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痰术评分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8.49 KB
- 文档页数:1
口鼻吸痰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口鼻吸痰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评估】在进行口鼻吸痰前,需要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意识、治疗等情况,是否有将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的能力(可以嘱患者咳嗽),以及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合作程度。
准备】在进行口鼻吸痰前,护士需要穿戴整洁,仪表端庄,准备好电动吸引器或中心吸引器、吸引管、试管(内盛有0.5‰优氯净消毒液,置于床头栏处,可消毒吸引接头)、一次性使用吸痰管(内含无菌手套一只,消毒无菌润滑吸痰管1根)、听诊器、快速手消毒液、手电筒、护理记录单、卫生纸、医用垃圾袋等物品。
同时需要确保环境整洁、安静、安全,患者处于平卧位。
方法】在进行口鼻吸痰前,护士需要先进行七步洗手法洗手,戴上口罩,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再次核对并解释操作流程。
在吸痰前,需要先给予纯氧或高流量吸氧1~2分钟,并检查患者口腔、鼻腔,取下活动义齿。
将患者位置摆好,头转向操作者,侧身,消毒双手后,按照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连接吸痰管。
接通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并调节负压。
先吸口腔,再吸鼻腔(吸痰管使用后需要更换),手法为左右旋转,向上提拉。
吸痰完毕后,断开吸痰管,擦净患者脸部分泌物,将吸痰管放入医疗垃圾袋,将吸痰的接管插入盛有消毒液的试管中浸泡。
再次给予纯氧或高流量吸氧1~2分钟,消毒双手后进行评价、整理用物、洗手,并观察、记录患者情况。
评价】评价口鼻吸痰技术操作时,需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准确、敏捷。
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时吸出,气道通畅,听诊双肺呼吸音清,呼吸功能改善,SPO2上升,缺氧症状得以缓解。
患者愿意配合,有安全感,痛苦减轻,康复信心增强。
同时需要确保呼吸道未发生机械性损伤。
注意事项】在进行口鼻吸痰时,需要注意吸痰前后应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3~5分钟,待SPO2上升后再吸。
一根吸痰管只能使用1次。
患者痰液黏稠时可以配合翻身叩背、雾化吸入。
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发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
有创呼吸机吸痰技术评分标准一、操作步骤、注意点及说明
二、相关知识
呼吸机吸痰吸引指征:
1.气道内有可听见、看到的分泌物。
2.听诊可闻及肺部粗湿啰音。
3.考虑与气道分泌物相关的血氧饱和度下降和(或)血气分析指标恶化。
4.排除呼吸机管路抖动和积水后,呼吸机监测面板上流量和(或)压力波形仍呈锯齿样改变。
5.考虑与气道分泌物增多相关的机械通气时潮气量减小,或容积控制机械通气时吸气峰压增大。
6.考虑吸入上呼吸道分泌物或胃内容物等状况时。
7.需留取痰液标本。
呼吸机吸痰的基本要求:
1.应按需实施气道内吸引,应至少每2h通过肺部听诊等方式评估一次气道内吸引指征。
2.应进行气道温湿化,Y型管温度应在34℃-41℃之间、相对湿度100%。
3.应每隔6-8h测量一次气囊压,并使其维持在25-30cmH2O。
4.应遵循无菌原则,手卫生应遵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规定。
