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三 微专题5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
- 格式:docx
- 大小:75.62 KB
- 文档页数:2
微专题5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回扣导图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极圈以内有极昼;南半球相反。
2.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极圈以内有极夜;南半球相反。
3.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各地白昼达到一年中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昼;南半球相反。
4.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5.同一纬线上各点的昼夜长短相等。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
读“a、b、c三个月份北半球各纬度夜长的分布规律图”,回答1~2题。
1.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曲线出现时,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B.b曲线出现的机会一年只有一次C.c曲线出现时,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大D.a、b、c三条曲线每年出现的次数相同2.下列南半球各纬度昼夜长短分布规律图与上图表示月份对应正确的是()答案 1.D 2.C解析第1题,a、b、c分别出现在北半球的夏半年、春秋分和冬半年,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知,三条曲线出现的机会都有2次,次数相同。
第2题,同一时间南北半球昼夜长度分布相反,即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地点,北半球的夜长等于南半球同纬度地点的昼长,从而结合图示确定答案。
下图中N为北极点,M、Q为赤道上两点,MQ=NQ,P点是晨昏线与某条经线的交点(图中四条相邻的经线经度差相等)。
读图完成3~4题。
3.若该日为夏至日,则P点的夜长是()A.8小时B.10小时C.12小时D.14小时4.若P点位于45°N,一年中P点正午太阳高度(Hp)与Q点正午太阳高度(Hq)的比较()A.全部时间:Hp<HqB.只有一天:Hp=HqC.只有几天:Hp<HqD.有大半年:Hp<Hq答案 3.A 4.D解析第3题,结合题干和图示信息知,图中相邻两经线之间的经度差为30°;夏至日时北半球昼长夜短,据此可以计算P点的夜长为60°×2÷15°=8(小时)。
思维导图:昼夜长短的变化【思维导图】[考点精析](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赤道上始终昼夜平分,昼夜长度各为12小时,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最小,为0小时。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南极圈以南、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时,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最大,可达24小时。
2.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冬至与夏至,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最大;春分与秋分,全球昼夜平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最小。
夏半年(春分—秋分),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
冬半年(秋分—次年春分),北半球昼短夜长,且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
(二)昼夜长短的计算公式1.昼长=昼弧所跨经度/15°2.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3.昼长=(12:00—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00)×24.昼长=24—夜长(三)昼夜长短变化的判断要“五看”“五定”(1)看昼夜弧长,定昼夜长短晨昏线把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与夜弧,所求地所在的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则昼短夜长。
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如下图)(2)看直射点位置,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的状况。
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如下图)(3)看直射点移动,定昼夜长短变化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的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太阳向哪个半球(南、北)移动,哪个半球的昼将变长,夜将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如下图)(4)看直射点位置,定极昼极夜范围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太阳直射赤道,无极昼极夜现象;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极点周围出现极昼,南极点周围出现极夜;太阳直射南半球,正好相反。
(5)看直射点位置,定日出日落方位①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②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东北日出,西北日落(极昼、极夜地区除外)。
图解地理:昼夜长短的变化一、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二、昼夜长短的计算1、昼长数=昼弧度数÷15°夜长数=夜弧度数÷15°求出图中A、B、C、D四地的昼长答案:A:24,B:8,C:16,D:162、根据日出、日落时间算昼夜长短地方时12:00把白天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地方时0:00把夜晚平分成相等的两份3、根据昼长、夜长算日出日落时间日出=12-1/2昼长日落=12+1/2昼长计算图中各点的昼夜长短及日出日落时刻答案:A:极夜昼长0小时;B:昼长8小时8点日出16点日落;C:昼长8小时8点日出16点日落;D:昼长12小时6点日出18点日落;E:昼长16小时4点日出20点日落;F:昼长12小时6点日出18点日落;G:昼长18小时3点日出21点日落;H:极昼昼长24小时。
三、昼夜长短时空分布规律1、纬度分布规律(1)对称规律: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与南半球相同纬度的夜长相等,如30°N的昼长等于30°S的夜长,30°N的夜长等于30°S的昼长。
(2)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另一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3)变幅规律: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4)极昼、极夜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纬度愈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愈多。
(5)昼夜长短状况规律: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高纬白昼时间越长。
2、季节变化规律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太阳直射点在哪一半球,则该半球处于夏半年,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北回归线(南回归线)移,则北半球(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拓展延伸】二分二至日昼长随纬度的变化规律点线表示二分日,虚线表示夏至日,实线表示冬至日。
二分日全球各纬度昼夜等长(即昼长为12个小时);二至日极圈内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即昼长为24小时或0小时)【特别说明】白夜现象并非极夜在中高纬度地区(接近极圈,但在极圈外)太阳落到地平线下只能达到一个很小的角度。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的规律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的规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
