎叶处理剂。
7.杀虫双属 __沙蚕毒素______ 类杀虫剂, 对害虫有很强的触杀________、胃毒等作用,其作用靶标是昆虫的 ___乙酰胆碱受体____ 。
8.安全间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药到收获期间隔时间。
9. 石硫合剂的有效成分是多硫化钙,主要防治对象是白粉病、锈病、炭疽病。
10. 许多化学合成农药均是由天然产物先导化合物 ( 人工合成的模板 )衍生而来。
如杀虫剂中的沙蚕毒类先导化合物是 _____沙蚕毒素__________, 拟除虫菊酯先导化合物是 ___除虫菊_______________。
11. 从使用方法进行分类,除草剂的可分为土壤处理剂与茎叶处理剂按照除草剂的输导性能分为输导型除草剂和触杀型除草剂;按照作用机制分为灭生性除草剂和选择性除草剂12. 当前使用最广泛的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是大豆;对草甘膦有抗性。
13. 草甘膦的作用位点是 ___芳氨酸生物合成中的关键酶EPSPS _______,吡虫啉的作用位点是 __乙酰胆碱酯酶受体___ _____。
14.在我国使用范围最广、生物活性最高的抗生素类杀虫剂是阿维菌素,其作用靶标是伽马氨基丁酸手体。
15. 杀虫剂进入昆虫体内的途径是体壁、气门、口腔。
农药学复习题名词解释农药: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助剂。
MRL: 最大允许残留量,各国根据国情颁布的允许残留在农产品中的最高含量。
EC50:有效中浓度,是指引起供试生物群体的半数产生某种药剂反应的浓度。
LD50:致死中量,是指杀死供试昆虫种群一半个体所需的剂量。
IPM: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指采用植物检验,遗传工程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态防治等多种途径控制有害生物的防治、保护植物的一门科学。
4R: 是抗性、再增猖獗、残留和成本四个词的第一个字母。
使用化学农药后,4R已成为全世界公认的、亟待解决的难题。
安全间隔期:根据最大允许残留量制定的最后一次施药和采收之间的最短间隔时间。
先导化合物:指通过生物测定,从众多的候选化合物中发现和选定的具有某种农药活性的新化合物,一般具有新颖的化学结构,并有衍生化和改变结构发展潜力,可用作起始研究模型,经过结构优化,开发出受专利保护的新农药品种。
生物富集:生物富集也称生物浓集,是指生物体从环境中能不断吸收低剂量的农药,并逐渐在其体内积累的能力。
害虫再猖獗:指一种杀虫剂或杀螨剂使用后目标节肢动物有害物种丰盛度超过对照或未处理种群昆虫抗药性:昆虫具有忍受杀死正常种群大多数个体的药量的能力在其种群中发展起来的现象。
交互抗性:交互抗性为昆虫的一个品系由于相同抗性机理或相似作用机理或类似化学结构,对于选择药剂以外的其他从未使用过的一种药剂或一类药剂也产生抗药性的现象。
农药精准使用技术:设计在自然环境中,基于实时视觉传感或基于地图的农药精准施用方法。
简而言之,就是定时,定量,定点施用农药。
选择性除草剂:在一定环境条件与用量范围内,能够有效地防治杂草,而不伤害作物以及只杀某一种或某一类杂草的除草剂。
简答题1.害虫抗性治理策略1.适度治理2.饱和治理3.多种攻击治理2.植调剂作用1.植物生长促进剂,能促进植物细胞分裂,分化和伸长;2.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植物亚顶端分生组织的分裂和扩大有抑制作用;3.植物生长抑制剂,对植物顶端分生组织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导致顶端优势丧失。
制药工程专业农药学A复习题第一章农药学的基本概念一、名词解释1.农药2.毒力与药效3.剂量4.死亡率与校正死亡率(写出公式)5.LD50与LC506.ED50与EC507.农药毒性与毒力8.急性毒性与慢性毒性9.安全性指数毒力:指药剂本身对不同生物发生直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
一般是在相对严格控制的条件下,用精密测试方法以及采取标准化饲养的试虫或菌种及杂草而给予各种药剂的一个量度,作为评价或比较标准。
药效:是药剂本身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对不同生物产生的效应的性质和程度。
3.剂量:是生物个体或生物单位体重所接受的有效成分的量。
4.死亡率与校正死亡率(写出公式)死亡率:是反映杀虫剂药效的一个最基本的指标,是指药剂处理后,在一个种群中被杀死个体的数量占群体(供试总虫数)的百分数。
死虫数死亡率(%)100供试总虫数在不用药剂处理的对照组中,往往出现自然死亡的个体,因此需要校正。
一般采用Abbort校正公式进行校正。
对照组生存率处理组生存率100校正死亡率(%)=对照组生存率5.LD50与LC50致死中量(LD50)(mediumlethaldoage):杀死供试昆虫群体内50%的个体所需要的药剂剂量。
致死中浓度(LC50)(mediumlathalconcentration):杀死供试昆虫群体内50%的个体所需要的药剂浓度。
6.ED50与EC50有效中量(EC50):有效中浓度(EC50):7.农药毒性与毒力农药毒性:习惯上将农药对高等动物的毒害作用称为毒性。
