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宏观经济学导论1-2009fall
- 格式:ppt
- 大小:675.00 KB
- 文档页数:71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①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是通过研究社会总体经济运行中有关总量的决定和变动,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经济学。
②宏观经济学特点(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整个国民经济活动(2)宏观经济学解决的基本问题是资源如何充分利用的问题;(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收入(或就业)理论;(4)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的方法③宏观经济的研究内容长期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经济周期国际经济失业宏观经济政策④政府的经济作用(1)政府要稳定经济;(2)政府提供公共产品;(3)政府从事生产;(4)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5)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总结:政府作用都发挥在靠市场运作无法解决或很难解决的领域。
第二章国民收入的核算①国民收入账户——GDP (1)国民收入账户的重要性: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最重要指标,宏观调控的基础。
(2)国民收入账户的产生背景:国民经济账户一一GDP的度量是20世纪最重要发明之一,本身是历史需要的产物。
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大危机,使得了解经济运行整体情况信息的需求比任何历史时期都更为迫切,国民经济账户和GDP度量体系应运而生;随后,二战期间政府控制经济的需要上升,推动了有关统计体系进一步发展;在政府、专家、企业界和公众的合作和不断努力下,国民收入账户统计不断改进和丰富。
(3)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演变:(1)20 世纪50 年代建立中央计划体系,采用物质产品平衡表系统(MPS)。
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 建立在“生产性劳动” 基础上,核心指标是国民收入。
(2)改革后,服务业迅速发展。
从1985 年开始建立了国家和省两级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制度(3)统计部门对GDP历史数据进行了两次重大补充和调整,使之与新的GDP数据适当地衔接起来。
建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SNA)两个缺陷: 一是仅反映五大物质生产部门,即工业、农业、建筑、运输邮电和商业的经济活动,不包括服务性行业,低估了经济活动规模。
目录•导论概述•宏观经济学发展历程•宏观经济学核心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当代宏观经济问题探讨•总结与展望导论概述宏观经济学定义与特点定义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现象、问题及其运行规律的经济学分支。
它关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运行、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国际贸易等问题。
特点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总量问题,如总供给、总需求、国民收入、就业水平等。
它强调经济体系中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及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控。
研究对象及范围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国民经济总体、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国际贸易等。
研究范围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如总供给与总需求、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分配、货币与金融市场、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等。
与微观经济学关系联系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都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宏观经济学则需要微观经济学的支持和补充。
区别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和决策,而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运行和调控。
微观经济学关注个体利益最大化,宏观经济学关注整体经济利益最大化。
此外,微观经济学主要采用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主要采用总量分析方法。
宏观经济学发展历程古典宏观经济学01古典经济学的起源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始,探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
02萨伊定律供给创造需求,市场自动调节实现充分就业。
03货币数量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影响物价水平,但不影响实际经济活动。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凯恩斯革命01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背景下,凯恩斯提出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
有效需求不足02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导致经济衰退和失业。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03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总需求,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
03理性预期经济主体对未来经济变量的预期是理性的,政府政策的效果会被预期所抵消。
01新古典综合派结合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强调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的互补性。
宏观经济学导论第⼀章宏观经济学导论〖教学⽬的〗通过本章教学,主要⽬的是使学⽣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追求的境界、学习步骤、产⽣与演进脉络,熟悉宏观经济学的定义、主要内容和研究⽅法,掌握宏观观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基础,以获得对宏观观经济学的整体性认识。
〖重要概念〗宏观经济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异同2.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难点:1.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2.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基础〖授课⽅式〗以课堂讲解为主,要求学⽣阅读课外补充读物。
〖教学要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宏观经济学研究作为整体的经济,包括诸如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这样⼀些问题(R.Glenn Hubbard,AnthonyP.O’Brien)。
2. 三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推动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1) 经济学家开始搜集度系统处理总量数据,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基础。
2) 认识到商业周期是⼀种周期性的经济现象。
3) ⼀次⼤的灾难性事件——⼤萧条。
3.学术界对宏观经济学的起始研究:1)1933年挪威经济学家弗⾥希在《动态经济学中的传播与推⼴问题》⼀⽂中⾸先使⽤“宏观动态分析”⼀词。
2)1936年,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著作中第⼀次系统地运⽤总量分析⽅法来研究整个国民经济的活动。
3)1948年,肯尼思·博尔丁在《经济分析》(修订版)⼀书中⾸次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术语使⽤于教科书中。
⼆、宏观经济学所追求理想境况: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平衡。
三、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框架1.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四⼤主体”(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在“三⼤市场”(商品市场、要素市场和⾦融市场)相互作⽤,从⽽形成经济整体的运动,研究的中⼼内容是资源利⽤问题。
从内容看,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国民收⼊的核算与国民收⼊的决定;从时间看,宏观经济学包括短期经济周期与长期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学导论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整体经济体系的运行和调控。
它主要关注国家、地区或全球范围内的总体经济现象,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货币政策等。
宏观经济学导论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旨在帮助初学者理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以下是宏观经济学导论中常见的一些主题和概念:1.经济体系和宏观经济学的范畴:介绍经济体系的组成和运行方式,如家庭、企业、政府和国际经济等。
解释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如GDP(国内生产总值)、就业、通货膨胀等。
2.宏观经济指标:介绍一些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以及其计算方法,如GDP、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失业率等。
解释这些指标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反映经济的整体状况。
3.经济增长:探讨经济增长的原因、影响因素和长期趋势。
解释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以及政府和其他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4.经济周期:介绍经济周期的概念、特征和理论解释。
阐述经济周期的起因、阶段和影响。
讨论经济政策如何应对经济周期的波动。
5.货币和货币政策:解释货币的功能、货币供求关系和货币创造。
介绍中央银行的角色和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和实施方式。
讨论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和调控。
6.收入分配和贫富差距:探讨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现象、原因和影响。
介绍贫富差距的测量和政策应对。
7.国际贸易和全球化:解释国际贸易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探讨全球化对国家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导论提供了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和思维框架,为理解整体经济现象和政策提供了基础。
它不仅对经济学专业学生有益,也对任何对经济问题感兴趣的人具有启发作用。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重点提示:本章需要重点把握宏观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内容,了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经济学是研究如何有效配置和利用稀缺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社会需要的一门学问。
中国是一个转轨中的发展中大国。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政府的重要任务。
在发展的过程中,失业率、通货膨胀、国民收入增长水平、人民币汇率变动等经济问题成为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
如何认识并解决这些问题?这需要我们深入学习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
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宏观经济学因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的不同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成为经济学两大分支之一。
经济学的另外一大分支是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着重考察和说明国民收入、就业水平、价格水平等经济总量的决定和波动。
它因以国民经济总体过程活动为研究对象,所以又被称为总量分析或总量经济学。
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在1933年最先提出“宏观经济学”一词。
而在这之前,古典学派就早已对宏观经济现象进行过研究与考察。
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的《经济表》被认为是最早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进行分析的经济学文献。
此后,宏观经济现象和微观经济现象很少被分割开来进行考察。
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出版。
它的出现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形成。
以收入和就业理论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分析此时才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分支学科。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的英文是“macro”,原意是“大”。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
因此,宏观经济学所研究的是整体的经济行为,它关注国民经济的繁荣与衰退,经济中商品和劳务的总产出水平及其增长,通货膨胀与失业,国际收支和汇率变动。
宏观经济学在考察长期的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考察构成经济周期的短期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