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142.00 KB
- 文档页数:7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院校选择文艺学(109)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1 山东大学A+ 8 四川大学 A 15 南京大学 A2 北京师范大学A+ 9 山东师范大学 A 16 暨南大学 A3 中山大学A+ 10 华中师范大学 A 17 江西师大 A4 华东师范大学A+ 11 首都师范大学 A 18 武汉大学 A5 南开大学A+ 12 北京大学 A 19 浙江大学 A6 中国人民大学 A 13 南京师范大学 A 20 复旦大学 A7 辽宁大学 A 14 扬州大学 A 21 苏州大学 AB+等(33个):中国传媒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云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中南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兰州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广西民族学院、吉首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南昌大学、深圳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河南大学、湖北师范学院、齐齐哈尔大学、河北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延安大学、郑州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四川外语学院B等(33个):曲阜师范大学、温州大学、安徽大学、广西师范学院、湖北民族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学院、西南大学、三峡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广西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大连大学、湖北大学、漳州师范学院、上海大学、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新疆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山东理工大学、聊城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河海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63)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1北京语言大学A+5福建师范大学A9暨南大学A2北京大学A+6上海师范大学A10华东师范大学A3北京师范大学A+7浙江大学A11中央民族大学A4华中师范大学A8南京大学A12北京外国语大学AB+等(19个):中国传媒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苏州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B等(19个):渤海大学、广州大学、天津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广西民族学院、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广西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温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97)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1北京大学A+8安徽大学A15福建师范大学A2北京师范大学A+9南京大学A16上海师范大学A3华东师范大学A+10南开大学A17陕西师范大学A4浙江大学A+11西南大学A18苏州大学A5山东大学A12暨南大学A19中山大学A6华中师范大学A13南京师范大学A7复旦大学A14四川大学AB+等(29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河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武汉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昌大学、宁夏大学、长春理工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河南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湘潭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广西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延边大学、北华大学B等(29个):湖北师范学院、郑州大学、汕头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四川外语学院、上海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温州大学、西华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吉首大学、广西民族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鲁东大学、扬州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深圳大学、湖北大学、青海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漳州师范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64)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1浙江大学A+5复旦大学A9南京师范大学A2四川大学A+6华东师范大学A10河南大学A3北京大学A+7北京师范大学A11华中师范大学A4山东大学A8武汉大学A12西北师范大学AB+等(20个):福建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暨南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南昌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广州大学、山西师范大学B等(19个):聊城大学、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南大学、安徽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湖北大学、厦门大学、西华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山西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苏州大学、鲁东大学中国古代文学(120)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1复旦大学A+9安徽师范大学A17上海师范大学A2华东师范大学A+10西北师范大学A18首都师范大学A3浙江大学A+11陕西师范大学A19山东师范大学A4武汉大学A+12南开大学A20扬州大学A5南京师范大学A+13南京大学A21兰州大学A6北京大学A+14中山大学A22中国人民大学A7四川大学A15暨南大学A23山东大学A8北京师范大学A16苏州大学A24福建师范大学AB+等(36个):黑龙江大学、西南大学、湖南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河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辽宁大学、河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安徽大学、郑州大学、吉林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南昌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青岛大学、厦门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汕头大学、浙江工业大学B等(36个):湘潭大学、渤海大学、广西大学、宁夏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学院、西藏民族学院、深圳大学、烟台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江南大学、温州大学、漳州师范学院、山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聊城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重庆工商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学院、云南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信阳师范学院、重庆师范大学、南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鲁东大学、新疆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25)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1内蒙古大学A+3新疆大学A5西北民族大学A2中央民族大学A4青海民族学院AB+等(7个):四川大学、南开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学院、西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B等(8个):华东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青海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95)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1北京大学A+8南京师范大学A15首都师范大学A 