毒力:一般指农药对有害生物的毒害作用称为毒力。
8.急性毒性与慢性毒性急性毒性:一些毒性较大的农药如经误食或皮肤接触及呼吸道进入人体内,在短期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如头昏、恶心、呕吐、抽搐、痉挛、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等。
若不及时抢救,即有生命危险。
慢性毒性:有的农药虽急性毒性不高,但性质较稳定,使用后不易分解,污染了环境及食物。
少量长期被人、畜摄食后,在体内积累,引起内脏机能受损,阻碍正常生理代谢。
《农药生物活性测定》课后复习题1.简述农药生物测定的概念、意义。
度量农药对生物群体、个体、活体组织或细胞产生效应大小的生物测定技术。
通常采用不同药剂剂量或浓度对测定对象产生的效应强度,来评价两种或两种以上药剂的相对效力。
2.简述农药生物测定的原理、原则。
原理:研究药剂与生物的相关性原则控制影响因素尽可能一致:温度、湿度、光照等外界环境条件 ;农药的理化性状;供试生物的生理状态 ;处理方法及处理部位设立对照:空白对照、溶剂对照、标准药剂对照重复测定运用生物统计分析试验结果供试生物应尽量选择农作物害虫、病原菌和农田主要杂草3.何为高通量筛选,其组成部分有哪些?以玻璃片、膜片或培养板为载体,用高密度、微量自动化加样的方法,实现短时间内分析大量样本。
高通量筛选方法通常一次可以测定384~1536个点,现在还有3456个点的超高通量筛选方法(ultra-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UHTS)。
主要组成部分:自动化操作系统;高灵敏度检测系统;分子、细胞水平的高特异性体外筛选模型;被筛样品管理库(即样品库);数据采集传输处理系统4.何为杀虫剂生物测定?度量杀虫剂对昆虫(包括螨类和昆虫纲以外的小动物)产生效应大小的农药生物测定。
通过比较不同杀虫剂的剂量或浓度对供测昆虫产生效应强度的方法,来评价两种或两种以上杀虫剂的相对效力。
5.什么是标准目标昆虫?简述目标昆虫室内饲养定向控制的条件?标准目标昆虫:是指被普遍采用的,具有一定代表性和经济意义,以及抗药力稳定均匀的农药杀虫毒力和毒效指示试虫群体。
6.杀虫剂生物测定中移取试虫的方法有哪些?(1)一般移取法:对于活动强度不大或具有假死习性的试虫(棉铃虫等),可用镊子移取。
体型小,软体或易碰伤的试虫(蚜虫、红蜘蛛等),用毛笔移取,注意刺吸式口器的口针。
沾药未干的试虫,必须等药干后才能移取。
(2)趋光法:利用昆虫的趋光性来移取试虫(如家蝇)。
(3)吸虫法:适用于活动强度不大,微小的或易受机械伤害的目标昆虫(拟谷盗、米象等),用真空或喉管空气注射吸虫法移取。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农药学试卷答案篇一:农药学试题库《农药学》课程思考题一.填空1. 农药的科学使用原则是 ____ 、 ___ 、 ____。
2. 农药的毒性分 ___ 、 ____ 、 ___。
按我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急性经皮的致死中量LD50分别为__〈200 mg/kg __ 、__200-1000 mg/kg __、 __时,其毒性分别为高毒、中等毒和低毒。
3. 农药的施用方法有 _喷_ 、 __ 、 __ 、 __ 、 ___ 、 __ 、 __、 _。
4. 在农药的标签上,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分别标志颜色为_ 、__、 ___。
5. 杀虫剂田间防治试验中多是在处理后调查以存活的个体数或种群增加及减少百分率或数量等指标来统计防效。
6. 一个完整的农药制剂名称包括三部份,即:用名称和剂型名称。
7. 农药的主要剂型有___,____,____, ____和__水分散粒剂__等。
8. 混剂的毒力测定时,若共毒系数接近100 表示明显大于100 表示增效作用,若共毒系数小于100,则为拮抗作用。
9. 评价农药的热贮稳定性,常常利用温度与时间一次函数关系和反应速度理论公式进行预测,农药在温度为54±2 ℃条件下,贮存二周即相当常温两年的结果。
10. 水悬浮剂大多是以固体粒径为的固体农药为分散相,水为连续相,加入合适的润湿剂、分散助悬剂、增粘剂、防冻剂和水等组分,经砂磨机湿法磨制而成。
11.一般通过比较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的致死中量(或致死中浓度)的倍数来确定,也可以用区分剂量(即敏感品系的LD99值)方法来测定昆虫种群中抗性个体百分率。
对农业害虫来说,如果抗性倍数在__5_倍(卫生害虫在__5~10__倍)以上,或者抗性个体百分率在__10%一20%__以上,一般说昆虫已产生抗药性。
农药残留复习题一、名词解释ADI:指在一生中,对消费者健康没有可感知危险的日摄入量。
MRL值:指农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法定最大允许量。
最小检出量:分析目标标物的量在此限之下即使存在也无法检出。
梯度洗脱:就是将两种以上不同极性的溶剂进行混合,作为流动相使用。
噪音:在没有样品进入检测器的情况下,检测器或放大器本身以及其他操作条件引起基线在段时间内的起伏。
主观样品:是人们研究农药残留量与各种因素的关系,从设计的实验区采集的样品。
样品制备:它包括从样品中提取农药残留、浓缩提取液和出去提取液中干扰性杂质的分离净化,是将检验样品处理成适合检测的检测溶液的过程。
