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调查观测站点布局规划
- 格式:doc
- 大小:170.00 KB
- 文档页数:16
高速铁路CPIII精测控制网的布设和测量发布日期:2012-03-09 来源:网络作者:未知浏览次数:871 高速铁路控制网精度控制标准为保证旅客列车高速运行时的安全性和舒适度,铁路轨道的平顺度是重要指标。
轨道平顺度包含线路方向和纵向方向两个分量,线路方向的不平顺是指钢轨头内侧与钢轨方向垂直的凸凹不平顺。
高速铁路平顺度要求在线路方向每10米弦实测正矢与理论正矢之差为2毫米。
线路平顺度的要求和控制测量的精度有一定的关系,对于线路形状来说,平顺度只是一种局部误差。
不能依线路平顺度的要求作为控制测量的精度标准。
因为,平顺度对线路位置误差的影响有积累性和扩大的趋势,当实际线路偏离设计位置很远时,线路仍旧可以满足平顺度要求。
1.1短波平顺度对线路位置的影响现以直线线路讨论,当在10米处产生2㎜不平顺度时,线路将出现转折角为(82.5″),直线B移至B′点。
每个不平顺度具有偶然性,因此,由各段不平顺度产生的点位移按偶然误差计算,设AB为150米,则 =127㎜。
短波不平顺累计误差示意图1.2 长波平顺度对线路位置的影响长波平顺度要求,150米处不大于10㎜,当在150米处产生10㎜不平顺度时,线路将出现转折角为(27.5″)。
设AB为900米,则 Mβ=147㎜。
虽然如此,如果仅仅控制轨道的平顺度,在达到要求的情况下,轨道的整体线形总是不能保证。
由上可知,在客运专线无砟轨道的施工过程当中,仅仅控制轨道的平顺度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建立无砟轨道施工测量控制网来实现轨道的总体线形的正确。
1.3 CPⅠ和CPⅡ误差计算通过无砟轨道施工中轨道对平顺度的相关要求,我们可以反推出CPⅠ和CPⅡ控制网的相关精度要求。
CPⅠ和CPⅡ最弱点的横向中误差计算按导线测量方法,计算最弱点的横向中误差公式为:《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中要求的各级平面控制网布网要求如下表所示:对于CPⅡ,取S=800m,则可计算得 M K=3.7㎜;对于CPⅠ,取S=4000m,则可计算得 M K=11.6㎜。
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陕西省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调查观测站点布局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公布日期】2012.04.05•【字号】陕交发[2012]27号•【施行日期】2012.04.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陕西省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调查观测站点布局规划》的通知(陕交发〔2012〕27号)各设区市、杨凌示范区交通(运输)局,省公路局,省高速集团、交通集团,省高速公路收费中心,厅外资办,陕西宝汉公司、陕西金秀公司、陕西西铜公司、西安华通公司、榆林榆神公司:为加快完善我省公路交通情况调查体系,进一步推进高速公路交通情况调查工作科学发展,根据《国家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调查观测站点布局规划》和全国公路交通情况调查统计工作布置会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省厅组织编制了《陕西省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调查观测站点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就《规划》实施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各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单位是所辖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观测站(以下简称交调站)建设运维主体,负责本单位所辖路段交调站的年度建设计划编制、工程组织实施和建成后设备运维;省高速公路收费中心负责高速公路交调数据中心建设、高速公路交调站建设技术指导,负责高速公路交调站数据初审、汇总及报送;省公路局负责数据终审和确认,并按要求向部省有关单位报送。
二、各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单位每年按照《规划》要求,结合所辖路段高速公路综合监控系统建设情况,合理确定下一年度所辖路段交调站建设范围、规模和位置。
已运营高速公路的交调站建设纳入高速公路养护工程随同年度养护计划一并申报。
在建和待建高速公路要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将交调站纳入公路机电工程中监控系统范围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并投入使用。
省高速公路收费中心要配合做好交调站建设的入网联调、数据验证等技术指导工作。
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百科名片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布局方案,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线和18条东西横线组成,简称为“7918”网,总规模约8.5万公里,其中主线6.8万公里,地区环线、联络线等其它路线约1.7万公里。
目录命名编号出口编号线路10年集中建设期专项核查评估编辑本段命名 1.国家高速公路网路线的命名应遵循公路命名的一般规则。
2.国家高速公路网路线名称按照路线起、讫点的顺序,在起讫点地名中间加连接符“-”组成,全称为“××-××高速公路”。
路线简称采用起讫点地名的首位汉字表示,也可以采用起讫点所在省(市)的简称表示,格式为“××高速”。
3.国家高速公路网路线名称及简称不可重复。
如出现重复时,采用以行政区划名称的第二或第三位汉字替换等方式加以区别。
4.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地区环线名称,全称为“××地区环线高速公路”,简称为“××环线高速”。
如“杭州湾地区环线高速公路”,简称为“杭州湾环线高速”。
5.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城市绕城环线名称以城市名称命名,全称为“××市绕城高速公路”,简称为“××绕城高速”。
如“杭州市绕城高速公路”,简称“杭州绕城高速”。
6.当两条以上路段起讫点相同时,则按照由东向西或由北向南的顺序,依次命名为“××-××高速公路东(中、西)线”或“××-××高速公路北(中、南)线”。
简称为“××高速东(中、西)线”或“××高速北(中、南)线”。
7.路线地名应采用规定的汉字或罗马字母拼写表示。
路线起讫点地名的表示,应取其所在地的主要行政区划的单一名称,一般为县级(含)以上行政区划名称。
8.北南纵向路线以路线北端为起点,以路线南端为终点;东西横向路线以路线东端为起点,以路线西端为终点。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是指中国政府针对全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制定的一套路网规划的框架。