2南京大学A+9浙江大学A16华中师范大学A 3华东师范大学A+10上海大学A17南开大学A 4北京师范大学A+11山东大学A18浙江师范大学A 5武汉大学A12苏州大学A19福建师范大学A 6兰州大学A13吉林大学A7山东师范大学A14复旦大学AB+等(28个):暨南大学、河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安徽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西华师范大学、中山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学院、河北师范大学、安徽大学、江西师范大学、青岛大学、宁夏大学、天津大学、延边大学、南昌大学、北京语言大学B等(29个):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宁波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深圳大学、清华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厦门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中南大学、河北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四川外语学院、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广西师范学院、聊城大学、西北大学、湖北大学、扬州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辽宁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74)排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名1四川大学A+6天津师范大学A11南京大学A2北京大学A+7武汉大学A12复旦大学A3华中师范大学A+8南京师范大学A13山东大学A4北京语言大学A9华东师范大学A14上海师范大学A5北京师范大学A10吉林大学AB+等(23个):福建师范大学、河南大学、苏州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湘潭大学、南开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大学、安徽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中南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外语学院、大连外国语学院、辽宁大学、暨南大学、南昌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B等(22个):西南交通大学、郑州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江西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江南大学、黑龙江大学、广西民族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山西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青岛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方向中国语言文学,顾名思义,包括语言和文学两个大的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专业简介学科:文学门类: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专业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可在科研机关、高等院校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有的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可适宜在党政机关,包括报刊宣传、新闻出版、影视文化、互联网、对外交流其他企事业部门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专门人才。
专业排名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1北京师范大学A+27厦门大学A53深圳大学A2北京大学A+28西北师范大学A54重庆师范大学A3四川大学A+29广西师范大学A55广州大学A4复旦大学A+30安徽师范大学A56山西大学A5山东大学A+31西北大学A57哈尔滨师范大学A6南京大学A+32清华大学A58青岛大学A7中山大学A+33渭南师范学院A59河北大学A8华中师范大学A+34上海大学A60扬州大学A9福建师范大学A+35浙江师范大学A61通化师范学院A10上海师范大学A+36天津师范大学A62延边大学A11华东师范大学A+37中央民族大学A63济南大学A12浙江大学A+38江西师范大学A64安庆师范学院A13苏州大学A+39安徽大学A65湖北大学A14南京师范大学A+40四川师范大学A66渤海大学A15武汉大学A+41广西师范学院A67淮北煤炭师范学院A16南开大学A+42曲阜师范大学A68河南师范大学A17首都师范大学A+43兰州大学A69湘潭大学A18中国人民大学A+44沈阳师范大学A70郑州大学A19山东师范大学A+45徐州师范大学A71中南大学A、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
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
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
《深圳大学科研奖励办法(人文社会科学类)》最新版深大〔2015〕248号关于印发《深圳大学科研奖励办法(人文社会科学类)》的通知全校各单位:现将《深圳大学科研奖励办法(人文社会科学类)》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深圳大学2015年11月30日深圳大学科研奖励办法(人文社会科学类)(2015年10月23日校长办公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激发科研动力,提升研究质量,扩大学术影响,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科研工作实际和发展目标要求,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奖励的类别:(一)重大成果奖;(二)学术创新奖;(三)咨政服务贡献奖;(四)高层次项目及科研平台建设奖。
第三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奖励的范围:我校在岗(含签约在岗)教师、离退休人员、博士后以及在校学生,以深圳大学为完成单位的人文社科类研究成果、项目等。
第四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奖励的原则:(一)反对学术泡沫,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二)公开、公正、简约、高效;(三)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并重,学术创新与社会服务并重。
第二章重大成果奖第五条重大成果奖是对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的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实行的追加奖励。
重大成果奖分为政府奖后奖和社会公认的国家级协会奖后奖。
政府奖是指学术成果(包括文艺作品)获得由国家行政权力机构颁发且奖励证书有国徽章的各级政府奖励,社会公认的国家级协会奖是指由全国性专业协会组织颁发的有国徽章的奖励。
第六条第一完成单位为深圳大学且第一完成人为深圳大学教师的科学研究成果奖奖励标准如下:奖励类别奖励等级奖励额度(万元)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20 二等奖15 三等奖10人文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等)15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或其他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含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王力语言学奖、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孙冶方经济学科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一等奖10 二等奖 5三等奖 3国家级协会奖(有国徽印章)特等奖 5 一等奖 3根据深圳大学作为完成单位的排序和深圳大学教师作为成果完成人排序的不同,分别按以下标准奖励:1.深圳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但深圳大学教师不是第一完成人,或深圳大学教师为第一完成人,但深圳大学不是第一完成单位,按全额的50%给予奖励。
深圳大学专业介绍
深圳大学是深圳市创办的第一所具有海外学历认证的本科院校,也是深圳市首家具有“211工程”和“985工程”双一流建设高校。
