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文化背景差异与外语教学
- 格式:doc
- 大小:27.43 KB
- 文档页数:11
简析文化差异和背景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传授途径杜义敏(黑龙江七台河市第六中学)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存在的标志符号,更是文化的延伸和影响的外扩,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讨论并分析英语学习和教学中,因中西文化差异引起理解、交流方面的歧义。
在英语教学基础阶段,要搞好背景知识等交际文化的教学工作。
文化差异背景知识作用途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存在的标志符号,更是文化的延伸和影响的外扩,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语言是形式,文化是内容。
没有语言,便没有文化。
正因为如此,仅仅学会一门外语的语音、语法规则和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并不意味着能顺利地进行交际。
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的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使交际失败。
所以,我们的英语教学,存在着学习两种不同文化课题。
新版教材介绍了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并在体例和编排上有很大变化,要求将文化差异和背景知识教学列为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文化差异和背景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作用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要完成某一门语言的交际能力的培养,就不可避免地要对使用这种语言的国家的文化进行了解与学习。
1.了解语言的文化内涵是正确运用语言的前提例如,英语中Lad i esfirs,t Thanksgi v i ng,H o me-co m i ng,G irl s L eag u e-Dan ce,s and w ich等;汉语中的少先队、黑五类、臭老九、一国两制、跃上新台阶等,这些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的。
如果把汉语中的少先队、警察叔叔、月饼译成英语就是:Young P i oneer,Uncle Po li ce man, mo o n-cake。
这些词都很简单、常见,可是外国人却很难懂,因为他们不了解有关的文化背景。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语言学习的影响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特征,包含着该民族历史的文化背景,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体现着该民族的生活方式。
西方国家在社会制度、家庭结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方面都与中国有很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必然通过语言反映出来,而从小耳濡目染本国文化的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缺乏了解和理解不同文化因素的差异,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把中国人的思维表达方式移植到英语表达中去,势必导致在语言学习和实践中出现错误和产生误解。
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应注意对文化渊源的了解。
中西方文化有着不同的源头,并深深的影响着各自的文化发展,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可以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学好一门语言,为我们所用。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表现中西方文化差异表现在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从语言文字方面看,读音和语法不同表达受到西洋语法的影响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在语法上大相径庭。
现代汉语里的拼音系统是由西方的拉丁文标注汉语的发音而形成的与英语的读音有异同。
从思维方式上来看,语言是文化交流的工具和思维的反映。
因此每种语言都代表着一种思维方式。
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能力,注重理性思维。
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最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注重感性。
最后,从价值观念的差异上看,就价值观而言,中国人与美国人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国人注重集体,而美国人似乎更注重个人。
在中国,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提倡保护国家和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
但在美国,追求个人自由和个人利益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力,任何人、任何机构或政府都不能干涉别人行使个人权力。
由于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在交流过程中,出现误解是普遍的。
虽然用于交流的语言无误,但也会产生误解。
在这里我们所说的文化是指各种信仰、风俗习惯、社会制度、物质客体和描述人类社会手法的总和。
论中西文化差异对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培养的影响作者:林尚岚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4年第01期在英语教学中,中西文化差异是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主要障碍,同时也是关键的突破口。
