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凹版雕刻制版技术
- 格式:docx
- 大小:10.49 KB
- 文档页数:2
{生产工艺技术}四凹版制版原理及工艺第四章凹版制版原理及工艺第一节概述凹版印刷起源于中世纪的雕刻凹版画,它与平版印刷、凸版印刷、孔版印刷一样,是印刷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印刷中的一种主要印刷方法。
一、凹版印刷及其特点凹版印刷因其版面特征而得名。
凹印版的图文部分低于版面,它以不同的深度凹入印版来表现原稿图像的不同层次,空白部分处于同一版面上。
印刷时,先将油墨填涂于印版上,然后用刮墨刀把印版表面的油墨刮掉,再通过压力的作用,使存留在印版凹陷部分(即图文部分)的油墨与纸(或其它承印物)接触,将该部分油墨转印到纸张(或其它承印物)上,则得到所需的印刷品。
凹版印刷与复印的区别是,它通常以高速度进行批量生产,而复印只从原稿直接制作少数复印件。
印刷产品有书籍、报纸、杂志、课本、图片、画册、地图、招贴、商品目录、表格票据、有价证券、包装材料和各种日用印刷品等。
凹版印刷与平、凸版印刷相比较,其突出的优点是印刷质量好,通过不同深浅程度的油墨层,能将连续性色调原稿丰富的层次较完整地表现出来,墨色厚实,色彩鲜艳,富于立体感,它的墨层比平印产品厚5倍之多,比凸印产品厚2倍以上。
由于凹印具有能在各种大幅面的高级纸张、粗糙纸张、塑料薄膜和金属箔纸等承印物上印刷并能达到很高质量的优点,在现代印刷中常用来印刷各种精美的画册、画报,尤其在包装装潢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各种造型的商标、折叠纸盒、软包装材料(玻璃纸和各种薄膜材料)、礼品装材料、各种类型的包装纸和其他商品的包装、装潢材料的印刷等均可采用凹版印刷。
又由于凹版印刷的印版耐印力高,在大批量印刷中优势最为明显,经济效益很好。
总之,凹版印刷具有墨层厚、色彩鲜艳、耐印力高、适用范围广、适合连续绵延的图案的印刷。
现已广泛应用于塑料包装印刷、纸制包装印刷、装饰印刷、转移印花、出版印刷等领域。
二、凹版制版工艺的发展凹版制版是凹版印刷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随着技术的发展,凹版制版工艺也发生了变化。
凹版印刷数字制版的三种方式及其优势凹版印刷数字制版的三种方式及其优势凹版印刷主要应用在食品包装、人革、卷烟包装、建筑家居装饰材料、地板材料、布料等广泛领域。
凹版印刷墨色光泽度高、着色力强、色彩鲜明、转印与叠印性能好,印刷密度高、反差大、网点阶调扩大均衡、印版耐印力高、印刷速度快等优越性。
国内众多凹印厂家使用的制版方式很多,但随着近年印刷制版技术的迅速提高,数字制版逐渐占据了市场主流。
根据国内现有实际情况,凹印的数字制版有三种方式:①电子雕刻机方式;②激光刻膜及后腐蚀处理方式;③电镀合金的激光直接烧蚀制版方式。
一、电子雕刻机方式电子雕刻机是应用集成自动化控制等现代化技术,具有高度质量稳定性的精密机械。
以德国Hell机为例,雕刻频率4000Hz-8000Hz 网线范围:40-140线/厘米,原稿经过分色制作后,通过RIP后以1-BitTiff图形格式或票据单元传送到电雕机工作站,通过数字信号驱动金刚石雕刻针在印版铜滚筒表面进行震动,雕刻出凹坑。
金刚石雕刻头呈四棱锥状。
电雕头打出的v形凹坑不仅有深浅的变化,还有面积大小的变化,从而完成了图文的半色调复制。
电雕所有生产数据都以数字化形式采集,可在后续活件中使用,可靠性强。
原稿从被扫描开始就变成数字信号送经软件分色再传输至电雕机或彩色打样机,这样对生产工艺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非常有利,从而对印刷品的质量更有保证。
而且电雕工作站使用TIFF图文数据进行传递,经过HelioLight组版工作站进行方便的整合并设定工作参数配置,由雕刻软件产生电雕曲线,记录电雕参数和显示雕刻状态,直至刻录光盘保存档案(方便多次使用和改版)。