深圳大学设有文学院、管理学院、理学院、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珠宝学院、艺术学院等17个学院,共有66个本科专业,分别属于文科、理科、经管、艺术、马克思主义等几大学科门类。
文学院下设中文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古典文献学、档案学、哲学、历史学等7个本科专业。
中文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开设《汉语言文学》、《中国文论》、《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课程。
外国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开设《英语语言文学》、《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语翻译》等课程。
新闻传播学专业主要开设《新闻学原理》、《新闻采写》、《新闻报道》、《广播电视新闻技术》、《新闻学研究》等课程。
古典文献学专业主要开设《经典文献学》、《文献史学》、《汉语书面语言学》、《古籍研究》等课程。
档案学专业主要开设《档案学原理》、《档案史学》、《档案技术》、《档案文书学》、《档案管理学》等课程。
哲学专业主要开设《中国哲学史》、《现代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等课程,是培养深入研究、探索实践的哲学人才的重要专业。
历史学专业主要开设《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当代史》、《世界史》、《文物学》等课程,是培养具有历史学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历史学人
才的重要专业。
深圳大学2017年硕士数学与统计学院招生介绍学院简介: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设数学系、应用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和大学数学教学部等四个教学单位,设数学研究所、智能计算科学研究所、数理金融研究所等三个研究机构,以及学院办公室、成人教学部等管理部门。
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工82名,其中专职教师72名。
专职教师中有博士生导师3名、教授12名、副教授25名,高级职称比例约50%;有博士、博士后62名,占86%;有4名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
本科生培养方面,学院肩负着培养数学类专业人才和承担全校公共数学课教学双重任务。
设数学与应用数学(含数学教育、金融数学、运筹与统计三个方向)、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本科生800多人;承担全校14个理工、经管类学院和师范学院的大学数学教学任务与研究生数学教学任务;与经济学院联合开办“数理金融”实验班,授予经济学与理学双学位;自2013年起,与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联合开办“数理软件”实验班,采用独立的培养方案,致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授予理学和工学双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面,现有全日制研究生74人,现有数学,统计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与师范学院共同拥有教育硕士•数学学科教学授权。
数学一级学科下设基础数学、计算数学、应用数学、数学教育4个二级学科;近2年内,将在仿射代数几何及非交换代数、微分方程(流体、计算流体力学)等研究领域引进特聘教授组建创新团队。
本学科依托“广东高校大数据分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是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开展大数据背景下的图象处理、大数据基础设施关键技术与系统研发、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等领域的工程技术研究与科技攻关,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大数据人才。
本学科长期合作的实习单位有深圳大学附属中学、深圳市高级中学,交流单位有台湾中华数学协会。
统计学学科下设数理统计学、金融统计、风险管理与精算学两个研究方向,并引进了高端人才王启华教授及其团队,香港浸会大学朱力行客座教授,且从2013年开始与香港浸会大学开设硕博连读博士生培养项目。
深圳大学--学校简介1980年,中国创办深圳经济特区;1983年,深圳经济特区创办深圳大学。
学校坐落南山半岛,面临后海,遥对香港。
占地1.44平方公里。
深圳市委、市政府寄予学校的历史重托是,以改革为动力,建设一所为经济特区提供骨干人才和高端人才培养、高端智力服务、高端科技成果的特区大学,一所走上国际、能够与世界各国高等院校平等交流互相观照的窗口大学,一所努力创新办学体制、积极探索现代大学制度的实验大学。
教育部高度重视特区大学建设。
两院院士张维教授首任校长。
清华大学为主,援建建筑、电子类学科;北京大学为主,援建中文、外语类学科;中国人民大学为主,援建经济、管理类学科。
社会各界热情支持特区大学建设。
香港企业家邵逸夫、于元平、胡应湘、梁国勋,南太集团、三星集团、杜邦公司和深圳18家大型国有企业与一批校友企业捐资助学。
党和国家领导关心关注特区大学。
1984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叮嘱办好。
1993年夏季,江泽民同志题写校名。
建校24年,深圳大学紧随深圳特区快速发展。
1995年,通过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合格评价。
199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硕士学位授权。
200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博士学位授权。
学校实行学院制。
设有师范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传播学院、经济学院、财会学院(筹)、管理学院、法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物理科学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材料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光电工程学院、高尔夫学院(民办公助)、成人教育学院等23个学院;研究生部、体育教研部、社会科学教研部和留学生教学部等4个学部;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体育场馆中心等3个教学辅助单位。
学校学科整齐。
设有52个本科专业,66个硕士点(其中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为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电子与通信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集成电路工程),3个博士点(政治经济学、光学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其中光学工程为一级学科博士点),综合了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7个学科门类。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索引--工学一级学科:0809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00 * 电子科学与技术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080901物理电子学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研究生部北京真空电子技术研究所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山西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沈阳理工大学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吉林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复旦大学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江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中国计量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聊城大学烟台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国防科技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南华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大学深圳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安邮电学院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空军工程大学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兰州理工大学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