5.对于患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中的规定进行隔离和自我防护。
三、附图
用物准备图片
四、管理单位: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五、修订记录:
1、2024年2月25日第一版。
吸痰术操作规程是指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
1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 .促进呼吸功能,改善肺通气。
3 .预防呼吸道并发症发生。
用于年老体弱、危重、昏迷、麻醉未清醒前等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能有效咳嗽、排痰者。
1 .患者咳嗽或者突然发生呼吸窘迫。
2 .肺部听诊大气道有痰鸣音。
3 .血氧饱和度突然降低或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快。
4 .动脉血气分析恶化。
1 .血氧饱和度下降。
2 .肺泡萎缩及肺不张。
3 .刺激迷走神经。
4 .呼吸道黏膜损伤。
患者的年龄、意识、血氧饱和度,有无排出呼吸道分泌物的能力,合作程度;有无口鼻咽及颅脑手术史、凝血功能状况、鼻腔黏膜是否完整。
1 .患者准备:向清醒患者解释吸痰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2 .环境准备:室温适宜、光线充足、环境安静。
3 .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4 .用物准备:电动吸引装置或负压吸引装置(负压表、负压袋、连接管)、合适型号的吸痰管、20ml 注射器、治疗盘、无菌罐2 只(内盛灭菌注射用水)、纱布、弯盘、手电筒。
必要时备开口器、压舌板、舌钳、电插板、手套。
(1)解释操作的目的及方法。
(2)告知患者在吸痰过程中尽量咳嗽,利于痰液的吸出。
(3)在吸痰过程中出现不适,请举手示意。
1 .无菌及爱伤观念强,操作规范、熟练。
2 .吸痰彻底有效,插入吸痰管时无负压,无黏膜损伤。
3 .吸痰过程中及时观察病情。
1 .吸痰前,检查吸痰装置性能是否良好,连接是否正确。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次吸痰应更换吸痰管。
3 .每次吸痰时间<15s ,以免造成缺氧。
4 .吸痰动作轻稳,防止呼吸道粘膜损伤。
5 .痰液粘稠时,可配合叩击、雾化吸入,提高吸痰效果。
6 .电动吸引器连续使用时间不宜过久,贮液瓶内液体达2/3 满时,应及时倾倒,以免液体过多吸入马达内损坏仪器。
吸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吸痰是一种常用的医疗护理操作,用于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改善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正确的吸痰操作流程和准确的评分标准能够确保患者安全,并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吸痰操作的详细流程,并列出评分标准以供参考。
一、吸痰操作流程下面将详细介绍吸痰操作的流程,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1. 操作前准备在进行吸痰操作之前,护士需要对设备进行准备,包括:吸痰管、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等。
确保设备的清洁和完好,并且准备好所需的药物。
2. 患者准备将患者移至舒适的姿势,比如半卧位,确保患者能够放松,便于操作。
清洁患者口腔,特别是口腔内的分泌物,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 操作步骤a. 组织好吸痰管,保持其清洁。
戴上手套和护目镜,注意进行洗手消毒。
b. 轻轻将吸痰管插入患者口腔,直至触及喉咙。
注意避免刺激患者喉部。
c. 慢慢吸取痰液,控制吸痰管的进深和吸痰力度,避免损伤患者。
d. 吸取痰液后,等待一段时间,以便患者进行清咳,帮助将痰液排出。
e. 将痰液倒入容器中,观察痰液的性状、颜色和气味,以便评估患者病情。