电雕工艺相对成熟,控制简单,层次还原逼真。
缺点是实地的上墨量有限,墨层对有些粗糙的承印物遮盖力不足;由于机械雕刻的网穴与网穴之间有网墙分割,由网穴组成的线条边缘不可避免锯齿边的出现,印刷时细小文字不清晰且易断线或糊版。
不过德国海尔最近新推出了Xtreme雕刻技术,它可以在高达400线/厘米的网线数下非常精细地再现最细微的部分,精细文字可不依赖于雕刻网线数而独立选定记录分辨率,通过优化油墨流使轮廓平滑并产生轮廓线。
凹版印刷工艺原理及其发展凹版印刷是图像从表面上雕刻凹下的制版技术。
它起源于中世纪的雕刻凹版画,它与平版印刷、凸版印刷、孔版印刷一样,是印刷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印刷中的一种主要印刷方法。
凹版印刷是因其版面特征而得名。
凹印版的图文部分低于版面,它以不同的深度凹入印版来表现原稿图像的不同层次,空白部分处于同一版面上。
印刷时,先将油墨填涂于印版上,然后用刮墨刀把印版表面的油墨刮掉,再通过压力的作用,使存留在印版凹陷部分(即图文部分)的油墨与纸(或其它承印物)接触,将该部分油墨转印到纸张(或其它承印物)上,贝U得到所需的印刷品。
一、凹版印刷工艺过程印前准备f上版f调整规矩f正式印刷f印后处理1、印前准备凹版印刷的准备工作包括:根据施工单的要求,准备承印物、油墨、刮墨刀等,还要对印刷机进行润滑。
印前准备要做到:(1)查印刷机各导向辊转动情况,特别是冷却辊。
大部分中高速印机采用水冷,重量大、又是被动辊,很容易造成转动不顺,从而引起压印单元之间的基材张力不稳,直接影响到印品的套印精度。
(2)查压印滚筒。
由于油墨、溶剂的作用使得胶辊表面产生不规则溶胀,特别是胶辊两端积累的油墨杂质更要清理干净,有溶胀现象的一律更换。
建议尽可能地使用与基材宽度相符合的压印辊。
(3)清理干燥箱出风口、干燥箱内导向辊。
检查温度控制部份及执行元件的可靠性。
(4)刮墨刀应正确安装。
安装前应检查刮墨刀衬片是否平直,如产生波浪形应及时更换。
(5)油墨循环系统应清理干净。
墨盘、搅墨辊、墨泵是否粘有杂物,在墨泵的吸入口应装有一个80 一120目的金属网。
对油墨进行过滤。
以除去杂质。
并经常检查清洗。
(6)检查计算机自动对版装置。
光电眼、反射板是否清洁,两者位置是否正确。
特别是调整辊系统要确保整个系统精度、动作可靠。
2、上版上版操作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好版面不被碰伤,要把叼口处的规矩及推拉规矩对准,还要把印版滚筒紧固在印刷机上,防止正式印刷时印版滚筒的松动。
电子雕刻凹版制作工艺流程从凹印版辊的制作流程来看,主要有以下步骤:印版基体制作、印版辊筒镀铜处理、原稿(或设计)图像文件制作、印版图像电子雕刻制作、印版辊筒镀铬。
其中,印版基体制作及印版镀铜辊筒处理是与原稿(或设计)图像文件制作是同步进行的,当印刷机印版镀铜辊筒处理与原稿(或设计)图像文件制作完成后,才可进行印版图像电子雕刻制作,最后印版镀铬,至此完成印版的全部制作过程。
1、印版基体制作印版基体的材料一般为无缝钢管,也有少数采用铝材料制作的。
因钢管价格低且坚固牢实,大多数都采用钢管,重量从10千克(窄幅小机型印刷机)到几百千克(宽幅大机型印刷机、单色凹版印刷机)。
钢管的壁厚从10mm到30mm,大尺寸滚筒则更厚。
按印刷机的印刷机电路板维修需要。
印版分为无轴和有轴类。
一般小型软包装印刷机均用无轴空心印版,大型印刷机用有轴印版。
在制作前,首先会由印刷厂提供其印刷机所用版辊的图纸,然后完全按照图纸要求选取合适的无缝钢管切割、焊接法兰、车倒角、研磨版辊表面,如果是带轴类的还要在印版的轴上加热封套,再经过必要的精度检验,达到图纸技术要求。
至此印版的基体加工就已完成了。
在此要注意的是无论做出短版印刷机的原版如何好或者电子雕刻的数据如何精确。
若不能制出高精度的印版基体,仍无法保证印刷品的质量,从这方面来说凹版可以说是各种印刷版中要求最严格的,其制造过程中用的各种精密加工机械设备有力地保证了版辊的精度要求。
