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第六单元
作家作品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末明 初小说家,是中国章回体小说的鼻祖,代表作《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三”,三次;“顾”,拜访;“茅庐”,指茅草屋。“三顾茅庐”,就是刘 备三次拜访住在茅草屋中的诸葛亮。文章题目交代了主要故事情节,是 全文内容的高度概括。 中心意旨 本文记叙了刘备第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邀请他出山辅佐自 己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礼贤下士的精神,同时也赞扬 了诸葛亮未出茅庐,却知天下大事的卓越才能。
2.诸葛亮明知刘备在阶下等候,为什么“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 着”? 答:
3.你是怎样理解诸葛亮醒后所吟的诗句的? 答:
4.选文中刘备恭恭敬敬地站着等着,当时刘备想些什么呢?(50字左右) 答:
1.答案 (1)要用麻绳缚来诸葛亮。(2)要去屋后放火。 解析 注意选文中对张飞的描写,从对张飞的言行描写中筛选信息。 2.答案 是为了考验刘备的诚心和耐性。 解析 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刘备两次拜访诸葛亮而不得见,就有考验其 诚心和耐性的意味。
[插叙·补叙] 插叙是在叙述某一事件的过程中,对所要叙述的某一事件 进行必要的交代而插入叙述,交代完毕后,文章原来的叙述继续进行。 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做 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补叙的内容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 文章的关键之处。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会出现漏洞,令人不解。 不同点: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 本身的完整性;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 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此外,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而插 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