该规划是为了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保障国家安全和国际交流等多方面考虑而制定的。
下面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主要内容。
首先,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要全面布局,包括东北、华北、东部、中部、西部和西南六大经济区。
要合理规划高速公路的起点、终点、线路、方向等,确保高速公路覆盖整个国家,使人民群众出行更加便利。
其次,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要注重区域协调发展。
要根据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地理位置、人口分布等进行合理的布局,避免资源浪费和建设效益不均衡的问题。
例如,东部沿海地区要加强与内陆地区的连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再次,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要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到高速公路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减少生态破坏。
例如,在山区建设高速公路时,要避免大规模的山体开挖,保留山体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等问题。
此外,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要注重农村地区交通建设。
要充分满足农民朋友的出行需求,改善农村地区的交通状况,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例如,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农村村庄的布局和人口分布,合理规划农村地区的高速公路出入口。
最后,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要结合科技发展。
要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高速公路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
例如,可以利用智能交通系统来监测道路的交通流量和交通安全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公路运行效率。
总之,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是为了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而制定的。
该规划需要全面布局、注重区域协调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注重农村地区交通建设和结合科技发展等多方面考虑,以实现高速公路网的全面发展。
国家高速公路网布局方案摘要: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布局是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加强区域间联系的重要举措。
本文就国家高速公路网布局方案展开详细论述,包括主要原则、基本布局、发展战略等内容。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可以有效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交通状况,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一、引言高速公路作为现代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缩短出行时间,还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国家高速公路网布局方案的制定是为了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的功能,实现全国各地区的互联互通。
二、主要原则1. 综合考虑区域发展需求: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密度、旅游资源等因素,合理确定高速公路的布局。
既要满足区域间的交通需求,又要兼顾各地区的发展潜力和特色产业。
2. 以节点城市为依托:高速公路的布局应以重要城市为节点,充分发挥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将高速公路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促进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
3.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在规划和布局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资源,避免浪费。
三、基本布局国家高速公路网布局的基本原则是连接各省级行政区划、区域经济中心和重要城市,形成纵横交织、互相联通的网络。
基本布局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纵向干线:以中国的东西向和南北向经济走廊为主线,建设一批连接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北部等地区的高速公路。
重点发展横跨长江、黄河等大型水系的桥梁和隧道工程,减少交通堵塞。
2. 横向支线:在各省级行政区划内,建设连接重要城市和经济区域的横向支线。
重点建设连接沿海经济带和内陆经济带的高速公路,促进各地区间的经济合作。
3. 城际联络线:建设连接省级行政中心城市的城际联络线,提高城际间的交通便利性,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和合作。
四、发展战略国家高速公路网布局的发展战略是逐步实现高速公路全覆盖,形成达到国际水平的交通运输体系。
具体措施包括:1. 加大投资力度:国家要增加对高速公路建设的资金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路建设和运营。
国家高速公路网布局方案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行业逐渐成为国家的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在这其中,高速公路是现代交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高速公路网布局方案则是制定规划、布局国家高速公路网络建设的重要方案之一。
那么,究竟什么是国家高速公路网布局方案呢?我们该如何实施这一方案?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
1. 国家高速公路网布局方案的内容国家高速公路网布局方案是指国家为建设高速公路网络制定的规划和布局方案,是高速公路建设和发展的战略性规划。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点:(1)高速公路网络的总体规划。