检测线:检测器能产生2倍于噪音额度信号时,组分随载气进入检测器的量为检测器的检测。
分配定律:指在一对互不相溶的二相溶剂系统中,由于物质在非极性相和极性相中的溶解度不同,当到达平衡时,物质在该二相中的浓度比在一定条件下为一常数的定律。
硅胶GF254:在其中即掺有粘合剂,又掺有荧光指示剂。
农药残留:即使用农药后,于一定时间内在作物和环境中的药剂残存。
也就是残存于生物体、农产品和环境中的农药亲体及其具有毒理学意义的杂质、代谢转化产物和反应物等所有衍生物的总称。
每日允许摄入量(ADI):指在一生中,对消费者健康没有可感知危险的日摄入量。
检测限:指特定分析方法能检测到的样本中高于空白样本测定值的待测物最低浓度。
半衰期:指农药残留分解消失至原始沉积量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残留毒性:因摄入或长时间重复暴露农药残留而对人、畜及有益生物产生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的现象。
农药多残留方法(MRMs):一次分析中能够同时测定样品中一种以上农药残留的方法。
净化:指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除去提取物中对测定有干扰作用的杂质的过程。
固相提取法:是利用吸附剂对农药和干扰性杂质吸着能力的差异所产生的选择性保留,对样品进行提取和净化,是液谱的简单模式。
基线:正常操作条件下,仅有载气通过时检测器所产生的响应信号曲线。
农业微生物复习题名词解释1.病毒:无细胞结构,寄生于活细胞内,具有生命特征的大分子微生物。
2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由一个菌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具有一定形态特征的菌细胞的群体。
3主动运输:是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逆浓度差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
4基团转位:是一种既需要特异性载体蛋白参与,又消耗能量的一种物质吸收方式。
5菌种衰退:指群体中退化细胞占一定数量后,表现出菌种生产性能下降或丧失的现象。
6噬菌体:是侵染原核生物的病毒。
7食用菌:能形成大型子实体,并能食用的真菌。
8烈性噬菌体:能在宿主细胞内增殖,产生大量子代噬菌体,并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9芽孢:是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菌体内形成的一种折光性强,具有抗逆性的休眠体。
10霉菌:是在营养基质上形成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的丝状真菌。
11有氧呼吸:是以分子氧为最终受氢体的生物氧化过程。
12发酵作用:是指以基质分解不彻底的某种中间代谢产物为最终受氢体的生物氧化过程。
13菌苔: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菌落融合在一起时的菌细胞。
14鉴别培养基:加入能与某种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或化学药物,从而能从肉眼区分不同微生物的菌落的培养基。
15同型乳酸发酵:葡萄糖通过EMP途经,并且只单纯产生两分子乳酸的发酵。
16营养缺陷型:凡是不能合成自己所需的生长素类物质的生物。
17单纯扩散:是物质进出细胞最简单的一种方式,不需要能量和载体,顺浓度梯度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
18革兰氏染色法:细菌先经碱性染料结晶紫染色,而经碘液媒染后,用酒精脱色,在一定条件下有的细菌紫色不被脱去,有的可被脱去,因此可把细菌分为两大类,前者叫做革兰氏阳性菌(G+),后者为革兰氏阴性菌(G—)。
二、填空题1、微生物菌种保藏的方法主要有__定期移植保藏法、液体石蜡保藏法和沙土管保藏法,真空干燥法等。
2.鞭毛的化学成分为_鞭毛蛋白_,鞭毛的主要功能为运动。
3.在细菌细胞结构中,__细胞壁__具有保护细胞及维持细胞外形的功能;_细胞膜__具有控制细胞对营养物及代谢产物的吸收和交换作用;__细胞质__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新陈代谢的场所;___线粒体____是呼吸酶类的载体,细胞的能量供应站;__细胞核__具有传递细胞遗传性状的作用。