f. 完成吸痰后,将吸痰管从患者口腔中缓慢拔出,注意避免牵拉黏膜。
g. 将吸痰管清洗和消毒,以备下次使用。
4. 操作后护理吸痰后,应及时给予患者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记录相关信息,便于后续治疗和评估。
二、评分标准评分标准能够帮助护士对吸痰操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准确评估,以确保操作的质量和安全。
1. 吸痰前评分a. 患者的意识状态:清醒、嗜睡、昏迷等。
b. 呼吸道分泌物的性状:黏稠、稀薄、含血、黄绿色等。
c. 咳嗽效能:能力良好、无力咳嗽、无咳嗽等。
d. 气道通畅度:明显受阻、轻度受阻、通畅等。
2. 操作评分a. 操作技术:准确性、熟练度、卫生措施等。
b. 吸痰过程中患者的反应:有咳嗽反应、无咳嗽反应等。
c. 吸痰时间:适中、过长、过短等。
d. 痰液的清除:有效、不清除等。
3. 吸痰后评分a. 患者的呼吸状况:改善、无变化、恶化等。
吸痰法(经口鼻腔)评分标准科室:姓名:得分:项目操作规程分值评分标准得分备注操作前准备2 0 分1、核对医嘱2、评估患者:了解①患者病情、意识、生命体征以及配合程度、②有义齿应取下,口腔及鼻粘膜有无损伤,③评估患者双肺呼吸音痰液的性质、量及颜色,缺氧及氧疗的情况。
3、物品准备:中心负压装置或负压吸引器及电插板,合适型号的吸痰管、有盖缸、无菌生理盐水、吸引器连接管、纱布、听诊器、无菌手套、手电筒、弯盘。
4、环境准备:安静、整洁、安全温度适宜、30分钟前已停止打扫5、自身准备。
5582一项未做到扣2分、未洗手扣2分未评估扣5分。
评估少一项扣1分物品少一项扣一分环境准备未做到扣2分解释操作的目的(利用负压原理,吸尽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必要时备压舌板、拉舌钳、开口器操作方法与程序6 0 分1、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手腕带,再次听诊患者双肺呼吸音,无禁忌时为患者拍背,向清醒患者解释以取得配合,指导清醒患者深呼吸。
协助患者取去枕仰卧位,肩部垫小枕,开放呼吸道。
2、接通电源,连接吸引器连接管,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根据患者痰液黏稠度和年龄调节合适的负压。
3、撕开吸痰管外包装前端,一只手戴无菌手套,将吸痰管抽出并盘绕在手中,与吸引器连接,试吸生理盐水,确定吸痰管通畅,开放吸痰管侧孔。
4、吸引(1)嘱清醒患者头稍向后仰、张口,昏迷病人可用压舌板,开口器张口,从口腔535525未核对扣3分,未解释扣2分体位不当或卧位不舒适扣3分未调节负压或负压不当扣5分未戴手套扣3分未试吸生理盐水扣2分一项未做到扣2分插入过深、过浅扣5分吸痰手法错误扣5告知患者吸痰过程中可能造成呛咳,恶心等不适,并取得配合。
指导清醒患者做深呼吸,避免操作过程中可能造成的低氧状态,或吸痰前后给根据病情给与高浓度吸氧。
成人<400mmHg(53.3Kpa),小儿<300mmHg(40Kpa)执行无菌操作,一根吸痰管只限使用、1次一侧送入吸痰管,或口咽通气道协助吸痰,先吸尽口腔痰液2更换吸痰管,试吸后从口腔插入吸痰管10-15cm进入咽部,吸尽咽部分泌物,同时清醒患者鼓励其咳嗽。
吸痰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吸痰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护理操作,用于清除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以维持呼吸通畅。
正确的吸痰操作步骤和评分标准对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吸痰操作的步骤,以及针对吸痰质量进行评分的标准。
一、吸痰操作步骤1. 术前准备:在进行吸痰操作前,护士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患者准备:保证患者处于舒适的卧位或坐位,必要时使用护理垫和侧卧护理垫;- 洗手:先进行手部卫生,佩戴洗手液和手套,避免交叉感染;- 准备工具:准备好吸痰器、氧气供应器、生理盐水等工具和药品。