兰州物理研究所物理电子学专业导航北京邮电大学光通信与光电子研究院物理电子学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物理电子学复旦大学光源与照明工程系物理电子学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物理电子学北京理工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物理电子学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物理电子学南京大学物理学系物理电子学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南京航空西南交通重庆邮电北京大学航天大学理学院物理电子学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电子学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物理电子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物理电子学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系物理电子学南京理工大学电光学院物理电子学北京科技大学应用科学学院物理电子学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物理电子学江苏科技大学数理学院物理电子学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电子学北京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物理电子学云南大学物理科学技术学院物理电子学江苏大学理学院物理电子学昆明理工大学理学院物理电子学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物理电子学中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院)物理电子学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学院)物理电子学大连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物理电子学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物理电子学华中科技大学激光技术与工程研究院物理电子学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物理电子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物理电子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技术物理学院物理电子学西安理工大学理学院物理电子学沈阳理工西北大学吉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理学院物理电子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电子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物理电子学大学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物理电子学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物理电子学武汉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物理电子学武汉科技学院理学院物理电子学暨南大学理工学院物理电子学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电子学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物理电子学厦门大学物理系物理电子学厦门大学电子工程系物理电子学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物理电子学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工程学院物理电子学广东工业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物理电子学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物理电子学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物理电子学广州大学广州大学物理电子学天津工业大学理学院物理电子学福建师范大学物理与光电信息科技学院物理电子学深圳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物理电子学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物理电子学华侨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物理电子学南开大学信息技术科学学院物理电子学曲阜师范中国科学聊城大学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浙江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物理电子学技术大学理学院物理电子学学院物理电子学大学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物理电子学燕山大学燕山大学物理电子学浙江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物理电子学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物理电子学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物理电子学中国计量学院中国计量学院物理电子学太原理工大学理学院物理系物理电子学山东科技大学理学院物理电子学/paper/SpecialityInfo/id/356.shtml物理电子学专业研究生招生单位2010-05-19 Google提供的广告论文发表:找知方期刊网可能是中国Best论文发表及指导网站;名牌大学硕博团队,100%成功率。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1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名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1.03.03
•【文号】学位[2011]8号
•【施行日期】2011.03.03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高等教育
正文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1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和硕士学
位授权一级学科名单的通知
(学位[2011]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有关学位授予单位:
201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名单,已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将批准的授权学科名单发给你们。
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将属本委员会组织审核或初审的授权学科名单下达到有关学位授予单位并抄送相关的学位授予单位主管部门。
附件:201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名单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二○一一年三月三日附件:
201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名单。
2014年深圳大学硕士招生专业介绍:管理学院(1)学院简介:学院现设行政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政治学四个硕士学位点,其中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由原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和旅游管理3个二级硕士学科点组成;现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和项目管理硕士(MPM)3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管理科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5个系,开设工商管理、行政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6个本科专业。
其中,工商管理专业于2005年被评为广东省高等学校名牌专业,于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学院招生规模与水平逐年攀升,学生就业率90%以上,各专业在全国综合大学最新专业排名中均评为B+水平以上。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广纳国内外及社会各界精英,每年有外聘客座教授40余名参与各专业的教学与实践活动。
为学生理论学习与社会实际对接搭建了桥梁。