农药生物测定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农药生物测定中,下列哪种生物不是常用的靶标生物?A. 害虫B. 杂草C. 真菌D. 病毒答案:D2. 农药生物测定的目的是:A. 确定农药的毒性B. 评估农药的环境影响C. 确定农药的残留量D. 以上都是答案:D3. 在农药生物测定中,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生物测定?A. 毒性测定B. 残留测定C. 抗性测定D. 化学分析答案:D4. 农药生物测定中,通常不包括以下哪种测定?A. 急性毒性测定B. 亚慢性毒性测定C. 慢性毒性测定D. 物理性质测定答案:D5. 农药生物测定中,下列哪种生物测定方法不属于实验室测定?A. 瓶装测定B. 盆栽测定C. 田间测定D. 室内测定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农药生物测定中,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农药的生物活性?A. 农药的化学结构B. 环境温度C. 土壤pH值D. 农药的浓度答案:ABCD7. 农药生物测定中,下列哪些是常用的生物测定方法?A. 接触测定B. 口服测定C. 注射测定D. 喷雾测定答案:ABD8. 农药生物测定中,下列哪些因素需要在实验设计时考虑?A. 农药的剂量B. 靶标生物的种类C. 实验的时间长度D. 环境条件答案:ABCD9. 农药生物测定中,下列哪些是农药残留测定的常用方法?A. 色谱法B. 光谱法C. 生物测定法D. 质谱法答案:ABCD10. 农药生物测定中,下列哪些是评估农药环境风险的指标?A. 农药的半衰期B. 农药的生物富集系数C. 农药的生物降解率D. 农药的生态毒性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1. 农药生物测定只能用于评估农药对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
答案:错误12. 农药生物测定可以用于评估农药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答案:正确13. 农药生物测定的结果可以直接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实践。
答案:正确14. 农药生物测定中,所有生物测定方法都需要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
一、名词解释1、生物富集:处在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或生物体,从环境中吸取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使其在生物体内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
2、生物放大:污染物累积现象随着食物链中营养级的提高而在生物体内逐步增加的现象。
3、表面附着:大气水体中的污染物附着在生物体或生物体表面,并被吸附着,而且造成对生物的污染和危害。
4、生物转变:进入生物体内的污染物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其化学结构发生改变。
5、行为毒性:指一种污染物或其他因素(如光照、温度、辐射)使得动物一种行为超过正常变化的范围。
,6、联合作用: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污染物共同作用所产生的综合生物学效应。
7、指示生物:对环境中的某些物质(包括污染物、氧气、二氧化碳等特殊物质)能够产生各种反应信息的生物,即对污染变化反应敏感的生物。
8、剂量-效应关系:由于生物暴露于不同剂量或浓度的受试物下将有不同的反应,如抑制生长、活性下降、严重时导致死亡,因此可建立起剂量-效应关系。
9、PFU法:利用泡沫塑料块作为人工基质,以微生物在PFU法的集群速度对水体污染情况进行评价的方法。
10、1浮游生物:指随波逐流地生活在水体中的微型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
11、2着生生物:附着于长期浸没在水中的各种基质表面上的有机群落。
12、3底栖动物:生活在水体底部,不能通过40目分样筛的大型无脊椎动物。
13、环境三致物:指能致畸,致癌、致突变的物质。
14、大肠群落:一群在37°培养24h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阳性无芽孢菌。
15、1入侵种:某一地区或水域原先没有,通过各种途径从其他地区侵入这一地区或水域并对特有种造成了危害的生物。
16、2消失种:PFU群集的原生动物出现一次的种类或连续多次出现,消失了再也未出现过的。
17、3拓殖种:PFU群集的原生动物第一次重复出现的种类。
18、4居留种:PFU群集的原生动物,以前出现过的老的种类,又断断续续的生物。
《农药生物测定》复习重点农药生物测定的简史第一时期:19世纪末~ 1920至1923年间:研究出测定白喉抗毒素含量的标准方法.特点:都是用单个动物体作直接的效力测定,将待测的药剂与标准药剂相比较来估计其相对药效。
第二时期: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1937年欧文首先提出了系统的生物测定方法报告;1947年芬尼出版了系统的生物测定统计方法;1950年芬尼及古德温出版《生物测定标准化》一书;1957年布斯维纳()出版《杀虫剂生物测定评述》;1959年张宗炳在其《昆虫毒理学》一书中,以专章对杀虫剂生物测定及统计分析作了系统的论述;1963年张泽溥等出版《杀虫剂及杀菌剂的生物测定》;1984年张泽溥出版《生物测定统计》专着。
特点:研究出以生物群体为反应基础的生物测定方法,提高了测定精度。
第三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1. 研究利用昆虫神经电生理方法检测化合物对昆虫的拒食活性已取得进展。