只有抓住这个突破口,不断深入中西文化差异比较教学,才能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英语中西文化差异运用能力学习一门外语,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学习一种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活化石,在语言的运用中体现的是该语言代表的文化的整个状况。
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必须正确地认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中西文化差异对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培养的影响。
这就涉及到一个核心问题:中西文化的差异对准确理解语言的“能指”和“所指”造成的困难我们如何解决,是在外语教育中最重要的教学任务。
语言学家拉多所言:“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
”所以,我们在英语教育中,必须重视这个差异,同时从这个文化差异入手去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注意中英文词汇的意蕴差异汉语和英语代表两种不同的文化,各自文化语境中有些词汇表面的意思是能对译过来,但是内在的意蕴却可能迥然不同,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掌握各自的内在意蕴,才能在交流中不出现问题。
比如,英语的“red”,对应汉语的“红,红色的”意思,但是内在的意蕴却不一样。
在中国,红色代表喜庆,和吉祥、红火、热闹、顺利等有关。
比如,相关的词组:红火、红包、红光满面,等等,结婚过年等喜庆事情都是以红色为主打色。
但是红色在英语文化中,却是表达愤怒、暴力等,如“see red”(怒不可遏),“red rag”(可激发愤怒之物)等。
再如,Dog (狗),在中国骂人的话经常用狗作为比喻,“狗汉奸”“狗腿子”“狗仗人势”,等等,狗的形象是非常糟糕的,被鄙视的。
但西方则恰好相反,他们认为狗具有勇敢、忠诚等品质,把人比作狗还是出于对对方昵称。
比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连我们那句“爱屋及乌”,在英语的表达中则成了“Love me,love my dog.”这种情况是不同词语在中英语境中不同的意思。
怎样加强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摘要】外语教学是语言教学,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如果在外语教学中忽视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就会使教学沦为只重视形式的僵化教学。
中学英语教师作为基础英语教学中主要参与者,担负着既要教会学生语言知识又要引导学生注重有关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双重任务。
为此,教师必须在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的同时,挖掘教材的文化内容,随机讲授,并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文化背景;中西方文化差异;寓教于乐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
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思维习惯不尽相同,因此,在交流中,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理解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甚至相反的推论,从而产生交际障碍和冲突。
200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学习必要的跨文化知识,增进文化理解,形成文化意识,从而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语言教学中有意识地针对含有文化背景的语言材料进行探究性的分析研究,从而对学生加强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例如:英语中的“thanksgiving,sandwich”等等;汉语中的“少先队,一国两制”等等,这些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的。
如果把汉语中的“警察叔叔,月饼”译成英语就是:“uncle policeman,mooncake”。
这些词都很简单、常见,可是外国人却很难懂,因为他们不了解有关的文化背景。
同样,我们学习英语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例如:“you are,indeed,a lucky dog”,如果按字面翻译成汉语就是:“你真是一条幸运的狗。
”这在汉语中完全是一句骂人的话。
“狗”一词,在中国人看来是贬义的,如我们常说“走狗”,“癞皮狗”等等,用来描绘所厌恶的人。
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影响【摘要】文化差异是指不同民族由于在历史发展、地域环境、心理结构等不同,而造成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
只有了解中英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真正了解英语语言,从而提高英语学习者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文化差异应用能力教学实践近年来,越来越多从事英语教育的专家、学者对我国英语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讨论与反思。
许多人明确反对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认为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英语教法也先后推行翻译法、听说法(结构法)、意念法、功能法、交际法等,这些方法一方面推动了英语教学改革的进展,但另一方面它总是以欧式的教学法为核心,做一些适应性的变革。