专业介绍:030200政治学(一级学科):设立时间:2011年培养目标本专业是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愿意服务社会,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业务能力和身心健康的从事政治学研究、政府管理和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1、遵守宪法和法律,品行端正,乐于奉献,敬业、善良;2、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理论、西方政治学理论、中国和其他主要国家的政治制度及本学科学术理论的状况有比较系统和深入的了解;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办公和研究工具,具有独立从事科研、教学和党政管理工作能力的专门人才;3、人格健全,德、智、体全面发展,身心健康。
研究方向(01)政治学理论本学科以政治理论、政治文化与文明中的重大议题为研究对象,设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政治文化理论与方法、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三个研究方向。
重点关注中国政治发展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中国政治变迁背景下的西方政治学理论以及人物对中国人心理行为的影响等。
深圳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一)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运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具有中外互译、撰写外文论文摘要和一定的听说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三)培养大中学校教学科研人员,以及新闻采写、编辑出版、高级文秘、文物展览、古籍整理、行政管理、企业策划以及文学创作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二、培养方向三、学习年限本学科学制三年。
研究生应该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要求的课程和学位论文,修满学分,按期毕业。
经研究生本人申请、学院同意、研究生院(筹)批准,可延长学习年限,但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五年。
研究生在完成培养方案要求的前提下,可以申请提前半年或一年毕业,但在学年限不得低于2年。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与学位(毕业)论文的时间比例一般为1:1。
四、培养方式(一)实行导师负责制,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
(二)研究生应完成个人培养计划所列的课程学习任务,承担导师安排的科研工作,完成学位论文。
(三)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参照《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筛选办法》执行。
(四)跨学科、专业或以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原则上应补修本学科、专业本科的主干课程,由导师在制定个人培养计划时予以确定。
五、个人培养计划第一学期结束前,指导教师与所指导研究生根据培养方案要求,共同拟订并提交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
个人培养计划纸质文档由学院保存,电子文档上传至研究生院(筹)。
七、课程免修研究生通过自学或其它学习途径已掌握了本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并达到其基本要求,经本人申请,任课教师同意,院、校两级批准后可免修,但需参加该门课程结束时的考试或在课程开始前单独组织的免修考试,通过考试可获得学分。
八、考核方式(一)课程学习和各必修环节,均需按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要求进行成绩考核,经考核通过才能取得规定的学分。
(二)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
除必修环节和补修课程进行考查外,其他课程一律进行考试。
(三)考试成绩按百分制或等级制评定,考查科目按通过、不通过两级记分制评定。
(四)考试课程成绩要求60分以上(含60分)可获得学分,考查课程通过者可获得学分。
学位课程各科成绩平均达到75分以上(含75分)方可申请学位。
(五)考试可以采用闭卷、开卷或课程论文等方式,如采用其它方式须经学院主管领导同意并做好考核记录。
(六)必修环节中,开题报告通过获得文献阅读学分;研究生参加学术讲座并填写《学术讲座登记表》,导师签名确认后获得学术讲座学分;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由导师进行考核,不计学分。
必修环节不通过者不能申请论文答辩。
(七)学位(毕业)论文答辩成绩按通过、不通过记录。
九、学位论文研究生通过中期考核可进入学位(毕业)论文阶段。
进入学位(毕业)论文阶段的研究生首先进行开题,撰写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文献阅读,学位论文选题、科研调查、研究方法、实验手段、理论分析、论文工作计划等。
开题报告向研究生指导小组提交,经学院批准,由各培养单位存档。
凡首次开题未通过者,应于一个月内重新选题并再次组织开题,仍未通过者应终止学习,按退学处理。
研究生的学位(毕业)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撰写要求详见《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细则》。
有关学位(毕业)论文的学术规范问题由研究生本人承诺,导师负责。
十、毕业与学位申请研究生按培养方案和个人培养计划要求,修满规定学分,通过论文答辩,准予毕业,并根据《深圳大学学位条例实施办法》申请学位。
(根据学科特点,各学科经充分讨论,可增加其他方面关于论文答辩、毕业、申请学位的更高要求,例如是否组织预答辩,是否要求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等等)十一、推荐阅读文献(一)专书1.康德:《判断力批判》,人民出版社,20022.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3.马克思:《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4.伊格尔顿:《文学理论导论》第二版(影印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5.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6.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四卷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7.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8.陆梅林:《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选》,漓江出版社,19889.胡经之:《文艺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0.庄锡华:《文化传统与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历程》,上海三联书店,200911.伯纳德·科姆里[编],陆丙甫[注],沈家煊与罗天华[译]:《语言共性和语言类型》(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2.桂诗春、宁春岩:《语言学方法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13.王洪君:《汉语非线性音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4.吴宗济、林茂灿:《实验语音学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15.徐大明、陶红印、谢天蔚:《当代社会语言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16.徐烈炯:《语义学》,语文出版社,199517.袁家骅:《汉语方言概要》,语文出版社,200118.David Crystal:《剑桥语言百科全书》(The 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19.Jack C. Richards & Theodore S. Rodgers:《语言教学的流派》(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Teaching),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20.Mark Baltin & Chris Collins:《当代句法理论通览》(The Handbook of Contemporary Syntactic Theory),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Terence Odlin:《语言的迁移:语言学习的语际影响》(Language Transfer: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21.郭沫若主编:《甲骨文合集》,中华书局,1978-198222.中国社会科学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中华书局,1989-199423.许慎:《说文解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影印本,196324.陆德明:《经典释文》,黄焯:《经典释文汇校》,中华书局影印本,200625.