2. 杀菌剂也由以传统的病原菌离体试验方法为主,转变为寄主植物上的活体试验为主。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介于活体与离体之间的植物组织培养生物测定方法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有可能发展成一类新的杀菌剂生物测定方法。
如适用于细菌性病害筛选的块根法;适用于大麦白粉病筛选的芽鞘表皮法等。
第四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发展趋势:1.随着分子生物学及生理、生化方面研究技术的提高,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生化技术进行生测的研究亦发展很快,如对新药剂的筛选及利用酶学试验进行害物抗药性的监测和增效剂的筛选等等。
2.由于电子计算机软、硬件的迅速发展,农药生物测定中的统计分析,早已普遍程序化和微机化,使生物测定结果的分析计算更加简便、快捷,也更加准确、可靠。
农药生物测定中应注意的几点:1.运用特定的试验设计;2.在一定条件下(局部控制)进行;3.均以群体反应为基础,以生物统计为工具。
农药生物测定的定义:运用特定的试验设计,利用生物对农药的反应,并以生物统计为工具,分析供试对象在一定条件下的效应,来度量某种农药的生物活性。
农药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植物化学保护根本概念1. 以下哪种农药属于无机农药〔〕。
A 乐果B 氯菊酯C 硫磺D 西维因2. 以下哪种农药属于有机农药〔〕。
A 石灰B 波尔多液C 磷化铝D 敌敌畏3. 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按照〔〕来分类。
A 原料的来源B 成分C 用途D 机理4. 以下哪种不属于植物性农药〔〕。
A 除虫菊素B 烟草C 鱼藤酮D 苏云金杆菌5. 以下哪种农药属于杀虫剂〔〕。
A 乐果B 大隆C 百菌清D 2.4-滴6. 以下哪种农药属于除草剂〔〕。
A 草甘膦B 功夫C 硫磺D 克百威7. 以下哪种农药属于杀菌剂〔〕。
A 敌敌畏B 功夫C 代森锰锌D 呋喃丹8. 低毒农药的LD50值〔〕mg/ml。
A 小于50 B大于50 C小于500 D大于5009. 以下哪类农药属于负温度系数的农药〔〕。
A 有机磷B 氨基甲酸酯C 拟除虫菊酯D 苯氧羧酸10. 害虫〔〕对农药敏感。
A 卵期B 幼虫期C 蛹期D 成虫期参考答案1.C2.D3.C4.D5.A6.A7.C8.D9.C 10.B 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1. 以下哪种剂型的农药不宜喷雾使用。
〔〕a.粉剂b. 可湿性粉剂c.乳油d.悬浮剂2. 以下不属于润湿剂的是〔〕。
a.洗衣粉b.滑石粉c.拉开粉d.纸浆废液3. 我国粉剂的质量标准为不低于95%的粉粒过〔〕目筛。
a.100b.150c.200d.3004. 目前生产上使用数量最多的剂型是〔〕。
a.粉剂b. 可湿性粉剂c.乳油d.悬浮剂5、我国农药生产量居世界:〔〕a.第一位;b.第二位;c.第三位; d.第四位参考答案1.a2.b3.b4.c5.a杀虫剂1. 以下农药不属于熏蒸剂的是〔〕。
A、磷化铝B、氯化苦C、B.tD、敌敌畏2. 有机磷杀虫剂的作用机制是抑制昆虫体内〔〕。
A、胆碱酯酶B、线粒体C、轴突D、三羧酸循环3. 氨基甲酸酯杀虫剂的作用机制是抑制昆虫体内〔〕。
A、胆碱酯酶B、线粒体C、轴突D、三羧酸循环4.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作用机制是抑制昆虫体内〔〕。
1、试举例说明农药生物测定在植物保护研究中的应用。
农药生物测定的含义及其用途农药生物测定是指利用靶标生物(昆虫、蜗类、病原微生物、线虫、植物等)的活体或离体器官、组织、细胞或其代谢物等(如酶、蛋白质等)为试材,测试或鉴别生物活性物质的类型、反应症状或其活性大小的一种方法。
简单地说,农药生物测定技术就是利用靶标生物等对药剂的反应来鉴别农药毒力或药效的一种技术.农药生物测定主要包括杀虫剂(杀蜻剂)、杀菌剂(杀线虫或抗病毒剂等)、除草剂、杀鼠剂以及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等的生物测定技术。
它涉及靶标生物、测试物质(药剂)、反应症状及强度、测试环境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
一个好的生物测定技术或方法应具备易于操作、结果反应灵敏、重现性好、且使用物质的剂量与反应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
农药生物测定技术与农药的使用和开发同时产生,经过长期不懈创新、完善和发展,已经成为研究生理活性物质、靶标生物以及反应强度三者关系的一项专门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新农药的筛选以及作用特性和应用技术评价等研究之中。