2、印版辊筒镀铜处理不论印版辊筒基体是钢或铝材料(只要能满足要求的),在制作制版铜层之前,都要在其新加工出来的基辊表面镀预镀层,有多种方法高速电脑凹版印刷机可供选择。
如镀镍、氰化物镀铜。
然后镀制版铜层,这个铜层是电子雕刻的工作面。
所以它的质量必须符合下列要求:铜的纯度高、品粒细;镀层表面应光滑无凹陷、无条纹等;镀层有足够的硬度和韧性。
硫酸盐镀铜工艺是目前工艺较为先进的酸性高速硬质电镀铜法。
其阴极电流密度可以在13~20A/dm2范围内变化。
电子雕刻凹版的制版工艺电子雕刻凹版,是60年代出现的制版方法,其特点是不用炭素纸晒印,不再进行化学的腐蚀。
以图像处理后的义片为原稿,利用电子回路的雕刻机,在铜印版滚筒表面,直接雕刻出网穴制成印版。
电子雕刻凹版的画面细腻,层次丰富,质量容易控制,广泛的用于凹版印刷之中。
(一)电子雕刻机工作的基本原理电子雕刻机由原稿滚筒(或叫扫描滚筒)、印版滚筒、扫描头、雕刻头、传动系统、电子控制系统等组成。
电子雕刻机的工作原理是:扫描头对原稿进行扫描,从原稿上反射回来的强弱不同的光信号,经过光电转换器使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通过放大器和数据处理,使光的强弱转换为电流的大小,控制雕刻头在铜滚筒上进行雕刻。
电子雕刻机工作时,原稿滚筒和雕刻滚筒同步运转,同时,雕刻系统沿着滚筒轴向移动,用尖锐的钻石刀在雕刻滚筒上按信号雕刻出网穴,如图4-25所示。
雕刻系统由扫描系统通过计算机来控制,铜滚筒上形成的穴网,是计算机中一附加信号生成的,此信号能使刻刀连续有规则的振动,网穴的大小及深度由原稿的密度来决定,被扫描原稿的密度和被刻出的网穴深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在计算机上调整。
图4-25电子雕刻机工作原理图电子雕刻机的功能越来越多,如:能进行圆周方人放倍率的变化,圆周方向无缝雕刻,自动选择层次,调整网穴角度等。
(二)电子雕刻的凹版的制作电子雕刻凹版的制作过程为:制扫描底片→安装印版滚筒→测试→雕刻→镀铬1.制扫描底片以往的扫描底片,采用的是连续调的乳白片,造价昂贵,底片质量很难控制。
80年代,电子雕刻机加入电子转换组件,按设计好的程序进行胶凹转换,即用胶印用的加网底片,雕刻凹版。
因此,现在大多使用分色加网的底片制版。
2.安装印版滚筒用吊车将印版安装在电子雕刻机上,雕刻前清除版面的油污、灰尘、氧化物。
把扫描底片平服的粘贴在原稿滚筒上。
3.测试根据原稿(扫描片)的要求和油墨的色相,结合印刷产品制定试刻值,例如,装饰印刷的纸张比较粗糙,吸墨性强,雕刻深度须在45μm~50μm才能达印刷要求,必须调整雕刻放大器上的电流、电压。
凹版印刷机的印版曝光与后期处理技术凹版印刷是一种常见的印刷技术,广泛应用于包装、商标、杂志等印刷品的生产。
其中,凹版印刷机的印版曝光与后期处理技术对于印刷品的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凹版印刷机印版曝光与后期处理技术的原理与方法。
首先,印版曝光是将凹版上的图案转化为版面上的图像的过程。
传统的凹版印刷机印版曝光通常使用光敏树脂作为感光层,关键在于控制曝光时间和光照强度。
曝光时间过长会导致图案边缘模糊,曝光时间过短则会导致图案不完整,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图案和感光树脂来确定最佳的曝光时间。
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印刷技术也逐渐应用于凹版印刷机的印版曝光过程中。
数字印刷技术通过计算机控制光栅的曝光方式,可以更加精确地控制曝光时间和光照强度,从而提高印刷品的质量和准确性。
数字印刷技术还可以实现曝光过程的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人工成本。