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和交通需求,确定国家高速公路网络总体规划。
其中,包括全国高速公路路线的基本布局、建设优先方案、路网结构、路线选线原则和技术标准等。
(2)高速公路项目的实施方案。
具体规划和布局高速公路项目,明确建设内容、工程量、建设周期、投资规模等,是实施国家高速公路网络建设的具体方案。
2. 国家高速公路网布局方案的实施国家高速公路网布局方案的实施需要基于以下两点:(1)科学规划。
高速公路建设需要科学规划,结合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计划,包括路线选线、建设打通、财政支持等各方面相关内容。
(2)技术标准。
国家高速公路网布局方案还需要统一的技术标准,对高速公路的设计、建设、维护等方面作出详细的规定,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高速公路的质量和安全。
总之,国家高速公路网布局方案对于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发展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高速公路建设和发展的战略性规划,不仅切实提高了交通运输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还为人民带来了更加便捷、快速的出行体验。
为了实现高速公路建设和发展的规划目标,我们应该加强科学规划,确保高速公路建设质量和技术标准。
同时,还需要强化对交通行业的重要性认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高速公路建设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发生、发展、分布、运行与停驻规律,探讨交通调查、规划、设计、监控、运营、管理、安全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协调道路交通中人、车、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美观、方便、经济的一门工程技术科学。
2、交通工程的发展【不太重点】(1)步行时代:公元前25世纪(2)马车时代:公元前25世纪-公元19世纪(3)汽车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4)高速公路时代:20世纪30年代以后3、交通工程学科的建立与发展(p4)【填空】标志:1930年美国交通工程师学会成立(1)交通工程学创立的初期:20世纪30年代(2)交通工程学发展中期:(3)近期交通工程学发展的发展:4、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性(复合性)、社会性、前瞻性、动态性。
5、【常识】(1)世界上第一条最长的路---丝绸之路(2)世界上最早用车的国家---中国(3)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始生产载货汽车。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我国公路仅建成13万多公里。
截至2007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达358.37万km。
(5)国家公路网布局分为三类:一类12条由北京向全国放射,编号为101-112,计长2.35万km;二类由28条南北走向的纵线组成,计长4.79万km,编号为201-228(后调整为29条,4.62万km);三类30条由东西向横线组成,计长4.79万km,编号为301-330(后调整为29条,4.62万km)(6)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的布局方案,形成由中心城市向外放射以及横连东西、纵贯南北的大通道。
6、7918网: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组成,简称7918网,总规模8.5万km。
7、【填空】1980年上海市成立交通工程学会,1981年中国交通工程学会成立,标志我国交通工程学科诞生。
公路网规划布局方法及研究公路网是一国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公路网规划布局方法及研究是公路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工程之一。
本文将从公路网规划布局方法和公路网研究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公路网规划布局方法公路网规划布局是指通过对公路交通需求和资源状况的分析,制定相应的公路发展计划,达到合理布局、优化路网、提高道路交通服务水平、改善区域交通条件和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目的。
公路网规划布局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区分段的规划布局公路网规划布局需要依据区域的需求和发展进行划分,制定发展计划,弥补地区间的差距,提高道路交通服务水平,同时在规划布局中要考虑到公路线路总长、布局比例、交通工具、周边环境等因素进行合理规划。
2、站位规划布局公路网规划的另一个要素是站位规划,公路站位的选择不仅要依据市场需求和交通流量,还需要考虑交通工具、周边环境等因素,以达到提升公路交通服务水平和改善区域交通条件的目的。
3、分析评估和优化调整在公路网规划布局之后,我们还需要进行分析评估和优化调整,对规划进行验收,调整规划布局结构,删减或增加路线,以使规划布局更加合理、科学、经济。
二、公路网研究公路网研究是公路建设的重要前提,通过对交通状况和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为公路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技术保障。
公路网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需求调查和分析公路网建设首先需要进行需求调查和分析,了解交通需求和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趋势,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制定合理的公路建设规划布局方案。
2、交通流量预测和路况评估交通流量预测和路况评估是公路建设的关键环节,需要通过研究交通需求和交通流量变化趋势,预测未来几年的交通状况和交通流量,以及公路网络的拥堵情况和瓶颈点。
3、技术保障和安全风险评估公路建设需要有科学的技术保障和安全风险评估,需要对公路的设计、建设和运营进行科学的技术支持和技术革新,提升公路网络的服务水平和安全性能。