纵观目前农药生物测定的研究概况,室内农药生物测定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创制农药生物活性筛选研究: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对地球环境生态和人类健康等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新农药的开发应用给人类社会和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但同时也由于新农药开发的难度与费用日益增加,如何利用生物测定技术快速高效地筛选新化合物,并准确评价其生物活性以及应用技术,估测其市场前景及将来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和利润额,是决定其创制农药研究成功与否的关键。
利用生物测定方法研究同一类结构或同一作用类型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关系的规律〔3AR)以及与靶标作用位点的结合关系,为定向创制新农药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新化合物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生物活性筛选被称为农药创制的“眼睛”.对新农药开发研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研究农药的理化性质、制剂加工类型、加工方法与其生物活性及其安全性之间的关系,为剂型加工和生产应用服务:农药制剂的加工及助剂的选择和应用与其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安全性以及应用技术和田间使用效果密切相关,好的加工剂型与工艺不仅可改善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增加对保护作物的安全性,并且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农药检测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农药残留是指农药在作物上的()A. 初始浓度B. 残留浓度C. 总浓度D. 稀释浓度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农药残留检测的主要方法?()A. 色谱法B. 生物检测法C. 化学分析法D. 目视检查法答案:D3. 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包括()A. 神经系统损伤B. 内分泌干扰C. 致癌风险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4. 根据《农药管理条例》,农药使用者应当()A. 随意使用任何农药B. 遵守安全使用规定C. 只使用进口农药D. 无需遵守任何规定答案:B5. 农药残留限量标准通常由哪个组织制定?()A. 世界卫生组织(WHO)B.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C.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6. 农药残留检测中,气相色谱法主要用于检测()A. 有机磷类农药B. 有机氯类农药C.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D. 重金属答案:A7. 在农药残留检测中,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通常用于检测()A. 多环芳烃B. 农药多残留C. 微生物毒素D. 放射性物质答案:B8. 下列哪个不是农药残留检测的样品前处理步骤?()A. 样品提取B. 样品浓缩C. 样品干燥D. 样品直接测定答案:D9. 农药残留检测的质量控制措施不包括()A. 使用标准物质B. 建立标准曲线C. 随意更改检测方法D. 进行平行样分析答案:C10.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制定主要考虑()A. 农药的毒性B. 农药的使用范围C. 膳食摄入量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1. 所有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量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
(对/错)答案:对12. 农药残留检测只需要关注高毒性农药。
(对/错)答案:错13. 农药残留检测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农产品的安全性。
(对/错)答案:对14. 农药残留检测中,质谱法不能用于定性分析。
农药生物测定复习题名词讲明农药生物测定:是指运用特定的试验设计,利用生物的整体或离体的组织、细胞对农药(或某些化合物)的反应,并以生物统计为工具,分析供试对象在一定条件下的效应,来度量(判定或鉴不)某种农药的生物活性。
负温度系数的杀虫剂:在一定温度范畴内,杀虫剂的毒效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称为负温度系数的杀虫剂。
如溴氰菊酯对伊蚊幼虫的毒力在10℃时比30℃时大7倍。
正温度系数的杀虫剂:在一定温度范畴内,杀虫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强。