在印版曝光完成之后,还需要进行后期处理来增强印刷品的效果。
后期处理包括清洗、烘干和修复等过程。
清洗是将曝光过的凹版上的多余感光树脂和沉积物清除的过程,可以使用溶剂或水进行清洗。
烘干是将清洗后的凹版快速干燥,以便进行后续的操作。
修复是将曝光过程中产生的缺陷修复,可以使用填充料或光敏树脂进行修复。
除了传统的后期处理方法,现代科技也为后期处理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例如,利用激光技术对凹版进行修复可以更加精确和快速,减少了人工操作的错误和时间成本。
同时,激光修复还可以实现对凹版的局部修复,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此外,还可以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印刷品的图像进行编辑和优化,使得图案更加鲜明、清晰。
而在印版曝光与后期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关键的因素,以确保印刷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首先,需要保持环境的洁净度,避免灰尘和污染物对印版和感光树脂的影响。
其次,需要定期维护和保养印刷机的光源和曝光系统,以确保曝光的准确性和质量稳定性。
此外,还需要进行良好的感光树脂储存和保护,避免光敏树脂的老化和损坏。
激光凹版雕刻制版技术基本知识介绍2008/12/10/09:50 来源:慧聪印刷网借助激光这种高效能手段进行印版制作,是印前处理及制版领域长期不懈努力的目标。
作为一种高能量、高性能的记录工具,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激光就已经在胶印、凹印制版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在计算机图文信息处理的基础上,使用激光对胶片和胶印印版的图文记录输出是目前最常见的及最有发展前途的胶印制版方法。
所谓“CTFilm”,“CTP late”中理所当然地包含了激光印版记录。
众所周知,机械电磁式的凹版电子雕刻机是德国海尔(Hell GmbH)公司于1962年发明的。
这与激光的发明时间很接近。
实际上,该公司的技术人员当时就试图利用激光进行镀铜滚筒的雕刻,但由于铜对光线的高反射率而未能成功,他们转而投入高能电子束雕刻的研究并取得了成功。
凹印版的激光记录开始于1977年,当时,英国Crosfield Electronics公司曾使用激光在带聚合物树脂层的凹印滚筒上雕刻出网穴,制作出凹版滚筒。
尽管由于质量稳定性等原因,该系统并没有真正大量地投入实用,但作为一种有益的技术研究和探索却为激光凹印版的制版指出了可以继续发展的途径。
2000年5月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举行的印刷盛会Drupa2000上,人们看到,激光印版记录技术全面进入实用化阶段,除用于平印CTP late的技术成为热点以外,多家厂商都推出了凹印印版和柔性版的激光制版设备,成为CTC(Computer To Cylinder)的一个亮点。
一、激光雕刻凹版技术的类型就凹版网穴的类型而言,通常有四种类型,即:面积可变网穴、凹下深度可变网穴、面积和凹下深度都可变网穴、调频网穴。
在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上,这四种网穴的激光雕刻都已实现。
1.面积可变网穴顾名思义,该类网穴仅通过改变其开口面积再现图像的阶调层次变化。
颜色深处网穴面积较大,而颜色浅处网穴面积较小,网穴的凹下深度不变。
就此特点而言,类似于胶印网点的图像再现原理。