国家高速公路网布局方案(中国高速公路网)一、7条放射线1、北京-上海(北京-天津-沧州-德州-济南-泰安-临沂-淮安-江阴-无锡-苏州-上海)2、北京-台北(北京-天津-沧州-德州-济南-泰安-曲阜-徐州-蚌埠-合肥-铜陵-黄山-衢州-南平-福州-台北)3、北京-港澳(北京-保定-石家庄-邯郸-新乡-郑州-漯河-信阳-武汉-长沙-株州-衡阳-郴州-韶关-花都-广州-中山-珠海-澳门和广州-深圳-香港)4、北京-昆明(北京-保定-石家庄-太原-临汾-西安-汉中-广元-绵阳-成都-雅安-西昌-攀枝花-元谋-禄劝-昆明)5、北京-拉萨(北京-张家口-集宁-呼和浩特-包头-临河-乌海-银川-中宁-白银-兰州-西宁-格尔木-拉萨)6、北京-乌鲁木齐(北京-张家口-集宁-呼和浩特-包头-临河-额济纳旗-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7、北京-哈尔滨(北京-唐山-山海关-锦州-沈阳-铁岭-四平-长春-哈尔滨)二、9条南北纵向线1、鹤岗-大连(鹤岗-佳木斯-鸡西-牡丹江-敦化-白山-通化-丹东-大连)2、沈阳-海口(沈阳-鞍山-大连-烟台-日照-连云港-盐城-南通-上海-宁波-台州-温州-宁德-福州-泉州-漳州-汕头-汕尾-深圳-广州-佛山-开平-阳江-茂名-湛江-海安-海口)3、长春-深圳(长春-双辽-阜新-朝阳-承德-唐山-天津-黄骅-滨州-临沂-连云港-淮安-南京-溧阳-宜兴-湖州-杭州-金华-丽水-南平-三明-梅州-河源-惠州-深圳)4、济南-广州(济南-荷泽-商丘-阜阳-六安-安庆-景德镇-鹰潭-南城-瑞金-河源-广州)5、大庆-广州(大庆-松原-双辽-通辽-赤峰-承德-北京-霸州-衡水-濮阳-开封-周口-麻城-黄石-吉安-赣州-龙南-连平-广州)6、二连浩特-广州(二连浩特-集宁-大同-朔州-太原-长治-晋城-洛阳-平顶山-南阳-襄樊-荆门-荆州-常德-娄底-邵阳-永州-连州-广州)7、包头-茂名(包头-鄂尔多斯-榆林-延安-富川-铜川-西安-安康-达州-重庆-涪陵-黔江-吉首-怀化-桂林-梧州-茂名)8、兰州-海口(兰州-广元-南充-重庆-遵义-贵阳-麻江-都匀-河池-南宁-北海-湛江-海安-海口)9、重庆-昆明(重庆-内江-宜宾-昭通-昆明)三、18条东西横向线1、绥芬河-满洲里(绥芬河-牡丹江-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阿荣旗-满洲里)2、珲春-乌兰浩特(珲春-敦化-吉林-长春-松原-白城-乌兰浩特)3、丹东-锡林浩特(丹东-海城-盘锦-锦州-朝阳-赤峰-锡林浩特)4、荣城-乌海(荣城-威海-烟台-新河-东营-黄骅-天津-霸州-涞源-朔州-鄂尔多斯-乌海)5、青岛-银川(青岛-潍坊-淄博-济南-石家庄-太原-离石-靖边-定边-银川??6、青岛-兰州(青岛-莱芜-泰安-聊城-邯郸-长治-临汾-富川-庆阳-平凉-定西-兰州)7、连云港-霍尔果斯(连云港-徐州-商丘-兰考-开封-郑州-洛阳-三门峡-西安-宝鸡-天水-定西-兰州-武威-嘉峪关-红柳园-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奎屯-霍尔果斯)8、南京-洛阳(南京-滁州-蚌埠-阜阳-周口-漯河-平顶山-洛阳)9、上海-西安(上海-南通-扬州-南京-合肥-六安-信阳-南阳-商州-西安)10、上海-成都(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京-合肥-六安-麻城-武汉-孝感-荆门-宜昌-万州-垫江-南充-遂宁-成都)11、上海-重庆(上海-宜兴-宣州-芜湖-铜陵-安庆-黄梅-黄石-武汉-荆州-恩施-忠县-垫江-重庆)12、杭州-瑞丽(杭州-黄山-景德镇-九江-咸宁-岳阳-常德-吉首-遵义-毕节-六盘水-曲靖-昆明-楚雄-大理-瑞丽)13、上海-昆明(上海-杭州-金华-衢州-上饶-南昌-宜春-萍乡-株州-邵阳-怀化-麻江-贵阳-安顺-曲靖-昆明)14、福州-银川(福州-南平-南城-南昌-德安-九江-黄梅-黄石-武汉-孝感-襄樊-十堰-商州-西安-咸阳-平凉-中宁-银川)15、泉州-南宁(泉州-三明-吉安-衡阳-永州-桂林-柳州-南宁)16、厦门-成都(厦门-龙岩-瑞金-赣州-郴州-桂林-麻江-贵阳-毕节-泸州-内江-成都)17、汕头-昆明(汕头-梅州-连平-韶关-贺州-柳州-河池-兴义-石林-昆明)18、广州-昆明(广州-佛山-肇庆-南宁-百色-富宁-开远-石林-昆明)四、5条地区环线1、辽中环线(辽中-新民-铁岭-抚顺-本溪-鞍山-辽中)2、成渝环线(成都-绵阳-遂宁-重庆-泸州-宜宾-乐山-雅安-成都)3、海南环线(海口-琼海-万宁-三亚-东方-海口)4、珠三角环线(香港-澳门-珠海-顺德-佛山-花都-增城-东莞-深圳-香港和东莞-顺德-佛山-花都-增城-东莞)5、杭州湾环线(舟山-宁波-杭州-上海-宁波)五、19条横向联络线1、黑河-哈尔滨(黑河-明水-哈尔滨,连接绥满、京哈高速;同哈、鹤哈、哈沈联络线)2、同江-哈尔滨(同江-双鸭山-佳木斯-哈尔滨,连接鹤大高速;绥满、京哈高速;黑哈、鹤哈、哈沈联络线)3、哈尔滨-沈阳(哈尔滨-五常-舒兰-吉林-梅河口-抚顺-沈阳,连接绥满、京哈高速;珲乌高速;沈海高速;黑哈、鹤哈、同哈、集双、沈丹联络线及辽中环线)4、黄骅-石家庄(黄骅-沧州-石家庄,连接荣乌、长深高速;京沪、京台高速;大广高速;京港澳、京昆、青银高速)5、青岛-新河(青岛-新河,连接荣乌、青银、青兰高速)6、扬州-宜兴(扬州-镇江-宜兴,连接沪西、沪蓉、长深高速)7、南京-芜湖(南京-马鞍山-芜湖,连接沪西、沪蓉、长深、高速;沪渝高速及合芜联络线)8、合肥-芜湖(合肥-巢湖-芜湖,连接京台、沪西高速;沪渝高速,宁芜联络线)9、合肥-安庆(合肥-安庆,连接沪西、济广、沪渝高速)10、南宁-友谊关(连接泉南、广昆、兰海高速)11、开远-河口(连接广昆高速)12、丽江-大理(连接杭瑞高速)13、襄樊-天水(襄樊-安康-天水,连接二广、福银高速;包茂高速;京昆高速;连霍高速)14、定边-武威(定边-中宁-武威,连接青银高速;福银、京拉高速;连霍高速)15、红柳园-格尔木(红柳园-敦煌-格尔木。
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解读目前国务院已经批准了《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
根据上述规划,2030年国家高速公路网总规模约11.8万公里,另规划了1.8万公里的远期展望线。
这比起2004年《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2020年国家高速公路网的8.5万公里的目标大幅上调。
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主要内容解读:●普通国道全面连接县级及以上行政区、交通枢纽、边境口岸和国防设施。
●国家高速公路全面连接地级行政中心、城镇人口超过20万的中等及以上城市、重要交通枢纽和重要边境口岸。
●1000公里以内的省会间可当日到达,东中部地区省会到地市可当日往返,西部地区省会到地市可当日到达;●区域中心城市、重要经济区、城市群内外交通联系密切,形成多中心放射的路网格局;●沿边、沿海公路连续贯通,形成环绕我国大陆的沿边沿海普通国道路线;●有效连接国家陆路门户城市和重要边境口岸,形成重要国际运输通道,与东北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联系更加便捷。
地市高速通达县县国道覆盖交通运输部总规划师戴东昌:目前,我国公路承担的货运量是美国的3.7倍,公路货物周转量是美国的2.8倍;我国单位GDP货运强度是美国的6.3倍,这一数字证明我国的交通需求与能源、产业布局、资源布局、生产力结构密切相关,符合当前发展阶段的规律。
但是下一步,我国将面临更大的交通需求和压力,根据测算,到2030年我国公路交通客货运输需求以及客货周转量将是现在的2.2倍至3.6倍。
根据测算,未来我国公路总里程将达580万公里左右,其中国家公路40万公里左右,形成布局比较合理、功能比较完善、结构比较清晰、比较安全可靠的国家干线网络,实现“首都辐射省会、省际多路连通、地市高速通达、县县国道覆盖”。
届时我国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规模、结构和布局将步入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有效地支撑长远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特别是应对中国巨大的客货运输需求。