2. 说明和沟通:说明操作目的、过程和可能的不适感给患者及家属,与患者做好有效的沟通,获得患者的合作和理解。
3. 进行吸痰操作:- 调整位姿: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位姿,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 开始吸痰:将吸痰器插入患者口腔或气管内,同时用另一只手控制吸痰器的负压;- 吸痰时间: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嘱,控制吸痰时间,通常不超过15秒;- 适度负压:控制吸痰器的负压,避免对患者呼吸道造成不必要的刺激;- 适度深度:插入吸痰器的深度要适中,避免损伤患者的黏膜;- 移除吸痰器:吸痰后,缓慢将吸痰器拔出,避免伤害患者的气道黏膜。
4. 喷雾吸痰操作:在特殊情况下,需要进行喷雾吸痰操作。
操作步骤如下:- 选择适当药物: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喷雾;- 准备喷雾器:将药物加入到喷雾器中,按照要求装上面罩或嘴罩;- 加湿氧气:在进行喷雾吸痰时,同时给予患者加湿氧气;- 控制喷雾时间:按照医嘱控制喷雾时间和频率。
二、吸痰评分标准吸痰操作的质量评估对于护理人员来说非常重要。
评分标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吸痰的顺利性:评估吸痰操作是否流畅,操作者是否熟练,是否造成不适和刺激。
2. 吸痰的耐受性:评估患者在吸痰过程中的耐受程度,包括疼痛感、呼吸困难等反应。
3. 呼吸道通畅度:评估吸痰后患者呼吸道的通畅程度,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气道内吸引经口腔或鼻腔内吸痰(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配合程度、咳嗽咳痰能力、口鼻腔黏膜情况。
2.鼻饲肠内营养的患者,观察胃内潴留情况。
3.评估吸痰指征、负压吸引装置及吸痰用物准备情况。
(二)操作要点1.患者取半卧位,调节正确的负压吸引压力,成人40-53.3kPa(300-400mmHg),儿童<40kPa(300mmHg)。
如有气管导管时应先检查气囊压力。
2.选择合适型号、软硬适度的吸痰管。
3.先吸口腔后吸鼻腔,下吸痰管时动作轻柔,零负压,抽吸时缓慢左右旋转向上提拉,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
4.吸痰过程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
5.吸痰后应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记录痰液的颜色、粘稠度、性质及量。
(三)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及家属此项操作的目的、重要性及配合要点。
2.指导患者在吸痰过程进行有效咳嗽咳痰。
(四)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一根吸痰管只用一次,冲洗吸痰管生理盐水24小时更换。
2.负压吸引压力调节在正常范围内,动作轻柔,如遇到阻力,应分析原因,不可暴力操作。
3.吸痰前后给予高流量吸氧30-60秒,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
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者,应间隔3-5分钟。
患者出现发绀、心率减慢、血氧饱和度低于90%等缺氧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
4.吸痰时,切勿上下提插或固定在一点不动。
5.记录痰液的颜色、量及粘稠度,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
6.无特殊禁忌者,床头抬高30°以上。
7.如有肠内营养者,吸痰前30分钟暂停肠内营养。
(五)经口腔或鼻腔内吸痰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见表6-4-1。
