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686.50 KB
- 文档页数:8
经济重心的南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苏湖熟,天下足”、景德镇兴起为瓷都、临安的商业超过东京反映的是中国古代A.经济重心的南移B.手工业的进步C.商业的繁荣D.农业的发展2、“方朝廷在故都(北宋东京)时,实仰(依靠)东南财赋”,“苏湖熟,天下足。
”上述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A.文景之治局面B.江南地区的开发C.开元盛世局面D.南方成为经济重心3、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和完成分别是在A.秦汉时期、北宋B.魏晋南北朝时期、北宋C.秦汉时期、南宋D.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宋4、“苏湖熟,天下足。
”这一谚语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江南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B.苏湖地区粮食获得大丰收C.宋朝粮食产量非常大D.苏湖地区是我国经济重心5、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是A.沿海农民常年出海经商B.宋朝政府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C.宋朝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发达D.制瓷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6、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C.“苏湖熟,天下足。
”D.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7、至今仍存有南宋时的港口、船坞遗迹、伊斯兰教寺院遗址和阿拉伯人墓碑的重要港口是()A.广州B.泉州C.明州D.福州8、宋朝时期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设立的机构是A.都护府B.市舶司C.中书省D.宣政院9、下列叙述错误是A.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B.茶树的种植遍及大江南北C.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D.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首位10、下列经济发展成就发生在南宋的是A.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B.棉纺织业发展到长江流域C.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D.景德镇制瓷业兴起1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自北向南逐渐南移的主要原因是A.统治者调整政策B.南北地理环境的变化C.南方贸易发达D.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稳定12、“苏湖熟,天下足”表明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转移,其方向是A.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B.从长江流域转移到黄河流域C.从长江流域转移到珠江流域D.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13、宋元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其历史发展的主流与时代特征是()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B.政权分裂与民族融合C.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D.统一国家的建立与巩固14、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A.北宋B.南宋C.元朝D.明朝15、宋朝粮食产量居首位的是()A.小麦B.玉米C.高粱D.水稻16、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A.“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历史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卷--科举制创立附详细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1、古代科举考试中,最早将进士科考试第一名称为“状元〞皇帝是A.隋炀帝B.唐太宗C.武那么天D.唐玄宗2、“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这首诗歌赞颂是我国古代〔〕A.世袭制B.分封制C.科举制D.郡县制3、我国科举制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期发生了巨大变化。
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特点是A.八股取士B.开场有殿试与武举C.以诗词为主要内容D.试题类型繁多4、“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这首诗歌赞颂是我国古代〔〕A.世袭制B.分封制C.科举制D.郡县制5、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句话反映社会现象在中国最早出现时期是〔〕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6、“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这首及第谣与以下哪一制度直接相关A.中央集权制B.科举制度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度度7、“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该诗句是说唐太宗〔〕A.善于用人B.虚心纳谏C.科举取士D.勤政爱民8、南宋时期,潮州人王大宝参加廷试〔殿试〕,中榜眼〔进士第二名〕,后来成为岭南名宦。
殿试制度创立者是A.隋炀帝B.唐太宗C.武那么天D.唐玄宗9、“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诗句反映现象与以下哪一制度相关?A.科举制B.郡县制C.分封制D.行省制10、封建统治者重视科举制度根本原因是〔〕A.为了选拔有用人才B.为了控制选官权力C.为了稳固自身统治D.让更多读书人改变命运11、“朝为田舍郞,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追求,他们通过读书考试平步青云,入朝做官。
2024届中考历史第二轮专项复习——大国崛起和大国关系模拟试题一、选择题1.下面内容摘编自《大国崛起》一书某章节的目录,据此分析该章节介绍的是()A.东方强国——日本B.海上马车夫——荷兰C.殖民大国——西班牙D.日不落帝国——英国2.《大国崛起》解说词中提到:“1917 年11月7 日,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
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
”这里的“伟大实践”是指()A.实行了法西斯专政B.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C.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D.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3.唐晋在《大国崛起》中指出“(它)比其他同时代的革命重大得多,而且它所产生的后果也要深远的多……在它先后发生的所有革命中,唯有它是真正的群众性社会革命,并且比任何一次类似的大剧变都要激进得多。
”它应纳入的主题是()A.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B.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D.走向和平与发展的世界4.《大国崛起》中讲道:“这次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布尔什维克改造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决心和信心,人们相信,在列宁的领导下,苏维埃俄国将走出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材料中的“这次革命”是()A.组建第一国际B.建立巴黎公社C.二月革命D.十月革命5.“15世纪以后,世界商贸中心逐渐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这预示着新大国的崛起。
”史料中“新大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是()A.启蒙运动猛烈抨击了专制统治B.殖民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C.商贸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D.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6.2024年2月17日,中国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指出,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一是做推动大国合作的稳定力量;二是做应对热点问题的稳定力量;三是做加强全球治理的稳定力量;四是做促进全球增长的稳定力量。
材料表明中国()A.旨在构建与大国均衡的关系格局B.展现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担当C.推动了中华文化向世界各地传播D.提升了全球治理体系的应对能力7.刘阿明在《一战后初期英国对欧政策及其影响》一文中指出,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最重要的战胜国,英国在重塑战后欧洲国际关系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024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两次世界大战一.选择题(共24小题)1.(2023•秦都区校级二模)20世纪初,英国占有的殖民地最多,面积是德国的11倍。
一战前,德国工业产值已超过英国,位列世界第二。
强大起来的德国同英国展开激烈的竞争。
这表明一战爆发的原因是()A.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C.德国的崛起并积极进行扩军备战D.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2.(2023•裕华区模拟)1914年,时任英国外交大臣的爱德华•格雷在大战爆发之时说:“整个欧洲的灯火正在熄灭,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将不会再看到它们被重新点燃。