浅析交通量观测站点规划原则一、引言随着公路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公路交通情况的调查和分析工作已成为公路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对指导公路规划、建设和管理意义重大。
交通量观测站点是公路交通状况调查统计和分析数据的直接来源,交通调查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统计和分析的结果。
目前,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促进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各地区的国道和省道均进行了调整,在此背景下,其交通量观测站点也应进行相应调整。
二、路网调整下交通量观测站布设总体思路从系统分析的角度看,交通量观测网络布设的目标应实现观测站数最少,位置设置最合理,最能把握地区交通流状况变化特征。
在观测站布局中应分别对已有道路网中已布设观测站、未布设观测站的道路和拟建道路进行布设分析,同时还需考虑路网系统功能的需求。
对于有交通量实测数据(从支持流量数据转换的收费站及已布设的观测站获得)或预测交通量的道路网,因其具有一定的数据支撑,站点的布设可在对各已知交通量路段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相邻路段流量偏差计算及相关性分析确定站点的布设路段区间,以进一步达到布设的目标。
对未布设观测站的道路及规划的新建道路,由于没有历年数据支撑,难以完全应用定量方法确定观测站位置与数量,要根据路网的结构及形态,对道路重要度以及相关线路进行区位分析,找出该道路的交通量变化临界点,结合交通预测的变化特征分析、布设原则及观测点代表路段的长度限制(最长不宜大于50 km),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合理确定这些道路观测站的布设位置与数量。
三、交通量观测点设置的总原则1.从全面反映公路网交通流量及特性出发,结合公路网布局、公路的行政等级、技术等级及公路规划建设等因素,在充分利用原有公路交通量观测站点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2.观测站点应设在交通流比较稳定,流量和特性可代表某个路段区间交通流量和特性的地点,这个路段区间称为观测里程,也称代表路段长度。
代表路段长度应按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为20至30公里。
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百科名片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布局方案,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线和18条东西横线组成,简称为“7918”网,总规模约8.5万公里,其中主线6.8万公里,地区环线、联络线等其它路线约1.7万公里。
目录命名编号出口编号线路10年集中建设期专项核查评估编辑本段命名 1.国家高速公路网路线的命名应遵循公路命名的一般规则。
2.国家高速公路网路线名称按照路线起、讫点的顺序,在起讫点地名中间加连接符“-”组成,全称为“××-××高速公路”。
路线简称采用起讫点地名的首位汉字表示,也可以采用起讫点所在省(市)的简称表示,格式为“××高速”。
3.国家高速公路网路线名称及简称不可重复。
如出现重复时,采用以行政区划名称的第二或第三位汉字替换等方式加以区别。
4.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地区环线名称,全称为“××地区环线高速公路”,简称为“××环线高速”。
如“杭州湾地区环线高速公路”,简称为“杭州湾环线高速”。
5.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城市绕城环线名称以城市名称命名,全称为“××市绕城高速公路”,简称为“××绕城高速”。
如“杭州市绕城高速公路”,简称“杭州绕城高速”。
6.当两条以上路段起讫点相同时,则按照由东向西或由北向南的顺序,依次命名为“××-××高速公路东(中、西)线”或“××-××高速公路北(中、南)线”。
简称为“××高速东(中、西)线”或“××高速北(中、南)线”。
7.路线地名应采用规定的汉字或罗马字母拼写表示。
路线起讫点地名的表示,应取其所在地的主要行政区划的单一名称,一般为县级(含)以上行政区划名称。
8.北南纵向路线以路线北端为起点,以路线南端为终点;东西横向路线以路线东端为起点,以路线西端为终点。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国家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调查观测站点布局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08.10.14•【文号】交规划发[2008]364号•【施行日期】2008.10.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国家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调查观测站点布局规划的通知(交规划发〔2008〕36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厅(局、委),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为进一步推进高速公路交通情况调查工作科学开展,完善我国公路交通情况调查体系,部组织编制了《国家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调查观测站点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就《规划》实施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主管部门负责《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目前已通车路段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站的建设资金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资金来源,在建路段和待建路段调查站的建设资金纳入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投资。
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站的日常运行维护费用在高速公路通行费中列支。
三、部级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数据中心设在部规划研究院。
省级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数据中心可酌情设在相关单位(如省公路局、省交通厅信息中心、省高速公路管理机构、省高速公路管理公司等),省(区、市)交通厅(局、委)要赋予其明确的职责。
四、各单位要遵循《规划》确定的体系架构、调查站布设原则、实施原则和实施序列及建设标准,坚持交通情况调查体系建设与高速公路发展相适应,与高速公路建设相衔接,满足交通发展和公众便捷、安全出行的要求。
五、《规划》实施中要优化设计,推广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提高建设质量,降低建设成本,最大限度地利用高速公路现有设施设备。
