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五下第一二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五下第一二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五下第一二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五下第一二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五下第一二单元测试卷

阅读(一)。(30分)

闲谈读书法

①古今中外,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之法,浩如烟海。但究竟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法,还是应当因人而异的。鲁迅先生喜欢“跳读法”,因为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而爱因斯坦的“总、分、总”三步读书法,特点同样十分明显。所谓总,就是对全文形成总体印象。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基础上,再逐字略读一下全文的内容。而在略读中,则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最后是合,就是在略读全书之后,着重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②英国作家毛姆的“乐趣”读书法,是他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他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您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天都保持不便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感情。”如此“脚踏多条船”,使自己的读书兴致始终都保持在高度兴奋之中,其效果当然要比“感情专一”抱着一本书疲惫地一啃到底好得多。

③当然,不论哪种读书方法,对求学者而言,它都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所以,万不可为某种方法所左右,尤其忌讳读死书、死读书的恶习,对所捧之书,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这样才能把书读活,使他人的知识为自己所用,正如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这篇文章中列举了一些名人的读书方法,请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表格。(6分)

读书法

2.我们所学的课文《走遍天下书为侣》中也为我们介绍了一种读书方法,请你回忆这种方法,试着为句子排序,把序号填在前面的括号中。(5分)

()然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

的一些片段,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

()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

()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

()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

()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

3.说说你喜欢哪种读书法并说明理由。(你选择的可以是这篇文章中的,也

可以是课本上的,或其他的)(3分)

4.联系上文,理解重点词句.(6分)

a.“所以,万不可为某种方法所左右,尤其忌讳读死书、死读书的恶习,对

所捧之书,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这句话里,“钻进去”的意思是:

;“跳出来”的意思是:

(4分)

b.联系上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意思是

(2分)

5.作者为了说明“究竟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法,还是应当因人而异的”

这个观点,采用的论证方法是:()(括号内选择正确的选项)(2分)

(1)列举数字;(2)举例;(3)打比方

6这篇文章讲了两个要点,请简要地写在下面。(4分)

(1)

(2)

7、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很多,你能填完整吗?(4分)

(1),下笔如有神。

(2),其义自现。

(3),不会作诗也会吟。

(4)黑发不知勤学早,。

阅读(二)。(12分)

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

①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②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③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④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⑤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颇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⑥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1)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

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那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⑦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2),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干嘛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3)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一空,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⑧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⑨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注释: (1)〔旖旎(yǐnǐ)〕柔和美丽。(2)〔耄耋(màodié)〕泛指老年。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耋,指七八十岁的年纪。(3)〔望〕夏历每月十五日

1. 欣赏季羡林先生的这篇散文,我们能感觉到充盈全文的情感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2分)

2. 作者在第4、5自然段中追忆了哪些童年趣事?请列举几件,用小标题的形式填写。(2分)

、、、

3. 从文章的题目看,作者思念的是故乡,可为什么在第6,7自然段中作者却描写了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月亮和朗润园的奇景,作者这里运用了

的写法,这样写的目的是(4分)

4.第5段中:

的这句话与第6段“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那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这句话相互照应,这样写的好处是:(4分)

拓展运用:(8分)

下面是一位作家的介绍,想一想,如果你要去采访他,你会提哪些问题?

曹文轩,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文学作品有《忧郁的田园》《红葫芦》《大水》《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获得第三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短篇小说《蓝花》获冰心文学奖,长篇小说《草房子》获得第四届国家图书奖,并被拍成电影。

1、你觉得去采访这位作家,需要做的准备是:

(1)

(2)

2、你想采访的问题是:

(1)

(2)

作文。(30分)

同学们,愉快的暑假刚刚结束,翻开相册,你是否对暑假中许多难忘的画面仍然回味无穷呢?暑假里,你一定有些新鲜的经历,使你对家乡,对祖国,对世界,对环境,对自己都有了一些新的认识。请你以《路上暑假》为题写一篇作文,写一写你暑假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要求:内容具体,语言生动,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