然而,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呢?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在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训练尤其重要,但如果只注重听这些方面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文化差异的教育,那么英语教育只能重走事倍功半的老路。
因为交际能力的培养归根结底就是使学习者在与对方交流的过程中,根据交流话题、语境以及文化背景讲出使对方感到得体的话。
这种能力反映出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程度。
它包括英语国家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风俗习惯、表达方式等诸多方面。
因此,外语教学不仅要介绍语言知识,进行“四会”技能训练,更应该把这种学习与训练放到文化教学的大背景中进行,而对学生进行文化差异的介绍是学习语言的前提。
只有这样,才能最终使学生具有语用能力。
笔者在长期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发现文化差异对英语教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也是深刻的。
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有其”通行”的特点,而民族语言又体现着民族特点。
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适应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日常生活的交际。
不论从教学过程,还是交际功能来说,其都和汉语言、汉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水平,而且要有较高的汉语言修养和汉文化修养。
不同时期的英语教学目标是不同的。
中英文文化背景差异与外语教学中英文文化背景差异与外语教学英文题目: On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al Backgrounds and English Teaching学生姓名:高琴班级: 06 级英语班专业:英语教育学号: 09931137 指导教师:陈珍珍东华理工大学行知分院二零一一年五月目录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关键词引言................................................................11、中英文文化背景差异分析..........................................1 (一)教育文化差异................................................1 (二)节日风俗文化差异............................................2 (三)婚礼习俗文化差异............................................3 (四)宗教文化差异................................................3(五)中英饮食差异................................................3(六)中英思维方式差异............................................4二、中英文化背景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4(一)中英文化背景差异与英语教学的关系............................4(二)从日常对话入手.............................................4 (三)在教学中注重英语国家文化知识................................5三、应用中英文文化背景差异促进英语教学..............................5(一)有意识地将中英文文化知识融入教学中..........................5(二)通过以下方式................................................5 1、实践法....................................................5 2、比较法....................................................5 3、专题讲解法................................................5 四、结论...........................................................6五、致谢词.........................................................7参考文献...........................................................8摘要我们应加强英汉文化对比研究,分析中西文化在教育文化、节日、婚礼风俗文化、宗教文化、思维方式、饮食文化的文化渗透,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关键词英汉文化差异交际能力教育文化思维方式Abstract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study of the cultural comparis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 analyzing the culture of education ,etiquette and festival custom,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weed ,custom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the religious culture ,thinking ways,the culture of diet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Key words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s; difference;communication ability;the culture of education; thinking way 中英文文化背景差异与外语教学 On Difference of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al Backgrounds and English Teaching 09931137 高琴引言现今,英语对我们越来越重要了,要想学好英语,首先,必须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而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英语教学要关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播,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学好英语。