余廼永:《新校互注宋本广韵定稿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26.周祖谟:《尔雅校笺》(影印本),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27.周祖谟:《方言校笺》(局影印),中华书本,199328.《正续一切经音义》(影印本、排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9.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30.董同龢:《汉语音韵学》,中华书局,200131.邢福义:《汉语语法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32.鲍尔:《语法化学说》,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33.伊斯特林:《文字的产生和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34.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8035.布龙菲尔德:《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8036.迪克森:《语言兴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37.岑麟祥:《语言学史概要》,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38.徐通锵:《历史语言学》,商务印书馆,199139.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40.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1.北京大学中文系:《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196242.北京大学中文系:《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196243.北京大学中文系:《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196244.计有功:《唐诗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45.唐圭璋:《宋词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46.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作家出版社,195847.《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重印48.王运熙、顾易生等:《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49.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9350.《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不拘何社、何时出版)51.北京大学等编:《新文学运动史料选》,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52.谢冕、洪子诚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53.陈鸣树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典》(4卷),上海教育出版,199654.陈思和等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精品》(5卷),学林出版社,199955.洪子诚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选》(上下),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56.张学正等主编:《文艺争鸣档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57.孔范今等主编:《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甲种、乙种),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58.於可训等主编:《中国文学编年史》(现代卷,当代卷),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59.朱栋霖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经典》(1-4),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60.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总纂:中国文学史资料全编》(现代卷),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61.曹顺庆:《比较文学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62.布鲁姆:《西方正典》,译林出版社,200563.刘洪一:《犹太文化要义》,商务印书馆,200464.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65.刘建军:《20世纪西方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6.罗杰斯:《西方文明史》,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67.郁龙余,孟昭毅:《东方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68.叶渭渠、唐月梅:《日本文学史》,昆仑出版社,200369.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70.钱林森:《外国作家与中国文化》(全8卷),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二)期刊1.《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文学评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3.《文艺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人民文学出版社4.《文艺理论研究》,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和华东师范大学(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5.《文艺争鸣》,吉林省文联(主办),吉林人民出版社6.《新文学史料》,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7.《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主办),复旦大学出版社8.《文史知识》,中华书局(主办)9.《语言科学》,徐州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10.《古汉语研究》,湖南师范大学(主办)11.《语言研究》,华中工学院中国语言研究所(主办),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2.《文史》,中华书局(主办),中国石化出版社13.《文献》,中国国家图书馆(主办),国家图书馆出版社14.《文学遗产》,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北京大学出版社15.《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16.《中国典籍与文化》,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主办),凤凰出版社17.《古籍整理研究学刊》,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主办)18.《外国文学评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主办)19.《外国文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主办)20.《当代外国文学》,南京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主办),译林出版社21.《国外文学》,北京大学(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2.《中国比较文学》,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上海外国语大学和深圳大学(主办)23.《中国语文》,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主办),商务印书馆24.《世界汉语教学》,北京语言学院(主办)25.《方言》,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主办),商务印书馆26.《语言学论丛》,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主办),商务印书馆27.Linguistic Inquiry,MIT Press Journal. Quarterly. Founded: 1970. ISSN 0024-3892,E-ISSN 1530-91502009,ISI Impact Factor: 1.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