”这说明一战()A.使欧洲国家遭到严重灾难B.加剧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C.使英国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D.导致欧洲电力系统严重破坏3.(2023•景县模拟)到1916年,参战各国都不得不建立起一整套政府的专门机构,包括各种局、署机关和专门委员会等,以便有效地利用全国的人力物力。
另外,各国政府还禁止罢工,提倡节衣缩食,将民用品特别是奢侈品的生产降到最低限度。
参战各国采取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是()A.争取赢得一战的胜利B.打击各国的工人运动C.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D.维护社会的持续稳定4.(2023•原平市一模)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教会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这一措施旨在()A.应对巴黎和会的阻挠B.解决工业发展的资金问题C.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D.加快世界大战结束的进程5.(2023•芜湖模拟)十月革命后,苏俄颁布《土地法令》,宣布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第1页(共34页)。
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归纳和真题练习一、复习主题:三次科技革命、近代科学文化和世界贸易组织二、考点揭示:1、知道瓦特改良蒸汽机;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2、知道内燃机的应用;了解“电气时代”;3、知道梵高的代表作;4、知道世界贸易组织;5、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三、考点默写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人类社会带进_________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把人类社会带进_________时代。
3、梵高的代表作_____________表达了画家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_____________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组织,它与联合国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5、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普及,人类社会开始进入“____________”。
6、现代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问题。
四、思维导图五、例题演示1、(2021·河北省·18)英国作家狄更斯在19世纪中期对一座工业城镇的描述是:“这是个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的市镇,无穷无尽的长蛇般浓烟,一直不停地从烟囱里冒出来……许多庞大的建筑物上面开满了窗户,里面整天只听到嘎啦嘎啦的颤动声响,蒸汽机上的活塞单调地移上移下,就像一个患了忧郁症的大象的头。
”这说明英国()A.跨入手工工场时期B.开始使用机器生产C.进入了“蒸汽时代” D.步入了“电气时代”2、(2021·湖北十堰·9)科技改变世界,下列科技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本茨成功制造第一辆内燃机汽车②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③建立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④莱特兄弟发明飞机()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④②③D.②①③④3、(2021·甘肃兰州)下表反映了1880~1920年世界石油年产量的变化。
2023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归纳和真题练习《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世界古代史)一、复习主题:古代亚非文明、古代欧洲文明封建时代的欧洲、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二、考点揭示:1、知道《汉谟拉比法典》2、知道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3、知道希腊城邦制度4、知道基督教5、了解中世纪西欧的庄园6、了解大化改新7、知道伊斯兰教三、考点默写1、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地位。
影响。
2、雅利安人进入印度,逐渐建立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
佛教的产生时间创始人。
3、古希腊城邦的特点是最大的城邦是。
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
4、基督教的产生地点,时间,创始人。
5、西欧庄园的特点是。
庄园法庭的组织者惩罚手段通常是审判依据。
6、大化改新的影响。
其政治方面的内容是。
7、伊斯兰教的创立者创立时间地点。
作用。
四、例题演练1、(2021·浙江台州·中考真题)小远同同学在某博物馆看到空中花园复原场景图和《汉谟拉比法典》复制品。
它们反映的是()A.古埃及文明B.古希腊文明C.古巴比伦文明D.古罗马文明2、(2021·贵州黔东南·中考真题)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A.《汉谟拉比法典》B.《十二铜表法》C.《查士丁尼法典》D.《拿破仑法典》3、(2021·江苏徐州·中考真题)“当他们分割普鲁沙(巨人)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刹帝利),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
”这则材料从侧面反映()A.印度的种姓制度B.埃及至高无上的王权C.雅典的直接民主D.古巴比伦的法治传统4、(2021·江苏宿迁·中考真题)对于当时雅典的政治制度,他曾经作过这样的表述:“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
”在他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他是()A.伯里克利B.查士丁尼C.彼得一世D.查理一世5、(2021·浙江温州·中考真题)在雅典城邦担任官职是一种荣誉和义务,任职者并无薪资,凡任职者需有充足的生活保障。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一)专题一国家的统一与民族关系的发展一、知识线索线索一中国历史上的统一与民族融合线索二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管辖及统一问题二、专题演练1.“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以下史实符合这一主题的有①秦始皇规定以小篆为全国统一文字②北魏孝文帝提倡改穿汉服③辽、宋、西夏、金政权的对峙④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下面有关西藏历史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唐朝时的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②元朝时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③清初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达赖喇嘛”封号④清朝设置伊犁将军代表清政府管理西藏地区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3.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下列历史事件中能够体现这一主题的是①赤壁之战②文成公主入藏③郑成功收复台湾④清设驻藏大臣⑤1684年清设台湾府巩固了东南海防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4.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整理出以下史实:元朝设置宣政院、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如果要给他们的研究确定一个主题,应该是A.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B.文化的繁荣与昌盛C.机构的设置与变化 D.对个的联系与交往5.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历代中央政府都注重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下列措施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封号②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封号③制定“金瓶掣签”制度④设立驻藏大臣,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④① D.①③②④6.以下史实中,最能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是①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②清朝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③雍正时,设置驻藏大臣④230年,吴国的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到过夷洲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②③7.以下能证明“自古以来西藏与中央政府友好交往,中央政府有效管辖西藏”这一观点的史实有①唐朝时将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吐蕃与唐“和同为一家”②清朝册封达赖、班禅③1727年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④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⑤清政府确立“金瓶掣签”制度⑥土尔雇特部回归祖国⑦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解放军进驻拉萨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⑦C.③④⑤⑧⑦ D.②③④⑥⑦8.右表表明我国古代就对____地区进行了有效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