下面,就教育文化差异、节日风俗文化差异....等方面探析中西文化差异和中西方文化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一、中英文文化背景差异分析(一)教育文化差异 1.教育宗旨中国教育的宗旨主要是要让儿童、青少年一代接受社会的各种规范,以适应社会;西方教育的宗旨则是让儿童固有的各种能力获得良好发展。
例子:一位中国家长对孩子说:"你要好好读书,读书会有前途的,不读书,你就无法适应这个社会。
西方家长:你喜欢什么课或爱好?爸爸给你报兴趣班。
2.教育内容由于中国偏重于从社会需要来运作教育,因此,教育内容被局限在《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上。
而西方教育以个人为出发点。
凡能增加个人利益的知识、技能等,都被纳入教育内容之列。
例子:从我们小时候开始,我们学习的课程就是语文等等,对我们走向社会有很大帮助,很少有关于如何提高个人利益知识的书。
这使我们在交际方面、为人处事方面表现不是很好。
而西方国家,他们很早就接受这方面的知识,所以,比我们处理好。
3.教育教学方法中国老师:同学们,看黑板,跟我读“a、b..(表情严肃)西方老师:同学们,有什么观点提出来。
(表情亲切)从以上可以看出,中国的教育方法,强调上行下效,要求教师以身示范,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表率,并且教师非常严肃,给学生感觉很难相处,而西方教师比较亲切,师生相处也非常融洽。
在教育方法没有什么限制。
4.教育活动主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两个基本的因素。
例子:在微软总部有一千多名中国人,但很少有人进入管理层,问起原因。
微软公司负责人说,中国人在那里是非常好的工程师,但他们很少会提出自己的想法,不敢对老板说“不”,没有想象力,开会不发言。
不是说中国人不善于表现自己,而是由于中国的教育观念中对学生是一种不信任的态度,不相信学生具有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导致中国人太习惯按照别人的思路去做事,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而西方人则相反。
西方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
5.师生地位中国的教师和学生,一个在上,一个在下,自然有了上下尊卑之分。
在西方的教育概念中,无论“引出”或“引导”,都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信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为前提。
从以下可看出:对考试不及格的人中国教师:你们几个怎么又不及格?你们几个影响了全班的成绩,知道吗?下次再不及格,你们几个就不用来上学了。
西方:跟老师说说是怎么回事?是老师讲课你们听不懂呀,还是试题太难了? 6.教育教学效果“守成”与“创新”是每一个人在现实生活都要面临的任务。
中国注重“守成”、死记硬背,模仿型。
而西方则注重“创新”。
让学生敢于怀疑与探索。
因此在教。
学效果上,西方更胜我们一筹。
7、考生成绩的计算方式在西方学生成绩的计算方式是:课堂纪律和出勤率占15%,课余作业成绩占15%,小组互动讨论占20%,论文写作和答辩占50%。
由于西方教学的目的是运用,而不是分数,所以分数只是一个参考值。
在中国,成绩是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命根子,一切唯高分是从。
一些综合分数低,而偏科严重的学生,反而被淹没了。
8、中西方教育的本质区别:例一:小明在学习方面有些困扰,跟爸爸说。
爸爸对小明说:“我小时候也发生这样的事,你只要。
就一定会。
同样在英国也发生这样的事,小孩的爸爸没有说什么。
让孩子慢慢尝试、慢慢接受、懂得。
从上例看看出,中国教育是一种灌输式教育。
而西方教育是一种尝试教育。
两者的最大差异就在于西方教育以人为本,而中国教育是一种消除错误的“生产”教育,将孩子当作产品,希望在生产线上生产出的是合格品,而不是次品。
(二)节日风俗文化差异 1、节日的起源由于各国有着不同的国情,其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形成也存在很大的差别,中国主要传统节日都是由岁时节令转换而来的,具有浓重的农业色彩。
而西方的传统节日的起源读具有浓重的宗教色彩,以下表可清楚看出这一差异。
中国传统节日传统节日起源西方传统节日传统节日起源春节岁时农节复活节宗教节祀元宵节岁时农节主显节宗教节祀清明节岁时农节情人节宗教节祀端午节岁时农节圣诞节宗教节祀七夕节岁时农节感恩节宗教节祀2、中国的主要传统节日都是由岁时节令转换而来的,具有浓厚的农业色彩“岁时节令:指由年月日和气候变化相结合排定的节气时令。
中国的封建社会绵延上千年,“男耕女织”的农耕生活方式源远流长,农业生产状况、农作物生长情况一直是老百姓心理情绪的“晴雨表”。
因此,中国传统节庆活动都是依照农历上的节令产生的。
3、西方的传统节日的起源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自从欧洲大陆被基督教文明浸染后,西方几乎所有影响最大的传统节日都与基督教有关。
例如基督教的‘圣诞节’(纪念耶稣的节日)、‘复活节’(耶稣复活)、‘主显节’(纪念耶稣三次向世人显示其神性),西方其它主要传统节日也都具有宗教色彩。
“情人节”是为纪念一个叫瓦伦丁的基督教殉难者;感恩节起源于美国马萨诸州普利茅斯早期英国移民为感激上帝的恩赐和印第安人的帮助。
” (三)婚礼习俗文化差异中西婚礼本质的区别就是氛围不同。
中式婚礼要求有热闹的气氛,人气越旺越好,所以中式婚礼一般都选在交通方便、空间宽裕、人气旺的庭院或酒店;而西式婚礼突出庄重和圣洁,婚礼通常都是在教堂或其它较为安静的地方举行,给人一种有条不紊、冷冷清清的感觉。
在中国的传统婚俗中,还有一个为新娘饯行的结婚午宴。
其次在婚宴结束以后,新人的亲朋好友会去新房中闹洞房。
认为在新房中越热闹,新人在婚后的生活越幸福。
而西方婚礼完毕后,新郎新娘或是去晚宴地点或是去渡蜜月,并无中国传统婚俗的种种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