凹印制版雕刻工艺规范(总1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电子雕刻机雕刻凹版的工艺规范[作者:佚名来源:北京印刷学院时间:2009-09-06 阅读:170次]电子雕刻机雕刻凹版的详细的工艺流程大体如图所示。
电子雕刻机雕刻工艺流程(一)制定工艺电子雕刻机是凹印制版的核心技术,雕刻滚筒的质量是印刷质量的基础。
根据各种印刷适性,确定正确的网线、网角、网点值和通沟等基础数据,设置、调整符合各种印刷适性的电雕层次曲线,保证雕刻滚筒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根据网点与线数、角度、雕针所对应的类系来看,对某一套稿件在电雕之前,需要做充分分析,考虑各颜色之间的关系,合理地选用各类参数。
分析所选用工艺参数将会产生的结果,力争使生产出来的产品能达到完美的还原效果,为客户所接受。
1.雕刻网线数雕刻网线数决定印品所表现的图像层次的丰富程度,同时也会对印刷品的其他质量方面产生影响。
在凹版雕刻的过程中,一般是通过评价凹版制版质量的重要参数,即网穴宽度值,以及通过打样对评价印刷质量的重要参数,即反射密度值的测试,来确定对于不同雕刻网线数的凹版制版的工艺规范,一般地有:(1)雕刻网线数与网穴度和深度成反比,雕刻网线数低,单个网穴宽度大、深度就深。
反之则单个网穴宽度小、深度浅;(2)在高光区域,雕刻网线数高的反射密度与雕刻网线数低的反射密度相差不大;(3)在暗调区域,雕刻网线数低的网穴比雕刻网线数高的网穴既大又深。
网穴储墨量大、承印物墨层较厚是影响反射密度的主要因素,因此暗调区域雕刻网线数低的反射密度大;(4)雕刻网线数低时,印张中、暗调层次易被拉开,暗调不易并级。
而雕刻网线数高时,中暗调有压缩,虽然层次丰富,但易并级;(5)雕刻网线数低,网穴粗而疏,版辊同印张的图文边缘有明显锯齿。
线数高,网穴细而密,版辊同印张的图文边缘无明显锯齿;(6)相邻网点百分比两级间的网穴差值随雕刻网线数变化。
激光凹版雕刻制版技术
借助激光这种高效能手段进行印版制作,是印前处理及制版领域长期不懈努力的目标。
作为一种高能量、高性能的记录工具,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
激光雕刻机就已经在胶印、凹印制版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在计算机图文信息处理的基础上,使用激光对胶片和胶印印版的图文记录输出是目前最常见的及最有发展前途的胶印制版方法。
所谓CTFilm,CTPlate 中理所当然地包
含了激光印版记录。
众所周知,机械电磁式的凹版电子雕刻机是德国海尔(Hell GmbH)公司于1962 年发明的。
这与激光的发明时间很接近。
实际上,该公司的技术人员当时
就试图利用激光进行镀铜滚筒的雕刻,但由于铜对光线的高反射率而未能成功,他们转而投入高能电子束雕刻的研究并取得了成功。
凹印版的激光记录开始于1977 年,当时,英国Crosfield Electronics 公司曾
使用激光在带聚合物树脂层的凹印滚筒上雕刻出网穴,制作出凹版滚筒。
尽管由于质量稳定性等原因,该系统并没有真正大量地投入实用,但作为一种有益的技术研究和探索却为激光凹印版的制版指出了可以继续发展的途径。
2000 年5 月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举行的印刷盛会Drupa2000 上,人们看到,激
光印版记录技术全面进入实用化阶段,除用于平印CTPlate 的技术成为热点以
外,多家厂商都推出了凹印印版和柔性版的激光制版设备,成为
CTC(Computer To Cylinder)的一个亮点。
就凹版网穴的类型而言,通常有四种类型,即:面积可变网穴、凹下深度可
变网穴、面积和凹下深度都可变网穴、调频网穴。
在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上,这四种网穴的激光雕刻都已实现。
1.面积可变网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