表6-4-1 经口腔或鼻腔内吸痰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科室姓名时间考核人分数。
经⼝//⿐吸痰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中⼼负压装置)科室___姓名___考核⼈员______考核⽇期:年⽉⽇项⽬总分技术操作要求标分扣分标准扣分仪表5仪表、着装符合护⼠礼仪规范5⼀项不合要求扣2分操作前准备101.洗⼿,戴⼝罩2.核对医嘱单、执⾏单3.备⻬⽤物,⽤物放置合理、有序,依次检查所备物品,保证安全有效治疗⻋上层:执⾏单、吸痰连接管、治疗盘内备NS500ml⼀瓶(注明冲管⽤和开启时间)、型号适宜的⼀次性⽆菌吸痰包数根(吸痰包内有吸痰管、治疗⼱、⼀次性⼿套、如⽆吸痰包,⽤物需另备)、治疗碗内放纱布1块和玻璃接头1个、⼿电筒、听诊器、中⼼负压表治疗⻋下层:消毒瓶(内盛1:1000含氯消毒液,⽤于浸泡玻璃接头)、痰液引流瓶(内盛少量⽔放置⼀⽚500mg的含氯消毒⽚)、速⼲⼿消毒剂、医疗垃圾袋、⽣活垃圾袋235未核对扣3分⼀项不合要求扣1分评估101.备⻬⽤物携⾄床旁,核对患者,询问患者姓名,查看床头牌、⼿腕带与执⾏单是否⼀致2.了解患者病情及有⽆咳痰,痰量、性质、颜⾊情况,向患者解释吸痰的⽬的3.听诊双肺呼吸⾳321未核对扣3分未查对床头牌、⼿腕带、患者各扣1分查对患者姓名不规范扣2分其余⼀项不合4.询问患者是否做过(⼝)⿐腔⼿术,有⽆(⼝)⿐腔疾患,(有⽆义⻮),应⽤⼿电筒观察局部粘膜情况,了解患者配合程度及⼼理反应5.观察并⼝述⽣命体征和氧饱和度6.观察吸氧情况,并将氧⽓调⾄5L/min 7.环境整洁,安静,光线明亮;与患者沟通,语⾔规范,态度和蔼1111要求扣1分操作过程601.协助患者取安全舒适卧位,将患者头偏向操作者⼀侧2.悬挂消毒瓶和痰液引流瓶,妥善固定3.连接中⼼负压装置(吸痰连接管和玻璃接头)4.调节负压(0.02~0.04Mpa)5.检查吸痰连接管道是否通畅,确认连接紧密后,将玻璃接头放⼊消毒瓶内(勿浸⼊液⾯以下)6.打开NS500ml瓶塞7.打开吸痰管包,取出治疗⼱,铺治疗⼱于患者胸前,戴⽆菌⼿套8.左⼿持吸痰管外包装,右⼿取吸痰管并盘绕在⼿中,左⼿把吸痰管包装袋扔⼊⿊⾊垃圾袋中并取出吸痰连接管9.将玻璃接头与吸痰管连接10.试吸:左⼿折闭吸痰管根部,右⼿持吸痰管在NS中湿润并试吸,观察负压⼤⼩及是否通畅11.再次核对患者12.再次观察⽣命体征和氧饱和度情况322212352333未核对⼀次扣3分核对内容不全少⼀项扣1分查对患者姓名不规范扣2分污染⼀次扣5分吸痰时,⽆菌与有菌概念不清每次扣2分吸痰操作⽅法不规范扣5分吸痰时未观察扣5分未与患者交流扣5分⼀次吸痰时间>15s扣5分沾湿床单、盖被或⼯作⾯不洁13.吸痰管轻轻插⼊⼝⁄⿐腔,插管深度适宜,放开负压,.吸痰时轻轻左右旋转吸痰管上提吸痰,避免反复提插14.吸痰过程中观察患者痰液情况(量、颜⾊、性质)、⾎氧饱和度、⽣命体征变化,与患者有交流15.吸痰结束,脱下右⼿⼿套并将吸痰管包裹扔进医疗垃圾袋内16.⽤消毒液冲洗玻璃接头;(如需再次吸痰,应重新更换吸痰包)17.关闭负压,将吸痰连接管玻璃接头浸泡⾄消毒瓶内18.⽤纱布擦净⼝周(⿐部)分泌物;观察⼝(⿐)腔黏膜有⽆损伤,撤⼀次性治疗⼱19.消毒⼿,核对患者并询问患者感受,观察⽣命体征及氧饱和度情况,呼吸是否通畅20.听诊双肺呼吸⾳,告知患者痰液情况及注意事项21.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22.签名5522233322⼀次扣2分未观察⼝⿐腔黏膜扣2分其余⼀项不合要求扣1分操作后51.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盖被2.整理⽤物,按垃圾分类处理⽤物正确3.洗⼿,记录吸痰效果及痰液性状、颜⾊、量212评价51.患者体征及痰液清理情况良好,⽆2操作不熟练扣特殊不适2.操作熟练,⽅法正确,节⼒、有效3.操作时间6min 212分操作时间每延⻓1min扣1分理论提问51.吸痰时应观察什么2.如何为昏迷患者吸痰3.经⼝、⿐吸痰时,应对患者评估哪些事项5少⼀条,扣1分合计100理论提问:1.吸痰时应观察什么?答: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吸痰前后呼吸情况变化,患者有⽆缺氧表现,吸出痰液的颜⾊、性质、量及粘稠度,并观察⽓道和⼝腔黏膜有⽆损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