昼夜长短的变化的规律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对昼夜长短情况的影响日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昼夜长短情况日出时刻北半球南北球北极圈内南极圈内春、秋分日赤道昼夜等长6时夏至日(北半球)北回归线昼最长、夜最短夜最长、昼最短极昼极夜北北球早于6时,南半球晚于6时冬至日(北半球)南回归线昼最短、夜最长夜最短、昼最长极夜极昼北半球晚于6时,南半球早于6时春分日至秋分日(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0°~23°26′N)昼长夜短昼短夜长极昼极夜北半球早于6时,南半球晚于6时越往北昼越长,越往南昼越短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北半球冬半年)南半球(0°~23°26′S)昼短夜长昼长夜短极夜极昼北半球晚于6时,南半球早于6时越往南昼越长,越往北昼越短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见图1)对昼夜长短变化的影响日期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情况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和晨昏线移动轨迹北半球南半球春分日至夏至日,冬至日至次年春分日向北移动昼越来越长昼越来越短见图2夏至日至冬至日向南移动昼越来越短昼越来越长见图33.结论(1)同一纬线上各地昼夜长短相同,日出、日落时刻相同。
(2)南北纬两条度数相同的纬线,其中一条的昼长(夜长)等于另一条的夜长(昼长)。
(3)同一地点,一年中有两天昼长(夜长)相同、日出(日落)时刻相同,这两天就是与夏至日或冬至日相距天数相等的两个日期。
(4)全球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由赤道(为0)向南北两侧递增(最大为24小时)。
(5)极昼、极夜天数由极圈(一天)向极点递增(半年)。
昼夜长短的变化的规律二、昼夜长短的计算1.根据日出、日落时间求昼夜长短某地昼长=(12时-日出时间)2;某地夜长=(24时-日落时间)2;日出时间:晨线与纬线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日落时间:昏线与纬线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纬度分布、
昼长计算
1、昼夜长短的时间分布:
(1)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该半球昼长夜短,为夏半年;如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3.21—9.23),北半球的昼长夜短,此时北半球夏半年。
9.23---次年3.21为北半球冬半年。
(2)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如北半球:12月22日最短,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3月21日昼夜平分,6月22日昼最长。
之后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渐短,12月22日昼最短。
(3)南北回归线之外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在同一天出现;南北回归线之间昼长最大值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
(4)不同半球的纬度数相同的两地,昼长=夜长。
2、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1)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广州
(2)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南白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
如海口﹥广州﹥上海
3、昼长计算
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24小时—夜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1)日出时间=12:00-昼长/2(或0: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出时间是6:00
(2)日落时间=12:00+昼长/2(或24:00-夜长/2);赤道上的点的日落时间是18:00。
微专题5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极圈以内有极昼;南半球相反。
2。
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极圈以内有极夜;南半球相反。
3。
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各地白昼达到一年中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昼;南半球相反.4。
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5。
同一纬线上各点的昼夜长短相等。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2017·张家口上学期期末)下表为“我国某城市政府机关作息时间表”(表中时间均为北京时间)。
据此完成1~2题。
夏季(5月1日~9月30日)冬季(10月1日~次年4月30日)上午9:30~13:30上午10:00~14:00午休午休下午15:30~19:30下午15:30~19:301.根据表中信息推断,该城市可能是( )A。
哈尔滨 B.北京C。
呼和浩特 D.乌鲁木齐2.该城市政府机关制定不同季节的作息时间表,主要依据的是()A。
日平均气温的季节变化B.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C.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D.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答案1。
D 2.B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时间估计该地正午时北京时间为14:00左右,所以该地经度约为90°E,选D.第2题,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中纬度各地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显著。
为了更符合居民的工作与生活习惯,特制定不同季节的作息时间表。
下图是“北半球极昼面积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
图示节气判断正确的是( )A。
甲——春分B。
乙—-夏至C。
丙—-秋分D。
丁——冬至4。
图示日期中当北半球极昼面积逐渐消失接近于0的时候,江苏各地( )A。
昼短夜长B.昼长夜短C.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D.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答案 3.A 4.B解析第3题,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甲-丙—戊时段,北半球极昼经历了从无到有然后增大再减小直到消失的过程。
微专题5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
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极圈以内有极昼;南半球相反。
2.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极圈以内有极夜;南半球相反。
3.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各地白昼达到一年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为极昼;南半球相反。
4.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5.同一纬线上各点的昼夜长短相等;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
读“部分月份全球各纬度昼夜长短分布规律图”,回答1~2题。
1.曲线e可能出现的月份是()
A.5月B.8月
C.11月D.12月
2.图中三条昼夜长短分布曲线能够明确表达出的规律是()
A.冬至日,南极圈及其以南全为极昼
B.赤道昼夜等分只出现在春秋分日
C.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D.纬度数相同的南北半球两地,一地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
答案 1.C 2.D
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知,此时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半年,由于极昼或极夜范围较小,可能出现的月份为11月。
第2题,该图示表达出部分月份全球各纬度昼夜长短分布规律,从中可以读出纬度数相同的南北半球两地,一地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从而确定正确答案。
读“某日四地的昼长对比表”,完成3~4题。
3.
A.甲、乙、丙、丁B.乙、丙、丁、甲
C.丙、乙、甲、丁D.丁、甲、乙、丙
4.当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时()
A.甲地的日出早于乙
B.乙、丁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C.丙地昼长与夜长的差值大于其他三地
D.丁地出现极昼现象
答案 3.D 4.B
解析第3题,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位置越偏南,昼越长,据此排列从北到南的次序。
第4题,甲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此时期昼长为12小时,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的春分(或秋分)日;根据表中乙、丁昼长知二者分别位于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位置。
春秋分时,纬度相同的地点正午太阳高度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