六、注重提升高速公路交通情况调查体系的运行管理水平,逐步建立科学的高速公路交通情况调查管理体制和长效机制,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高速公路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和规范化。
优化基础设施网络布局,是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核心任务和重要支撑。
《规划纲要》对构建完善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提出了布局理念和要求,明确要以统筹融合为导向,着力补短板、重衔接、优网络、提效能,更加注重存量资源优化利用和增量供给质量提升。
国家立体综合交通网连接全国所有县级及以上行政区、边境口岸、国防设施、主要景区等。
基本实现全国县级行政中心15分钟上国道、30分钟上高速公路。
这为优化完善国家公路网布局提供了基本遵循。
立足当前发展基础,着眼新发展阶段更高要求,要牢牢把握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布局理念和要求,按照“用足存量,做优增量”的思路,着力构建更加完善、更有效率、更高质量的国家公路网。
一方面,要“用足存量”。
在充分考虑提升既有设施能力、利用智能化及需求管理等手段提升存量资源潜力和服务品质的前提下,通过局部优化和适当调整,使既有路线功能更加完善、布局更加合理。
这既体现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构建要求,也符合国家公路网的发展实际。
另一方面,要“做优增量”。
在充分挖掘存量资源潜力的基础上,强化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维护国家安全等国家战略实施的支撑和引领,按照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目标要求,扩大优质增量供给,进一步系统优化完善国家公路网。
畅通区域间城市群间大动脉公路交通是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保障。
随着区域重大战略、如何优化完善国家公路网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的深入实施推进,经济和人口向城市群、都市圈、大城市逐步集中,主通道和城市群等重点区域交通需求集聚趋势将更加明显。
《规划纲要》结合未来交通运输发展和空间分布特点,提出按照“4极”“8群”“9组团”之间的交通联系强度,加快建设高效率的“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形成区域间、城市群间、省际间,以及连通国际运输的主动脉。
在国家公路网中,国家高速公路侧重于提供高效率、高品质的运输服务,发挥“大动脉”和主干线作用,主要承担区域间、城市群间、省际间的快速客货运输需求。
江苏省普通国省道交通量调查站布局规划研究
茹志东
【期刊名称】《区域治理》
【年(卷),期】2024()7
【摘要】在 2018 年 12 月,江苏省已建成超过 15.8 万公里公路。
普通公路交通量调查观测站点已建成398 个,同时还有 719 套车检器作为交调站的补充。
本文充分借鉴了国内各省份交调站点布设的情况,对站点的功能意义、目标定位、布局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江苏省普通国省道公路交通量调查站分层布局方法和方案。
【总页数】3页(P0037-0039)
【作者】茹志东
【作者单位】江苏纬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91.1
【相关文献】
1.低等级公路交通量调查采集设施布局方法研究
2.路网调整下交通量调查站点布局规划研究
3.江西省国省道交通量调查站点布局规划研究
4.江苏省普通国省道养护管理体系研究
5.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普通国省道空间预控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家公路网规划国家公路网规划是指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加强地区联系和区域协调发展,提高交通运输服务质量和效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确保人民群众出行安全快捷,并积极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交通运输体系,通过合理布局和完善现有公路基础设施,新建重要路网,开展公路运输体系升级改造和智能化建设,促进公路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公路网规划的目标是建设高效畅通、安全便捷、绿色可持续的公路运输体系,实现公路运输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和路网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公路网规划需要完成以下任务:一、优化道路网格布局。
通过梳理现有高速公路、快速路和国省干线等道路,加大对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和交通运输压力较大区域的公路建设,合理布局快速通道和交通枢纽,完善东中西、南北纵横的快速通道,提高区域间的道路连接性和通行效率。
二、提升道路设计标准。
根据交通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适时提升公路设计标准,包括车道宽度、标线设置、交通标志等方面的要求,确保公路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
推动道路设施的智能化建设,利用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交通信息的实时监控和路况预测,提供更精准的交通指导和服务。
三、加快高速公路建设。
高速公路是国家公路网的主干,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国家公路网规划要加大对高速公路的建设力度,以填补现有高速公路网的空白地区,加强各地的互联互通,提高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质量。
四、推动公路运输的绿色发展。
国家公路网规划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公路建设对自然生态的影响评估和治理,积极探索绿色建设和养护技术,降低公路建设和运营对环境的影响。
推广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和燃料,提高公路运输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五、完善公路网络运输服务体系。
国家公路网规划要加强对公路运营管理的规范和监管,推动公路运输服务质量的提升,加强公路交通安全和事故预防措施,提供更加安全、高效、便捷的交通运输服务。