如敌百虫。
标准目标昆虫:指被普遍采纳的、具有一定代表性和经济意义以及抗药力稳固平均的农药杀虫毒力和毒效指示试虫群体。
杀虫剂内吸毒力:药剂可通过植物根、茎、叶等部位吸取到植株内部,随着植物体液输导,当害虫取食植物或刺吸汁液时,药剂进入虫体并将之杀死。
熏蒸毒力:在适当气温下,利用有毒气体、液体或固体挥发产生的蒸气来毒杀害虫(或病菌)。
熏蒸毒力测定:测定杀虫剂从昆虫气孔或气门进入呼吸系统而引起试虫中毒致死的熏杀毒力。
化学爱护:用药剂处理植物和植物环境,在病菌侵入寄主植物前发挥药效,爱护植物不受病菌侵染的措施。
化学治疗:在病原菌侵入植物之后使用杀菌剂消灭病菌,使植物不再发病。
将药剂内吸到植物内部起作用。
化学免疫:植物通过药剂的作用,使植物具有对病菌的抗击能力,幸免或减轻病菌的侵害。
杀菌剂的离体活性测定:只包括病原菌和药剂而不包括寄主或寄主植物的培养皿内测定方法,通常依照病菌与药剂接触后的反应,如孢子不萌发、不长菌丝等来作为毒力评判的标准。
杀菌剂的活体活性测定:包括病原菌、药剂和寄主植物在内的活性测定,通常以寄主植物的发病情形(普遍程度、严峻程度)来评判药剂的毒力。
致死中量(LD50)(medium lethal dosage):指杀死供试昆虫群体内50%的个体所需要的药剂剂量。
指一定条件下,可致供试生物半数死亡机会的药剂剂量,表示单位:mg/kg、μg/g或μg/头。
致死中浓度(LC50)(medium lathal concentration):指杀死供试昆虫群体内50%的个体所需要的药剂浓度。
校正死亡率:采纳Abbort(1975)校正死亡率公式,以去除自然死亡对结果的阻碍。
校正死亡率(%)=(处理组死亡率—对比组死亡率)/(1—对比组死亡率)根部内吸法:常用盆栽植物或水培植物为材料,将杀虫剂定量加入培养液中,经根系吸取后将杀虫剂传导至其它部位,然后在植物上接虫后测定取食昆虫的死亡率。
叶部内吸法:用来测定内吸杀虫剂在植物体内横向传导作用,可将一定剂量杀虫剂施加在某一叶片上,经一定时刻后采植株其它部位叶片饲喂试虫,或直截了当在叶片上接虫。
种子内吸法:用一定浓度的药液进行浸种处理,浸泡一定时刻待种子充分吸取后,或采纳拌种的方法使药剂附着在种子上,将之播入土中,随种子吸取水分而吸取药剂。
待幼苗长出真叶后,在其上接虫或摘叶饲喂试虫。
活体组织法:是利用植物部分组织、器官或替代物作为实验材料评判化合物杀菌活性的方法,是一种介于活体和离体之间的方法。
高通量选择(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 HTS):确实是以玻璃片、膜片或培养板为载体,用高密度、微量自动化加样的方法,实现短时刻内分析大量样本的选择方法。
填空题1. 常用的移取试虫的方法有一样移取法、趋光法、麻醉法、吸虫法、自行迁移移虫法等。
2. 杀虫剂室内毒力测定要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初步毒力测定、周密毒力测定。
3. 依照杀虫剂进入虫体的部位及途径的不同,周密毒力测定可分为触杀毒力测定、胃毒毒力测定、熏蒸毒力测定、内吸毒力测定以及专门作用方式(忌避、拒食)测定等。
4. 浸渍法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举荐为蚜虫抗药性的标准测定方法。
5.杀虫剂胃毒毒力测定的最准确的方法是夹毒叶片法。
6. 熏蒸毒力测定的三种差不多方法有二重皿法、三角瓶法和干燥器法。
7. 杀虫剂毒力统计分析的差不多原理为:剂量转换成对数、死亡率转换成机率值。
8.除草剂活力的鉴定方法有萌芽鉴定、植株鉴定、生理和形状效应鉴定三种方法。
9.除草剂生物测定技术有种子发芽测定法、植株生长量测定法、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法、症状鉴定法和愈伤组织鉴定法。
10.药剂的选择一样通过三个程序:实验室初筛、盆栽实验、田间试验。
11. 农药生物测定的一样原则为:阻碍因素的操纵、必须设立对比、必须设重复、供试目标昆虫尽量选择农作物害虫。
12. 杀虫剂周密毒力测定的目的是:最终求得毒力回来线及LD50,并判定其是否符合实际。
13. 杀菌剂生物活性测定中的含毒介质法又包括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和最低抑制浓度法。
14. 玻片浸渍法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举荐为螨类抗药性的标准测定方法。
15.杀菌剂防病作用原理可分为:化学爱护、化学治疗和化学免疫。
16. 试验器材常用的物理灭菌方法有:干热灭菌、湿热灭菌和紫外线灭菌。
17.杀菌剂的毒作用方式有:杀菌作用、抑菌作用、抗产孢作用、增强植物抗病性。
18.杀虫剂生物测定中一样有3种对比:空白对比、溶剂对比和标准药剂对比。
19.致死中量及毒力回来式的运算方法有:作图法、最小二乘法、电子运算机编程输入法等。
选择题1. 杀虫剂触杀毒力测定中最准确、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 B )A 药膜法B 点滴法C 饲喂法D 喷雾法2. 目前比较理想的杀虫剂胃毒毒力测定的方法是:( A )A夹毒叶片法 B 喷雾法C饲料混毒法 D 浸虫法3.抑菌圈法中浇制的双层培养基,下层为清水琼脂培养基,下层为:( A )A 带菌培养基B带毒培养基 C 清水琼脂培养基4. 通过杀虫剂初步毒力试验应找到试虫死亡率为多少的药剂浓度范畴:(A )A 16%-84%B 20%-90%C 10-80%5. 下列方法中不属于种子发芽测定法的是:(D )A.黄瓜幼苗形状法B.小杯法C.高粱法D.去胚乳小麦幼苗法6. 下列哪种生物测定方法能精确求得每个昆虫或每克虫体重所获药量:( C )A 喷雾法B 浸渍法C 点滴法D.药膜法7. 药害症状诊断的要紧类型是:( A )A 形状效应B 生理诊断C 解剖诊断8. 下列哪项不属于杀菌剂的活体组织测定方法:(C )A 果实针刺法B 蚕豆叶片法C 盆栽法9. 杀虫剂毒力比较常用下列的哪一项( B )A LC25B LC50C LC9010.下列哪种药剂属于黑色素生物合成抑制剂:( A )A 三环唑B 烯丙苯噻唑C 活化酯11. 药剂毒力回来曲线的求解必须设立的处理浓度为几个:( B )A 3-5个B 5-7个C 2-6个12. 点滴法测定鳞翅目昆虫幼虫的触杀毒力时,其点滴部位通常:( B )A 头部B 胸部背面C 腹部背面13. 杀螨剂的毒力测定方法可采纳:( C )A 点滴法B 喷雾法C 玻片浸渍法14.对EC50(95%置信限)下列哪种结果是正确的:( A )A 53.54(48.11-59.57)B 53.54(47.11-49.57)C 53.54(58.11-69.57)15. 孢子萌发法测定杀菌剂毒力时,形成“悬滴”的目的是:( A )A 猎取较多的氧B 获得更大的湿度C 获得更大的光照16. 对鳞翅目昆虫拒食的活性测定可采纳:( A )A 叶碟法B 点滴法C 注射法判定题1. 点滴法是杀虫剂触杀毒力测定最准确的方法,也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2. 玻片浸渍法被联合国粮农组织举荐为螨类抗药性的标准测定方法,适于雌成螨的测定。
(√)3. 化学治疗作用测定时要在病原菌侵入植物之前使用杀菌剂。
(×)4. 夹毒叶片法测定杀虫剂胃毒毒力时,生存组及死亡组的虫数越多越好,中间组的虫数越少越好。
(×)5. 孢子萌发标准是孢子芽管长度大于孢子短半径为萌发。
(√)6. 离体活性测定方法可常用于大量杀菌化合物的初筛,且不易漏筛。
(×)7. 采纳叶碟法可测定昆虫的拒食活性。
(√)8. 同一种杀菌剂因使用浓度、处理时刻的不同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毒杀作用方式。
(√)9. 杂草和作物均可作为除草剂生物测定的试材。
(√)10. 除草剂的生物测定技术只能在一定条件和范畴内应用。
(√)11. 抑菌圈法测定杀菌剂毒力时,制备双层培养基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上层培养基厚薄平均。
(√)12. 化学爱护作用测定时要在病原菌侵入植物之后使用杀菌剂。
(×)13. 测定杀虫剂对家蝇的触杀毒力时,采纳点滴法和药膜法测得的毒力大小一致。
(×)14. 校正死亡率不能表示目标昆虫个体间的差异而引起生理效应的变异性,也不能表示毒力相差的强度。
(√)15. 夹毒叶片法、液滴饲喂法和口腔注射法均属于杀虫剂胃毒毒力测定中的定量取食法。
(√)16. 通过杀虫剂初步毒力试验可确定药剂的毒杀作用方式。
(×)17. 测定非选择性拒食活性时,将处理叶碟和对比叶碟分置于不同的培养皿内。
(√)咨询答题1. 简述农药生物测定技术的一样原则。
(1)阻碍因素的操纵: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对杀虫剂的理化性状和昆虫的生理状态都有阻碍;而杀虫剂理化性能的变化能阻碍对昆虫的毒效;昆虫的生理状态,如发育时期、龄期、性不等的不同对杀虫剂有不同的耐药力。
(2)必须设立对比:一样有3种对比:①空白对比:即完全不处理(在自然状态下);②溶剂对比:即不含有效成分的溶剂、乳化剂等。
如以丙酮配制的药液进行点滴试验,那么对比组就应点滴丙酮,这是为了排除溶剂对测试结果的阻碍;③标准药剂对比:标准药剂是指在生产中对某种目标昆虫常用的有效药剂,不仅能够同新农药对比,还能够排除一些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
能够依照具体情形和试验要求来设立,一样至少设两种对比。
(3)必须设重复:一样重复三次,每个重复20-50头试虫。
(4)供试的目标昆虫尽量选择农作物害虫:生物测定中所用目标昆虫应在同一环境条件下饲养得来或采自田间同一环境条件下的,在生理上、发育上尽量一致。
2. 简述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杀菌剂室内毒力的操作步骤。
①制备菌饼用以制备菌饼的培养基在皿内应薄而匀,接种苹果炭疽病菌或番茄灰霉病菌培养3-4d,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0.4cm打孔器在培养好的菌落外缘切下带菌培养基块-菌饼,这种来自菌落外缘的菌饼在新的培养基上生长速度的差异较小。
②制备带毒培养基将供试药液稀释至一定浓度后,准确取一定量的药液加入到热的培养基中,混合平均后倒入培养皿内,冷凝后即成带毒培养基。
③移植菌饼用接种针或消毒的镊子将菌饼反向(有菌丝的一面向下和培养基贴合)移植到带毒的培养基上。
一个培养皿最好接一个菌饼,也能够在直径9cm的培养皿中呈三角形放3个菌饼,但应注意病菌的生长速度及3个菌饼的间距和它们离皿壁的距离,否则得不到圆的菌落。
④结果的检查及表示培养到预定的时刻后,取出培养皿用卡尺测量菌落的直径,每个菌落十字交叉法测两次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