国家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调查观测站点布局规划(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二○○八年十月目录国家高速公路网交通量 0调查观测站点布局规划 0(简本) 0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0二○○八年十月 0一、规划的必要性 (3)二、《规划》的功能定位 (3)三、国家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与信息服务体系的架构 (3)(一)调查方式与调查方法 (3)(二)调查站分类 (3)(三)体系架构 (3)四、统计分析指标体系 (4)五、规划目标 (5)到2012年,初步建立国家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与信息服务体系的架构,覆盖所有已通车路段,实现调查站与高速公路建设同步,可以准确的反映被覆盖路段的宏观交通流特征和路网运行特征,初步具备监测路网运行质量、为社会提供出行服务信息的能力;到2020年,随着国家高速公路网的逐步建成,完成国家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与信息服务体系,覆盖全部路网里程,具备全面、准确的为行业、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
(6)六、总体布局 (6)(一)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数据中心 (6)建设1个部级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数据中心和各省级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数据中心。
省级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数据中心与部级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数据中心联网,构成国家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数据管理与应用平台。
(6)部级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数据中心设在部规划研究院。
省级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数据中心由各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建设管理单位(如省公路局、省交通厅信息中心、省高速公路管理机构、省高速公路管理公司等),省厅赋予其明确的职责。
. 6(二)调查站布设的方法与原则 (6)1、调查站布设的指导思想 (6)(1)全面覆盖 (6)调查站布设应实现对路网的全面覆盖,以切实提高调查的空间覆盖率和调查数据的代表性。
(6)(2)合理布局 (7)调查站布设应注意与国家高速公路路网布局形态及技术特征相协调,实现合理布局。
(7)(3)规模适度 (7)调查站布设应实现规模与效率的最优平衡,最大限度的减少动态交通数据采集体系的建设投入和后期运行投入。
(7)(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7)调查站布设应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保证布设方法与布设方案的科学合理性。
(7)2、调查站布设的宏观布局方法 (7)一类调查站采用相对偏差分析与相关系数分析相结合的“两阶段”布设方法进行宏观布局,二类调查站采用以交通流状态估计模型为基础的交通波理论布设方法进行宏观布局。
(7)3、一类调查站布设的一般原则 (7)一类调查站布局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7)(1)枢纽互通立交间必须布设至少一处一类调查站; (7)(2)省级行政区划边界处必须布设一处一类调查站; (7)(3)全国范围内重要的、具有明显经济和交通分隔效应的过江过河通道必须布设一处一类调查站; (7)(4)在满足相邻基本单元路段交通量相对偏差不大于15%,且合并路段内的基本单元路段交通量相关性大于0.85的前提下,下列互通立交间的国家高速公路路段应布设一类调查站: (7)①枢纽互通立交; (8)②发挥干线公路作用的公路与国家高速公路间的互通立交; (8)③连接重要港口、车站、码头的公路与国家高速公路间的互通立交; (8)④连接重要旅游景区的公路与国家高速公路间的互通立交; (8)⑤国家高速公路大中城市连接线与国家高速公路主线间的互通立交; (8)⑥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与国家高速公路过境环线间的互通立交。
(8)(5)一类调查站的布设位置应距离互通立交交织区300-500米以上,距离主线收费站2000米以上。
(8)4、二类调查站布设的一般原则 (8)在东、中、西部地区二类调查站的路网总体布设间距分别不大于2公里、4公里、6公里的前提下,各地可根据自身管理需求灵活确定二类调查站的覆盖路段。
在需要二类调查站覆盖的路段布设调查站时,应遵从以下原则: (8)(1)每个互通立交间应至少布设一处二类调查站; (8)(2)两枢纽互通立交间的路段,若路基横断面尺寸不同,宜在变换点前后分别布设二类调查站; (8)(3)圆曲线半径小于一般值的路段宜布设二类调查站; (8)(4)平均纵坡大于等于3%且坡长大于等于2000米的连续上(下)坡路段宜单独设置二类调查站; (8)(5)二类调查站的布设位置应距离互通立交交织区300-500米以上。
(9)5、调查站布设规模 (9)国家高速公路网共需布设一类调查站2100余个,平均布设间距40公里。
布设二类调查站22000余个,平均布设间距4公里,其中东部地区(除海南外)按2公里平均最大间距考虑、中部地区及海南按4公里平均最大间距考虑、西部地区按6公里平均最大间距考虑。
(9)6、调查站建设与高速公路监控、收费系统的关系 (9)(1)在监控系统已建成的国家高速公路上布设调查站时,新建调查站应充分利用高速公路供电及通信系统,并将数据融合至监控系统中; (9)(2)在新、改建国家高速公路上布设调查站时,调查站应纳入监控系统中一并考虑交通量调查与主线监控的需求,同步设计、同步建设; (9)(3)通过收费系统转换的路段交通量数据可作为调查站调查数据的参考。
.. 97、调查站建设与黄金周公路交通量调查站间的关系 (9)各地区在国家高速公路上建设的黄金周公路交通量自动化观测站应根据交通运输部有关技术要求,进行统一的性能检测标定,根据标定情况区分一类或二类调查站并予以利用。
(9)七、实施意见 (10)(一)实施原则 (10)1、数据中心 (10)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加快省级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数据中心的建设,确保数据及信息按照国家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与信息服务体系的要求上报、处理和发布。
省级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数据中心建设不要求新增设机构,而是各省根据实际情况,将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数据的管理等职能赋予相关单位。
(11)2、调查站 (11)(1)在实施一类调查站建设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满足本规划提出的一类调查站布局方案及布设规模的基础上,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根据本规划提出的布局方法及原则增设一类调查站; (11)(2)在实施二类调查站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满足本规划提出的布设规模及最大平均布设间距前提下,可根据管理需求及路段交通量情况,适当增加调查站,灵活确定建设时序,针对重点监控路段进行重点布设、优先建设; (11)(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编制的调查站建设规划及建设计划应向交通运输部公路交通情况调查主管部门报备。
(11)(二)实施安排 (1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根据本规划提出的布局方法、布局原则及布局方案编制调查站建设规划,并做好以下工作: (11)1、2009年-2012年 (11)对2012年底前通车的国家高速公路完成交通量调查与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 11(1)对国家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路段制订相应的调查站建设计划,并结合道路改扩建或大中修完成调查站建设; (12)(2)对国家高速公路在建路段制订相应的调查站建设计划,并结合道路主体工程建设同步完成调查站建设; (12)(3)国家高速公路待建路段的调查站建设投资纳入道路主体工程投资,并与道路主体工程同步建设完成; (12)(4)完成省级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数据中心建设。
(12)2、2013年-2020年 (12)结合道路主体工程建设,同步完成国家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站建设。
(12)八、地方高速公路的调查站布设 (12)地方高速公路应参照国家高速公路设置交通量调查站的方法与原则布设交通量调查站。
(12)国家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调查观测站点布局规划一、规划的必要性高速公路主要连接大中城市、国家和区域性经济中心、交通枢纽、重要对外口岸,承担区域间、省际间以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货运输,是我国公路网中层次最高的公路主通道,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支撑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保障国家安全、服务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国防意义。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
至2007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为5.4万公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5万公里,基本实现了“东部成网、中西部连通”的目标。
开展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采集交通流量、车速、交通密度、轴载等信息,能够为高速公路规划、建设、管理、养护、公众出行以及应急处置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撑。
目前,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工作的体系建设滞后、工作水平不高,无法准确反映高速公路路网的交通运行特征,与高速公路的建设进展极不相称,难以满足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的需要。
实施《国家高速公路网交通量调查观测点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准确、及时、全面地搜集、发布交通量信息,其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交通量信息是合理确定路网建设规模和布局,有效调整路网结构的重要依据开展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工作,可以积累高速公路网交通流量的历史数据,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交通流量与社会经济发展间的相关关系,预测远景高速公路交通需求,为合理确定高速公路网总体规模、技术标准和空间布局提供技术依据。
同时,依据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所取得的高速公路流量、车速和交通密度数据,结合一般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交通量调查工作,可以掌握全路网的运行特征,评价全路网的运行效能,为调整路网行政等级和技术等级构成提供参考。
2、交通量信息是加大路网运行监管力度,提升公路交通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重要支撑路网流量大小、速度、分布、拥挤程度等交通情况是反映路网是否有效运行最主要的特征,也是公路交通应急管理的重要参考数据。
针对当前我国公共突发事件频发,地质灾害频繁,公路交通应急任务日益增多的情况,全面开展国家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工作,实时掌握并分析国家高速公路的道路运行情况,判别道路运行通畅与否,判断异常交通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对于加强对高速公路的交通及运输监控,促进区域间路网协调运行管理,支持国家或区域路网监控中心、公路交通应急指挥体系的建设,提高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遇险救援水平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3、做好交通量调查工作是改善公路交通出行服务水平,提高交通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行车速度、拥堵、通断等交通情况是公众出行,特别是自驾车出行的重要参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区域间的旅客出行需求更加旺盛,货物流动更加频繁,追求安全、便捷、经济、舒适和个性化的出行需求将更加迫切,需要公路交通行业为出行者提供范围更广、质量更高、内容更丰富、区域集成的动态交通情况信息服务。
开展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实时采集路网车速、拥堵、通断等交通动态信息,推动动态交通信息发布服务,是改善公众交通出行服务水平,提升交通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交通贯彻“以人为本”,落实“三个服务”思想理念的具体体现。
二、《规划》的功能定位明确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的指标体系、调查内容、调查方式与方法、调查站布设方法与原则,引导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工作科学开展,迅速提高调查工作水平。